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Zhong Ahan Jing) 中阿含經
Scroll 4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七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一七八)心品獵師經第七(第四分別誦)
[0718b24] 我聞如是:
[0718b24]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0718b25]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獵師飼鹿,不如是心,令鹿得肥、得色、得力、得樂、長壽。獵師飼鹿,如是心飼,唯欲近食,近食已,令憍恣放逸,放逸已,隨獵師、獵師眷屬,獵師飼鹿,如是心也。
[0718b29] 「第一群鹿近食獵師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隨獵師、獵師眷屬。如是彼第一群鹿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
[0718c03] 「第二群鹿而作是念:『第一群鹿近食獵師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隨獵師、獵師眷屬,如是第一群鹿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我今寧可不食獵師食,離於恐怖,依無事處,食草飲水耶?』第二群鹿作是念已,便捨獵師食,離於恐怖,依無事處,食草飲水。彼春後月諸草水盡,身體極羸,氣力衰退,便隨獵師、獵師眷屬。如是彼第二群鹿亦復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
[0718c11] 「第三群鹿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群鹿一切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我今寧可離獵師、獵師眷屬,依住不遠,住不遠已,不近食獵師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獵師、獵師眷屬。』第三群鹿作是念已,便離獵師、獵師眷屬,依住不遠,住不遠已,不近食獵師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獵師、獵師眷屬。彼獵師、獵師眷屬便作是念:『第三群鹿甚奇諂黠,極諂黠。所以者何?食我食已,而不可得,我今寧可作長圍罝,作長圍罝已,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獵師、獵師眷屬作是念已,便作長圍罝,作長圍罝已,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如是第三群鹿亦復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
[0718c26] 「第四群鹿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第三群鹿一切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我今寧可依住獵師、獵師眷屬所不至處,依住彼已,不近食獵師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獵師、獵師眷屬。』第四群鹿作是念已,便依住獵師、獵師眷屬所不至處,依住彼已,便不近食獵師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獵師、獵師眷屬。彼獵師、獵師眷屬復作是念:『第四群鹿甚奇猛俊,第一猛俊,若我逐彼,必不能得,餘鹿則當恐怖驚散,我今寧可捨罝第四群鹿。』獵師、獵師眷屬作是念已,則便捨罝。如是第四群鹿便得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
[0719a10] 「比丘!我說此喻,欲令解義,我今說此,當觀其義。獵師食者,當知五欲功德,眼知色、耳知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獵師食者,當知是五欲功德也。獵師者,當知是惡魔王也。獵師眷屬者,當知是魔王眷屬也。群鹿者,當知是沙門、梵志也。第一沙門、梵志近食魔王食,世間信施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隨魔王、魔王眷屬,如是第一沙門、梵志不脫魔王境界。猶如第一群鹿近食獵師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隨獵師、獵師眷屬,如是第一群鹿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當觀彼第一沙門、梵志亦復如是。
[0719a22] 「第二沙門、梵志亦作是念:『第一沙門、梵志近食魔王食,世間信施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隨魔王、魔王眷屬,如是彼第一沙門、梵志不脫魔王、魔王眷屬境界。我今寧可捨世間信施食,離於恐怖,依無事處,食果及根。』第二沙門、梵志作是念已,便捨世間信施食,離於恐怖,依無事處,食果及根。彼春後月諸果根盡,身體極羸,氣力衰退,衰退已,便心解脫、慧解脫衰退,心解脫、慧解脫衰退已,便隨魔王、魔王眷屬,如是第二沙門、梵志亦不脫魔王、魔王眷屬境界。猶如第二群鹿而作是念:『第一群鹿近食獵師食,彼近食已,便憍恣放逸,放逸已,便隨獵師、獵師眷屬,如是第一群鹿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我今寧可捨獵師食,離於恐怖,依無事處,食草飲水耶?』第二群鹿作是念已,便捨獵師食,離於恐怖,依無事處,食草飲水。彼春後月諸草水盡,身體極羸,氣力衰退,便隨獵師、獵師眷屬,如是第二群鹿亦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當觀彼第二沙門、梵志亦復如是。
[0719b14] 「第三沙門、梵志亦作是念:『第一、第二沙門、梵志一切不脫魔王、魔王眷屬境界,我今寧可離魔王、魔王眷屬,依住不遠,住不遠已,不近食世間信施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魔王、魔王眷屬。』第三沙門、梵志作是念已,便離魔王、魔王眷屬,依住不遠,住不遠已,便不近食世間信施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魔王、魔王眷屬。然受持二見,有見及無見。彼受此二見故,便隨魔王、魔王眷屬。如是第三沙門、梵志亦不脫魔王、魔王眷屬境界。
[0719b25] 「猶如第三群鹿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群鹿一切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我今寧可離獵師、獵師眷屬,依住不遠,住不遠已,不近食獵師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獵師、獵師眷屬。』第三群鹿作是念已,便離獵師、獵師眷屬,依住不遠,住不遠已,不近食獵師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獵師、獵師眷屬。彼獵師、獵師眷屬便作是念:『第三群鹿甚奇諂黠,極諂黠。所以者何?食我食已,而不可得,我今寧可作長圍罝,作長圍罝已,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獵師、獵師眷屬作是念已,便作長圍罝,作長圍罝已,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如是第三群鹿亦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所依者當知有見也。住止者當知無見也。當觀彼第三沙門、梵志亦復如是。
[0719c12] 「第四沙門、梵志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第三沙門、梵志一切不脫魔王、魔王眷屬境界,我今寧可依住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依住彼已,不近食世間信施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魔王、魔王眷屬。』第四沙門、梵志作是念已,便依住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依住彼已,不近食世間信施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魔王、魔王眷屬。如是第四沙門、梵志便脫魔王、魔王眷屬境界。
[0719c22] 「猶如第四群鹿亦作是念:『第一、第二、第三群鹿一切不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我今寧可依住獵師、獵師眷屬所不至處,依住彼已,不近食獵師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獵師、獵師眷屬。』第四群鹿作是念已,便依住獵師、獵師眷屬所不至處,依住彼已,不近食獵師食,不近食已,便不憍恣放逸,不放逸已,便不隨獵師、獵師眷屬。彼獵師、獵師眷屬復作是念:『第四群鹿甚奇俊猛,第一俊猛,若我逐彼,必不能得,餘鹿則當恐怖驚散,我今寧可捨罝第四群鹿。』彼獵師、獵師眷屬作是念已,則便捨罝。如是第四群鹿便脫獵師、獵師眷屬境界。當觀彼第四沙門、梵志亦復如是。
[0720a07] 「比丘!當學如是所依住止,令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何者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謂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是謂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復次,何者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謂比丘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是謂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
[0720a18] 「復次,何者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謂比丘度一切色想,至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是謂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復次,何者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謂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身觸成就遊,慧見諸漏盡斷知,是謂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比丘!如是所依住正,命魔王、魔王眷屬所不至處,當學如是。」
[0720a25]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720a27] 獵師經第七竟(二千三百九十六字)
(一七九)中阿含心品五支物主經第八(第四分別誦)
[0720b01] 我聞如是:
[0720b01]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720b02] 爾時,五支物主平旦出舍衛國,往詣佛所,欲見世尊供養禮事,五支物主便作是念:「且置往見佛世尊,或能宴坐及諸尊比丘,我今寧可詣一娑邏末利異學園。」於是,五支物主便至比道遊戲歡樂,近巾頭阿梨,往詣一娑邏末利異學園。
[0720b07] 彼時,娑邏末利異學園中,有一異學沙門文祁子,在於彼中為大宗主,眾人之師,眾所敬重,統領大眾五百異學師。彼在擾亂眾發高大音聲,其聲喧閙,說若干種畜生之論,謂論王、論賊、論鬪諍、論飲食、論衣被、論婦人、論童女、論婬女、論世間、論邪道、論海中,如是比聚集,論若干種畜生之論。異學沙門文祁子遙見五支物主來,便自勅己眾,令默然住:「汝等默然,莫復語言,宜自收斂,此沙門瞿曇弟子五支物主來。若有沙門瞿曇在家弟子居舍衛國者,無過於五支物主。所以者何?彼愛樂默然,稱說默然,若彼見此眾默然者,或能來前。」彼時,異學沙門文祁子止己眾已,自默然住。
[0720b21] 於是,五支物主往詣異學沙門文祁子所,共相問訊,却坐一面,異學沙門文祁子語曰:「物主!若有四事,我施設彼成就善、第一善、無上士,得第一義、質直沙門。云何為四?身不作惡業、口不惡言,不行邪命、不念惡念。物主!若有此四事者,我施設彼成就善、第一善、無上士,得第一義、質直沙門。」
[0720b28] 五支物主聞異學沙門文祁子所說,不是不非,從坐起去。「如此所說,我自詣佛,當問此義。」便往詣佛,稽首作禮,却坐一面,與異學沙門文祁子所共論者,盡向佛說。
[0720c03] 世尊聞已,告曰:「物主!如異學沙門文祁子所說,若當爾者,嬰孩童子支節柔軟,仰向臥眠,亦當成就善、第一善、無上士,得第一義,質直沙門。物主!嬰孩童子尚無身想,況復作身惡業耶?唯能動身。物主!嬰孩童子,尚無口想,況復惡言耶?唯能得啼。物主!嬰孩童子,尚無命想,況復行邪命耶?唯有呻吟。物主!嬰孩童子,尚無念想,況復惡念耶?唯念母乳。物主!若如異學沙門文祁子說者,如是嬰孩童子成就善、第一善、無上士,得第一義、質直沙門。
[0720c13] 「物主!若有四事,我施設彼成就善、第一善,然非無上士,不得第一義,亦非質直沙門。云何為四?身不作惡業,口不惡言,不行邪命,不念惡念。物主!若有此四事,我施設彼成就善、第一善,然非無上士,不得第一義,亦非質直沙門。物主!身業、口業者,我施設是戒;物主!念者,我施設是心所有與心相隨。物主!我說當知不善戒,當知不善戒從何而生?當知不善戒何處滅無餘?何處敗壞無餘?當知賢聖弟子云何行滅不善戒耶?物主!我說當知善戒,當知善戒從何而生?當知善戒何處滅無餘?何處敗壞無餘?當知賢聖弟子云何行滅善戒耶?物主!我說當知不善念,當知不善念從何而生,當知不善念何處滅無餘?何處敗壞無餘?當知賢聖弟子云何行滅不善念耶?物主!我說當知善念,當知善念從何而生?當知善念何處滅無餘?何處敗壞無餘?當知賢聖弟子云何行滅善念耶?
[0721a02] 「物主!云何不善戒耶?不善身行,不善口、意行,是謂不善戒。物主!此不善戒從何而生?我說彼所從生,當知從心生。云何為心?若心有欲、有恚、有癡,當知不善戒從是心生。物主!不善戒何處滅無餘?何處敗壞無餘?多聞聖弟子捨身不善業,修身善業,捨口、意不善業,修口、意善業,此不善戒滅無餘,敗壞無餘。物主!賢聖弟子云何行滅不善戒?若多聞聖弟子觀內身如身,至觀覺、心、法如法,賢聖弟子如是行者,滅不善戒也。
[0721a12] 「物主!云何善戒耶?善身業,善口、意業,是謂善戒。物主!此善戒從何而生?我說彼所從生,當知從心生。云何為心?若心無欲、無恚、無癡,當知善戒從是心生。物主!善戒何處滅無餘?何處敗壞無餘?若多聞聖弟子行戒不著戒,此善戒滅無餘,敗壞無餘。物主!賢聖弟子云何行滅善戒?若多聞聖弟子觀內身如身,至觀覺、心、法如法,賢聖弟子如是行者,滅善戒也。
[0721a20] 「物主!云何不善念耶?欲念、恚念、害念,是謂不善念。物主!不善念從何而生?我說彼所從生,當知從想生。云何為想?我說想多種、無量種、若干種行,或欲想,或恚想,或害想。物主!眾生因欲界想故,生不善念,欲界相應。若有想者,因彼想故,生不善念,欲界相應。物主!眾生因恚、害界想故,生不善念,恚、害界相應。若有想者,因彼想故,生不善念,恚、害界相應,此不善念從是想生。物主!不善念何處滅無餘?何處敗壞無餘?若多聞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此不善念滅無餘,敗壞無餘。物主!賢聖弟子云何行滅不善念?若多聞聖弟子觀內身如身,至觀覺、心、法如法,賢聖弟子如是行者,滅不善念也。
[0721b06] 「物主!云何善念耶?無欲念、無恚念、無害念,是謂善念。物主!善念從何而生?我說彼所從生,當知從想生。云何為想?我說想多種、無量種、若干種行,或無欲想,或無恚想,或無害想。物主!眾生因無欲界想故,生善念,無欲界相應。若有想者,因彼想故,生善念,無欲界相應。物主!眾生因無恚、無害界故,生善念無恚、無害界相應。若有想者,因彼想故生善念,無恚、無害界相應,此善念從是想生。物主!善念何處滅無餘?何處敗壞無餘?若多聞聖弟子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此善念滅無餘,敗壞無餘。物主!賢聖弟子云何行滅善念?若多聞聖弟子觀內身如身,至觀覺、心、法如法,賢聖弟子如是行者,滅善念也。
[0721b21] 「物主!若多聞聖弟子以慧觀不善戒知如真,從生不善戒知如真,此不善戒滅無餘,敗壞無餘,知如真,以慧觀。賢聖弟子如是行者,滅不善戒知如真。以慧觀善戒知如真,從生善戒知如真,此善戒滅無餘,敗壞無餘,知如真,以慧觀。賢聖弟子如是行者,滅善戒知如真。以慧觀不善念知如真,從生不善念知如真,此不善念滅無餘,敗壞無餘,知如真,以慧觀。賢聖弟子如是行者,滅不善念知如真。以慧觀善念知如真,從生善念知如真,此善念滅無餘,敗壞無餘,知如真,以慧觀。賢聖弟子如是行者,滅善念知如真。所以者何?因正見故生正志,因正志故生正語,因正語故生正業,因正業故生正命,因正命故生正方便,因正方便故生正念,因正念故生正定。賢聖弟子心如是定已,便解脫一切婬、怒、癡。
[0721c09] 「物主!賢聖弟子如是正心解脫已,便知一切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謂學見跡成就八支,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物主!云何學見跡成就八支?謂學正見至學正定,是謂學見跡成就八支。物主!云何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謂無學正見至無學正智,是謂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物主!若有十支,我施設彼成就善、第一善、無上士,得第一義、質直沙門。」
[0721c18] 佛說如是。彼五支物主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721c20] 五支物主經第八竟(二千一百七十八字)
(一八〇)中阿含心品瞿曇彌經第九(第四分別誦)
[0721c23] 我聞如是:
[0721c23] 一時,佛遊釋羇瘦,在加鞞羅衛尼拘類樹園。
[0721c24] 爾時,摩訶簸邏闍鉢提瞿曇彌持新金縷黃色衣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此新金縷黃色衣我自為世尊作,慈愍我故,願垂納受。」
[0721c27] 世尊告曰:「瞿曇彌!持此衣施比丘眾,施比丘眾已,便供養我,亦供養眾。」
[0721c29] 大生主瞿曇彌至再三白曰:「世尊!此新金縷黃色衣我自為世尊作,慈愍我故,願垂納受。」
[0722a02] 世尊亦至再三告曰:「瞿曇彌!持此衣施比丘眾,施比丘眾已,便供養我,亦供養眾。」
[0722a04] 爾時,尊者阿難立世尊後執拂侍佛。於是,尊者阿難白曰:「世尊!此大生主瞿曇彌於世尊多所饒益,世尊母命終後乳養世尊。」
[0722a07] 世尊告曰:「如是,阿難!如是,阿難!大生主瞿曇彌實於我多所饒益,我母命終後乳養於我。阿難!我亦於大生主瞿曇彌多所饒益。所以者何?大生主瞿曇彌因我故,得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不疑三尊、苦習滅道,成就信、戒、多聞、施、慧,離殺斷殺、不與取、邪婬、妄言、離酒斷酒。阿難!若有人因人故,得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不疑三尊、苦習滅道,成就信、戒、多聞、施、慧,離殺斷殺、不與取、邪婬、妄言、離酒斷酒者,此人供養於彼人至盡形壽,以飲食、衣被、床榻、湯藥及若干種諸生活具,不得報恩。
[0722a19] 「復次,阿難!有七施眾,有十四私施,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阿難!云何七施眾,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信族姓男、族姓女,佛在世時,佛為首,施佛及比丘眾,是謂第一施眾,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信族姓男、族姓女,世尊般涅槃後不久施二部眾,施比丘眾、施比丘尼眾,入比丘僧園而白眾曰:『眾中爾所比丘來,布施彼也。』入比丘尼僧房而白眾曰:『眾中爾所比丘尼來,布施彼也。』是謂第五施眾,得大福,得大果,得大功德,得大廣報。
[0722b01] 「阿難!當來時有比丘,名姓種,不精進,著袈裟衣,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