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ivartikacakrasūtra (Butuizhuan Falun Jing) 不退轉法輪經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四僧祐錄云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二譯
◎受記品第七
[0246b21] 佛告:「善男子!復有三菩薩摩訶薩,從東方來,住大乘道,持曼陀羅華百千萬葉,如日初出。」
[0246b23] 阿難見已,一切眾會亦皆同見,生未曾有想。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是三族姓子從何處來?」
[0246b25] 佛言:「從東方過恒河沙須彌蓮華世界,有佛名雲上功德如來,今現在彼;此中有三善男子,初聞法時於彼國來。」
[0246b27] 爾時三菩薩住世尊前,以曼陀蓮華散於佛上。散已作如是言:「我於此法深生信解,無有疑惑。何以故?如來世尊已於此法得無疑滯,是故我今亦無疑滯。」
[0246c02] 爾時是三菩薩其第一者白佛言:「世尊!若有人說:『如來我即如來。』於此法中都無疑惑。」
[0246c04] 第二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稱說:『世尊我即世尊。』亦於此法悉無疑惑。」
[0246c05] 第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稱說:『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我即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亦於此法悉無疑惑。」
[0246c08] 爾時大眾無量百千億眾生,悉皆戰動心不喜樂:「我從昔來,初不聞說於一世界而有二佛;云何今者,是三大士各稱為佛?於世尊前互相指言,唯佛如來天人中尊,於一切法皆得自在,明達三世悉無罣礙,是三菩薩何故今日俱作是說?」
[0246c13]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是三菩薩名字何等,能於佛前作師子吼?」
[0246c14] 佛時答言:「其第一者,名樂欲如來聲正住;第二者,名樂欲世尊聲正住;第三者,名樂欲佛聲正住。阿難!以是因緣故,此三大士作如是說。」
[0246c18]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百千萬億眾生,心皆驚駭,以此事故。」
[0246c19] 是諸菩薩更作是說:「復有聞者,心不驚疑增長淨善,譬如年少好自嚴餝,形體淨潔,加復洗浴,香油塗身,以赤栴檀香汁灑體,復倍香潔,其身光澤。若聞此法信受不疑,亦復如是。」
[0246c23]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作如是說?」
[0246c24] 佛言:「此三菩薩善解假名,故作是說。」
[0246c25] 阿難言:「如是,如是!此菩薩等,善說假名;惟願世尊,重為我說,亦令大眾蒙法照明。」
[0246c27] 爾時世尊,便為如是百千萬億眾生,解其疑悔決定善根,即於爾時而說偈言:
「若能見過去, 未來亦復然;
如實知諸法, 是名為如來。
現在亦如是, 去來悉同等;
非一亦非異, 究竟寂滅相。
譬如過去佛, 行施不思議;
彼施亦如是, 是故說假名。
譬如過去佛, 住無礙菩提;
彼住亦復爾, 是名為如來。
一切法不住, 菩提亦寂滅;
不得菩提相, 是名為如來。
若說過去戒, 未來亦如是;
現在皆同等, 是名為如來。
過去世行忍, 菩薩截手足;
彼忍亦如是, 是名住於忍。
若發大精進, 本求於菩提;
得是精進已, 是名為如來。
一切法平等, 獲彼如實證;
亦不取我相, 是名為如來。
不取於諸法, 一切悉平等;
知彼平等已, 無相無所有。
如是等三昧, 不取諸法相;
安住於禪定, 是名為如來。
一切法性相, 及所說諸法;
知其性相已, 如實無所有。
當知諸法空, 智慧非福田;
知彼非智已, 得到智彼岸。
若到於彼岸, 智慧不思議;
而不得此智, 到寂滅彼岸。
如相非到智, 無有此彼岸;
不得如是智, 是名為如來。
菩提非如得, 凡愚所不思;
一切法無礙, 是名為如來。
若得於無礙, 而到大智處;
一切法無利, 證無礙菩提。
如本所修道, 救世者濟度;
得彼無依道, 能知於體相。
如是修習已, 獲於最勝道;
調伏此道已, 知一切皆空。
知其初中後, 皆與諸法同;
此法平等已, 是名為如來。
道若如菩提, 是名住菩提;
猶如虛空相, 是名為如來。
如是說法已, 如悉平等相;
若於此無疑, 是名住菩提。
阿難知假名, 言說為如來;
言說亦如是, 智者所行處。
菩薩無所畏, 明智不退轉;
一切所行處, 作如是顯說。
阿難是次第, 如來之所說;
為諸菩薩等, 令得於無礙。」
[0247b21] 爾時阿難作如是言,而說偈言:
「以何因緣故, 能知諸法相?
是菩薩無礙, 亦名為世尊。」
[0247b24] 世尊答曰:
「於百千萬億, 無量無數劫;
爾乃成菩提, 佛道難思議。
成就菩提已, 為眾生住世;
處處實無上, 是名為世尊。
久超輪迴趣, 不受於生死;
救度眾生故, 是名為世尊。
不處輪迴趣, 亦不入生死;
云何拔眾苦, 號世無上尊?
不念於諸法, 亦不懷危脆;
不得眾生相, 能度諸苦惱。
無生死輪轉, 亦不住生死;
令眾如是住, 是名為世尊。
得諸法無畏, 於佛亦復然;
無邊無有際, 說法若干種。
諸法究竟空, 佛法之體性;
如是成就已, 而不見諸法。
若能專修行, 空空之體性;
心得於無畏, 是名知空法。
如實知諸法, 一切皆妄想;
顯現無所畏, 如是實法相。
已過怖畏處, 亦離於淨居;
無恐亦無畏, 超度諸惡道。
勉濟億眾生, 生死之大畏;
不得於生死, 而能度眾生。
安置於眾生, 寂滅涅槃岸;
亦無眾生相, 是名為世尊。
諸法猶虛空, 顯示現眾生;
於彼亦無畏, 是名為世尊。
一切法平等, 顯現若干種;
菩提無分別, 不得菩提相。
眾生如是學, 得成於菩提;
如說如修行, 則無恐怖想。
分別菩提想, 猶如眾生想;
超過一切想, 是名為世尊。
滅除一切想, 菩薩則無垢;
不得名字相, 是名為世尊。
能知一切法, 同於盡滅離;
過去不可得, 是名為世尊。
不重名字故, 是以不求名;
離著名字者, 而為廣說法。
菩提離名字, 如彼之所住;
眾生重名字, 遠離於菩提。
名如呼聲響, 分別則多種;
聲亦無分別, 而恃空名稱。
不著一切聲, 名亦無所依;
菩提無戲論, 是名為世尊。
如是等諸法, 世尊之所說;
非菩薩所得, 是名為世尊。
若解於修道, 無有能知者;
安住於菩提, 除礙名無漏。
阿難是假名, 但以言語說;
是以我今稱, 自號為世尊。」
[0248a19] 阿難復說偈言:
「以何因緣故, 菩薩作是說?
復以何因緣, 自號稱為佛?」
[0248a22] 佛答言:
「阿難!是佛子, 一切法無礙,
覺悟無礙法, 自號稱為佛。
佛知煩惱過, 不使得自在;
已離於結使, 自號稱為佛。
但以空為佛, 亦無有身相;
此中無真實, 云何身可得?
不堅生堅想, 凡愚計為身;
如實覺悟已, 自號稱為佛。
覺愚癡無智, 體性無所有;
明智之所得, 自號稱為佛。
本有過去想, 覺已得無想;
知想及無想, 不令想自在。
覺了於色陰, 本自無生住;
凡愚妄分別, 非色非成就。
覺知無根本, 本來無有性;
是故無所受, 一切法無依。
想如熱時炎, 因緣無所有;
是故滅除想, 一切法亦然。
不得是身行, 身相不堅固;
若知身行空, 是故不著身。
是身及行相, 皆悉如芭蕉;
如是覺真實, 自號稱為佛。
求識真實相, 不在於身內;
亦復不在外, 云何有生處。
是識若無生, 一切法亦然;
悉無其處所, 有為不可得。
如是知識已, 畢竟無所有;
體性猶如幻, 亦無有生者。
若不能見識, 眾生亦復然;
實無有眾生, 云何能知識?
是識無有實, 諸法畢竟空;
法及於眾生, 一切無成就。
一切法無相, 彼已決定覺;
寂滅無戲論, 自號稱為佛。
證知於佛法, 正覺之所住;
一切法皆無, 自號稱為佛。
如來猶菩提, 正覺之所住;
佛及菩提相, 究竟不可得。
若生於心處, 亦如住菩提;
心同菩提已, 佛猶如幻化。
阿難!是假名, 但以言語說;
以如名為佛, 我是救世者。
如是相似生, 同佛音聲說;
若得此法音, 安住於菩提。
不著於菩提, 當作如是知;
不應起疑意, 一切法無求。
於諸法無疑, 眾生中最上;
如是相似法, 當知真實相。
[0248c13] 「作如是說:『如來、世尊、佛等三號。』」
[0248c13] 於是百千億數眾生白佛言:「世尊!我等實蒙光明得除疑悔,菩薩摩訶薩,能作如是種種假名,說為如來、世尊及佛,我今如是知已,如是解已,於一切法逮得忍力。如來世尊,作大利益,猶如父母,以佛神力及智慧手,挽出我等,令不迷亂而無所擾,猶如一切不動。世尊!譬如虛空無能動者。如是世尊!於一切法心得不動,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切諸法皆同虛空,如佛覺了無有動相。」爾時百千億大眾遶佛三匝,去佛不遠却坐一面。
[0248c23] 說是如來、世尊、佛名品時,常照淨根菩薩從坐而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持種種華散於佛上,各以偈頌,讚歎世尊:
「眾生貪著果, 悉令得解脫;
成就離果想, 故我禮智者。
能說於諸果, 令知平等想;
正覺證平等, 歸命禮最上。
眾生多貪著, 行處種種果;
佛以解脫故, 我今禮智者。
顯現於諸法, 安住平等處;
得覺平等已, 敬禮牟尼尊。
眾生多繫縛, 種種諸果報;
佛悉令解脫, 歸命禮最上。
成就寂滅道, 不住種種果;
善知假名相, 頂禮世智者。」
[0249a10] 爾時照明淨根菩薩摩訶薩說是偈已,遶佛三匝,去佛不遠,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0249a11] 是時蓮華勝藏菩薩摩訶薩,從坐而起,整其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以種種華而散佛上,復以偈頌,讚歎於佛:
「眾生多取想, 能令悉除滅;
離畏得歡喜, 敬禮牟尼尊。
寂滅離諸有, 無畏而說法;
是名世雄猛, 敬禮牟尼尊。
知有本空寂, 其體不可得;
諸有中最妙, 敬禮牟尼尊。
永離於三有, 滅除諸結使;
離畏得無畏, 敬禮牟尼尊。
無畏亦無懼, 施中得最上;
出過一切施, 敬禮牟尼尊。
離畏得無畏, 拔除憂毒箭;
解脫於諸法, 敬禮牟尼尊。」
[0249a27] 爾時蓮華功德藏菩薩,說如是偈讚世尊已,而白佛言:「若有眾生,於後末世得聞是經,心不驚畏,我當禮敬。」
[0249a29] 爾時離垢意菩薩,於世尊前,復說偈言:
「常應散眾華, 智者所修行;
得聞是經已, 當令得解脫。」
[0249b04] 爾時離垢意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復說偈曰:
「佛法甚深廣, 顯說如是經;
當有少眾生, 信受不疑惑。
貪著於我見, 於身取身想;
不信於此經, 是名無智者。」
[0249b10] 爾時蓮華眼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復說偈言:
「實為諸眾生, 開示眼目導;
如是之經法, 唯善者不疑。」
[0249b14] 爾時不思議解脫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復說偈言:
「世號人中尊, 眾生不思議;
說如是等經, 聞則無疑悔。」
[0249b18] 爾時常憶念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復說偈言:
「若不憶念者, 數數生死中;
不著於諸法, 修行則無疑。」
[0249b22] 爾時寶衣解脫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復說偈言:
「多衣滿一億, 淨潔而細緻。
初摩而纏覆, 修行則無疑。」
[0249b26] 爾時施食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復說偈言:
「所設眾飲食, 具足諸餚饍;
日日應常施, 修行無有疑。」
[0249b29] 爾時悲行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復說偈言:
「應悲諸眾生, 數數而號哭;
此經甚深妙, 厭惡不修學。
若從地獄來, 則樂處地獄;
雖似修功德, 須臾尋生疑。
親近惡知識, 不信甚深法;
愚癡網自蔽, 如是生疑惑。
諸有破戒者, 惡心見其過;
聞經不信受, 誹謗於此行。
懈怠少精進, 不住於菩提;
無智心下劣, 不解如是行。
眾生多樂著, 我見心自在;
常處於三界, 無能修行者。
愚癡起惡心, 無智染諸欲;
樂處於憒閙, 作是誹謗行。
愚癡少智人, 饕餮嗜飲食;
不修清淨法, 故作誹謗行。
眾生多貪著, 偏執取妄想;
不識於假名, 唯救世能度。」
[0249c19] 爾時能遠離解脫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而說偈言:
「遠離諸眾生, 如棄於糞穢;
虛偽猶泥錢, 解脫著果想。
譬如壞死屍, 其惡甚可厭;
若謗如是行, 應疾速遠離。
如賊劫村落, 處於曠嶮路;
聞者悉遠避, 願莫值是惡。
若見壞爛者, 厭惡如賊害;
有誹謗此經, 如是惡莫見。」
[0249c29]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甚為希有,其意明了,為是自定力耶?為是佛神力乎?」
[0250a02] 佛言:「皆是乘佛神力能作是說;亦是此經功德威力,逮得無礙。何以故?如是族姓子,以於六十億佛所,從於佛口常聞此法不增不減,亦如從我得聞不異,是故億念過去一切諸禪定力及佛神力。」
[0250a06] 阿難言:「如是,如是!信如所說,此諸菩薩,現可證知。」
◎
◎不退轉法輪經現見品第八
[0250a09]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聞是法,次第信解不生疑惑,如是族姓男女,得成就幾所福?」
[0250a10] 佛告阿難:「若族姓男女,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以閻浮提滿中七寶供養者,是人功德,不如得聞此經次第句義信解不疑其福甚多。置閻浮提滿中七寶供養諸佛,假設恒河沙世界滿中珍寶供養諸佛,復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經次第句義,信解不疑心亦不悔,是人功德復倍於彼。」
[0250a17]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假使三千界, 滿中諸珍寶;
供養於如來, 救度於世間。
若佛說此經, 有能諦聽者;
智慧得解脫, 其福倍過彼。
譬如恒河沙, 於此諸世界;
七寶悉充滿, 盡施一切智。
於佛之所說, 信受是經典;
是為解脫智, 其福亦倍彼。」
[0250a27]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有族姓男女,信解是經受持讀誦復為人說,得幾所福?」
[0250a28] 佛告阿難:「如是族姓男女,住無上道,於百劫中修行布施,供養如來,遠離此經,百劫持戒百劫,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復於百劫得五神通,修世間智具足戒身,若有遠離此經典者,是則不名尊重供養於諸如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解是經,受持讀誦復為他說,其所得福倍多於上。」
[0250b06]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假使滿百劫, 一切諸餚饍;
供養救世者, 不名尊重供。
若欲供養者, 當受持是經;
捨除福報想, 修行法供養。
如是供養者, 是名真供養;
以法為供養, 如來法身故。
假使滿百劫, 以衣服供養;
救世之世尊, 多諸衣服施。
不名為供養, 有能持經者;
是名真供養, 最上之第一。
假使滿百劫, 常散諸天華;
奉上諸世尊, 不名為供養。
若作第一供, 救世能度者;
應受持此經, 能除果報相。
若造七寶塔, 為救世建立;
一切如須彌, 不名供養佛。
此為最大供, 眾供養中上;
能持此經者, 不見我身相。
假使滿百劫, 修持於禁戒;
而不持此經, 不名為最勝。
聽經而持戒, 於戒為最上;
亦於持經中, 而無持經想。
不名為犯戒, 亦不為破戒;
能學此經者, 如我之所說。
若能學此經, 亦善學菩提;
雖同學菩提, 而實無所學。
能如是持戒, 此經所顯示;
於戒得具足, 是名持戒者。
假設滿百劫, 有人修忍辱;
撾罵不還報, 一切皆能忍。
乃至截手足, 而不起異想;
亦不生怨嫌, 一切無所念。
能行是忍者, 具足滿百劫;
雖修如意忍, 而心不為勝。
是忍最第一, 亦名為善修;
若復聞此經, 信解而受持。
是名最勝忍, 第一無有上;
若於此經中, 聞已能信解。
欲求於無礙, 無上佛智者;
當受持此經, 則能速具得。
假使滿百劫, 精進常不坐;
經行已過時, 除去於睡眠。
智者修是經, 應為人演說;
則得無所畏, 是名勝精進。
假設滿百劫, 而得五神通;
若不聞此經, 不名勝神通。
若能持此經, 是名勝神通;
神通中最上, 知義而不著。
假設滿百劫, 常作明智人;
成就世間智, 決了於世間。
若不學此經, 不名為智者;
若能持此經, 乃名為勇健。
若能如是知, 是名為智者;
受持此經典, 聞則能信解。
顯示於此經, 智者所行處;
若能持此經, 應加勤精進。」
[0251a05] 爾時阿難,復說偈言:
「行滿百由旬, 或至千由旬;
當詣於智者, 有是經法處。
常應到彼所, 為聽是經故;
聽已而信解, 其心恒隨順。
假滿世界火, 百千億由旬;
若有此經處, 智者宜疾聽。
若求聖禪定, 諸禪中最上;
當說如是經, 為滅諸結使。
若有欲捨去, 樂著於世間;
為顯示此經, 如佛之所說。
若欲見諸佛, 阿閦為最上;
於諸受持中, 此經為第一。
欲得一切樂, 修諸菩薩行;
應當說此經, 速到安樂處。
欲見三佛陀, 安養難思議;
應為演此經, 如佛之所說。」
[0251a22] 爾時佛告阿難:「善哉!善哉!說是經時,族姓男女,若得聞者,心不散亂,讀誦此經,遠離一切諸親近處,亦悉滅除一切想識;若欲見佛即便得見,臨壽終時,則能面見百千諸佛。何以故?如是族姓子等,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說是經已,復能受持讀誦信解,亦為他人分別演說。」
不退轉法輪經安養國品第九
[0251b01]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之中,時有童女,名曰師子,與五百童女俱白佛言:「世尊!若有女人讀誦此經,復能為他分別解說,得幾所福?」
[0251b04] 佛告師子童女:「若有女人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受持讀誦如是經典,為人能說,當知此等是最後女身,更不復受。何以故?已能受持讀誦此經為他說故,而心無亂,一切結使皆得除滅。若是女人應起結使,亦令不起。」
[0251b09] 師子白佛言:「世尊!云何是女人相能生煩惱?」
[0251b10] 佛言:「師子!若有女人,見他端正女人及諸瓔珞摩尼等寶而自莊嚴,受於快樂見是事已,便生染著不解觀察,譬如畫瓶但飾其外;凡愚臭穢亦復如是,不淨所熏屎尿充滿不知觀察;如是等相便生樂著,而起染心,以是因緣常受女身。」
[0251b15] 復告師子言:「一切女人多生嫉妬、欺誑、妄語,心口俱異,或對面語,為乞匃故,往至比丘所而不為法,生瞋恚心及睡調心,但為憒閙,親近俗事,而於此經作不利益,不肯聽受不說不誦,晝夜常起諸煩惱心,遠離解脫。有如是等心故,受女身不得遠離。是故師子!一切女人皆悉應作如是觀察:『我當云何斷諸結使,不令復有如是女人無利益事。』當聽是經,受持讀誦,亦為他說。何以故?得聞是經分別次第,必能離於一切結使。」
[0251b25] 時師子言:「若有女人,讀誦此經為他解說,求捨女身當可得不?」
[0251b26] 佛言:「師子!若有女人受持讀誦此經典者,是最後女身更不復受,除其方便神通變化現受女者。師子!譬如有人然大火聚,而自投之,既投火已,復作是言:『莫燒我身,亦使我身莫作異色。』師子!於汝意云何?是人雖作此語,得如所言不?」
[0251c02] 師子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大火聚性能燒物滅除身色。」
[0251c04] 佛言:「師子!此經亦復如是,能燒一切結使行薪。若欲捨女身相,即得離欲,成就佛法。欲見無量無數阿僧祇諸佛得無礙辯,欲發慈心一切眾生者,亦當受持讀誦書寫此經。」
[0251c08] 是時師子及五百童女白佛言:「世尊!我從定光佛所,得聞是經受持讀誦,我今復為無量眾生重說顯示。」
[0251c10]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此師子及五百童女,何故不轉女身?」
[0251c11] 佛告阿難:「汝今謂是師子及五百童女是實女耶?」
[0251c13] 阿難言:「如是!世尊。」
[0251c13] 佛答阿難:「莫作是語。何以故?如此師子及五百童女,皆示現為女身,非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