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ñjuśrīvikrīḍitasūtra (Fo Shuo Da Jing Famen Jing) 佛說大淨法門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大淨法門經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0817a06] 聞如是:
[0817a06] 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 眾俱,比丘五百,菩薩八千,一切大聖悉得總 持,辯才無量。其所建立分別聖慧,解三脫門,
於三世慧無所罣礙,得三昧定不可轉移,十 力、無畏一切具足。
[0817a10] 爾時,王舍大城有逸女人, 名曰上金光首,端正殊妙見莫不悅,色像清 淨威耀如華,往古所修德本之報,形體自然
紫磨金色。所可遊居、臥寐、住立、坐起、經行,其 地變現亦如身像,設著綵帛其服自然轉為金 色,無央數人莫不敬重。見此女者視之無厭,
言辭不麁柔和美麗,顏貌光澤無有憔悴。其 於王舍大城之中,國王、太子、大臣、長者、居士 諸子,興貪愛心、志欲得見,隨其所遊園觀、
河側、里巷、樹間,便就從之,男女大小無央數 人,悉追其後欲觀察之。
[0817a20] 爾時,上金光首在於 異日,與畏間長者子俱,市買好物而相貢上, 供辦美食至遊觀園,駕駟馬車幢蓋珍寶、明
月之珠、紫金校飾,布好座具齎持雜香、思夷 之華,從諸妓人至遊觀園而相娛樂,音聲唱 和鼓樂前導,供養之具載從其後,不可計人 逐而觀之。
[0817a26] 文殊師利者 (晉名溥首童真) ,於時從燕室出, 常發大哀愍傷群生:「何所人者可以勸化令
發大乘,以三品法興隆道慧——神足變化、說法 變化、教授變化——導利入律?」時,文殊師利見上 金光首與畏間長者子俱侶,共載乘行詣遊
觀園,知女往昔本行根源宿世有德。「吾應化 之,當為說法,必令解達。」
[0817b03] 文殊師利尋時變身 化為少年,端正絕妙顏貌踰天,見者喜悅莫 不欣戴,姿容威曜蔽日月光,被服像類現於
人間。其所被服照四十里,自現其身如有所 好。文殊師利被服嚴訖,觀察逸女所遊之路, 尋在彼路而於前立。適在前立,其長者子所
乘,及上金光首車馬、被服,尋則覆蔽遏不復 現、光曜滅盡,猶如聚墨在明珠邊。
[0817b10] 上金光首 遊逸之女,時見文殊師利顏貌英妙猶如天 子,身體之明煒煒難及,肌色悅澤被服有異,
光曜灼灼從其身出。適見此已,則自察己,不 以為奇,貪其被服,心自念言:「今欲捨此長者 之子下車棄去,當與斯人共相娛樂。又願吾
身得是衣服、形貌、光像。」
[0817b16] 適念此已,文殊師利 建立威神,令息意天王化作男子,謂彼女曰: 「且止,且止!用為發是遊逸之心?所以者何?如 斯人者不志色欲。」
[0817b19] 女曰:「何故?」
[0817b19] 息意天王報 言:「是者名為文殊師利菩薩也。」
[0817b20] 女又問曰:「何 因作字正謂菩薩?為是天子乎?為龍、鬼神、犍 沓和、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釋、梵、四天王耶?」
[0817b23] 息意報曰:「女欲知之,非天、龍、神,亦非釋、梵。斯 者名曰為菩薩矣。又,能充足一切人願,見眾
生心有所求索,不逆人意,故謂菩薩也。」
[0817b25] 女心 念言:「如今所聞,必當施我妙好之服。」即下車 往白言:「仁者!願以此衣而見惠施。」
[0817b27] 文殊師 利答曰:「大姊!若能發無上正真道意,吾身爾 乃以衣相惠。」
[0817b29] 女言:「唯然。何謂為道?」
[0817b29] 答曰:「欲知, 汝則為道。」
[0817c01] 女言:「云何?文殊師利!設不廣演分 別誼者,吾不解也。何謂我身則為道者?」
[0817c02] 爾 時,上金光首即說頌曰:
「軟首願以, 衣服相施, 乃知仁者,
志弘佛道。 如天不雨, 久遠之旱,
若貪惜者, 非真菩薩。」
[0817c07] 爾時,文殊師利以偈頌曰:
「假使女能, 發道意者, 吾乃當以,
衣相惠施。 若有堅心, 住於道意,
天上世間, 悉為作禮。」
[0817c11] 上金光首以偈重問:
「所謂道者, 為何句誼? 孰為說者,
誰得道者? 志趣經業, 當何所習?
得成佛道, 開化未悟?」
[0817c15] 文殊師利答曰:「大姊!欲知有如來、至真、等正 覺,名釋迦文,今現在說法,演身平等,等奉行 道。於姊心中所念云何?豈不從己而生陰種
諸入事乎?」
[0817c18] 女聞此言,蒙宿德本所積善行,逮 法光明,尋即啟言:「如是,如是!誠如所云。因吾 我身致陰種諸入耳。」
[0817c20] 「姊意云何?色有所念,有 所知乎?」
[0817c21] 女答:「不也。」
[0817c21] 文殊師利報曰:「姊亦當知, 道無所念,無所分別。以是之故,色則平等,道 亦平等。吾故說此——汝則為道。姊意云何?痛、想、
行、識,為有所念,有所別乎?」
[0817c24] 女答:「不也。」
[0817c24] 文殊師 利報曰:「道亦無念,亦無所分別;痛、想、行、識則 亦平等,道亦平等,故說此言——汝則為道。姊意
云何?豈可見色處內、若外及中間耶?豈青、赤、 黃、白、黑、紫、紅,為在某處,某方面乎?」
[0817c28] 女答:「不也。」
[0817c29] 文殊師利報曰:「道亦無見,無內、無外亦無中 間;紫、紅之貌,亦無某處、方面之土。色已平等,
道則平等,故說此言——汝則為道。姊意云何?痛、 想、行、識,豈可見處內、外、中間、五色之貌某方 面乎?」
[0818a04] 女答:「不也。」
[0818a04] 文殊師利報曰:「道亦如是。不 處內、外、中間、五色,無彼、無此,亦無方面也。痛、 想、行、識則亦平等,道亦平等,故說此言——汝則為
道。五陰若幻、虛偽、顛倒,因從斯生;道亦如幻, 假音聲耳。幻為平等,五陰平等;幻已平等,道 亦平等,故說此言——汝則為道。五陰如夢,無有
本末,道亦如夢,本無處所。夢以平等,道亦平 等,故說此言——汝則為道。計於五陰,猶如野馬, 迷惑之業從虛偽興,道如野馬自然之數,亦
無有造,亦無報應,是故野馬、五陰平等。野馬 已等,道亦平等,故說此言——汝則為道。五陰鏡 像,像無所有,道如鏡像亦無所有;以是鏡像、
五陰平等。鏡像平等,道亦平等,故說此言——汝則 為道。五陰假名而為行耳,道亦假名而為道 耳。五陰平等,道亦平等,故說此言——汝則是道。」
[0818a19] 文殊師利謂言:「更聽!五陰無造,道亦無造; 陰無自然,道無自然;陰無所有,道無所生;五 陰無常,道曉無常;五陰無安,道解苦義;五陰
空無,道曉了空;五陰無我,了無我義則為道 矣。諸陰寂然,了澹泊者,則為道也。諸陰無 受,無所受義則為道矣。諸陰無住亦無所著,
無住、無著則為道矣。諸陰無來亦無有往,無 來、無往則為道矣。有五陰者計於聖法,為假 音聲言曰賢聖,而於道法言為友矣,其所言
辭而無言辭。五陰悉無,本皆清淨,如來如是 悉了本淨,得成正覺,故名曰道。是故五陰本 淨,道亦本淨;道以清淨,諸法本淨。如今大姊
諸陰本淨,諸佛世尊道亦本淨,一切本淨亦 復自然,眾生五陰本淨亦然,故說此言——汝則 為道。已了五陰,則便解道為諸佛道。又諸佛
者,不離五陰乃成佛道。道不離陰,覺了五陰 乃號為佛。
[0818b06] 「是故大姊!當作此觀:一切眾生皆 處在道,道亦處在一切眾生,道無緣辭。故 說此言——汝則為道。彼從吾我而生四種。何謂
四種?地、水、火、風也。其地種者,無我、無人、無壽、 無命。等於地種,道則平等,本無所受,故謂平 等。水種亦等,道亦究竟,本末自然。火種平等,
道為究竟,本末無瑕。風種平等,道之本末而 無所見。大姊欲知,如地種者,則以此種,如來 成道。水、火、風種,如來種者亦復如是,以此得
道。曉了地種,水、火、風種,則成為佛,故說此誼—— 汝則為道。地、水、火、風諸種無想,於此四大能 無思想,故曰為道,以是之故說汝是道。
[0818b18] 「彼因吾我,便則有眼,耳、鼻、口、身、意亦復如是。 其眼則空,了眼自然分別空者,則為道矣。耳、
鼻、口、身、意亦復如是,意則為空,解自然空則 為道矣。眼以空者不知求色,色自然空則為 道矣。耳、鼻、口、身、意亦復如是,意以空者則不
識求,諸法無著,法自然空則為道矣。眼不 受色,道亦如是。眼無有色,六情亦爾,悉無所 受。又計道者則無心法。如是大姊!其眼識界,
彼於色界則無所住;眼識、色界,道無所住。耳 之識界、鼻之識界、口之識界、身之識界、意之 識界,不住法界,道亦不住。心法、識界,道無所
受。猶是之故,道與眼識界無有二。耳、鼻、口、 身、意識界,道與意識無有二界,故說此言——汝 則為道。
[0818c03] 「復次,大姊!分別了眼則為道矣。眼本空淨,若 能解了自然空者,則為道矣。耳、鼻、口、身、意亦
復如是,本自然空,覺了分別本淨自然空者, 則為道矣。眼自然空,則無所染亦無結恨,不 見侵欺,除婬、怒、癡,則為道矣。耳、鼻、口、身、意亦
復如是,意則自然,其自然者則無所染亦無 結恨,不見侵欺,除婬、怒、癡,則為道矣。眼則無 主則無吾我,亦無所受;道亦無主則無吾我,亦
無所受。耳、鼻、口、身、意亦復如是,則無有主亦 無吾我,亦無所受;道亦無主則無吾我,亦無 所受。又計眼者,無男子法、無女人法。已解了
道,無男、女法,無男、無女則為道矣。耳、鼻、口、身、 意亦無男法亦無女法;道亦如是無男、無女。 如來覺了眼色無本,了無本者則為道矣。耳、
鼻、口、身、意亦復如是,如來覺了意則無本,覺 了如是則為道矣。故說此言——汝則為道。
[0818c18] 「復次, 大姊!其己身者則無吾我,無我、無人、無壽、無 命、無形、無意、無作、無受、無見、無聞、無取、無放、無
得、無知;道亦無我、無人、無壽、無命、無男、無女、 無身、無造亦無所見,亦復無有色、聲、香、味、細 滑之識,制一切法乃為道耳。今姊身者,愚朴
無智,身為現在,猶如草木、牆壁瓦石,其內地 種及外地種;如來則以聖達之慧,了是地種, 逮致正覺。故說此言——汝則為道。
[0818c26] 「復次,大姊!其 心意識諸思想念,心使意者而有此法。無去、 無來,身無所至,教無所到,亦無津流,亦無筋
脈,亦無骨節、髮毛,亦不住腦亦不住髓,亦不 住內亦不住外、亦不住中亦無內外;眼亦不 住,耳、鼻、口、身、意亦復不住,亦無所住,亦非不
住,亦不建立、亦不離立,亦無處所,亦無土地, 亦無方面;無色、無見,無授、無受,無使、無教,無 餘、無著,清淨鮮潔則為顯耀。其心意識亦無
欲著亦無淨者,無有塵倚,本際清淨。以是之 故,亦無欲著、無有淨者,則為顯耀便無有 身。以是之故,亦無欲著、無有淨者。如是大姊,
陰種諸入,自然為道,道亦自然,曉了分別陰 種諸入。設於己身能除陰種諸入事者,則為 道矣。所以者何?道無憂慼,無所危害,心了此
者即便是道;覺了諸法一切平等,則為道矣。」
[0819a13] 文殊師利於遊觀園說此語時,虛空中五百 天子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男女大小隨逐上 金光首者,於彼眾中有二百人發大道意,六
十天與人遠塵離垢諸法眼淨。
[0819a16] 爾時,上金光 首歡喜悅豫五體投地,稽首文殊師利足下, 歸命佛法及與聖眾,淨修梵行奉持五戒,其
心質直乃發無上正真道意,口宣斯言:「從仁 之教。文殊師利愍傷一切眾生之類,不斷佛 教。其有人發大道意者,亦當如是。道所建立
興設法施,開化黎庶,又說經法,當為洗除惡 穢罪業使得清淨,一切諸法乃能寂然而悉 澹泊。隨順思惟本悉無異,自依貪身為顛倒
事,不了平等而習婬色,欲從身出,眾生因欲 便有塵勞。
[0819a26] 「文殊師利!猶如今者,諸法、非法一 切本淨,迷惑致令從因緣會而有貪欲。我 則能成,合集諸法,立於無上正真之道。所以
者何?一切塵欲從其思想因虛偽起,已能曉了 知虛偽者,則能蠲除虛偽之事。又聞文殊師 利說誼,分別所趣塵欲之事,猶如雲霧自然 無實。欲如 [火*僉]
電,即尋消化。欲者如風,察於 本末而無所倚。欲如虛空,度一切界。欲如水 泡,不得久立。欲如鬼變於其中間不正之念。
欲如熱病,恍惚妄語。欲而無實,從緣想興。欲 如繫縛,計吾我故。欲無有形,計著身故。欲如 客來,不從本起。欲衒因想,隨眾念故。欲如曉
觀,從若干種而發生故。欲無所生,從貪羨起。 欲無所知,從彼我生。欲之所生,為因諸陰。欲 界如鍜,因意境興。欲如諸陰,用諸入故。欲如
若影,假名色耳。欲不覺了,違正念故。
[0819b12] 「又復,文 殊師利!計於欲者,若能覺了疲懈之句,則能 知道。所以者何?道無動轉,眾生塵勞。欲如破
壞,分別道故。欲者為心,心覺了故。欲如琴瑟, 曉了之故。所以者何?有道之誼,不壞欲塵,以 能不壞,便順道也。若覩欲者,則為道矣。所以
者何?欲入諸界,靡所不至。假使佛乘無所有 者而無有形,塵勞之欲亦復如是無有形像。 欲於諸有而無所有、住無所住,這發起已,尋
則便滅。心則自然,塵勞亦然。所以者何?心不 可察。誰言能令心結染癡?假使彼心不可覩 者,塵欲如是亦不可見,無積聚處、無有方面
也。菩薩大士若能曉了塵勞之法,為貪欲人 開化說法不以為厭,若教愚恚及等分人,誘 導說法不以懈惓。
[0819b26] 「設使,文殊師利!如我身欲, 諸貪欲者亦復如是。如我瞋恚及與愚癡,一 切瞋恚、愚癡之事亦復如是;如我塵勞,眾生
塵勞亦復如是。譬如大火悉燒草木,賢聖慧 火燒除塵勞。譬如日光照明眾冥、不與冥合; 聖慧如是,蠲除塵勞不與俱合。譬如風行,不
著一切山與樹木;行智菩薩亦復如是,不著 一切塵勞之欲。譬如劫盡燒諸有形、不燒虛 空;行慧菩薩亦復如是,燒諸愛欲,不與一切
塵勞俱合。譬如淨水不與穢合;菩薩如是不 與塵俱。譬如虛空受持於地;智慧如是不與 欲雜。譬如大風壞鐵圍山;菩薩如是,以智慧
事吹散諸欲。譬如有象名究焰氣,乳與水合, 則為一類;菩薩如是,以聖智慧,遊除塵勞,化 令明哲合為一慧。譬如須彌北方天下,與諸
親里不為放逸,在於樹下而自分別;菩薩如 是,智慧之明見眾人根而為分別。
[0819c13] 「文殊師利! 吾身如今不畏欲塵,亦無所難。所以者何?我 曉欲塵本悉淨故,又被菩薩大德之鎧,勇猛 精進無所 [怡-台+惡]
難。譬如怯人求於救者,如此之 類不為勇猛;開士大士亦復如是,離於欲者 不為菩薩。譬如有人為賊所壞,不為猛將;開 士如是,壞愛欲者不為菩薩。譬如人以清水
明珠著濁河中,尋時即清,不為垢濁之所染 污;菩薩如是,在於愛欲塵勞之中,不為瑕穢 之所染污。」
[0819c22] 爾時,上金光首嘆說此已,復問文 殊師利:「何謂菩薩無有塵勞?」
[0819c23] 答曰:「假使菩薩 見於起意、若見滅意,不當謂之為菩薩也。譬 如有限,覩總持者,不當謂之獲於無量。如是
菩薩,若覩塵勞意有起、滅,非是菩薩無塵之 謂。無塵欲者,不見有塵、不見結恨,無見不 見、遠離想念乃謂無塵。設使行者其心意識
而得自在,一切所有無泥洹想。所以者何?心 無欲塵想念之緣,便得自恣也。於諸善、惡亦 復如是,所行、無行,有為、無為,有形、無形,一切
知之。生死塵勞有餘之垢,目察於色、耳聽音 聲、鼻香、舌味、身更、心法,若得定意志在澹 泊,於愛欲塵則無垢穢,爾乃名曰無有放逸,
號曰無業而無所習,斯之謂也。無塵勞者,離 於有為及無為哉,乃無瘕疵。復次,大姊!假 使菩薩身無塵勞,則能度脫他人欲垢,如來
說此為無塵勞。救濟他人塵勞之欲,遵修菩 薩乃為精進。」
[0820a10] 女又問言:「何謂菩薩現在目前 精進者乎?」文 殊 師利答曰:「觀於空無而不退 轉,眾生邪見則興大哀。觀於無相而不退轉,
眾生有相則以愍濟。觀於無願而不退轉,眾 生貪願則以愍濟。觀無所行而不退轉,眾生 著行則以愍濟。觀無所生而不退轉,眾生生
死則以愍濟。觀無所起而不退轉,眾生起滅 則以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