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Might Arrived Bodhisattva’s Thinking-of-Buddhas as the Perfect Passage (Da Fo Ding Rulai Mi Yin Xiu Zheng Liaoyi Zhu Pusa Wan Xing Shou Leng Yan Jing)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印大佛頂首楞嚴經序前雄武軍節度推官許洞撰
[0105b28] 楞嚴經者,括
諸佛萬行之樞紐也。通幽洞微,非二乘所賾;開物成務,乃十地攸宗。其文曲而達,其旨隱而暢,入於至妙之域,出於無生之表,鏗鏘磅礴群彙率化,窮玄絕聖其在茲乎。是知大和無私雖幽必煦,至神無迹雖微必貫,玄功無宰雖遐必達,率由心絕有為而大千同照,道躋無作而至感必通。
[0105c07] 如來謂斯經可以鼓吹乎群心、開決乎佛性,爰集大眾會于室羅筏城,天龍鬼神共覃斯教。嗚呼!三界以五欲而成,故摩登伽以宣淫為發題之始也;眾生以愛纏而起,故阿難以破惑為成道之基也。是以論有心則以無心為攝,悲有生則以無生為誘,談有相則破一切色境為主,示有作則脫一切煩惱為樂,此蓋覺虛妄而歸真實也。至若舉三十六地獄之因果、十鬼十類之緣業,此蓋昧真實而起虛妄也。不明實相無以煥菩提之心,不破妄塵無以悟眾生之性,是法微妙,知之者亦已鮮矣;能深究於此復廣其利於天下,余見其。
大佛頂如來萬行首楞嚴經序
趙宋泉南沙門釋祖派述
[0105c24] 至心歸命禮南謨無見頂相首楞嚴王。圓如來之密因,具菩薩之萬行,真修行路,妙證悟門,大乘義以了明,一切事而究竟。爰自祇園休夏聖王延齋,紫金光聚耀十方,迦陵仙音流法界,恒沙薩埵咸來咨決心疑,闔國王臣畢集願聞法要。教由緣起,阿難被溺於婬坊,道假人弘,師利承宣於祕呪。由是七處徵心,全是妄性淨元明;八還顯見,本來真覺圓常住。標迷悟之根本,令諸闡提而墮彌戾車;示同別之狂勞,俾一顛迦而摧惡叉聚。富樓那執相難性,四緣本紀於異同;波斯匿惑斷為常,一念元無於生滅。妙明覺體,非因非緣非自然;精真見元,不合不和不離即。以至六根虛妄無非菩提妙心,七大遍周盡是如來藏性。三緣永斷,不迷鏡裏之頭;二義斯明,頓悟衣中之寶;金鐘擊處,聲滅而聞自不消。華[疊*毛]綰時,六忘而一不可得。譬夫天王賜屋,二十五聖而各陳悟入之門;遠客遊方,十河沙眾而盡識歸還之路。勅文殊之揀選,誰當其根;指觀音之圓通,實從中入。而況三無漏學,真為修習之要機,四淨律儀,實號秉持之明誨。欲誦祕密之章句,須嚴清淨之壇場,無邊積業悉氷消,一切所求皆果遂。復乃開三門之漸次,是先佛之規模;立五品之名題,作將來之眼目。良由兩種之顛倒,遂成十二之類生,歷七趣之輪迴,織五重之渾濁。於是迴千光相攬七寶床,深憐恣客迷主人,痛念認賊為己子。洗心非正,五十重之魔境現前;覺際入交,四十四之聖心超越。而後慶喜欽承於妙誨,能仁宣發於真慈,窮五陰之妄源,勝十方之獻寶。貧人七錢而布施,尚獲輪王;行者一念以流通,定登佛果。真乘奧典,祕字靈文,《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甚深法藏。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 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一 (一名中印度那蘭陀 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
大唐神龍元年龍集乙巳五月己卯 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門般剌 蜜帝於廣州制止道場譯出
菩薩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授
烏長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0106b12] 如是我聞:
[0106b12] 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 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 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
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毘尼弘範三界, 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 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乾連、摩訶拘絺
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 等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辟支無學并其初心 同來佛所,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諮
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座 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 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薩來聚道場, 文殊師利而為上首。
[0106b24]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 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 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
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勅文殊分領菩 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唯有阿難先受別請, 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座及阿闍黎,
途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 所遊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後檀越以為 齋主,無問淨穢剎利尊姓及旃陀羅,方行等
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 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 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諸
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 法。
[0106c09]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室,遭大幻術摩 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呪攝入婬席,婬 躬撫摩將毀戒體。如來知彼婬術所加,齋畢
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 要。于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 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呪,勅
文殊師利將呪往護,惡呪銷滅,提 獎 阿難及 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 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
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於時,復有恒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 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0106c21]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 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深重恩愛?」
[0106c22] 阿難 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 徹猶如瑠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
何以故?欲氣麁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 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 落。」
[0106c27]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 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 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汝今欲
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詶我所問。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 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
曲相。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 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0107a05] 阿難白佛言:「世 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 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0107a07] 佛告阿難:「如 汝所說,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若不識知心目 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
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 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0107a12]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 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花眼亦在佛 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秖在我面,如是識心
實居身內。」
[0107a16]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 何所在?」
[0107a17] 「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 今祇陀林實在堂外。」
[0107a18]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 見?」
[0107a19] 「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 外望方矚林園。」
[0107a20]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
[0107a20] 「世 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0107a22]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 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 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
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0107a26]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 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 外者。」
[0107a28]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 泉,無有是處。」
[0107a29]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 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 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
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 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 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 是處。」
[0107b06]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 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燈光 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
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 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 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0107b12]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循 乞摶食歸祇陀林,我已宿齋,汝觀比丘一人 食時諸人飽不?」
[0107b14] 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是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云何一人能 令眾飽?」
[0107b16] 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 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則心所知身不能 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羅綿手,
汝眼見時心分別不?」
[0107b19] 阿難答言:「如是,世尊!」
[0107b19] 佛 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應知汝言: 『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無有是處。」
[0107b22]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 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 知在一處。」
[0107b24] 佛言:「處今何在?」
[0107b24] 阿難言:「此了知 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裏, 猶如有人取瑠璃椀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
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 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 者潛根內故。」
[0107c01]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瑠璃。彼 人當以瑠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瑠璃不?」
[0107c02] 「如是, 世尊!是人當以瑠璃籠眼,實見瑠璃。」
[0107c03] 佛告阿 難:「汝心若同瑠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 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云
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瑠璃合?是故 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裏如瑠璃 合。』無有是處。」
[0107c09]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 生身,府藏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 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
名為見內,是義云何?」
[0107c13] 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 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 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
暗中皆汝焦府?若不對者,云何成見?若離外 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 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
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若 在虛空,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 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眼兩覺
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佛。是故應知汝 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
[0107c23] 阿難言:「我常聞 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 種種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
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
[0107c27]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 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 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
然!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 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 從外來先合見面。」
[0108a04] 阿難言:「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義。」
[0108a04] 佛言: 「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則諸已死尚 有眼存應皆見物。若見物者,云何名死?阿難!
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復一體?為 有多體?今在汝身,為復遍體?為不遍體?若一 體者,則汝以手挃一 肢 時,四 肢 應覺,若咸
覺者,挃應無在。若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 成。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若遍體者, 同前所挃。若不遍者,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
有所覺,足應無知。今汝不然,是故應知,隨所 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0108a15]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亦聞佛與文殊等諸法 王子談實相時,世尊亦言:『心不在內亦不在 外。』如我思惟,內無所見外不相知,內無知故
在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義。今相知故,復 內無見,當在中間。」
[0108a20] 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今汝推 中,中何為在?為復在處?為當在身?若在身者,
在邊非中,在中同內。若在處者,為有所表?為 無所表?無表同無,表則無定。何以故?如人以 表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表體既混, 心應雜亂。」
[0108a26] 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世尊言:『眼色 為緣,生於眼識。』眼有分別,色塵無知,識生其 中,則為心在。」
[0108a28] 佛言:「汝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 心體為復兼二?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體雜 亂,物非體知,成敵兩立云何為中?兼二不成,
非知不知即無體性,中何為相?是故應知,當 在中間,無有是處。」
[0108b04]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 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輪,常言: 『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
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則我無著 名為心不?」
[0108b09] 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 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 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
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則相, 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 覺知心,無有是處。」
[0108b15] 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 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 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
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毘羅呪,為彼所轉 溺於婬舍,當由不知真際所指。唯願世尊 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
彌戾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 翹佇,欽聞示誨。
[0108b23]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耀如 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 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
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 合掌承聽。
[0108b28]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 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 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
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 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 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
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 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 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 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0108c09]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 汝。」
[0108c10] 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 「汝今見不?」
[0108c11] 阿難言:「見。」
[0108c11] 佛言:「汝何所見?」
[0108c11] 阿難言: 「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曜我心目。」
[0108c12] 佛 言:「汝將誰見?」
[0108c13] 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
[0108c14]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 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0108c15] 阿難 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 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0108c18]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
[0108c18] 阿難矍然避座合掌, 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
[0108c19] 佛告阿難:「此 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于 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0108c22]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 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恒沙國 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
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 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 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
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唯垂大悲 開示未悟!」
[0109a01]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 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 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
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 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 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
而自無體?若汝執悋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 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 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
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 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勅汝執為非心,但 汝於心微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