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ntaka Dharani Sutra (Da Wei De Tuoluoni Jing) 大威德陀羅尼經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威德陀羅尼經卷第五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0774a18] 此大神呪。能令眾生出生辯才。若有受持此 大神呪。彼於此處最為殊勝。當令歡喜決定 生力為自為他。復當得於四處無所缺減。何
等為四。一者口業清淨。二者意念清淨。三者 能斷疑網。四者不作盡邊上生善道。復當得 四種不缺之處。何等為四。一者當得持識。二
者現得受記。三者於動亂時不生恐怖。四者 斷疑不滯。彼復當得四處不缺。何等為四一 語量中。持六十三偈分量。能以此隨順授與
如法實作倍量。受持所說法義。所持法義永 不忘失。乃至命盡於中二種根。無明有愛。復 有二根。名慰喻方便愛渴發處。阿難。復有
二種根名。一和合集愛。二不見渴愛。復有二 根名。一無明愛。二無明成就愛。阿難復有二 種根名。禪定愛。譬如優陀羅阿羅摩子。若有
如是受生之者。將墜於惡道。他亂渴愛不能 知緣。所言根者一切分異。於中如來住已而 為說法。戒及三昧有四根本。彼等知已生於 梵行。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聖諦。
[0774b08] 闍茶地 (一) 阿泥奚囉 (二) 婆婆哆毘逾 (三) 伊曇破 盧 (四) 尼耶摩破盧 (五) 三目陀逾 (六)
毘蒲伽 (七)
[0774b10] 復次阿難。有非世辯之所和雜。如來世尊知 彼言說。如來入已示現諸事。比丘學已知言 說處。知所攝處。知破戒聚。知語過失。知過去
世增上語。知未來世增上語。知現在世增上 語。知婦人增上語。知丈夫增上語。知黃門 增上語。知一增上語。知二增上語。知多增上
語。知觀察增上語。知細意增上語。知毘尼 五種作法。知初戒聚所出七事。知所覆藏處。 知不可覆藏處。知減省口業。知妙善口業。知
捨離印。以此言教成此義理。世辯語言除滅 煩惱。持讀修習。復有世辯。名曰怖輪習慧 成熟。如來知已。此陀羅尼修多羅文字句中
之所繫屬。若比丘持已巧知言辭。知眾如法。 亦知時節。知語言住處。以此語言當令安住。 彼之所作亦知。說此言已彼無復辯。復知彼
處應當請問。此處當問。此已自知能決此事。 知是六處問已我等而當為作報答。亦復能 知不應報處。知問時節。知任力處。知問般
若發果之處。亦知四種作因之相。住於彼處 當共語論。不得亂語。亦復不得欺誑於他。不 得自取。亦復不得作毀他語。若欲共他之所
語論。當住四處。何等為四。攝有攝無無發語 處。現在無餘故。欲作語言。復住四處當作語 言。何等為四。不得瞋恚正心無倒。方便攝
取之。不誹謗諸佛菩提。具足成就八解脫禪。 欲作語言。復住四處應當共語論。何等為 四。而不違背諸阿闍梨。不說有我。知眾住
處及世間道之所住處。欲顯示涅槃於彼之 中。何者世辯。如如來於此修多羅句中之所 宣說。為莊嚴彼義故。降伏外道故。有路伽
耶多。名曰阿囉多囉鞞厨。復有路伽耶 多。名曰郁瞿盧伽囉迦利逾。復有路伽耶 多。名曰奚羅蔓多羅瞿。復有路伽耶多。名 曰三摩多尼舍叉般摴 (椿據反)
。此等四種路伽 耶多事。於彼之中。妙行比丘若復觀見。為 諸外道欲共論義來詣其所。應作是言。長 老。汝何所須。若彼當作如是之言。我今故來
欲共言論。時彼比丘應語彼言。汝當用何印 欲有語論。為當用戲論印。為當用問答印。為 當用斷印。為當用路伽耶多印。彼若聞已
作如是言。我於四印一亦不知。時彼比丘應 語彼言。若欲言論無印語者。不護語者。欲 作語論隨意出言。而汝今者無印語業。出自
意言無有次敘。汝可速去。我不共汝平論法 事。阿難。有異比丘散亂心者。如是法相不知 方便。無此口業。能如法語若能斷者。無有是
處。阿難若彼外道作如是言。我已印竟不印。 印竟當作語言。比丘應語彼外道言。若汝無 印即無諍論。何以故。汝口問印已。若更不
語即自破印。而語若破印語。彼名為賊。我不 共賊而共論義。此則名為報答彼語。於彼之 中不取外道之所語論。以是因緣。應如是知 如是遮斷。
[0775a05] 閻那施 (一) 蘇摩都 (二) 阿奴摩都 (三) 阿句蔓都 (四) 掣陀婆句 (五) 漫陀囉娑他 (六)
陀舍羅 (七) 毘波羅 伏娑多 (八) 伊舍私鬢多 (九) 蘇尼口嚤 (十) 帝叉 那摩啼 (十一) 阿盧句 (十二)
阿提兒沙那 (十三)
[0775a09] 復次阿難。復有呪名曰三摸提多。復有名毘 舍荼伽。名梨丘摩。名籌憂裟羅。名彌多羅裟 他。名三拔陀。名夜叉童女。阿難。彼等有守
護夜叉五萬七千。善守護彼。彼等守覆護 故。彼夜叉等說此呪句。然此呪句於閻浮提 中未曾流行。諸天之中亦未流行。自餘一切
諸夜叉中亦不流行。彼等如來已說。守護此 陀羅尼故。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夷。如是等處善轉利已。持著身中當受持
者。彼當得地名曰普遍。阿難問言。世尊。何者 名為普遍地處。佛言。所未曾聞諸修多羅中。 聞已善知入方便智。善知言辭。知惡之辭。知
前根本及後義味。知顛倒言。知相續處非節 斷處。於千比丘眾中五百比丘。非前後問辯 答彼等。當能受持順義相續。善能解釋不失
正念。善能自護亦能護他。得淨說意。於瞋惡 中自他得淨。得正念心。得正意。得正行。得 正住。得淨心。無能障礙亦不由他。所行之處
少病少惱無能伏者。有來諮問能決無盡。不 多遊行。雖在遠處多人毀呰。若來對現即便 讚歎。如是之等不被毀辱。未入王宮有人說
惡。若入宮已即便讚歎。亦復當得衣服飲食 湯藥所須。種種諸事多人愛敬。語言軟美先 言問訊。不重方土所行之處。多得利養。若欲
離者亦不言說。如所去處任其自由。若欲來 者亦復隨順。背去復來承事供給而不樂著。 何以故。一向增長諸善根故。諸眾生等於是
法中。生實想住。令發心已而不破壞。阿難。我 念往昔迦葉世尊教法之中。有一比丘。名曰 娑摩婆陀那跋馱。彼有此修多羅句陀羅尼
法本。時有五百比丘來詣其所。為陀羅尼故。 復有五百比丘尼。復有五百優婆塞。復有五 百優婆夷。俱來詣彼。為陀羅尼故。阿難。我不
見彼二千人中乃至無有一人愛此陀羅尼法 本者。唯有至誠發心觀已背彼比丘。彼等諸 人是比丘所罵詈呵責。阿難。如是七返來詣
其所。還復背去不能習誦。亦不受持。阿難。此 陀羅尼法本難可修習。如是難信。如是多礙。 如是多有魔業。此陀羅尼法本中難可得住。
阿難。是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自得利益。 欲自攝取諸善根故。欲自破壞一切魔業。彼 諸比丘於此法本。應作勤劬巧知說義。若得 此陀羅尼法本已不應放逸。
[0775b23] 復次阿難。於彼法中何者名為一欲。於善法 中應生欲心。欲滅一切所有相故。欲滅婬欲。 欲滅瞋恚。欲滅愚癡。應發欲心超過有結。應
發欲心於無欲中欲無欲事。亦應當知於彼 法中何者是欲。何者無欲。言有欲者。有結 法中之所縛著。言無欲者。能滅結縛。又復何
者是滅諸結縛。謂四聖諦實事句故。名為聖 諦。於中苦名是苦聖諦。彼所執著。是故名為 苦集聖諦。滅一切苦。是則名為苦滅聖諦。
八分聖道是出離處。如是教授如是究竟。如 是門戶如是道路。滅諸戲論。故言苦滅道聖 諦也。此等四聖諦是諸聖諦故。言聖諦何者。
諸聖三結滅故。故言諸聖及住上地。如實能 知四聖諦義。是名須陀洹。不墮地獄畜生餓 鬼及閻摩羅世。亦終不作無間之業。彼是見
法佛子。故言聖也。作是語已。長老阿難白佛 言。世尊。是諸凡夫有聖諦不。作如是語已。佛 告長老阿難言。阿難。但以語聲名凡夫人。所
說聖諦名。然彼凡夫而非是聖。亦非聲聞。當 知此是見法者。言若聖若聖聲聞。復次阿難。 我於今者為汝作譬。如有智者。以譬喻故能
知是義。阿難。譬如有人自不見彼三十三天。 於他人所聞有三十三天。阿難。於汝云何。彼 人聞已。即便知見三十三天以不。阿難白言。
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阿難。有別凡夫聞 說聖諦。亦復不可以聞說故而言此是聖聲 聞也。當依波羅提木叉正行具足。微細罪中
見生恐怖成就學戒。彼於是中亦不可言聖 聲聞也。以見法故名聖聲聞。
[0775c23] 復次阿難。未來世中有諸比丘。自恃有力以 有力故。憍慢愚癡不見四諦。自作是念。我是 須陀洹。彼等所作為利養故。唯教在家及出
家。為當作是言。仁等丈夫。汝今已得須陀 洹果。仁者汝今不虛得人身。此是真義於佛 教中。彼等以聖言故。則名聖聲聞。當如是知。
於彼時中。有諸比丘有深智者。於空法中無 所得者。於空法中能巧知者。彼等彼等邊聞 深法已而生恐怖。當生悔沒當有迷惑。然彼
非丈夫者。不能作如是念。我等正是最無智 慧。煩惱所制不能自由。於凡夫法而得自在。 聞甚深法已而生恐怖。如是阿難。於彼時中。
妄語之人遍滿世間。有高慢者。還復教示高 慢之人。令彼人等於佛菩提而不信樂。若有 欲者。彼等爾時為人輕忽。種種調弄種種呵
責。毀其名字。以是事故為人呵辱。不聽彼 人住於寺舍。於彼時間。若在家者及出家 者。染著魔王以貪著已。教示在家及出家人。
捨佛菩提。阿難。其佛菩提難可得知。難可 覺悟。微細甚深。唯有巧智乃能證知。不可 以彼破戒之人及墮顛倒見者及無行者所能
知耶。於彼時中多有眾生。為欲所縛貪著躁 動。嬈亂不定恐怖邪曲。阿難。於彼時中。多 有出家持世法者棄捨正法。於彼時中。多有
出家在家作如是事。彼等當沒此佛菩提。以 誹謗故。阿難。於彼時中有諸比丘。在彼空閑 蘭若處住。彼等比丘多求利養愛樂名聞。亦
有比丘證入實際行者。是等彼時為他輕慢。 猶如破戒如是毀謗。彼時出家者。為調善比 丘等。當至於俗人邊說非善事。俗人聞已則
不親近。亦不供養復不承事。作如是念。如破 戒者。如是彼實言比丘。為他毀謗。自身知已。 當住空閑阿蘭若處。阿難。以是因緣。於彼
時中多有持戒比丘說真如者。至彼邊疆人 民之處。此中國人不受佛教故。如是彼時多 取邪見捨離正見。阿難。於彼時中。若有能知
一切諸法皆悉空者。於彼人邊。起外道想起 邪見想。彼等作如是論。長老。若汝今者作如 是說。一切諸法皆悉空者。誰信汝言。而今我
等現於此處。親自覩見彼來彼去。彼與大施 彼取大施。若其爾者。施者受者豈無利益。阿 難。於彼時中。或有眾生生欲心者。彼等眾生
少行布施。少行施故。自念我今是大施主。作 是念已則失大施。以恐怖故則取尼乾諍論 之義。於說空者多生瞋恚。捨佛菩提取尼乾
諍論之義。阿難。此品名破壞散諍義。阿難。若 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此陀羅尼 佛法本。誦持攝受故。彼為攝受過去未來現
在一切諸佛菩提。彼為如來言說守護作圍 繞眷屬。如此佛菩提法當令久住。復攝受諸 破戒者。阿難。是故汝今應好至心受持讀誦。
為四部眾廣利益故。阿難。乃至令三千大千 世界中眾生。為入最上最勝明地。過去三藐 三佛陀之所宣說。我今亦說。受持正法故。亦
不為彼名聞利養故。為諸天勸請故。為攝受 諸族姓子故。難降伏者為降伏故。為不羞慚 者。捔治罰故。而說呪曰。
[0776b22] 寫地夜梯曇 (一) 冊地末帝 (二) 比盧迦婆帝 (三) 波 羅呵哆 (四) 迦吒 㮈 哆 (五)
捺哆末帝 (六) 比伽 (七) 比蒱 哆婆帝 (八) 野荼 (九) 計邏帝 (十) 比利哂提 (十一) 訢 具虱嚌 (十二)
佛提 (十三) 佛陀末帝 (十四) 壹都彌 (十 五) 脯利婆簸囉呵梨 (十六) 阿知多佛陀 (十七) 阿 那伽哆佛陀 (十八)
邏帝欝般那佛陀 (十九) 胝山柘 頤舍囉婆迦 (二十) 逾柘帝汝那伽僧伽 (二十一) 夜 室遮帝沙提婆僧伽 (二十二) 逾卑壹呵那伽僧伽
(二十三) 逾卑壹呵提婆僧伽 (二十四) 逾壹彌嘻鉢提 嘻 (二十五) 珠地多 (二十六) 菩地多 (二十七) 三魔利多 (二十八)
提婆阿提鉢多夜 (二十九) 那伽阿地鉢多夜 (三十) 夜叉阿地鉢多夜 (三十一) 羅剎娑阿地鉢多夜 (三十二) 躬槃荼阿地鉢多夜
(三十三) 卑離多晡多那阿 地鉢多夜 ( 三 十四) 佛陀馱利賒比那 (三十五)
[0776c07] 阿難。我不見若天若龍若夜叉。於此佛功德 變化所說實化說已。具足語言。若有比丘能 受持此陀羅尼。若阿蘭若空閑處若露處。欲
作惡者。彼時當有帝釋天王梵天王娑婆世 界主及四大天王當作護助。受持此佛菩提 故。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
持此陀羅尼法本。彼人即當攝受過去未來 現在諸佛世尊正法教已。如是等修多羅面 門所說當善受持。為自護故為護他故。當自
具足。復能具足守護他人所有善根。當得具 足牢固之身。復能具足牢固威力。當得具足 普遍智慧。當得具足普至口業。當得三種清
淨口業。當得巧便知見之行。當得如意。當 得具足如意攝受。當得生行。當得正意。當 得正住。當得正念。當得柔軟善持禁戒。當得
同行堅固善友。當得善巧於法不疑。當得決 定滿足語言。當得具足能破疑意。當得具足 普利益智。當得具足清淨廣智。當得具足普
遍際辯。有四辯才。彼於此處少用功力而得 滿足。彼所生處。當得清淨不墮惡處。供養諸 佛世尊。不多用功而得淨信。以自辯才住如
來前。讚歎如來早得出家。雖在學處而無毒 箭。受他供養。當於半月證四辯才。譬如上座 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智慧最為第一。般若
波羅蜜故。能為眾生作大福田。譬如未來世 上座末田底。諸天人等皆來迎接。以具足福 德波羅蜜。深佛菩提方便度已令多人住。譬
如未來有上座名阿濕婆麴簸多。為最勝功 德之所圍繞。熾然如來所有教法。以無餘涅 槃而般涅槃。作如是語已。時長老阿難白佛
言。世尊。我不知此如來教法有如是等大威 神力。諸比丘眾差我為佛世尊侍者。我於彼 時自言不堪。作是語已。
[0777a11] 佛告長老阿難言。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求 利益者。假令雨火滿閻浮提。要當於中行過。 為聞如是大利益故。發除生死及煩惱故。阿
難。汝觀若有比丘有為此法實生 羨 樂者。彼 於來世。當捨彼眾生等知見示現福伽羅等。 能示現知見不空法。於彼時中。若有比丘勤
修行者。遠離如是所聞空法。彼受具足二十 夏已。以凡夫故而取命終。阿難問佛言。世 尊。彼等比丘有何具足。佛言。阿難。彼等唯
有具足之名。具足名已。唯滿貪欲瞋恚愚 癡。有沙門印。於當來世不得作佛。阿難。汝等 應當勤捨我執及與疑悔。應生歡喜踊躍之
心。此是清淨離欲盡際。阿難。如來說此出離 之地。汝等應當受持讀誦。佛告阿難。二見具 足不入涅槃何等為二。謂斷見常見。何者是
斷見。此最後有。從此後有當更無有有。是名 斷見。所有斷見即是邪見。以何義故名為斷 見。彼如是見無有施報。無遮會。無有祠祀。無
有善惡及業果報。無父無母。無有此世及與 他世。無有眾生及化生者。無有沙門婆羅門 信正住者。復作是見。若此世他世自證神通。
自證知已向他廣說。此閻浮提所有眾生。彼 等一切以大利刀斷其壽命。於彼因緣無有 罪業無有來處。作如是已不名作罪。此閻浮
提所有眾生。彼等一切善事尊重。皆令歡喜。 若以供養。若復奉獻。若加愛敬雖作如是。 無有福德無福來處。雖為如是。不作福業不
作罪業。是名斷見。何者常見。此身常恒。此身 常住。此身日日。常有是身。此身唯一無迴 轉法。此身不動。此身住持。是故此身無有
中間斷絕之處。無有損減。無有異相。無有別 相。無有衰老。無有流轉。無別歡喜。無有墮 法。無有破壞。無別處生。無有他有。無有老
處。無有聚破。如是唯常唯住唯樂。唯日 日有唯不屬他。是名常見。如是所有斷見。 所有常見。彼等一切皆名為見。以得見故。所
謂邪見。如是如來不說可得。以不取故不生 憶念。不憶念故。自入涅槃窮盡生際。以何義 故名為盡生。不過去生盡。不未來生盡。不現
在生盡。故名盡生。如是如來不得滅故說法。 不念故說法。不念已故說法。離欲故滅故寂 故說法。佛所說法。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