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vāstivādavinaya (Shi Song Lu) 十誦律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誦律卷第十四 (第三誦之一)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九十波逸提之六
[0097b06] 佛在拘睒彌國。爾時長老闡那用有蟲水, 諸比丘語闡那言:「莫用有蟲水,多少蟲 死。」闡那言:「我用水,不用蟲。」諸比丘言:「汝知
水有蟲不?」答言:「知。」「若知者何以用?」答言: 「我自用水,不用蟲。」是中有比丘少欲知 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
「云何名比丘,於眾生中無憐愍心?」種種因 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 故問闡那:「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
以種種因緣訶責闡那:「云何名比丘,知水 有蟲故自取用,於眾生中無憐愍心?」種種 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
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知水有蟲, 用者波逸提。」
[0097b19] 知者,若自知、若從他聞。
[0097b19] 蟲者, 若眼所見、若漉水囊所得。
[0097b20] 波逸提者,煮燒覆 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0097b21] 是中犯者,若比丘知 水有蟲用者,隨所有蟲死,一一波逸提。
[0097b22] 若 比丘用有蟲水煮飯、羹、粥、湯染,隨爾所蟲死, 一一波逸提。若用有蟲水洗手、洗脚、洗 口、面目、洗身,隨爾所蟲死,一一波逸提。
[0097b25] 若 有蟲水中有蟲想用,波逸提。有蟲水中無蟲 想用,波逸提。有蟲水中疑用,波逸提。無蟲 水中有蟲想用,突吉羅。無蟲水中疑用,突吉
羅。無蟲水中無蟲想用,不犯。 (四十一竟)
[0097c01] 佛在舍衛國。爾時跋難陀釋子常出入一家。 時跋難陀,中前著衣持鉢到是家,坐已問訊 樂不樂。是居士娶婦未久欲手摩觸,婦
言:「莫爾!比丘在此。」居士自念:「若我住者,比 丘終不時去。」居士語婦:「與比丘食。」答言:「爾。」 居士即出,婦語比丘言:「受是飯 麨
。」跋難陀 言:「日早,小住,時到當受。」居士意謂比丘已 去,入欲近婦。見比丘故在,居士作是念:「若 我在者比丘不去。」語婦言:「與比丘食。」答言:
「爾。」居士即出,婦復持飯 麨 與語比丘受。跋 難陀言:「小住,日時早,時到當受。」居士復 念:「比丘必去。」入已故見,即發瞋言:「用是
比丘為?我於家中自所欲作不得自在。」跋難 陀如是惱居士已,便出去。食後向諸比丘說: 「我今日故惱是居士。」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
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云 何名比丘,有食家中強坐?」種種因緣訶已, 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跋
難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 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有食家中強 坐?」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
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有 食家中強坐者,波逸提。」
[0098a01] 有食者,女人名男 子食。
[0098a02] 家者,白衣房舍。
[0098a02]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 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0098a03] 是中犯者,若比丘有 食家中強坐,波逸提。若起還坐,隨得爾所 波逸提。
[0098a05] 不犯者,若斷婬欲家、若受齋家、若 更有所尊重人在座、若是舍多人出入,不犯。 (四十二竟)
[0098a08] 佛在舍衛國。爾時跋難陀釋子常出入一家, 中前著衣持鉢往到其舍,閉門戶向,獨與一 女舍內相近坐。時有一乞食比丘,早起著衣
持鉢入城乞食,次到是家門前立彈指。時跋 難陀釋子見乞食比丘,是乞食比丘不見跋 難陀。跋難陀語居士婦:「與是比丘食。」女人
作是念:「必是跋難陀相識。」即取鉢與滿粳米 飯,以好羹澆上。乞食比丘得已持去,女人還 入。跋難陀問言:「與比丘食耶?」答言:「已與。」
跋難陀言:「善!此好比丘。」跋難陀食後還祇 桓,見乞食比丘作是念:「莫使我空作恩分。」語 彼比丘言:「汝今日至某家乞食不?」答言:「到。」
「得好食不?」答言:「得。」「汝知不?我教與汝。」比丘問 言:「汝爾時在何處?」答言:「在房內乞食。」比丘 以是事向諸比丘說,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
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云何 名比丘,有食家獨與一女人強坐舍內?」種種 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知而故問跋難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 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有 食家中獨與女人強坐舍內?」如是訶已,為說
本生因緣。佛語諸比丘:「過去世時有狗,捨 自家至他家乞食,入他家時身在門內尾在 門外。時主人居士打不與食。狗詣眾官言:『是
居士我至其家乞食,不與我食反更打我,我 不破狗法。』眾官問言:『狗有何法?』答言:『我在 自家隨意坐臥,到他家時,身入門內尾在門
外。』眾官言:『喚居士來。』時即將來,問言:『汝實 打是狗,不與食耶?』答言:『實爾。』眾官言:『如是因
緣者,由來未有。』即問狗言:『此人應云何治?』狗 言:『與此舍衛城內大居士職位。』『何以故?』答 言:『我昔在此舍衛城中作大居士,以身口
作惡故,受是弊狗身。是人惡甚於我,若令是 人有力勢者,極當作惡,令入地獄極受苦 惱,更以何事治能劇於是?』」佛言:「畜生尚知入
他家法有齊限,何況於人而不知法?」種種因 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 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食家中獨與一 女人舍內強坐,波逸提。」
[0098b17] 有食家者,女人名 男子食。
[0098b18] 獨者,即一比丘一女人,更無第三 人。
[0098b19] 深處坐者,深入乞食比丘所不見處。
[0098b19] 波 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0098b20] 是 中犯者,若比丘有食家中,獨與一女人共 坐,三事起,一波逸提:一者有食家,二者獨共 一女人,三者深處坐。若從坐起還坐,更得
三事起,一波逸提。隨起還坐,隨得爾所 波逸提。若閉戶向,外有作淨人者,波逸 提。若開戶向,外有作淨人者,突吉羅。若 開戶向,內有作淨人者,不犯。
(四十三竟)
[0098b28] 佛在舍衛國。爾時毘羅然國有婆羅門王,名 阿耆達,以因緣故,向舍衛國宿一居士舍, 問是居士言:「是舍衛城頗有沙門、婆羅門,為
大眾師,多人所敬,皆言好人耶?我當時時 往見親近,或令我心清淨歡喜。」居士言:「有! 沙門瞿曇出釋種中,以信出家剃除鬚髮著袈
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當時時往見 親近,或令汝心清淨歡喜。」問言:「瞿曇沙門今 在何處?我當往見。」答言:「瞿曇沙門在舍衛
城祇桓精舍。」聞已出居士舍,往詣祇桓。爾 時佛與無量百千萬眾圍繞說法,阿耆達王 遙見佛在林間,端正殊特諸根寂滅,身出
無量光焰如真金聚,至小道口下乘步進, 前詣佛所問訊畢一面坐。佛見坐已,種種因 緣說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時阿
耆達聞佛說法示教利喜已,白佛言:「世尊! 願佛及僧受我毘羅然國夏安居一時。」佛作 是念:「我先世果報必應當受。」作是念已默然
受請。是婆羅門知佛默然受已,即從坐起右 繞而去。是婆羅門所有因緣事竟,還毘羅然 國到自舍,為佛及僧辦夏四月多美飲食。爾
時阿耆達王語守門者:「我欲夏四月斷外人 客安樂自娛,外事好醜一不得白。」時守門 者受勅如教。
[0098c22] 佛知安居時到,以是因緣集比 丘僧,告諸比丘:「今當往詣毘羅然國安居。」諸 比丘言:「受教。」於是世尊與五百比丘俱入
其國。其國信邪先無精舍,城北有勝葉樹林, 其樹茂好地甚平博,佛與大眾止此林中。彼 邑狹小人眾少信,乞食難得。佛夜過已會僧,
會僧已勅諸比丘:「汝等當知,此邑狹小人眾 少信,乞食難得。若欲此安居者住,不者隨 意。」是時舍利弗獨往不空道山中,受天王釋
夫人阿須輪女舍脂請,夏四月安居天食供 養。時佛與五百比丘少一人在毘羅然國安 居。彼諸居士及婆羅門,以少信心,供養佛及
僧至五六日便止。諸比丘行乞食時,極苦難 得,長老大目揵連白佛言:「世尊!有樹名閻 浮,因此樹故地名閻浮提,欲取此果與大
眾食。近閻浮樹有訶梨勒林、有阿摩勒 果、欝單曰有自然粳米、忉利天上有食 名修陀,皆欲取來以供大眾。有甘地味,我 以一手擎諸眾生、一手反地,令諸比丘取地
味噉。願皆聽許。」佛語目連:「汝雖有大神力, 諸比丘惡行報熟,不可移轉,皆不聽許。」是 國清涼水草豐茂。時有波羅奈國諸牧馬人,
隨逐水草來到此國。諸牧馬人信佛心淨,見 諸比丘行乞食時極苦難得,語諸長老言:「極 辛苦耶?」答言:「極苦。」皆言:「我等知汝極苦乞
食難得,今糧食盡正有馬麥,汝能噉不?」諸 比丘言:「佛未聽我等食馬麥。」諸比丘不知云 何?以是事白佛。佛言:「馬屬看馬人,若諸
看馬人能以好草醎水食馬令肥,此麥自在 應受。」是馬有五百匹,比丘有五百少一人。 一馬食麥二斗,一斗與比丘,一斗與馬。
中有良馬食麥四斗,二斗與佛,二斗與良 馬。阿難取佛麥分并自分,入聚落中到一女 人前讚佛功德:「佛有如是念定智慧解脫知
見大慈大悲,有一切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身真金色項有圓光,有梵音聲,視之無厭。 若不出家應作轉輪聖王,我與汝等一切皆
屬。今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度者 度,未解者解,未滅者滅,未度生老病死憂 悲苦惱者度,以小因緣在此安居。汝持此
麥為佛作飯。」女即答言:「我家多事不能得作。」 時有一女,聞佛功德即生敬心,如是人者世 未曾有,語阿難言:「我與作飯及作汝分,更
有善德持戒比丘,若有力者亦當與作。」女 即作飯持與阿難。阿難深心敬佛,如是思惟: 「佛為王種常御肴膳,今此麁惡何能益身?」作
是念已,行水授飯,見佛食之悲哽情塞。佛 知其意,而欲釋之曰:「汝能噉此飯不?」答言: 「能噉。」受而食之滋味非常,實是諸天以味加
之,欣悅無量悲塞即除。佛食已訖,阿難行 水澆手攝衣鉢,白佛言:「世尊!今倩一女作 飯不肯,傍有一女不倩自作。」佛語阿難:「不作
飯者所應當得則不能得,若作飯者,應 作轉輪王第一夫人。自作飯者此福無量,若 使不作餘福,此德廣大乃至解脫。」是時世
尊宿行未除,一時之中無有知佛及僧於毘 羅然國噉馬麥者。爾時魔王化作諸比丘,飯 食盈長齎向諸國,道路逢者問言:「汝從何
來?」答言:「毘羅然國來。」諸居士言:「佛在彼住 有供養不?」答言:「彼常有大會肴膳盈長,我 所持者是彼遣餘。」
[0099b29] 爾時世尊宿行已畢,十六大國咸聞世尊與 五百比丘毘羅然國三月食馬麥。諸國貴人 長者居士大富商人,備眾供具種種肴膳車
馱充滿,來迎世尊如親遠至。時有七日未 至自恣,佛知故問阿難:「自恣餘有幾日?」阿 難答言:「餘有七日。」佛告阿難:「汝行入城語
阿耆達:『佛言:「我於汝國安居已竟,欲遊行 諸國。」』」諸比丘言:「世尊!是婆羅門於佛眾僧有 何恩德?在此安居窮乏困極,而與之別。」佛
言:「此婆羅門雖無恩德,賓主之法宜應與 別。」阿難受教,與一比丘俱到門下,語守門 人:「可白汝王。」阿難在外時,守門者思惟念言:
「阿難名吉,清旦聞之,不白王者,是為不祥。」時 阿耆達早起沐頭著白淨衣獨坐中堂,守門 者白:「阿難在外。」婆羅門相法,名吉則喜,即
語令前:「誰遮?」阿難即入。與坐相問訊已,問 阿難言:「汝何故來?」答言:「佛遣我來語汝:『我 夏三月住汝國界,安居已竟當遊行餘國。』」阿
耆達驚言:「阿難!瞿曇沙門在毘羅然國夏住 耶?」阿難言:「然。」婆羅門言:「云何得住?誰所供 給?」阿難答言:「窮乏困極,佛及眾僧三月食馬
麥。」時阿耆達始自覺悟,憶前請佛及僧夏四 月住,供具已備。「云何令佛及僧三月食馬麥? 如是惡聲流布諸國,當言:『阿耆達長夜惡
邪,憎嫉佛法,令佛及僧極受苦困。』」即語 阿難:「沙門瞿曇可得悔過留不?」阿難言:「不得。」 時阿耆達慚愧憂惱、熱悶躄地,時宗親以水
灑面扶起乃醒。親里喻言:「汝莫愁憂,我當 與汝懺謝瞿曇強請留住。若不肯住,當齎飲 食隨後逐送,若有乏時當以供養。」時阿耆達
即與宗親共詣佛所懺悔請住,佛自思惟: 「若我不受者,當吐熱血死。」佛憐愍故受請 七日。時阿耆達作是思惟:「此四月供具,云何 七日能盡?」
[0100a11] 佛自恣竟欲越祇國二月遊行, 越祇國人聞佛當來,各設供具,我今日、汝明 日,如是次第竟於二月。佛自恣已向越祇
去,阿耆達齎諸供具隨送佛去,若乏少時 當以供養。諸越祇人聞已共作要令:「若佛來 者,各自當日辦具小食、時食、中後含消漿
飲,勿令乏少。莫使異人間錯其間。」阿耆達知 佛宿處,先往施設言:「我今日供、若明日供。」 諸越祇人不聽使作,語阿耆達:「汝長夜惡
邪,是佛怨家,故惱佛及僧。今欲悅他意故, 便作是語:『我今日供、若明日供。』汝有何事, 爾許時令佛及僧三月食馬麥,今求供日?」
阿耆達聞是語已,慚愧愁憂在一面立,看眾 僧為少何物?我當與之。值時無粥,即作種 種粥:酥粥、胡麻粥、油粥、乳粥、小豆粥、摩沙
豆粥、麻子粥、清粥,辦已奉佛,佛言:「與眾僧。」眾 僧不受:「佛未聽我等食八種粥。」以是事白佛, 佛言:「從今日聽食八種粥。粥有五事益身:一
者除飢,二者除渴,三者下氣,四者除臍下 冷,五者消宿食。」時阿耆達自思惟:「我夏四月 安樂自娛,若復二月逐沙門瞿曇者,以我一
人廢諸國事。今此供具多不可盡,且當布地 令佛及僧以足蹈上,即是受用。」即便白佛,願 時受用。佛告阿耆達:「不得如汝所言,此是
食物應口受用。」佛欲遣阿耆達故,說偈呪願:
「一切天祠中, 供養火為最;
婆羅門書中, 薩毘帝為最;
一切諸人中, 帝王尊為最;
一切諸江河, 大海深為最;
一切星宿中, 月明第一最;
一切照明中, 日光為上最;
十方天人中, 佛福田為最。」
[0100b14] 爾時佛與阿耆達呪願竟,遊行跋耆向舍衛 國。爾時有一裸形外道隨逐佛後,是外道身 體肥大多肉。復有一外道從前逆來,問裸形
外道言:「汝於此行為何所得?」答言:「得如是 如是食。」問:「何因緣得?」答言:「因是禿居士得。」彼 即罵言:「汝弊罪人,因他得如是飲食,云何作
惡不善語?若人隨所得好食安隱處而訶罵 者,不名為人。若瞿曇沙門聞是語者,必當結 戒,不聽弟子與外道食。」是中有比丘少欲知
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 事集比丘僧,語諸比丘:「是諸外道長夜邪見, 是法怨賊求覓罪過。若為他人刀杖所打、若
得毒藥、若有殺者,必當言沙門釋子所為。」爾 時佛但訶責而未結戒。
[0100b27] 佛次第遊行到舍衛 國,爾時眾人聞佛三月噉馬麥,故猶多供 養未息。有賣餅女人,為佛及僧辦於飲食。
時阿難於中知飲食事,諸佛常法,不盡得食 不從坐起。何以故?若食不足佛力令足。爾 時佛猶坐未起,有二外道出家女人,從阿難
乞餅。阿難不憶念,佛語:「各與一餅。」時有二 餅相著故,一人得一,一人得二。得已小遠 共相問言:「汝得幾餅?」答言:「得一。」「汝復得幾?」答
言:「得二。」時得一者言:「與我半餅,若不與者,我 當相辱。」答言:「各隨所得,何以與汝?」第二更 言:「與我半餅,若不與者,我當相辱。」答言:「各
隨所得,我不與汝。」得一者言:「阿難必是汝夫、 若共私通。若非夫非私通者,與汝一應與 我一,如與汝二應與我二。」即便相瞋按頭
大喚。佛知故問阿難:「誰故大喚?」答言:「外道 女。」「何故大喚?」阿難向佛廣說是事。時佛食 後,以此因緣及先因緣故,集比丘僧語諸比
丘:「汝等當知,是諸外道長夜邪見,是法怨賊 求覓罪過。若為他人刀杖所打、若得毒藥、 若有殺者,必當言是沙門釋子所作。」語諸
比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