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bhikṣuṇīvinayavibhaṅga (Genben Shuo Yiqie You Bu Bi Chu Ni Pi Nai Ye)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十四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別眾食學處第二十四
[0980b19] 佛在王舍城。時提婆達多於其界內,與五百 苾芻別眾而食。少欲苾芻共生嫌恥,以此因 緣具白世尊。世尊集二部僧問實訶責,告言:
「我今與諸苾芻苾芻尼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別眾食者,波逸底迦。」
[0980b24] 如是世尊制學處已,時有苾芻苾芻尼身嬰 病苦,佛言:「除病因緣。」或有道行、或緣作務, 並皆絕食,佛言:「除道行及以作時。」或有附船
而去者,佛言:「除船行時。」乃至除大施會時。于 時影勝王未得見諦,以竹林園施露形外道, 得見諦已遂廢外道,奉施佛僧而為受用。時
影勝王舅在外道中出家,起信敬心請白供 養,乃至白佛,佛言:「除沙門施食時。」爾時世尊 讚歎少欲及尊重戒者,為說法已,告諸苾芻:
「前是創制、此是隨開,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 學處,應如是說:
[0980c06] 「若復苾芻尼,別眾食者,除餘時,波逸底迦。餘 時者:病時、作時、道行時、船行時、大會食時、沙 門施會時,此是時。」
[0980c09] 餘義如上。別眾食者,謂別別而食。
[0980c09] 除餘時 者,謂除別時。
[0980c10] 病時者,於一食時不能安坐。作 時者,或窣覩波、或是眾事下至掃地大如席 許、或時塗拭如牛臥處。道行時者,若行半驛
往來,或行一驛。船行時者,若附他船,或半驛 一驛。大會者,謂多人聚集。沙門者,謂佛法外 諸外道類亦名沙門,以彼勞身求道故。此是 隨開,結罪同前。
[0980c17]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界內作同 界想及疑,為別眾食,得波逸底迦。若在界外 作界內想疑,得惡作罪。若在界外作界外想,
及在界內為界外想,無犯。
[0980c21] 凡言住處有二種:一、根本住處,二、院外住處。 若於本處苾芻尼食時,應問院外苾芻尼同 來食不?若不問而食者,得惡作罪。若院外苾
芻尼食時,應問本處苾芻尼同來食不?若不 問知,四人同食者,得波逸底迦。若三人食、一 人不食,若三圓具、一未圓具食,皆無犯。若以
食送彼,乃至鹽一匙、或草葉一把,與彼眾 處食,皆無犯。或時施主作如是語:「但來入者 我皆與食。」或時施主造別房施,云:「於我房中
住者我皆與食。」斯亦無過。
非時食學處第二十五
[0981a03] 緣處同前。時大目連與十七眾出家,於小食 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被婆羅門長者等瞋 罵,乞食不得空鉢而還,遂便斷食。於眾人前
自摩其腹說伽他曰:
「佛說最妙語, 遍滿於人天;
飢是苦中極, 斯言為最妙。」
[0981a09] 乃至十七眾詣一長者處非時飽食。世尊 種種訶責告曰:「我今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 應如是說:
[0981a12] 「若復苾芻尼,非時食者,波逸底迦。」
[0981a13] 餘義如上。言非時者,有其二限:一、過中已去, 二、明相未出已來,結罪同前。
[0981a14] 此中犯相其 事云何?非時非時想及疑,食者,波逸底迦。 若時非時想及疑,得惡作罪。若時作時想、非 時時想,無犯。
食曾觸食學處第二十六
[0981a19] 緣處同前。時哥羅苾芻常法如是,每居村邑 行乞食時持鉢及鉢帒,若得濕飯以鉢承受, 若獲乾飯即以帒盛,所有濕飯當日皆食,乾
者曬曝舉之盆內。若遇風寒陰雨,即以煖水 潤漬充食。既飽食已,便受靜慮解脫等持等 至微妙之樂,乃至世尊種種訶責告曰:「我今
為諸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1a26] 「若復苾芻尼,食曾經觸食者,波逸底迦。」
[0981a26] 餘義 如上。曾經觸食者,有二種觸:一、中前受過午 觸,二、過午受過更觸。若苾芻尼,知是曾觸食, 不作法而重吞咽者,結罪同前。
[0981b01]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於曾觸食作 曾觸想及疑,食者,波逸底迦。若非曾觸作曾 觸想疑,得惡作罪。若非觸非觸想、或觸作非
觸想,無犯。若曾所觸鉢未好淨洗,若小鉢、若 匙、若銅盞、若安鹽器而用食者,皆波逸底迦 罪。若手觸鉢帒、若拭巾錫杖、若戶鑰及鎖,如
是等物若觸捉已,不淨洗手捉餘飲食乃至 果等,吞咽之時,皆得波逸底迦。若苾芻尼欲 飲水時不淨洗口,吞咽之時得惡作罪。若以 澡豆土等清淨澡漱者,無犯。
不受食學處第二十七
[0981b12] 緣處同前。時大哥羅苾芻於一切時常用深 摩舍那處鉢 (謂是棄死屍處,舊云尸陀者訛) 、受用深摩舍那處衣
食臥具。云何死屍處鉢?若有人死,瓦甌祭器 取以充鉢。云何死人衣?以衣贈屍,取以浣染 縫刺為衣。云何死人食?是諸親族以五團食
祭饗亡靈,取而充食。云何臥具?此大哥羅常 在屍處而為眠臥。是謂屍林鉢衣食臥具。若 人多死時,大哥羅身體肥盛,不復數往城中
乞食。若無人死,身形羸瘦,數往城中巡門乞 食。時守城門者作心記念:「大哥羅食死人肉 耶?」時此城中有一婆羅門身亡,送至林所,其
妻及女哭在一邊。時大哥羅看燒死屍。時女 見已告其母曰:「今此聖者猶如瞎烏,守屍而 住。」時有人聞來告苾芻,苾芻白佛。佛言:「彼婆
羅門女自為損害,我聲聞弟子德若妙高,作 麁惡言共相輕毀,緣斯惡業於五百生中常 為瞎烏。」時遠近人眾,咸聞世尊所記之事,廣
說乃至勿令野干噉其祭食,即便疾去驅彼野 干取其祭食。諸人報曰:「任汝所食何物,然聲 遍城廓云汝食人。」作是語已相隨而去。告諸
苾芻,苾芻白佛。佛作是念:「我聲聞弟子由不 受食,有此過生。是故我今勅諸弟子,受取應 食,令他證知故。」如佛所教,受取方食。不知如
何成受?佛言:「有五種受:一、身與身受,二、身與 物受,三、物與身受,四、物與物受,五、置地受。有 五種不成受。云何為五?謂在界外、或在遠處
障處、或在傍邊、或居背後、或時合手,是謂五 種不成受食。」廣說乃至獲果不受,佛言:「應受 應作淨。」不知如何作淨?佛言:「有五種作淨。云
何為五?謂火淨、刀淨、爪淨、蔫淨、鳥啄淨。復 有五種作淨:謂拔根淨、手折淨、截斷淨、劈破 淨、無子淨。」如佛所說受取應食,十二眾苾芻
尼隨受不受自取而食。少欲尼見生嫌恥心, 以緣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事,同前集尼 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1c18] 「若復苾芻尼不受食,舉着口中而噉咽者,波 逸底迦。」
[0981c20] 如是世尊制學處已,時有苾芻尼,水及齒木 無人授與,入村求授,佛言:「除水及齒木。」復有 遊行人間,經過險路無人授食,獼猴熊羆為
授果食,尼不肯受迴還,乃至白佛,佛言:「若諸 有情知授未授,皆得授食,勿致疑心。前是創 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說:
[0981c26] 「若復苾芻尼不受食,舉著口中而噉咽者,除 水及齒木,波逸底迦。」
[0981c28] 尼謂此法中人。
[0981c28] 不受者,謂不從他受得。
[0981c28] 食者, 謂二五等。
[0981c29] 噉咽者,謂是吞咽。
[0981c29] 除水及齒木者, 謂除此物餘皆須受。若生濕條火淨應受,結 罪同前。
[0982a02] 此中犯相,不受食作不受想及疑等, 二重、二輕,後二無犯,廣如上說。
飲蟲水學處第二十八
[0982a05] 緣在憍閃毘國瞿師羅園。爾時闡陀苾芻用 有蟲水。時諸苾芻見而告曰:「何因故心用有 蟲水?」報曰:「此水內蟲誰持付我?諸餘盎盆
江河、池沼、四大海水何不往耶?自生自死於 我何過?」聞是語已共生嫌恥,以緣白佛。佛以 此緣,集二部弟子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 學處,應如是說:
[0982a12] 「若復苾芻尼,知水有蟲受用者,波逸底迦。」
[0982a13] 尼謂此法中人。
[0982a13] 知者,或自知或他告。
[0982a13] 水有蟲 者,蟲有二種:一、纔觀即見,二、羅漉方見。水謂 諸水。用水有二:一、內受用,二、外受用。云何內
受用?謂是內身所有受用。外謂於身外所有 受用:洗濯衣鉢、若浣染衣、若灑地、若牛糞塗 拭等。
[0982a18] 波逸底迦,釋義如上。
[0982a18] 此中犯相,若苾芻 尼用蟲水,作有蟲想及疑,皆得波逸底迦。若 水無蟲,作有蟲想疑,得惡作罪,餘二無犯。
[0982a21] 若苾芻尼,知 麨 、蜜、糖、油、醋、水漿及醋乳酪餅 果等有蟲而受用者,皆得墮罪。
與無衣外道男女食學處第二十九
[0982a24] 緣在王舍城。時此城內有諸商人,來詣佛所 頂禮雙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為諸商人說 微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既聞法已,深心
歡喜禮佛而去。復詣阿難陀所禮已而坐,尊 者為說法要,乃至白言:「大德!世尊欲向何處 人間遊行?」阿難陀曰:「仁等自可往問世尊?」答
言:「世尊大師威德嚴重,我等何敢輒有諮問?」 阿難陀曰:「我觀相貌,世尊不久當向室羅伐 城。」既至夏了,世尊將諸大眾隨路而行。時商
旅內有露形外道亦與隨行,求食不得現其 飢相。諸苾芻尼有鉢食餘各持授與,餅果之 類盛滿其器,廣說乃至於其路中逢一露形,
問言:「仁等道糧誰復相濟?」答言:「諸禿釋女。」時 露形者聞是語已情生不忍,為諸外道說伽 他曰:
「云何汝身不陷地? 云何舌不百片裂?
云何諸神見此事, 不以霹靂破汝身?
野干每食師子殘, 而常有念害師子;
十力聖眾以食濟, 汝今見罵不知恩。
彼定證得一切智, 於友非友心平等;
汝等外道可惡人, 尚亦相依蒙濟給。
若人不識恩與義, 當知此類不如狗;
狗於人處解施恩, 汝似惡蛇常吐毒。」
[0982b18] 此是緣起,尚未制戒。
[0982b19] 爾時世尊人間遊行至室羅伐城。時有五百 邑人請佛及僧,廣說乃至聞法見諦。時有露 形外道二女:一老、一少,來從乞食。阿難陀不
善觀察餅有相黏,老者與一,少者得二。老者 曰:「王子苾芻與我一餅,汝便得二,定知於汝 心生愛念,當自嚴飾。」少者曰:「勿作是語。今此
王子棄上宮闈出家厭俗,脫屣塵勞如捐涕 唾。」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告諸苾芻:「我觀十 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
芻尼,自手授與無衣外道及餘外道男女食 者,波逸底迦。」
[0982c01] 尼謂此法中人。
[0982c01] 自手等者,謂以手授食。食義 同前。
[0982c02] 無衣者,謂是露形之儔,及餘雜類外道, 得波逸底迦,餘義如上。
[0982c03] 此中犯相,若苾芻尼 自手與食,皆得墮罪。若是親族,或是病人,與 者無犯;或欲以食因緣除彼惡見,與亦無犯。
觀軍學處第三十
[0982c07] 緣在室羅伐城。時勝光大王令一大將領 兵征伐。時六眾苾芻聞兵欲去,共相告曰:「我 等宜觀。」便往路所。見象軍來,問曰:「何去?」答
云:「聖者!今有邊隅不臣,王命我等往伐。」六 眾報曰:「看汝形勢有去無歸,汝等暫還與宗 親取別,以苣勝水共相祭祀方可從軍。」廣說
乃至世尊問實訶責,告諸苾芻:「我為二部弟 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2c15] 「若復苾芻尼,往觀整裝軍者,波逸底迦。」
[0982c16] 尼謂此法中人。
[0982c16] 整裝軍者,謂將欲戰整帶甲 冑 、裝束軍儀。有一類軍,謂唯有象。有二類軍, 謂兼以馬。有三類軍,謂兼以車。有四類軍,謂 兼以步。
[0982c19] 往觀者,謂向其處。結罪如上。
[0982c19] 此中犯 相, 若苾芻尼,觀整裝軍者,得波逸底迦。若苾芻 尼,為行乞食路見軍來,或時寺近大路、或軍
入寺、或苾芻尼為王所喚、或夫人太子大臣 及諸人等所請,設見軍時並皆無犯。若見軍 時不應說其好惡。又八難緣隨一現前,見亦 無犯。
第四攝頌曰: 觀軍二打擬、
覆罪詣俗家、 然火與欲過、
說欲非障法。
軍中過二夜宿學處第三十一
[0983a02] 緣處同前。時勝光王親帥軍旅自往邊城,至 彼合圍尚未降伏,大臣白王:「給孤獨長者有 大福力,彼若來者或可歸降。」勅書命來,雖在
軍中但思聖眾。時勝光王即便以書白諸僧 眾,六眾聞已赴王軍所,便捉象牙撲之於地, 見馬兵來捉尾擲置一邊,見車兵來云:「此破
車。」即便捉軸拔之路左。見步兵來云如草人, 便扼其項擲之軍外。時彼四兵既見 [夌*欠] 辱無 可奈何。乃至世尊以此因緣集苾芻眾,問答
同前,告曰:「我觀十利為二部眾制其學處,應 如是說:
[0983a13] 「若復苾芻尼,有因緣往軍中,應齊二夜。若過 宿者,波逸底迦。」
[0983a15] 尼謂此法中人。
[0983a15] 有緣者,謂是王等乃至眾庶 所有請喚。
[0983a16] 軍中者,謂軍兵欲戰。四兵如前。
[0983a16] 齊 二夜者,二夜應宿,過此不應,若過宿者波逸 底迦。
[0983a18] 此中犯相,若至軍中過二夜,皆得墮罪。 若其王等請留住宿及八難事,過宿無犯。
擾亂軍兵學處第三十二
[0983a21] 緣處同前,餘如上說,乃至共行觀兵為勇為 怯,預先藏伏驚怖軍眾共相擾亂,廣說乃至 世尊訶責,同前集眾告諸苾芻:「我今為二部
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3a25] 「若復苾芻尼,在軍中宿經二夜觀整裝軍,見 先旗兵及看布陣散兵者,波逸底迦。」
[0983a27] 尼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
[0983a27] 旗者有四種:一、師 子旗,二、大牛旗,三、鯨魚旗,四、金翅鳥旗。兵有 四種:謂象、馬、車、步。陣有四種:一、槊刃勢,二、
車轅勢,三、半月勢,四、鵬翼勢。若觀此等軍陣 之時,便得墮罪。
[0983b02] 此中犯相,若二夜在軍中,若 觀四兵未著甲冑未執杖者,得惡作罪;若觀 整裝者,波逸底迦。若其王等請留住者及八 難事,見亦無犯。
打苾芻尼學處第三十三
[0983b07] 緣處同前。時大目連與十七眾出家,若自遊 行人間去時,告言:「汝等,我若不在,依好僧住。」 彼便依止鄔陀夷,報言:「汝等可來作如是如
是事?」報言:「所有處分我不能作。」時鄔陀夷便 搭一人,時十七人高聲啼哭,廣說乃至世尊 訶責:「云何苾芻以瞋恚心打他苾芻?」集苾芻
眾告曰:「我觀十利,為諸二部弟子制其學處, 應如是說:
[0983b15] 「若復苾芻尼,瞋恚故不喜,打苾芻尼者,波逸 底迦。」
[0983b17] 尼謂此法中人。
[0983b17] 瞋者,謂恚纏心起忿惱時。打 者,謂打搭也。苾芻尼者,謂此法中人已受圓 具,釋罪如上。
[0983b19] 此中犯相,若以內身分、或以外 物、或兩俱兼。內者,若以一指打時,得一墮罪。 若二得二,乃至以五得五墮罪。若以拳肘、頭
肩、胯膝乃至足指,皆得墮罪。外者,若以細草 莛、或以箭笴及餘器具,乃至棗核、或掬芥子, 遙打擲他,隨一著時皆得墮罪,是謂外物。二
俱者,手執刀杖擊前人,及餘種種之類及 箒 莛樹葉,隨所著處皆得墮罪,是謂二俱。若為 令彼怖、或為成就呪術打搭前人,此皆無犯。
擬手向苾芻尼學處第三十四
[0983b29] 緣處同前,餘如上說。時鄔陀夷即便瞋忿 努手向一,彼十七人一時皆倒高聲啼泣。苾 芻嫌賤,以事白佛。佛便訶責乃至告曰:「我觀
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0983c04] 「若復苾芻尼,瞋恚故不喜,擬手向苾芻尼者, 波逸底迦。」
[0983c06] 餘義如上。言擬手者,謂舉手擬他,釋罪同前。
覆藏他罪學處第三十五
[0983c08] 緣處同前。時難陀苾芻有親教弟子,名曰達 摩,深懷慚愧、樂持戒行、常自悔謝,因白師曰: 「我今欲向閑靜之處隨情作業。」難陀報曰:「爾
當謹慎。」鄔波難陀聞是語已,告曰:「汝持我座, 共爾俱行。」達摩白言:「豈詣閑林而逐靜耶?」鄔 波難陀曰:「癡人!汝謂我心散亂無所了知?」達
摩便持彼座往晝遊處,廣說乃至時有女來, 鄔波難陀染心遂起,即便捉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