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yasangraha (Genben Sapoduo Bu Lu She)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九尊者勝友集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與未近圓人同讀誦學處第六
[0575a07]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六眾 苾芻共未近圓人齊聲讀誦,如婆羅門諠 譁雜亂,致招譏損,其事同前。由慢法煩惱, 制斯學處。
[0575a11] 「若復苾芻,與未近圓人同句讀誦教授法者, 波逸底迦。」
[0575a13] 言未近圓人者,除苾芻、苾芻尼,所餘人是。 言人者,假而非實,由四種義假說為人:謂順 世俗故、易為言說故、又聞無人生恐怖故、為
陳自他得失事故。言同句者,謂同句說、或先 句說、或同字說、或先字說。句者,所謂一伽 他中四分之一,俱時而說,名為同句。若阿
遮利耶未說之時,弟子在先抄說,是名先句。 授,謂授與受學之人。法,謂十二分教。又有 說云:「此中法者,謂與毘柰耶相應之法。既遮
未具,具便非犯。」若苾芻於所授人實未近圓作 未近圓想疑、或同句或先句、或同字或先字 而授說者,得波逸底迦。於近圓人作未近圓
想疑,得惡作罪。或非人、傍生、或狂亂心、或 苦受所纏、癡聾盲等,同句說時,咸得惡作。以 同句等望未圓人,應作四句,隨事應思。法
作法想疑,如前應說。若有俗人為求過失、或 偷法心、或無信敬、或無所知、或是外道,以與 律教相應之語令彼聽者,彼若聞時,皆得
墮罪。若賊樂聞為說罪相、或令聽戒經、或 在王處、或信敬人、或是首領,並皆非犯。有五 種人不應為說毘柰耶藏:謂性無所知強生
異問、或不為除疑而發於問、或試弄故問、或 惱他故問、或求過失故問。返上五人為說非 犯。無犯者,若語吃、若性急言。若同誦為正文
句、若教授時先告彼言:「汝勿與我同時而說。」 雖同無犯。若未近圓作近圓想及在後說想 并非法想,並皆無犯。
[0575b10] 因授法言,次明授受行 法。四威儀中,皆得授與。其受法者具三威儀, 為敬法故,不應眠受。弟子之法,若老、若少,到
彼師所合掌鞫躬,亦申請問:「四大安不?」應 生敬仰,直心無諂,請決所疑一心善領,不令 忘失。若無疑者如常受法,禮足而退。若師出
行隨後而去、若師坐者自應蹲踞、或處卑 座。其師亦應敬彼學徒,勿生輕蔑,虛心授與, 於法無悋,善領善答,有忍有悲,無懷恚恨,令
受業者情無疲惱。常給侍者應數教授,性愚 鈍者亦應偏教,若作吟詠之聲而授法者,得 惡作罪。若說法時,或為讚歎,於隱屏處作吟
諷聲誦經非犯。不應讀誦外書典籍,若為降 伏異道,自知有力,日作三時,兩分勝時應學 佛法,一分下時應習外典。不計年月以為
三分。夜亦三時,初後習定誦經,中間繫心寢 息。若作婆羅門誦書節段音韻而讀誦者,得 越法罪。若方言、若國法隨時吟詠為唱導者,
斯亦無犯。苾芻尼律亦應習學。尼來請學如 法教示,若有疑問善為開釋。若講誦時忘其 因緣所在方處者,於六大城隨一應說。若忘
國王并大施主及鄔波斯迦名者,應隨意稱: 勝光大王、給孤獨長者、毘舍佉鄔波斯迦。若 論昔日本起因緣者,國云:「婆羅痆斯。」王名:「梵
摩達多。」長者云:「珊陀那。」鄔波斯迦云:「鄔褒灑 陀。」又苾芻住處常於月八日及十四日,至小 食時鳴健稚集大眾,設香華聽經法。有外
道來應設方便令彼出去,應請耆宿情存虔 敬善威儀者宣說聖言,不應求利以為活命, 得惡作罪。若說非法,上座應遮。又說法人不
應多領門徒以為侍從,彼自隨行者無犯。既 至彼已,踞師子座下埀雙足,若讀經者前置 高案,用承經典,嚴設香華。說法之師,若他不 請輒為人說,得越法罪。
向未近圓人說他麁罪學處第七
[0575c16]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六眾苾芻中有 一年老苾芻,犯僧伽伐尸沙罪。餘苾芻知,向 未近圓人說,令彼老少共相輕賤。此由
未近圓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
[0575c20] 「若復苾芻,知他苾芻有麁惡罪,向未近圓人 說,除眾羯磨,波逸底迦。」
[0575c22] 未近圓人者,如上說。言麁罪者,謂初二部及 彼方便。此中意顯與婬相應自性方便,是雜 染故,名為麁惡。除眾羯磨者,因廣額苾芻、松
樹苾芻尼故,世尊制令與羯磨法,告諸俗眾。 先問誰能,次作白二羯磨差遣,既得法已,方 聽告語。若怖畏彼獨一不能者,應作單白合
眾共告,由於一人易為害故。所以須告眾人 知者,為遮損減三寶故、為遮破戒惡黨增故、 令棄惡友近善友故、又為將護眾人心故、勿
彼總謂同惡行故、亦勿總謂諸苾芻等多犯 戒行相覆蓋故、又勿令其於白衣舍因斯更 作無益事故。若苾芻於彼俗家,他先不知苾
芻麁惡罪,為不知想疑,以苾芻麁惡罪而告 語者,得波逸底迦。他若先知,為不知想疑而 語他者,得惡作罪。此據得法而為其四,若
未得法望知不知亦為其四,得罪同前。除與 婬欲相應之罪,以餘犯事及壞見等而告語 他、或於自身有麁惡罪向未近圓說、或告他
時他不領解、或向苾芻尼說己麁罪者,咸得 惡作。麁罪麁罪想等六句,如前應說。雖得眾 法,於已知人有私忿心而向說者,亦得惡作
罪。由此應知,出家之人所有言說,皆為利益, 不應私忿道說於他。無犯者,謂遍城邑聚落 之內,並悉知聞。若他不知作已知想、或見諦 人說他,無犯。
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說學處第八
[0576a19] 佛在薜舍離城跋寠末底河側,有諸苾芻 先所未得而今得之,以上人法向未近圓者 說。其事同前,由求利煩惱,制斯學處。
[0576a22] 「若復苾芻,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說者,波 逸底迦。」
[0576a24] 上人法者,義如上說。於中別者,虛實重輕有 差別故,前是吐羅,此得惡作;前是惡作,此還 惡作。此中犯者,謂實得上人法,向未近圓人
說言我得,得波逸底迦。若對非人及癲狂 等,并先犯等而向說者,得惡作罪。或為書印, 得惡作罪。若苾芻手中執果,他有問言:「仁獲
果耶?」意在此果,答言:「得。」者,得惡作罪。意在聖 果,答言:「得。」者,得波逸底迦。若對俗人現神通 者,得惡作罪。若苾芻尼對大師前現神變者,
亦得惡作。無犯者,為顯聖教現希有事,自陳 己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調伏故,雖說無 罪。
謗迴眾利物學處第九
[0576b08] 佛在王舍城,時實力子為眾營務三衣破壞, 世尊因聽羯磨與衣。時蜜呾羅、步弭迦二人, 宿世已來,與實力子常有怨嫌,遂便惱謗。諸
苾芻眾因起諍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
[0576b12] 「若復苾芻,先同心許後作是說:『諸具壽以僧 利物隨親厚處迴與別人。』者,波逸底迦。」
[0576b14] 言先同心許者,謂己情和同所作事。隨親厚 者,謂阿遮利耶、鄔波馱耶、共住門人。利物者, 衣也,據緣起說;通言利物,亦攝於食。與者,謂
不與眾與餘別人。此中犯者,不迴不迴想疑, 波逸底迦。迴作不迴想疑,得惡作罪。無犯者, 迴及不迴而作迴想。
輕呵戒學處第十
[0576b21]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六眾苾芻半月 半月聽波羅底木叉,聞說波羅市迦時默然 而住,聞說僧伽伐尸沙等便生不忍,出言輕
毀。因波羅底木叉事慢法煩惱,制斯學處。
[0576b25] 「若復苾芻,半月半月說戒經時,作如是語:『具 壽!何用說此小隨小學處為?說是戒時,令諸 苾芻心生惡作惱悔懷憂。』若作如是輕呵戒
者,波逸底迦。」
[0576b28] 言半月者,謂半月半月也。說戒 經時者,謂從四波羅市迦,終至七滅諍法,亦 是總攝諸事及雜碎等所有學處。言何用者,
是輕呵相,由數犯罪,聞說罪時情生不喜,遂 即輕呵。言小隨小者,謂下三部。言學處者,謂 是三學所住之處,名為學處。心生惡作者,於
愛非愛、應作不作,心生悔恨,名為惡作。由 惡作故熱惱害心,名為惱悔。情生憂慼,故曰 懷憂。作是呵時,便得墮罪。若於十七事、尼陀
那、目得迦處、增五、增六、增十六、摩納毘迦處, 及於餘經與毘柰耶相應之事而輕呵者,皆 波逸底迦。若不與此毘柰耶相應經教而輕
呵者,得惡作罪。若令苾芻尼等生惡作者,並 得惡作。知他實無惡作等事,作無惡作等想 疑,六句咸皆有犯。無犯者,據自實心發言陳 說。
◎
[0576c15] 第二攝頌曰:
種子輕惱教, 安床草蓐牽,
強住脫脚床, 澆草應三二。
壞生種學處第十一
[0576c19]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有苾芻先是工 師,為造寺故遂便斬伐近天神堂形勝大樹。 時樹天神即於其夜詣世尊所,具陳上事。世
尊知時安慰神已,告諸苾芻:「汝等不應斫伐 樹木。若營事苾芻須伐樹時,去七八日,應於 樹下作曼荼羅、讀誦三啟經,次應為作布施
呪願。又說十不善道是墜落因,修十善業獲 解脫果。復應告曰:『此樹若有天神居者,應向 餘處,今為僧伽所須、或作窣覩波。』作此告已,
方可伐之。若有異相現者,更應為讚陀那功 德毀慳悋業,仍現變怪更不得伐。」又六眾苾 芻手自誅伐草木,外道俗人見生譏嫌,無悲
愍心損生住宅。因種子及鬼神村事以譏嫌, 無悲煩惱,制斯學處。
[0577a04] 「若復苾芻,自壞種子有情村,及令他壞者,波 逸底迦。」
[0577a06] 言種子村者,種子之村,名種子村,村是聚義。 種子不同有其五種:一者根種,謂香附子及 薑芋等,因根生故。二者莖種,謂菩提樹及石
榴等,因莖生故。三者節種,謂甘蔗竹等,因節 生故。四者開裂種,謂桃杏豆等,種子開裂 芽乃生故。五者異子種,謂穀麥等異類諸子
是也。又釋,穀麥等亦因開裂方乃生芽,是開 裂種攝。其異子種者,如因牛角能生荻等、 或因羊毛而生青稊,於牛糞聚生青蓮華,從
異類生,名異子種;或云子子種,從子生故。言 有情村者,謂是林薄諸有鬼神鳥獸等稟生 命者託之而住,猶若人村。言有情者,謂諸禽 獸、蚊 虻
、蛇蠍及蜂蟻等。言及令他壞者,壞是 抝拉拔掘斬截摧傷之總名也。若苾芻於諸 種子及生草木,有種子生草木想或復生疑,
而以刀爪及持甎石、水火、杵木、灰汁、沸湯、或 是水生出令乾死、或牽柴所損、或經行處以 足踏傷,隨以何緣、或自或他,故為壞損者,皆
得本罪。若不傷者,得惡作罪。若於前境別別 損壞,隨有所損,皆得墮罪;於多方便皆得惡 作。若以一方便壞多種者,得一惡作、得多本
罪。若多方便損一種者,翻上應知。於餘學處 望境望心論因果罪,准此應說。若樹葉新生 及皴朽皮、若華已開、或萎黃葉、或成熟果,
損落此者,皆得惡作。若活根、若青葉、若生皮、 華未開果未熟者,皆得本罪。若青苔浮萍等 水中搖動,咸得惡作;舉出水時,便得本罪。若
地甎石有綠苔生蛇蓋菌等而損壞者、或 竿笐瓶衣生白醭而受用損動者,咸得惡 作。令他拂淨者,無犯。諸有情村有生命居者,
隨損得罪。窠未生卵、或時毈壞,除者無犯。 若欲移諸生命者,應極詳審勿令傷損。若行 動時,及有牽曳、傾瀉湯水并灑掃時無損害 心,雖損無犯。
[0577b10] 然諸根種及以果菜,應合淨者, 先作淨已後方食用。淨法有五種:火淨、刀淨、 蔫淨、鳥淨、爪淨。又有五淨:墮破淨、拔出淨、捩
斷淨、擘破淨、非種淨。若蒲萄瓜果總為一聚, 於三四處以火拄之,此便為淨。若刀爪,一一 皆須別淨。又生種中但有損者,此即是淨。然
於種中有不熟種,被蒸煮已食皆非犯。若苾 芻自將刀等而作淨者,食時無犯,不淨得墮 罪。若以火淨,有自煮過。然於不淨地中,又有
內煮,並不應食。使他淨時,內煮同自。若涉險 途無未近圓者,及飢儉世,不淨非犯。
嫌毀輕賤學處第十二
[0577b22] 佛在王舍城,時實力子大眾差分臥具并知 食次,時蜜 [口*(臼/工)] 羅、步弭迦兄弟二人數行誹謗。
雖知大眾秉法呵責,仍猶對面輕毀,又作方 便譏刺之言。由輕毀事,輕毀煩惱,制斯學 處。
[0577b27] 「若復苾芻,嫌毀輕賤苾芻者,波逸底迦。」
[0577b27] 言嫌 毀者,謂毀謗他,或時對面、或在私屏。此中對 面生過者,若有苾芻被眾差已,輒於其人為 嫌毀者,應作白四呵責。既得法已,於彼十
二種人被眾差者,若對若背為嫌毀者,咸得 墮罪。若眾未作呵責法時,為輕毀者但得惡 作。若於惡人作惡人想而嫌毀者,無犯。若
惡人作非惡人想疑,對面嫌毀者,得突色訖 里多罪。若於善人作善人想疑,嫌毀者,得波 逸底迦。善人惡人想者,無犯。若託傍生而興
譏謗、或對不解方言者,有人無人想、或復翻 此、或所對境無清淨苾芻者,皆惡作罪。
違惱言教學處第十三
[0577c11] 佛在憍閃毘國瞿師羅園,時闡陀苾芻既犯 罪已,諸苾芻勸令改悔,便說異言惱亂於眾。 苾芻應正教誨作白四羯磨呵責。若默而惱
者,亦秉法呵責。雖得眾法仍不改者,若語若 默、或兩俱為,由違惱事輕毀煩惱,制斯學 處。
[0577c16] 「若復苾芻,違惱言教者,波逸底迦。」
[0577c16] 言違惱 言教者,謂諸苾芻如法教時,此是應作、此不 應作,既聞語已遂便違教,出不忍言、或時默
然而不應答。如有苾芻問苾芻言:「爾見如是 相貌苾芻及俗男女不?」便作惱心而答之曰: 「如此之人我不曾見,但見兩脚從此而去。」或
時默惱,皆得墮罪。如是乃至片有惱心,詭誑 異說、或時默然,若對僧伽及清淨苾芻違惱 教時,咸得墮罪。或他問時先語後默者,得惡
作罪。若於僧伽及尊重類稱理之教,垢心違 惱亦得墮罪。非稱理教作違惱言,得惡作罪。 僧伽教勅遣作此事為彼事者,亦得墮罪。於
稱理教稱理想疑,違皆墮罪。不稱理教作稱 理想疑,得惡作。若稱理教作不稱理想,雖違 無犯。若對不解語人而違惱者,亦惡作罪。若
違惱賊教者,得惡作罪。如賊遣苾芻於阿蘭 若為我作食。佛言:「應可為辦。若不能者移處 去。若住者得惡作。」有教須違,謂非理虛誑所
有言說。有教須為捨受,謂彼非理帶瞋而言。 有教應反開悟,謂非理不瞋言。有教當如說 行,謂有犯令悔言。有教須順從,謂令持戒
言。若差知眾事,以垢惡心,應作不作、不應 作而作,皆得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