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Ahan Mu Chao Jie 四阿鋡暮抄解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四阿含暮抄解第五 (首三法第二惡之二也) 卷下阿羅漢婆素跋陀撰
符秦西域三藏鳩摩羅佛提等譯
[0008c06] 已說惡行。云何愛名?
[0008c06] 答:愛,欲、恚、嫉妬 (修妬路。嫉妬,憍 慢其人皆以為嫉妬也) 。欲。恚。嫉妬者,是三謂之愛渴愛。彼 是三象
(即上三疾之根) ,彼三象無數行。
[0008c09] 問:云何?
[0008c09] 答:欲,婬、有、著梵行 (修妬路也) 。婬著、有著、梵行。 著者是三欲。彼婬名五界,色、聲、香、味、細滑,是
三象依眾生各各染著,不多著雜物。彼婬著 男、女、不成男 (修妬路) 。婬想,著女也、男男也、女 (男女各有 想也) 不成男也。男男也不成男
(亦各各有情也) 。問:師雖說 色男中著,復言今女、男、不成男。何以作是語? 以何不惡?答:女、男、不成男。相因色,男為本,各
各著,有差降,不名染著雜物。世尊亦說:「我 普不見一色中染著。如男女色 (普者,十方大千界也) ,女如男 色。」是以五男無苦。三有小中大,小者男欲、
中者女欲、大者不成男。欲有中 (修妬路) ,婬有、色 有、無色有中,謂著此是有著。
[0008c21] 問:如婬著別說女、男、不成男。何故復說有著?
[0008c22] 答:由結說婬著,有著依眾生。一切婬行法,謂 婬有。彼著者謂婬有著。色行法色有,彼著者是 色有著。無色行法無色有,彼著者是無色有
著。是故別說無苦。
[0008c25] 問:云何梵行著名?
[0008c25] 答:梵行 著者,得、無得、失位希望欲得憂 (修妬路) 。梵行著名, 得希望、不得欲得、失位便憂憂。以是句義,過
去婬有著,可知得婬。復希望不得欲得 (其人云此 中應有失憂) ,如是有著如是婬有,梵行著也。各各三 分便有九。若得女著希望,不得欲得,得失位
憂。如是男、不成男可知。如是婬著有九。如是 有著、梵行著如是。
[0009a03] 問:說今有是不聞、梵行著 是結。
[0009a04] 答:我已說阿那含果 (上已說不還有結,何云梵行無結也) ,世 尊亦說三求:婬求、有求、梵行求。求、愛、欲著此
一義。復說婬梵行中所棄愛、常、念。
[0009a06] 問:假令爾 者,不足行梵行無著,作如是一切自合梵行。
[0009a08] 答:彼當漸行行、自任行行,梵行無著。梵行福 惡等度,求鉢賴堤彼陀:一苦樂、二檀度、三神 通 (持言奉法之第四也)
不求果;求果者著我。以此精進梵 行,當作天中天。如是行可著者,此即希望。云 何得梵行使得樂處?是得欲希望後世樂
梵行,今以愛為樂,為愛所飄作非梵行:「咄!我 墮落。」戒自悔憂,是故梵行著 (愛欲竟也) 。
[0009a14] 問:云何恚名?
[0009a15] 答:恚者,己、親、怨相恚 (修妬路) 。己想、親想、怨想及 恚是二恚。
[0009a16] 問:云何恚,愛句處 (恚愛共合為一義,何以說恚愛同句) ?
[0009a17] 答:欲想為恚,從想為愛也。彼己想四門行,怨 想各有四 (其人云怨上當有親字也) 。
[0009a19] 問:云何?
[0009a19] 答:己親未得樂望得 (一也) ,已得樂懼失 (二也) ,得苦欲使失 (三也) ,未得不欲得 (四也) 。如是己親各
有四。怨有相違 (怨親反也) 。何故怨?未得苦欲令得,得 苦不欲失,未得樂不欲令得,得欲令壞。此 怨欲壞是恚,是故愛句處。
[0009a23] 問:假使爾己想欲 廣聞。
[0009a24] 答:己想者,三時懼失 (思惟省察修妬路也) 。三時名者, 過去、未來、現在時名。如我過去所失,是故起 恚,意當有有
(有現在也,當有未來) 。如是己想三時懼失 恚。
[0009a27] 問:親云何?
[0009a27] 答:如親己 (修妬路) 。如是己想三時懼 失,是故恚生,親想如是。
[0009a28] 問:云何?
[0009a28] 答:為我所愛 者彼有所失,是以起恚當有有,是故起恚,如 是親。
[0009b01] 問:云何怨?
[0009b01] 答:怨相違 (修妬路) 。相違與彼異。 若我怨,樂生是故起恚,當有有。如是怨者欲 令壞,三時欲滅盡是九恚。
[0009b04] 問:若此恚、若苦行,有何差降?
[0009b04] 答:恚者依因緣有, 亦依十惡無智可知 (恚九惱也。苦十惡之意三也。因緣,親怨也。無智十惡 之八也) 。
[0009b07] 問:為是一切眾生九恚行,為等不?
[0009b07] 答:此輩住 水地如畫石 (修妬路) 。此恚行住由眾生,如畫水、畫 地、畫石,種種依眾生則有得。說濡中增上,如
水中畫即滅。地畫延時,若風雨足踐爾乃 滅。畫石,石住石滅 (與石俱滅) 。是故眾生各懷恚不同。 或起恚自悔:「咄!我輩丈夫。我輩性行,於壞法
種種苦自更,自起壞法、自起壞意。」是以此恚 自息,如畫水。地亦爾,恚已起,不能自除,或師 知識親覺寤,是恚得息去,如畫地。次三者,
極惡不思念,行意熾盛瞋恚充體,彼佛、辟 支佛所不能寤,唯瞋恚與身滅,如畫石。此 恚義。
[0009b18] 問:彼云何嫉妬?
[0009b18] 答:嫉妬者,下、等、增上起 妬 (修妬路) 。貢高嫉妬相惑,復相量此彼,是謂嫉 妬。是為三:下愚也、等愚也、增上愚也。色富
族術為首,我勝他,是下愚。勝己者謂與己 等,餘者不如,是等愚。我出彼上,是增上愚 (自謂勝上 二者也) 。
[0009b24] 問:已說是下、等、增上相矣。云何是一切愚得當 多種愚?不恚已說。
[0009b25] 答:下妄語、輕毀、慢怠 (修妬路) 。 若下嫉妬有三:如是妄語嫉妬、輕毀嫉妬、慢 怠。彼妄語嫉妬名極意作惡自慶。復輕毀嫉
妬名受他嗟歎:「汝善哉有功德具。」如是彼人 內懷歡喜,外詐言:「我無是德。」慢怠名晝夜眠 寤,不能由人身得度生此意。是謂慢怠。此三 者是下嫉妬也。
[0009c02] 問:云何為等?
[0009c02] 答:等者,己嫉妬、 憍、不敬 (修妬路) 。等我嫉妬有三:我嫉妬、憍、不敬。 彼我嫉妬名得受陰 (一也) ,彼受好惡
(嫉妬也) 。憍名供 養雜種 (而不受也,此憍也) 。不敬禮師。
[0009c05] 問:云何增上?
[0009c05] 答:增 上者,甚嫉妬、嫉妬中嫉妬、無限嫉妬 (修妬路) 。增上 嫉妬名甚嫉妬。甚嫉妬名下等中我最勝,
此謂甚嫉妬。嫉妬中嫉妬,名極妙中計我為 勝,此嫉妬中嫉妬。無限嫉妬,名未得解脫言 得,此無限嫉妬。是嫉妬九義。一切渴者有,有 中作有 (有三有也)
,是故愛句處嫉妬可知。
[0009c11] 婆素跋陀 三法次二三度盡 (於首三法之第二惡、惡之三事次二也,度亦盡也) 。
四阿鋡暮抄解第六 (三法之第二惡之第三也)
[0009c14] 問:已說愛。云何無明名?
[0009c14] 答:無明,無智、邪智、疑 智 (修妬路) 。無智、邪智、疑智,是三無明智。由口顯,文 字亦爾。被惡口是無 (又無知也)
。如惡子非子、如惡 朋非朋。彼無智名有為、無為、不說無覺 (修妬路) 。有 為、無為、不說無覺是無智。
[0009c18] 問:有為有二:內受、 外受。云何是受?
[0009c19] 答:有為,內受、外受、此二事 (修妬路) 。 有為中無智,彼當知內受、外受。此二事癡也,
彼內受陰界處各二行,己受、彼受也。外受者, 草木垣壁為首。彼謂己受及他受外受。此二 外受,知此中一一遍癡,雜內受外受是無智。
世尊亦說,六更處無智無見。是修妬路內受,名 受為義,行結因緣愚情是我所,是內受名。
[0009c26] 問:云何無為?無為一涅槃,此是無義,云何處 三?
[0009c27] 答:無為,有餘、無餘、此二 (二種,舉上二以為三。修妬路) 。假令涅 槃一無為,彼由行說二也,有餘、無餘。此間有
餘名行結得受是身,是有餘,是有餘名。彼盡 一切結滅,作證盡,身有餘,如是有餘。無餘名 謂此受陰棄,更不受身,如燈滅,是無餘名。此
謂一一或二,愚此無為無智。
[0010a03] 問:云何不說?
[0010a04] 答:不說,不說受、方便、滅教授中 (修妬路) 。彼受教 授、方便教授、滅教授。謂愚此不說無智。彼受 教授名命
(天竺音命與眾生同也) ,陰界處現在受內命,受 是教授,謂現在受內命法受,由行結是受教 授。不過去、不未來法,命受教授,命非一。不若
干得合命及身。若是一,無常苦;若異,常為苦。 若常者,不行梵行;不常者;不須梵行。果受施 無義,無常者無義,遍斷方便中二無苦吉法
(師引佛方便答異道兩得也) 。方便教授名過去未來現在行方 便教授,方便教授。此方便教授名,是三時相 應。如我過去時,我是衢黠王
(梵言衢黠十名,羊也、眼也、地也、天也、 水也、說也、方也、金剛也、光也、剪也。如是比有十也。其人不了是十生中何也) , 未來當有名無勝,現在時工師達
(呪術) 為首。諸 行路貳暑 (云商人也,證三世也) 是未受受已,俗數故教 授,以此斷常。若是衢黠滅,云何我是?彼若不
滅,云何言是我?以世俗義說此方便教授。
[0010a19] 問: 云何滅教授?
[0010a20] 答:受、盡不受、息滅教授 (修妬路) 。受如 上說。彼盡不受,不侵他己,息無餘,度此彼岸,
是滅教授。此斷常轉還如是。一若干止如用 本受般涅槃教授,是亦不說。若此異者,不般 涅槃;若不異者,不般涅槃。如是見生苦已、不
說已,應般涅槃,如燈滅內。受一,若干苦不 著,受方便教授,過去陰界處,本說如我名衢 黠王。如是未來滅教授,謂滅受為首,說世尊
般涅槃。若方便教授,命不斷滅。教受命常 斷,受教授命有無斷。 已 說無智。
[0010b01] 問:云何邪智?
[0010b01] 答:邪智,己身、內受、摸見 (修妬路也。摸如手摩摸也) 。 見己身受、內見、摸受見,是為三邪智。邪,相違、
非賢、諂是一義。彼己身見,吾我自在相應入 (修妬路) 。五入我入自在相應入,是己身見。彼五 入名,幻化城野馬向鏡中像相似處,計有
五入名我名者,假借嚴具樹果似親陰,計有 我自在相應,名壞法。芭蕉樹畫水上不熟器 似白骨時,我富貴如空邑,使作主是己身
見。此是我身、我是己身,見前著入。
[0010b09] 問:是內受 云何?
[0010b10] 答:內受斷常俱思惟 (修妬路) 。斷思惟、常思惟、 二思惟,此說內受。內受名無方便受。是義無
方便外見。彼斷名世間無常,不是常不是 無常,外有不外有不無外,是命外無非有 無有彼命,彼身以為首。二思惟,名常外有
無,外有外無,不有以為首,是內受見。
[0010b15] 問云何 摸受?
[0010b16] 答:摸受,戒、見、依彼 (修妬路) 。摸受見三事生戒 見二依。彼初品已說戒,以是戒淨。此戒受是 二戒摸受 (淨受二也)
。見摸受,此是諦、餘者癡,是著 入諦。身結亦說二依,謂戒、見依。彼略五陰身, 彼知有,或戒、或見陰行淨。此是戒摸受,知陰 妙、餘不妙,是依見是見摸受。
[0010b22] 問:云何疑智?
[0010b22] 答:疑智,珍寶、諦、正受疑 (修妬路。) 珍寶 疑、諦疑、正受疑。疑名不能持,迷惑、猶豫是一 義。
[0010b24] 問:云何珍寶?
[0010b24] 答:珍寶者,佛、法、眾 (修妬路) 。佛、法、 眾是珍寶。如前已說,佛薩芸若,一切功德具 足,棄一切惡解脫。
[0010b26] 問:何因故珍寶?
[0010b26] 答:以上三 功德是佛珍寶。如是為大慈不妄說法,無因 緣為作善知識,佛出難,有不可思議無比法 (十二部之第九)
功德,如是功德具足成佛珍寶。說法名 方便、方便果,此聞涅槃教授,是世尊一切法 為最上。現諸法有為無為,彼滅最第一。修妬
路彼是珍寶,為無所作,一切苦滅,至竟清涼 行,難壞難行無盡,如是功德具足成法珍寶。 僧者已說,乃至聲聞一切是亦珍寶。施得廣
果報,用世尊語無上福田,得世尊難無能壞 不相違戾,如是功德具足成僧珍寶。此疑是 疑智。
[0010c08] 問:云何諦?
[0010c08] 答:諦者,俗數、相、第一義 (修妬路) 。 俗數諦、相諦、第一義諦 (此中說無解,解在下正受無首也) 。所謂
疑是疑智。正受四:解脫二觀處 (地水觀也。四色觀、四無色定觀 并,十想也) ,二直無漏前五想 (取十漏之前五) ,第二第八解脫,
謂彼知界正受,此非持功德。是疑智是苦苦也 (重苦者,苦而不知苦也) 。如是習盡道,如是四諦顛倒,欲 界、色界、無色界是有十二行 (顛倒疑也)
。如疑智,受 義亦爾 (欲、恚、慢,愛之三也) 。無智、邪智義、邪見,此別苦行 說。彼見摸受,己身身內受見苦也。三界戒摸 苦道
(疑、邪、無智,無明三也。邪、戒、摸習) 積聚說。
[0010c17] 婆三跋陀二法, 次二內受三度盡 (內受是第二之三,竟法名也。愛三、無明三,六使也,故結九十八) 。
四阿含暮抄解第七 (首三法之三也)
[0010c20] 問:已說功德亦說惡,云何依名?
[0010c20] 答:依,陰、界、處 (修妬路也) 。陰、界、處者,是名依。此相依,是故依依立 是義。陰者、界者、處者,此眾生依,作相應功德
及惡,故是依功德、惡可知。
[0010c23] 問:云何陰名?
[0010c23] 答: 陰者,色、行、智 (修妬路) 。色、行、智是陰可知。陰、積聚、束 是一義。此青黃赤白一、長短小大圓四方,以
是為首解色義。所生物姓受色陰,知彼色 有是受。是色二義。可見、不可見。可見屬眼,不 可見異。彼聲香味細滑風,如是以為首 (是五事皆不可 見) 。
[0010c29] 問:已說諸大,彼受諸大,未知云何知色受?
[0011a01] 答:諸大,地、水、火、風 (修妬路) 。此地為四首。諸大相,此 是色一一等,堅地也、濕水也、煖火也、動搖風
也。此諸大受彼色煙雲塵霧影光鏡像,五根 淨以為首 (色五情也) 。
[0011a05] 問:已說色陰,云何行?
[0011a05] 答:行者,身、口、意依 (修妬路也) 。 身是依,是故依身,口是依,是故依口;意是依,
是故依意。此身、口、意依已依也。此是行,有為 所作,是故行。修妬路說,色有為此,復以色成 有為行 (行是色也) 。如穀子成穀子,如是知五陰,彼無
數、彼是陰,說如穀聚薪聚。彼福、無福、不純淑 行。
[0011a12] 問:云何智名?
[0011a12] 答:痛、想、識 (修妬路) 。痛、想、識,此三道 品法,不為他界所取 (不為六欲所牽也) 。世尊亦說,謂忍
則想知,謂想知則智 (忍則知痛,知痛智所了也) 。此法雜是修妬 路。
[0011a15] 問:云何痛名?
[0011a15] 答:痛者,樂、苦、不苦不樂 (修妬路) 。 痛者,痛之聲,以此痛 (痛無形故云聲) ,餘命不相應。若此
痛痛,此命相應,是故言痛。痛字亦爾。彼痛有 三:苦、樂、不苦不樂。是故各各生:苦因樂生,樂 因苦生,俱因不苦不樂。世尊亦說樂痛者,
苦分、苦樂、不苦不樂。苦樂分,各對是義。
[0011a20] 問:云 何樂名?
[0011a21] 答:樂,婬、不惡、止生 (修妬路) 。謂樂說此有三: 婬生、不惡生、止生。彼婬生有五界,愛婬界乃至
歡喜。不惡生,不彼謗是義。此是善出家者義, 戒戒想,意不變悔是想。謂愛此,是不惡生。止 生,根為首。五蓋得解脫無亂念,禪等為首。念
行是想,謂念歡喜,此止生 (自守也) 。止生名謂無 熱根,義中不著 (不受也) ,止生亦爾。說此是三樂 痛。
[0011a28] 問:云何苦?
[0011a28] 答:苦者,生、老、死 (修妬路) 。生。老。死者,此 是苦痛。彼生名苦,如生疽,老如熟疽,死如
疽內潰流入支節。若生已有一切苦,此是生 苦。世尊亦說,生已截手為首,老苦色變力消 如壓 (如壓油也) ,死苦一切所愛財物離為首,苦痛。
[0011b04] 問:云何不苦不樂?
[0011b04] 答:不苦不樂者,謂三界 (修妬路) 。 此不苦不樂痛,此有三當知。不苦不樂,苦樂 相對界中當說前三界,說前二苦樂痛,不
苦不樂三界。是知欲界有三;色界二樂,無苦 樂;無色界一,不苦不樂。是故此一切界相應。
[0011b09] 問:云何此依?
[0011b09] 答:樂依欲為妙,苦依恚為妙, 不苦不樂癡為妙。何故此有樂痛?謂無欲、欲 已盡,如三禪苦。如世尊頭痛、槍脚不起恚。不
苦不樂第四禪,及四無色,彼癡稍盡。是故如 相應說。
[0011b13] 問:此從何所起?
[0011b13] 答:彼因緣、行、界生 (修妬路) 。 彼苦、樂、不苦不樂痛,行生、因緣生、界生。如是 為九,若卒遇痛。
[0011b15] 問:因緣無數,為盡是因緣也? 不盡是乎?
[0011b16] 答:因緣生,福、無福、無餘隨數 (修妬路) 。此 苦、樂、不苦不樂痛因緣生。彼因緣有三:福、無
福、無餘隨數相應。福是樂,不福是苦,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