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四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六
[0066c13] 諸過去彼一切盡耶。答應作四句。過去有 二種。如前說。盡亦有二種。如過去說。此 中俱依二種作論。過去與盡互有廣狹。故
作四句。有過去非盡。謂如具壽鄔陀夷 言。一切結過去。乃至廣說。過去者是第二 過去。非盡者非初盡。佛身現在已斷盡故。
有盡非過去。謂如佛言。此聖弟子已盡地 獄。已盡傍生。已盡餓鬼。已盡所有險惡趣 坑。問此中已盡地獄者。顯聖弟子已盡地
獄。已盡傍生者。顯此已盡傍生。已盡餓鬼 者。顯此已盡餓鬼。已盡所有險惡趣坑者。 顯此更何所盡耶。答即顯上三然前廣後
略。前別後總前漸後頓。前分別後不分別。 有說。已盡地獄傍生餓鬼者。顯此已盡三 惡趣自性。已盡所有險惡趣坑者。顯此已
盡彼中有。有說。已盡地獄等者。顯已盡 地獄等。已盡所有險惡趣坑者。顯已盡 人中扇 [打-丁+虎] 半擇迦無形二形。彼是人中險惡
趣坑故。有說。前顯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後 顯已盡住不律儀。彼當墮險惡趣坑故有 說。前顯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後顯已盡造 五無間業。彼無間生墮地獄故。有說前
顯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後顯已盡斷善根 者。以斷善者如險惡趣坑故。若不續善根 死必墮地獄故。有說。前顯已盡地獄等果。
後顯已盡地獄等因。如契經說。汝等苾芻。 若見行身語意惡行者。應知已見地獄或 餘惡趣。有說。前顯已盡地獄傍生餓鬼。後
復言已盡所有險者。重顯已盡地獄。以地 獄中無善果故。惡趣者重顯已盡餓鬼。彼 常貧窮乏資緣故。坑者重顯已盡傍生。身 心墮彼難可出故。有成劫時生。彼壞劫時
方命終故。有說。前顯已盡地獄傍生餓鬼。 後復言已盡所有險惡趣坑者。皆重顯已 盡三惡趣果。謂三惡趣皆是極險。眾惡所 趣所墮坑故。問今地獄中猶有種種鑊湯爐
炭。及獄卒等無量苦具。如何言盡耶。答不 往不生故說為盡。謂聖弟子不復往彼處。 不復生彼蘊界處故。此已得彼非擇滅故。 問亦有異生得地獄等非擇滅者。何故但
說聖弟子耶。
[0067a25] 答諸聖弟子皆已盡故。異生品中有未盡者。 是故不說。問諸聖弟子亦盡人天。何故但言 盡地獄等。答此中但說一切盡者。諸聖弟
子於人天趣。有未盡者故不說之是謂盡。 非過去盡者是第二盡。非過去者非初過 去。有過去亦盡。謂所有行已起等起。乃至廣
說。此皆顯示過去諸行。過去者是世過去盡 亦爾。有非過去亦非盡謂除前相。此中相 聲義如前釋廣說。乃至此復云何。謂除一
切過去世法現在佛身。未來聖弟子地獄等 蘊界處。取餘現在一切未來及無為法。作 第四句。
[0067b08] 復次若依結斷說者。此中依言顯所憑義。 前四句中。依世盡及不生盡說盡言。今四 句中。依斷煩惱得擇滅盡。建立盡名。有結
過去非盡。謂結過去。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 吐。未斷者未立斷遍知。未遍知者未立智 遍知。未滅者未得擇滅。未變吐者未棄彼
得。有說。未斷者未以無間道斷。未遍知者 未以解脫道遍知。未滅者未證彼離繫得。 未變吐者未捨彼繫得。有說。此四句皆顯
未棄捨義。此復云何。謂諸異生若具縛者。過 去三界見修所斷結。已離欲染未離初靜 慮染者。過去八地見修所斷結。乃至已離
無所有處染者。過去一地見修所斷結。若聖 者具縛入正性離生位。苦法智忍時過去三 界見修所斷結。苦法智已生苦類智未生。過
去色無色界見苦所斷。乃至三界見集滅道 修所斷結。乃至道法智已生道類智未生。過 去色無色界見道所斷。及三界修所斷結。預
流者過去三界修所斷結。一來者過去欲界 修所斷三品。及色無色界修所斷結。不還 者若未離初靜慮染。過去八地修所斷結。 乃至若已離無所有處染。過去一地修所斷
結。是謂結過去非盡。有結盡非過去。謂 結未來已斷已遍知已滅已變吐。已斷者已 立斷遍知。已遍知者已立智遍知。已滅者已
得擇滅。已變吐者已棄彼得。有說。已斷者 已以無間道斷。已遍知者已以解脫道遍知。 已滅者已證彼離繫得。已變吐者已捨彼繫
得。有說。此四句皆顯已棄捨義。此復云何。 謂阿羅漢未來三界見修所斷結。若不還者 已離無所有處染。未來三界見所斷。及八地
修所斷結。乃至未離初靜慮染者。未來三 界見所斷。及一地修所斷結。若一來者未 來三界見所斷。及欲界六品修所斷結。若
預流者未來三界見所斷結。若隨信隨法行。 道法智已生道類智未生。未來三界見苦集 滅所斷。及欲界見道所斷結。乃至苦法智
已生苦類智未生。未來欲界見苦所斷結。 若諸異生已離無所有處染。未來八地見修 所斷結。乃至已離欲染未離初靜慮染。未 來一地見修所斷結。是謂結盡非過去。有
結過去亦盡。謂結過去已斷已遍知已滅已 變吐。已斷等言如前廣說。此復云何。謂 阿羅漢過去三界。見修所斷結。廣說乃至。 若異生已離欲染未離初靜慮染。過去一
地見修所斷結。是謂結過去亦盡。有結非 過去亦非盡。謂結未來未斷未遍知未滅未 變吐。及結現在未斷等言如前廣說。此復 云何。謂諸異生若具縛者。未來三界見修
所斷結。廣說乃至。若不還者已離無所有 處染。未來一地修所斷結。及一切現在結。 是謂結非過去亦非盡。諸過去彼一切滅耶。
答應作四句。過去有二種。如前說。滅亦有 二種。一世滅。二隱沒滅。此中俱依二種作 論。過去與滅互有廣狹。故作四句。有過去
非滅。謂如具壽鄔陀夷言。一切結過去。乃 至廣說。過去者是第二過去。非滅者非二種 滅。佛身現在非隱沒故。有滅非過去。謂
依世俗小街小舍小器小眼。言是滅街乃至 滅眼。謂東方人見小街等說言此滅。即依 此義可作是言。頗有眼滅能見色耶。答有。
謂現在世同分小眼是謂滅。非過去滅者是 第二滅。非過去者非初過去。有過去亦 滅。謂所有行已起等起。乃至廣說。此皆顯 示過去諸行。過去者是世過去滅亦爾。有
非過去亦非滅。謂除前相。此中相聲亦如 前說。廣說乃至。此復云何。謂除一切過去世 法。現在佛身及小街等。取餘現在一切未
來及無為法。作第四句。復次若依結斷說 者。此中依言義如前說。前四句中依世滅 及隱沒滅說滅言。今四句中依斷煩惱得 擇滅滅建立滅名。有結過去非滅。謂結
過去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廣說乃至。 有結非過去亦非滅。謂結未來未斷未遍 知未滅未變吐及結現在。此中一切義如前 說。
[0068a26] 如是所說五四句中。前三四句依世施設及 聖施設說。依世語言。及聖語言說。依世 俗及勝義說。依契經及現見說。後二四句
唯依聖施設聖語言勝義契經說。問後二四 句中。何故但說結不說結法耶。答彼作論 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有說應說而不說
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已說結。當知亦 已說結法。所以者何。依結立結法故。又同 一對治故。有說。諸結自性斷。斷已不成就。
是故說之。結法不定是故不說。有說。諸結 多諸過失。堅牢難斷難破難越是故說之。 結法不爾是故不說。有說。諸結與聖道相
違。結法不爾。以善有漏。能與聖道相入出 故。無覆無記能與聖道為依止故。然與結 相雜故。亦是聖道所斷。如燈破闇時亦損
炷等。王破他軍時亦損自眾。有說。諸結是 結亦是結法。是故說之。結法非結是故不 說。如結結法。縛縛法。隨眠隨眠法。隨煩惱
隨煩惱法。纏纏法。垢垢法。應知亦爾。 若於苦生疑此是苦耶。此非苦耶。乃至廣 說。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
如契經說。有因論婆羅門。來詣佛所作如 是問。沙門喬答摩。疑甚為希有難度非易 度。世尊告言。如是如是。婆羅門疑甚為希
有難度非易度。所以者何。有古昔婆羅門 造明論者。造呪術者上首有十。一頞瑟 搩迦。二婆莫迦。三婆莫提婆。四毘濕縛蜜多
羅。五闍莫鐸耆尼。六鴦耆羅。七跋羅墮闍。八 婆死瑟 [打-丁+虎] 。九迦葉波。十勃栗瞿。如是等諸婆 羅門。世雖尊敬皆不度疑而命終。是故知
疑甚為難度。契經雖作是說而不廣分別。 彼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不說者。今應 說之。故作斯論。若於苦生疑。此是苦耶。 此非苦耶。當言一心多心耶。答應言多
心。謂此是苦耶。是一心。此非苦耶是第二 心。於集滅道生疑亦爾。此中邪聲顯成疑 義。若但說此是苦。便成正見。此非苦便成
邪見。乃至於道亦爾。由說邪聲故成疑 義。如是於苦乃至於道。各有二心總成八 心。此說極速。於四聖諦次第疑者有此八 心。如現觀時。從苦法智忍。乃至道類智十
六剎那。有說。此八非八剎那。以一一心生 滅速疾。若作是念。此是苦耶。中間已經百 千生滅。餘心亦爾。但本論師欲令弟子易
解了。故說多剎那以為一心。行相等故。 頗有一心。有疑無疑耶。乃至廣說。問何故 作此論。答為令疑者得決定故。謂阿毘達 磨者說一心聚。有多法俱。生於中有是
猶豫謂疑。有是決定謂慧。有非猶豫非 決定謂餘心所。勿有生疑即有疑心。是無 疑心。即無疑心。是有疑心為令此疑得 決定故。顯有疑心異無疑心異故作斯論。
頗有一心有疑無疑耶。答無。問此言。為約 心聚。為約所緣說耶。若約心聚說者。則一 心聚中有是疑有非疑。如前已說。何故言
無。若約所緣說者。則於一佛心有有疑。 謂異生有無疑。謂聖者亦不應言無。何故 答言無也。答此約心聚故答言無。謂諸 心聚若有疑者名有疑心。若無疑者名無
疑心。是故有疑心異無疑心異。然此中說 無疑心者。於四聖諦或了是有或撥為無。 非但與疑不相應起。所以者何。謂於苦
諦。若言此是苦耶。此心有疑。若言此是苦。 此心無疑。若言此非苦耶。此心有疑。若言 此非苦。此心無疑。於集滅道應知亦爾。應
知此中有十六心。於四聖諦各有四故。謂 八是疑。四是正見。四是邪見。前四種疑引四 正見。後四種疑引四邪見。謂此是苦等是正
見。此非苦等是邪見故。問何等補特伽羅 疑能引生正見。何等補特伽羅疑能引生邪 見。答若好與此法共住者。彼疑引生正見 若好與外道共住者。彼疑引生邪見。復次
若樂習內論者。彼疑引生正見。若樂習外論 者。彼疑引生邪見。復次若愛親近善士聽 聞正法者。彼疑引生正見。若愛親近不善
士聽聞不正法者。彼疑引生邪見。復次若 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增上者。彼疑引生正 見。若因力加行力不放逸力非增上者。彼疑 引生邪見。
[0069a18] 如契經說。有三種冥身。謂於三世疑惑猶 豫。問冥身自性應是無明。何故說疑。答 彼相似故。謂諸煩惱中無有不了。行相與
無明相似猶如疑者。是故說疑。有說。冥身 自性實是無明。疑是無明依處舍宅是故說 疑。如施設論說。疑是無知依處舍宅故。有
說。疑與無明親近住故。謂若有疑處必有 無明。如世於親說彼是我是。故說疑。有說。 疑與無明相類同故。謂彼於境俱不決定
二分而轉是故說疑。有說。彼經為成不成 法故。謂無明為冥身自性。不說自成而疑 亦有冥身之義。然不顯了是故偏說。問世 尊何故但說緣世疑為冥身。不說緣無為
疑耶。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 有說。彼經依多分說。謂多緣世起此冥身。 少緣無為是以不說。有說。有為麁顯於中
生疑。聖所訶責說為冥者。無為微細難可 覺了於中生疑。聖不訶責是以不說。如 晝顛蹶為世所訶說為盲者。夜分顛蹶世 則不訶。彼亦如是。有說。外道於世起增上
愚。疑惑猶豫是故偏說。如契經言。我於 過去。為曾有為非曾有。何所曾有。云何曾 有。我於未來為當有為非當有。何所當
有。云何當有。於內猶豫此物是何。此物云 何。當何所有。如是有情生從何來。沒往何 所。外道於世數。起如是增上猶豫。是故偏
說。有說。若愚若智內道外道。世間論者乃 至童竪皆知有世。謂彼皆了有去來今。而 於中疑甚為盲冥故說冥身。涅槃離相極 難覺了。雖猛利智猶不能窮。故於彼疑
此中不說。有說。佛觀未來。有諸弟子 撥無過未。故說於世起疑惑者名為冥 身。
[0069b22] 如契經說。有五種心栽。一者疑佛。二者疑 法。三者疑戒。四者疑教。五者瞋僧。如彼經 說。有五心栽。云何為五。謂於大師及法戒
教疑惑猶豫。不悟入不信解不害心栽。 於佛所讚嘆有智同梵行者。瞋恚毀罵陵辱 觸惱不害心栽。問此五心栽以何為體。答 疑瞋為體。前四是疑第五是瞋。問瞋可爾。
疑云何。如契經說。栽有三種。謂貪瞋癡。 品類足論亦作是說。瞋云何。謂於有情。作 損害作栽蘗無處說疑為栽自性。此中 何以說耶。答彼相似故謂諸煩惱中。無有
非栽自性而作栽事。猶如疑者。如施設論 說。疑覆蔽心。令心剛強作栽蘗事。尚不 令心得邪決定。況正決定。譬如良田若不
耕墾。即便堅硬多諸株杌。穢草不植。何況 嘉苗。有說。疑與瞋恚行相所對。俱相似故 說為心栽。行相相似者。俱慼行相轉故。所
對相似者。俱對歡行相故。問何故疑佛說為 心栽。非疑僧耶。答不應生處而妄生者說 名心栽。佛無一切惡行過失。而生猜疑是
名非處。於法戒教應知亦爾。僧有少分惡 行過失。而猜疑者是應處起不名心栽。問何 故瞋僧說名心栽。非瞋佛耶。答僧有少分
惡行過失。緣之生瞋性必尤重故名心栽。 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