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mahāvibhāṣaśāstra (Apidamo Dapiposha Lun)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Scroll 18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 八十三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不還納息第四之十
[0915c09] 轉法輪已地神唱聲展轉宣告乃至廣說問 會中亦有餘天神眾發聲相告。何緣但說地 神唱聲。答由彼地神先發聲故。問地神何
故先發聲耶。答以彼最近佛所住故。復次 彼恒隨佛而作衛故。謂從菩薩處胎初生踰 城出家及修苦行乃至成佛轉法輪時。恒隨 衛護令無留難。今見如來轉法輪已歡喜
踊躍。自慶先來所施功勞今得果滿故先唱 告。復次時會雖有餘天神眾而彼地神性輕 躁故是以先唱。如今眾中性輕躁者多喜高 聲彼亦如是。復次地神性多喜慶。見此希
有極懷歡喜故先發聲。復次此是近遠次 第法故。謂地神先唱。次虛空神。次四大王眾 天。如是展轉經須臾頃聲至梵世。問聲是
剎那性若此處生必此處滅。云何可說至梵 世耶。答依展轉義故作是說。謂地神唱已 虛空神唱展轉宣告乃至梵天如燃燈法展 轉增廣有說。轉法輪時無量天眾皆悉來集
既聞法已各還所住。宣告自部故說展轉 聲至梵世。有說。彼時發聲亦無決定先後 但是說者敘述次第法應如是故作是說。 地神先唱乃至廣說。
[0916a02] 如契經說轉輪王出世時聲至他化自在天。 佛為憍 陳 那等轉法輪時聲至梵世。佛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聲至色究竟天。問
何故如是三種差別。答轉輪王出世時以十 善法。教導有情。此法必於欲界天中受異 熟果。六欲天眾皆生歡喜我等眷屬不久增
多。是故輪王出世聲至他化自在天。梵天王 請佛轉法輪彼聞佛轉法輪深慶隨喜。是 故轉法輪時聲至梵世。淨居天覺悟菩薩 令踰城出家求無上智。彼聞菩薩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極懷喜慰。是故初成佛時 聲至色究竟天。復次轉輪王是受欲者故出 世時聲極欲界不至離欲地。佛轉法輪時 於一眾會有尊卑勝劣。此事唯至梵世。是
故轉法輪時聲至梵天。唯有如來名聲高遠 無所不至。是故佛得無上菩提時其聲遍 及所應至處。乃至色究竟天。設當有頂有情 有耳識者聲亦徹彼。所以者何。如來久修
名稱業故。復次諸有情類造作增長大名稱 業有上中下。下者如轉輪王。中者如憍 陳 那等。上者謂佛。是故於彼聲有近遠。復次
諸有情類造作增長淨尊貴業有上中下。 下者如轉輪王中者如憍 陳 那等。上者謂 佛。是故聲至有近有遠。尊者世友說曰。諸
有情類恭敬讚歎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佛 獨覺。及佛弟子。身語意業有上中下。下者 如轉輪王。中者如憍 陳 那等。上者謂佛。是 故聲至三處不同。
[0916b01] 問上地亦有聲何故轉法輪時聲唯至梵世。 答語表業聲唯至彼故。復次語言行唯至彼 地語言行者所謂尋伺。復次乃至彼地得有
耳識非上地故。有說。唯至梵世得具起 善染污無覆無記語有表聲非上地故。復次 唯至梵世得具起善染污無覆無記耳識現 前非上地故。有說。若處有眾生差別轉法
輪時聲則至彼。復次若處作三千世界分齊 者聲至於彼。有說。梵世是世間有情所尊重 處。是故轉法輪時聲但至彼。復有說者。上
地諸天亦名為梵。是故轉法輪時聲至梵世 者。不唯至初靜慮地。
[0916b13] 問佛所說法盡名法輪耶。答不也。唯令入 見道者乃名法輪。問若爾聞佛說法入見 道者多。何故不皆名法輪耶。答彼一切雖
皆是法輪而最初最後得正解者說為法 輪。初謂憍 陳 那等。後謂蘇跋達羅。
[0916b18] 問一切佛轉法輪處為定不耶。若定者然燈 佛本事當云何通。如說然燈佛於燈光城喝 利多羅山轉正法輪。乃至廣說。若不定者達
摩蘇部底所說頌云何通。如說。
應念過去佛 於此迦尸宮
仙論施鹿林 亦初轉妙法
[0916b24] 有說。應言轉法輪處定問若爾然燈佛本 事當云何通。答此不必須通。所以者何。此 非素怛纜毘柰耶阿毘達磨所說。但是傳說
諸傳所說或然不然。若必欲通者應知過去 燈光城即是今婆羅痆斯。過去喝利多羅山 即是今仙人鹿苑。若作是說。佛轉法輪處定
者。彼說有四處定二處不定。四處定者謂菩 提樹處。轉法輪處。天上來下處。現大神變處。 二處不定者謂佛生處及般涅槃處。云何得
知菩提樹處定。答曾聞過去有轉輪王。導 從四兵飛空而過至菩提樹上。其輪便止 欲前不得。王遂惶恐作是思惟。我今將無 欲失王位或命難耶。時菩提樹神即白王
曰。大王勿怪王不失位亦無命難。王不 見下菩提樹耶。此中有金剛座一切菩薩 皆於此座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王欲過者 可避此處從餘道往。時王便下種種供養
菩提樹已從餘道去。以是事故知菩提樹 處定。轉法輪處定者如前所引法善現頌。復 云何知天上來下處定。答曾聞佛去世後此 處有難事起諸苾芻等並皆捨去。外道異學
來居其中。後諸苾芻來索其處。語外道曰。 此是我師天上來處可速避去。諸外道言。此 是我等常所住處。因此二眾大興鬪諍。近住
城中長者居士諸官僚等來解其諍而不能 得。乃至王自解之亦不能定。時諸苾芻告 外道曰。今當與汝俱設誠言應屬誰者當 有瑞相。外道言爾。彼遂先請而空無驗。苾
芻即復作誠諦言。此處若是一切如來昇三 十三天為慈母說法經三月已下來處者 當現瑞相。時彼住處大石柱上有石師子 即便哮吼。外道驚恐即時捨去。從師子口
復出眾寶花鬘纏遶石柱皆悉周遍。時眾 觀者歎未曾有。於是苾芻遂共居止。以是 故知佛從天上來下處定。復云何知現大神 變處定。答曾聞外道於六大城被佛追尋
無所投迹。遂共聚集請與如來捔其神變。 佛皆不許。後至室羅茷悉底城方始許可 為現神變。無量外道歸佛出家以此故知現
大神變處定。有說。諸佛轉法輪處不定。所以 者何。若嗢達洛迦曷邏摩子。及頞邏茶迦 羅摩不命終者。佛豈捨摩揭陀國往婆羅 痆斯。故知但隨應初聞法者所在即於彼
處而轉法輪。問若爾法善現頌當云何通。答 此不必須通。所以者何。此非素怛纜毘柰耶 阿毘達磨所說。但是文頌。夫造文頌或增或
減。若必欲通者過去亦曾有佛於此初轉 法輪。非謂一切故非決定。若作是說。轉法 輪處不定者。彼說有三處定三處不定。三處
定者謂菩提樹處。天上來下處。現大神變處。 三處不定者謂生處。轉法輪處。般涅槃處。 如所說佛於婆羅痆斯仙人論處施鹿林中。 為憍 陳
那等轉正法輪。問何故名婆羅痆 斯。答此是河名去其不遠造立王城。是故 此城亦名婆羅痆斯。問何故名仙人論處。答 若作是說。諸佛定於此處轉法輪者。彼說
佛是最勝仙人皆於此處初轉法輪故名 仙人論處。若作是說。諸佛非定於此轉法 輪者。彼說應言仙人住處。謂佛出世時有 佛大仙及聖弟子仙眾所住。佛不出世時有
獨覺仙所住。若無獨覺時有世俗五通仙 住。以此處恒有諸仙已住今住當住故名 仙人住處。有說。應言仙人墮處。昔有五百 仙人飛行空中至此遇退因緣一時墮落。
問何故名施鹿林。答恒有諸鹿遊止此林 故名鹿林。昔有國王名梵達多。以此林 施與群鹿故名施鹿林。如羯蘭鐸迦長者。 於王舍城竹林園中穿一池以施羯蘭鐸
迦鳥。令其遊戲因名施羯蘭鐸迦池。此亦 如是故名施鹿林。
[0917b07] 云何正法。答無漏根力覺支道支。問何故作 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伽他說。
三世三佛陀 能破諸愁毒
彼皆重正法 恒住於法性
[0917b11] 又契經說。有二補特伽羅能住持正法。謂 說者行者。毘柰耶說我之正法應住千歲。或 復過此由度女人出家便減五百。世尊
雖於處處說正法言。而不分別。云何正法。 契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未說者今應說 之故作斯論。問有漏根力道支是正法不。若
是者。此中何故不說。若非者何故無漏是正 法有漏非耶。有說。彼亦是正法。問此中何故 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
次有漏根等是無漏加行。若說根本則已攝 加行故不別說。復次有漏根等是無漏加行 故亦名無漏。是故已攝在前所說中。有說。有
漏根等非是正法。問何故無漏是正法有漏 非耶。答以有漏法有過患故。要無過患乃 名正法。復次是清淨是可稱讚名為正法。 有漏法與此相違故非正法。復次正法者能
永出生死得般涅槃。有漏不爾故不名正 法。問念住正斷神足為亦是正法不。若是者 此中何故不說。若非者何故根力覺支道支
是正法念住等非耶。答彼亦是正法。問若爾 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 義有餘。復次若說根等則於此文隨順念 住等非順此文是故不說。復次念住正斷
神足皆亦攝在此所說中。謂四念住即慧根 慧力擇法覺支正見所攝。四正斷即精進根 精進力精進覺支正勤所攝。四神足即定根 定力定覺支正定所攝。
[0917c09] 齊何當言正法住。答若時行法者住。齊何 當言正法滅。答若時行法者滅。問何故復 作此論。答為欲分別契經義故。如契經
說。迦葉波當知如來所覺所說法毘柰耶。非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所能滅沒。然有一類補 特伽羅當出於世。惡欲惡行成就惡法非 法說法法說非法。非毘柰耶說毘柰耶。於
毘柰耶說非毘柰耶。彼能滅我三無數劫所 集正法令無有餘。契經雖作是說而不 分別。齊何當言正法住。齊何當言正法 滅。彼經是此論所依根本。彼所不分別者
今應分別故作斯論。此中有二種正法。一 世俗正法。二勝義正法。世俗正法謂名句文 身。即素怛纜毘柰耶阿毘達磨。勝義正法謂
聖道即無漏根力覺支道支。行法者亦有二 種。一持教法。二持證法。持教法者謂讀誦 解說素怛纜等。持證法者謂能修證無漏聖
道。若持教者相續不滅能令世俗正法久住。 若持證者相續不滅能令勝義正法久住。 彼若滅時正法則滅。故契經說我之正法不 依牆壁柱等而住。但依行法有情相續而
住。問何故世尊不決定說法住時分耶。答 欲顯正法隨行法者住久近故。謂行法者 若行正行恒如佛在世時。及如滅度未久 時者則佛正法常住於世無有滅沒。若無
如是行正法者則彼正法速疾滅沒。如佛 告阿難陀言。於我善說法毘柰耶中。若當 不度女人出家者我之正法應住千歲。或 復過此。由度女人出家故令我正法減五
百歲。問若正法住猶滿千年何故世尊作如 是說。答此依解脫堅固密意而說。謂若不 度女人出家應經千歲解脫堅固。而今後 五百歲唯有戒聞等持堅固非解脫者。皆是
度女人出家之過失耳。有餘師說。此依若 不行八尊重法密意而說。謂若度女人出家 不令行八尊重法者則佛正法應減五百 歲住。由佛令彼行八尊重法故正法住世
還滿千歲。
[0918a18] 問如來正法云何滅耶。答如來正法將欲滅 時此贍部洲當有三王出世。一王有法。二 王無法。其有法者生在東方威德慈仁伏五
印度。其無法者生在達絮篾戾車中。性皆頑 嚚 憎賤佛法相與合縱。從西侵食漸入印 度轉至東方。志與佛法為大衰損。隨所到
處破窣堵波壞僧伽藍。殺苾芻眾多聞持 戒無得免者。燒滅經典無有遺餘。時東方 王聞彼達絮篾戾車王侵食印度漸至東 方。乃率兵士與之交戰。彼王軍眾即時退
走擒獲二王皆斷其命。尋時遣使遍諸方 維召命一切沙門釋子。請都集會住我國 中。我當盡形供給奉施衣服飲食臥具湯藥。 及餘所須令無乏短。於是一切贍部洲中所
有苾芻皆來集會憍餉彌國。時王日日設五 年會種種供養。然諸苾芻由多得利養故。 及由多有先為活命而出家故。不能精勤 讀誦經典。不樂獨處靜慮思惟。晝則群聚
談說世事擾動喧雜。夜則疲怠耽著睡眠無 所覺察。由此於佛所有教誡。皆悉慢緩而 不遵行。是時贍部洲中唯有二行法者。一是
阿羅漢名蘇剌多。一是三藏名室史迦。亦 名般株。而為眾首。即於是日正法將滅。日 初分時憍餉彌城中王為上首。五百淨信長
者。同時造立五百僧伽藍。以彼先聞法將 滅故舉手議言。佛涅槃時以法付囑二部弟 子。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勿謂今由在家弟 子。不能給施諸出家人。令乏短故正法滅
沒。但由仁等出家弟子無正行故令正法 滅。有說。如待客法初及後時皆設豐膳。如 是正法初出現時及後將滅。皆致豐厚資緣 供養。有說。彼作是念乃至佛法未滅世間
猶有無量福田。佛法若滅世間但有有量福 田。我等幸因佛法未滅。當共及時作所應 作。有說。釋迦為菩薩時見過去佛或由資 緣闕故。或由遭疾疫故令正法滅。即時發
願。願我成佛勿由此事令法滅盡。故法雖 滅而資緣豐厚住處增廣。是夜僧伽藍內為 布灑陀故。無量苾芻皆共聚集。時悅眾者 請眾首三藏室史迦為眾說般羅底木叉
三藏許之而欲略說。時阿羅漢蘇剌多從座 而起。偏袒一肩頂禮三藏合掌白言。唯願 上座為眾廣說三藏。答言。於此眾中誰能 具行般羅底木叉戒而請我廣說。阿羅漢
曰。如佛在世諸苾芻等。於諸學處所行邊 際我皆能行。若此名為能具行者願為廣 說。作是語時三藏弟子生大瞋恚即叱之 言。是何苾芻。故於眾前違反我師不受教
誨。尋共害彼阿羅漢命。勝義正法從斯滅 沒。時有敬重彼阿羅漢天龍藥叉。興大瞋 忿殺彼三藏。有說。即彼阿羅漢弟子為報 仇故害三藏命。有說。王聞彼阿羅漢無辜
被殺追戀。懊惱而殺三藏。世俗正法從斯 滅沒。爾時世間勝義世俗二種正法皆滅沒。 已經七晝夜天地冥闇而其世間猶故未 知正法已滅。所以者何。由佛往昔為菩薩
時好掩他惡。亦不舉他所隱覆事。由此業 故法滅七日無有知者。過七日已大地震 動殞星雨火燒諸方維。空中天鼓發聲振吼 甚可怖畏。天魔眷屬生大歡喜。於虛空中
張大白蓋。空中復有大聲唱言。釋迦大仙 所有正法從今永滅。更無能入正性離生。 妙甘露門於斯永閉。大苦黑闇遍滿世間。更
無救護將導之者。有作是說。爾時一切律儀 羯磨結界皆捨。如是說者從此以後更無 結界羯磨受戒。然先所有今時不捨。或有 諸佛未般涅槃正法便滅。或有諸佛般涅槃
後經於七日正法便滅。然我世尊釋迦牟尼 般涅槃後乃至千歲正法方滅。彼未般涅槃 及般涅槃已經於七日正法滅者。依更無 有入正性離生說名為滅。釋迦如來正法滅
者依甘露界斷說名為滅。雖天中猶有甘 露界在。然依人中滅故名滅。問何故過去 諸佛有未般涅槃正法即滅。有於般涅槃 後七日即滅。今釋迦佛千歲方滅耶。答過去
諸佛壽量長遠。於彼正教所應作者佛在世 時多已究竟故法速滅。今世尊釋迦牟尼出 百年時壽量短促。正教所作雖佛涅槃多 未究竟。乃至千歲於中有種善根者。有成
熟者有解脫者。是故經於多時正法方滅。 有說。過去諸佛所有弟子愛重奢摩他非 毘鉢舍那。由重奢摩他故恒住寂止。不樂 傳說契經等十二分教故法速滅。今世尊弟
子愛重毘鉢舍那非奢摩他。由重毘鉢舍 那故。多住觀察皆樂傳授契經等十二 分教。是故正法多時乃滅。問正法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