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vibhāṣāśāstra (Apitan Pi Po Sha Lun) 阿毘曇毘婆沙論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十七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雜揵度愛敬品中
[0121c08] ◎云何數滅。云何非數滅。乃至廣說。問曰。何 故作此論。答曰。為止並義者意。如譬喻者說。 三種滅無體。為止如是說者意。欲明三種滅
各有體相故而作此論。復次所以作此論者。 毘婆闍婆提說。三種滅皆是無為。欲止如是 說者意。說三種滅。二是無為。一是有為故而 作此論。
[0121c15] 云何數滅。答曰。若滅得解脫是也。彼法滅。彼 得得解脫。得解脫得。是名數滅。云何非數滅。 答曰。若滅非解脫是也。彼法若滅。彼得不得
解脫。不得解脫得。是名非數滅。云何無常滅。 答曰。諸行散滅是也。無常滅。散滅諸行。非 如散豆穀等。無常滅。令諸行於前一剎那能
有所作。於後剎那。更不能有所作。非無行 體。止其所作故。作如是說。問曰。非數滅無常 滅。有何差別。答曰。非數滅者。疾瘦困厄自作
他作苦惱種種魔事。如是隨世等法。若得解 脫。是名非數滅。若說疾瘦困厄自作他作苦 惱種種魔事等法。若得解脫。是名有漏諸行
得非數滅。若說隨世等法。若得解脫。是名無 漏諸行得非數滅。所以者何無漏諸行。亦在 世故。無常滅者。令諸行散滅。乃至廣說。問曰。
何故但問非數滅無常滅。不問數滅耶。答曰。 或有說者。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有 說者。先已說差別。如說云何數滅。其滅者是
解脫。乃至廣說。二滅者非解脫。是以問其差 別。復有說者以此二滅俱不用功滅故。復有 說者盡應問三種滅差別。云何數滅。答曰。若
滅是解脫不繫相。非數滅者。是解脫非不繫 相。無常滅。非是解脫。亦非不繫相。復有說 者。數滅三世陰入界中可得。非數滅未來世
不生法中可得。無常滅現在世中可得。復有 說者。數滅是善。彼得亦善。非數滅是無記。彼 得亦是無記。無常滅有三種。彼得亦有三種。
復有說者。數滅是不繫。彼得是繫不繫。非數 滅是不繫。彼得是繫。無常是繫不繫。彼得亦 是繫不繫。復有說者。數滅是非學非無學。彼
得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非數滅是非學非 無學。彼得亦是非學非無學。無常滅三種。彼 得亦三種。復有說者。數滅是不斷。彼得或修
道斷。或不斷。非數滅是不斷。彼得是修道斷。 無常滅三種。彼得亦三種。復有說者。數滅是 道果。彼得或是道是道果。或非道非道果。非
數滅非道果。彼得非道非道果。無常滅或是 道非道果。或是道亦道果。或非道非道果。彼 得亦爾。復有說者。數滅是滅諦所攝。彼得是
三諦所攝。非數滅非滅諦所攝。彼得苦集諦 所攝。無常滅三種諦所攝。得亦爾。
[0122a27] 問曰。何等是數滅義。答曰。數者是慧。滅是慧 果。故名數滅。復有說者。別數得故。言是數 滅。如見苦時苦忍苦智所得別。見集見滅見
道所得亦別。故名數滅。復有說者。以難得多 用功故。名為數滅。問曰。此滅為是一體。為是 多體耶。答曰。或有說者。是一體。問曰。若是一
體者。證見道所斷諸結滅時。亦證修道所斷。 諸結滅不耶。若證者則修道無用。若不證者。 云何一體法。少分證少分不證。復有說者。滅
體有五見苦所斷煩惱滅。是一種。乃至修道 所斷煩惱滅。是第五種。問曰。此亦有過。所 以者何。如證欲界修道所斷上上使滅時。復
證餘品使滅不耶。若當證者。餘品對治道。則 無功用。若不證者。云何一體法。少分證少分 不證。復有說者。滅體有十三。見道所斷有四。
修道所斷有九。問曰。此亦有過。所以者何。 若證欲界修道所斷滅時。復證初禪修道所 斷滅不。若證不證。俱同前過。評曰。應作是說。
隨有漏法體滅體亦爾。問曰。若然者。先何故 問涅槃為一體為多體耶。答曰。先應作是問。 若一眾生。證一法滅時。一切眾生。亦同證此
滅不耶。若同者。云何涅槃不是共法。一眾生 得涅槃時。一切眾生。亦應得涅槃。若異者。云 何涅槃非是相似法耶。此經復云何通。如說
如來解脫。阿羅漢解脫等。無差別。答曰。應作 是說。如一眾生證此法。一切眾生亦同證此 法。問曰。若然者。云何涅槃不是共法耶。答曰。
以體言之則同。以得言之則異。所以者何。以 諸得各異故。問曰。若然者。云何不一眾生得 涅槃時。一切眾生亦得涅槃耶。答曰。若成就
涅槃得者得涅槃。若不成就得者。不得涅槃。 復有說者若一眾生。證此滅時。餘眾生所證 者各異。問曰。若然者。云何涅槃非是相似法。
答曰。言非相似者。非相似因。以涅槃無相似 因故。言非相似法。問曰。若然者。苦法忍無相 似因。亦是非相似法耶。答曰。苦法忍雖不從
相似因生。而能與他作相似因。涅槃不從相 似因生。亦不與他作相似因。復有說者。以 不同故。言不相似。有為法性同。云何性同。同
在世。同是陰。同是苦。無有一法是常是善者。 復有說者。世法是同。彼非世故不同。如是陰 法苦法諸生法諸趣法。當知亦爾。復有說者。
前後是相似。彼法無前後。故言不相似。如前 後。上中下法亦如是。如來解脫。羅漢解脫。此 經云何通者。以俱是常是善故。復有說者。以
在一身中決定俱有故。所以者何。一切眾生 盡有三種菩提性。所謂佛辟支佛聲聞菩提。 若從佛道去。亦證此法。若從辟支佛聲聞道
去。亦證此法。是故言無差別。評曰。不應作是 說。如前說者好。
[0122c19] 問曰。外物中數滅為有得者不耶。若得者眾 生不成就外法云何得。若得者此經復云何 通。如說諸長老。我斷一切愛。得內解脫。若不
得者此經復云何通。如說云何斷界。答曰。一 切諸行斷。是名斷界。乃至廣說。答曰。應作是 說有得者。問曰。若然者不成就外法。云何得
耶。答曰。雖不成就外法。而得外法數滅。如過 去未來命等八根。雖不成就。得其數滅。我斷 一切愛。得內解脫。此經云何通者。此說若內
得解脫。當知外法亦得解脫。復有說者。以此 解脫從自身修方便得。不由外人修方便得。 是故言得內解脫。復有說者。不得外法中數
滅。問曰。若然者此經云何通。如說一切諸行。 斷名斷界。乃至廣說。答曰。有二種一切。有分。 一切。有一切一切。此中說分一切。故言一切。
復有說者。外物中有數滅。而不可得。評曰。不 應作是說。寧當說無。不應說有而不可得。何 用是無。用物為亦有亦得。如是說者好。若當
外物數滅不可得者。則違波伽羅那經。如說 云何得作證法。答言。一切善法。此法是善。 亦得可得證。欲令無如是過故。說言可得。
[0123a11] 問曰。此數滅體。為是陰為非陰耶。若是陰者。 何不本是涅槃。何以故。先有諸陰故。若非陰 者。云何為無所有法。而修於道。答曰。應作
是說。體非是陰亦非陰。然從色陰乃至識陰 體得之。此數滅亦名涅槃亦名不相似。亦名 非品亦名無跋那 (跋那秦言色亦言性亦言稱讚亦言字) 。亦言最勝
亦名智。亦名應亦名不親近。亦名不修亦名 可樂。亦名近亦名妙亦名離。問曰。何故言涅 槃。答曰。槃那言林。涅者言離。永離陰林離三
火林離四林。故言涅槃。復次不織義是涅槃。 如先說。何故名不相似者。無相似因故。如先 說。無上中下等故。何故名非品者。離諸品
故。如說有為法體性是品。諸作是說。有住 相者。四相及彼法五法。是俱生品。諸作是說。 無住相者。三相及彼法四法。是俱生品。彼法
無如是相故。名為非品。復有說者。世是品法。 彼法離世。名為非品。諸陰諸苦諸生諸趣說 亦如是。何故名無跋那者。稱讚之體。已自成
故。不待復更稱讚。如人本性賢善。不待稱讚。 本賢善故。彼亦如是。復次有為法中。或以因 稱果。或以果稱因。彼法無果可以稱因。無因
可以稱果。復次諸聖親證此法故。不待稱讚。 復次不稱讚者。有無邊稱故。如人大德言。此 人德不可說。彼亦如是。復次不可稱讚者。周
匝有美稱故。如淨明珠周匝除闇。彼亦如是。 亦如阿波那加珠所在之處。而便安立。如是 若解脫得。在人身中。此身名為安立。復次不
可稱讚者。名為非稱。無有人能如法說其過 者。名為非稱。復有說者。離諸性故。言無跋那。 此中無剎利婆羅門居士首陀性故。言無跋
那。亦無青黃等色故。言無跋那。有為法。或性 是色。或依色。或為色作所依。彼法性。非是色。 亦非依色。亦不為色作所依。何故名最勝者。
以上妙故名最勝。如世間以上妙飲食衣服 纓絡等故名最勝。尊者瞿沙說曰。彼法是最 勝。以是通暢究竟法故。何故名智者。以智果
故。如經中說。六入是業。六入是業果。以業名 說。如斷是智果以智名說。如天眼天耳是通 果以通名說。彼亦如是。是智果故。以智名說。
何故名應者。應受供養故名應。世界所有上 供。盡應受故。何故名不親近者。以無可親近 故。有為法以貪其果。而親近之。如人為貪蔭
涼花果故親近於樹。彼法與上相違故。名不 親近。問曰。若說不親近者。何以故。經中說親 近明人耶。答曰。以得智故。明人者佛若佛弟
子。以親近故。得所緣忍智及成就得。是故說 親近。復有說者。明人所依去故說親近。如 說阿羅漢去至涅槃何故名不修者。以不在
身中。若法住在身中者。修彼法。不在身中。是 故不修。復有說者。以無可修法故。如阿毘曇 所說。修法彼中無故。名曰不修。復有說者。以
無可親近事故。所以不修。問曰。若不修者此 偈云何通。如偈說。
瞿曇坐樹下 禪思不放逸
不久履道迹 涅槃在心中
[0123c08] 答曰。如尊者波奢所說言。涅槃在心中者。心 中成就涅槃得故。何故名可樂者。以離一切 苦故。聖人畏苦涅槃。無身心苦故。聖人樂之。
如苦惡戒生死增長老死。說亦如是。世尊經 說時。解脫是樂法。無漏戒是樂戒者。以能到 涅槃故。何故名近者。以是有法故。或有說是
非有法。而彼法實有體性。是故說近。以是事 故。世尊經說。行者精進成就十五法。是名學 迹。得近涅槃。復次不選擇身故名近。若剎利
修道。即證婆羅門毘舍首陀修道亦證。復次 不選擇處所故名近。若於村落。若於靜處。修 道即得。復次以是近觀故名近。諸聖起緣。彼
忍智現在前。正觀此法。如在目前。復次以比 相故知近。如波伽羅那經所說。云何遠法。謂 過去未來法。云何近法。謂現在前。及無為法。
復次住近處得故名處近。近處者謂現在世 現在世證故名近。復次捨近法得故名近。近 法名現在。聖人捨現在。法入涅槃故名近。尊
者瞿沙說曰。精勤次第趣向。修正方便者得 故名近。復次聖道所依身定故。此法不爾名 近。若依此身。應起聖道。餘身不能。涅槃不爾。
隨修道所依身則能證。是名為近。問曰。何故 名妙耶。如道亦是妙。何以獨稱涅槃為妙。波 伽羅那所說。云何妙法。無漏善法是也。答曰。
道雖是妙。涅槃是妙中妙。復次道雖是妙。雜 無常過故。涅槃不爾。復次道有對治厭惡善 根故。如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願無願
三昧。無有善法能厭惡涅槃者故名為妙。問 曰。涅槃何故名離耶。如道亦是離相。如波伽 羅那所說。云何離法。答言。欲界繫。或色無色
界繫。出要寂靜善定學法無學法。數滅等法 是也。答曰。涅槃唯是離道是離是可離。復 次捨一切法故言離。有漏法有二種捨。一者
離欲捨。二者棄捨。無漏有為法。雖無離欲捨。 而有棄捨。涅槃無離欲捨。亦無棄捨。復次第 一義是離。以色故離欲。以無色故離色。諸有
所作。諸有所思。以涅槃故離。
[0124a16] 云何非數滅。答曰。是滅非解脫。問曰。何故名 非數滅。答曰。不以功作而得。是名非數滅。所 以者何。如人住此四方所有色聲香味觸。是
五識身所緣法。不以功作而住。不生法中。故 非數滅。問曰。以何法能得此法耶。答曰。或有 說者。以過去未來陰入界。非現在世。所以者
何。以陰入界現在身中可得故。如此說者。一 一剎那中。有失有得。剎那生時失。剎那滅時 得。復有說者。未來世中得非過去。所以者何。
過去諸陰。曾在身中。今日陰即在身故。此說 亦有過。所以者何。未來法生時。此法亦捨故。 評曰。於未來不生法中得。如是說者好。以是
故。一切時常增益。問曰。數滅多。非數滅多耶。 答曰。或有說者。數滅多。非數滅少。所以者 何。數滅於過去未來現在法中得。非數滅唯
未來不生法中得故。復有說者。非數滅多。數 滅少。所以者何。非數滅有漏無漏法中得。數 滅唯有漏法中得故。評曰。應作是說。此二法
俱無量無邊。以是事故應作四句。有法是數 滅所得非非數滅所得。有法非數滅所得非 是數滅所得。有法亦數滅所得亦非數滅所
得。有法非數滅所得亦非非數滅所得。初句 者過去現在有漏法。及未來世生者是也。第 二句者未來世不生無漏法是也。第三句者
謂未來世不生有漏法是。第四句者謂過去 現在無漏法。未來世必生無漏法是也。
[0124b13] 如住此凡夫人得五道中五識非數滅。所以 者何。彼中所有色聲香味觸。緣彼識住。在不 生法中故。是以得彼非數滅。如此處色聲香
味觸。彼五處眾生。亦於此得非數滅。若惡道 分已斷者。彼盡得惡道中非數滅。問曰。誰能 斷惡道。答曰。或是布施。或是持戒。或是聞
慧。或是思慧。如不淨阿那般那念處。或是修 慧。如煗法頂法至忍必斷。尊者婆檀陀說曰。 若不因覺知緣起法。則不斷惡道。此說云何
言覺知緣起法者。盡是無漏道。評曰。不應作 是說。如是說者好。或以布施。或以持戒。得惡 道非數滅。乃至以頂得惡道非數滅。自有眾
生。得如上善根惡道分斷。鈍根者。乃至忍斷。 問曰。為一時得三惡道非數滅。為次第得耶。 答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