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hāṣāśāstra (Bing Po Sha Lun) 鞞婆沙論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鞞婆沙論卷第八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四聖諦處第三十二之一
[0470b16] 四諦者。苦諦習諦盡諦道諦。問曰。四諦有何 性。阿毘曇者說曰。五盛陰是苦諦。有漏因是 習諦。數緣滅是盡諦。學無學法是道諦。譬
喻者說曰。名及色是苦諦。行及結是習諦。行 及結滅是盡諦。止及觀是道諦。鞞婆闍婆提 說曰。八苦相是苦是苦諦。餘苦雖苦非苦諦。
當來有愛是習是習諦。餘愛及餘有漏法。雖 習非習諦。當來有愛滅是盡是盡諦。餘愛及 餘有漏法滅雖盡非盡諦。學八種道是道是
道諦。餘學法及一切無學法雖道非道諦。問 曰。如汝說阿羅漢應不成就二諦。習諦及道 諦。不成就習諦者。謂彼當來有愛是習諦。彼
阿羅漢除欲時當來有愛盡也。不成就道諦 者。謂彼學八種道是道諦。彼阿羅漢得果時 捨學八種道。尊者瞿沙說曰。己陰及他陰。眾
生數非眾生數。彼一切苦是苦是苦諦。但觀 時觀己陰。不觀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
[0470c04] 問曰。何以故爾。答曰。謂彼觀是苦此他陰眾 生數非眾生數不能生苦無命。此他陰眾生 數非眾生數。於此己陰生苦。若無此己陰者。
彼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當生何苦。以是故。 彼作此智。生經中設數己陰極生苦。他陰不 如此。因己陰他陰生苦。不因他陰己陰生苦。
以是故觀己陰不觀餘。謂己陰因及他陰眾 生數非眾生數。彼一切習是習諦。但觀時觀 已陰因。不觀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謂己陰
盡。及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盡。彼一切是盡 是盡諦。但觀時觀己陰盡。不觀他陰眾生數 非眾生數盡。謂己陰道及他陰眾生數非眾
生數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諦。但觀時觀己陰 道。不觀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道。如是說者。 謂己陰及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彼一切是 苦是苦諦。觀時亦盡觀。
[0470c20] 問曰。如彼觀時觀苦。彼他陰眾生數非眾生 數不生苦當何觀。答曰。設不生苦。但彼一切 有無智欲令生智。有疑欲令生定。有謗欲令
生信。復次何得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不生 我苦。若他以手以足打我者。我寧不生苦 耶。如是若於上若木若石墮我上者。我寧不
生苦耶。以是故謂己陰及他陰眾生數非眾 生數彼一切是苦。是苦諦觀時盡觀苦相故。 謂己陰因及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因彼一
切是習。是習諦觀時盡觀本末故。謂己陰盡 及他陰。眾生數非眾生數盡彼一切是盡。是 盡諦觀時盡觀止相故。謂己陰道及他陰。眾
生數非眾生數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諦觀時 盡觀出要相故。此是諸諦性。已種相所有自 然。說性已當說行。何以故說諦。諦有何義。答
曰。實義是諦義。審義如義不顛倒義不虛義 是諦義。問曰。若實義是諦義者。虛空非數緣 盡亦實亦審。亦如彼何以故不立諦。答曰。謂
法癰癰因離癰能離癰。癰者是苦諦。癰因者 是習諦。離癰者是盡諦。能離癰者是道諦。彼 立諦。彼虛空非數緣盡非癰非癰因非離癰非
能離癰。是故彼不立諦。或曰。謂法刺刺因 離刺能離刺。刺者是苦諦。刺因者是習諦。 離刺者是盡諦。能離刺者是道諦。彼立諦。彼
虛空非數緣盡非刺非刺因非離刺非能離 刺。是故彼不立諦。或曰。謂法病病因離病能 離病。病是苦諦。病因是習諦。離病是盡諦。能
離病是道諦。彼立諦。彼虛空非數緣盡非病 非病因非離病非能離病。是故彼不立諦。或 曰。謂法災患災患因離災患能離災患。災患
者是苦諦。災患因者是習諦。離災患者是盡 諦。能離災患者是道諦。彼立諦。彼虛空非數 緣盡非災患非災患因非離災患非能離災
患。是故彼不立諦。或曰。謂法苦苦因離苦能 離苦。苦者是苦諦。苦因者是習諦。離苦者是 盡諦。能離苦者是道諦。彼立諦。彼虛空非數
緣盡非苦非苦因非離苦非能離苦。是故彼 不立諦。或曰。謂法陰陰因離陰能離陰。陰者 是苦諦。陰因者是習諦。離陰者是盡諦。能離
陰者是道諦。彼立諦。彼虛空非數緣盡非陰 非陰因非離陰非能離陰。是故彼不立諦。或 曰。謂此岸彼岸河筏。此岸者是苦諦。彼岸者
是盡諦。河者是習諦。筏者是道諦。彼立諦。彼 虛空非數緣盡非此岸非彼岸非河非筏。是 故彼不立諦。或曰。彼虛空非數緣盡。無漏故
不攝苦諦習諦。無記故不攝盡諦。無為故不 攝道諦。或曰。彼虛空非數緣盡。常故非三諦。 無記故非盡諦。或曰。彼虛空非數緣盡。非陰
故非三諦。無記故非盡諦。或曰。彼虛空非數 緣盡。非世故非三諦。無記故非盡諦。或曰。謂 法喜處緣及厭處緣。彼立諦。彼虛空非數緣
盡非喜處緣亦非厭處緣。以是不立諦。或 曰。謂法邪見及無漏見緣是立諦。彼虛空非 數緣盡非邪見亦非無漏見緣。是故彼不立
諦。或曰。謂法是因是果彼立諦。彼虛空非數 緣盡非是因非是果。是故彼不立諦。
[0471b18] 問曰。若不顛倒義是諦義者。不應顛倒諦所 攝。以顛倒故。答曰。行故相貌故一向顛倒住 故說顛倒。如彼有審實種相。如是諦所攝。或
曰。如彼有因有果。是諦所攝。如無常計常苦 計樂不淨計淨無我計我如是說顛倒。問曰。 若不虛義是諦義者。不應虛諦所攝。以虛故。
答曰。姦偽欺誑一向侫諂住故說妄語。如彼 有審實種相。是諦所攝。或曰。如彼有因有果 是諦所攝。如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聞言
聞聞言不聞。不分別言分別分別言不分別 (鼻舌身三情總名也) 。不知言知知言不知。是說妄語。是謂 實義是諦義。審義如義不顛倒義不虛義是
諦義。問曰。苦有何相。習盡道有何相。尊者婆 須蜜說曰。逼迫相是苦相。本末相是習相。止 相是盡相。出要相是道相。重說曰。已轉成
是苦相。當轉相是習相。離行相是盡相。能離 行相是道相。重說曰。已成輪轉生死是苦相。 當輪轉生死是習相。已離輪轉生死是盡相。
能離輪轉生死是道相。尊者曇摩多羅說曰。 諸尊。處所中作諦相。彼五盛陰堆阜如鐵 團。入三苦依在內雜如鐵團著火中。火入鐵
同火色。觀苦當如是。此苦行所轉結所變易 有所趣連續有。此合會有當觀習諦。中起離 結行不復連續有。此合會有當觀是盡諦。修
習止觀知興衰法有因得盡。此合會有當觀 道諦。是故說諸尊處所中作諦相。如世尊所 說偈。
一諦無有二 謂眾生生疑
難陀觀諸諦 我說非沙門
[0471c18] 問曰。如四諦。何以故佛說一諦無有二。尊者 波奢說曰。一一諦故。世尊說一諦無有二。一 諦者是苦諦。更無二苦諦。一諦者是習諦。更
無二習諦。一諦者是盡諦。更無有二盡諦。一 諦者是道諦。更無有二道諦。是故世尊說一 諦無有二。或曰。一諦者是盡諦。斷多計解脫
意故。異學欲令多有解脫無身無量意淨聚無 想聚世尊說彼非解非脫非出要非離。唯有 一第一義解脫。謂盡諦是。是謂斷多計解脫
意故。世尊說一諦無二。或曰。一諦者道諦 是。斷多計道意故。異學欲令多有道。不食 臥灰上叉手隨日月服氣食果裸形臥 棘 上著
弊草衣。世尊說此非道是惡道此不可依非 是人所行惡人所行。唯一第一義道。謂道諦 是。是謂斷多計道意故。世尊說一諦無二。如
世尊所說契經。二諦等諦第一義諦。問曰。云 何等諦云何第一義諦。答曰。等諦者。苦諦習 諦等入此中。謂婦人男子小兒小女。若來若
去若坐若住現種種行。第一義諦者。盡諦道 諦。更有說者。等諦者三諦。彼盡亦說如城現 如彼岸。第一義諦者是道諦。更有說者。一切
四諦是等諦。亦第一義諦彼道諦。亦說如栰 觀如山。是故一切四諦是等諦。亦第一義 諦。苦諦習諦中等如前所說。婦人男子小兒
小女。若來若去若坐若住現種種行。第一義 者。無常苦空非我。因習有緣盡諦中等如所 說。如園觀彼岸城。三耶三佛所說第一義者。
盡止妙離。道諦等者如所說栰大石山。生 七花成八種水。第一義者。道正趣出要。是故 一切四諦中趣等亦趣第一義。問曰。若一
切四諦中起等亦起第一義者。彼等應有十 八界十二入五陰第一義。亦應有十八界十 二入五陰。彼等諦第一義諦何差別。尊者
婆須蜜說曰。等諦者是諸法名。第一義諦是 諸法性。重說曰。等諦者是俗數。第一義諦者 賢聖數。等諦第一義諦是謂差別。問曰。彼
等於第一義中是第一義耶。為非耶。若等於 第一義中是第一義者。應有一諦。是第一義 諦無有二諦。若等諦於第一義中非第一義
者。亦應有一諦。是第一義諦無有二諦。作此 論已。答曰。有此等於第一義中是第一。若等 諦於第一義中非第一義者。如來說二不是
真實。若如來說二真實者。是故可知等諦於 第一義中是第一義。問曰。若等諦於第一義 中是第一義應有一諦。是第一義諦無有二
諦。答曰。是一諦第一義諦。問曰。若是一諦第 一義諦者。云何如來說二諦。答曰。因事故如 來說二諦。若事是等諦。此事非第一義諦。若
事第一義諦。此事非等諦。如一痛說四緣。因 緣次第緣增上緣所緣緣。彼雖一痛說四緣。 但若事因緣非此事乃至增上緣。若事增上
緣非此事乃至因緣。如是一痛說六因。相應 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報因所作因。彼 雖一痛說六因。但若事相應因非此事乃至所
作因。若事所作因非此事乃至相應因。如是 一諦第一義諦。若事等諦非此事第一義諦。 若事第一義諦非此事等諦。尊者陀羅難提
說曰。性名等諦。苦諦習諦所攝。如世尊契經 所說。異學梵志梵志有三諦。云何為三。此異 學梵志梵志作是說。不害一切眾生。若異學
梵志梵志作是說。不害一切眾生。是謂異學 梵志梵志一諦。復次異學梵志梵志作是說。 我於他無所為他於我無所為。若異學梵志
梵志作是說。我於他無所為他於我無所為。 是謂異學梵志梵志二諦。復次異學梵志梵 志作是說。諸所習法皆是盡法。若異學梵志
梵志作是說。諸所習法皆是盡法。是謂異學 梵志梵志三諦。問曰。此中云何說梵志云何 諦。答曰。梵志者外。諦者即此三。餘者盡虛
妄。更有說者。梵志者此內法。諦者即此三。世 尊說契經斷異學意故。異學自言是梵志。常 逼促他為齋故。殺牛亦殺羊雞猪。亦殺種種
眾生為齋故。世尊說逼促他非梵志。謂不害 一切眾生。是第一義梵志。異學自言是梵志。 有所為故行梵行。為天女為天食。世尊說。若
有所為故行梵行非梵志。謂無所著無所愛 無所為行梵行。是第一義梵志。異學自言是 梵志。著斷滅計常。世尊說。若著斷滅計常非
梵志。謂諸所習法皆是盡法。是謂第一義梵 志。是謂梵志。此內法諦者即此三。佛說契經 斷異學意故。或曰。此中說三分法身戒身定
身慧身。彼不害一切眾生者是戒身。我不為 他他不為我者是定身。諸所習法皆是盡法 者是慧身。如三身三戒三思惟亦爾。或曰。
此中說三三昧方便。空無願無相。彼不害一 切眾生者。是空三昧方便。我不為他他不 為我者。是無願三昧方便。諸所有習法皆盡
者。是無相三昧方便。或曰。此中說根本三三 昧。空無願無相三昧。彼不害一切眾生者。 是空三昧。我不為他他不為我者。是無願三
昧。諸所習法皆是盡法者。是無相三昧。以是 故此中說根本三三昧。如佛契經說。此是已 行正法。所謂廣說四諦。問曰。何以故說已正
行。答曰。謂已行者已修道行非因他修道。是 謂說已正行問曰。云何知。答曰。有佛契經。契 經中有頭陀梵志。到世尊所而說偈言。
我觀世天人 梵志行無積
我今禮大仙 拔我疑網刺
[0472c29] 問曰。此梵志何所說。答曰。彼梵志懈怠。至世 尊所已。沙門瞿曇為我故修道。令我意中結 盡。世尊為彼說偈。
我不能脫汝 梵志及餘世
若知極妙道 汝可度此流
[0473a05] 問曰。如來何所說答曰。世尊說。梵志。不因他 修道令汝結盡。若梵志。因他修道汝結盡者。 我在道樹下時一切眾生皆應結盡。我於一
切眾生極有大悲。但梵志。非因他修道令汝 結盡梵志。如己病服藥。非他病得愈。如是梵 志。己有結病服聖道藥。非他結病得愈。如梵
志己服樂己病愈。如是梵志己有結病。服聖 道藥己結病愈。以此契經可知。自行四諦非 因他行。是故說己正行。或曰。不正令入正。是
故說己正行。不正者凡夫是。正者聖道是。令 不正凡夫使入於正道果。是故說己正行。或 曰。正令入正。是故說己正行。正者世間第一
法。正者苦法忍。今正世間第一法使入正苦法 忍。是故說己正行。問曰。何以故聖諦說己正 行。非說界入陰。答曰。謂此聖諦極上受化者
亦極上。說界者為始行。說入者為少習行。說 陰者為己成行。此聖諦一向近法身。謂彼近 見聖諦者。或曰。謂說聖諦取證得果。除結漏
盡非界入陰。以是故聖諦說己正行非界入 陰。問曰。四聖諦者。云何立四聖諦為種耶。為 因果耶。為觀耶。若種者應有三。離苦無習離
習無苦。是一諦盡二道三。若因果者應有五。 如苦有因有果。是二諦道亦有因有果。是四 諦盡諦五若觀者應有八。前觀欲界苦。後觀
色無色界。前觀欲界行因。後觀色無色界。前 觀欲界行盡。後觀色無色界。前觀欲界行道。 後觀色無色界。作此論已。答曰。因果故便立
四諦。問曰。若爾者應有五。如苦有因有果。彼 一切苦習趣道。有習趣道貪習趣道輪轉生 死習趣道。如是道有因有果。彼一切苦盡趣
道。有盡趣道貪盡趣道輪轉生死盡趣道。云 何因果故立四諦。答曰。因三事。有漏無漏故 因果故誹謗信故。此四聖諦二種有漏無漏。
有漏者有因有果。謂有漏因彼立一諦習諦 是。謂有漏有果立二諦苦諦是。無漏種者亦 有因有果。謂無漏有因有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