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Abhidharmanyāyānusāraśāstra (Apidamo Shun Zheng Lilun)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十七
尊者眾賢

三藏法師玄奘 

差別品第

[0428c07] 因相必應建立 名為

有為  無為因果

[0428c10] 廣說有為 本論法云有為 豈不擇滅必應無有
未見證得 沙門果從何 若爾
證得第七 豈不有如涅槃 無有
功用士夫極為不死如是 功用證得名為
所得擇滅無為因故擇滅所生 證果擇滅故道互相因果是非不可
證得應得道果 道果同類 因故聖者
所得心中修行聖道故道勝果 所得聖者有為 聖道薄伽梵契經沙門果
非唯修道無用所作已辦擇滅應許涅槃增上果擇滅
有為法正生有為無為 一切法有為過現 取與有果未來諸法
如是非有契經 皆是無常無為法 不能
二種一有 無為法成因不能非有 豈不意識何故
不能何妨不能無為 便是無常
如是有為法建立 無為不然是故擇滅 極成誹謗涅槃誹謗
非一 擇滅無為中經 一切無為實有別有
無故 便 隨眠揀擇
擇滅揀擇緣故 非擇滅眾同分 非理
虛空信受空無 虛空別有 便虛空豈不
非有非唯虛空 非有虛空 虛空
名為不然苦樂 二受有損有益作別虛空少有 不同前因
虛空得證非有不可以虛空決定 虛空
虛空決定非有契經虛空無為有所 不如世尊虛空 非有光明虛空故知虛空
實有契經光明虛空由此 虛空所謂光明所以契經 虛空後說虛空依止
梵志如是如何虛空 世尊虛空 非有光明光明有色有對
容受故世光明虛空光明虛空實有上座 義趣妄作光明虛空
虛空色法如是從而 虛空契經契經虛空無色何所
兔角有如差別言說 契經調伏 應作
梵志虛空無體何所 光明虛空及於作者如實
非有便無義 無能調 無色無實
何所虛空少有實物虛空永不應許 有為故作
不能虛空 障礙虛空無常虛空容受
空界理應 空界妙色可是 無常有為虛空相者
色法無常有為虛空諸位無盡中有 障礙非空無為
無故虛空界微薄不能 即便有對法應如是若一所居第二虛空空界
有無虛空 有為空界差別 無實世尊差別契經
虛空無色空界 虛空界不異虛空虛空無色 空界識界無色
空界士夫光明虛空 虛空界即是虛空光明虛空 契經光明光明故知
契經所有諸法有為無為 最為第一說法無為 不可無體成法無為
虛空非擇滅足以 無餘無為由此空界 虛空有餘師說
虛空無生非理即由 虛空別有色處別有 生空不生
虛言可言 空無覺生由此不能非有諸色可知
可比 有用如是虛空有用 是故虛空別有實體
隨眠揀擇 擇滅如是擇滅不成緣闕不生差別二種不生
聖道不生豈不修道便 無用無用修道未來 種子未來世不生
不生譬喻論師 種子有無 遺漏從何復生隨眠
更生更生不生猶如過去 更生何須所生
更生猶如勤修無用豈不 非擇滅方便 說通三世
涅槃不生猶如過去涅槃 隨眠不生涅槃有如已滅畢竟不生如是不生
涅槃推究未見是故 擇滅三世 未來不生
雜亂違背契經五根 修習過去未來現在眾苦 即是涅槃未來不生
過現豈不相違不違 經意過現煩惱眾苦世尊汝等應斷貪欲貪欲便
名色遍智及至廣說過現 別有意趣過去煩惱過去 煩惱現在煩惱現在煩惱
如是二世煩惱為生未來煩惱 相續引起種子異熟 未來眾苦煩惱
畢竟不生名為過去 已滅劬勞 如是一切虛言
釋經無漏道煩惱無有能緣過現 煩惱修習五根過現 煩惱爾時未來
不可在於過去已滅無故未來無故有所 現在便二心不應理
有種不成不應理非心 如何可言過現應計 無漏心無漏心煩惱
能緣過現二世煩惱 能緣過去現在煩惱無實離世煩惱
五根不能所以者何 過現能緣過現煩惱未來 豈不修習五根未來
能緣離世煩惱 依憑世尊修習五根去來現眾苦
過現能緣過現煩惱 未來眾苦必應未來 能緣未來煩惱離世煩惱
修習五根不能未來 未來眾苦能緣離世煩惱 未來能緣過現煩惱若爾
過去現在眾苦如是 過現故知擇滅 三世眾苦非唯未來隨眠不生
引證相應過現煩惱 眾苦不成貪欲名色不成如何
非唯貪欲 所緣境受想貪欲 由此能緣
如是過現非但能緣煩惱 引證 釋經種子無實
同法 異熟有別煩惱有種如何 可言過去現在眾苦
虛言不生涅槃極為非理無常阿毘達磨聖者煩惱 退堅牢
未來如何 先有極成涅槃 不生如何對治證得
畢竟相違身故涅槃若爾 聖道應得煩惱涅槃 此道煩惱畢竟相違
身故如是安住後學無學 此道相違身故安住無間 何所解脫道涅槃進修
過失聖道煩惱煩惱煩惱 得當煩惱畢竟相違身故
無間道煩惱 後學無有無學道若爾無學應有煩惱所以者何聖道煩惱
相違差別 聖道差別別有 不違智相所以者何煩惱
相違煩惱 轉變煩惱煩惱畢竟不生名為 涅槃法體不違相違
欲生異生聖道 異生煩惱聖道相違次後便差別
涅槃無體如何一切 有為無為第一如何無體立法 如何現見諸法自相
展轉相望未見兔角花展 相望安立是故決定別有涅槃能持 自相名為殊勝涅槃
實有佛世尊契經 苾芻有無生死 無盡有無乃至廣說
全無涅槃我所 非有非有不可非有 有無非有
畢竟非有名為涅槃一切 非有最為殊勝 第一如是說涅槃
所以者何假實相應種類 雖說非有非有 畢竟非有有言為此
有言而立別有 非有非有非有畢竟非有
有言何不名為涅槃 其中名為非有所立 無能世俗言說勝義
隨喜如是 不可非有世俗有言 隨喜如何無為有言是故有言
畢竟非有畢竟非有涅槃無餘譬喻 有法無處非有中有
智者非有 非有有言如何畢竟非有名為涅槃非有
最為有體法 無體妄執豈不有法差別 非有隨之差別色聲非有各異
不然非有相同俱不成 非有差別相同 相同即是
非有豈不非有 即為若爾色聲非有而言 非有各異有種
差別非有不然無異由此 非有乃至廣說虛言 實義非有無勝
世尊涅槃諸法最為 實有涅槃非有化生非有無勝
大聖化生非有 起見涅槃正見解故 不了涅槃無故斷見
正見無故 無非方便解故無非 便名為斷見斷見
不能正見正見解故非有中有 石女兒現見別有調適
別有安樂如是應有差別非有 別有無為涅槃無實如何可是 聖諦無體應名聖諦
云何豈不有無 顛倒非有 聖諦違者境界
不生而言非有 去來如何畢竟名言 是苦滅不違現見
如何非有名言如何 第三中經答言第二無間 第三非理
不生如何無為第三 虛言第三聖諦苦滅治道說道便
無何治本治道 無故便離苦道別 涅槃別有虛言
第三聖諦涅槃 實有過失不信涅槃實有 聖教所有義利違失
實有虛妄名為不應理畢竟名為虛妄有餘 虛妄未來涅槃
煩惱種子即非 補特伽羅如是非有虛妄計度
反彈如是說便 擁護毘婆沙毘婆沙 一切法無自性而今
涅槃同喻非有 婆沙惡見 宗正
涅槃 涅槃 體用體用可知
有為自相體用了知 不依相續體用了知精勤 勝觀行者現前涅槃
實體如是涅槃 不了青黃明眼人不見 不知涅槃名為
實物不成 涅槃既有 別有如何第六
互相相望因果 第六名為 非理非唯因果非唯
如何安立屬於二心二心故且擇滅二道 無間道煩惱時而解脫道
時而煩惱已滅 如是煩惱便 擇滅屬於契經
具壽 五取蘊五取蘊
取蘊煩惱煩惱 不許眾苦名為涅槃苦滅擇滅方名涅槃別無
阿羅漢應有煩惱學道煩惱 差別中經 因此滅定豈非浮詞
相同 一道總得 所得法爾為此
斷惑同一所得擇滅非一
一品中一一道所得 同一何所 法爾本來
法爾決定證得無有不然聖教 聖教涅槃非有自性
契經所有眾苦無餘各別捨棄 不生 美妙一切
名為涅槃涅槃非有便 涅槃心解脫 涅槃別有如是世尊
解脫無所有對法 謂言苦滅離苦 離苦有別實體佛觀意樂不同
如斯二種 二種契經有別 有無契經
實有無為句義所謂涅槃五取蘊此類故我 聖教涅槃別有無常
涅槃 非有皆是無常性無有由此契經
涅槃非有無餘 宣說一切無餘 各別捨棄乃至廣說相違有餘
不生無生不生中經 如是說我等第七 功力無生
本不生涅槃 應計 不生信受我等第七
功力 涅槃求道若非何為 不生非唯增上
不生不生涅槃種子 如何有如已滅畢竟不生
不生 學道煩惱 煩惱治道何不
相違涅槃正生 方名師說無生 不生第七功力
無間道無用不然涅槃 此道剎那道果解脫道離繫果
如是成立涅槃 實有有餘師說無實涅槃因果兔角 實有因果涅槃因果
無有是故涅槃實有 非理成立虛空無為實有 有言因果
實有涅槃非有未來 過去因而去來實有因果 去來實有涅槃
涅槃沙門果正生 因故修正行者涅槃
因果自責有果 實有一念同類一切處同喻 有餘涅槃
不可得即是涅槃 不應理染污有漏 擇滅
染污有漏無常其所 常住相違為此涅槃
如何行為未見 有時未有未離欲者 應許涅槃
正理有餘 無實涅槃名為 不然邪正二見相成正見
寂靜常住成見一切無常邪見誹謗涅槃無常性正見 實義解故涅槃無體
即是涅槃不許 涅槃正理上座世尊如是句義甚為一切
棄捨寂靜美妙乃至涅槃如是涅槃如何 自性如何非有 涅槃實有擇滅實有
薩迦實有名為自性 契經如是薩迦 正理薩迦即非如何
自性自性如何實有涅槃實有無自性 無智人此前相違言論如是
薩迦如何 薩迦實有實有極成
實有無有極成 實有但是虛言薩迦 建立五取蘊
契經分明 中有三界涅槃界有為無為有無苦滅聖諦了知
安隱諸如相違薩迦 建立如是說三界 建立如何
彼此實有便極成 無體 契經中說相違
有身顯示有無相違實有 即是生相非理 實有無生
各異非有假實 別有無生假實應名 生相二種有身別有
苦滅二義如何 相續別有有別有無 應名
契經 有無世尊勝義諦 無實為生無生
無生 如是相續 道生有道退聖人退
相續無為涅槃實有 無生不然唯有立宗 實有涅槃無生無生
常住實有實證無生 無有亦即無生若爾 剎那實法不許相續無生
實有汝等 而今成空差別契經一切法十二處契經
十二處有戲皆是無常契經 眼識廣說乃至法意皆是無常 涅槃常住世尊應有如是
皆是熱惱十二處有戲皆是無常熱惱聖道無貪熱惱
契經有漏十二處密意 十二處熱惱就此有戲 皆是無常涅槃實有
是故離苦涅槃實義 非擇滅中經 緣故更生非擇滅
同分 不和不和少有法體 不生豈不
非有不應理 不能由此決定非唯 擇滅別有
永不非擇滅障礙緣法不生和合 不生豈不如許非擇滅
和合非擇滅如是 緣故諸法不生和合 有無
非擇滅生法永不乃至涅槃 相續和合無有 但是無法無能有為
和合不還 不生是故 非唯永不豈不
道理法然 擇滅唐捐意趣 不生不見決定言說如何得知
有餘不生故知不生 不生 非擇滅
有無功能因故住心非擇滅如是因緣 緣起道理非擇滅
緣起經云何非擇滅 不可無常
常滅不可說擇滅 世尊汝等應斷貪欲 便擇滅
緣起經次第次第 諸緣擇滅對治由此 無常擇滅非擇滅
故而 阿羅漢由此非擇滅契經阿羅漢二種所謂退不退
阿羅漢一切煩惱無餘無生智 不得由此有別煩惱便 不生無生智即是非擇滅
不得煩惱便退失無生智 殊勝煩惱不生用計非擇滅 殊勝無生智意即
無生智殊勝煩惱不生阿羅漢煩惱緣於殊勝 不得退殊勝不應理
退煩惱退法性得勝 乃至退學位煩惱 得勝煩惱退法性
不復一切煩惱不如由此故知 羅漢煩惱非擇滅由此 煩惱永不無生智退
一切退不成退 施設第一 無為無為中有非擇滅二種
無餘無為 預流三惡趣故知有別非擇滅 契經預流
地獄傍生餓鬼乃至廣說 惡趣未離欲 惡趣究竟離欲得名
惡趣煩惱未名 能緣煩惱盡言 常滅由此有別
非擇滅惡趣畢竟不生緣故不生 上座非擇滅聖教
分別不可 誘引無智人
賢聖如是聖教 是故上座 豈不聖教無常二種
處處滅盡上座不忍 有用未來擇滅 了知本論
世尊未來世 永不即非擇滅 有餘非擇滅
根境識得專一 根境不得 根境根境俱生
故知非擇滅第二無間 緣故第二等無間緣何故豈不 第二等無間緣
不可說 便有染俱生 先有
非擇滅如是 不應理非擇滅不由非擇滅 退不可
五識如是所緣境已滅 永不 非擇滅永不由此
非擇滅實有本論無為法 所以者何 自性成就
緣事一切法所知其事愛結 恚結有事
法云有為法攝事 妻子本論第四無為 不依最初自性無為

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十七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29 No. 1562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大德提供高麗藏 CD 經文,日本 SAT 組織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