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hidharmakośaśāstrakārikāvibhāṣya (Apidamo Cang Xian Zong Lun)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
Scroll 2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二十七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隨眠品第六之三
[0903c23] 如上所辯十種隨眠。次第生時誰前誰後。諸 隨眠起無定次第。可一切後一切生故。然有 一類煩惱現行。前後相牽非無次第。就此一
類辯次第者。頌曰。
無明疑邪身 邊見戒見取
貪慢瞋如次 由前引後生
[0903c29] 論曰。謂彼煩惱次第生時。先由無明於諦不 了。不欲觀苦乃至道諦。由不了故無觀察能。 既聞二途便懷猶豫。為苦非苦。乃至廣說。若
遇邪論便生邪見。撥無苦諦。乃至廣說。於 取蘊中既撥無苦。因此便起薩迦耶見。從此 復執我有斷常。隨執一邊計為能淨。於如是
計執為第一。見已見德緣之起貪。謂此勝他 恃而生慢。於他所起違見生瞋。如執我徒憎 無我見。或於己見取捨位中。必應起瞋憎嫌
所捨。此依一類辯十隨眠。相牽現行前後次 第。理實煩惱行次無邊。以所待緣有差別 故。諸煩惱起由幾因緣。此起因緣乃有多種。 隨麁就勝要唯有三。頌曰。
由未斷隨眠 及隨應境現
非理作意起 說惑具因緣
[0904a15] 論曰。由三因緣諸煩惱起。且如將起欲貪隨 眠。未斷未遍知欲貪隨眠故。順欲貪境現在 前故。緣彼非理作意起故。餘隨眠起。類此應
知。未斷未遍知欲貪隨眠者。三緣故說。未 斷遍知。謂得未斷故。對治未生故。未遍知境 故。又斷有二。一有分斷。二無分斷。故說未斷
未遍知言。此說隨眠由因力起。順欲貪境現 在前者。謂有實境順欲貪纏。此若現前欲貪 便起。此則說隨眠由境界力起。緣彼非理作
意起者。謂有如木境界現前及有如鑽燧非 理作意起。鑽境界木欲貪火生。此中何名非 理作意。謂於上妙衣服花鬘嚴具塗香彫粧
采飾嬌姿所顯女想。糞聚起有情想所住持 心俱顛倒警覺。名非理作意。此則說隨眠由 加行力起。若隨眠起具三因緣。云何許有阿
羅漢退。非阿羅漢隨眠未斷。且非定許煩惱 現前。方得名為阿羅漢退。然此且據從前煩 惱無間引生。故說無過。以煩惱生總有二種。
一從煩惱無間引生。二次所餘非煩惱起。若 異此者。善無記心無間不應有煩惱起。此中 不據次所餘生。是故不應舉退為難。或此且
據具因緣說。實有唯託境界力生。無有因力。 加行力者。即上所說隨眠并伴。佛說為漏瀑 流軛取。漏謂三漏。一欲漏。二有漏。三無明
漏。瀑流有四。一欲瀑流。二有瀑流。三見瀑 流。四無明瀑流。軛謂四軛。如瀑流說。取謂四 取。一欲取。二見取。三戒禁取。四我語取。如
是漏等其體云何。頌曰。
欲煩惱并纏 除癡名欲漏
有漏上二界 唯煩惱除癡
同無記對治 定地故合一
無明諸有本 故別為一漏
瀑流軛亦然 別立見利故
見不順住故 非於漏獨立
欲有軛并癡 見分二名取
無明不別立 以非能取故
[0904b22] 論曰。欲界煩惱并纏除癡四十一物。總名欲 漏。謂欲界繫根本煩惱三十一并十纏。色無 色界煩惱除癡五十二物。總名有漏。謂上
二界根本煩惱各二十六。色無色界雖復亦 有惛沈掉舉而纏不應依界分別上界纏少不 自在故由是有漏唯說煩惱若纏亦依界分別
者。則有漏體有五十六。故品類足作如是言。 云何有漏謂除無明。餘色無色二界所繫結 縛隨眠隨煩惱纏。何緣合說二界煩惱為一
有漏。同無記性同一對治同定地故。亦緣色 聲觸為境故。不應唯說於內門轉。義准三界 十五無明為無明漏體。故頌不別。說何緣唯
此別立漏。名為顯無明過患勝。故謂獨能作 生死根本。如契經說。無明為因生於貪染。乃 至廣說。又如頌言。
諸所有惡趣 此及他世間
皆無明為根 貪欲所等起
[0904c10] 今於此中。唯據勝顯說一百八諸惑為漏。謂 非染污思等恨等非漏所攝。唯此諸惑稽留 有情。久住生死。或令流轉於生死中。從有頂
天至無間獄。用強易了。是故偏說。瀑流及軛 體與漏同。然於其中見亦別立。謂前欲漏即 欲瀑流及欲軛。如是有漏即有瀑流及有軛。
析出諸見為見瀑流及見軛者。以猛利故。謂 漂合執義。立瀑流軛取。如餘煩惱。但除無明。 總互相資能漂合執。諸見亦爾。由猛利故。離
餘相助。能漂合執。故亦別立瀑流軛取。又諸 煩惱皆令眾生漂淪染法離諸善品。無解邪 解湧泛波濤。漂激眾生於善更遠。故無明見
於此別立。若爾何不別立見漏。令住名漏。如 後當說。見不順彼。義有別故。謂令異生及諸 聖者等住生死。故名為漏。諸見無有令聖住
能。漏義不全。故不別立。漂合執義聖異生殊。 故後三門皆別立見。謂此諸惑能漂異生。容 有令離一切善品。漂諸聖者則不可然。漂已
能令諸異生類遍與非愛界趣生合。令聖者 合則不可然。合已能令諸異生類無不依執。 令聖不然。由此三門。異生異聖於中見勝。是
故別立。有餘師說。見躁利故。於令住義獨不 能辦。故於漏門與餘合立。若與餘合便有 住能。如於調象王繫縛生象子。如是已顯二
十九物。名欲瀑流。謂貪瞋慢各有五種疑四 纏十二十八物。名有瀑流。謂貪與慢各十疑 八。若足惛掉成三十二。色無色界各有二故。
三十六物名見瀑流。謂三界中各十二見十 五物名無明瀑流。謂三界無明各有五。應知 四軛與瀑流同。四取應知體同四軛。然欲我
語各并無明。見分為二與前軛別。即前欲軛 并欲無明。三十四物總名欲取。謂貪瞋慢無 明各五。疑有四并十纏。即前有軛并二界無
明。三十八物總名我語取。謂貪慢無明各十 疑有八。若足惛掉成。四十二。於見軛中。除 戒禁取。餘三十物總名見取。所除六物名戒
禁取。由此獨為聖道怨故。雙誑在家出家眾 故。何故無明不別立取。依能取義建立取名。 然諸無明非能取故。謂不了相說名無明。彼
非能取不猛利故。但可與餘合立為取。已辯 十種隨眠并纏經說為漏瀑流軛取。此隨眠 等名有何義。頌曰。
微細二隨增 隨逐與隨縛
住流漂合執 是隨眠等義
[0905a25] 論曰。根本煩惱現在前時。行相難知。故名微 細。是故聖者阿難陀言。我今不知。於同梵行 起慢心不。不說全無。以慢隨眠行相微細。彼
尚不了慢心有無。況諸異生。餘例應爾。有釋 於一剎那極微亦有隨增。故名微細。二隨增 者。謂於所緣及所相應。皆隨增故。如何煩惱
有於所緣相應隨增。如前已辯。或如怨害伺 求瑕隙。及如見毒。應知煩惱於自所緣有隨 增義。如熱鐵丸能令水熱。及如觸毒。應知
煩惱於自相應有隨增義。二皆同乳母令嬰 兒隨增。乳母能令嬰兒增長。及令伎藝漸 次積集。所緣相應令諸煩惱相續增長及得
積集。言隨逐者。謂無始來於相續中起得隨 逐。言隨縛者。極難離故。如四日瘧及鼠毒 等。有說隨縛謂得恒隨。如海水行隨空行影。
由此所說。諸因緣故。十種煩煩立隨眠名。 依訓詞門釋此名者。謂隨流者相續中眠。故 名隨眠。即順流者身中安住。增惛滯義。或隨
勝者相續中眠。故名隨眠。即是趣入如實解 位。為惛迷義。或有獄中長時隨逐。覆有情類 故名隨眠。何故隨眠唯貪等十。非餘忿等。
唯此十種習氣堅牢。非忿等故。稽留有情久 住生死。或令流轉於生死中。從有頂天至無 間獄。由彼相續於六瘡門泄過無窮。故名為
漏。極漂善品。故名瀑流。於界趣生和合名軛。 執取彼彼自體名取。已辯十種隨眠并纏。世 尊說為漏流軛取。為唯爾所。為更有餘。頌曰。
由結等差別 復說有五種
[0905b24] 論曰。即諸煩惱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義有別 故。復說五種。且結云何。頌曰。
結九物取等 立見取二結
由二唯不善 及自在起故
纏中唯嫉慳 建立為二結
或二數行故 為賤貧因故
遍顯隨惑故 惱亂二部故
[0905c02] 論曰。結有九種。一愛結。二恚結。三慢結。四 無明結。五見結。六取結。七疑結。八嫉結。九 慳結。以此九種於境於生有繫縛能。故名為
結。如契經言。苾芻當知非眼繫色非色繫眼。 繫謂此中所有欲貪。又契經說。諸愚夫類無 聞異生。結縛故生。結縛故死。由結縛故。從此
世間往彼世間。或有此故令諸有情合眾多 苦。故名為結。是眾苦惱安足處故。此中愛結 謂三界貪。此約所依及所緣故。若於違想及
別離欲所攝行中。令心憎背名為恚結。慢謂 七慢。如前已說。言無明結者。謂三界無知。此 約所依。非所緣故。以諸無漏法不墮界。故無
明亦用彼為所緣故。見結謂三見。取結謂二 取。何緣三見別立見結。二取別立為取結耶。 三見二取物取等故。謂彼三見有十八物。二
取亦然。故名物等。說此物等於義何益。於結 義中見有益故。此言意說。如貪瞋等一一獨 能成一結事。三見二取各十八物。和合各成
一結事故。若異此者。應說五見各為一結。如 貪瞋等。故見及取各十八物。共立一結方敵 貪等。若爾身見邊見見取有十八物。戒取
邪見十八亦然。豈非物等。不爾本釋其理決 定。所以者何。以取等故。三見等所取。二取等 能取。所取能取有差別故。謂於諸行執我斷
常。或撥為無。後起二取。執見第一。或執為淨。 不雜亂故。本釋為善。有說由物及聲等故。有 說貪著有及財者。見結於彼繫用增上。若有
貪著涅槃樂者。取結於彼繫用增上。疑結謂 於四諦猶豫。此異於慧。有別法體。令心不喜 說名為嫉。此異於瞋。有別法體。故有釋嫉。不
耐他榮令心悋著。說名為慳。謂勿令斯捨。 離於我。令心堅執故名為慳。何故纏中嫉慳 二種建立為結。非餘纏耶。若立八纏。應作是
釋。二唯不善。自在起故。謂唯此二兩義具足。 餘六無一具兩義者。無慚無愧雖唯不善。非 自在起。悔自在起。非唯不善。餘兩皆無。若立
十纏。應作是釋。唯嫉慳二過失尤重。故十纏 中立二為結。由此二種數現行故。謂生欲界 人天趣中。此嫉與慳數數現起。又二能為賤
貧因故。謂生欲界人天趣中。多為賤貧重苦 所軛。現見卑賤及諸乏財。乃至極親亦不敬 愛。又二遍顯隨煩惱故。謂隨煩惱總有二種。
一慼俱行。二歡俱行。嫉慳遍顯如是二相。又 此二能惱二部故。謂在家眾於財位中。由嫉 及慳極為惱亂。若出家眾於教行中。由嫉及
慳極為惱亂。或能惱天阿素洛眾。謂因色味 極相擾惱。或此能惱人天二眾。如世尊告憍 尸迦言。由嫉慳結人天惱亂。或此二能惱自
他眾。謂由嫉故惱亂他朋。由內懷慳惱亂自 侶。故十纏內立二為結。佛於餘處依差別門。 即以結聲說有五種。頌曰。
又五順下分 由二不超欲
由三復還下 攝門根故三
或不欲發趣 迷道及疑道
能障趣解脫 故唯說斷三
[0906a28] 論曰。何等為五。謂有身見戒禁取疑欲貪瞋 恚。如是五種於下分法能為順益。故名下分 然下分法略有二種。一下界。謂欲界。二下有
情。謂諸異生。雖得聖法而不能超下分界者。 由為欲貪瞋恚二結所繫縛故。雖離欲貪而 不能越下有情者。由為身見戒取疑結所繫
縛故。諸有情住欲界獄中。欲貪及瞋猶如獄 卒。由彼禁約不越獄故。身見等三如防邏者。 設有方便超欲界獄。彼三執還置獄中故。順
下分結。由此唯五已見諦者。由欲貪瞋不超 下界。其義可爾。唯此但是欲界繫故。離欲貪 者。見斷一切皆令不越下分有情。何故世尊
唯說三種。雖有此責而佛世尊略攝門根且 說三種。言攝門者。見所斷惑類總有三。唯一 通二通四部故。說此三種攝彼三門。類顯彼
故。言攝根者。身見等三。是餘三根以邊執見 見取邪見。如其次第隨有身見戒禁取疑三 種勝根而得轉故。說此三種攝彼三根。故順
下分唯有此五。諸得預流六煩惱斷。何緣但 說斷三結耶。此亦如前攝門根故。雖但有一 通於二部。即舉彼相以顯彼體。由此故說。
攝彼三門或有餘師作如是釋。趣異方者有 三種障。一不欲發。謂見此餘方功德過失故 息心不往。二迷正道。謂雖發趣而依邪路不
至彼方。三疑正道。謂不諳悉見有二路人皆 數遊。便於正道心懷猶豫。此於趣彼為是為 非。如是應知。趣解脫者。亦有如是相似三障。
謂由身見於蘊涅槃見執我斷功德過失。故 於解脫不欲發趣。由戒禁取雖求解脫。而 迷正路依世間道。徒經辛苦不至涅槃。由疑
不能善自觀察。見諸邪道有多人修。便於正 道心懷猶豫。於趣解脫為是為非。佛顯預流 永斷如是趣解脫障。故說斷三。雖見行常亦
不趣解脫見世道勝。亦迷失正道。撥無聖道 者。亦不信正道。而前三種是後三根。後三必 隨前三轉故。舉本攝末但說前三。佛於餘經
如順下分。說順上分亦有五種。頌曰。
順上分亦五 色無色二貪
掉舉慢無明 令不超上故
[0906c09] 論曰。如是五種體有八物。掉舉等三亦界別 故。唯修所斷名順上分。順益上分故。名順 上分結。要斷見所斷。彼方現行故。見所斷惑
未永斷時。亦能資彼令順下分。故要永斷見 所斷惑方現行者。名順上分。此中既說色無 色貪及順上言。知掉舉等亦色無色。非欲界
繫。品類足論。即作是言。結法云何。謂九結。 非結法云何。謂除九結所餘法。由此證成。掉 舉一種少分是結。謂二界繫。少分非結。謂欲
界繫。於少是結。謂聖者。於少非結。謂異生。 有位是結。謂已離欲貪。有位非結。謂未離 欲貪。由如是等差別不定。品類足論。不說為
結。掉舉擾惱三摩地故。於順上分建立為結。 即由此理順上分中。不說惛沈順等持故。已 辯。結縛云何。頌曰。
縛三由三受
[0906c25] 論曰。以能繫縛。故立縛名。即是能遮趣離染 義。結縛二相雖無差別。而依本母說縛有 三。一者貪縛。二者瞋縛。三者癡縛。所餘諸
結品類同故。攝在三中。謂五見疑同癡品類。 慢慳二結貪品類同。嫉結同瞋。故皆三攝。 又為顯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