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6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八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決擇分中聲聞地之二
[0674a07] 問諸行寂滅是滅諦耶。設是滅諦諸行寂滅 耶。答若是滅諦亦諸行寂滅。或諸行寂滅然 非滅諦。謂由無常滅故非擇滅故。諸行寂 滅。
[0674a11] 問何等法滅故名滅諦耶。答略有二種。一 煩惱滅故。二依滅故。煩惱滅故得有餘依滅 諦。依滅故得無餘依滅諦。問若此滅諦先無
後有。云何是常。若常時有。何不一切有情 於一切時般涅槃耶。答不流轉相不現行 相。是滅諦相。此諦云何先無後有。又無生
相無滅相。是常相。滅諦亦爾。是故名常。若 有證得一切麁重永息滅者。彼般涅槃。若 未證得者。彼不般涅槃。有滅諦故。諸有情
類有證得者。是故涅槃是證所顯。非生所 顯。復次若有遠離四種過失說滅諦者。是 名正說。何等名為四種過失。一增益過失。
二自相邪分別過失。三相雜亂過失。四損減 過失。若言諸行盡滅有異者。是增益過失。 言無異者是自相邪分別過失。言亦有異
亦無異者。是相雜亂過失。言非有異非無 異者。是損減過失。問若唯一切出世間五非 取蘊皆道諦攝。何因緣故唯說正見為先八 聖支道而為道諦。答依三學故作如是說
由有學者於時時間依增上戒學而起修 學於時時間依增上心學而起修學。於時 時間依增上慧學而起修學。又此八聖支 道三蘊所攝。是故唯此說名道諦。
[0674b05] 問何因緣故正語正業正命說為戒蘊。答二 因緣故。一依正受用法故。二依正受用財 故。謂正語正業戒為根本戒為所依。方能
受用一切正法。是故說名依受用法。由正 命故不依矯詐等起邪命法求衣服等。此 為根本此為依處。正受用財。是故說名 依受用財。又於是處世尊說為增上清淨意
現行性。此中依止貪等起犯戒思。依止矯 詐等。起邪追求衣服等思。若離此事應知 是名增上清淨意現行性。問何因緣故正見 正思惟正精進說為慧蘊。答由此慧蘊略
有三種作業因此三法方得究竟。謂通達 諸法真義。是初業。通達諸法真義已。即於 真義為他宣說施設建立分別開示令其易 了。是第二業。為斷餘結法隨法行。是第三
業。如是三業由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故。如 其次第而得究竟。
[0674b22] 問何因緣故正念正定說為定蘊。答二因緣 故。一由自性故。二由所依故。由自性者。 謂三摩地。由所依者。四因緣故。念於此定
能作所依。一繫所緣故。謂於四念住繫攝 其心。二隨順定故。謂由此念。於守護根 門正知而住順歡喜處隨念作意中。能隨 順定。三能斷蓋故。謂於各別不淨觀等諸蓋
對治作意中。能斷諸蓋。四極多修習相作意 故。謂遠離者於止舉捨相無間殷重加行中 能多修習。是故此念為定所依。
[0674c03] 復次正見差別略有十一。謂如病見。如癰見。 乃至無我見。結見。離繫見。能離結見。於四 種行如其次第有四種見。謂於諸煩惱纏
俱行行中。於煩惱隨眠俱行行中。於愛味俱 行行中。於過患俱行行中。次第觀為如病 如癰如箭如障。若於諸行觀為生滅。名
無常見。觀為三苦之所隨逐。名為苦見。觀 彼遠離餘我我所。名為空見。觀彼諸行體 性非我及我所相。名無我見。如是八種。是
緣苦諦正見。若於集諦觀為因集生緣。名 為結見。由彼集諦於苦諦中起雜染結故。 若於滅諦觀滅靜妙離。名離繫見。由彼滅 諦一切煩惱及依離繫所顯故。若於道諦
觀道如行出。名能離結見。由彼道諦究竟 能離結縛所顯故。
[0674c18] 問若先起無常苦空無我見。後方起如病如 癰如箭如障見。何緣此中先說如病等見。 答此中依已得道補特伽羅說彼為先。何以
故。已得聖道諸有學者。由增上意樂。於 諸取蘊。觀為如病乃至如障。如是觀已為 斷餘結。復起上位清淨無常見乃至無我 見。當知此中略有二種無常等見。一是如
病等見。所依不清淨見。以此為先此為引 導。為欲獲得所未得故。二是如病等見。能 依清淨見。已得如病等見。復令增長。及為
得心善解脫故。如是十一正見中空行無 我行見名為空行。餘行見名無願行。一行見 名無相行。謂於滅諦離繫行見。
[0675a02] 復次於修道中。一切出世間道緣四諦為 境。當知皆能對治三界一切煩惱。何以故。 由諸有學已見迹者。先由法智類智於現
不現一切行中起現觀。已後於修道攝一 切行。總為一團一分一聚。以無常等行次 第觀察。而不分別此是欲行。此是色行。此
無色行。此是現見。此非現見。是故當知。於 修道中諸出世道所攝聖道。能總對治下地 上地一切煩惱。
[0675a11] 復次彼諸聖者。於修道中由出世道而昇 進時。多分以無相行數數作意思惟無相。 何以故。由此作意。最能引發現法樂住。斷 煩惱故。
[0675a15] 復次五神通無諍願智無礙解等。及諸如來 力無畏等所有一切不共佛法。皆是道後所 得其性清淨道所建立。由此因緣皆道諦
攝。問一切四諦皆應遍知。何緣但說苦諦是 應遍知。答由於苦諦以二種相應遍知 故。所謂自相及與共相。於所餘諦但知自 相。謂以因等行知集諦自相。以滅等行知
滅諦自相。以道等行知道諦自相。是故唯 說苦諦是應遍知。
[0675a24] 問苦諦亦應永斷。何緣唯說集諦是應永 斷。答由集諦永斷能顯苦諦永斷。是故唯 說集諦是應永斷。
[0675a27] 復次於諸諦中略有二種現觀。一智現觀。 二斷現觀。智現觀者。謂隨次第於諸諦中 別相智生。斷現觀者。謂隨次第無倒智生
為依止故。證得所有煩惱斷滅。
[0675b02] 復次略有五種發起正精進因緣。一宣說 正法。二修行共住。三察懈怠過失見精進 功德。四由思擇力相續成熟。五知所證得 前後差別。
[0675b06] 復次略有二種於斷作證。一於種子伏斷 作證。二於種子永斷作證。當知離繫亦有 二種。一於諸煩惱品別離繫。二於煩惱事 相屬離繫。
[0675b10] 問如世尊言。汝等苾芻勿行諂誑。此中如 來觀見諂曲幾種過患。誡諸苾芻不令行 諂。答觀諂曲者有十二過患故。一諂曲因
緣不能證得真實智慧。二退失名譽。三退 失他信。四退失功德增長。五退失於智者 邊聽聞正法教誡教授。六諸惡增長。七令 心相續遠離諸善。八由諂不平損害其心
常懷苦惱不安隱住。九慮後苦法。十非聖 法器。十一臨終追悔。十二身壞已後墮諸惡 趣生那落迦。
[0675b20] 復次欲界中諂有八種行及七種事。云何八 行。一迷惑諂行。二覆藏諂行。三顯示諂行。四 結搆諂行。五恭順諂行。六謀計諂行。七推注
諂行。八現悲諂行。云何七事。一言說事。二詰 問事。三違諍事。四現親友事。五現委信事。六 所作假託事。七艱辛事。由初事故其諂曲
者。與諸世間隨起言說。於非義中示現為 義。以相迷惑。或於義中示現非義。如於 義非義。於有非有當知亦爾。又於現行 諂曲所起諸惡行中。若他詰問諂者。則便
覆藏實罪顯不實德。又諍論者將欲推其 功德過失。爾時諂者則便結搆諸惡朋黨。又 諂曲者見諍論人有力暴惡。心生怖懼。即
以卑下身語二業。隨順恭敬現親友相。又諂 曲者若見 耎 直可規其利。內與不可委信 者等。而外現已極可委信謂行住中虛詐
積集清善之相。又諂曲者於諸親善得意友 朋未來廣大所作事中。先詐為伴。後所作 事現在前時。矯現種種方便推注。謂為遮 防自劬勞故。又諂曲者隨遭一種苦惱事
已。於彼怨對所遭苦事。實無如是重憂重 苦。然自顯示有重憂苦。謂深歎恨愁憂苦 惱乃至悶絕。
[0675c14] 復次麁語聲聞。尚不應得於諸諦中教誡 教授。況當能得真諦現觀或復清淨。又有 九種麁語聲聞麁語之相。若有成就如是
相者。當知此名不可與語麁語聲聞。何等 為九。謂能舉罪補特伽羅正詰問時。以不 美言假合而答。或不相應或不圓滿。或託 餘事方便而答。是名初相。又以謬言假設
餘論。方便推遣所詰問事。是第二相。又瞋 恚纏擾亂。懵憒渾濁自心。是第三相。又瞋恚 纏發起憤怨詈言鄙語。是第四相。又起高
心。彼既說我。我當何故而不說彼。是第五 相。又堅覆藏自所作罪。是第六相。又結怨 心相續不捨。是第七相。又多發起報怨之
心。是第八相。又他顯說能舉罪者若實不實 諸功德時。不生信解非撥毀罵。是第九相。 此中略有二種舉罪補特伽羅。一共所尊重。
二非共尊重。當知此中初二種相。依初能 舉補特伽羅。餘七種相。依第二能舉補特伽 羅。
[0676a04] 復次本地分中依戒律儀諸毘奈耶相應之 相。今當決擇。嗢拕南曰。
攝制立尸羅 無逸障學觀
依攝受受用 甚深說喻事
[0676a08] 略有七處。攝毘奈耶及別解脫。何等為七。 一教勅。二開聽。三制止。四犯處。五有犯。六 無犯。七出罪。
[0676a11] 云何教勅。謂佛世尊毘奈耶中勅諸苾芻。捨 不善法增長善法。當知是名略說一切教 勅之相。若廣分別無量無邊。
[0676a14] 云何開聽。謂佛世尊毘奈耶中開許一切能 無染污現所受用資生因緣。云何制止。謂 佛世尊毘奈耶中制止一切自性罪法違無 罪法。
[0676a18] 云何犯處。略有十八。一不善。二違善。三身 業。四語業。五意業。六戒壞。七見壞。八軌則 壞。九正命壞。十隨護他心。十一護他損惱。十
二護非處疑慮。十三婬。十四鉢。十五衣。十六 食。十七臥具。十八病緣醫藥及餘資具。不善 者。謂所有性罪。違善者。謂所有遮罪。身語意
業處。隨其所應於一切五犯聚中當知其 相。如是所餘犯處。亦於五犯聚中如其所 應當知其相。云何有犯。謂若略說有五犯 聚。何故於此五犯聚中起諸違犯。謂五因
故。一因緣故。二發起故。三事故。四方便故。 五究竟故。此分別義。於攝事分毘奈耶摩 呾理迦中我當廣說。
[0676b02] 復有九種犯。一近事男犯。二近事女犯。三勤 策男犯。四勤策女犯。五正學犯。六苾芻尼犯。 七苾芻犯。八異生犯。九有學犯無有無學犯。
何以故。由彼更無所應作故。法爾獲得小 及隨小一切學處悉皆止息。又定不能犯染 污罪。云何無犯。略有四種。一初業。二顛狂。 三心亂。四苦受所逼。
[0676b09] 云何出罪。略由五相。一由自故。二由他故。 三由自他故。四依轉故。五依捨故。由自故 者。謂應自靜息故。由他故者。謂見諦者有
所違犯不染污罪。由自他者。謂諸異生染 不染罪。依轉故者。謂轉捨苾芻依轉得苾 芻尼依。或轉捨苾芻尼依轉得苾芻依。爾 時苾芻苾芻尼各所犯罪。或轉餘形或轉
無形。依捨故者。謂命終已。
[0676b16] 復次略有十種 制立學處清淨。一道理清淨。二果清淨。三攝 受清淨。四外清淨。五內清淨。六具分清淨。七
愛敬清淨。八伏對治修清淨。九隨眠斷對治 修清淨。十相續不斷清淨。復有差別。謂有 因緣制立學處清淨。遠離受用欲樂邊清淨。
遠離受用自苦邊清淨。勝行清淨。勝命清淨。 同法共住清淨。無違諍清淨。制伏煩惱清淨。 煩惱離繫清淨。任持正法清淨。
[0676b25] 復次略有十種尸羅過失。一毀壞所學過失。 二不喜樂過失。三伴相違過失。四期願過失。 五放逸過失。六增上慢過失。七隨眠不清淨
過失。八意樂不清淨過失。九不出離過失。十 邪禁過失。
[0676c01] 復有十種尸羅功德。一和合尸羅。二無間尸 羅。三無怨對尸羅。四無損害尸羅。五堅固尸 羅。六出離尸羅。七勝所治尸羅。八不退轉尸
羅。九不共尸羅。十無上尸羅。
[0676c05] 復次於毘奈耶勤學苾芻。依於十時應不 放逸。何等為十。一依犯時。二依定時。三依 生時。四依乞食時。五依所作時。六依受用
利養恭敬時。七依求多聞時。八依思正法時。 九依遠離時。十依通達究竟時。
[0676c10] 云何於毘奈耶勤學苾芻依犯初時應不放 逸。謂有苾芻成就五支所攝不放逸即前 際俱行等。如前廣說。如是名為於毘奈耶
勤學苾芻於初時中修不放逸。
[0676c14] 云何於毘奈耶勤學苾芻依定第二時應不 放逸。謂有苾芻。或住空閑或居樹下。生貪 欲蓋乃至疑蓋。終不安忍。則便棄捨除遣
變吐彼。由五蓋能染污心乃至能令不得 涅槃。為欲斷故於時時間應修止相。於 時時間應修舉相。於時時間應修捨相。 彼於如是止舉捨相得善巧已。由下劣心
慮恐下劣便正修舉。由掉舉心慮恐掉舉 便修內止。心得平等便修上捨。又於已得 三摩地中。不生愛味不起顧戀。無有貪 染無著而住。如是名為於毘奈耶勤學苾
芻第二時中修不放逸。云何於毘奈耶勤學 苾芻依生第三時中應不放逸。謂有苾芻。 臨命終時其心猛利。發起如是正加行心。 謂我今者應以緣佛緣法緣僧正命而
死。應以緣善善心而死。彼遂發起如是 如是善守護心。正念現前。以緣於佛法僧 正念及緣諸善善心而死。彼由緣佛緣法 緣僧所有正念。及由緣善所有善心而命
終故。名賢善死賢善夭沒。亦名賢善趣。於 後世。如是名為於毘奈耶勤學苾芻第三 時中修不放逸。
[0677a07] 云何於毘奈耶勤學苾芻依於乞食第四時 中應不放逸。謂有苾芻依於村邑聚落而 住。彼即於此村邑聚落。廣說如乞食清淨
經。如是名為於毘奈耶勤學苾芻第四時 中修不放逸。云何於毘奈耶勤學苾芻依 於所作第五時中應不放逸。謂有苾芻於 鉢作業。於衣作業。於諸智者同梵行所看
侍作業。或復於餘所有作業皆無縱逸。無 縱逸故不燋不爛。不失不壞。亦不零落 不過。所作不鄙所作不惡。所作不急所作 不緩。所作不掉所作不染。所作隨順世間。
順毘奈耶所有軌則。如是名為於毘奈耶 勤學苾芻第五時中修不放逸。
[0677a20] 云何於毘奈耶勤學苾芻依受用利養恭 敬第六時中應不放逸。謂有苾芻。隨所獲 得利養恭敬。於所獲得不染不著。不耽
不湎。不悶不執。亦不保玩而受用之。深 見過患。善知出離而受用之。隨其所得利 養恭敬能自制伏。不因所得利養恭敬心 住憍傲。如是名為於毘奈耶勤學苾芻第
六時中修不放逸。
[0677a28] 云何於毘奈耶勤學苾芻依求多聞第七 時中應不放逸。謂有苾芻。棄捨世間所有 諷誦綺飾詞論。絢藻文章。隨順世間相應
多聞。於佛所說所有甚深。相似甚深空性 相應緣性緣起。若順若逆一切經典。恭敬受 持。令得究竟。非觀諸法存有所得所獲 勝利。名得究竟。非觀諸法免脫論難所
獲勝利。名得究竟。非為利養非為恭敬。 乃至但為自得調伏。自得寂靜。自得涅槃。 自得沙門若婆羅門最上義利故。於此法 善聽善受讀誦通利純熟究竟。如是名為於
毘奈耶勤學苾芻第七時中修不放逸。
[0677b11] 云何於毘奈耶勤學苾芻依思正法第八 時中應不放逸。謂有苾芻。獨處空閑。如其 所聞如其所受如其所得。所有諸法思惟
其義稱量觀察。思所應思離不應思。於 其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