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8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分中契經事處擇攝第二之一
[0800c07] 如是已說行擇攝。處擇攝我今當說。總嗢 拕南曰。
初安立等智同等 最後當知離欲等
[0800c10] 別嗢拕南曰。
安立與差別 愚不愚教授
解脫煩惱業 皆廣說應知
[0800c13] 由五種相。當知安立諸受差別。一自性故。 二所依故。三所緣故。四助伴故。五隨轉故。自 性故者。謂有三受。一苦。二樂。三不苦不樂。
所依故者。謂有六種。即眼耳鼻舌身與意。 所緣故者。謂色等六所緣境界。助伴故者。謂 想思或餘善不善無記心法。與此相應。隨
轉故者。謂此相應心由依彼故。三受隨轉。 彼為諸受同生同滅所依止處。
[0800c20] 復次如是五 相安立諸受。當知復有八種差別。一內處 差別。二外處差別。三六識身差別。四六觸身
差別。五六受身差別。六六想身差別。七六 思身差別。八六愛身差別。當知此中由三和 合義立前三差別。由受因緣義立第四差
別。由三和合觸果義立第五差別。由分別 受隨言說義立第六差別。所以者何。受諸 受時作如是想。我今領受此苦此樂此非 苦樂。亦復為他隨起言說。由業煩惱二雜
染義。當知建立第七第八兩種差別。所以者 何。由於彼受若合若離起思造作。如如發 起思所造作。如是如是生愛求願。
[0801a03] 復次當 知略有二種一切。一少分一切。二一切一 切。如說一切皆無常者。當知此依少分一 切。唯一切行非無為故。言一切法皆無我
者。當知此依一切一切。又由三相應知是 愚。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緣故。三由果故。 愚自性故者。謂由纏故即是忘失。於現在
世由隨眠故即是當來忘失之法。愚因緣故 者。謂於五相受安立中。不能覺了是無常 等。及遍自體初中後位所有惱亂皆不了 故。當知即是於生老病及死法性不能覺
了。初惱亂者。謂由生故。中惱亂者。謂由病 故。後惱亂者。謂由老死二種法故。愚果故 者。謂愁等苦愛等雜染。
[0801a16] 復次由三種相當 知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礙故。三由障故。不 愚自性者。謂於五相受安立中。善能覺了
自相共相。由此能斷一切煩惱。能覺聖諦。 能證涅槃。不愚礙者。由四種魔。謂由蘊魔 遍一切處隨逐義故。由彼天魔於時時間 能數任持障礙義故。死煩惱魔能與死生
所生眾苦作器義故。不愚障者。謂緣不現 見境煩惱。及緣非不現見境纏。或彼隨 眠。
[0801a26] 復次諸佛世尊佛聖弟子。由三種相能正教 授諸弟子眾。何等為三。一引導教授。二隨 其所應於所緣境安處教授。三令所化得
自義教授。如是教授如其次第。當知即是 三種神變。
[0801b02] 復次由二種相應求能成就解脫妙慧。 一者如理聞思。久遠相續慧。能成就有學 解脫。二者有學久遠相續慧。能成就無學 解脫。
[0801b06] 復次略有二種解脫成就。一者有學。二者 無學。有學者。謂金剛喻三摩地俱。無學者。謂 彼已上。
[0801b09] 復次心清淨行苾芻有五種法多有所作。 何等為五。一正教授。二奢摩他支。三毘鉢 舍那支。四無間殷重加行。五出世間慧。正教
授者。謂有三種正友所顯。一者大師。二者 軌範尊重。三者同梵行者及住內法在家英 叡。如是名為三種正友。諸有智者從彼應
求積集善門真正教授。奢摩他支者。謂如有 一。具尸羅住。廣說應知如聲聞地。如是 尸羅具足住已。便無有悔。無悔故歡。廣
說乃至樂故心定。毘鉢舍那支者。謂得三種 隨欲言教。一聖正言教。二厭離言教。三令 心離蓋趣愛言教。云何聖正言教。謂依眾聖
五無學蘊所有言教。即是宣說諸聖成就如 是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解脫。如是解 脫智見。云何厭離言教。謂依三種令增少 欲喜足言教。及依樂斷樂修令離憒鬧言
教。云何令心離蓋趣愛言教。當知此教復 有三門。一者一切煩惱蓋離蓋趣愛言教。二 者五蓋離蓋趣愛言教。三者無明蓋離蓋趣 愛言教。當知此中依為證得斷離滅界所
有言說。是初言教。依即於彼見勝功德。及 於所治蓋處諸行深見過患所有言說。當 知是名第二言教。隨順如是緣性緣起所 有言說。當知是名第三言教。如是三種言
教。總名毘鉢舍那支。又此言教以略言之 復有三種。一能生樂欲言教。二能正安處 資糧言教。三能正安處作意言教。謂聖正 言教名能生樂欲言教。厭離言教名正安處
資糧言教。令心離蓋趣愛言教名正安處作 意言教。依此言教勝奢摩他所攝受慧。 名毘鉢舍那。是故說此言教。名毘鉢舍那
支。云何無間殷重加行。謂常所作。委悉所作。 勤精進住。當知即依止觀加行。又勤精進 應知五種。一被甲精進。二加行精進。三不
下精進。四無動精進。五無喜足精進。此中最 初當知發起猛利樂欲。次隨所欲發起堅 固勇悍方便。次為證得所受諸法。不自 輕蔑亦無怯懼。次能堪忍寒熱等苦。後於
下劣不生喜足。欣求後後轉勝轉妙諸功 德住。彼由如是勤精進住入諦現觀。證得 諸聖出世間慧。於修道中依止此慧。若行 若住。能正除遣所依身中諸隨煩惱。令心清
淨。謂住聚落或聚落邊。若見少壯端嚴美妙 形色母邑。即便作意思惟不淨。為欲損害 緣彼貪故。若遇他人逼迫惱亂。即便作意 思惟慈相。為欲損害緣彼瞋故。如是行
時能正除遣諸隨煩惱。令心清淨。若遠離處 修習入出二種息念。除遣欲等諸惡尋思。 如是住時能正除遣諸隨煩惱。令心清淨。 彼依如是已所證得出世間慧。於一切行
修無常想。能正蠲除所餘我慢。如是善士 為所依止。復得無倒教授前行。由此漸次 能證有學圓滿解脫。得金剛喻三摩地故。 亦證無學圓滿解脫。一切煩惱皆離繫故。
[0802a05] 云何解脫。謂起畢竟斷對治故。一切煩惱品 類麁重永息滅故。證得轉依令諸煩惱決定 究竟成不生法。是名解脫。若聖弟子無所有
處已得離欲。唯餘非想非非想處所有諸行。 復能安住勝有頂定。爾時無間能隨證得諸 漏永盡。若所餘位雖能漸斷彼彼諸漏。然
非無間能隨證得諸漏永盡。如是乃至無所 有處未得離欲。
[0802a13] 復次諸欲界繫一切煩惱。唯除無明說名欲 漏。諸色無色二界所繫一切煩惱。唯除無明 說名有漏。若諸有情。或未離欲。或已離欲。
除諸外道所有邪僻分別愚癡所生惡見蔽 覆其心。依此惡見於彼諸欲。一分尋求。一 分離欲。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於彼三界所有 無智。總攝為一。立無明漏。
[0802a20] 復次有九種事能和合故。當知建立九結 差別。云何九事。一依在家品可愛有情非有 情數一切境界貪愛纏事。二即依此品可惡
有情非有情數一切境界瞋恚纏事。三依有 情數憍慢纏事。若四五六依惡說法諸出家 品三種邪僻勝解纏事。謂依聽聞不正法 故。依不如理邪思惟故。依非方便所攝修
故。如是差別即為三種。七於善說法律無 勝解纏事。八依出家品智貧窮事。九依在 家品財貧窮事。由此九事如其所應當知 配屬愛等九結。此中由嫉變壞心故。於正
法內發起法慳。由此當來智慧貧乏。餘隨 所應配屬應知。
[0802b04] 復次由為貪縛所纏縛故。於能隨順樂受 境界心不能捨。如是瞋縛所纏縛故。於 能隨順苦受境界心不能捨。由愚癡縛所
纏縛故。於能隨順非苦樂受中庸境界心 不能捨。由此因緣故立三縛。
[0802b09] 復次煩惱品所有麁重隨附依身。說名隨眠。 能為種子生起一切煩惱纏故。當知此復 建立七種。由未離欲品差別故。由已離欲
品差別故。由二俱品差別故。由未離欲品 差別故。建立欲貪瞋恚隨眠。由已離欲品 差別故。建立有貪隨眠。由二俱品差別故。 建立慢無明見疑隨眠。如是總攝一切煩
惱。
[0802b17] 復次隨煩惱者。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 善根。若忿若恨。如是廣說諸雜穢事。當知 此中能起一切不善法貪。名貪不善根。瞋癡
亦爾。若瞋恚纏能令面貌慘裂奮發。說名 為忿。內懷怨結故名為恨。隱藏眾惡故名 為覆。染污驚惶故名熱惱。心懷染污不憙 他榮故名為嫉。於資生具深懷鄙悋。故名
為慳。為欺誷彼內懷異謀外現別相故。 名為誑心。不正直。不明不顯。解行邪曲。 故名為諂。於所作罪望己不羞故。名無 慚。於所作罪望他不恥故。名無愧。於他
下劣謂己為勝。或復於等謂己為等。令 心高舉故名為慢。於等謂勝於勝謂等。 令心高舉故名過慢。於勝謂勝令心高舉 名慢過慢。妄觀諸行為我我所。令心高舉
故名我慢。於其殊勝所證法中未得謂得。 令心高舉。名增上慢。於多勝中謂己少劣。 令心高舉。名下劣慢。實無其德謂己有 德。令心高舉故名邪慢。心懷染污隨恃榮
譽形相疎誕故。名為憍。於諸善品不樂 勤修。於諸惡法心無防護故。名放逸。於 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謙敬。說名為傲。若 煩惱纏能令發起。執持刀仗鬪訟違諍故
名憤。發心懷染污為顯己德假現威儀 故。名為矯。心懷染污。為顯己德。或現親 事。或行軟語故。名為詐。心懷染污欲有 所求矯示形儀故。名現相。現行遮逼
有所乞匃故。名研求。於所得利不生喜 足。說獲他利更求勝利。是故說名以利 求利。自現己德遠離謙恭。於可尊重而 不尊重故。名不敬。於不順言性不堪忍
故。名惡說。諸有朋疇引導令作非利益事。 名為惡友。耽著財利顯不實德欲令他 知故。名惡欲。於大人所欲求廣大利養恭 敬故。名大欲。懷染污心顯不實德。欲令
他知名自希欲。於罵反罵。名為不忍。於瞋 反瞋。於打反打。於弄反弄。當知亦爾。於 自諸欲深生貪愛。名為耽嗜。於他諸欲深
生貪著。名遍耽嗜。於勝於劣隨其所應。 當知亦爾。於諸境界深起耽著。說名為貪。 於諸惡行深生耽著。名非法貪。於自父母
等諸財寶不正受用。名為執著。於他委寄 所有財物規欲抵拒故。名惡貪。妄觀諸行 為我我所。或分別起或是俱生。說名為見。
薩迦耶見為所依止。於諸行中發起常見。 名為有見。發起斷見名無有見。當知五蓋 如前定地已說。其相不如所欲。非時睡纏 之所隨縛故。名 [夢-夕+登]
瞢。非處思慕說名不樂。 麁重剛強心不調柔。舉身舒布故曰頻申。 於所飲食不善通達。若過若減。是故名 為食不知量。於所應作而便不作。非所
應作而更反作。如所聞思修習法中。放逸 為先不起功用。名不作意。於所緣境深 生繫縛。猶如美睡隱翳其心。是故說名不
應理。轉自輕蔑故。名心下劣。為性惱他故。 名抵突。性好譏嫌故。名諀訿。欺誑師長尊 重福田及同法者。名不純直。身語二業皆悉
高疎其心剛勁又不清潔。名不和軟。於諸 戒見軌則正命皆不同分。名不隨順。同分 而轉心懷愛染。攀緣諸欲。起發意言。隨順
隨轉。名欲尋思。心懷憎惡。於他攀緣不饒 益相。起發意言。隨順隨轉。名恚尋思。心 懷損惱。於他攀緣惱亂之相。起發意言。餘
如前說。名害尋思。心懷染污。攀緣親戚 起發意言。餘如前說。是故說名親里尋思。 心懷染污。攀緣國土起發意言。餘如前說。
是故說名國土尋思。心懷染污。攀緣自義 推託遷延。後時望得起發意言。餘如前說。 是故說名不死尋思。心懷染污。攀緣自他
若劣若勝起發意言。餘如前說。是名輕蔑 相應尋思。心懷染污。攀緣施主往還家勢。 起發意言。隨順隨轉。是名家勢相應尋思。 愁歎等事如前應知。
[0803b03] 復次一切煩惱皆有其纏。由現行者悉名 纏故。然有八種諸隨煩惱。於四時中數數 現行。是故唯立八種為纏。謂於修學增上
戒時。無慚無愧數數現行能為障礙。若於 修學增上心時。惛沈睡眠數數現行能為 障礙。若於修學增上慧時。簡擇法故掉 舉惡作數數現行能為障礙。若同法者展轉
受用財及法時。嫉妬慳悋數數現行能為障 礙。
[0803b12] 復次欲貪瞋等欲界所繫煩惱。行者欲界所 繫上品煩惱未斷未知。名欲暴流。有見無 明三種暴流。如其所應當知亦爾。謂於欲
界未得離欲。除諸外道名欲暴流。已得 離欲名有暴流。若諸外道從多論門。當知 有餘二種暴流。謂諸惡見略攝為一。名見 暴流。惡見因緣略攝為一。說名第四無明暴
流。
[0803b20] 復次若諸煩惱等分行者非增非減。即上所 說一切煩惱。說名為軛。
[0803b22] 復次當知依於二品建立四取。一在家品。 二外道法中諸出家品。當知此中若所取。若 能取。若所為取。如是一切總說為取。問何所
取。答欲見戒禁我語是所取。問何能取。答 四種欲貪是能取。問何所為取。答為得諸 欲及為受用故起初取。由貪利養及以恭 敬增上力故。或為詰責他所立論。或為免
脫他所徵難。起第二取。奢摩他支為所依 止。為所建立。為欲往趣世間離欲乃至非 想非非想處三摩鉢底。起第三取。為欲隨 說分別所計作業受果所有士夫。及為隨說
流轉還滅士夫之相。起我語取。如是四取 依於二品。謂受用欲諸在家品。及惡說法 毘奈耶中諸出家品。由佛世尊每自稱言我 為諸取遍知永斷正論大師故。於此法誓
修行者。雖帶煩惱身壞命終。而不於彼 建立諸取。所以者何。彼於諸欲無所顧 戀而出家故。於見戒禁及以我語無執受 故。惡說法者有二差別。一於見愛展轉發
起怨諍論者。二能證入世間定者。依於 見愛展轉發起怨諍論者。建立見取。依能 證入世間定者立戒禁取。二品為依執 著我語故。依俱品立我語取。此中見者。謂
六十二。如前應知。邪分別見之所受持身 護語護。說名為戒。隨此所受形服飲食威 儀行相。說名為禁。諦故住故論說有我。名
為我語。執有實物。說名諦故。執可安立。 說名住故。又於此中欲愛為緣建立欲取。 依止智論利養恭敬等愛為緣建立見取。 定愛為緣立戒禁取。有無有愛為緣立我
語取。
[0803c24] 復次當知四繫唯依外道差別建立。如前 應知。復次違背五處。當知建立五蓋差別。 一為在家諸欲境界所漂淪故。違背聖教
立貪欲蓋。二不堪忍諸同法者。呵諫驅擯 教誡等故。違背所有可愛樂法立瞋恚蓋。 三由違背奢摩他故。立惛沈睡眠蓋。四由 違背毘鉢舍那故。立掉舉惡作蓋。五由違
背於法論議無倒決擇審察諸法大師聖教 涅槃勝解故。建立疑蓋。
[0804a04] 復次若貪瞋癡纏所纏故。或彼隨眠所隨眠 故。心不調柔。心極愚昧於得自義能作衰 損故。名株杌。
[0804a07] 復次於弊下境所起貪欲。名為貪垢。於 不應瞋所緣境事所起瞋恚。名為瞋垢。於 極顯現愚癡眾生尚能了事所起愚癡。名為 癡垢。
[0804a11] 復次若貪瞋癡數數現行恒常流溢。燒惱身 心極為衰損。說名燒害。
[0804a13] 復次若貪瞋癡遠離慚愧。無慚愧故一向無 間。不可制伏定為傷損。說名為箭。復次若 貪瞋癡慚愧間雜。由相續故。非剎那故。
有可制伏。說名所有。是繫所攝。極下穢 義。
[0804a18] 復次一切不善身業。名為惡行。如說身業。 語業意業當知亦爾。由此惡業數現行故。 於諸惡趣。或已隨得。或當隨得。或現隨得。
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