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hisattvabhūmi (Pusa Xing Chi Jing) 菩薩地持經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菩薩地持經卷第四北涼中印度三藏 曇無讖於姑臧譯
◎菩薩地持方便處施品第九
[0906a14] 復次菩薩。次第滿足六波羅蜜已。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所謂檀波羅蜜。尸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
波羅蜜。云何菩薩檀波羅蜜。略說有九種。 一者自性施。二者一切施。三者難施。四者一 切門施。五者善人施。六者一切行施。七者除
惱施。八者此世他世樂施。九者清淨施。自 性施者。謂菩薩思願與無貪俱。不惜財身起 身口業。捨所施物。捨如法財。住律儀處。見未
來果。以如是義。施與眾生。是名自性施。
[0906a24] 一切施者。略說有二種施物。一者內物。二者 外物。菩薩捨身。是名內施。若菩薩為食吐 眾生。食已吐施。是名內外施。除上所說。是
名外施。菩薩內施。復有二種。一者隨所欲作。 他力自在。捨身布施。譬如有人。為衣食故。繫 屬於人為他僕使。如是菩薩不為利養。但為
無上菩提。為安樂眾生。為滿足檀波羅蜜。隨 所欲作。他力自在。捨身布施。二者隨他所須。 頭目手足種種支節血肉筋骨乃至髓腦隨
其所求一切施與。菩薩外施。復有二種。一者 隨其所求。受用樂具歡喜施與。二者奉事彼 故。一切捨心。一切施與。
[0906b07] 菩薩於內外物非無差別。等施一切。或有所 施。或有不施。若於眾生樂而不安。不樂 不安。則不施與。若於眾生安而不樂。亦安
亦樂。是則盡施。如是略說應施不施。次當 廣說。若菩薩布施令他受苦。若致逼迫。若被 侵欺。及非法求。自力他力不隨所欲。菩薩
為眾生故。寧自棄捨百千身命。不隨彼欲令 致逼迫殘害欺誑。菩薩淨心修行布施。饒益 無量諸眾生時。有求身體頭目支節。則不施
與。何以故。非是菩薩行淨施時。作是念言。是 可與是不可與。心生退弱。是故菩薩。以清淨 心不捨現前。利益眾生捨身布施。雖不捨身
不違淨心。若彼魔天及魔所使。欲行恐怖求 其身分。則不施與。不欲令彼得大罪故。或有 眾生。若狂若亂求其身分。亦不為彼而捨身
命。不自住心故。心惱亂故。心不自在故。與上 相違來求請者。隨其所欲為捨身命。是名菩 薩內物應施不應施。
[0906b25] 菩薩外不施者。若有眾生求毒火刀酒。為 欲自害若欲害他。是則不施。若為自攝若為 攝他。是則施與。若是他財。先不同意不以施
人。菩薩不為媒行以此授彼。有虫飲食悉不 施與。若有眾生。為作戲樂非義饒益。來乞求 者。菩薩不施。何以故。若施與者。於菩薩所雖
少歡喜。而多起惡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 若戲樂具。不墮惡趣不起善根。而令眾生因 此成熟為攝取故。是則施與。何者可與何者
不可與。謂學捕獵殺生極大貪著。作大方便 多殺眾生。如是比會菩薩不為。亦不教他。 殺羊祀天。亦不施與。惱眾生者。來求水陸多
眾生處。悉不施與。為欲學作罩羅機網。 世間種種惱眾生具。亦不施與。若罵若殺若 縛若罰。亦不自作亦不教他。若怨家怨家
子。悉不施與。略說一切逼迫眾生戲樂之 具。悉不施與。
[0906c13] 若復種種象馬車輿。衣服莊嚴豐美飲食 習學歌舞種種眾具。塗身香花。嚴飾珍玩。園 林樓觀。舍宅男女。種種技術工巧業處。如
是一切戲樂眾具。為信樂因緣來請求者。 一切盡施。若彼眾生。不自知量及不應病。 種種飲食。是悉不施。若已飽食。性貪欲得。
亦不施與。若有眾生。不堪憂惱。求欲自殺 食毒投巖。如是等求。悉不施與。若菩薩為王 統領多國。不以他人妻子施與。除城邑村落
人民賦稅。應屬我者。則以施之。菩薩所愛 妻子奴婢。若施人時。先以軟語。方便開喻。若 不樂者則不施與。若其樂者隨所應施。若惡
知識惡人惡鬼。是等來求。悉不施與。亦不施 彼令作奴婢。若有惡人來求王位。則不施與。 若此惡人。先為王者。菩薩有力則便廢退。父
母妻子奴婢財物。不以施人。若因布施父母 憂惱。妻子僮僕由是致苦。如是等施。菩薩 不為。非法之物不以施人。凡所施物。清淨
如法。不逼迫呵責取他財物而行布施。不犯 佛戒而行布施。
[0907a09] 菩薩於一切眾生。平等心施。作福田想。亦 不分別怨親中人功德過惡。是下中上是苦 是樂。
[0907a12] 菩薩不如所求如所許後以少施。亦不先 許勝物後施麁惡。若施勝物。心無不泰。不 恨不亂。菩薩施已。不自稱歎言。我於汝所惠
弘多。若施下流不起輕想。況復有德所應恭 敬。若有眾生住諸惡行。掉動毀戒罵詈瞋恚。 亦不悒慼悔恨心施。方於彼所起憐愍心不
以邪見而行布施。所謂大會。殺生求法。不為 希有吉慶會故而行布施。不為清淨一切行 分故而行布施。求世間出世間離欲清淨。除
為清淨方便而行布施。不求果報而行布施。 一切布施。悉用迴向無上菩提。菩薩自知。 一切種施因緣故。生一切種如實果報。不由
於他而行布施。所謂施食得力。施衣得色。 施乘得樂。施燈得眼。如是一切應當廣說。菩 薩亦不畏貧窮而行布施。以慈悲故而行布
施。菩薩亦不以不如法食施來求者。所謂 施出家人餘殘飲食。便利涕唾膿血污食。 不語不知飯及麥飯。法應棄者。謂不葱食。 葱雜葱污。如是不肉食不酒飲。酒雜酒
污。如如法業和合菩薩施人。如是等不如 法施不以施人。菩薩不令求者數數往返 留難生惱。然後方施。菩薩不以諂故而行布 施。如是若王大臣長者居士。此諸檀越知
我施已。必當恭敬供養於我。不為要他作 使故施。少物尚施。況復多物。不以布施起他 貪著。為生患難令致傾滅。不以布施離他城
邑。謂以施攝。令其屬己。菩薩智慧精進不 息。堪能具足自誓莊嚴。先自行施然後教 他。不自懈怠教人行施。一切大會持戒犯
戒。從上至下次第等施。菩薩得財多少隨捨。 不待積聚然後行施。不畏他故而行布施。所 謂若瞋若打若責若毀殺縛驅擯。不畏是等
而行布施。菩薩欲施心悅。施時歡喜。施已無 悔。不以相似摩尼真珠珂珼玉石瑠璃珊瑚 虛偽之物欺誑他人。
[0907b18] 菩薩所畜一切財物。初得物時發心捨與一 切眾生。後來求者自求己物。菩薩時施非不 時施。自他淨施非不清淨。如威儀施非不威
儀。決定心施非不定心。見來求者終不嗤 笑。亦不輕弄亦不顰蹙。先語稱讚然後施 與。時應所求不為留難。若彼不求開心自施。 若自來取恣聽所欲。
[0907b25] 菩薩不以惡智而行布施。常以善智而修施 業。智慧施者。菩薩自量財物多少。隨其所 宜而行惠施。見來求者作是念言。彼來求
者。有二種人。一者富樂非是貧下。亦非孤 獨有所依怙。二者貧苦。孤煢下賤無所依 怙。作是念言。若我財多。當令具足。若財
少者。先當周給與彼貧乞無依怙者。先作 是念。如所念施。於彼富人不滿其意。當以 本心辭謝發遣。唯願仁者勿生恨心。
[0907c05] 菩薩若見慳貪眾生財富無量。自為身惜不 敢衣食。往詣其所共為親善。與作同意而 語之言。汝若貪惜不能施與。我舍乃有無
量財物。欲行滿足檀波羅蜜。普為一切乞求 眾生。若有眾生。從汝求者。可來我舍取財 施與。勿令空去。若難自取發遣使來。
於我施時汝當隨喜。彼聞此已心大欣悅。於 我無損彼蒙饒益。因與菩薩共相親愛。今雖 未能即時行施。已種來世離慳種子。以彼次
第修習自知為本。以巧方便教令少施。依下 無貪教令至中。依中至上。
[0907c16] 復次菩薩若和上阿闍梨若共住弟子。近住 弟子淨修梵行。受性慳貪。若不慳貪。財物 不具擁其施心。菩薩以己財物向佛法僧欲
施作福。捨持與彼令其造作。己自不為。 如是菩薩功德更增。令慳貪者降伏煩惱。彼 樂法者亦滿其願。如是攝取成熟眾生。復次
菩薩見彼來者。有求索相。知其心已不令發 言。隨其所須施令滿足。若有商價欺誑他 時。菩薩知已。覆藏不說。彼作惡行欺誑他
人。尚為覆藏。況復自身。欲滿彼願隨意與 財。彼無慚愧得已歡喜。無所畏懼熙悅而 去。若菩薩為彼商人所欺。先不覺知欺已乃
覺。亦不責彼不令憶念。不欲令彼犯不與 取。起隨喜心。如是等捨所施物。是名菩薩智 慧布施。
[0908a11] 復次菩薩無財施時。先所造作世間工巧。彼 業現前。以少方便多獲財利。用施眾生。若復 為他莊嚴說法。美善說法。慈心說法。貧苦聞
法歡喜供養。何況富樂。慳者無惜。況常樂 施若有信心長者居士。常習行施。財富無量 將求者往令彼饒益彼所行施。所作功德。自
身往助。堪能具足。信心清淨身口意業。隨其 力能助彼營理。令其無礙。滿足求者。彼乏 事力。施事難成。若隨朋黨。若非法行。若失正
念。如是等若菩薩無財。以智慧施。乃至未得 淨心。淨心菩薩不墮惡趣。生生常得無盡之 財。
[0908a23] 復次菩薩知彼邪見求法短者。不授其法不 與經卷。若性貪財賣經卷者。亦不施與。 若得經卷隱藏不現。亦不施與。若非彼人所
知義者。亦不施與。若是彼人所知義者。菩 薩於此經卷。已自知義則便持經。隨所樂 與。若未知義。自須修學。又知他人有如是
經示語其處。若更書與。若無示處復不得書。 菩薩當復自觀其心。為是法慳纏心不能 施耶。為更有為不施彼耶。作如是自觀 已。若少有法慳者當持經與。為法施故。
我寧以法施。現世癡啞為除煩惱。猶尚應 施。況作將來智慧方便。如是觀時。無少許法 慳者。彼菩薩應當自學。我為除煩惱故修行
法施。滿足智慧方便故修行法施。愛念眾 生故修行法施。菩薩自見內無煩惱。見不施 彼。現得智慧。於未來世轉增無量。非施彼故。
得是功德。經法施者。於未來世獲少法利。不 及自學智慧開覺。今雖不施必將安樂一切 眾生。施其智慧。寧為一切今不施與。不為一
人與其經卷。如實知已。不施彼者。無有過咎。 亦無悔恨。不越菩薩所受禁戒。
[0908b15] 云何菩薩方便不施。不忍直言必定不與。要 以軟語開解發遣。作是方便有而不施。菩薩 本來所畜眾具一切施物。以清淨心於一切
十方諸佛菩薩捨作淨施已。譬如比丘以 己衣物於和上阿闍梨所捨作淨施。如是作 淨施因緣故。得畜種種無量財物。故名住聖
種菩薩。亦得無量功德。常自憶念如是功德。 於一切時常隨增長。凡是淨施所畜之物。為 諸佛菩薩受寄護持。見彼來求觀察其人有
成就相。先所捨物作淨施者。取以與之。諸佛 菩薩於一切眾生無不捨之物。作如是知。滿 求者意。觀察彼人無成就相。以淨施法而開
解之。稱言賢首。此物先捨。已有所屬。軟語 發遣不令致恨。若以餘物兩三倍施。作是方 便。令知菩薩不以慳故而不惠施。當以不自
在故不以施我。如是經法則不施與。菩薩作 如是法施者。名智慧施。
[0908c03] 復次菩薩一切施。所謂法施財施無畏施。比 類相貌。若名若義。分別因果。如實知已而行 布施。是名菩薩智慧布施。復次菩薩於不饒
益己者慈心布施。於苦惱者悲心布施。於功 德者憙心布施。於饒益己者及善知識親族 人所。捨心布施。是名菩薩智慧布施。復次菩
薩有障施。障施對治如實知之。障施有四 種。一者先不修習。二者所施物少。三者 財物雖多貪愛增上。四者見未來世具足
財果而生貪著。先不習施者。菩薩見正求者。 多有財物而不生施心。當知是我不習施 故。疾行智慧作是思惟。我昔定當不習施心。
致令今日雖有財物見來求者施心不生。今 若不施復於來世有此施礙。如是知已。依施 障對治而行布施。則能捨離不習施障。所施
物少者。菩薩見正求者。所施物少不欲布 施。以是施障故。疾行智慧作是思惟。寧安 貧苦。要當布施。思惟是已。悲心布施復作是
念。我從昔來。宿業過故。他自在故。令我飢寒 困苦不能饒益一切眾生。寧令我今因是失 命現世受苦。要當行施攝取眾生。不令受者
心不滿足。況我今日。有果菜活命。要當安 苦而行布施。財物雖多。貪愛增上者。菩薩 見正求者。以增上可意故。最上故。於所施物
不生施心。彼菩薩知藏積過故。疾行智慧。 我於苦中而生樂相。於未來世當受大苦。 如是顛倒若知若斷。作是思惟已能行布施。
見未來財果生貪著者。菩薩行布施已於施 果大財生福利見。不能志求無上菩提菩薩 知耶。果見為過患已。疾行智慧如實正觀。一
切諸行無有堅固念念磨滅。受用果報亦復 如是。悉是離散磨滅之法。如是觀時。果見則 斷。一切所施悉以迴向無上菩提。是名菩薩
四種障施對治智慧。應當知。謂分別忍苦。 知攝顛倒。觀行不堅。前三對治智。是正布 施。後一對治智。攝受正果。是名菩薩智慧布 施。
[0909a16] 復次菩薩內獨淨心淳厚淨信覺想勝妙。無 量施物意解施與一切眾生。是菩薩以少方 便生無量功德。是智慧菩薩大智慧施。是名
略說菩薩有財無財施所攝法。如是法施分 別施淨心施。施障對治智慧。布施淨心意 解施。是名菩薩不共施。當知是名菩薩一切
內外所施物。廣分別。上一切施。分別當 知分別為難施等。
[0909a24] 云何菩薩難施。略說有三種。菩薩有少 財物。自忍貧苦施與他人。是名菩薩第一 難施。若菩薩所可愛物性深愛著久習愛著。
增上施物越最上貪著。能自開覺施與他 人。是名第二難施。若菩薩勤苦得財施與他 人。是名菩薩第三難施。
[0909b01] 云何菩薩一切門施。略說四種。是菩薩 若自物。若勸他得物。若自集布施。若父 母妻子奴婢作人。若善友大臣親屬。悉皆
施與若他所須。是名略說菩薩四種一切門 施。
[0909b06] 云何菩薩善人施。略說五種。一者菩薩信 心布施。二者恭敬布施。三者自手施。四者 時施。五者不侵他施。是名菩薩善人施。
[0909b09] 云何菩薩一切行施。略說十三種。一者無 依施。二者廣施。三者歡喜施。四者常施。五者 器施。六者一切施。七者一切處施。八者一
切時施。九者無罪施。十者一切物施。十一 者方土物施。十二者資財施。十三者穀施。 如是十三種是名菩薩一切行施 (器者謂四道淨福田器) 。
云何菩薩除惱施。略說有八種。一者菩薩 見須飲食者施以飲食。二者須乘與乘。三 者須衣與衣。四者須莊嚴具與莊嚴具。五 者須種種器具悉皆施與。六者須華鬘塗香
者隨其所欲。七者須舍與舍。八者須燈明者 施以燈明。如是八種。是名菩薩除惱施。
[0909b21] 云何此世他世樂施。略說九種。謂財施法 施無畏施。財施者。勝妙清淨。如法調伏慳垢 藏積垢故。修行布施。調伏慳垢者。捨執著心。
調伏藏積垢者。捨受用執著。無畏施者。謂師 子虎狼王賊水火等種種恐怖救令得度。法 施者。不顛倒說法具足說法。授人禁戒。如
是略說菩薩九種施。令諸眾生得今世後世 安樂。彼財施無畏施。分別此世樂。法施者 分別今世後世樂。云何菩薩清淨施。略說
十種。云何十。一者不留難。二者不異見。三 者不積聚。四者不高心。五者無所依。六者 不退弱。七者不下心。八者不背面。九者不
求恩。十者不求報。不留難施者。菩薩有來 求者。疾疾布施不作留難。時滿所願過其速 望。不異見者。菩薩於施不起異見言無果報。
不以害生布施。謂言是法不於此施。求世間 出世間淨。不積聚施者。菩薩不久積財然後 頓施。何以故。非菩薩有所施物。見來求者。
堪能不施。不如法見。非不施與。云何積聚。然 後乃施。亦非積聚。而施福增多。所施物等。 求者亦等。漸施頓施。以何因緣。見福差別。又
復菩薩。見積聚施過。不見隨施有過。何以 故。謂積聚施。先來求者。或有百數而不施與。 令彼嫌恨起不忍心。後來求者。積以頓施。是
故菩薩。不積聚施。不高心施者。菩薩於求者 所謙下心施。不觀他勝競心布施。不以施故 而自稱譽。我是施主餘者不能。無依施者。菩
薩不以名稱而行布施。於假名稱譽猶如塵 坌。不退弱施者。菩薩欲施心悅。施時歡喜。 施已無悔。財物增廣第一勝妙。菩薩聞他廣
施勝施。心不自輕生退弱心。不下心施者。 菩薩思量。以最勝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