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 Yang Shengjiao Lun 顯揚聖教論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顯揚聖教論卷第九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五
[0521b11] 異論多種者。謂十六種異論。何等十六。嗢柁 南曰。
執因中有果 顯了有去來
我常宿作因 自在等害法
邊無邊矯亂 見無因斷空
計勝淨吉祥 名十六異論
[0521b17] 論曰。十六異論者。一因中有果論。二從緣顯 了論。三去來實有論。四計我論。五計常論。六 宿作因論。七自在等作者論。八害為正法論。
九有邊無邊論。十不死矯亂論。十一無因見 論。十二斷見論。十三空見論。十四妄計最勝 論。十五妄計清淨論。十六妄計吉祥論。
[0521b23] 因中有果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 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因中常恒具有果性。謂 雨眾外道作如是計。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
於諸因中起如是見立如是論顯示有果。答 由教及理故。教者。謂彼先師所造教藏。隨聞 傳授展轉至今。宣說因中先已有果。理者。謂
即如彼沙門及婆羅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 住尋思地。住自辦地。住異生地。住隨思惟 觀察行地。彼如是思。若從彼體此體得生。一
切世間共知共立。彼是此因非餘。又諸世間 欲求此果。唯取此因不取餘因。又即於彼彼 事中。如是如是加功營造。非於餘事。又若彼
果即從彼生不從餘生。是故因中定已有果。 若不爾者。應立一切是一切因。又應求一一 果取一切因。又應於一切事加功營造為求
一果。又應從一切一切果生。如是由建立故。 取故。作事故。生故。彼見因中常有果性。
[0521c11]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因果兩相為異不異。若 不異者。即無決定因果二體。由此二相無差 別故。而言因中有果。不應道理。若異相者。汝
意云何。因中果體為未生相為已生相。若未 生相者。於彼因中果猶未生而說是有。不應 道理。若已生相者。則果體已生復從因生。不
應道理。是故因中非先有果。然要有因故待 緣而生。
[0521c19] 彼有相法於有相法中由五種相可得了知。 一於處所可得了知。謂如瓮中水。二於所依 止可得了知。如眼中眼識。三即於自相可得
了知。如因自體不由比決。四於自作業可得 了知。五由因變故果變可得。或由緣變故果 變可得。是故常時恒時說因中有果。不應道
理。由此義故。彼所立論非如理說。謂不異相 故。異相故不生相故。生相故。不應道理。
[0521c27] 從緣顯了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 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一切諸法體自本有。從 眾緣顯非緣所生。謂即因中有果論者及聲
相論者。作如是計。
[0522a02] 問何因緣故。因中有果論者。見諸因中先有 果性從緣顯了。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 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
前。彼如是思。果先是有復從因生。不應道理。 然非不用功為成於果。復以何緣而作功用。 豈非唯為顯了果故。彼作如是妄思惟已。說 顯了論。
[0522a09]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為無障緣故障。為有障 緣故障。若無者。無有障緣而有障者。不應道 理。若有者。屬果之因何故不障。同是有故。譬
如黑闇障瓮中水亦能障瓮。若言亦障因者。 亦應顯了。俱是所障。而但顯因中先有果性 而不顯因。不應道理。
[0522a15] 汝又應說。為有性是障緣。為果性是障緣。若 有性是障緣者。是則有性。常不顯了。不應道 理。又因亦是有。何故不是障緣。若果性是障
緣者。如是一法亦因亦果。如芽是種子果 是莖等。因果即一法亦顯不顯。不應道理。
[0522a20] 又今問汝。隨汝意答。顯與本法為一為異。若 言一者。彼本有法常顯已顯復顯。不應道理。 若言異者。此顯為無因耶。為有因耶。若無因
者。無因而顯。不應道理。若有因者。果性可 顯。非是因性不顯之因能顯於果。不應道理。 如是無障緣故。有障緣故。有相故。果相故。顯
了一故。顯了異故。不應道理。是故汝言。若法 性無是則無相。若法性有是則有相。若性是 無不可顯了。若性是有則可顯了者。不應道 理。
[0522b01] 今當略說。雖實是有而不可取相。或有遠故 不可取。或由四種障因之所障故不可取。或 極微細故不可取。或心散亂故不可取。或根
損壞故不可取。或未得彼相應智故不可取。 如因中有果從緣顯論。不應道理。當知聲 相論亦爾。此中差別者。外聲論師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聲相本有無生無滅。然由數宣吐 方得顯了。而聲體是常。是故從緣顯了論。非 如理說。
[0522b10] 去來實有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 或在此法。由不正思惟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有過去有未來。自相成就猶如現在。實有非 假。
[0522b14] 問何因緣故。彼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 及理故。教如前說。
[0522b16] 又於此法有不如理思惟所引經教。如經中 說。一切有者。謂十二處。是十二處自相故有。 又如薄伽梵說。有過去業。又經中說。有過去
色有未來色。乃至識亦如是。
[0522b20] 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 前。彼如是思。若法自相安住此法。真實是有。 此若未來無者。彼時應未受自相。此若過去
無者。彼時應退失自相。若如是者。諸法自相 應不成就。由是諸法應性不真實。若如是者 不應道理。由如是思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過去未來性相實有。
[0522b27]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去來兩相與現在相。為 不異相為是異相。若不異相者。立三世相。不 應道理。若異相者。性相實有。不應道理。
[0522c01] 又汝應說。自意所欲墮三世法。為是常相為 無常相。若常相者。墮於三世。不應道理。若無 常相者。於三世中恒是實有。不應道理。
[0522c04] 又汝應說。自意所欲。為計未來法來至現在 世。為計未來死滅生現在世。為計法住未來 以此為緣生現在世。為計本無業用今有業
用。為計本相不圓滿今相圓滿。為計本相異 今相異。為計未來有現在分相。
[0522c09] 若言即未來法來至現在者。此應有方所。又 未來現在應無差別。又應是常。不應道理。若 言未來死滅生現在者。是則未來法不生於
今現在法本無今生。又未來未生而言死滅。 不應道理。
[0522c14] 若言法住未來以此為緣生現在世者。此應 是常。又應本無。今生非未來法生。不應道理。 若本無業用今有業用者。是則本有今有便
有。如前所說過故。不應道理。又此業用汝意 云何。與彼本法為有異相為不異相。若異相 者。此業用相未來無故。不應道理。若不異相
者。本無業用今有業用。不應道理。
[0522c21] 如無業用有此過失。如是不圓滿相異相未 來分相亦爾。此中差別者。復有自體雜亂過 失。不應道理。如未來向現在。如是現在往過
去如其所應有過失應知。謂如前所計諸因 緣及所說破道理。
[0522c26] 如是自相故。共相故。來故。死滅故。生故。業 故圓滿相故。異相故。未來分故。說過去未來 實有論。不應道理。
[0522c29] 如是破已復有難言。若過去未來是無。云何 緣無而有覺轉。若言緣無而覺轉者。云何不 有違教過失。如說一切有者謂十二處。
[0523a03]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世間取無之覺為起不 起。若不起者。能取無我。兔角石女兒等覺。皆 應是無。此不應道理。又薄伽梵說。我諸無諂
聲聞如我所說正修行時。若有知有若無知 無。如是不應道理。若言起者。汝何所欲此取 無覺。為作有行為作無行。若作有行者。取無
之覺而作有行。不應道理。若作無行者。此無 行覺汝何所欲。為緣有事轉為緣無事轉。若 緣有事轉者。無行之覺緣有事轉。不應道理
若緣無事轉者。無有緣無之覺。不應道理。
[0523a13] 雖說一切有者謂十二處。然於有法密意說 有有相。於無法密意說有無相。所以者何。若 有相法能持有相。若無相法能持無相。是故
俱名為法。俱名為有。若異者。諸修行人。但知 於有不知於無。應非無間觀所知法。此不應 道理。又雖說言有過去業由此業故眾生受。
有損害受無損害受。此亦依彼習氣密意假 說彼法為有。謂於諸行中曾有淨不淨業生 滅。由此因緣故。彼行勝異相續而轉。是名習
氣。由此相續所攝習氣故。愛不愛果生。是 故於我無過。而汝不應道理。
[0523a24] 又雖說言有過去色有未來色有現在色。如 是乃至識亦爾者。此亦依三種行相密意故 說。謂因相自相果相。依彼因相密意說有未
來。依彼自相密意說有現在。依彼果相密意 說有過去。是故無過。
[0523a29] 又復不應說過去未來是實有相。何以故。應 知。未來有十二種相故。一因所顯相。二體未 生相。三待緣相。四已生種類相。五應生法
相。六不生法相。七未生雜染相。八未生清淨 相。九應可求相。十不應求相。十一應觀察相。 十二不應觀察相。應知。現在亦有十二種相。
一果所顯相。二體已生相。三緣會相。四已生 種類相。五剎那相。六不復生法相。七現雜染 相。八現清淨相。九可喜樂相。十不可喜樂相。
十一應觀察相。十二不應觀察相。應知。過去 亦有十二種相。一已度因相。二已度緣相。三 已度果相。四體已壞相。五已滅種類相。六不
生法相。七靜息雜染相。八靜息清淨相。九應 顧戀處相。十不應顧戀處相。十一應觀察相。 十二不應觀察相。
[0523b15] 計我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 是見立如是論。有我有薩埵有命者有生者 有養者有數取趣者。如是等是實是常。諸外
道等作如是計。問何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 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由二
種因故。一先不思覺率爾而得有薩埵覺故。 二先已思覺得有作故。彼如是思。若無我者。 見於五事不應起於五種有我之覺。一見色
形已唯應起於色覺。不應起於薩埵之覺。二 見順苦樂行已。唯應起於受覺。不應起於勝 劣薩埵之覺。三見已立名者名相應行已。唯
應起於想覺。不應起於剎帝利婆羅門吠舍 戍達羅佛授德友等薩埵之覺。四見作淨不 淨相應行已。唯應起於行覺。不應起於愚者
智者薩埵之覺。五見於境界識隨轉已。唯應 起於心覺。不應起於我能見等薩埵之覺。由 如是先不思覺。於此五事唯起五種薩埵之
覺。非諸行覺。是故先不思覺見已率爾而起 有薩埵覺。如是決定知有實我。
[0523c06] 又彼如是思。若無我者。不應於諸行中先起 思覺得有所作。謂我以眼當見諸色。正見諸 色。已見諸色。或復起心。我不當見如是等
用皆由我覺行為先導。如於眼見如是於 耳鼻舌身意應知亦爾。又於善業造作善業 止息。不善業造作不善業止息。如是等事。皆
由思覺為先方得作用。如是等用唯於諸行。 不應道理。由如是思故說有我。
[0523c14]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為即於所見事起薩埵 覺。為異於所見事起薩埵覺耶。若即於所見 事起薩埵覺者。汝不應言即於色等計有薩
埵計有我者是顛倒覺。若異於所見事起薩 埵覺者。我有形量。不應道理。我有勝劣。或 剎帝利等。或愚或智。或能取彼色等境界。不 應道理。
[0523c21] 又汝何所欲。為唯於此法自體起此覺耶。為 亦於餘體起此覺耶。若唯於此法自體起此 覺者。即於所見起彼我覺。不應說名為顛倒
覺。若亦於餘體起此覺者。即一切境界各是 一切境界覺因。不應道理。
[0523c26] 又汝何所欲。於無情數有情覺。於有情數無 情覺。於餘有情數餘有情覺。為起為不起耶。 若起者。是則無情應是有情。有情應是無情。
餘有情應是餘有情。此不應道理。若不起者。 則誹撥現量。不應道理。
[0524a02] 又汝何所欲。此計我覺為取現量義。為取比 量義耶。若取現量義者。唯色等蘊是現量義。 我非現量義故。不應道理。若取比量義者。如
愚稚等未能思度。不應率爾起於我覺。
[0524a06]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如世間所作。為以覺 為因。為以我為因。若以覺為因者。執我所作。 不應道理。若以我為因者。先已思覺得有所
作。不應道理。
[0524a10] 又汝何所欲。所作事因。為是無常為是常耶。 若無常者。此所作因體是變異而執我有所 作。不應道理。若是常者。則無變異無變異法
執有所作。不應道理。
[0524a14] 又汝何所欲。為有動作之我能有所作。為無 動作之我能有所作耶。若有動作之我能有 所作者。是則常作不應復作。若無動作之
我能有所作者。無動作性而有所作。不應道 理。
[0524a19] 又汝何所欲。為有因故我有所作。為無因耶。 若有因者。此我應由餘因策發方有所作。不 應道理。若無因者。應一切時作一切事。不應
道理。
[0524a23] 又汝何所欲。此我為依自故能有所作。為依 他故能有所作。若依自者。此我自作老病死 苦雜染等事。不應道理。若依他者。計我所作
不應道理。
[0524a27]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為即於蘊施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