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 on the Compendium of the Abhidharma (Abhidharmasamuccayavyākhyā)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三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0704c19] 復次蘊界處廣分別云何嗢拕南曰。
實有性等所知等 色等漏等已生等
過去世等諸緣等 云何幾種為何義
[0704c22] 問蘊界處中云何實有。幾是實有。為何義 故觀實有耶。答謂不待名言此餘根境是實 有義。一切皆是實有。為捨執著實有我故。觀
察實有。所以建立此三問者。為斷相事二 愚及增益執故。云何實有者辯實有相為斷 相愚。一切實有者為斷事愚。捨著實我者為
斷增益執。如是餘處如理應知。不待名言根 境者。謂不分別色受等名言而取自所取義。 不待此餘根境者。謂不待此所餘義而覺自
所覺境。非如於瓶等事要待名言及色香等 方起瓶等覺。
[0705a04] 云何假有。幾是假有。為何義故觀假有耶。謂 待於名言此餘根境是假有義。一切皆是假 有。為捨執著。實有我故。觀察假有。
[0705a07] 云何世俗有幾是世俗有。為何義故觀世俗 有耶。謂雜染所緣是世俗有義。一切皆是世 俗有。為捨執著雜染相我故。觀察世俗有雜
染所緣者。能發一切雜染義故。雜染相我者。 執我為雜染因故。
[0705a12] 云何勝義有。幾是勝義有。為何義故觀勝義 有耶。謂清淨所緣是勝義有義。一切皆是勝 義有。為捨執著清淨我相故。觀察勝義有。清
淨所緣者。為得清淨緣此境界。是最勝智所 行義故。一切皆是勝義有者。以一切法不離 真如故。諸法無我性是名真如。彼無我性真 實有故。
[0705a19] 云何所知。幾是所知。為何義故觀所知耶。謂 所知有五種色。心心所有法心不相應行無 為。色謂色蘊。十色界十色處及法界法處所
攝諸色。心謂識蘊。七識界及意處。心所有 法。謂受蘊想蘊相應行蘊及法界法處一分。 心不相應行謂不相應行。蘊及法界法處一
分。無為謂法界法處一分。若依是處雜染清 淨。若所雜染及所清淨。若能雜染及能清淨。 若於此分位。若此清淨性。由依此故。一切皆
是所知。處者謂色法。所染淨者。謂心法。能 染淨者。謂貪等信等心所有法如其次第。分 位者。謂於色心及心法分位。假立心不相應
行法。清淨性者。謂清淨無為法。如其所應非 一切。所以者何。唯法界及擇滅。是清淨性 故。又所知法者。謂信解智所行故。道理智
所行故。不散智所行故。內證智所行故。他性 智所行故下智所行故。上智所行故。厭患智 所行故。不起智所行故。無生智所行故。智智
所行故。究竟智所行故。大義智所行故。當知 此中以十三種智所緣境界。顯示所知義。十 三智者。謂聞所生智。思所生智。世間修所生
智。勝義智。他心智法智種類智。苦智集智滅 智道智。盡無生智。大乘智。如是諸智隨其次 第是信解等智他心智名他性智者。謂緣他
心為境故。法智名下智者。謂於諸諦最初生 故。種類智名上智者。謂從法智後所生故為 厭患故名厭患智。為不起故名不起智。緣無
生故名無生智。緣智故名智智。緣究竟故名 究竟智。緣大義故名大義智。自利利他名為 大義。為捨執著知者見者我故。觀察所知。
[0705b20] 云何所識。幾是所識。為何義故觀所識耶。 謂無分別故。有分別故。因故轉故相故。相 所生故。能治所治故。微細差別故。當知是所
識義。無分別者。謂五識身。有分別者。謂意 識身。因者。謂阿賴耶識。轉者。謂所餘識。相 者。謂根及義。相所生者。謂根義所生諸識。
能治所治者。謂有貪離貪。有瞋離瞋。有癡 離癡。如是等。微細差別者。謂七種難識了別 差別。故七種難識了別者。一不可知了別器
了別。謂一切時無分別行相故。二種種行相 了別。謂一法一行有種種相。此難建立是故 微細。三俱有了別。謂一時間諸識俱起。云何
各別了自境界。此難建立是故微細。當知此 微細言通一切處。四能治所治速疾迴轉了 別。謂具縛者云何有貪等心。須臾轉變起離
貪等心。五習氣了別。謂諸業現行熏習於心。 云何非離心外別有習氣亦非即心。又與果 時次第而轉。六相續了別。謂無量種感自身
業熏習在識。云何於餘明了將命終位暫起 覺悟。餘業熏習轉於異趣令生相續。七解脫 了別。謂阿羅漢心證得第一無戲論法性。超
過生死曾所積習一切種有漏行。云何此心 行相流轉。此難建立是故微細。如是當知。一 切皆是所識。為捨執著能見者等我故。觀察
所識。見者等言當知。為顯見者聞者嗅者嘗 者觸者識者。
[0705c17] 云何所通達。幾是所通達為何義故觀所通 達耶。謂轉變故隨聞故入行故來故往故出 離故。是所通達義言所通達者。謂六神通所
有境界。以如意通運轉差別所顯故。說此所 通達境界名為轉變。以天耳通了達種種異 趣音聲故名隨聞。以他心通了有貪等種種
心行。故名入行。以宿住通了過去生展轉來 事。故名來。以天眼通了達未來所往生事故 名往。以漏盡通了知解脫三界方便故名出
離。如是一切皆是所通達。後以三通遍緣一 切境界故。為捨執著自威德我故。觀察所通 達。
[0705c29] 云何有色。幾是有色。為何義故觀有色耶。謂 色自性故。依大種故。憙集故。有方所故。處 遍滿故。方所可說故。方處所行故。二同所行
故。相屬故。隨逐故。顯了故。變壞故。顯示故 積集建立故。外門故。內門故。長遠故。分限 故。暫時故。示現故。是有色義。色自性者。謂
即用色法為自性故名為有色。非與餘色合 故名為有色。是故最初說色自性。依大種者。 此顯與餘色合故名有色。諸所造色與大種
色合故名有色。諸大種色展轉合故名有色。 憙集者。即有色法以憙為集名為喜集。非如 現在憙愛以先觸受等為集名為憙集。有方
所者。有分量故。處遍滿者。形量遍十方故。 方所可說者。可說在此在彼方故。方處所行 者。謂隨所住方所緣性故。二同所行者。謂二
有情共所緣性故。非如無色法。如自所受他 不能取故。相屬者。謂眼識等亦名有色繫。屬 有色根故。隨逐者。謂生無色界異生諸色種
子所隨逐故。顯了者謂諸尋思由能顯了所 緣境故。變壞者。謂五蘊。由手等所觸受等所 切。隨其所應即便變壞以變壞是色義故。顯
示者。謂諸言說顯示義故。積集建立者。謂極 微已上色。有微細分可建立故外門者。謂欲 界色。妙欲愛所生故。內門者謂色界色。定心
愛所生故。由此道理說彼諸色。名意生身。長 遠者。謂異生色不可建立。前後兩際有邊量 故。分限者。謂有學色。已作生死分限故。暫
時者。謂無學色。唯餘現在一有身故。示現 者。謂如來等所現諸色。唯是示現非真實故。 一切皆是有色。或隨所應。一切是有色者。謂
變壞色等。隨所應者。謂餘色外門等六。色差 別當知與受等共。為捨執著有色我故。觀察 有色。
[0706b04] 云何無色。幾是無色。為何義故觀無色耶謂 有色相違是無色義。一切皆是無色。或隨所 應。為捨執著無色我故。觀察無色。一切是無
色者。謂與無色相繫屬故。
[0706b08] 云何有見。幾是有見。為何義故觀有見耶。謂 眼所行境是有見義。餘差別如有色說。謂如 前說。色自性等乃至示現說名有色。如是有
見自性等乃至示現。說名有見一切皆是有 見。或隨所應。一切是有見者。謂相屬有見。 等所以者何。諸無色法與有見色相屬故。亦
名有見為捨執著眼境我故。觀察有見。
[0706b15] 云何無見。幾是無見。為何義故觀無見耶。謂 有見相違是無見義。一切皆是無見。或隨所 應。為捨執著非眼境我故。觀察無見。
[0706b18] 云何有對。幾是有對為何義故觀有對耶。謂 諸有見者皆是有對。又三因故說名有對。謂 種類故。積集故。不修治故。種類者。謂諸色
法互為能礙。互為所礙。能礙往來是有對義。 此唯應言互為能礙。所以復言互為所礙者。 為建立光明等色是有對故。以彼唯是所礙
非能礙性性自爾故。種類是自性義。積集者。 謂極微已上。以一極微無對礙故。不修治者。 謂非三摩地自在轉色。定自在力所轉諸色
無對礙故。如平等心。諸天又損害依處。是 有對義謂若依若緣能生瞋恚名為有對。即 以如是有對義故。一切皆是有對。或隨所應。
謂所餘義為捨執著不遍行我故。觀察有對。
[0706c02] 云何無對。幾是無對。為何義故觀無對耶。謂 有對相違是無對義。一切皆是無對。或隨所 應為捨執著遍行我故。觀察無對。云何有漏。
幾是有漏。為何義故觀有漏耶。謂漏自性故。 漏相屬故。漏所縛故。漏所隨故。漏隨順故漏 種類故。是有漏義。漏自性者。謂諸漏自性
漏性合故名為有漏。漏相屬者。謂漏共有心 心法。及眼等漏相應故。漏所依故。如其次 第名有漏。漏所縛者謂有漏善法。由漏勢力
招後有故。漏所隨者。謂餘地法。亦為餘地 諸漏麁重所隨逐故。漏隨順者。為順決擇分。 雖為煩惱麁重所隨。然得建立為無漏性。以
背一切有順彼對治故。漏種類者。謂阿羅漢 有漏諸蘊。前生煩惱所起故。五取蘊十五界 十處全及三界二處少分是有漏。謂除最後
三界二處少分聖道眷屬及諸無為。非有漏 故。為捨執著漏合我故。觀察有漏。
[0706c19] 云何無漏。幾是無漏。為何義故觀無漏耶。謂 有漏相違是無漏義。五無取蘊全及三界二 處少分是無漏。為捨執著離漏我故。觀察無 漏。
[0706c23] 云何有諍。幾是有諍。為何義故觀有諍耶。謂 以依如是貪瞋癡故。執持刀杖發起一切鬪 訟違諍。執持刀杖等是諍因貪等是諍自性。
如是彼自性故。彼相屬故。彼所縛故。彼所隨 故。彼隨順故。彼種類故。是有諍義。乃至有 漏有爾所量。有諍亦爾。彼所隨義故。為捨執 著諍合我故。觀察有諍。
[0707a01] 云何無諍。幾是無諍。為何義故觀無諍耶。謂 有諍相違是無諍義。乃至無漏有爾所量無 諍亦爾。為捨執著離諍我故觀察無諍。
[0707a04] 云何有染。幾是有染。為何義故觀有染耶。謂 若依如是貪瞋癡故。染著後有自身。彼自性 故。彼相屬故。彼所縛故。彼隨逐故。彼隨順
故。彼種類故。是有染義。染著後有者。謂貪 瞋癡是染著。後有因故名染。云何瞋恚是染 著後有因。謂由憎嫉諸清淨法染著後有故。
如是乃至有諍有爾所量。有染亦爾。為捨執 著染合我故觀察有染。
[0707a12] 云何無染。幾是無染。為何義故觀無染耶。謂 有染相違是無染義。乃至無諍有爾所量。無 染亦爾。為捨執著離染我故。觀察無染。云何
依耽嗜。幾是依耽嗜。為何義故觀衣耽嗜耶。 謂若依如是貪瞋癡故。染著五欲。彼自性故。 彼相屬故。彼所縛故。彼隨逐故。彼隨順故。
彼種類故。是依耽嗜義。何等瞋恚能起染著。 謂憎嫉出離如是乃至有染有爾所量。依耽 嗜亦爾。為捨執著耽嗜合我故。觀察依耽嗜。
[0707a21] 云何依出離幾是依出離。為何義故觀依出 離耶。謂依耽嗜相違是依出離義。乃至無染 有爾所量。出離亦爾。為捨執著離耽嗜我故。
觀察出離。
[0707a25] 云何。有為幾是有為。為何義故觀有為耶。謂 若法有生滅住異可知。當知是有為義。一切 皆是有為。唯除法界法處一分。為捨執著無
常我故。觀察有為。
[0707a29] 云何無為。幾是無為。為何義故觀無為耶謂 有為相違是無為義。法界法處一分是無為 為捨執著常住我故觀察無為。問無取五蘊
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彼不應言有為無為。 何以故。諸業煩惱所不為故。不應言有為。隨 欲限前不限前故。不應言無為。所以者何。無
取諸蘊隨所欲樂。若現前若不現前無為不 爾。以常住故問如薄伽梵說。一切法有二種。 謂有為無為。云何今說此法非有為非無為
耶答此亦不離二種故。所以者何。若由此義 說名有為。不以此義說名無為。若由此義說 名無為。不以此義說名有為。依此道理唯說
二種。何以故。隨欲現前不現前義故。說名有 為。諸業煩惱所不為義故。說名無為。是故此 亦不離二種。
[0707b15] 云何世間。幾是世間。為何義故觀世間耶。謂 三界所攝及出世智後所得似彼顯現是世間 義。似彼顯現者。謂似三界所攝相顯現。似真
如等所現相貌。是出世間。未曾得故。如是諸 蘊一分十五界十處全。及三界二處一分。是 世間。一分者。謂除正智所攝及後所得似出
世間相顯現并無為法。為捨執著世依我故。 觀察世間。
[0707b23] 云何出世。幾是出世。為何義故觀出世耶謂 能對治三界。無顛倒無戲論無分別故。是無 分別出世間義。能對治三界者。謂諸聖道此
復二種。一聲聞獨覺所得。對治常等顛倒。無 顛倒分別故名無分別。二菩薩等所得。對治 一切色等法戲論。無戲論分別故名無分別。
諸無為法非一切分別所依處故。名無分別。 又出世後所得。亦名出世。依止出世故。如是 諸蘊一分。及三界二處一分是出世為捨執 著獨存我故。觀察出世。
[0707c04] 云何已生。幾是已生。為何義故觀已生耶。謂 過去現在是已生義。一切一分是已生。為捨 執著非常我故。觀察已生。又有二十四種已
生。謂最初已生。相續已生。長養已生。依止 已生。轉變已生。成熟已生。退墮已生勝進 已生清淨已生。不清淨已生。運轉已生。有
種已生。無種已生。影像自在示現已生。展轉 已生。剎那壞已生。離會已生。異位已生。生 死已生。成壞已生。先時已生。死時已生。中
時已生。續時已生。最初已生者。謂初續生 時。相續已生者。謂續生已後。長養已生者謂 由眠夢飲食梵行定為因。四種長養。依止已
生者。謂內諸根。轉變已生者。謂能隨順生樂 受等諸根變異成熟已生者。謂於衰老位。退 墮已生者。謂捨善趣生惡趣中。勝進已生者。
謂與彼相違。清淨已生者。謂遊戲忘念意 相憤怨。樂變化天。他化自在色無色界諸天。 多放逸故。隨其所應。於所受用境及所住
定自在而轉。不清淨已生者。謂彼所餘。運 轉已生者。謂往來位。有種已生者。謂除阿 羅漢最後蘊。無種已生者。謂最後蘊。影像自
在示現已生者。謂所知事同分色。解脫所生 色。及如來等色。如其次第。展轉已生者。謂 前後生相續。剎那壞已生者。謂一一剎那諸
行相。離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