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gang Bore Shu 金剛般若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剛般若經

吉藏法師

[0084a2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乃是三觀一實仙人摩尼長者中方甘露鹿大心始發正教薩埵四生照明三界萬行百草梵本般若波羅蜜修多羅翻譯金剛智彼岸金剛般若彼此波羅蜜法常

金剛般若疏卷第一

吉藏法師

[0084b05] 說經二明多少 開合四明前後 應驗九章

[0084b08] 種種因緣摩訶般若何等 演說摩訶般若菩薩菩薩 大人大法
菩提大乘最上乘問曰云何大人大法答曰佛法 因果一切所謂菩薩
大願真實大行大願菩薩 心中一切眾生無餘涅槃 大行菩薩不住於法
布施一切所行不以般若 發願不成不以般若修行 不成是故菩薩願行般若
菩薩無所得因故 無所得無所得即是如來實相法身 不可以諸相如來諸相
如來無為法大人因果 復次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真實 分別利益功德佛滅度
後五般若一念淨信諸佛 護念得無功德大千珍寶 恒沙身命復次第一義悉檀
第一義悉檀所謂諸法實相一切 一切言語譬如 不可依止不可不可
不可心行不可說言語即是 悉檀復次大悲心說法 如法三七日思惟如是眾生
根鈍說法 爾時梵王稽首勸請眾生根性甘露門演說是以如來便鹿苑
四諦乃至祇園般若問曰鹿苑 四諦梵王祇園般若答曰梵王小法如來
大事所謂般若波羅蜜復次 諸法所以者何一切 眾生二種一者老病二者
貪瞋癡自有生死來不得般若無人般若金剛 復次諸菩薩念佛三昧
一切眾生欲念不識如來音聲邪道不能 法身法身正法法身華嚴
正法遠離一切言語道一悉皆寂滅正法則是實相 實相即是明法實相觀佛
名為正觀名為 顯示中道二邊 三菩提斷滅菩提心
道心正道正道斷常 斷常斷常正道 諸菩薩正道斷常復次
異法念處 不善無記無常苦樂念處 不善無記非常
無常念處何況非法復次 眾生深重墮惡道 受持三惡道消滅三菩提如是
種種因緣經文龍樹大論 般若因緣問曰為何等位答曰 有人般若高位所行我等凡夫
自絕不然乃是無礙 障礙般若高位高位墮惡道
墮惡道不生卑賤世世 人天淨土乃至究竟大般涅槃 墮惡道般若
薄地凡夫乃至十地 復次婆藪盤豆弟子金剛仙論師 般若緣起所以
眾生 非有有相 五一有相有相實有
九如名義十如名相般若般若一一 無物眾生
我我所有病是以如來一切法 畢竟畢竟便邪見 因果二諦斷見般若為此
佛說菩薩不住一切法 布施一切萬行法身所以畢竟因果
斷見常見 便能行 所行
名為般若菩薩 我相人相菩薩有法非法 菩薩三事因果宛然
感應空中種樹 便常見非有有相 菩薩不著有無便異見使
有無不可得不同六塵 四大故知不無問曰 名為非有答曰譬如陽炎非有
眾生所見所見非有 云何譬喻陽炎 非有所見非有
一合相不可說但凡貪著 夢幻泡影或者 上第法體第三
法用便生死涅槃眾生佛性一切空見便謗佛所以者何 虛妄佛性是故不空
二十五有不空大般涅槃 下文無相無相佛性 無性問曰涅槃佛性般若
答曰涅槃佛性般若佛性 門人如此弟子般若 佛性乃是眼目異名是故般若佛性
第五第六一有有相一異 相對之一內外一切諸法 僧佉一世尼乾子
非一般若 佛教二諦一體異體相續 實法如此般若
如下如來一合相非一 如來但凡 貪著一合相凡夫貪著
佛菩薩一異究竟無從一異第七 第八實有執教 以為言教上來
破除便何故 不無色法無不 佛說法實
名為云何如下菩薩 香味六塵 云何不住不住如來雖說
假名云何假名便實有 諸法假名無實云何諸法各各有相
名為 既有諸相 假名名為云何
一切諸佛實有云何 無相第九名義第十 名相名義
無有相者云何有名有名有相來不得水名 不亦故知有名
法則法體不無 第九第七不同第七佛教 名言物體所以
云何如下微塵微塵 微塵乃至世界 世界乃至微塵
有名 無得應名無得 應名實則
安在第十名相 諸法無體云何眾生受用萬法受用 萬法萬法萬法
云何如下 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內心外境無所有云何有法問曰
般若不用答曰 還是生滅 即是便般若能破
不見 如此檢責不見 即非無生無滅如此了悟

[0086a23] 第二般若多少問曰般若波羅蜜 答曰南北經論不同 一有二種大智第四十一九十九
般若二種一共聲聞十地 大菩薩般若 聲聞第二釋論第六
十七卷云般若部般若部少有 放光道行 零落唯有分為十二
三十七品即是上品放光中品道行 下品放光二十大品道安法師 二十七二十四
小品大品三部中品道行即是小品釋論七十九卷云般若無邊有限
小品放光前列 品名道行故知道行即是小品第三 般若長安叡法師小品
正文十萬六百 大品外國中品隨宜 多少有人
金剛三部以為金剛 六百故知未必 五時般若仁王經
寂定謂言大覺世尊 大眾二十九摩訶般若波羅蜜金剛 天王放光
第五最後仁王護國 大悲比丘尼本願仁王 五時三十年中通化三乘
第一王舍城大品般若小品從中 第二舍衛祇洹精舍金剛 淮南零落唯有功德一品
本名金剛第三祇洹 天王大本不來漢地唯有須真 天子王子
天王若一其中第四王舍 光讚般若道行三部 第五王舍城護國
三藏應有八部第一十萬第二五千二部猶在外國第三即是大品第四
八千即是小品第五四千第六 五百二部漢地第七 六百即是文殊師利第八
即是金剛大空 等流三藏十萬中一釋論不同
少有云何 道行大論卷云 中波十萬
龍天千億壽命長遠 堅強人中壽命短促識力 少許文字若爾五時 八部

[0086c20] 第三開合再說何故 無量佛經無量漢地不足 未見而今
眾生入道所以者何一切凡夫得道有所依著 眾生有所依著無依若是
真實懺悔大乘經真實懺悔 普賢一切業障妄想 懺悔端坐實相大涅槃
重罪必得除滅 所得重罪云何滅罪 大乘經無依無得
無依無得眾生 涅槃無常法華 歸一華嚴廣明菩薩因果德行不正
無依無得眾經得道滅罪 是以般若不同大要眾生常有是以如來無依
得道泥洹 五時八部般若 五部華嚴何故不為八部
合為一部五時何不合為一部 相類華嚴前後 相成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
大小淺深次第因果相成 一部五時般若淺深次第前後相成五部

[0087a18] 第四前後摩訶般若金剛般若 何者善法會稽法師姑蘇 華山法師仁王
摩訶金剛一者大智 菩薩行彌勒 金剛則是
菩薩行二者金剛 善護念諸菩薩諸菩薩 般若未有菩薩云何護念
摩訶菩薩後說金剛般若 菩薩有人金剛後說 何以三義三義金剛
破相十二年中有相教 生分無相 金剛二者
二百五比丘天人 菩薩甚深空理眾生 親近弟子在前因此得便傳教便
聲聞菩薩佛事 菩薩聲聞退常隨
廣明菩薩萬行名為放光 廣明無相萬行差別名為摩訶 般若以此推故金剛般若第一
摩訶般若第二一者 下文須菩提頗有眾生 言說章句若爾大品
眾生說法大品 至此難解二者領解所得慧眼未曾
如是若爾佛說大品豈不 深經豈能 三十二相
若爾大品云何色相 解空故知昔日 身為善舉一者
大智摩訶菩薩行者 廣明菩薩行不已金剛二者大品未有菩薩不然
成道三乘菩薩彌勒即是文義推故金剛 未可隨宜
前後一時 一部多時至大

[0087c04] 第五何為不同有人無相所以者何 無相無相為此
有人智慧自有一說二種一者智慧二者智慧 智慧為此
大品一切種智般若 得佛智慧智慧二者勸學 三乘般若二乘作佛
般若般若 釋論彌勒菩薩行般若故知般若
釋論四十九卷云般若菩薩成佛 一切種智般若菩薩般若成佛般若佛智
即是金剛故知 十地無漏所以般若有人 初地以上佛果平等
因之與果 有人無相以為 勝鬘經金剛第一義有人
方便智大品 有人合為法師實相聖心妙智
為主是故境智合為如斯何者 有人有道理佛語有人 如此般若有人
莊嚴金剛 金剛中斷果地不斷因果 金剛因果斷惑故云佛智菩提
般若一定大火四邊不可一一而今般若正是智慧云何般若不以
般若般若責問 大智般若深重智慧輕薄 深重般若何故深重般若
輕薄智慧智慧以為 般若不然所以者何中有種種 般若般若因果般若
大經三德之中般若故知般若 偏執初地 因果不然釋論有人
無漏皆是般若有人無漏 般若龍樹取捨因緣故而偏執 般若因果何故釋論
境智合為 境智合為般若 相從般若正宗相從
皆是 不識得失愚癡盲人不知道 不通
是非是非大品妄語山門解釋
由來 同異不可得同異如此不同不異無依無得
般若玄宗有所 般若無有隨緣善巧 不通般若未曾境智不智乃至
因果方便隨緣 境智 得名境智因果
境智因果所能智能而今 方言般若因果
因果論文 發菩提心般若乃至無住布施如此 大願大行即是如來無為法
論文因果深義 惡世不空故知 然後信受故知因果為此正宗

[0088b18] 第六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三經) 。 金剛般若波羅蜜二種一者
具足二者具足具足佛說金剛般若具足金剛般若問曰因緣 不題佛說一切
佛說不題問曰何故 佛說答曰大智 二者弟子諸天四者
仙人化人 是故佛說問曰 何故答曰
說理復次大品 須菩提是故不得佛說 摩訶師弟
須菩提非命復次 佛說所以者何外道六師 說經墮邪見六師
佛說使信受復次 佛說以是 具足
金剛問曰金剛法名答曰有人金剛世間金剛而且 不然所以者何
二見金剛非法 不得不得復次
般若世智般若 般若自有智慧世間智自有金剛 世間金剛復次金剛譬喻
譬喻般若廣大 般若金剛何故 如此名為真實依止
可言不可不可不可 語言一切觀行 金剛金剛金剛
既是金剛金剛金剛 金剛金剛金剛 既是
一切皆是法言之一皆是復次 般若金剛 非理非理
事故非理 故知是以般若未曾理事無名相中 假名金剛般若不二
二義眾生假名金剛答曰大智外國 金剛華嚴經金剛圍山
相傳真諦三藏 () () 問曰舊翻金剛 賢愚經第二波斯匿王
金剛問曰金剛般若 答曰世間金剛第一出世間 般若第一復次金剛一切世人不能
般若法寶所有所生功德一切世人不能 復次金剛山頂平地 無礙金剛同性般若金剛亦復
福山平地無礙諸法 非有同性復次 金剛清淨羅什方寸金剛照數
映現般若照實明了 復次金剛那羅延一切眾生不能 執持般若無依無得大力
小法眾生不能 大乘最上乘小法 諸見不能復次譬如丈夫小金
終身了悟不可 必得作佛復次眾生金剛遠離 貧窮困苦安樂般若離生死苦
大涅槃復次金剛所在 般若所在天魔外道 惡鬼不能便復次金剛
而是金剛無有折損般若 一切煩惱折損復次金剛一切 不能般若一切煩惱
不能復次金剛日中 般若大眾亦復不定小心人中名為大心
名為而是般若 一定般若一法佛說種種諸眾生復次金剛
有如種種未嘗有心自言般若 有無種種功德有心是故 般若不可思議金剛何處毘婆沙
金剛故知 金剛如意珠云何同異大智 帝釋執金剛修羅閻浮提
如意珠毘婆沙金剛能破頗梨 故知復次般若金剛 般若超絕金剛譬喻金剛世間
般若般若 無憂金剛無知般若無知 不知無量功德而已復次有人
聞法假名羅漢通名金剛菩薩 三十佛慧通名金剛 初地佛慧金剛
三十但是真妄 未能斷惑所以 金剛相從金剛初地去得
斷惑金剛 金剛 明元
佛果佛智以是 名曰金剛復次有人 斷惑金剛如此
以是有所有所 不能斷惑無有金剛中說有所 一地一地復次斷惑
斷惑而今 而今生滅中說諸法諸法諸佛
菩薩有罪 不無不無是故諸法 不生不滅無緣般若
問曰如是云何一念相應 生滅不能諸法 不解不惑不斷煩惱金剛
般若金剛種大經 法身金剛身三昧金剛三昧 金剛智慧金剛金剛
天上人中人天具有轉輪 金輪金剛帝釋執金剛 修羅即是天上第三般若般若
外國語釋論一者般若智慧善用般若深重智慧輕薄不可 輕薄智慧深重般若莊嚴法師
智慧但是翻譯 智慧經論不同淨名經二字知眾 心念說法不捨
自行大品道慧 一切智一切種智智慧空有
道慧 一切智一切種智因果三智 聲聞一切智菩薩道種智一切種智
因果法華諸佛平等大慧 智慧 慧義中說解脫慧義
大智般若智慧經論何故言語 不分分明
聖人不能分明而今 深意眾生本來取著以是因緣屬於生死不絕
中道佛性正觀般若依著所以不定出沒 正法不定
學者經論一家 眾生非一國土根性 善知識是故諸佛種種說法已知般若
云何般若體二種般若真修般若第八識般若第七 論師真諦忘懷以此
般若體阿毘曇四諦無漏 般若體即世盛行至大 廣明即世
君子何為般若行人了悟顛倒豁然假名般若 豁然豈非解悟非心
云何非心離心 畢竟有心無心還是不得
有無便是離心猶言還是 迷悟
迷悟可取第四 波羅蜜波羅蜜彼岸外國風俗 凡作究竟波羅蜜悟道
不得般若不成般若 萬行波羅蜜般若既有彼岸 何為此岸中流聖人假名彼岸
因此悟入何必此岸彼岸中流大經此岸彼岸其事必須 作者大智有無為此有無
彼岸中流第五釋經 文理合為論師三十前人三十文理合為
已去明文因緣 悟道

[0090b22] 第七傳譯大悲比丘尼本願金剛般若唯有功德一品云何所以者何
具有翻譯一者羅什法師弘始 逍遙何不翻譯 三藏翻譯
解釋始終 緣起歸敬 讚歎功德因緣一品
真諦三藏嶺南 流通三分具足一品大悲比丘尼本願
大品小品其中後說道行 其中云何不然道行由是 異名大智前列放光道行
小品放光故知小品道行 小品三十故稱道行知道由是小品

[0090c11] 第八應驗般若 流行漢地二百餘年得益不可稱 山僧空中彈指異香滿善法
延壽大品無量不可

[0090c16] 第九經文致使般若日月 得失大聖
不在文字 其所相承 三藏開經十二分一者序分二者
護念四者修行五者 非有 顯性利益十一
道分十二流通分大聖說法 有序大法諸菩薩 加被第二
護念護念般若 第三進修 四修無得因故得無
明法非有因果信受 功德無邊 所以功德無邊
佛性不識佛性功德顯性 佛性功德利益無窮 利益上來一周說法利根
復生第十疑心 第十一不住道分大法 現在利益未來第十二流通
十二不出因果始末 四周護念修行法身 有為一周因果
至于顯性 因果佛性修行 因故利益因果
不住四周因果解釋盛行世代相承歷年莫不年載意謂
不然請問十二分般若經 觀經 穿鑿
分文過失甚多 一者 分文不識所以者何
護念十分 說中云何取經正說 大千珍寶 恒沙身命始終
所以者何內外 三千恒沙之中 二種一者恒沙二者
恒沙何故 為格三時捨身為格 是以法身非有
云何須菩提已去 經論 何故後周
說合大為流通 不可其間 章句異言經論
有人十二分難解 易見序分護念 四修流通
分別 所以者何 不復不斷
不斷中有種種之中因緣若爾行乞 使行乞序分
護念正說 不識論文大體所以者何論主 云何後人
便有人金剛般若三門如是我聞樂欲因緣 因緣般若如是降伏
諸相般若體白佛頗有眾生功德解釋不盡流通 後周有人
一者二者正說流通大聖 有序正宗正說非唯當時
流通開經無妨 不識說起所以者何 序文如來
正經一切經 云何大涅槃經 獻供純陀問難以為
行乞發問 如來神變舍利弗 以為
不妨正說不妨有序流通 何者名為 名為正說悟道既得悟道
一往方言三不就此 二者二者正文第一廣說第二流通
佛說究竟二者時眾歡喜奉行一者二者 眾經
眾經各異父母長者天雨 四華行乞 令人
行乞發起正經發起遺教 如來泥曰阿難不能 自喻佛法藏人
及時於是阿難四問最後一切經何等佛言一切經 遺言遺教
乞食現前 說經後方有如說經之前乞食問曰
因緣一切經答曰大智令人復次一切 外道百論
外道 問曰外道外道 何以答曰般若
外道般若無依無得 大品不信一切法名為般若一切 不生名為般若不信一切法 般若

[0092a16] 第十釋文如是我聞如是第一所聞問曰一切智 自悟不從何故如是我聞如是
非一智人答曰 自稱如是我聞乃是侍者 復次阿難大弟子自稱
法藏中說阿難登高大迦葉 問曰何處最初說法阿難合掌涅槃 大迦葉如是我聞鹿苑五比丘
說法是故自稱真諦三藏阿難法藏無畏三十二 八十種好大眾釋迦
說法釋迦 他方釋迦阿難 佛弟子成佛
阿難即便釋疑如是我聞如來如是 已滅三事如是 一句二十一者
如是佛法大海 如是即是如是不信不如入佛
是故建言如是般若般若 無得戲論畢竟清淨真實可信因此 般若婆藪盤豆如是
定義略明二種如是如是如是 一者佛教度量故云如是 三世諸佛廣說處中
說法阿難正法不增不減故云如是二者如是諸佛次第所以 一切說法一者發起
廣解五通流通阿難 次第佛語故云如是名字 如是佛經不識
所以者何 九十摩訶般若摩訶 九十事故阿難
故云如是四者因緣如是三世諸佛說經 因緣一者根本一切智方能 二者大悲心然後說法正法
然後說法四者決定 有時說經處所即是 如來如是聽眾
我所可信故云如是如是 無名邪見 名相非有無名愚癡
如是 依止如是聞者第二 所以阿難自稱
傳聞所以者何 是故二者阿難過去願行 成就是故阿難無量劫修習多聞
願力陀羅尼無漏 譬如法華 同時發心精進
作佛阿難常樂多聞我法釋迦迦葉佛沙彌日日誦經 乞食誦經不上一心憂懼
于時長者憂色便所以 長者沙彌日日 誦經憂惱長者發願沙彌成佛
法藏第一弟子宿願滿足故稱 自在所以大經 具足多聞智慧一切眾生不能一時
佛語陀羅尼不能不能三慧聞法 自在名為自在阿難
一時佛語四者具足 三慧聞法自在是故問曰佛法無我何故中論諸法實相
非我無我引導眾生假名是故 聞者所以一者 聞人阿難所聞不從外道佛弟子仙人
化人諸天所聞一切智二者所聞最勝佛法名句巧妙 義理外道語言無有實義
佛法名為最勝佛法 圓滿具足無有顛倒如理名為正說如理聞名四者最勝
依正修行即是最勝名為 修行正果正果所謂 涅槃
和合何故耳聞不用如是無有時空 若一不能聞者和合不能
無有答曰聞者因緣 聞者所聞是以 說法者聽法無得如來
阿難所聞如此 一時第三說教轉輪王 寶物如如出世法
故云一時二者一切眾生如來 醒悟故云一時正教學時故云一時三時眾生得道
真法聽者難得 生死生死無邊眾生一時般若
正觀增長正觀增長善根成就故云一時阿難一時具足佛說故云一時
一時根緣故云一時所以者何諸佛 不同所以 根緣須知般若一時般若一時
不時不一第四 說教上來三事邪正第四 顯明得失所以者何一時
未知是故 婆伽婆煩惱大功德 婆伽婆二種一者二者
王化釋迦 娑婆二者一切僧伽藍威儀行住坐臥名為
如來入涅槃一者天住梵住四無量心聖住 空無四者佛住諸法實相
般若無住無不眾生假名舍衛 第五住處二種一者二者別處舍衛國即是祇洹精舍即是
別處因緣王舍城舍衛 頻婆娑羅王王舍城 須達多住舍衛國復次法身
王舍城生身住舍衛國所以 王舍城摩伽陀國得道是故 王舍城中天竺迦毘羅衛
舍衛國天竺云何 住舍衛城天竺 衛國中天竺迦毘羅城
故云生身住舍衛國復次王舍城 舍衛國多人多人教化 舍衛國賢愚經
十八復次智慧 是故何故舍婆提 論師仙人兄弟
幼小阿婆提不可此處求道略去 故云舍婆提真諦三藏
正音羅摩名聞 仙人名聞在此仙人 名聞具足
中人五欲諸法 中人未來解脫果國中未來多生人天解脫果
義遠故云名聞從來 舊翻好物遠聞 名聞十二無物
佛住舍衛幾年住舍衛國 二十五見佛聞法聞法見佛不見
真諦三藏住舍始終王舍 未詳王城舍衛何處王舍城後來舍衛祇樹
孤獨第二名為別處因緣 祇園精舍十二涅槃經 廣說第九卷云舍衛國
大臣名曰須達人居巨富 財寶無限布施濟貧孤老 因為名為給孤獨爾時長者
男兒長大次第 端正殊異偏心愛念娶妻 姿容端正有相
羅門相貌婆羅門便展轉王舍城 大臣名曰財富無量信敬三寶時婆
乞食國法人物 布施長者儀容端正 顏色婆羅門婆羅門
歡喜我所正當頗有 求索答言未有問言女子 婆羅門語言出外
其父 相見其父便時婆羅門問訊 安和 [-+] 長者舍衛國
大臣須達輔相答言未見不是 衛國第一富貴此間富貴第一
端正欲取君子 答言時婆羅門 舍衛國即便因之須達 其事須達歡喜
於是珍寶 王舍城拯濟貧乏王舍城 長者歡喜安置
宿搔擾飲食須達念言長者供具何等 太子長大婚姻便
如是事務施設供具 國王太子大臣答言 婚姻親戚答言何所
明日比丘僧須達 肅然其所心情悅豫 云何長者答言
淨飯王子名曰悉達日天天神侍衛即行唱言天上天下 須達聞說如是好事歡喜踊躍感念
今夜見佛於是便 中夜出門見天即為作禮忘念佛心於是念言今夜
惡鬼所見爾時空中便下語居士 善知識婆羅門聞法
生天見佛得無利益正使 珍寶乃至四天下滿珍寶 世尊所得利益
須達如此於是 便世尊 須達便出外經行須達世尊
猶如金山相好威容 知禮問世瞿曇起居何如世尊 即時首陀會天須達
世尊不知諸天化作行列 來到世尊佛足作禮長跪問訊右繞 一面須達如此愕然
念言恭敬法事如是 問訊起居右繞三匝一面爾時世尊 即為說法四諦微妙空無聞法
須陀洹果於是白佛如來垂慈 舍衛大城眾生除邪就正世尊出家有別處所應當
精舍云何須達白佛世尊 世尊默然須達 佛言本國精舍不知
使弟子世尊思惟舍衛城 婆羅門倒見不能 婆羅門少小聰明神通兼備
有益即便須達於是舍衛國舍利弗案行何處精舍 周遍意處太子祇陀
平正不遠處所舍利 須達園地精舍作者 乞食難得行道須達歡喜
太子太子如來起立精舍太子園地可以太子何所茂盛遊戲云何
須達於是慇懃不已太子 黃金空地便當相與須達 太子戲言
得便須達白言太子戲言 妄語儲君太子往詣 首陀會天精舍
大臣太子便化作人為斷事 太子太子妄語有戲既已 不宜須達須達歡喜便
使八十須臾滿 須達思惟 滿足祇陀問言答曰
金藏滿祇陀念言 使乃爾語云 造立門樓
須達歡喜即便歸家六師 白王長者須達太子瞿曇造立 精舍道術得勝便
長者六師祇陀 瞿曇起立精舍沙門弟子 得勝不能不
長者歸家愁惱不樂身子明日 著衣持鉢長者不樂問曰何故 長者答曰起立精舍不得是故
身子事故答曰六師 道術尊者得勝起立不如 六師出家無能
未知尊者道術身子 正使六師滿三千世界竹林 長者歡喜
白王六師 六師國人城外六師 沙門道術國中十八國法
擊鼓銅鼓十二 十四金鼓一切滿 打鼓一切六師人民
六師爾時長者身子身子寂然入定禪門通達 無礙大眾憍慢
群生降伏思惟 立誓無數劫慈孝父母沙門 羅門入眾一切人為作禮
身子未來便白王瞿曇 自知怖畏不來長者 何許須達身子白言大眾
身子禪定整衣安詳 往詣大眾大眾六師形容 忽然起立風靡不覺身子便
須達六師中有弟子 幻術大眾大樹謂言舍利弗便神力
樹根倒著微塵 舍利弗四邊 蓮華眾人舍利
六牙白象玉女 徐行含水眾人舍利弗七寶莊嚴茂盛眾人
舍利弗金剛力士 即便舍利弗 虛空種種
眾人舍利弗 金翅鳥眾人舍利弗牛王身體肥大
舍利弗化作師子王即便擊裂 眾人舍利弗 夜叉形體長大頭上血口
驚懼奔走舍利弗化作 夜叉恐怖退四面無有 舍利弗清涼即便頂禮
還滅眾人舍利弗不如 舍利弗虛空十八自在 會見神力歡喜舍利弗即為說法
福行得道六師弟子舍利 出家學道四眾 身子精舍一頭舍利
欣然含笑長者欲經 天宮長者長者 舍利弗六欲天何處最勝舍利弗第四
天中少欲知足一生補處菩薩來生 須達正當第四天中長者 第四天宮湛然不變
舍利弗慘然憂色何故 憂色答曰此地答曰 過去此地
精舍在此乃至今日 九十一一種不得解脫生死長遠 不可是故身子長者
長者精舍栴檀 二百一百二十施設 思惟國王應當
波斯匿王 大王遣使聞已遣使王舍 舍衛國爾時世尊 前後圍繞放光動地舍衛國漸近
一切大眾供具世尊放大 光明三千世界震動伎樂 一切具足一切人民
歡喜十八人民世尊爾時 說法得道須達精舍因緣 如是祇陀真諦三藏外國
祇陀童真太子祇陀 舍衛 宮人太子戰勝
達多父母夢中 十二年中 巨富賑濟貧乏給孤獨長者
給孤獨園君臣 給孤獨即是 即是祇樹精舍
祇陀給孤真諦 須達過去第四 精舍爾時此地四十
萬歲須達爾時長者 供養第五俱那含牟尼 三萬爾時須達大家長者
滿乳牛以為供養爾時 三十第六迦葉佛三萬須達 長者七寶二十
以為供養第七釋迦佛 此處供養彌勒出世 七寶以為供養
須達爾時儴佉儴佉 出家羅漢須知此處 般若般若依果彌勒如法 香城

金剛義疏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699 金剛般若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