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gang Bore Shu 金剛般若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剛般若經義疏卷第二
吉藏法師

[0096b05] 大比丘眾第六 緣故具足圓足所以 如是所聞
說經祇洹說教 所為 釋迦同行
宿世善友如來可信阿難所聞若是實行 大智菩薩聲聞菩薩
聲聞聲聞菩薩若爾 大乘經何故聲聞菩薩答曰 大乘經四句不同一者大乘經
無聲即如華嚴七處八會二者 聲聞菩薩即是 大乘經具有大小即如涅槃大品
四者大乘經金光明 因緣故此大乘經聲聞 答曰何以
流通聲聞以此 般若要略四眾比丘一者釋迦出世比丘在前入道二者
比丘尼 諸比丘如來內眷 常在比丘眾
正法是故所以 菩薩菩薩所以聲聞 所以顯示中聲威儀
菩薩菩薩反常 聲聞邪曲信受般若是故 所以大比丘外國
摩訶比丘僧摩訶 大戒大德大名 二百五勝者諸眾最勝
九十六種外道比丘乞士 乞食以資諸佛 福田淨德名曰福田一者
應法 親愛四者 五者大乘二百五
成道優樓頻螺 摩訶迦葉五百那提迦葉 迦葉兄弟二百五十弟子合成
舍利弗目連二百五 一千二百五十五大數有名 聞者二百五爾時世尊第二
大開第一如來 乞食第二如來敷座而坐三昧就此 二者一明往事二明
二者一明入定前方便 一句第二正入三昧因緣 乞食三昧答曰令眾生福德
以前乞食令眾生智慧三昧 說法復次利益在家眾通利 在家大眾白衣
白衣乞食比丘比丘尼乞食 四眾說法通利復次 世間眾生出世間復次
福田如來應供施主 般若法施眾生即是釋迦如來正遍知 利益眾生利益眾生
復次身業三昧意業 般若口業復次 法身生身
乞食生身後說般若即是法身令眾生二身乞食 如來少欲知足說法如來微妙
乞食慈悲說法佛智乞食 末世眾生說法末世眾生心 一切眾生般若令弟俗人
以資如來般若二事便乞食憍慢般若愚癡大經 涅槃
法身雜食乞食 乞食凡夫 說法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
食身三相異體如來而後凡夫二乘發心 佛身般若因緣乞食
至人無非有所悉皆 復次般若 乞食所以者何世間飲食以資
般若法身慧命復次乞食 般若眾聖復次道遠 是故飲食般若清淨
即是般若經文 二明乞食時節乞食儀容四明 乞食處所五明乞食方法爾時世尊
即是第一成實論 世尊食時第二乞食乃是 世間佛法
世間居士定時 於是 聖人
有福失時故云食時 大法著衣持鉢第三
三時平常 下品 入眾法事多羅 中品
國王長者僧伽梨 大衣正著二十五 略為中有合成下品 十一十三中品十五十七
上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 大小條葉多少佛身 二十五今人十五而已外國
袈裟 壞色貪心消瘦 人身煩惱蓮華
借喻離垢芙蕖四者 間色色相真諦三藏 血色外國袈裟五部不同赤色
壞色云何赤色名為 木蘭故云木蘭三藏
國人壞色之中 一色
一色便為時各異一色諸比丘疑悔一色十八部大經
赤色不同 薩婆多部顯現上座部節節 正量部四角三藏外國
五部波斯匿王解夢末世比丘我法分為五部 土俗五色神異
入涅槃三衣何處 不同入涅槃 佛身摩耶摩耶
忉利天不復見佛見佛僧伽梨 悲歎在世用度 空無以此三衣猶在三藏
大衣 錫杖罽賓國尼師迦毘羅 隨順三世佛二者外道
威儀利物不同下賤乞人 功德無量壽經功德福田袈裟 福田阿難南山
良田可愛 人為福田種子無量良田條葉
所以福田 量器出家人內外相應 人天供養乳糜
即是未成 成道波利長者 爾時未有三世諸佛無有
食法是以四王 合成四重三藏淨居天 過去四王四王四王
罽賓國像法四王 淨居天淨居天彌勒四王 彌勒大小不同上品
可食下品 可食大於 中品外國
上品 少欲下品 則是
中品大智不許 弟子金銀不許 二種
頗有不著袈裟不用大論 天王白衣威儀入舍衛大城乞食 第四乞食處所
二百有言如來受食 外來 一者眾僧二者
遣人所以去者五事入定諸天說法看病比丘案行 制戒如來自行乞食行法
一則二者 蓮華蓮華不動所以乞食瓔珞
一者如來乞食眾生見三十二相 山王發菩提心如來身二者 中有疾病等人乃至不能如來
是故如來放光眾苦休息便 菩提心剎利婆羅門長者自恃 種性不生如來威德特有
世故憍慢發菩提心四者守護 女人不得見佛懈怠 如來不能
禮拜問訊發菩提心五者如來 四王八部華香歌詠供養城中人見即便諸天天樂供養
我等云何供養禮拜 如來四王 四緣宛然城中人見希有是故
提心貧富使如來 於是若是便如來滿 生歡喜發菩提心如來
百味飯食 眾僧諸眾生恣意不增不減見者 歡喜無不發心未來弟子諸比丘
現行乞食儀軌有為如來 常在三昧利益眾生 現行乞食以是因緣故云乞食
城中次第乞第五乞食方法 論師外國四姓使 城外各自
參雜次第乞四姓 貧富次第 未來使
業果相續是故迦葉 交切過去今生 不行來世貧相無得
慈悲不能 是故淨名如來平等所以次第乞本處第二
般若大意 四句 一明本處滿
利物便所以滿 不許供養師長 老病如來分為三分分布
眾生分布眾生 老病飯食第二 收衣鉢第三
四句一者洗塵步行 塵垢便尊敬 淨方臥具諸天
禮敬眾生煩惱 轉輪王四十 瓔珞乞食有餘
三藏惡世名利 出家人積聚是故如來自行乞食 外道沙門釋子是故
行乞如來少欲知足不受人天 供養自行外道一者樂行 供養二者苦行過時所以過時
不得苦行如來二事 破著外道苦行 敷座而坐第二般若
一者前方便二者 正入三昧所以般若名為佛母 尊敬般若二者隨順諸佛
臥具突吉羅少欲 知足使第二正入三昧結跏趺坐最勝見者
安穩心得所以三昧 如來無二出入而今說法 深法必須靜心靜心
不識根緣法相是故如來三昧 然後說法則是根緣法相 善法聰明人相聰明人相
善言善行所行善思所思是故如來 思惟然後輕賤眾生 法則有人知見
如來思惟時長 序分之一 如來
華嚴二百普賢何故論師 十二分護念不然
有請即是護念即是 四句護念 請問言論護念
不解請問請問非分不解 二序無序未見製作
不解不分從此 正說般若三業乞食等身 利益三昧意業利益口業
福慧生物福德生物智慧門利益在家 一切十數不可
經意無盡不足名為流通就此正說第一利根廣說
般若第二般若 一周一周
一者自有如來相類是故
四問而後次第生起蟬聯次第生起 相接是故經論
問曰聖人制作玄遠 巧妙答曰 各異所以者何
大品後周善權 後周 淨觀依止
方能般若無有 無有無有無數 無有無心無數
寂滅無相無心 無心妙慧無相
名數其間 何以 得知後周明文
度眾生眾生菩薩般若無所得發心乃至無所得 修行經意緣觀
鈍根菩薩 眾生修行後周經文四心 乃至修行四心後周
四心豈不內心修行菩薩不住以是 文義
大意 方等至人 後周周文
如來之中 一者經家儀容二者 一者二序
請法爾時如來故云爾時 大品大品發言
稱為與其智慧名為 智慧辯才 無有下文有對
大品不同須菩提 其事三藏東方世界青龍 能仁弟子文殊
化人攝大乘論身子化人 舍衛國長者 法身菩薩
舍衛國婆羅門名曰 天神天神 大德天下長大父母
還家後送祇洹羅漢果 白衣沙門乞食不得 常生天中
福德深厚無比太子 福報雜譬喻經須菩提 善業善學善財
何者善財七寶善財須菩提 父母請問相師相師空生
菩薩行聲聞 長老第二請法弟子
不可晏然所以 偏袒右肩師弟 隨從國法
屈曲師弟無有合掌容貌專心 白佛上來經家身業之一
口業希有世尊第二發問就此第一第二請問希有世尊 中阿含二十四卷云昔時大王我身
從子 轉輪王剃除捨家非家 阿含第二十卷云如來不出
五百轉輪王轉輪王 行乞希有般若無相 言語無名相中
故作名相名字無名 希有譬如大火世界洞然有人 乾草希有善護
諸菩薩諸菩薩因緣 一言前後如來所以 行乞大慈大悲護念
般若護念 行乞以為希有歎佛 身業護念菩薩如來意業
諸菩薩即是口業如來三業利物 三業名為善護念使 其內堅固名為護念其外成就名為
付囑諸佛如來六道因緣 菩薩六道菩薩堪受般若 其內是故諸佛護念諸佛護念
利益猶如魚子 護念善根護念善根 付囑無上法寶付諸菩薩
善能問答如是法寶無量所以通稱護念付囑聲聞不善護念付囑菩薩名為大經付囑
老少解釋同行善護念 故云同行護念
即是一者智慧 成就佛即是自行名為 自身教化眾生即是
他力與其故云同行 不退付囑半偈 付囑善護念根熟菩薩
未熟菩薩根熟菩薩 自行二種未熟 菩薩付囑根熟菩薩未熟不退
功德不退 故云不退 云何同異付囑人名付囑
法寶付囑人名付囑 付囑即是 法義付囑化人即是付囑
菩薩便護念 說道法令修行付囑 未熟論師根熟菩薩
即是習種性初地名為 若是未能初地名為未熟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第二發問
羅什法師翻經菩提心云何應住降伏 不同第一三不
提心即是降伏即是菩薩不出願行二門行為 願行
行願 行願 菩提心未然
正道菩提心得空無行 菩提心 云何實法云何降伏
假名觀門次第應從 行門 不然三空大小
菩薩三空 三空菩薩廣大心 眾生假名空也
假名眾生無度 大心大心無度無度大心 乃是無度無度具足云何
假名若是 無有諸法無有修行一切法 萬行
四句云何發菩提心 云何應住云何修行四問云何降伏 四問菩薩必須發菩提心
發心不依般若發心顛倒不住 般若般若發心般若不住顛倒 問住菩提心既得修行萬行所以 修行無所得
所以降伏佛言善哉 第二如來答問答問緣起 答問緣起
時宜 復會聲聞 菩薩希有
菩薩道小乘 汝今諦聽第二
須菩提第二如來 就正 四問云何可以相見如來
皆是論主自下一切 修多羅斷生疑心四問名為 即是廣說
第一般若體二明信受 般若波羅蜜 般若體般若體信受
信受無盡 因果般若即是法門信受 般若即是功德般若 行法功德前門
無依 無住無相無為般若未曾因果眾生 故作因果四問唯有
經文。由來菩提心乃是降伏 菩提心論師
菩提心并不 菩提心法名菩提心第二周中菩提
如是心滅一切眾生滅度即是菩提心解釋云何 菩提心四問初一
即是菩提心 即是降伏云何即是菩提心發菩提心
大乘發菩提心不住大乘 利益深心住此乘功德滿經文 第一對於菩薩發菩提心二者
發心問曰菩提 如是降伏其心菩提心 凡夫二乘即是降伏度眾
二乘降伏二乘 降伏凡夫降伏二乘即是 凡夫即是降伏二乘
是以二乘慈悲心菩薩慈悲 是以 大慈大悲降伏煩惱
菩薩度眾生眾生即是 眾生見菩薩眾生即是 常見眾生斷見度眾
降伏常見常度 眾生降伏斷見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第二發菩提心廣大第一
其心不顛倒利益深心住此乘功德滿 四心經文。四心廣大心二者 一心常心四者顛倒因緣
四心菩薩凡夫二乘調自度三界六道廣大心度眾 眾生人天名為
眾生二乘名曰中心眾生 第一菩薩眾生大涅槃 休息生死道長眾生云何
常樂是故生死 生死虛空眾生虛空 無生往來解脫菩薩常度
不倦名為常心度眾生不見 菩薩顛倒四心 菩薩道大利利益深心住是故
四心菩提心滿足功德 滿四心不出慈悲般若慈悲心般若功德智慧
方便名為發心福慧亦即 大經發心畢竟 假名但是空心之一
何故廣大心 一切眾生之類非有想非無想 眾生廣大心所有一切眾生
之類眾生若卵生三句 眾生第一句一門眾生一生第二 有色無色二門眾生兩界名為有色
無色一界名為無色第三三門眾生 即是色界第四禪無想天非有 無想無色界最後有想一句
三界何故不以六道眾生六道中陰四生一切 無餘涅槃第二第一
無餘滅智小乘無餘 不盡無德故云 乃是涅槃云何般若
乃是五時教經論般若 無為法大般涅槃 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第三
名為常心般若不見眾生菩薩 名曰常心云何 二義一者正觀名曰常心
則是不見眾生菩薩不見菩薩 眾生眾生菩薩畢竟常作名曰 常心二者正觀常度眾生不休不息
常心何以菩薩我相第四 顛倒常度眾生眾生 眾生則是我見凡夫不能
復次須菩提法應 布施第二修行降伏 初發心大乘發心不得
發心二事相成二門 修行降伏顛倒無得 降伏煩惱二門相成
四門次第發心發心 大乘修行修行煩惱降伏 經文一言
一者發菩提心 修行所以二者華嚴經善財童子 一一善知識自稱菩提
未知云何菩薩行菩薩道故知 然後修行菩提心即是之一 菩薩行菩薩
願行略為四弘誓願行門 略為六波羅蜜四弘誓願苦海 得度業煩惱
得道滅諦涅槃 涅槃一切眾生涅槃即是 之中略舉究竟經略
最初 五行云何 云何
眾生滅諦涅槃豈不見道 行者資生無畏法中一二三名為修行
六度名為 即是布施眾生是以資生 布施二者無畏持戒忍辱持戒
奪命即是施物無畏忍辱不加 施物無畏故此無畏精進 智慧三度名為
施物精進說法禪定 他人方能說法般若智慧說法 名為一二即是資生
三度 修行布施五品 略舉眾生
菩薩大慈大悲 菩薩方便所以者何菩薩 菩提心大品菩薩
所謂不捨一切眾生度眾生必須 一者慈悲心二者有方便救濟 眾生生死苦即是大悲心
大涅槃即是大慈慈悲 未有慈悲是故菩薩修行布施 萬行拔濟離苦使即是
成上慈悲問曰慈悲 何須般若慈悲 般若慈悲不成大論慈悲
實相大悲大慈 與其慈悲不妨畢竟畢竟不妨慈悲心畢竟空觀
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不捨畢竟空觀故知畢竟慈悲慈悲畢竟 慈悲未曾不空未曾慈悲
修行實相修萬行 所行修萬行所行 菩薩
眾生相 識度知眾眾生眾生 識度
即是正授 眾生 般若眾生即是般若
修萬行眾生是故萬行 般若解悟萬行般若方能 眾生諸法
度眾生眾生眾生修萬行即是法空問曰 不見菩薩菩薩
因緣不見眾生大品不見菩薩 不見眾生不見眾生不見菩薩能所不同大品菩薩
般若或者便菩薩般若 菩薩不見菩薩菩薩 發菩提心度眾生便眾生是故
無有眾生問曰因緣眾生明法以為般若答曰般若未曾 不空眾生有病有病
有病大火不可在世時眾聞說依止即便得道就此
第一無住修行第二得無 第三第一修行第二降伏第一
施者即如大品不住法住般若 具足不住六塵亦即不住 六識不住六塵大品
不住一切法般若不住 六塵六塵菩薩身口意業一切 所為行住坐臥乃至舉動產業
無依無得不住豈非略舉 便一者不著 身故布施自身不行
不著自身不惜能行二者 一句即是不著報恩報恩供養 恭敬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
不著果報果報人天菩薩 報恩果報佛道是故不著報恩 果報須菩提菩薩如是布施
意即第四降心修行 有所降伏修行降伏菩薩不見三事布施名為降伏
施者受者財物不見財物 諸法不見施者受者眾生 二空即是降伏人法 無所得即是降伏有所
相成相成降伏 何故降伏 眾生明法生法二空
不得降伏生法二空降伏 菩提心菩薩行 未成願行降伏菩薩
不住相布施第二得無 所得所以來者二義一者即是 勸修無住無邊是故
無住布施二者即是釋疑 布施有福無住布施福德是故 有所功德無所得無邊
持戒行道書經佛功德云何 無住十力極成 答覆不信
福德豈不以此 可解一切有所種種
修行持戒坐禪皆是無得 施與相應爾前一切功德不及 五華就此第一
第二第三東方虛空第二就中東方虛空 虛空問答
因緣虛空二義一者虛空 無相無為無住無依無得是故 二者虛空包含廣大無住果報
須菩提無住布施如是 須菩提菩薩 第三
上來無所得應須 須菩提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平等菩提心
二義不然一者顛倒先發菩提心 菩薩行菩薩行 菩提心二者中文可以相見如來
若是平等如來見佛 生起一者 四問從此第二斷生疑心
即是般若斷生疑心則是廣說 自下一切修多羅斷生疑心 說經皆是因果
四問即是無所得第二 無為法有所有所 大經有所名曰無明有所
二十五有無所得因故得無法身 大經無所得名為智慧無所得 大涅槃發菩提心
菩薩行佛道即是 次第是故成上菩提心義發菩提心度眾生佛道度眾生
眾生佛道 法身即是不識眾生不能 度眾生不識法身不能佛道
有所發心淨名 菩提而是發菩提心佛見見佛度眾生眾生修萬行
六塵諸法世間畢竟 不可以諸相如來即是諸佛眾生無所有眾生諸佛無所有
眾生生死涅槃眾生 本來不二二見故云不二 不二華嚴不著不二
一二如此一切諸見畢竟 金剛稱為般若就此文中第一如來如來
釋疑第三如來結成得失即是菩薩行無住時眾 無住無為有為云何
無住所以者何小乘釋迦身體 具有三相初生王宮即是八十 即是入滅即是
三相是故 可以三相如來法身 須菩提世尊第二
何故 小乘如來身無為
引子 聲聞其所聲聞如來 無為聲聞須知如來身
不為三相菩薩 如來法身所以者何小乘如來身 無為云何菩薩有為涅槃經
無為般若經云何 五時教般若中正三相異體如來般若
有為般若正法即是法身般若無為即是法身無為 凡夫二乘有為無為
不同論師如來身無為 無為般若功用不可以相見如來 不可以生住滅三相如來無為法
何以如來相者 如來何故如來三相 淨飯王即是生相三月
入涅槃即是八十住世即是住相 如來三相即非 相者法身無為無生
便即是生身三相無生方便即是 法身三相須菩提第三如來 得失所以
未能是故如來就此 兩句有名皆是 虛妄豈但生住滅虛妄
諸法第二一切 非法即是見法華嚴一切法 不生一切法不滅如此諸佛現前

金剛般若經義疏卷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3 No. 1699 金剛般若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