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Ren Wang Bore Jing Shu 仁王般若經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仁王般若經疏
吉藏法師

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品第一

[0314b07] 不同各異不能天台智者 眾經分別 (第一釋經第二三明經第四第五)
名字名下 功用教相 大意法華經略明

[0314b12] 第一釋名經受不同自有法立 單人人法 大涅槃法立
大品般若十地 譬喻得名單人 華嚴法華 金剛般若人法維摩勝鬘
四天王般若仁王般若佛說 自覺名為佛聖言 仁者施恩名為自在 護國仁王護國
如法治道萬民國土安穩仁王 般若般若般若仁王安穩 仁王般若仁王
皆是護國般若大智 第四十三般若智慧 並用佛國土般若智慧
七十般若不可稱般若實相甚深 智慧輕薄是故不可稱莊嚴以此 般若智慧翻譯
二師不得般若既有 云何般若二種一方便門實相方便門
智慧不可般若故云不可 智慧經論不同淨名經二字 一切眾生心念說法
不捨 眾生心何必實相何必成實論
智慧二字意言 慧義中說慧義 經論何故語言
不分聖人不能 分明而今出沒深意 眾生本來執著以是因緣屬於 不絕正道
住著所以不定出沒生死 正法不定學者經論一家
五部八部何者五部如此 八部大品小品放光文殊金剛 道行天王般若仁王般若天王
般若人王天王故知天王

[0314c27] 波羅蜜彼岸波羅彼岸 相會實名到彼岸 彼岸到彼岸本名波羅蜜
修多羅自發 生理教本 小乘論
出生出生義味無盡 顯示顯示繩墨除邪 貫穿 成行品第一
發起相從稱之為第一仁王 不同仁王瓔珞經十四
十善下品菩薩輪王三性 菩薩輪王菩薩金輪轉輪 初地菩薩四天王菩薩忉利天
菩薩魔天菩薩兜率 天王菩薩化樂天十六菩薩 化自在天十一菩薩初禪十二
菩薩二禪十三九地菩薩三禪十四 十地菩薩四禪仁王即是十善 十四下品

[0315a20] 第二五忍十地下文 菩薩五忍名為 佛菩薩般若波羅蜜故知般若得證
五忍一切佛菩薩無不由此五忍成聖 五忍十地五忍下文

[0315a25] 三明經讀經大旨 無生正觀有無二見言中 下文無知不行不受不生不滅
般若不可思議不生不滅中道 異名不思議寂滅別稱佛性十方 佛母一大事其事差別
諸法本來寂滅顯示無名相中假名分為
綱領 提綱體毛 如是

[0315b08] 第四以外護者 下文諸菩薩佛果因緣十地 外護下文護國
因緣國土七難災害不生萬民 安樂外護

[0315b13] 第五明教弘宣正法偏圓得了明教不同 法華玄義略明江東
一者頓教出世二者漸教不定教 深淺漸教中有
四時第二大乘 第二三乘通教二師 般若第二大品第二法輪
大品第二法華譬喻品波羅捺復轉 第二涅槃
波羅捺拘尸那城大涅槃 第二後學不可依舊 十地論四宗五宗佛教不復
菩提流支滿分 半字聲聞藏大乘滿字菩薩 經論小乘
至理人法二空因果 四諦不盡小根 有所缺德故云小乘
聲聞藏大乘滿字至極平等 無得正觀不二因果 大乘
大行具足無缺滿故云大乘菩薩 之中大乘滿字菩薩藏 是故言行大乘三賢
人居淨土故云大乘滿菩薩藏

[0315c12] 經文。諸佛說經道安 法師以為第一第二正說 三流說經
宗旨流通 義通使法音 勝人因緣
正經正說聖人 無限眾生無窮當時 後世第三流通
乃是即是乃至流通例如三寶 分為第一即為序分第二觀空
正說第三囑累一品名流 受持月光即是 付囑七難 分齊品名流通

[0315c28] 明證第二發起因此二序種種不同 無不第一發起第二
第三如來阿難第四 阿難 正經故云發起眾經有名發起
各異如來阿難 阿難阿難 種種穿鑿
當今不論 二序二序即為至大然而 名為在世未有
阿難滅後結集法藏 故云佛滅第二爾時十號 說經時序說經開發故云說經
時序佛滅大智 多少師說 金剛仙論分別一如
二我阿難承旨 聞經時節四明佛化五明住處 有方不虛不可 一向阿難

[0316a21]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一向阿難一時 阿難結集法藏 說經徒眾以此
無名相中一時假名分別不可以以為諍論如是 如是因緣如是名義如是因緣
出處不同龍樹何以一切經 如是大智第二卷云滅度阿難 阿泥盧豆從兄傳法
凡夫有所及時阿難 阿泥盧豆四問佛滅度我等 云何行道當作惡口車匿云何佛經
何等阿難 四念處第二解脫戒經 第三車匿法治第四
三僧祇法藏如是三世 如是說第二如是名義如是 佛法大海
是故如是 不信不如不信 如是如是
理順師資 如是正是 如是不差異義無依無得
戲論畢竟清淨真實可信故稱如是 阿難法藏 不信阿難無我
世俗如是耳根聲塵 耳識無間和合 阿難得道夜半二十
成道甚多並不 如何報恩 阿難聞經願佛
皆是釋論第二阿難 說法爾時不見如是展轉 五比丘甘露門四真諦
展轉菩薩處胎經 阿難自我 諸菩薩大乘方等經悉知對曰 忉利天為母說法
答曰不知處在龍宮 答曰不知妙法 答曰不知如是阿難
諦聽一一解脫如來口密一時 阿難得佛三昧一時阿難得佛 三昧舍利弗問經阿難宿
總持得佛三昧金剛仙論 阿難大乘阿難阿難大乘法藏 阿難阿難陀婆羅乘法三小
阿難阿難小乘法藏經理 滿廣大如法究竟虛空 故云阿難大智諸法
云何諸法隨俗 假名

[0316c17] 一時佛住王舍城 一時說經 涅槃二月十五三十正月 三摩耶長時迦羅
佉樓 三摩耶穿鑿 龍樹一時三摩耶
國語佛陀覺者自覺 名為智度論佛陀外國語智者三世眾生眾生王舍城
二明王舍耆闍崛山天住 梵住聖住六欲天天住初禪以上梵住三乘人名聖住聖住
一者天住四禪梵住四無量心威儀四威儀四者聖住三空五者壽命五分法身依止
耆闍崛山教化十六大國佛住第一義諦暫時 王舍城外國
摩訶伽羅摩訶王舍 云城摩伽陀國十二摩訶陀 甘露十二大城
富樓那大城多羅大城 羅婆大城王舍大城舍婆提大城婆羅 大城迦毘羅大城瞻婆 十一 [*]
十二十二城中 城中不住 城中王舍城法身住舍婆提生身何故王舍
四天王法輪 王舍城摩迦國王 一頭兩面以為不祥
羅剎女名曰乳養既成長大有力勢能 吞併四千
故云王舍城因緣非一

[0317a24] 耆闍崛山 耆闍崛山王舍城 精舍竹園精舍平地長者 西北三十上山精舍
精舍四天王精舍 祇闍崛山精舍 山頂王舍城人見
傳名王舍城尸陀林 鷲鳥故云 東方南方馬頭西方羊頭北方師子

[0317b05] 大比丘眾八百萬億學無學阿羅漢  大比丘眾第六一切經 不出一者二者結緣
四者當機眾分身諸佛 聽法結緣後世 因緣結緣發起法身菩薩
當機眾說經得道中有 總結十二
第十一他方第十二 菩薩聲聞從小優婆夷何故
菩薩佛法二種一者顯現 二者祕密顯現聲聞 未盡在先世人
聲聞聲聞中有一舉 比丘眾歎德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