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Hua Xuan Lun 法華玄論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論卷第九胡吉藏撰
寶塔品密開本迹義
[0433b14] 河西道朗云。上來開三顯一明法華體竟。從 此去辨果門。謂法身常住理非存沒。注解云 道非存亡古今一揆。然則裂地誦塔以表雙
林非滅。交莚接嚮微顯丈六非真。生公意 亦同矣。印法師云。上來明三乘之教為權。 一乘之言為實。自此以下至神力品。明形權
身實。王宮非生雙樹非滅。此品始開其端。又 亦證上所說至當之極。亦督時會宣通上之 所說也。光宅云此品證上所說不虛。命覓 弘經人也。
[0433b23] 評曰。初三師但為開後。光宅唯 為成前。印公則兩而兼之謂結前開後。考經 始終印釋為長矣。
[0433b25] 問。云何證前云何開後耶。
[0433b26] 答。成前者證上所說不虛。上三周說明一 乘體竟。法師品明受持乃至書寫生無邊之 福。謂一乘用。體用既周宜證說。又三周說
明慧。五法師明福。福慧既圓故須證也。又 三周辨所通之法。五法師明能通之人。人 法既圓須證說也。
[0433c02] 問。證有幾種。
[0433c02] 答。一切證 說凡有二種。一人證二瑞相證。多寶浮空分 身嚮集即人證。靈塔涌現謂瑞相證。華嚴中 諸菩薩說法竟亦有二證。十方菩薩來謂人
證。雨華動地為相證。今佛說經竟。還以佛 依正二果為證成也。
[0433c07] 問。何故須證耶。
[0433c07] 答。一 乘難信。恐釋迦化偏。故古佛證顯諸佛道同 非釋迦偏化也。又既說窮理之法必感非常 之瑞。瑞中之大者莫過三世佛集。時會見之
則未信者信已信堅明。又多寶涌現及十方 佛集。共嘆經福重。命人弘宣則始心終行莫 不受旨。如是等義故證前也。開後者上來
開三顯一明教權實已竟。今次顯如來身方 便身真實。從現塔至壽量略明三義。一者 明多寶滅既不滅。則知釋迦生亦非生。欲 顯不生不滅為實身。生滅為方便。則開身
方便門顯身真實義。二者集分身開本一迹 多。既互相為分身。則知彼此皆是迹。彼此 皆是迹必有統一之本。故本一而迹多。迹多
故開身方便門。本一故顯身真實也。三者命 覓弘經之人。因此則有持品。乃至他方菩薩 奉命弘經。如來便得止其宣持。顯下方菩薩 廣開壽量久已證常也。
[0433c24] 問。何故但明此三。
[0433c25] 答。顯身是常必具三義。一者體無生滅。二唯 一法身。三本來是有。備此三門常義乃圓矣。 此據理釋之。又雖有三義束而成兩。體無
生滅唯一法身。則常義已。現但未知為始 證常為久證常。故說壽量明久已成佛也。
[0434a01] 問。但明現塔證所說不虛。唯應如光宅所明。 云何用此開於本迹。
[0434a02] 答。下偈云多寶如來及 與我身。所集化佛當知此意者。夫聖人言 近而意遠不可齊事。而求之佛恐尋言失旨。
故唱當知此意以驚悟之耳。若意唯存受持 弘宣者。則已顯之於言。豈曰此意難知。復 何煩唱言當知此意也。又若現塔但為證前
說者。何煩放光集佛開塔並坐。意在何耶。 故知皆為開本迹耳。
[0434a09] 問。此乃是多寶本願。 開我塔必須集分身佛。亦非表本迹義也。
[0434a11] 答。若不詑多寶願。何由得集分身佛明本迹 義耶。當知此意顯於茲矣。又多寶實有此願 所以然者。諸佛各有誓願。如身子成佛願於
淨土而說三乘。多寶本願因此塔以開本迹。 以惑者皆謂。居在塔者必是身已滅亡。故寄 塔以表法身常住也。
[0434a16] 問。若爾一切佛皆得以 塔涌開於本迹。何止多寶耶。
[0434a17] 答。實如所問。 但多寶即以此事為願故開本迹也。又所以 明多寶願者。以塔現故寄古佛以明法身常。
以本願故集化身以顯本一。以事約而理周。 蓋是至人之善巧也。又示多寶因果願行皆 悉益物。明塔現謂果益物。舉本願謂因利
緣。又涌塔讚嘆謂。行益物稱於本願謂願利 緣。又多寶塔涌現則古佛降莚。以本願故化 身雲集。時會奉覩則起奇特心。尊敬法華廣 植諸善。有斯大益故稱本願也。
[0434a26] 問。何以之 證涌塔是密開本迹耶。
[0434a27] 答。初但尋法華文義 已顯。後見華嚴法界品四十一卷。善知識中 有安住長者。得不滅度法門。見過去諸佛皆
不滅度。開栴檀佛塔戶即得三昧智。過去佛 不滅。即法華開塔不滅宜為符契。論舍利 有無義。
[0434b03] 問。首楞嚴經云本願力故現法。盡 三昧力故示碎身舍利。大品即釋此經云。 如來碎金剛身作末舍利。此二經明有舍利。
新金光明云。假使水蛭虫口中生白齒。如 來身舍利畢竟不可得。乃至鼠登兔角梯食 月除修羅。如來身舍利畢竟不可得。此經無 舍利。有無相違云何領會耶。
[0434b09] 答。有無之言 既是佛說。理無違背。初明有者據佛迹身。 後明無者就法身也。又前明有者示同凡夫
二乘。故明此身從業報起故有舍利。後明無 者不同凡夫二乘。明如來之身是幻化。身非 實業報生無身骨也。又大經云。吾今此身即
是法身。非是血肉之所成立。若不二而二故 開二身。法身無舍利應身有舍利。二而不二。 即此身名為法身。故無舍利也。
[0434b17] 問。大經金 剛身品云。雖不常住非念念滅。此是何身。 若是法身即應常住。若是應身應念念滅。 云何而言雖不常住非念念滅耶。
[0434b20] 答。以此問 二身義者難可會通。今所明者以四義通之。 一者明如來身者即是中道。非念念滅故非 無常。亦非常住故非是常。非常非無常即中
道身也。又非常故不同虛空。下云常法無知 猶如虛空。如來有知。是故非常。非念念滅不 同有為。故如來身非為無為也。又同眾生故
非是常住。異眾生故非念念滅。故如來之 身不可思議也。又存不為有故非常住。亡 不為無故非念念滅。故如來之身非有非無 也。
[0434c01] 問。小乘明舍利是金剛。與大乘何異。
[0434c02] 答。小乘謂骨是金剛。肉非金剛以傷出血故。 大乘明一切堅滿故皆是金剛。無有能傷佛 身肉者也。
[0434c04] 問。世間金剛以羊角碎之。舍利 金剛可得爾耶。
[0434c05] 答。不也。唯有如來入金剛 三昧。出世間道力能破此身耳。世間之物無 能壞者。
[0434c07] 問。全身碎身何所表耶。
[0434c07] 答。此事適 緣。但多寶全身欲表法身常恒。釋迦碎質 示應身滅度也。
[0434c09] 次論塔表義。
[0434c09] 問。多寶佛開 本迹二身。塔何所表耶。
[0434c10] 答。就事中明依正 二果。如前說也。言所表者塔表成人之萬德。 佛表萬德所成人。
[0434c12] 問。涌出表何義耶。
[0434c12] 答。略 明二義。一表能化隱顯適緣。緣感則顯緣謝 則隱。如日喻品明山障故隱無障故顯。此經 云。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即緣感故出。
是諸眾生類過阿僧祇劫不聞三寶名。無感 故隱。與大經不異。不應云彼經明常住此教 無常也。二者所化眾生佛性涅槃本自有之。
如塔在地下裂地而出。涅槃本有。煩惱覆 故不見。煩惱地裂則便顯現。如生公之說也。 論集化佛。
[0434c21] 問。何故放光通照十方。然後化 佛乃集。
[0434c22] 答。不光照而忽集即是當時化作。 而十方無有實佛便不得顯迹多本一義也。 又若不放光照即無因緣。故佛不得集。今 會集佛必有因緣也。
[0434c25] 問。何不集餘十方佛。 而集釋迦分身耶。
[0434c26] 答。集餘佛者不得顯釋迦 是應迹也。又欲顯二種本迹。以多寶竝坐 顯十方諸佛如來同共一法身。又集釋迦分 身故顯一佛自有本迹。
[0434c29] 問。集分身佛為顯釋 迦之與化佛皆是迹。為偏顯釋迦是迹耶。
[0435a02] 答。通具二義。別則正顯釋迦為迹。所以然者。 自昔已來執二乘為實教。丈六為真身。上已 明二乘非實教。今次顯丈六非真身。淨土中
不必有此二執。故偏顯釋迦也。
[0435a05] 問。云何以 化佛顯釋迦為迹耶。
[0435a06] 答。上已說之今當更 解尋本迹義者必本妙而迹麁。而今乃以釋 迦之麁為本。淨土之妙為迹者。則知釋迦非
復本矣。釋迦既非復本則丈六非真身也。又 一事之中得雙顯二義。以釋迦指淨土為化 迹。則淨土佛非實身。釋迦之麁必非妙身。則
知釋迦亦為迹矣。是以二身皆悉是迹。然後 始知法身妙極為化之本也。論變土義。
[0435a13] 問。 何故不但一集佛一變土。而三集三變耶。
[0435a15] 答。就事言之一集一變則昧不覺土曠佛多。 今令覺知佛多土曠。故三集三變也。又諸佛 常用三事如三試等。又有所表者。以心垢土
穢心淨故土淨。三根眾生心垢應淨故三變 土也。
[0435a19] 問。是何等心垢耶。
[0435a19] 答。謂丈六為實身 生滅為至極。此二乘曲見即是垢也。
[0435a20] 問。何 故唯留此會移諸天人置於他方耶。
[0435a21] 答。此會 之眾有三因緣。一者久積淨心應見淨土。二 積見佛因緣應見多佛。三應聞本迹皆得領 悟。如分別功德品十二種利益。故留此會也。
其餘人天無三因緣故移之也。
[0435a25] 問。何故不即 令在座不見淨土。如華嚴入法界品廣明淨 土。二乘不見耶。
[0435a27] 答。亦是顯有因緣者故住。 無因緣者故移之。若不移之則此義不顯也。 華嚴欲顯二乘不能見故留之在會。若移之者 或言二乘能見菩薩事也。
[0435b01] 問。今亦應留人天 令在會不見。
[0435b02] 答。華嚴中二乘人初不見。後承 佛力故見。今此人天都無見義。故移之欲顯 四淨義。一化主淨。二土淨。三教淨。四徒眾
淨。不移人天者則眾不淨也。
[0435b05] 問。明土淨既變 土令淨。何不變眾令淨耶。如淨名會一切大 眾悉皆得見坐寶蓮華。
[0435b07] 答。此眾罪垢何由得 然。維摩之會此是應悟者耳。
[0435b08] 問。壽量品云吾 淨土不毀。今何故三變而成淨土耶。
[0435b09] 答。淨土 多門下明異質同處義。故淨土不毀。穢土 被燒。今明同質同處義。故三變而成淨。同 質者一淨質。一處者無兩質共處也。
[0435b12] 問。何 故爾耶。
[0435b13] 答。今表眾生心垢應變而成淨故土 變。又表佛身既非復實身。則正果變故依果 亦變。以依果既變表正果將變也。下時眾謂
佛無常國土磨滅。故明常在靈鷲山淨土不 毀。明義不同故有變不變也。又有四句。一 土淨人淨。如化佛將一菩薩來淨土中也。
二者土淨人雜。如娑婆土淨而會有五乘之 眾。三土雜人雜。四土雜人淨。此已如身子 章明也。
[0435b21] 問。將一菩薩及在樹下居獅子座皆 何所表耶。
[0435b22] 答。世界悉檀法應如是同來影 嚮。座以安身樹以覆體。遣使問訊故將一侍 者。若有所表者法身不二。故侍者唯一。
[0435b24] 問。 若爾下云地涌既有多眾。應表法身是多不 耶。
[0435b26] 答。下方明眾多者顯久已成佛。故所化眾 多也。樹以立為義。今明開寶塔樹立法身 也。昔懼物起謗故不得顯壽長遠。今道緣既
發故喜無畏。所以居樹師子座也。
[0435b29] 問。此品多 寶三過發言。有何益耶。
[0435c01] 答。初明塔涌。欲表 非是孤墳有靈覺故發聲也。次開塔竟復發 聲者。前雖發聲猶未見形。恐前所發者非是
佛聲。故現形表口自發聲。最後發聲者。多 寶不滅雖彰釋迦不生未顯。故携之並坐欲 顯釋迦不生故復發聲也。次論提婆達多品。
[0435c07] 有人疑此品都應非次第。或非佛說。今明 不然。定是次第亦是佛說。晚見論云。為調 達受記顯如來無怨心。故當知是佛說也。
次寶塔品後者密開本迹。有二種。一者就 佛事而開本迹。即是寶塔現分身集也。二 舉例密開本迹。即此品是也。調達迹身惡而
本非惡者。釋迦迹示生滅本實不生滅也。又 此經云開方便門示真實義。非但開一種方 便門。通開一切方便門示一切真實義。從 經初來至寶塔品明約善開方便門顯真實
義。今就惡明開方便門云真實義。一切三世 十方佛菩薩不出善惡違順二方便。如釋迦 等為善方便用。調達為惡方便用者。不言
昔是方便。故方便門閉。今開是方便門。故 方便門開惡既是方便。善即是真實也。如此 善惡皆欲引眾生歸善。故若違若順皆順也。
又大品云有威儀非威儀。非威儀即變常合 道。攝大乘論中明菩薩作。具足十惡五逆。
[0435c25] 問。菩薩作十惡五逆為實作為變化作耶。
[0435c25] 答。 具二作也。一者化殺。如金剛神殺童子。二 者實殺。如殺五百婆羅門。所以須實殺者。 攝大乘論云。菩薩更無餘方便度之。唯應有
殺可以度之。故行殺等事也。又束此二方便 歸非善非惡不可示也。而能善能惡即妙法 華用也。又以三種方便。一者凡夫方便。二者
二乘方便。三者大乘方便。調達為重惡謂凡 夫方便。富樓那等現聲聞為二乘方便。釋迦 為佛方便。上來已開二方便門。今次開凡夫
方便門故說此品。又發三迹。初發多寶滅迹 明不滅。次發釋迦生迹明不生。後發調達惡 迹明非惡。又難曰。言釋迦昔無常今無常。
亦應調達昔惡今猶惡也。若昔說調達惡今 發迹故明非惡者。釋迦亦然矣。又昔記調達 當成辟支佛。今開調達久為大行。則昔方
便示小而實是大者。當知釋迦實常示現無 常耳。又說此品者為欲成嘆經勸人弘宣故 來。上品已明往古多寶佛自來俱共說法華。
明福深功重勸人弘宣。今釋迦復引調達為 證。明調達過去世為我說法華經。故今得 成佛。是故法華功用難思議。應須受持。提
婆達多此言天熱。提婆言天達多名熱。初 生之時天人心熱。以其將造逆罪故。斛飯王 之子阿難之兄。從所說之人為名。故以目品 也。
[0436a21] 問。昔明調達造三逆罪。其事云何。
[0436a21] 答。 釋論云。佛初成道度結髮梵志千人。後還本 國。諸弟子雖得道跡而苦行。來久容色燋悴 不光顯。世尊父王即勅國中豪貴子等應盡
資之身並令出家。調達於時入道而無信心。 但欲學通不欲求佛道。得通已後遂便失之。 求徒眾佛不許之。於是遂造逆罪。初則破
僧。以犯戒人不得破僧。故知前未犯餘罪而 前破僧破。僧已後次推巖厭佛。金剛神以杵 擲石。石破傷佛大指出血。故次出佛身血。
華色比丘尼得羅漢果見其傷佛指而呵責 之。調達以拳打比丘尼。尼眼出血死。故次殺 羅漢。具三逆羅。次第如是也。此中釋調達
造逆次第。與律中明不異也。論本迹義釋 壽量信解等品。
[0436b06] 問曰。信解品云。長者居師 子座眷屬圍繞。乃至脫珍御服著弊垢衣。 此約何義明於本迹耶。
[0436b08] 答。有人言嚴飾上服 譬法身。著弊垢衣喻隱本垂迹。
[0436b09] 評曰。今以 四義推之非法身也。一者大士。入法身之 境形不可以像測。心不可以智知。今明眷 屬宗待則形有方所。羅列寶物譬闡揚道教。
既是言像之域知非法身。二者舊經師云。 中止一城譬垂迹作佛不廢家業化諸高行。 若是法身斯言失矣。三者喚子不得遠領方
便品一乘化物不從。上既顯迹今何猶領本。 四者喚子不得近領譬喻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