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Guanyin Xuan Yi Ji 觀音玄義記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音玄義記卷第三
四明沙門知禮

[0908c05] 第二觀智解釋 結束觀智境界世間 品類無邊塵沙聖教
不依十界因緣 十如是十二二明
四教三諦別圓二諦 一實不立 三諦涅槃
中論立法 觀門 二次
二種偏圓 瓔珞三觀 三假四句不生入空
三假二諦 分別一切三假
破用平等以前方便用作方便次第破用一心 故云二觀方便三觀
思議第一義諦之下大品三智三智內法法相能詮名字
外法法相能詮 名相無我我所 摩訶迦葉婆羅門皆知沙門皆知
內外諸法 無生不能別知諸法緣起不能諸佛 發起眾生一切假觀
一種中觀智者 皆是中道一法一切眾生一切道法無不
有法一法一切皆然 一種一切一切相等寂滅
種種皆知同時一切種智 對上瓔珞三觀大品三智通則 異名因果大經四智
四智大經二十五因緣 不見佛性 不見聲聞菩提不見佛性
見佛緣覺菩提不了不了十住了了阿耨菩提因緣不等
別教十住以次 乃至十地中道次第名為不了涅槃對上離合
四教三觀分析 四智大品 三智瓔珞三觀
大經四者空生一切智 入空 觀智五眼四智三智
不論開合法佛三觀 四智慧眼二空 中論中論四句
四教正對四教正對所以 所以觀智 能詮二教廣明四相初四教主
明教一異二義其一 四教 當分隨機所見四佛體用
四教補處偏圓補處 可知四教 尚無答理
二三初三明教願行立誓
乞食相好巍巍善心供養 誓言當成一如今世釋迦
法住多少 悲者發心拔苦與其 輪迴無為
拔苦二乘 菩薩雙非立誓二行起行 初六文中六道
六度略舉菩薩六道 菩薩戒餓鬼地獄
畜生人中慧照天眾二行 六度滿尸毘王貿 鴿一身真實感平復
滿須摩提尸滿忍辱仙人歌利王身體不動作誓羼提滿
太子如意珠濟貧墜海 筋骨不懈諸天 生生不休海水減半
滿闍梨第四禪 出入息 滿
大臣閻浮提城邑山川 息諍般若滿滿 期滿遂心六度
滿如此 釋迦尸棄佛僧祇聲聞 五停心念處
不知作佛尸棄然燈佛 僧祇煖法既有證法 分明從然毘婆尸
第三僧祇頂法內心了了自知 自發無所畏肥羊大論 菩薩五欲不生貪著有無
等觀譬如大臣 語言得無肥羊大臣 水草日日三時
云何 菩薩無常結使 功德

[0909c28] 聲聞 七賢菩薩何故三祇 居頂

[0910a01] 聲聞一境一門念處 成就菩薩一切境界一一四門 六度久遠使一一諸眾生
三祇超凡入聖自身 彼岸三十四 羅漢三十
四心無間不以一言 見思塵沙菩薩修學塵沙法門一一四諦正使
一一六度見思三十四 塵沙上證四真諦令正使 時而二諦究竟三乘
弟子佛眼佛智補處觀智三藏觀音相如 料揀
婆沙爾時號曰弟子釋迦樂修利他行機先 樂修自利在後
多人釋迦 成道於是弟子山中釋迦 菩薩隨後入山尋求不見蹤跡正行
火界定 特異行次 世尊天地多聞 (北方多聞天王)
十方 (梵王外道故稱) 丈夫牛王 大沙門山林因此精進
彌勒成佛梵語 彌勒梵文二簡 百劫法門任運
六度法門百劫而言精進時分通教 教相名教三乘因位
斷見通名有利 四相菩薩三乘不通三藏
事度空行大論三藏菩薩具足三毒云何 功德譬如甘露中食菩薩
純淨功德作佛三毒云何 清淨法門菩薩猶如具足煩惱 名為有毒修習佛法甘露法教
常住上身 貿鴿不了 不見成行不可得
三事不立能所真空現前 五度能所名為 二相以此生法
三祇空心行長無量生經無量劫限定阿僧祇 三藏廢除接物
薩婆若一切智發心 智相斷見思惟即是無生人法
法緣慈悲自行無生 相應中斷 階級八人地
第一十六剎那屬於 至道比智名為同在無間三昧十六人見菩薩已辦地
慈悲真空行化 正使至于佛地見思真諦 塵沙俗諦究竟第七地中
不盡扶餘利他正使 三界 生死二乘
不受後身菩薩利物恐同二乘菩薩 慈悲正使受生 不久
三界故稱拔苦 可見別教明教 名教次第名為
般若不共二乘不共 不共在於 次第次第雖說
見聞覺知佛性覺知觀空 均平本性中道方便次第
迂迴塵劫次第修學 河沙觀智河沙如來藏河沙 無量四諦發心二十
十信緣中三惑正著觀空 四住六界 成就八門因緣
無量八門二觀既成中道 三觀一心別向圓修鎔鑄
任運鍛鍊物體 然後 法界無意二諦二惑任運
次第有意二諦使二惑 利物觀智

[0911a05] 別向圓修

[0911a06] 始終三諦證道不復 別教在於圓教
約法 一切法皆是中道一色 三千非空即非
即非 修性中道
法令 十界眾生 三千月喻三千內外有無實性
三千三諦宛然二觀無緣觀照無相無相無緣 是故能所即非
明證發心真心 觀心名字道場轉輪 佛藏眾生有如結跏趺坐
理即初發心 引文 真實大品涅槃初心
開示 知見所知知見 三智五眼
大論明智十智世智 苦集滅道無生如此十智 三藏三乘如實智
大經即是佛性 一切法觀行五眼肉眼見性
人法 涅槃大經祕密猶如不成不成摩醯首羅
如是解脫涅槃如來涅槃摩訶般若涅槃 各異涅槃三德
涅槃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