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四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菩薩問明品第

[0600c06] 一品四門來意中有通有上來 因果
十信 解行
菩薩因故菩薩即是即是二種 二者
即今 解釋 美言即今今文
研覈教理 長行偈頌 二義
使 進退使以為 菩薩
不同菩薩 二義
其二甚深 甚深 第四釋文 菩薩住處
次第分為 信令第三信令第四 第五行令第六
證入六十定品住處證入 初三即為正解 理觀次品隨緣願行賢首品明德
問答 菩薩一門甚深即為 一緣甚深二教甚深三業甚深
說法甚深福田甚深正教甚深正行 甚深八正甚深一道甚深佛境甚深甚深次第云何緣起諸法
眾生教化 順化善惡說法說法福田 勤行正道助道
同歸一道佛境為此 十信 佛境信心文殊佛境 發心次第終極
其後不必 四念定心 觀心上首
莊嚴十度不退 修行不退戒心三聚無缺 寶珠業果甚深護法 說法甚深願心福田
如願 迴向歸一迴向真如一身 即是佛果菩提所有
以是圓融十法多義 十信十德甚深二義約法行者
發問菩薩妙慧 文殊妙慧約法 初九差別差別同歸佛境
不二文中 問答
緣起深義不覺流轉佛子心性所為 三定四會相違本文
二義最初異見 諸菩薩知法 外道二乘
性起不同權教諸菩薩 實義深信起行始終 起信論有法摩訶衍信根
是故眾生心一心真如門生滅門淨信明心云何
種種隨事失真隨性 一則俗諦差別自由 變現關心無相違者 不知心業
無自性自性無何諸法真性自立心性心性非一
本末相違理事相違一異 真妄相違如來藏不許八識能所別有自體
諸法如來藏不可 八識無二心性種種 相違第八種種 相違心性第八
法性無生示現法性即是真如 事相文殊 心性為難
法性決定海會楞伽 廣說四會相違若爾瑜伽異熟 賴耶從業如來藏隨緣
如何瑜伽對於 權教假說楞伽大菩薩 實教大小淺深
有權相違佛說如來 以為阿賴耶不能知藏賴耶如來 清淨世間阿賴耶指環展轉
差別楞伽真識現識微塵 不異莊嚴具亦復如是如來藏無始惡習名為
楞伽如來藏阿賴耶識 無明七識起信論不生不滅 和合非一異名阿賴耶識達磨
無始諸法攝論 種子 無始實教
如來藏聖者勝鬘經 生死如來藏涅槃以此 故知不同淺深可見唯識
真如實性不變 隨緣後輩釋文 初心一者立宗云何
相違三業不知心下結成 如來藏自性 清淨心妄心無性如來藏
真心實性不空如來藏 無二故云第二 相違心性云何五趣
故云種種不同所謂 善惡人天三塗
善惡滿 滿同異四生 同異
苦樂 展轉異同 差別故云種種不同心性安在
第三結成略為 古德第二 意中結成釋文自有
一直所以非但本性 既有種種 種種種種不知
種種不知一一觀察未知種種 二者懷疑 種種相違 種種失真種種
俗諦種種云何 並立已知大意釋文略為前來
二報初一業因能所 無能故云不知
故云不知無體不能相成 種種第六
生成種種第二報果 名言 故云不知 故云不知無體
名言能所無體無相 親疎名言 引業相待無自性自生
境智相對相見虛無 不知不知 境外外境是故心境虛妄 第二初二
善惡 第二及第受生同異名言 所生名言
三復第三及第苦樂不同端正 醜陋苦樂 損益苦樂
第四及第 滿滿業因緣有損 六處滿滿 分別不同無性
種種第二初一偈讚上半 一向分齊
同意諦受縱橫三重分為之中以何因緣
後五一法 種種
即此上半下半歸本 即為同喻有法 宗法無體同喻
中水河水無體河水無體 緣起相由 因緣相無力 體性是故虛妄緣起
三義互相無體 無知無性有緣由此 妄法無所有無性真理恒常顯現
諸法非唯 一切有為法 無體因由無體無體 無體因之
互相無力無體 是故前體無故一切 各各第二
以此諸法 四大 三句句法
火焰起滅 動作任持四者 真妄相續真妄起滅三妄
妄為所持一一各有
無自性不知 不到
無自性 不能 無二
無二 無二 不得
不得前後無自性如此 無知無性
江河 後者二義一生前後滅後 互相前後小乘
生滅從此 無性緣起 自體不能 水流
無二無可無有二法三義一流妄法三妄
初中緣起法互相不能 無自性無相非有 妄法各各 體用相成即由無知無成
非有妄法無體唯有真心 彼此有相由此妄法
即非非有真性即非 意即 何故水喻真心 真性水體澄清自性清淨
淨心 淨心 真心盡性
如來藏無明合成 隨風波動 如來藏無明風波起滅不變
生滅隨地高下引流不動 真心隨緣湛然 自性真如普遍有為法
自性 大通 第二火焰起滅三義
起滅其二引起 無體不能已滅 所知是故各各
無體無能 所知是故妄法 生滅不能自立已滅無物可知
無體可知是故無所有 火焰即由無體無用故而 起滅虛妄非有
真理妄法 非有起滅 顯現無妄
妄法湛然顯現緣起 無不無性無不三義如次第三
動作三義 不可得 妄法不可得
無相 不能自動 自體可以自動隨風無體不能 妄法無體
無相 唯物無可 作用本性空顯現是故
妄法不滅真性能所 可見第四 妄為所持三義初地
二種 金剛地面展轉 安住無體
能持無體 至於 能持至於無上是故 無不妄法
業業無明無明展轉無體無物 不仁乾坤無謂
如下地輪水輪 虛空虛空 妄心妄心如來藏
如來藏是故如來藏 互相無體妄法無不 地界無自性
相依相依不得 有法是故無性可知無性
無不未曾不滅無性 第二 水流轉喻
善惡善惡流轉 大火第二 受生如火生滅
前因諸相地界因緣苦樂展轉 輕重境智
上來 第二分為 初三一偈
一偈大意 三重一一 第一既有種種
種種妄分別熏習 無性真如隨緣
二三但是一致妄分別真如不守自性隨緣 熏習展轉無窮
緣起並不 偏見上第疑云種種 種種第三
失真種種俗諦 互相成立 種種種種性空
性能種種緣生 是以緣起總有一緣 妄心分別熏習
緣生諸法作用無有 是故一切各各三無性 有空一切法得成
無住一切法隨緣 無性一切空無是以無性 斷見真空
緣生非常即是真空即是不空不空 真空實有非空非有
中道空有二義真空 不盡非真空 真空非真空 二義真空
真空自盡 真空文殊 以後初二空有以後 二義空有相成不二非有
非空無二真空 有無非有無二 真空真空無二一味法界
中道相離無礙無分別法門復次二義一者二者 空義二義一者不變二者隨緣
二空法性無生 無性即是圓成不變空義隨緣
不二隨緣即是不變不變隨緣 不變性隨緣真性 有種停留雪山
法則斷滅 法滅二相非常二相 非有非空中道苟得
百家異說學者 第一種種 八識熏習五識
起義 思量了別 不立通則八識
心意識 第七 七識染污第八
以此以上八識能所展轉 流轉我人故云無能無法二明
種種上半種種以此以前 體性流轉即此八識無體 無實我法有性不可
安得流轉虛妄中有 種種不異
不異相違第二真如隨緣 所以上心 云何有種隨緣
唯心變現真性故云示現不知以是隨緣 自性是以種種不可得 無生無能不動妄法
常生無生上半無生 業果宛然勝鬘 下半無生真性湛然勝鬘
了知法性無生不空如來藏 無能如來藏第三無能
示現不違不違無二無二無礙圓融 法性差別依正
體性名為法性 不變即此名為 名為法性二義不變
一切法無性名為法性隨緣 二義不變 本來不生隨緣隨緣
不生示現 無能第三所以三句種種一心
文殊妄分別 有種 圓成
無性圓成唯識 自性分別所生圓成 遠離故此不異二者
因緣所生我說即是空假名不二中道 分別故云
空無常有萬物 宰割以求本起不異 歸本
一偈二義一者云何 無性法眼緣起甚為決定二者 種種妄分別觀察
無性法眼依止 不依第三一偈 法性無生一切示現等差
妄心分別如理觀察 妄為緣生世間流轉如理 世間法眼皆是名言真實何者
其實 實體不可得 流轉世間涅槃 出世染淨是以
然則 言教之外文言 是以
真一智者 如次三無性 流轉合水 無生隨緣
空無 法眼無分別一總 所以
文殊 體勢逆順學者 第二教化甚深
立宗眾生即非眾生彼此 八識云何
眾生云何不見生空 大智便謗佛豈不 空有相違進退
差別三輪能化不同初一 如是如是 壽命
壽命命者 教化二義其所何等 身空得度
三業善惡解差言論 教誨發心發趣 有所方便進趣
思惟依法觀察者修學 如是能化差別三業 調伏語意眾生
眾生虛設第二 深經 佛見眾生本來
諸法空無知眾 不能自知真空 顛倒不如不異
眾生寂滅 聞者境界 唯一不增不減經
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法身眾生眾生法身法身眾生 佛見眾生自盡法身不須
大智現前法身隨緣眾生大悲 攝化寂滅眾生不異 成立不動真際隨緣
法身不異顯現假名 空有不二能化悲智 觀空方能入理不動
方能究竟眾生不知 無窮令眾生如斯真實 不違空理由此十方 淨名眾生說如斯
真實初一上半 所聞眾生大經
如來說法具足多聞 多聞解藥
一者一一初三隨身 觀察四一隨行 方便五一隨心
思惟 分為初三
樂修方便思惟觀察 四一 五一言論
上文初三界分 分別無我 心法而言二空
初一我空一法一類一切 上半尋思四大五蘊 尋求不可得下半
法無我上半身空 無住 虛假下半
明見自身二我 萬法皆是虛妄 念處
念處通則身等無我 觀法無我二種 小二性相虛空
無二二我 在內中間觀心 善法不善知法虛妄 分別身受不同通則
是故致身眾生 云何如來 空寂如是觀如來
生身教化 思惟觀察命根色心 名為壽限命根業種
一期眾同分時分 從業緣起便 剎那生滅無自性
火輪火速不見始終生滅 本際薪火遷流 相續
固無自體思惟觀察無常二空無我 無相一切
一切有為無常經論異說 三性無常 無性無常無故
生滅無常圓成實名 無常轉變無性非有 異性自性三自性
二空自性無我無相 無我我相無故無我 相異三自無我無我自相
無相無故二相無實無妄 正意 一偈二觀上半空觀
從業如夢不實下半 不實念念無常過去已滅 四一
唯識為主 二分二見見分相分顛倒五一
言論時令尋伺如實 意言分別別名意即意識 名言名言分別名下
言論名義隨分 尚未唯心法性 如是自覺通達唯識方便 無相妄想不生便法性
妄想虛無 一偈能緣 見相一切法意言
能所以此為方便 唯心種種出生相見二分 無始有種法相能緣
種種所緣境種種安得暫停無相無有 唯心無性心境 分別自覺不動法界法性
末後如是 如是幻人化化第三業果 甚深能所
可貴一切 諸眾生 假名四大無我安有我所
同許以為云何疑難 即是我所 無能苦樂無我
何以現見苦樂 三塗人天 中有外境
苦樂多少 前生 一生名為法界
無我理即真法真法善惡未知苦樂從何所以 無我有所 聖言正理現量
可通結成第二 何須業報 虛無自體無我法無我斷滅
業果正理聖教不違不可便正理初一上半俗諦緣生
業報現見勝義 不二相違無所有 業果無我聖教智論第二
有果作業第一甚深 諸佛 無性壞事
初三業報無性一偈 受者一偈 初中業果真心
無實不同因緣相所生業果無實法相宗 依法如來藏 明鏡二義境界業緣
如是業緣 影像其所行業如是果報 業果有無業者
善惡三性通性無性 失業無性業果壞相
中論不斷不常 失業
顯鏡如來藏現生業果真性平等由此如來藏 自性 真淨真淨不為
二義不能 三相對位 分明顯性 真淨一味無礙
染淨有所即為 一異 一門染淨定異染淨
不能不異 不異是非異義 不異是非
即非異門 異門 業緣種子二相
無性方能 故云自然出生 名言幻師所生
幻師幻師 業因緣生無體 亡故中論復現業果俱空
不空識住 業處機關出聲受者機關 虛無緣故
安有 無我無有非我 無我 [-+]
[-+] 同一 [-+] 之中 無性善惡四有
不同初一 因故 異熟業果轉輪 七寶增上業果無漏
無漏智有漏 業果寂然第四說法甚深 應現甚深三業說法
從此 佛德 一味法界彼此共許云何
疑難證悟一說 並立相違體用相違教相相違
一總法性非唯 觀法 並不以何因緣多種如來
法界隨機 無念二者一法 無礙法界
之一 無障礙有相 不違一方
中分初一利益上半 甚深不可
下半甚深方知愛樂 三句句法 兩句初二
一成相違 無量境界無量初地 無量無異
無量火化 無量海波 窮盡無量
雲雷無量圓音 法雨無量 普照
無量無私普照無量神通九梵 無量不分法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5 No. 1735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