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三十一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十地品第二十 (第三十)

[0735a06] 來意普光十地不虛行願 真如聖位
證道三心 無性攝論熏習雖是有漏 出世種子即是
一會之中唯一釋名 十一 釋名人名金剛藏
他化自在天化作 受用無心 起用事理受用 有所事故自在
離欲實際不處化樂凡聖 隔絕約法十地同品 本業地名百萬
僧祇功德生成一切因果名為本論生成佛智住持唯識 第九修行依持
有別譯本十住 地中仁王入理般若 名為功德稱為又名
一切智智法門因果有別譯名 一切智德經以後名為 即是十地就義
十住法稱一周 無盡皆是一切智智法門一切智
別名本分 二義修行 圓融無礙行相
佛果 不可說能所一部離垢
根本方便 二障初地 戒行三禪道品五四諦行
緣生七菩提分淨土說法 十受四行初地 樂行二戒三定
二乘已去 十地一度 三德阿含不住
乘法初二三地 間人天乘寄出三乘 出世間一乘法為此
決定 二三八十圓融初一雙非 法顯淺深圓融 無不圓融
別論 體性不出 有加攝論
出離真如無性 法無我分地名為 其所 即真能所以為
攝論如如如如獨存 及其第九此等 光明三昧證入相應 三昧法體教證
不住三道決定 唯識一切有為無為功德 自性相異
不出三體一總實體 配屬可知 因果以為

[0735c15] 何為地前圓融地上 一乘云何三乘地前 地上圓融一乘地前地上
圓融前後不異地前 地上圓融全同三乘 圓融各別教行不知法性教行即非
地前圓融三乘地上 云何始終 自在登地已去甚深甚深何以三乘何以
虛空鳥迹大海十德 之中一切功德之內殊勝願力過於不可數
世親 一會唯一 便所以方便二義表證無二方便
三賢方便進趣 二義十地無趣十定 即此若爾何以 等覺進趣
深遠立方便不得 前後圓融十地甚深在於地前 之前安得地上
學者第四釋文一品長行 偈頌第十 便
中間當地長行 正說十地爾時以下菩薩 如此世界
十地法門 正說動地實證 流通教證不同三分
發起正說 本分已去正宗正說三地 以為流通末代
分為三昧分為正宗 三昧法體加分已去 皆是流通所得信行菩薩證入
四分正說 教證五分 三昧隨行
為生 中略樂欲 正解廣明
影像顯德利益明德 證實感化分為 十地初地
八分第七校量明知 初地如何不許何為初地 故知總稱初地別名
初地便定局 一方 自此正說初地既有初地
乃至十地八分開地利益正說影像 十分即是十地
偈頌次第其三 宗要 教證之一中論
一起有序 三昧不虛有加 言說起先本分 聞名渴仰有請
次第影像勸修有利 偈頌
不虛寄出無言不能
本分 影像 不同一分重述
初一顯教 三昧顯教已去 次第四十八
初地十地八分二分 四分五分四十八初地七十
十地何為初十 以後前例以前 初地屬於以前
十地法雲不通相分 中間十地 陀羅尼法地中隱顯
一一地中四十八如初分屬初地不通 說戒 分地明言義通引文
之中具足一切功德 初地持戒料揀釋文 十地即為歡喜地八分
第八名為校量分齊 明顯序分六成就 大部有餘一時
四眾四事校量顯示法勝在於初時 勝者明主
相從十身不可說 名勝爾時以是 初時得名婆伽婆成道
第二 大部爾時即是成正覺 初七最初何故
思惟因緣 所得妙法故云 思惟法華我所智慧微妙
思惟眾生根鈍思惟利他成道何故思惟顯示 大法法身見機
成佛 而後受法大法 智慧寂靜何故法樂
令眾生如來增長愛敬 妙樂眾生說法何故 顯示不共究竟 無遺無能不共
因緣亦即二世尊者 勝義下處此處 殿自在天殿
寶藏他化天 無心成化摩尼寶殿 無心無盡勝者色界
何不此處 在此色界長壽天不能 勝果欲界身故此處
十地菩薩大乘同性經此處 報佛淨土此處 分為定眾
一切名下 如是難測金剛藏下標 說法菩薩
不退轉 彌勒堅固不退 一生得無
等覺等覺不退仁王 一生寂滅忍不退不復退 無生忍
新異他方 歎德中有二十初二略明總結中間分行滿權實
無礙智真俗境智一如無住進行滿則是如來勤行 菩薩善能十六
十三 初三具足善巧調 三行
福智不竭權實究竟 無住不捨修行內證智通 外用自在三乘法相
禪定四無色定解脫八解脫三昧 等持平等一境三三昧 有心三摩鉢底等至
一境無心無想滅定 神通明智一切有心無心 功德菩薩一乘
禪定禪定解脫不思議三昧等至有無通明 無盡普賢菩薩所得自在
一念周遍請法十一護法十二 供養十三二利勤修三業 廣大可知
十八同名 解脫請法上首 使得清涼 根本智包含出生得清涼
蘇摩即是別名可知 何故菩薩法門增長
菩薩同類菩薩眾多 金剛藏一切煩惱 能破善根堅實猶如金剛不異
金剛二義金剛煩惱即是何故金剛藏金剛
金剛藏金剛 生長 因果能藏
懷孕是故 金剛金剛藏胎藏 所持不可壞生長所藏
生長 善根一切餘善最上猶如金剛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