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5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五十六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922b07] 第三善男子指示 依正 名勝知識當初勝過
二義 不動高出 寂然不動無遺
便 一普潤澤
如次一定四智 出外比丘可知第四爾時善財
辭退喜躍 善友可知然後 大聖智能善財有機何不宣示
一總 後學軌範善財求法 善友說法 善友梵行耆域
心虛破見 種性不恥下問敬事 無求無求之中
即行寧可便證入不在多聞 說法 彼此 推後無勝
佛法甚深善友 善財緣起 無二善友之外善財一切
善財善財之外善友一切 成就善財自在 無礙初一師資
第七可知 第二十善十住 善友古德科判
有理一二法師 三分聞名求覓加行位二受其所 證法
五分一舉勸修 法界 前段指示後段方便
以後 便五臺約會分為 二見稱讚五指
增減 科判初發心文具

[0922c26] 登山行為 觀察情懷 七覺
定慧經行徐步 不住即為不住靜心 修習般舟三昧二見
已往人法如是發心 法器未知己未 隨機十一
經家善財云何聖者 歎德善能 即是教授
即是教誡前行 滿發心所為第三 稱讚正入法界
希有法界所以聞法所謂 十一
小開一境菩薩行能所前行空有廣大
成就隨順解脫 隨順作業事業隨順眾生 隨順第八憶念眾生
增廣不住涅槃生死不住 生死涅槃不住增廣 滿普賢行無為非一無著
滿亦即滿第二善男子 法界念佛三昧 普觀標名
眼下自在二義自在作用自在決定二義一智決斷 猶豫勝解二義
作用近處 智相不動名為三昧 相中眼清淨解義
念佛三昧正信 信心 分明故稱智光照耀決定 決斷決定文殊般若一行
三昧不動法界真法 即是決定解義正是發心 開發
二明展轉內用往詣其外普觀 境界
故云普觀一時 一切清淨 三昧善巧觀察釋智光照耀
色相色相善巧普眼結成 普觀境界名為普眼如法 名曰明徹如是具足 清淨一行三昧一行一法二明
以前無心 不動法界寂照原故 無不勝解
隨心不動 常見所謂所見三千
一佛佛剎微塵數梵本 十字佛剎一一方 所見第四善男子豈能
一切諸佛 境界其所十力三世 一切普觀境界一行三昧
十方諸佛通報種種色相 智慧光明智光 耀普見法門
普眼明徹最初善友念佛法門以是智論菩薩般若 波羅蜜般舟三昧 勝行發心供養
所謂無邊智慧 無邊清淨行者
而言其一入佛 中有二十一標名從業 用以一一念佛三昧
三昧理實應有古德 十念十一念佛妙用自在 一一體用無礙
念佛三昧 三身十身各別三身
分為念法各別三身 依正便法性身 法身依正報身華藏十身 淨土水鳥樹林化身
三十二相化身正中分為 功德外相十力無畏 化身報身三十二
相好蓮華相好 法身二門 第九一致
見佛無盡如是重重 普賢念佛三昧二十一 相異十門
開合一智普照法身依正以此一切諸佛 佛國故云種種嚴淨無量壽觀經
瑠璃寶樹華藏一一境界無盡莊嚴土方真淨 色相見得標名
念佛三字既是通名一切眾生 事故一切 遠離顛倒念佛方圓
菩薩見佛得法 五通三身依正外相十方諸如來 一法身故一心一智慧力無畏
本誓化眾生即此 一行三昧隨念一佛一切六即 第九事理無礙事故隨一 神通不可
念佛 時分無間依正通報十念過去諸佛安住涅槃
未來諸佛現成文殊般若佛住 一切諸佛同一不思議 欲念便十一
無非佛境十二十三十一見佛諸佛明知諸佛無住
遠離一日念念十四 報身相好法界十五 第六微細中有
正中十六圓融十七十八十九 色相二十二十一內外
一切出現上下文 十門經文開合 非一二十一
不出一緣念佛 二攝唯心念佛十八十九二門
十八唯心是心是佛心作 心業多種見佛優劣三心 遠離念佛不可之一
虛空四心無礙即如事理無礙故云普照重重 第十觀察微細
十身二門 一身一總願智法力意生 威勢菩提福德相好莊嚴念佛
深遠 三結可知第五善男子南方 指示善友
善友海門 正當南海表觀心海深廣心地 比丘海雲法門普眼
法雲一切地中生起深廣後海比丘 一總善男子
當機後說初一 得益宿因發心受持普眼法門
依正莊嚴發心 第六爾時善財 第二海雲比丘
善友第一 正觀漸次 學而
上來 正法辨正思惟修行 四近因緣以前後進
屬於中有十一正念觀察者
寂照中一即是自在作用解脫一行三昧 三昧門四念種種眾會
六即十方壽命神通 觀佛種種成正覺種種眾生 可知第二海雲
初設自陳發心可知 未知法要 無有終始對生
第三海雲法界 法器正授發心 發心不堪非法
善財虛妄後海善男子 因緣 發菩提心發心
難得要得 皆是通有宿 普賢法門種性
三昧智光真實寂照 生佛可知發心相中十一 大慈悲初二 深心修行大願空界直心
違法證果多同 不會第二善男子 法要觀法聞法念佛 聞法
善男子利益善男子思惟 十二
第二 菩薩十二十二入所謂 表法智海十地
見佛可知第二 利益明見聞法見法無礙依正先見
一總觀心海法心華自然無漏無不二百阿修羅外相大蓮華
第二明見正報 心行本覺如來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