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3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三十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233a06] 來意 來意第七 來意
古德十信 十信第二初十之中 十信
攝論 見道第一菩薩道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
佛性論地前十信 信樂大乘十解般若十行三昧 十迴向大悲其次即是
正使即此 闡提不信除外我執 獨覺大悲
我德樂德 常德仁王經輪王 以上教義故知十信成位
終教十信但是十住方便 三賢十信堅心十信 不論成位不成 一會
釋名得名釋名 二分賓主約法即是
即是 二義 二明
長行第二賓主 通問使緣起 心性何以種種
何以使 使意言既是何以 種種種種 種種種種無性
第三約法教義 即是往復
甚深就此 即是即是智慧二諦 故云第四釋文菩薩
一門甚深 別理釋文 甚深禪師所立
次第緣起諸法 染淨交徹無不攝論 諸法如實因緣正信 正解

[0233b24] 第二別理 十信 十信二進
不退護法十迴向 可知以是圓融 甚深文義
而是十信為此十信 十德親近善友供養 修習善根勝法五心柔和
能忍慈悲深厚身心平等 愛樂大乘求佛智慧甚深 正教甚深善友教法
福田甚深業果甚深緣起甚深 正行六即助道教化一道 說法佛境佛智
文義甚深 釋文妙慧行者文殊妙慧一門
妙慧能所 不二法成法師
一中無量多人 無量文殊 不是不出

[0233c18]

[0233c19] 明令 便心性大方故云始終 起信論第二引證
眾生心 立義分立義分摩訶衍 二種一者二者
眾生心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顯示摩訶衍何以心真 即是摩訶衍心生滅因緣相
摩訶衍體相用 故稱染淨大位眾生心染淨出世
所以三大三大 大位緣起 真心隨緣三從一心真如門 生滅門解釋分顯示正義中文
顯示正義一心 二種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 二種攝一切法云何
二門相離心真如門即是一法 法門所謂心性不生不滅 心生滅心生滅如來藏
所謂不生不滅生滅和合非一 異名阿賴耶識真如 心性隨緣生滅種種為此 淨信
馬鳴造論何不 不知。經文出伏 真性
自立結成所以 方正自立起信得無知心生住異滅 無有始覺四相
時而自立本來平等同一

[0234a24] 心性一下後事 本末相違一本相違能所二事
語體一異一有 真妄 真智含義 不同大同小異

[0234b02] 假名法相法性法性法相故云 三結

[0234b05] 不可法相法性法相 心性一者八識心王名為
種種 第八八識 第八賴耶第八
正是熏心多種一成種種相違心性第八 相生非唯法性
第八無生真如隨緣

[0234b15] 文殊三結

[0234b15] 四會相違 如來藏隨緣成立 瑜伽玄談
瑜伽會通 法相宗楞伽法性引證三結
第二引證三論 自有第三阿賴耶 相續中間此前
一偈如來清淨無垢 始終四句言說佛說如來藏 上半賴耶如來藏 妄染阿賴耶
佛說下半權教 權教不能如來藏賴耶 即如清淨
上半指環虛無 差別如來藏賴耶賴耶
故云即是眾生阿賴耶如來如來藏無有故云

[0234c08] 楞伽真識現識 亦復如是大慧微塵 是故不異不異
差別如是轉識藏識真相 不異轉識藏識 真相不可是故真相業相
賢首真相如來藏轉識 藏識二法 微塵第一
三相三識 業相真相 八識俱起
生滅則是三細 八識業相真性 真相故經云三相 八識次經三識大慧
廣說何等真識 分別事識如來藏 真識第八譬如明鏡
現識亦復如是第八 分別事識三識 第八分別真相
第八經文。 三識三相轉識 分別事識唯識
轉識藏識即是現識可知真相即是 真識類別真相 八識上經文言 藏識藏識不同
轉識轉識真識隨緣 藏識不異藏識二識 重案真相 三事中有一塵
真相藏識便合水 真相藏識
藏識真妄和合 不無水喻如來藏七識 即為藏識
不異皆是 如來藏隨緣真相 自相本覺
真相不一 無明生滅不異 真相不異
藏識無始惡習名為和合藏識無始無明 下文無明三細境界 緣生六麁中正無明三細
三細賴耶第四經文 大慧如來藏不善一切 譬如變現我我所不覺
三緣和合方便外道不覺 作者無始虛偽惡習名為 無明住地七識海浪常生不斷無常楞伽
楞伽七識楞伽惡習 大意無異 無明七識無明第二
七識第一起信論 三論引起 二門之中生滅門云心生滅如來
生滅所謂不生不滅生滅 非一異名阿賴耶識初二所謂不生不生如來藏
自性清淨心無明隨緣 捨離故云和合別有生滅 心所生滅無明生滅本覺二義
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 捨離乃至廣說 水相
水相如是生滅生滅相生滅 無非生滅如是 和合不生生滅以是
生滅不生以此不是 真如門非一真如全體 生滅不變真性 生滅不一三細以為生滅第八
動靜楞伽經七識染法為生如來藏淨法不生以此和合 阿賴耶識和合非一
非一異義十忍品如來藏不生 始終迷悟 解惑故云不生不滅不覺生死
不斷始覺生死名為

[0235c08] 達磨 達磨攝論第二所知 最初且說所知阿賴耶世尊
何處阿賴耶識阿賴耶薄伽梵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說指大 對法文中上半下半由此涅槃證得

[0235c15] 攝論 法相宗 雜集無始無故
種子一切法 清淨一切法任持 各異
故第三論 熏習阿賴耶識自性阿賴耶識 熏習一種
異熟和合猶如水乳阿賴耶自性賴耶對治無分別智 種子明知賴耶但是 真性

[0235c27] 法性中一但是具足無始 諸法依止涅槃
第四無始 諸佛如來如來藏 諸眾生無始本際不可得
聖者勝鬘經世尊如來如來藏 法界出世間法出世間自性 清淨法身自性清淨如來藏諸法
聖者勝鬘經是故如來藏住持建立 道者聖者勝鬘經世尊生死
世尊如來藏生死善說 涅槃聖者勝鬘經世尊如來藏生死如來藏涅槃
世尊如來藏不得苦樂 涅槃不願涅槃 如來藏究竟如來法身不差真如 佛性一切一切眾生
無餘以此第三雙結 以上如來藏 知心體性如來藏此外無法
唯識唯識同法 諸法勝義亦即真如唯識實性真如實性
天親如來藏釋論 不變故云後輩世親 勝鬘妄心
一對成上二義一如成上 妄心成心性相不同真心 成上真心二者
性別 如來藏自性自性清淨真心名為
恒沙不空空有 平等無二不同
不空 空有不二 有無即是不即不離

[0236b09] 五趣五戒 得人總報業由於中有 別報業唯識名為
滿業第八異熟果引業 第六滿異熟果名為滿業俱舍 一生圓滿猶如
形狀引業 第六意識滿業

[0236b17] 展轉異同差別六十 善惡第二對開 第三
十四第四對開八成十六 三十第五對開十六三十二 三十六十二以後 十二而言三十二以後
無體善惡成滿 善趣滿善趣三惡趣 滿四惡趣之外無有善惡
三十二 四生第三 四句十六 十六三十二三十八
句數更多第四對開六十四 對開一百二十八初善 六趣句數更多故云 展轉異同差別第三結成
中文已知大意 釋文諸菩薩 第三釋文

[0236c08] 心所第八 無能相待 無能心王
無能緣生 自性不能知心 無性 不能緣成
無體無力故云無用 體用

[0236c17] 第六 第六 第六人執無明真實
異熟不善相應三行阿賴耶五趣種種 五識不能 推度不能造業滿業
方能而言無體 而言不同二門無常
淨名弟子品優波離一切法 不住諸法相待乃至一念 不住諸法妄見心業
如夢真實念念常滅 無常不能 無我約法無我
淨名問疾品由著 眾生法想應作
合成法滅 次經
我空次經菩薩 滅法當作法想顛倒 即是云何
我我所云何我我所二法云何 二法內外諸法平等云何 我等涅槃所以者何涅槃
何為名字如此 決定性破法
平等無有唯有空空便

[0237a21] 第二報果能所 不知不知
名言唯識第八 生死相續習氣習氣總有 一名言習氣二我習氣有支習氣
名言習氣有為法各別名言名言能詮音聲差別 心所法名言
有為法各別因緣各別 三性能詮音聲 屈曲無記不能
成色起種名言 名言七識見分等心相分 分心不能見分名言
言說心所法 能詮名言 二我習氣有支習氣
即是今文唯識有支習氣三界異熟業種 一有即是可愛
即是招非愛果 異熟果善惡 業習氣習氣異熟復生
引業業習氣名言 習氣 即由名言無業苦樂 不生故此名言引起
異熟苦樂

[0237b21] 相待

[0237b22] 名言能所 即將第二名言 第一
現行 不知不解不知 心體 不能
因緣第二名言 引業相對所謂 出體相待相待 無識無業
苦樂互相無自性虛空 唯心故業虛空獨立 不能無可
自生因故 緣故他生因緣相待 不共以此 生類不知居然因為
豈能

[0237c13] 境智相對相見 相分見分心心 二分廣說如下
唯識能所 境外 無有 智能無有
無心攝心境外 無二相隨隨一 真心後心虛妄妄心
無體能緣 種種出生暫停念念如是 無性及第
第二一對因果第三一對 因果第五一對義通因果 唯識論總有一者
相見二者名色四者本末 異熟第八異熟功能習氣變心
因果能變 因果

[0238a04] 第二 通觀之中一一善惡 對本 後鉤四重可見

[0238a07] 初二 善惡善惡 第一不知心心不知 第二不知
不知第二 善惡第二及第 受生同異第二 不知不知名言故云
名言所生 所生初地三界田中復生 名言 不知名言
名言現行 三復第三 第四苦樂不同端正醜陋
以此雙結 不知不知 受苦無識 苦樂
不知緣緣不知 損益業感 業感業感 醜陋忍辱業感端正
報果第四 及第滿 滿業滿業第四
緣緣不知即是滿業 六根 六處滿足滿 分別不同第五不知
不知定慧滿 五根 深厚五根 下品無性
二種法體相依無性 能所種種
第一疑云 種種結成種種 失真種種俗諦 種種
俗諦種種失真第二 種種 即此
上半義理三言諸法釋經因明緣起 三結緣起以為同喻可知

[0238b26] 緣起相由第二緣起相由 緣起相由無力無體 無力無體有無
便因緣相無力 無力無力有無 無體
無性故云虛無有無 體用

[0238c05] 是故虛妄緣起 三結緣起緣起相由因明
三義 一偈即是 即是第二後五
中方諸法第三釋經 便 無體 諸法因果因緣因果
無體無性 無體成因無用不立安得 互相相待無體因果無用故云無力
因果無體自體 會通初中三重即為
中文 三結正理前後 二字可知
譬如水流水流 諸法如是今文

[0238c27] 第二 前後十門 前後何不
不出前後千里無性 二流能所 及第
以為無性無知二門無二以後 緣成 無二
無二要有二相 無二九十 知者而言不得 不得
名為義門名為第十 不得 故云

[0239a15] 前後第三 正理

[0239a16] 第四 相連總有四句往返 可動然則
江河野馬不動日月不周 用水

[0239a21] 前後 前後二字一生前後流水剎那剎那滅後
剎那前後猶如同行狹徑後人前人分之 前後乃至 眾多無性

[0239a27] 小乘第六文中小乘 不知小乘俱舍論業品
行動 剎那論文論主 三句正量部正量部動身 正量部心心法則
剎那無有剎那論主 有為法剎那何以此處 此處從此
有法 大乘大乘緣生無性 不滅
公論多同 夫人久矣 不來
不來何所 未嘗未嘗 未嘗不來未嘗
自在不從以至自在 以至仲尼見新交臂
如此往來往返 可動然則下文至今
一世去來 小乘 從此 流動真諦
真諦 真諦性空無可 空義顯性空義俗諦

[0239c01] 二法第二文中初中 由此妄法即非即非第二
有所第三

[0239c06] 第三 易見第一 非有既有種種
種種即非 懷疑種種 妄法種種真常無知
結成即真種種

[0239c13] 何故水喻真心第四 可知

[0239c14] 第二 其三便 二義一明不知二明
妄法合於 已滅生滅門 滅後
滅後三時已滅故此 一向無物前後
緣生無體無實 三時一念之上三時已滅
過去過去已滅未來未來 現在現在無住比丘 即時三時無體無可

[0239c29] 莊子 中意至人大水大旱 火山本意
不能乘時不以 其所 順時無性

[0240a06] 水喻水喻 無體
有形 無性無相 二空不空真理以為
無體無性即是 圓成二空真理以為 風喻
無體 無體無性然而

[0240a18] 無妄三義有無 一定有無真空妙有無妄 定性
真空便是故 妄取真空三論真妄 涅槃緣起
成上無妄 妄法無不盡是無不 第三合上第二

[0240a27] 三義第三會通無性 種種無二懷疑 相違
故云賢首 其後共用

[0240b04] 第三動作
梵音輕重即興 北方壞劫是故妄法三門妄法不滅
妄法盡是不滅 真性第二不滅 第三

[0240b12] 第四任持三義 地界
猶如可知 萬物不仁仁德老子 不仁萬物譬如大地
四重總結然則乾坤無謂洪流 滔天無謂不遠 可知即是

[0240b22] 出現輪相 不同

[0240b24] 第三總結一者 三門無不盡是無不 第三第二二三第三
故云二者對上以為

[0240b29] 第二 善趣

[0240c02] 水流 不知不知不知 不知善惡云心
云何善趣惡趣善趣惡趣即是 熏心漂流 轉體賴耶唯識瀑流
釋論瀑流非常相續長時 無始剎那剎那 非常
不出起信大海 波動楞伽藏識常住境界 一切眾生水波非一

[0240c14] 大火第二 第二 不知不知不知
受生云心 何以滿受生同異 滿受生同異 如火

[0240c20] 一對不知不知 云心云何
端正醜陋業緣東西 不同

[0240c25] 苦樂 苦樂不同問言心性 云何受苦善因
惡業苦樂多種輕重 境智同喻因緣 一地
二義 雖是 心性 各各不同第二

[0241a05] 大意第一 第二通明緣起
融會 初一通性法相宗 無相宗法性其實
緣起甚深隨情執見聖旨摸象不識 一向摸象乃是 聖教涅槃第三十
三十師子吼眾生佛性不須 自得菩提眾生定當善男子譬如大臣
示眾爾時大臣 大臣白王爾時 各各問言
為何 象形
善男子
之外無有 男子如來正遍知方等 佛性一切無明眾生
眾生佛說佛性 一切眾生佛性 明了不同 借此聖教
異見 故云故云脇尊者修行無不獲益 偏見不信
不信無性真如 隨緣偏見離世間品 攝持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三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