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ui Shu Yan Yi Chao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Scroll 4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第四十四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337a28] 第七無著

[0337a28] 方便出體皆釋中有唯識方便 唯識無性方便
善巧不捨生死涅槃 方便善巧 () 以前六波羅蜜多 有情饒益有情不捨 有情即是不捨生死
(不捨生死唯識拔濟方便) 以此無上菩提無上 菩提即是希求涅槃 (涅槃 唯識迴向方便)
本業四下本業 一舉迴向唯識 便三不不受經論有無 下文善巧
不下唯識進趣 迴向大智會同拔濟大悲
二相唯一一心不著一心不著一心

[0337b16] 有無無著

[0337b17] 起用 第三不捨不受釋名

[0337b18] 聖天 廣明

[0337b19] 證法毘尼 了知梵本多達 了知
譯人了知四法對上菩提即是 涅槃涅槃即是

[0337b25] 四諦 四諦即是勝義四重二諦 第二二諦第三勝義即真
不同四諦但是

[0337b28] 即是 尚書堯典忠信

[0337c01] 菩薩行想念 方能起行如夢智論之中 聞見思惟夢見大覺
大覺之中無明未盡夢境思想陰界 是故如來大覺

[0337c08] 如夢

[0337c09] 總結可知釋疑 疑云眾生何故菩薩說法故此 說法如實即此言說實際
中將實際以為 總結所以名為加添多同但是

[0337c14] 一切法諸佛法如菩薩行 如夢所聞法如一切世界業報
化身一切眾生猶如畫像 異形諸法如實 如畫 改為
改為 業報
二字 照明
疑云果行使今世 世間三世間

[0337c29] 第五 因果善惡業報 古德
三藏法師 意生即是意生身 三藏
第六 如畫隨心高下

[0338a07] 其中 種種

[0338a08] 四生 中有苾芻問言世尊如是生身老死差別
生身相者名色六入世尊生身次第如是世尊云何次第
世尊最初 () 從此無間增生 () 從此無間出胎 () 從此無間長生 () 既成
言說受用 () 如是品類 次第世尊世尊無有所以者何
增長無常無常 生相三明如是世尊云何 世尊命根暫時
無常無常法如是涅槃十二 大同十一 所謂一者初生二者
四者出胎五者種類 初生識支其一名為起名
名色以為增長 名色六入出胎 種類出胎乃至老死
名為 次第第三為此第四初生 增長長出
種類受用涅槃增長緣起經 在於種種 三性亦即命終緣起經
四生相中 差別一者究竟二者究竟 自相四者究竟差別
五者究竟差別非時 究竟死者究竟死者 自相死者
究竟差別相者不盡隨緣多種究竟差別相者處中隨緣 非時死者萬歲
命終不依命終涅槃十二死者 二種外緣死者一者
正報依報猶在二者 依報正報猶在 依正外緣 一者非分二者
一者放逸 大乘方等般若波羅蜜二者破戒 去來現制戒命根
五陰菩薩第八難得

[0338c01] 唯識中有菩提願二利可知 本業自行
即是神通經略皆是 唯識本業本業第二

[0338c07] 最勝受難得名以後 以前前體以後
一下 從前分明

[0338c11] 中流生死 中流合上生死生死 之中
自古二法中間 中流屬於此岸何以生死 刊定失意
譬如河水至此 彼岸不斷中流非一 誤解須知
不住中流生死無處 不住無故不住中流賢首如東流水不住南岸不住 不斷中流
若爾南岸何以涅槃中流 度生在此所以生死 刊定
釋義初中經本不同 河水兩岸不斷中流菩薩 有無悲智度眾生船師不住 兩岸菩薩無住悲智度眾生
若爾梵本梵本 梵文河水船師即是 所依聲譯者 會意船師
河水釋義 中流一者生死中流兩岸中間 之中生死中流如是見者
不絕生死二者涅槃中流彼岸 即為中流別處之中 中流如是知者涅槃 菩薩大智不住生死大悲不住
悲智一心不住生死不住 無住刊定 梵本及其問答結成 釋義
古人生死涅槃中流 為生中流涅槃中流 不住涅槃中流 不順不住中流並非云云
顯然

[0339a24] 煩惱中流 三義初一
死因涅槃賢聖中流 淨名 中道中流並不
不住煩惱 涅槃豈能度生涅槃增進不能究竟度生中道契理 成佛度生生死

[0339b04] 無不非有不捨大智 不捨生死

[0339b06] 二義 不著 有著應化 不著

[0339b09] 昭著末學 法相 究竟二義
眾生法界二者性分 眾生相究竟同性平等 取分眾生成佛不盡
分之究竟可悲

[0339b16] 自行大意釋文菩薩 重重悲智無礙
自行自行 不著即是菩薩自行
生死自行不捨大願利他 前科而今第一 第二利他
用大悲者第二利他 悲智二心前後第三 二事第四 一句
菩薩十行難得用心 功德重重 悲智

[0339c02] 且如究竟初一 以為體式權實交徹 蕭然
百論雙非 雙非雙非第四第三玄之又玄即此第四
權實交徹即是 雙非雙非第三 四門一致
明初權實交徹 如初

[0339c13] 棄惡從善 攝持五十八 惡性懈怠輕慢譏嫌
解脫安隱常樂 供養解脫安隱不肯 親近教化棄惡從善第九善法

[0339c19] 唯識正思諸法過失功德不能
堅強名為修習心緣法住 觀行法和合成猶如水乳

[0339c24] 四辯 十定品恒伽河 銀色流出辯才
金剛師子流出 辯才金剛信度河金色流出金沙辯說 順世緣起縛芻河瑠璃
瑠璃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無盡千億那由他不可說 云云菩薩願智波羅 三三昧四大

[0340a05] 配屬 同體外加 大悲二見心性第二
如來藏心性觀心 三昧 波羅蜜二智圓滿
第四願智一切 根本智智者後得智後得智

[0340a14] 旋繞 成就十定。經文隨順即是 旋繞文中釋文一總
明理無不可知

[0340a19] 十身第三 不出體用體外無用體用 法界三身
以為一體十身四一圓融難以地前 為此五更有餘
即是威勢菩薩 意生身 菩提正覺無生福德
三際不可說六即化身應現不變 法身法界相好莊嚴
蓮華相同法界 觀法無相現相不周毘盧遮那佛願力法界一切國土 無上十地離世間
十地十身佛身 所得皆因 圓融交徹 釋義無遺十身
福德法相 即是二身一味 第十真實

[0340b12] 本分 言行不虛真實又稱二諦瓔珞 二諦名為
次經誠諦釋名

[0340b15] 出體

[0340b16] 略釋中有 唯識二智無性 成立由此成立
種種品類名為受用法樂 妙智了知 所聞饒益一切有情之類名為 有情

[0340b22] 本業本業便 二智

[0340b23] 下文上經唯識論十方本業

[0340b25] 誠實審諦即真實義 有用金剛真語世諦 實語世諦修行煩惱煩惱
清淨煩惱清淨語者第一義不異語者 第一義修行煩惱清淨

[0340c01] 二行即由實語 涅槃第三十一說調達 之後不死調達悲泣我有
呻吟女人女人問言何等答言名實
答言提婆達多惡心 平復如故如故忍辱仙人 同在能行 不異

[0340c11] 法實如是 性體法華經 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如是
如是如是如是如是如是 如是如是本末究竟等 天台十法界一一十界互相
十界便十如 一一三界眾生世間五陰 世間器世間便三千世間以此
法華經樞要明知 大師十如如是 如是一句如是假觀所謂諸法
一句相如成空如是所謂 法如是一句相如 中道一家無不第七
第六偈頌 後半 有無三諦 加行根本攝論
六度不會義理可通本業不可

[0341a05] 第七偈頌無著方便 善巧方便進趣灌頂 拔濟善巧半偈
文字不分 後半一切法不捨不受經文。 偈頌菩薩道菩薩偈頌
悲念眾生偈頌一切世間成熟 種種能化一音 不著能化不著

[0341a13] 安住最勝 廣大決定第二 護念一句偈頌
護念明見護念無量 偈頌自行多劫生死 見者不空不空 見佛

[0341a20] 最勝 最勝平等法界

[0341a22] 善根偈頌最上同一 調偈頌偈頌 善變偈頌佛化

[0341a25] 得佛十力文思一偈得佛 十力轉法輪無礙解一偈智慧解脫後半雄猛
一偈了知世間境界智海法海 正覺世間生死 八相生死方能現生一偈
生死方能現身一偈智慧 樂觀不移次於 護持正法神力加持六通護持
無礙意即他心通神通具足宿命漏盡 正定偈頌實相可知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0341b07] 來意二義 明法差別二義
以前明法 故經云菩薩滿足如是 無盡藏所謂普見諸佛無盡藏總持
無盡藏諸法四大救護種種 三昧滿眾生心廣大福德一切法 甚深智慧神通無量劫
無邊世界無盡藏以是 第五迴向菩薩迴向 無盡藏所謂見佛無盡藏毛孔 阿僧祇諸佛世故其中
亦復優劣

[0341b20] 不信破戒 對治無慚止息惡行 對治無愧止息惡行能破
忘念

[0341b26] 釋名得名得名融通

[0341b28] 自利二利分別

[0341b29] 次第可知

[0341c01] 初三三空無相以前 三性一總三性 遍計所執性無相
無自性無生無生 無自性圓成無性無性勝義無自性

[0341c06] 一總三性無生一句 文中第二清淨功德 自在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
功用解脫門 無生無生無相無生 無生無生
三性二義一空 圓成乃至三性超越二者無相無生無性三性 無生無相
則是圓成 自然圓成是故 可知

[0341c18]

[0341c19] 第二 真如增減亦即無邊 二邊寂照菩薩
戲論世俗 菩薩堅信結成

[0341c24] 常有根本 略釋法云 會通
例會第二

[0341c28] 二十四菩薩摩訶薩受持禁戒不為 生天不為恐怖乃至不受
乃至菩薩大涅槃第三十住毘婆沙論第三穢土外道 鹿
外道所持禁戒 天眼眾生 生天非理尋思婆沙一百一十四外道
受持受持異時往詣種種愛語 慰問
受持修道滿何處世尊再三慈心諦聽受持無缺 地獄佛語悲泣哽咽不能
世尊不須 白言世尊不以 故我悲泣長夜受持
大慈宣說世尊 不了真道婆沙 云何受持戒名無缺一如一如無缺

[0342a22] 難陀難陀多聞 欲染陀羅方便誘引之至 諸天端正姝麗諸天
天女一處天女 姝麗自問答言我有夫主難陀難陀答言我身 難陀袈裟聞已便
持戒貪著天女禁戒 持戒其事如是能持戒心 不清
向前欲生天上 持戒故業不清 (云云) 涅槃 何故持戒第二十師子吼
緣故受持禁戒佛言何故 何故遠離何故遠離 安隱何故安隱禪定何故禪定 知見何故知見生死
過患何故生死過患不貪 何故不貪解脫 解脫得無大涅槃 得無大涅槃常樂我淨
何故常樂我淨不生不滅何故不生不滅見佛是故 菩薩能持究竟淨戒涅槃 究竟涅槃事故

[0342b19] 不同調達佛說比丘四惡 調達加一 形壽本意不善
第四卷云調達邪法諸比丘形壽乞食形壽糞掃衣形壽露地坐形壽 形壽

[0342b26] 不違 涅槃經無相寂滅

[0342b27] 眾生持戒羅漢持戒遂即持戒

[0342c01] 百論中外 梵天

[0342c02] 學者禪學 說戒有著無著

[0342c05] 堅持性空

[0342c06] 十住婆沙論利養 十二頭陀如是行當 亦或利養改易
威儀利養檀越 汝等父母兄弟姊妹 無有有所相與有所 不計遠近問訊
利養貪著檀越 巧辯牽引人心激動不計 財物檀越 尼師壇受用
施者難得檀越 衣服供養 必當相與抑揚利養 不能父母兄弟姊妹
妻子親戚檀越 俛仰施與家語有福 人身不空阿羅漢 語言檀越羅漢
衣鉢僧伽梨 資生國王 貴人將來檀越心中 貴人供養
以此餘利第三

[0343a01] 慚愧 涅槃天等 第十七耆婆阿闍世王
大王諸佛世尊白法 眾生 羞恥發露
慚愧無慚 名為名為畜生唯識第六 云何法力賢善 對治無慚止息惡行
尊貴增上賢善羞恥對治 無慚惡行 尊重增上貴重增上二種 云何
世間對治無愧止息 惡行世間增上 羞恥對治無愧惡業世間他人譏毀
世間增上染法 二法 不住由此增上對治無愧 惡業羞恥
聖教假說顯揚顯揚 羞恥二相通假
俱舍第二之中 慚愧不重不見不重賢善 名為無慚功德 無慚即是
恭敬對法功德戒定慧 戒定慧無忌無畏 弟子不見
無愧名為不見怖畏 即是慚愧賢善 唯識

[0343b08] 羞恥唯識 文中 恭敬

[0343b10] 即是羞恥 涅槃唯識法力第四

[0343b11] 苦集無知見者不知苦果不見

[0343b13] 世間唯識

[0343b13] 婬欲 種子不淨不淨一種 不淨住處不淨三自性不淨自相
究竟不淨智論二十一梵行品 自性不淨三十六 涅槃十二聖行從頭其中 唯有 () .
() . () . () .不淨 () . () . () . () . () .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十九) . (二十) .大便 (二十一) .小便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 )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 )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膀胱 (三十五) . (三十六) 。 如是專念不分其中
大小 其一三十六經文 有分 三十六

[0343b28] 污穢 不淨二種云何 污穢不淨塵垢皮肉
筋脈心膽大腸小腸 膿血髓腦涕唾尿如是名為三十六 變壞
[*] 食噉 尿 便如是名為
污穢不淨不淨 所生不平等 如是名為不淨下劣不淨
下劣下劣所謂欲界 無極下劣可知如是 名為下劣不淨不淨 清淨其餘清淨便
不淨無色清淨色界諸法便 不淨薩迦寂滅涅槃乃至有頂 不淨如是名為不淨煩惱
三界所有一切結縛隨眠煩惱不淨五取蘊無常不可 變壞是故靜慮無色不淨
論文 明了第五

[0343c24] 實則知者大品第六須菩提白佛何等一切法 無礙相應
大同佛言一切法善法 不善無記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 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
十法不共中略一向不共 般若云云何為共法四禪四無色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如是共法
智論凡夫聖人入定 共法何等不共四念處乃至 十八不共法不共菩薩
別知諸法各各無相因緣和合 無性無性自性空聖人 不共凡夫十八不共不共二乘 大同

[0344a10] 二門四重 第六今文 一總
三緣釋經釋經 正說三緣今文雜集論云何緣生緣生
緣生分別十五一二名相 緣生無常緣生緣生
緣生由此薄伽梵 無明緣行乃至廣說 無明緣生
即是功能差別無明 乃至老死

[0344a23] 第二釋經中有二門 二相在於
前後能所 緣生能所無常緣生因位出生所以
三世初二過現不同二世 能所 能所無常
所生無常顯影集論引證

[0344b06] 有染第三 釋文文中有染淨觀廣明無明緣行後生
無明滅還源清淨

[0344b10] 即為 可知

[0344b11] 第二染淨 名色有無 無故

[0344b13] 能所正義名色能所識支名色
名色能所 釋經能所識支即是 識支二業
習氣識支 名為識支集論 業種以為識支乃是名色支緣起能所引業
名色名色第二意即 名色 顯現二果義通能所
種子 二種成章二業 二種有相名色 生起能所二業
即是自體即是

[0344c02] 釋經 可知

[0344c04] 第三所生相對 老死所生第四可知

[0344c05] 三門料揀第二名色 能所 可知

[0344c08] 重顯二相所以識支 初一
第二能所相對 十二一一相望 不必要所生相對

[0344c16] 第二有漏五蘊 光明覺雜集第二 大同重擔大同
云何所有乃至 一切色蘊積聚財貨 乃至識蘊蘊藏
言重雜染 肩荷雜染煩惱 雜染譬如世間之一 即此
雜染

[0344c26] 標名 世間三義無為 成就唯有世間即是

[0344c29] 料揀無漏諸佛五蘊無常 無為有漏有為無為
相應無漏在後

[0345a03] 大品 相中相者俱舍第一色有二義變壞眼根
世尊何故可變 名為色蘊剎那無常 眾同分無常能變 (云云)
即便變壞廣說乃至蚊虻 即是破壞名為變壞
若爾極微名色不然極微各處聚集 雜集二義色蘊
變現色相二種變壞 示現變壞手足乃至 即便變壞示現 示現如此如是如是


[0345a20] 領納雜集受蘊領納種種不淨所得 唯識領納境相
唯識施設種種 名言安立分齊方能 種種名言雜集由此 種種所見覺知
言說

[0345a27] 遷流俱舍造作 遷流二義雜集造作行相 造作善惡無記
俱舍二義遷流

[0345b02] 了別俱舍了別 了別了別不同名為 雜集了別識相由此了別
色聲香味觸種種境界

[0345b05] 一切法 第三大品 一切法不可得云何
有趣天台三觀 經文顯性 一切法事事無礙一中有無 善巧多聞

[0345b11] 二義 可知第二因此略明
五蘊多少大乘百法識蘊 八識心王色蘊十一種色 攝心遍行二十一
無為七十三行蘊 故云百法第一

[0345b18] 第三 中有無漏 三欲所以理實 世間五蘊出世間
自有二戒一者外道共有十善 四禪世智脫下 二者正教之中十善五戒四禪 脫下見分
而是有漏世間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四十四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6 No. 1736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