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ayan Jing Lun 新華嚴經論
Scroll 3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九長者李通玄撰
[0992c08] 第二推德昇進中。從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 辭退而去。并頌有十八行經。約立五門。一推 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所在。云在此菩提場如
來會中。三舉神之名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 力。四善財說頌讚寂靜音海之德。五禮敬辭 去。隨文釋義者。此菩提場內如來會中者。表
不離菩提心真如體大會海中故。有夜神者。 明菩提性真如中妙理智慧為神。能破一切 眾生無明執著。為主夜神。常不離生死大夜
起發一切眾生大明生故。名守護一切城增 長威力者。表常守護一切眾生心城。增長第 六地中及一切眾生智慧威力。使三空現前。
寂滅定力。世間出世間智慧悉現前力。永超 生死海。常住世間。得一切出世間智慧海力。 如下文具明。如善財以十行頌歎寂靜音海
神法界身無邊佛海眾生海悉在一塵中。此 尊解脫力。明前五地中禪體法身性無邊際 大小量故。如水鏡。空中乾體普含眾像皆現
其中不相礙也。以定力印之自現。如頌中自 明。
[0992c28]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 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門。於此段中 長科為十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守護
一切城夜神所有四行半經。明正念前法思 惟勝進分。二見彼夜神已下至現究竟調伏 眾生身有六行經。明夜神所現差別身教化 一切眾生分。三善財見已歡喜踊躍已下至
唯願慈哀為我宣說有五行經。明善財申請 所求分。四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已下至問諸 菩薩所修行門有七行經。明夜神歎善財志 德所求法分。五善男子我得菩薩甚深自在
妙音解脫已下至心恒不捨一切智地有十四 行半經。明夜神自說自行饒益眾生行門分。 六善男子我以如是淨法光明已下至入如來
難思境界有十四行經。明夜神說十種觀察 入如來境界分。七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 惟已下至聖者證得其已久如有二十九行 經。明得此妙音解脫得佛陀羅尼為諸眾生
說法自在分。八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已 下至普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有三十五 行經。明答善財得此法久近所見初佛分。九
次有佛出興名離垢法光明已下至住一切智 無上法城有六十九行半經。明答善財得法 久近供養諸佛數量分。十我唯知此甚深自 在妙音解脫令諸世間恒清淨語已下。明推
德昇進分。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 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如是諸劫 分別顯示。如前十段門中所有法門。如文自
具。從善財問證得此法其已久如已下。以理 事相。表法中義。隱難知處。略釋少分。以舉大 綱。意明約報境即法故明以術行之法成其
報故。因果相似。表所行。見報知法。經云乃往 古世過世界轉微塵數劫者。世界轉者。是西 方大數中數。如釋天童子菩薩數法中具明
此明轉世界一切眾生微塵數世間名言。成 大智慧言音海。使令世間無麁惡語無雜染 語。如下文云。我得此甚淺自在妙音解脫。令
諸世間離戲論語不作二語常真實語恒清淨 語者。意明變世間一切言說。總成般若波羅 蜜門。以舉世界轉微塵數為量。以劫名離垢
光明者。表般若中本三空寂滅理體故。世界 名法界功德雲者。明智慧是法界中說教功 德雲故。以現一切眾生業摩尼王海為體者。
表無性寂滅三空妙慧。善知一切眾生業差 別海。故號之為王。形如蓮花者。表智慧妙用 辨體相而中虛無染故。此世界住四天下微
塵數香摩尼須彌山網中者。明此三空妙慧 住如來無礙四辯之香中故。具須彌山微塵 數教網也。以出一切如來本願音者。是第六
地以初發心時依一切諸佛而發大願。以其 轉法輪音。遍滿十方。開悟一切眾生。從此願 生故。蓮花而為莊嚴者。明其法音令一切眾
生得無著智慧也。須彌山微塵數蓮花而為 眷屬者。須彌明智慧高出世間。微塵明智慧 廣多義。蓮花明智慧無著義。眷屬明善分別
差別業及諸境緣生總別同異成壞義。須彌 山微塵數香摩尼以為間錯者。明以差別智 慧。善說無量戒定慧解脫。無垢白淨香以為
間錯。摩尼是離垢義故。有須彌山微塵數四 天下者。但以須彌為四寶所成於大海中高 勝義。若論此般若智中四無礙辯才等。一切
眾生言音心數諸業分別量。一一四天下有 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城者。有如是 成就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眾生法門。那由
他當此溝數。善男子者。呼善財之德稱。以告 其法。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為妙幢者。於一 四無礙辯中。總名妙幢。中有王都者。以根本
智為王。都名普寶花光者。從根本智起差別 慧。名普寶花光。去此不遠有菩提場名普現 法王宮殿者。明以根本智。起無上正覺之心。
成大悲宮差別智慧之殿。正法治眾生故。須 彌山微塵數如來於中出現者。一切眾生微 塵數煩惱。成般若海為佛出現。皆依本智為
道場。起差別智慧能治惑習故。其最初佛名 法海雷音光明王者。明根本智起差別智慧。 覺觀超出情識之境。名為最初佛。善能說法。
號為雷音。教光破一切眾生之惑。名為光明。 立法自在能破眾邪。在邪不能壞。名之為王。 彼佛出時有輪轉王名清淨日光明面者。明
智慧輪王日光照曜明現如摩尼鏡面顯照萬 像故。於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旋者。明差別 慧於根本智。受持眾法甚深無際。名之海旋。
修多羅者。長行經也。佛涅槃後其王出家者。 表此第六地中十地正覺智終。出纏智慧已 滿。出纏覺觀已亡。名佛滅度出世智慧已成。
十一地中唯普賢入纏行門。非是此第六地中 十地等三空慧出纏門所及。如十定品中三 十箇三空慧解脫菩薩。皆已灌頂位中。以出
世無量三昧門。三求普賢。畢竟覓不得見。如 來使令想念求之。普賢方現。意明三空慧但 及十地出纏門。以此已下但從初至末。列一
百箇佛果。不置後十一地普賢法門。此第六 地寂滅三空智慧解脫。但位至十地佛位覺 觀已終名佛涅槃故。其王出家者。此第六地
寂滅三空智慧門。是出家義。如十住中以海 幢比丘入滅定表之。其王出家護持正法者。 以三空慧護持出世正法。法欲滅時有千部
異千種說法。近於末劫業惑障重。諸惡比丘 多有鬪諍。至不求功德者。明此位中但有三 空寂滅智慧門。乏於慈悲無教化者。其王現
神通光明種種諸事。令其正法六萬五千年 而得興盛者。六萬者。六位昇進之數。五千年 者。一位都收五位因果齊進也。明空解脫門
以智起出世中慈悲。乃至并前及後一百箇 佛次第出興。表此第六般若門但至十地出 世佛果位終一地具十地。已上都舉供養須
彌山微塵數佛。但表般若出纏高勝。如上一 百箇佛。是十地勝進之果。一地配十。夜神所 求承事供養佛身。是十地中修行之行。如供
養佛剎微塵數佛。是法界總相。無一物不是 佛。為一一塵中有無盡佛故。已上皆明約法 行成其劫剎國土之果令觀果配因。總是法
門。即事即理。以理是事。其王及女俱作比丘 及比丘尼者。為般若波羅蜜三空寂滅門。是 出生死中智慈之門。當時轉輪王者。今普賢
菩薩是。此明智也。比丘尼者。我身是。此明悲 也。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者。此明一 音遍法界。音復無體無所分別。能轉一切法
門。教化一切眾生。名之甚深自在妙音解脫。 此是第六現前地。為一切智慧皆現前故。以 般若波羅蜜為王。餘九為伴。此治三空智慧 寂用不自在障令得自在。
[0994b05] 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約立六門。一推德勝進二示善 知識所在云在此佛會中。三舉善知識主夜
神名開敷一切樹花。四有二十二行頌。是 主城神重頌前法。如文自具。五善財以二十 行頌歎主城神德。如文具明。六禮敬辭去。此
佛會中者。明不離此正覺菩提無作不思不 為無性之理。名此佛會中。而開敷一切行華。 成方便波羅蜜。於無生死中入一切生死。同
事利行四攝之行。此同休捨優婆夷八萬四 千那由他諸煩惱門皆共同行。明第六地出 纏解脫已終。此第七地以彼出纏門。入俗利
生而無怖畏。以處纏出纏皆平等故。長一切 大慈悲令廣大故。無限劑故。欲令大悲之行 遍惡道故。攝取眾生至解脫故。
[0994b20]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悅光明解脫 門。長科為五段。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唯
願垂慈為我宣說有七行經。明善財至夜神 所正申所求分。二夜神言善男子已下至菩薩 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有十五行半經。明夜
神授與善財自行法門分。三善財言大聖已 下至令其安住菩薩智慧有六十六行經。明 答善財入此法門境界分。四善財童子言聖 者發無上大菩提心其已久如已下至而說頌
言有十九行經。明欲說發心久近難信分。有 二十九行頌。是重頌前法甚深難信簡根堪 聞者。如經具明。五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至
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已上 於此一段是答前善財所問發心來久如分。 隨文釋義者。善男子乃往古世已下。約有四
門。一舉過世界海微塵數劫答前所問發心 久近。二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三 舉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
靜威德王。四舉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塵數 世界種一一世界種有世界微塵數世界一一 世界皆有如來出興。乃至已下別舉。其中有
一閻浮提有王都名堅固妙寶莊嚴雲燈。一 萬大城周匝圍遶。人壽萬歲。其中有王名一 切法音圓滿蓋。有五百大臣六萬婇女七百
王子。此會有長者女名寶光明。與六十童女 俱。皆身金色目髮紺青。於下文中王歎寶光 童女。信知他人功德。以其自手授與童女寶
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爾時一切法音圓滿 蓋王者。今毘盧遮那如來是。光明王者淨飯 王是。蓮花光夫人者。今摩耶夫人是。寶光童
女者。即我身是。以四攝法所攝眾生。即此會 中一切菩薩是。此是答善財所問發無上大菩 提心其已久如之行。明修第七地大慈悲行。
自非不限劫數。起廣大心。盡生死際。等三世 劫。如世界海微塵數。以無量劫為期。等一切 眾生煩惱苦為際。方可稱其此位大慈悲行
故。世界海微塵為約比也。若將世法表修行 之門觀事知法者。舉世界海微塵數者。言無 時可限也。修大悲行也。絕其限量之心。有
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者。表從普光 明智起修大慈悲之行。從本已來無有始終。 真金者。表法身也。摩尼者。表此智無垢也。
山者。表此普光明智淨無垢處生死中利一 切眾生無傾動如山。覺此智名佛出現。名普 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者。表約普光明
智立其佛號。普照者轉轉照明無斷盡智慧 也。山者。不隨境動。復是高出義。體無所作。 是寂動義也。智現煩惱業亡是威德。王是自
在。故云佛號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 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淨彼世界海者。 以根本智起菩薩行莊嚴自報使令嚴淨。已
下微塵數世界種中。皆有如來出興於世者。 明普光明智普印諸剎種等無有不見如來出 與於世。乃至已下諸四天下。總以普光明智
印印無不同。乃至普印一切眾生心海。如日 處空水淨日現。乃至已下王都以法界為都 城。智王所管。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者。明舉
悲智二行齊行五位方便行名為五百大臣。 六道中行慈悲法喜為婇女。故云六萬婇女。 七百王子。七覺分也。乃至已下惡世時起人
壽短促苦多樂少。是行慈悲之處。六十童女 者。表六道智悲之行。如下合會。爾時一切 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畏人乎。今毘盧遮那如
來應正等覺是。光明王者淨飯王是蓮花。夫 人者摩耶夫人是寶光童女者我身是。大意 所表修大智大慈大悲行。具此三法。論主頌 曰。
普光明智名為佛 隨順本願名為父
慈育含生名夫人 法悅利生名童女
[0995b03] 已上所有世界海及剎種。皆以世界海塵量。 總是此四攝化之境。以無限智悲。當如是行。 法界海中遠近長短之量不可得。以明此經
即事即理。舉其如是劫海世界國土城都遍 周十方廣多無限。如來出現遍其國中。其王 行行濟生。童女求法。以惡世人苦苦告其大
王。其事實然。又將此法表此第七地修方便 波羅蜜法則樣式也。舉法況之。此一段已上 經文及頌大意。使修習處俗大悲。不立出家
之相。以毘盧遮那佛為所表依主。即表第七 地之慈悲門。通該五位直至佛究竟果海故。 以是起初至終不異普光明智。以一佛普會。
不安立十地百佛勝進。不似前出纏三空般 若位中其王及女出家作比丘比丘尼表之。 此但以俗士表之。設佛果毘盧遮那佛亦是
俗身。以花冠瓔珞環釧莊嚴。非出家也。以此 第七一位慈悲門與前後五位中同行。但約 出世處世表像別故。令識勝進別同異。此是
第七遠行地善知識。何故名遠行地者。為此 地修處世大慈悲行。遠徹十方世界海。人 天地獄一切行徹也。不同有求一念出世間
心。以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治處染 淨二心大悲處生死不自在障令得自在。至 八地菩薩行得一分自在。於佛十力猶未自
在。十地方終。自六地已前未得四攝中而得 自在。為有染淨二業未亡。七地已去四攝事 中方得自在故。以此位治染淨二障。入無染
淨慈悲行故。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 明解脫者。此位四攝四無量心法方始徹 故。
[0995c04] 第二推德勝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約立三門。一推德昇進。二此道 場中有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
三禮敬辭去。云道場中不云菩提者。為此第 八不動地無功智現諸法普會。無有菩提已 發當發現發。不云離與不離故。直云道場中
無功之智處中道故。是故善財亦不云我已 先發菩提心等故。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 一切眾生者。以智悲行滿無功任本願風之
所吹利物故。以本願波羅蜜風。一往利生無 休息故。一切諸佛七勸三加。令教化眾生無 有休息。以立名故。故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 切眾生。
[0995c17]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教化眾生善根解脫。於此段 中長科六門。一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現本清
淨法性身有十五行經。明善財往見大願精 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見夜神所現差別 不同分。二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是為十明善財
見夜神五體投地頂禮生十種心分。三發是 心已下至頌明善財得彼夜神與諸菩薩佛剎 微塵數同行分。并善財說十行頌歎夜神德。
如文具明。四爾時善財已下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有六十六行經。明夜神 答善財法門名目及此門現種種色身無盡 分。五善男子如汝所問從幾時來發菩提心
修菩薩行已下至滿足大願成就諸力有三十 七行經。明夜神告善財。菩薩智輪遠離一切 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
所知分。六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已下至 頌。此一段明夜神答善財發心久如分。已下 一段頌。明夜神重頌前法。隨文釋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