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Shu 大般涅槃經疏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十一
頂法

天台沙門湛然

邪正

[0099c18] 邪魔多種邪惡 邪惡闡提謗法四重五逆十惡 不淨謗佛
九部經方等謗法行淫 法服四重名為邪惡 二十五有因緣煩惱陰天
父母愛欲和合生育煩惱 有漏無漏即是天魔往昔 即是聲聞緣覺
無常苦空邪曲涅槃如來無常 宣說無我分別 棄捨二邊中道三昧菩提心
如來外道所知 湯藥所知所知如來 不生憎愛處中如來即是
多種正真正方 對於出於 邪惡
尤重即世 名字即為人偏偏生死入涅 對治所到之處即是常住
第一義如是正是 欲界欲界即世正是 即為真正出世
世間次第大乘 實相第一義邪正相如 所指經律
四魔邪正佛經 佛經從此 邪正迦葉云何
留難如來波旬云何分別 廣大邪正有分二義 相成廣大邪正分別
形聲 (云云) 。略明邪正廣明邪正三論 領解中有
三寶 受持百論迦毘羅 弟子為此惑亂迦葉白佛
廣說邪正邪正 云何分別云何天魔 留難如來波旬云何分別
而言 行者即是形聲 七百
千年女人五百年六百七百 摩耶六百馬鳴七百龍樹 有漏能變
四部四果猶如獵師袈裟 殺害如是聖像 不在云何無漏聖人
有無威儀無漏五陰 波旬當作 佛身結戒佛德經律
佛身 初文 不生佛說
不行佛說何者 舍衛結戒六十四
能者三十二相外道 六十四三十二相外道 六十四三從
佛德不知好惡 刺眼 如來
經律經律作亂無常作亂 有人罪福 三更比丘自知
波羅夷 三從一法說戒最初清淨 妄語 (云云)
一切眾生佛性 佛性正因持戒因緣 (云云) 。迦葉 第三論義佛性 過人三論
(云云) 。如來 無我中道中論諸法 實相無我無我無我皆是假名
無我非我無我即是中道 第二問答 (云云) 。第三問答
無罪 大品中意 (云云) 。摩訶楞伽赤色 下文被服赤色相違云何下文
制戒中說制戒多種乾陀 (云云) 。迦葉 第四領解第五

四諦

[0100c19] 云何調真諦 隨情四諦界內聖心常住無量四諦三界外佛心
有為無為四諦四諦 分段不出變易無量不出變易不出無量
緣何有為 無為若爾有為不成無量 變易生死不為分段
所為無為不無三相若爾無為無為不成勝鬘名教 一緣不得無量四諦經文
相會五時四諦初時 (云云) 。第二第四五受陰 空無所有即是
四事四方便四諦見諦八智 方便為此四時不明佛性
不喜第五 佛性佛心還是 無量若非無量
別名別名別理 聖行聖行 四諦今文一實四諦云何
佛性實相遍一切處四事明了實相 不了明文何須 如來甚深境界常住不變密法
佛果一切 畜生地獄陰界常住法身 苦聖諦不淨真智正法
聖諦斷滅如來藏聖諦 正解道聖諦 四諦如來出世
真諦從此 四諦領解初四即為 章章次第次第苦諦
一明二明三明四明五結即是即是 文明不解
(云云) 。 若一
如是不知 次第前此 不知以是
不能滅諦次第 修空二乘
外道即是修空苦滅 聲聞外道二義 聲聞二聲理即外道
作下如是 不能道諦 次第
以是因緣發心 一念有人三寶無常 四諦
四諦之後第四迦葉白佛 領解

四倒

[0101b21] 醉人日月迴轉 倒數不定一二乃至眾多 只是無明虛妄二者
毀傷癡心分別 四者常樂我淨無實無常 瓦礫眾多涅槃佛性畢竟
解惑因緣 在世不知方便變成常樂我淨四倒
出世無常 方便無常佛觀應用 後末世
前後四倒 無常哀歎迷惑 解藥
四倒文明經家從略 合為四諦使相成 品相佛說總論邪正四諦
正解四倒 具足成就不能作善邪正即是
成就作善業業即如次第相成 合為四倒便四倒 四倒領解四倒即為
苦境三結佛果 即是即是 無常變異行苦捨身
壞苦如來無常 正是生苦 (云云) 。 無常第二
可見即是般若 第二領解領解
別論撥無因果邪見迦葉 一切迦葉 (云云) 。

如來

[0101c28] 而言如來三世三世 如來不異 如來即如如來
四悉檀 (云云) 。如來 至理本名非但名曰如來眾生 如來如來因果
在於如來本性 如來 種種性善三乘
如來如來有心未來 開士猶如如來十方諸佛如來一佛之上應報如來今文
如來藏如來二十五有悉皆 不可壞 從此如來
佛性不同論師 即時未有名為佛性眾生 心神心神即是心神
六法佛性不然如來自性 心神不以六法如來藏心神六法 如來藏心神六法無常如來
相關不用 不然一邊 品題
一切諸法安樂得無 不會不用非但 性相一切何所涅槃不在
眾生涅槃一切國土涅槃 (云云) 。 在外六法 在內
正性 不會玄旨四句平等清淨
名為四悉檀示眾名為 變易名為獨一人執 如來藏不得不不然佛性非有
非有 四有因緣一門如來藏不得不
佛性佛性非有三門云何三門 佛性本性中間
金藏 不知善能掘出宗仰 云何同異只是分別
不論稱之為不可 改變稱之為 (云云) 。生起 十五
若爾何不不得前後眾生隱顯佛教若爾眾生何故
區分 不等若爾何故真正停留 若爾不變
毀傷毀傷穿 金剛不可不可 得罪可解何故聯翩
生起巧思 (云云) 。一品云何 作善見性兩相
善業善業假名行人善惡 心神成正覺中論生死中有
假人佛性不得佛性 不得無我善業 不自在自在二事
善惡體用具足 無能若爾無用 金藏不可見者不能
善業掘出何須善業除草 運作善業異人方便金藏 正是作善
不須中間四句作業四句不能不須顯正作業 一明佛性善業二明佛性
善業善業一明業緣 業緣問答四倒 世間雖說佛性出世名為
佛性是故二十五有 無我作善二十五有 明本不可
釋疑中有 一本不可佛性 不可
初文 五陰佛性包含
家人大小不知四果 人為三界凡夫不知中論菩薩聲聞不知
二乘二乘體空 二乘聲聞菩薩 菩薩菩薩不知三時
異人問答小道 除草不肯不能 即是
可見第二一明 無我
哀歎女人 師說法身應身 實智權智
佛智機緣上文 生身佛智生育 眾生嬰孩
得病愁惱 一佛 初文權智愁惱無我
求醫良醫 無常三修女人 非時苦味
無我性相何故無我苦味 相違
緣起無我 相違毒氣無我
三重可見如來 不合本意 是故治病是故不合哀歎
如來藏我是佛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有性即是 我德何者
人法 別人法屬法性 (云云) 。迦葉 白佛第二論義問答二十五
何以 十二合為初四兩難 兩難難處
差別勝負可見十惡 惡因酒後可見三重 苦果
憶念兩難何處 十二 難處 (云云) 。
十二 無生 差別勝負實有癡所覆
不能 凡夫 應得不得得而復失得無
得無所得 (云云) 。初二意謂 一本有性緣起三根
初文王家 力士眾生降魔 力士眉間中道金剛
不可破壞金剛 餘力緣起有理一起 失理初文餘力天魔外道 (云云)
角力相撲斷常正觀正觀 斷常相撲身見 中道正理斷常
邪見即是機緣二見 正解生死苦 聖智失理
即便停住良醫說法 力士
解故幻化 為何所在無常憂愁啼哭即是 良醫圓教
不受三重 佛性一往不受初文斷常 佛智
遍一切處力士眾生不受 未來現在何不
未來可見 三時如來 信心文明明了力士
信受善男子不合第一第二緣起中有合一 合相地獄第三
力士第四 說法佛說眾生無我 合作不知
譬如無我 不能何者我方無我不解 所以無我不成如來如是
合為 如來諸眾生第四信受 不信
信受第三不思議次復善男子 雪山 失而復得三重
四重理性 雪山眾生一味中道不二 一味名曰
教理相稱即是樂理 煩惱所以失理煩惱深邃 交加致使不見有人第二
分得具足分得 十住 明了過去第二
具足即是造作 說教十地 處處過去生生十地流出
因果相應流出 即是去世眾生 煩惱致使六道
正從流入六道 停留眾生正性不異六道 凡夫薄福加功不得有著
行禪求覓真理不可得種種 相關聖王 善男子第二
不合有理 合為煩惱叢林 見者無明眾生不見煩惱
三重即是勝負差別 佛性雄猛第二十二 處所有別總之
五陰不可 住處即是佛性 無非佛性正說論義正說
不可壞總結迦葉白佛 論義佛性雄猛 殺生
五陰惡業五陰 他用六法以為佛性六法只是 五陰五陰五陰眾生住眾
用心佛性心神 住心佛性 五陰果若
無何佛性 便當前佛性 便應有下文佛性六法
六法不如 五陰佛性應有不住 異說前後文畢竟
內外當之不住 五陰五陰 草木方便業因
釋疑疑云地獄 二十五有業緣不同 外道不同
出世我相我相復次善男子 五陰 佛性不可
伏藏殺人 磐石金剛佛性不可 可見善男子方等
第二佛性善業 作善論義初文有人佛性 正道作善佛性
善業今文佛性作善惡業 迦葉白佛論義 一明
三寶三明中道次第相生 不惑一體三寶作善 善業不成
迦葉三佛半偈 四行三行明智 一行甘露
半偈服毒古來 大乘有得有失小乘有得有失師弟師說大乘無得弟子
小乘師說弟子 大解為生只是大乘經甘露毒藥
甘露行者有得有失 毒藥反覆相成甘露毒藥
著名甘露破壞毒藥 甘露毒藥入理甘露 毒藥二義善業
之下可見譬如 解藥無常苦空斷惑大方 便摩訶衍聲聞緣覺明智
二乘菩薩眾生 三諦作善菩薩增進善業二乘 作善眾生假而便作善
人意在此迦葉 一體三寶 三寶長壽護法
法歸諸佛一體三寶不許 歸戒今文己身當成一體 三寶自體善業有所
論義領解初文 善分分別己身之中一體三寶諦觀
祕藏生理甘露出世 即是惡毒即此明文佛寶我所法僧二寶
異體不覺和合 佛性三義爾時迦葉論義 問答不受歸依不許
一行不知 四行一體 不知無上不知無畏
不知云何無我不知云何 半偈佛寶安慰四相中說一行
得無波闍波提 得佛功德傳法得無 云何真實四行一體
初一未來不成己身 三寶未來當成歸依不成 不如次第預知預約
次第云何懷妊一行三句 十月十月十地 十地滿成佛
不成眾生一句 一行不定 輪迴假名
初一不知一行 迦葉 四問初一
一偈一體懷妊中道正因諸菩薩不異 十地不可歸依諸菩薩
即是諸菩薩 七佛不安三不 諸菩薩賢劫第四七佛
第七佛性 (云云) 。三兩 天神佛寶
生天即是法寶即是僧寶歸於何不無我
何不三寶三寶答對 二種有門對治立正 對治無我便宜
三寶有門 (云云) 。如是下半不知無所畏不知迦葉白佛
第二問答中意欲歸三寶 皆是佛說何所取捨初一 即是正路一體
一行一體出生 有所無有現成 有無二十五有爾時
分別不得 不依一體不依一體 一向不依
不須既是 昔時不須昔日所以者何不依佛性中有
法僧二寶非但佛性之中具有 法僧當成佛法法佛不二 即是僧寶何須三寶
化度 隨順 因緣即是正是龍樹對治
(云云) 。菩薩應作 明顯一體不依不依不依歸依佛即是
己身佛寶何以 無異何須 尊重尊重是故
解釋法身本地舍利應身令眾生 生生三從令眾生
一向分別一體初文自身佛寶一切眾生即是自身法寶
歸依自身僧寶有法 何為佛性佛性即是法身佛即是法寶受持即是僧寶
歸依我身三寶豈可 三乘歸一一乘三寶歸一 名為三乘歸一三乘
歸一三寶論師不敢 三寶歸一佛法僧 三乘一乘三乘法華 真是聲聞阿羅漢
(云云) 。有分一體三寶 不覺不覺
相違三結為生凡夫 分別一體二乘 我身一體三寶如是菩薩
眾生作佛事自身 智者作佛事自身 大將太子三大
大將太子正因大臣 三寶太子法寶大將佛寶大臣僧寶大將臨陣二我
第一制勝 第一太子霸業調伏 王子王子先王
王子大臣王子大臣菩薩 三事一體即是一體一體
涅槃具有別異如來 一體三寶
佛寶最為支節手足法僧化眾生 大乘自身
中一大將大臣自身決定 迦葉白佛第三領解 領解勸持四佛
初文一發領解善男子第二勸持即是高升祕藏即是 (云云) 。
迦葉第三歎佛即是 一體相好即是一體爾時 更為第三中道
正說初中 如來藏入藏 正說
中道二明 中道非有非有 在身即是常法即是
即是非道無我父母世間 無非有無不得有無即非
有無中道諸法 中有相對三句三句生死
不明名為生死 一向光宅生死之中莊嚴生死之中虛妄行苦
為此 生死即是中斷光宅一向 即是中常莊嚴行苦
即是應有第四 一切法 一切法斷見
便 見相見修
見修自修 卷云折腰周易尺蠖以求 變作未必
常生以是 三明
無我 通名我等 佛果得名中道之外
常樂我淨如來祕藏佛法僧 正解中道只是真法二邊 如是
愚人無疑 不疑中道分明顯然易解不疑何況智者羸病
意即愚人分別 諸見輕便 本來輕便
道法愚人卷云即是不解 迷惑有無第二廣明中道諸法有無中道諸法不二
初文有無不可有為 無為無有有無無上 不定無不不無
中道不二無二不二無不不二不可得乃是不二中道初文有無有法
有無不定無為不可三聚不可不定 中道譬如四大
有無不定 四大 醫師別知病者火藥
不善醫師 善男子總合可見有無
無常有無 初文三句 佛說佛性便
用處六根遍身 佛性不定在於 妄語第二
道理不無妄語 未有智人 第三有情
默然佛性何以 默然何以默然亦復不許爭論有言乃至
四句戲論第二無常 無常 空寂幻化解惑可見
去來常住去來 去來無明第二 不異中道有法
不二觀行不二總結不二因緣總結境智初十 不二無明舉行
無明即是無明 過去現在三世分別不會 無明愚人智者
無二第二觀行不二 無常無我無我第三 總結不二三結
不二勸持不二三結 般若深奧大品
不盡外國本經應有大品 不二二者 所得無有二者無所得眼識
了別則是眼識無二乃是 諸法第二 成因不二五味相生他性
因緣因緣即是中道顯然 五味廣破三結因緣五味 五味相生不二如是廣破
解釋 自生他生是非他生
第二 不從他生不從自生 他生可見自生相似相續自生
一往相似相續而今 故知不從自生自生五味一時 前後相續一時不一時下
之後因緣 而言先有因緣甘味不能 論義
第三因緣 水草經教變成 甘草大教雪山
肥膩佛性眾生醍醐 佛果修行得無佛果無有 無聲天人
醍醐涅槃文義宛然 (云云) 。 諸眾生第二論義 不二不二無明轉變
無明 斷語一心善惡
善心不變 無明只得不斷不得莊嚴 莊嚴淺近修習
迦葉第二論義從前先有 有為
中有即是云何 名為 (云云)
草果草果 應有乳酪因果文中
計度是故善男子二重
三結理解三結次第 一定有門無門他生三門
不得中有何者乳白 不得殺人
變成 殺人第二 理解生還因緣假說
因緣假說 二者因緣眾生 三義牸牛飲子變為犢子
[(-)/] 不足二明 緣生因緣是以
火氣經本而今 是故不得第三
善男子無明第二 (云云) 。以是因緣第三 善男子眾生薄福第三勸持
歎佛 諸眾生總合 譬如虛空
初文虛空法身雷震 慈悲象牙眾生佛性 別有象牙象牙
四象優鉢羅象牙文彩 眾生佛性
善男子第二迦葉白佛第二見性四問 行證聞見聞見
證見證見總有可見中有一切眾生
甚多而言百姓求解見性譬如造詣良醫根緣良醫 四解三乘
方便慧根緣 悟道無明煩惱三慧般若法華二指涅槃
無生 信忍三十順忍十地無生忍初地 三地信忍順忍
無生忍不然經合佛性豈可指示不見真諦不見二指不見二諦不見指示
答言少見一諦三諦名為 佛性初地善男子 聲聞初文 [-+]
涅槃佛性即是三德 三諦無我惑亂即是不了 無我不見見佛
迦葉白佛第二 聞見 褒貶非想非非想天
無身無想有想 佛性二乘 可見迦葉白佛聖凡第二問答
聖凡外道自稱 凡夫聖凡 道外云何
貧富三結 菩薩二聲如來 菩薩一說四起
親友能化化化道交通義 王子顯現眾生 在身具足諸見互相
相關第二眾生 證見菩薩佛性 中道佛性心中貪著愛樂
時下第三菩薩我去 事密是故他國第四凡夫菩薩眾生
流轉五陰身故寄宿無明 自號 旁人第二聲
第三 二三旁人 旁人五方便
果真我見 眾生君臣分析 能化
一處眼見聞慧 思慧修慧並不不敢 羊角邪曲悲慘
隨意 次第四王四果第三 但是菩薩成佛
無我下文應有 優鉢羅華婆羅門白色 剎利神色毘舍
首陀善男子真相 他國聲聞緣覺
四果如是第三如來 無我正是善男子 二更
凡夫第三結成可見 (云云) 。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十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67 大般涅槃經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