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 Mo Jing Yi Shu 維摩經義疏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義疏卷第五
吉藏

觀眾生品第七

[0965a06] 大明經意二門一者能化二者 思議能化教門觀眾生品 不思議品有無妙用觀眾
眾生畢竟二智 大宗問疾品 能化根本
不識眾生不識眾生不識眾生菩薩是故眾生 觀眾生
五陰名為成人 受生名為眾生眾生 內外外道實有眾生僧佉
眾生衛世師眾生 眾生若提子眾生 非一一佛犢子
實有眾生薩婆多部眾生 世諦真諦成實論 招提寺公等眾生
有用有名智藏眾生無體 光宅法雲無體無用唯有假名 觀眾生犢子實有
薩婆多 第一淨名文殊眾生第二天 身子眾生初文第一
自行觀眾生四等初文爾時文殊師利維摩詰菩薩 云何眾生文殊所以不思議
妙用化眾生聽者眾生 是故實有眾生不思議 眾生不可能化
觀眾生維摩詰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 觀眾生第二淨名眾生二種外道十三乃至
眾生二者因緣假名眾生真實非有非有幻師 非有非有有色假名
十三畢竟假名畢竟 非有非有以此為眾生 非有宛然十三不得
觀眾生不思議乃至菩薩如智者見水中月 呼聲
聚沫水上泡芭蕉 第五大第六第七十三 菩薩觀眾生
若是自有不待不假 宛然眾生無色
須陀洹身見阿那含入胎 阿羅漢三毒菩薩 入滅定出入息空中 鳥跡石女兒化人煩惱如夢所見
滅度菩薩觀眾生 皆是一類 無色界大乘無色界有色
而言無色小乘大乘上界 無有無色毘曇 那含入胎那含退
欲界菩薩煩惱智度論菩薩 得無生忍煩惱清淨唯有餘習
使入滅定出入息出入心想出入文殊 菩薩云何第二
四等觀眾生即是智慧四等所謂功德大悲 大品菩薩二法不能諸法
不捨眾生四等即為 眾生 眾生慈心何所眾生
菩薩大慈維摩詰菩薩 眾生說如斯即真 第二眾生無所有眾生
非有眾生有無所有眾生說如斯有無所有令眾生實相便
名為真實無二無緣凡夫二乘
有所但是假想不能真實 大慈眾生真實寂滅 所生眾生二者法緣
無緣三緣經論多種涅槃經緣於 眾生與其眾生緣於五欲 眾生名為法緣緣於如來稱為無緣
可解如來即是有緣無緣貧窮眾生如來大師貧窮第一眾生
無緣眾生如是 異法法緣眾生 無緣無生
無緣若爾何須 眾生是故明法 何故五欲世間是故經文。
緣於財物佛出世 則是眾生化眾生 若爾即是應名法緣
世間法法緣智度論 三緣眾生眾生不見 五陰名為法緣不見
眾生不見名曰無緣 二乘菩薩 人法
無我無量今文寂滅 無緣諸法寂滅無生因此 寂滅故云
所生煩惱 一切清涼 煩惱三世
三世三世 無諍諍訟 不二內外不合外緣俱空
畢竟無緣 無生不可壞生法畢竟無物 堅固慈心外緣不能
內心不可清淨諸法 無相法性無邊虛空 阿羅漢
阿羅漢能破羅漢菩薩眾生菩薩眾生 眾生菩薩如來如來
如來行佛 慈覺眾生自覺自悟名為自然
世諦第一義無有因緣 以下世諦上品第一義 上品上品慈覺
慈心自然任運成就 有人生法皆是因緣和合 名為第一義
法相常住名為自然自然 自然菩提一味
菩提一切法平等一味無所得 菩提等慈凡夫 愛結斷行無能
大慈悲大乘苦難 大乘大悲大乘大悲觀空無我
空無行法六度法施行持
持戒忍辱 精進
荷負眾生行禪不受智慧 無不滿不知方便 一切示現直心清淨
質直有罪深心 慈心不虛安樂
得佛菩薩 一切總結 文殊師利何謂第二次
答曰菩薩功德 眾生唯一正觀四等慈悲 不同拔苦涅槃經
無利拔苦利益文明 利他行利他所以然 菩薩功德功德果報
苦惱眾生何謂答曰有所饒益歡喜 無悔不同 善觀一切文明慈悲
無悔何謂答曰 希望不同智度論 三行無益三心
名為眾生 名為大悲苦行 喜樂憎愛便
是以行者苦樂平等觀愛憎名為菩薩三行 三行欲求果報現世
未來果報二事名為文殊 生死菩薩何所第二自行菩薩
菩薩四等生死生死怖畏大士結業
何所依憑生死不以維摩詰 菩薩生死如來功德 如來功德深妙功德怖畏
四等生死生死 成佛欲求 文殊師利菩薩如來功德
佛功德達標 問住答曰菩薩如來功德 度脫一切眾生生死度脫
大心一切眾生何所度脫有所有所
度眾生煩惱煩惱煩惱 煩惱何所眾生既有煩惱答曰
正念煩惱 所以然正念至理 是以正念煩惱云何
答曰不生不滅不生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善根無生
不善正念則是 所以不善不生善法 不滅不善第二
有意 以求答曰身為 五陰不善不善
答曰欲貪前世貪愛是故 欲貪欲貪答曰虛妄分別
虛妄分別美惡 欲貪便虛妄分別答曰 顛倒非有以為
然後美惡然後 分別外事顛倒答曰無住 非有名為顛倒非有
非有即是無住答曰無住 非有非有非有 所有是故由於無為
無由何故有無 差別無異 無有非有無故有無
今文 即是諸法實體 實相無有四句
故稱無住不知何以無住 有法不可說 不無不可文殊師利
無住一切法無住 分別貪欲貪欲有身既已有身 善惡萬法
未可維摩詰一天第二 天女身子眾生來意 有無
妙用天女二者成上觀眾生男女方便品至於 淨名神通智慧正宗今次
依果淨名讚揚大道 聲聞時眾五者上來 淨名自身不思議眷屬
思議現身散華發起 身子交言三論天女天女居士有神
優劣未曾有法身 菩薩名為外國貴重名為 大人說法便
諸菩薩大弟子至人隱顯 利物散華二義為重供養
發起天華淨名善巧天女 有為妙用一則虛空一則散華一則 一則人天男女人天
非人能人空有 諸菩薩墮落至大弟子便 一切弟子神力不能有染
無染是故有著無著聲聞不能 大小爾時天女舍利弗何故
答曰不如法是以第二交言 論議前身神力 意業即是一番論議前身
口業交言 如法不如法經久三論證得 男女菩提
華香沙門是以 而今 不如法所以者何分別仁者
自生分別佛法出家有所分別 如法無分別如法諸菩薩不著 一切分別無心分別
分別未曾如法不如法仁者 分別分別 實相如法譬如非人便如是
弟子生死色聲香味觸便 一切五欲無能非人得便內心羅剎變形
士夫不疑中道士夫 好不士夫問言好不 不敢加害不如非人
便未盡不著 二乘菩薩正使何故聲聞大士不著羅什
菩薩習氣不著二乘 習氣是故二種佛功德菩薩得無生忍
佛法有無 地持論菩薩 舍利弗已久
二次大小內心 聲聞有著有所菩薩無著無所得 即是解脫諸佛菩薩不思議
二乘身子 意業不如法發言 淨名幾時神力
如此便 指斥答曰 解脫六十
身子解脫舍利弗 身子無為解脫無始無終不生 不滅本性常住名為解脫
解脫何如 所得無為解脫 便無為舍利弗默然解脫
前言解脫解脫 前言進退所以解脫 即便無言是故默然
如何耆舊大智不得 小乘默然 說法答曰解脫言說於是
解脫無言解脫無言 言說文字解脫解脫無言 解脫所以者何解脫不外
不在文字不外不在是故 文字解脫所以者何一切諸法 解脫解脫文字
不在文字解脫無有 文字解脫解脫不在 解脫不在
不在解脫不在 文字不在 一切法皆是解脫
文字解脫舍利弗不復淫怒癡 解脫身子佛言 三毒解脫文字
解脫文字解脫三毒即是解脫何故佛言增上慢 解脫增上慢佛說婬怒癡
解脫小乘聲聞 不識增上慢為此三毒名為解脫二乘
二乘究竟究竟即是增上慢為此 無明住地習氣名為佛說即是何故
文字解脫三毒解脫文字 三毒菩薩內外皆是解脫 不著二乘文字之外三毒
之內解脫不識解脫 舍利弗善哉善哉何所 得以何為如是第三得證
其所 如如有為無為 相應
得道無得 如是無能身心不可得 所得所得滅道
有所有所有所 以內無得無所得便有無 所以者何佛法
增上慢增上以此 名為所以然有所不得 不得豈非增上慢如此
無得舍利弗三乘為何第四無得不得三乘三乘唯有三乘應有得證
三乘無得未知 聲聞法化眾生故我聲聞 因緣法化眾生故我辟支佛大悲法化
眾生故我大乘隨緣 唯有初文身子三乘 隨緣即此
名為大乘大乘法實 舍利弗瞻蔔瞻蔔 如是佛功德不樂
聲聞辟支佛功德第二唯有大乘不樂小法大乘三明天女小法
第四大可初文 淨名大乘 以此可知
舍利弗釋梵四天王天龍鬼神 上人講說正法 發心第二
發大心舍利弗 年初聞說聲聞辟支佛 菩薩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第三
大法不樂有人十二小乘十二 大乘十二大乘十二
有人十二莊周 十二不見僧肇 羅什弘始十二
有人地持論菩薩 十二十二有人十二 舍利弗未曾有難得
第四一總 總結聞說妙法未曾有 不禁大乘何等金色光照
晝夜無異不以日月 難得不為 未曾有難得常有釋梵四天王
他方菩薩不絕未曾有難得 六波羅蜜不退未曾 難得常作天人第一
法化未曾有難得 四大寶積滿求得無盡 未曾有難得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
阿閦佛寶月難勝師子一切 如是十方無量諸佛上人 廣說諸佛祕要法藏
難得一切諸天嚴飭宮殿 淨土未曾有難得第二內外
金光照耀消滅第二諸天菩薩大乘第三 法則法樂無窮第四
正則諸佛淨土淨土 有方金剛照數 石壁所有形色於是明徹
如斯舍利弗未曾有難得 不思議樂於聲聞第三總結舍利弗何以女人
第五轉義一明本身 論義轉身論義三復論義 無礙是故
有無何不十二女人不可得何所 譬如幻師化作有人何以
人為舍利弗 何所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 云何十二
男女菩薩十二 不見無有十二地前 種性習種性種性解行
種性十地即為十住淨名十二十二大乘男女即時天女神通力舍利弗
天女天女化身舍利弗問言何以 第二轉身論義 其事男女不如不可
二者云天有無云何 無礙如是無礙無礙
是故菩薩三業無礙聲聞反之三業 舍利弗天女答言不知 轉而變為不知何所
宛然變為不知 變為無有 不知非有變為
不知所以為此舍利 一切女人 身子不知不知
身子一切女人 不能轉舍利弗 一切女人亦復如是也是
佛說一切諸法身子變為 宛然一切 天女神力一切女人
皆是業煩惱轉變 實相即時天女神力舍利 如故天問舍利弗色相何所
舍利弗色相無不一切 諸法亦復如是無不無不 第三論義不見 無不
不在所在 定義諸法真諦 無不非有無不
中道變為即非 一切諸法如此變為
本來本來本來 本來非有本來無故無不諸法舍利弗何處
第六見天三業無礙則是未知何處 現相
佛化所生生身 幻化三世 舍利弗佛化所生眾生
無生幻化 無生明天眾生舍利弗
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七菩提佛化所生便天女不久 成佛
不實可知幻化菩提真道 應有當成舍利弗 凡夫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
凡夫無有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菩提住處 是故無有得者菩提
住處舍利弗諸佛阿耨 三藐三菩提得當恒河沙 世俗文字三世菩提
去來今菩提性空三世 無得無得菩提 菩提三世菩提三世
法身菩提三世 成道去來今菩提常住無常 舍利弗阿羅漢道無所得
故而諸佛菩薩亦復如是無所得故而 所得菩提今次菩提 四句不可無得如此
即是得道無得大小乘 無得二乘取證無得 一者小乘則是無得
便大乘出入二者 二乘菩薩智度論 毛孔大士得空十方爾時
維摩詰舍利弗天女供養九十二 遊戲菩薩神通所願具足得無生忍 不退轉本願隨意教化眾生
三論天女身子論義故居受屈大人不足 論義神通時眾
深淺淨名敬仰便 。經文遊戲神通 任運成就功用名為遊戲
智慧隨意教化眾生

佛道品第八

[0970c22] 大士發心二種佛道二度眾生 眾生佛道
二義一者自悟一者自在無礙 所得
佛道品一明佛道二明佛種眷屬問答爾時文殊
維摩詰菩薩云何通達佛道所以 大士度眾生眾生 佛道佛道是故維摩詰
菩薩行非道通達佛道第二方便非道異道行道非道 非道故道非道非道有方便
非道無有二相非但行道 亦即故道非道悉皆思益 一切法一切法其事
達觀一切何故非道通達 佛道菩薩無非二乘 生死非道是故非道即是
佛道上天即是寄迹 通達佛道略明行一 非道通達佛道菩薩云何
非道第二問答非道答曰 五無間答問 通達佛道二乘通達佛道
生死通達佛道入涅槃通達佛道總結初二凡聖生死涅槃 四門二義一行非道通達佛道
令眾生因此正道即是自行 入佛五無間就業 通達佛道五逆
五逆非道通達佛道 地獄無諸至于畜生無有無明憍慢 至于餓鬼具足功德惡因非道
佛道惡果非道佛道 不以有漏善果非道 佛道凡夫上界涅槃第一最勝
上二界生死不以 貪欲瞋恚諸眾生 無有愚癡智慧調伏
慳貪內外所有不惜身命 淨戒乃至瞋恚 懈怠功德
愚癡通達世間出世間善方便憍慢眾生猶如 橋梁煩惱清淨
佛智煩惱非道以為佛道入聲眾生說聞法辟支佛 成就大悲教化眾生第二二乘非道
佛道貧窮功德無盡 諸相莊嚴下賤生佛 功德羸劣醜陋那羅延
一切眾生老病病根 資生無常 妻妾 常樂五欲淤泥
成就總持濟度 眾生因緣第三生死 非道佛道生佛種姓
二師無生忍佛種種姓 生忍初地初地 智度論性地聖人種姓地名性地
地前習種性名為性地那羅延 力士端正雄猛涅槃 不斷生死第四涅槃通達佛道
現身涅槃生死涅槃名為 二乘入涅槃生死涅槃佛道文殊 菩薩如是非道通達佛道
第五總結於是維摩詰文殊 何等如來第二次佛種 佛種迦葉問答賓主
淨名有所 以為供養人生文殊取信
頂受文殊師利有身 第二一明生死 生死因為三重四重
佛道佛種佛道佛種至人 佛道示現行一非道佛道 生死凡夫發心成佛
佛種有身有漏 五陰有漏五陰眾生應作 名為有身身見身故
起見名為身見身見名為有身有身見眾生發心 佛種何故煩惱佛種二乘
煩惱不能發心作佛佛種 煩惱名為佛種無明 貪恚癡四顛倒五蓋
第二生死因為涅槃經生死本際 二種一者無明二者根本六入七識住第三
生死佛種七識住欲界人天色界三禪無色界三空 安住識住四禪無想天
五那含天涅槃凡聖 二種不樂滅盡定 心想不分不安住
梵王自此 一識唯有梵王未有梵王 有餘爾時來生梵王邪見
梵王唯有 不異第二 二禪優劣有若除入解脫
第三識住三禪 無異想所謂第四 識住無色三地七識住
開初欲界之一古舊 不善以要言之 六十二見一切煩惱皆是佛種第四
生死如來八正 怨家善友自身一世 三世何謂第二淨名為時
佛道為生 死因佛種至極 未可答曰無為正位不能
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眾生佛種二乘二明 起見眾生佛種二乘斷見
滅諦無為 羅漢無生智道諦道諦 稱為正位人見無為入聖不能
佛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 如是無為法正位不復 佛法煩惱眾生佛法
無為涅槃高原蓮華菩提心 菩提心成佛淤泥凡夫 煩惱道心佛種
不得如是 正位不生佛法我見須彌山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
二明起見眾生佛種菩提心 發菩提心佛種而言世間 佛菩薩教化
發菩提心二乘無為涅槃不能 提心取樂有為空三昧不能發心作佛 我見我見長養道心是故
一切煩惱如來譬如不下 無價寶珠如是煩惱大海不能 一切智第三一切煩惱
二乘何故凡夫二乘 生死苦涅槃自保 究竟希求不能發心作佛凡夫
自高發心爾時大迦葉善哉善哉文殊師利 誠如塵勞如來我等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第二 迦葉文殊既是菩薩二乘 凡夫聲聞親自是以迦葉
煩惱 五無間罪發意佛法而今我等 不能譬如五欲不能
聲聞佛法永不 第二就業無間 地獄其間無身
故云無間無間身形無間阿鼻 地獄由旬遍滿多人 遍滿無有故云無間壽命
無間此處一劫壽命死生 無間受苦是故 凡夫佛法反復聲聞所以
凡夫佛法無上道不斷三寶 使聲聞終身佛法無畏永不無上 道意第三結成凡夫聞法菩提
佛種報恩反復聲聞 相違反復法華經二乘作佛 何故聲聞
作佛未有 爾時中有菩薩普賢 維摩詰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
知識奴婢僮僕馬車何所第三眷屬 淨名所以二義
諸佛國土亦復 外道侍者文殊身子法身
二者通達佛道 所以一切邪道通達佛道 淨名形同
世俗其實是故 於是維摩詰答曰第二淨名 長行有無
說法不同第一第二功用第三勸發菩薩方便以為一切
導師無不由是實智而言方便外用方便 取證實相能信
便誘引 實智故稱實意方便父母
菩薩由此法喜 以為了悟深法生歡喜 悲心慈悲柔弱
生死善心誠實誠實三義質直女人二者 佛種誠實雖是
有為善心畢竟空寂 住處明智 至人畢竟空有
二悟空無不備寂滅永安四體 弟子塵勞隨意塵勞 眾生菩薩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知識三十七品涅槃生死知識不必
不必善知識至道 四攝妓女 歌詠法言以此為音樂總持
不生 無漏法無漏不可 文理高聳蔭蔽煩惱
有漏其間所以見諦 淨妙三義清淨莊嚴具足清淨莊嚴解脫
所以七覺不妙開合得中調 覺意沈沒高下
和適淨華解脫智慧七覺思惟無學解脫無為法智慧有為
八背捨背捨下地繫縛名為解脫 解脫煩惱 滿
解脫故稱滿 滿二心 五道非道六行知見知見
善本持戒 見道正是見道身見 斷惑說道非道
八正非道故云非道見道十使何故見道 十使五見
無明未盡 使何故根本隨之 邊見戒取見取
邪見 大小乘 大小乘小乘修道
修道無漏無學位 畢竟大乘皆是 修道
菩提而言 三學凡聖三道 淨華功用前定
淨華蕩滌名為無垢 大士無垢 眾生自娛
得無無垢 五通大乘無有 (大乘以為) 調一心 八正調一心羅什道品
二攝發動 沈沒精進 發動動靜
調譬如 得宜 姿慚愧之上衣服
慚愧不為深心華鬘慚愧 息惡深心信樂修善之前 富有七財慚愧
持戒持戒 進行多聞聞法五欲 由於五事次第五事
慚愧財主世人 菩薩七財教授 修行迴向大利自行七財教授
眾生則是財長名為眾生 修行然後佛道名為大利二乘獲利四禪床坐四禪
定慧均平得道入涅槃神力 床坐三義 塵垢四禪瞋恚貪欲
睡眠安隱快樂淨命淨命即是持戒持戒多聞 智慧以為自覺臥床
樂音外國貴人 作樂菩薩安隱多聞 甘露法諸天種種
海內甘露不死佛法涅槃甘露生死 不死初地甘露長生
佛法實相甘露慧命甘露 解脫味漿出家 五欲二禪離散煩惱三智妄想
涅槃離生解脫味 變為 康僧會無有
解脫解脫漿淨心澡浴戒品塗香心淨 澡浴戒具塗身煩惱
無能降伏道場 家事保護家業使不能 資養四體事業
斷滅煩惱 斷滅外國得勝 道場降魔起滅
國土無不第二 善巧大開第一 第二明神菩薩起滅
得法復生受生無不 方便慧起滅即是二身供養十方無量如來諸佛己身無有
供養尊卑宛然師資 不二諸佛眾生 教化眾生上供諸佛
眾生空有依正 眾生形聲威儀無畏 菩薩一時覺知魔事
善方便隨意老病成就 了知幻化通達無有第二明神通化 方便眾生世間
明神通用天地洞然眾人 無常眾生世間神通 器世間神通劫火二事一實
得益不實乃至 日出眾生無常 無數眾生諸菩薩一時
佛道經書呪術工巧現行 饒益群生世間道法出家 解人墮邪見日月梵王世界
眾生世間神通 作風器世間神通 身為眾生
中有疾疫藥草 因而使正道外國奇妙藥草
人形有人 見聞中有現身 飲食飢渴中有
慈悲諸眾生無諍 大小大劫所以 壞處欲界三禪
無故過火欲界初禪然後 欲界乃至二禪如是七七然後
風災欲界乃至三禪 水災七七 疾病所以
欲界閻浮提 五穀死亡唯一
人相慈愛慈悲 四千憍逸壽命退
七月惡氣風行 復命飢餓疾病如是七七疾病疾病
然後一刀人心 刀劍共相殘害一二刀兵婆須蜜菩薩忉利天
王宮太子眾人我等祖父壽命 瞋恚是故汝等 慈心眾人從命惡心次後生子
如是彌勒四千大劫七七小劫相承 大戰
菩薩威神降伏使一切國土 地獄苦惱一切國土 畜生食噉現生利益
五欲亦復現行不能便蓮華可謂希有行禪希有 如是好色
入佛中經商人國師 大臣利眾生貧窮無盡藏勸導發菩提心憍慢
力士貢高無上道恐懼無畏道心 婬欲五通仙人開導群生
僮僕 道心佛道善方便 能信第五眾生明神通用
行禪言行五欲 復現行禪莫測所以 如是無量所行無有
無邊度脫無數假令一切無數 功德不能第三總結 稱嘆眾聖不能
如是發菩提心不肖 智者第四勸發不肖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0975a25] 一道清淨不二稱之為 了悟 淨名
本意文殊問疾所以然 不二不二 法華究竟
涅槃寂滅終歸不二 六道眾聖不二 何不
不二通理 不二香積 起用
不得不二 不二法門不二法門 眾人二眾文殊文殊
三門不二之內 諸菩薩不二不二 無言文殊不二無言猶言
淨名不二無言無言 不二淨名不二無言無言 不二三門階級
淺深爾時維摩詰菩薩 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樂說 所以淨名眾人賓主
問答諸菩薩 學者開心不同 生滅有無
不異眾人 中有菩薩自在仁者 二法本不生無生法忍
入不二法門第二受命不生不滅 三義一者無性生滅故云不生 世諦無生因緣生即是
不滅真諦無生世諦 為生真諦無故即是理實 不生經意後門真俗
不二不二無生忍 菩薩我我所便 我所無有無我入不二法門
我所我我所外道 假名我我所二種我我所稱為 二門菩薩一如天眼天眼
涅槃經乃至轉輪王 天帝愛敬佛身諦觀三心 慧眼不受凡夫
著名取著不受有漏五陰 無漏不受不受毘曇 不受不可得不可
無行入不二法門 不受有無 無有故云不得
不見可取不見故云 生死故云 生死生死正觀故云無行
至此三轉菩薩 實性不二 善宿菩薩不動無念
無分別通達名為入不二法門 名為名為始終 名為不二善眼菩薩
無相即是無相無相 平等入不二法門有法 空法無相
空法故云無相 菩薩菩薩心聲聞二觀 菩薩心無聲入不二法門
過去果報無盡寶物名曰或者聲聞菩薩心本性空未嘗大小菩薩
不善不善無相通達 入不二法門二十八宿星名 以為十善不善
不善若爾凡夫十善 不善出世三乘 聖人出世不善凡夫三性不善
小乘不善大乘大二不善不二師子 罪福罪性無異金剛
入不二法門罪福不善損益善惡罪福罪福行善富饒
惡感報名金剛世間金剛山頂平地無礙 金剛然後實相福山
無礙法性罪福同性 菩薩有漏無漏諸法 無漏不著不住無相
二法師子 大士實相智慧深入諸法彼岸 以為失理有漏
無漏毘曇一切煩惱 不二入不二法門菩薩有為無為一切
虛空清淨慧不二 無為法外別有四相 有為常法
無為名曰無為有無相對 相者為生名為非法無法非法
外方毘曇論說 不二那羅延菩薩世間出世間 二世性空即是出世間其中不出
入不二法門見道世間 出世間凡聖 世間出世間世間
出世間一切無漏有為道品 不出生死世間出生 出世間
常數善意菩薩 涅槃生死無生 不然不滅如是入不二法門
無為涅槃涅槃無為 無為小乘涅槃大乘 涅槃無為是故現見菩薩
有人常住 無常空空破法不盡 不盡畢竟破法名為有為
虛偽無常實相無為常住 究竟不盡皆是無盡無盡 即是空空無有不盡相如
不二法門究竟 無常生滅故云究竟不盡 即真無盡空理常住
故云無盡空理無法 不盡不盡 不盡不盡相者一空
不二法門菩薩非我二我 不可得非我實性不復 入不二法門所持眾聖 菩薩無明無明實性
即是明明不可一切其中平等 二者入不二法門十地真妄同體成真故云不二
名為不二不然不可則是了悟 實性即是故云不二
便是無明故知不可 色即是空 如是受想二識即是 其中通達不二
法門不二非空名為 不二無二不二 即是大乘不二
凡夫所見凡夫 然後空也 小乘自性空
微分水大然後明相菩薩 種性即是虛空後際 如是種性
二法即是四大空大 大力名為眾生稱之為 即此五事種別不同
不異入不二法門故云 三際三際菩薩眼色不貪
寂滅如是 不貪 寂滅安住其中入不二法門眼色
三毒如是好色 無明知根三毒 大成一眼一眼無故
故知三毒 空無自性無色無盡意菩薩 迴向一切智布施即是迴向一切智
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迴向一切智 二智即是迴向一切智其中 相者入不二法門布施一切智
因果因果俱空名為 因為名為不二菩薩心 佛心薩婆若
不二菩薩無相作為 無相無相空無無心 意識一解脫即是三解脫門即是
不二法門小乘三空十六行 境智三門一體不二唯一實相三體故云不二
唯一正觀取著三體無心意識菩薩 佛法即是即是三寶
無為相與虛空等一切法行者 入不二法門一體三寶不二一體三寶一佛
大小數論二者三寶皆是大小毘曇一體三寶大乘云何一佛
涅槃經不同涅槃三寶 涅槃是以菩薩思惟云何三事 一體三事大涅槃
一體佛性論三寶三寶佛性 所以如是三歸即是真諦 三寶三寶真諦是以
三寶常住真諦三寶 故經云佛法眾僧無有 常住差別無相
文明三寶無異同一無為不二無閡菩薩二身 所以者何實相起見
無二無分別其中不懼 入不二法門小乘無餘涅槃 五陰涅槃本不生
何所不生不滅不二不懼 諸法時空時空存身何以驚懼
其間菩薩三業 三業一切法
如是入不二法門或者三業造作名為三業 名為不二福田菩薩福行罪行不動
行為二三實性即是空空福行無罪 無不三行不二 大品經不善三塗罪行
十善道欲界人天稱為福行四禪生色無色界不動論文欲界 三禪名為福行四禪無色
四禪已去不為三災 三行實相名為不二華嚴菩薩 二見實相二法不住
二法無有入不二法門所以實相 無由德藏菩薩有所
無所得取捨取捨不二 名為內外 名為不二菩薩
無明無有所以者何入滅受想 無明一切法亦復如是其中平等 入不二法門二乘滅盡定視聽
晝夜不覺菩薩 無心入滅 受想無色
滅盡定上二界 多生多生既是根本 印手菩薩涅槃不樂世間不樂
不厭世間無有所以者何 求解 入不二法門華嚴經生死雜亂云何
涅槃寂靜云何菩薩 正道邪道正道不分 二者入不二法門邪道
正道小乘邪道大乘 正見不見不見名為正道
名為菩薩不實 不見何況所以者何 肉眼所見慧眼慧眼無不
入不二法門實相虛妄不實實相不見何況所見不實不見不實
以為不見以為 緣觀宛然境智如是諸菩薩各各 文殊師利何等菩薩入不二法門
一切法無言 無識問答入不二法門第二 菩薩文殊不二三句
一者二諦二者二諦世諦 真諦二門上來三十一音聲不二
不二前人聽眾 淨名菩薩不二破法破法文殊
於是文殊師利 維摩詰我等各自仁者何等菩薩 入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無言第三文殊
淨名不二稱嘆諸菩薩 文殊淨名默然文殊 不二深淺
文殊師利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 入不二法門第三文殊稱嘆淨名 默示文殊為時眾生
無言 入不二法門五千菩薩入不二法門得無生忍第二五千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經義疏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81 維摩經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