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the Laṅkāvatāra Sūtra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第三 (上)宋求那跋多羅奉 詔譯
大明天界善世禪寺住持 (臣) 僧 (宗泐) 演福講寺住持 (臣) 僧 (如 玘 ) 奉 詔同註
一切佛語心品第三
[0385c26]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意生身分 別通相。我今當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大慧 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
種意生身。云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 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 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進相。得三種 身
三種意生身。乃通教菩薩。自行化他之 道。為菩薩者不可不知。故如來不待問而告 之。初列三名而後徵釋。
[0386a06] 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 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 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
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言三昧樂正受意 生身者。此菩薩從三地至四地斷見惑。從五 地至七地斷思惑。得真空三昧之樂三昧翻
正受。言三昧又言正受。華梵兼舉耳。意生身 者。謂作意成真空法性身也。種種自心等。謂 菩薩證空。不同二乘心生味著為相風所動。
故曰安住心海。又不同凡夫起六識波浪。蓋 了一切境界唯自心現皆無自性。是為初 章生身。此自行也。
[0386a18] 大慧。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觀 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 幻三昧及餘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
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 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 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自性法故。是 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此言菩薩入第八 地。覺了諸法如幻皆無有相。身心轉變無礙。 住如幻諸三昧門。普入佛剎神通自在。如妙 華之莊嚴也。迅疾下言如意如幻等者。皆言
化身速疾之無礙也。非造非所造者。謂化身 色相不同四大實造。如造所造者。謂此色相 與造相似。如此幻造色相。具足福慧莊嚴垂
形剎土。達此諸法唯我自性之性。是為自性 性意生身。此化他也。
[0386b04] 大慧。云何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所謂覺 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無行 作意生身。大慧。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 應當修學
初則從生死假入涅槃空。次則 從涅槃空入建立假。猶是二邊。今入中道。所 謂覺一切佛法等。言菩薩從八地已去。接入 回向位中。了達諸佛自證法相即我自心。故
云自得樂相也。言種類俱生者。輔行云。了佛 證法即入中道屬佛種類。或謂千種萬類非 也自既入中。所化之機亦成佛之種類。故云
俱生。至此位中智轉行融名無行作。未入證 道但名意生。是為第三意生相也。此三種身 相。乃約位次別明。第二卷中言。譬如意去速
疾。約處願二義釋者。是通釋也。誡勸修學如 文可見。
[0386b19]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我乘大乘 非說亦非字
非諦非解脫 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 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 自在華莊嚴
[0386b24] 偈初四句。約如來自證離相故。皆以非言 之。謂雖是大乘以離相故。是無乘可乘。蓋離 諸名相無證無得。而亦非無境界可示。然乘
摩訶衍者。乘即能乘。摩訶衍即所乘之法。乃 指三種意生身。是大乘之法也。三摩提者。即 初意生身也。種種意生者。超頌種類俱生身
也。華莊嚴者。頌第二意生身也。
[0386c02]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 說。若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地獄。 世尊。云何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
地獄。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 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 慧。云何五無間業。所謂殺父母及害羅漢破 壞眾僧惡心出佛身血
五無間業惡逆之極 者。凡作是業必受無間地獄之報。如來有時 說言。亦有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獄者。無擇 即無間也。大慧未達於是問佛。答中先據事
列名。次約法徵釋。名雖從逆法實惟順。義見 下文。
[0386c14] 大慧。云何眾生母。謂愛更受生。貪喜俱如緣 母立。無明為父生入處聚落。斷二根本名害 父母 貪愛母無明父。即十二因緣中。現在
之愛更從受生。與未來貪喜俱。皆有生義如 母養育。立即生也。由無明貪愛。生六入十二 處等聚落。若斷此貪愛無明根本。即害父母 義也。
[0386c21] 彼諸使不現。如鼠毒發諸法。究竟斷彼名害 羅漢 彼諸使不現者。謂羅漢已斷正使未 斷習氣。如鼠齧人瘡雖愈遇雷復發。喻羅漢
習氣雖則不現忽遇相風搖動如迦葉聞琴起 舞是也。諸法即不染污無知之法。若能究竟 斷之即害羅漢義也。
[0386c27] 云何破僧。謂異相諸陰和合積聚。究竟斷彼 名為破僧 和合名僧故。以五陰和合言之。 異相即色受想行識也。積聚即五陰積聚生
死也。若能斷之即破僧義也。
[0387a02] 大慧。不覺外自共相自心現量。七識身以三 解脫無漏惡想。究竟斷彼七種識佛。名為惡 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無間事者。名
五無間。亦名無間等 不學外自共相者。謂 不知諸法自相共相是自心現量。乃由迷於 八識唯存七識。指七識妄覺而為佛義。非三
解脫無漏之行莫能斷之。無漏本善而言惡 者。亦順殺害義。能發此心究境斷除七識 之佛即出佛身血義也。入楞伽云。斷彼八
識身佛者。以九識為佛識。八識為菩薩識。以 其體屬無明。此內五無間也。自若男子下總 結。
[0387a14] 復次大慧。有外無間。今當演說。汝及餘菩薩 摩訶薩。聞是義已。於未來世不墮愚癡。云何 五無間。謂先所說無間。若行此者。於三解脫
一一不得無間等法。除此已餘化神力現無 間等。謂聲聞化神力菩薩化神力如來化神 力。為餘作無間罪者除疑悔過。為勸發故。神
力變化現無間等。無有一向作無間事不得 無間等。除覺自心現量離身財妄想離我我 所攝受或時遇善知識解脫餘趣相續妄想
外無間者。外以對內。蓋指前五無間為內也。 以實造無間之業為外也。上說行五無間得 證聖智。恐人謂實造無間之因亦不受惡報。
故又說此。若聞外五無間事業報不差。則不 生疑惑。故云不墮愚癡。言先所說者。謂於餘 教中曾說無間。若作此無間業者。必墮阿鼻。
豈得三種解脫無間等法耶。除此已下。言權 造者。權必引實。入楞伽云。見其有造無間 業者。為欲勸發令其改過。以神通力示同其
事。尋即悔除證於解脫。所謂行於非道通達 佛道。如調達阿闍世王等是也。無有下。言無 有實造而不受無間報者。然實造者。未必永
不得三解脫法。故曰除覺自心現量等。言若 能了諸法唯心。內不見身。外不見財。離人 法執。或於來世餘趣受生。遇善知識離分別 過皆得解脫。
[0387b10]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貪愛名為母 無明則為父
覺境識為佛 諸使為羅漢
陰集名為僧 無間次第斷
謂是五無間 不入無擇獄
[0387b15] 此頌上內五無間也。
[0387b16]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佛 之知覺。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佛告大慧。覺 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
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 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 義。而說偈言。
善知二無我 二障煩惱斷
永離二種死 是名佛知覺
[0387b24] 向言一乘覺道。其說猶略。而未常言所知 所覺者何法。於是復申此請。佛乃告之。了二 無我是為覺。了二障是為知。究論人法生佛
平等本無二執。所謂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 名。此無人執也。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此 無法執也。眾生迷之成二我執。如來覺了本
性。二執皆空。故云無我也。二障者。惑障智障 也。即上二執為惑二空為智。既以二空空其 二執。是無惑障。能空之智亦泯。是無智障。二
障乃生死之因。因滅故果滅。故云離二種死。 二死者分段變易之死也。二煩惱者。謂通別 二惑也。此二惑累至於極果方能斷盡。如是
了達名為佛之知覺。二乘雖小若能回心向 大。如佛覺知是佛而已。故云亦名為佛。所以 說一乘者此也。重頌可見。
[0387c10]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於大 眾中唱如是言。我是過去一切佛。及種種受 生。我爾時作曼陀轉輪聖王六牙大象及鸚
鵡鳥釋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經 說 三世諸佛道無不同。而覺知前後。不無 有去來今之異。云何世尊言。我是過去一切
佛。又曰種種受生則異其形。大慧。持此兩 端。舉以為問。本生經云。如來過去曾種種受 生。如作轉輪王及作釋提善眼大象鸚鵡等 百千生。
[0387c20] 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 眾中唱如是言。我爾時作拘留孫拘那含牟 尼迦葉佛。云何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
是名四等。以四種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 大眾中唱如是言 佛告以四等故。作拘留 孫等佛。乃詶上我是過去諸佛之問。四等義 見下文。
[0387c27] 云何字等。若字稱我為佛。彼字亦稱一切諸 佛。彼字自性無有差別。是名字等。云何語等。 謂我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彼諸如來應
供等正覺亦如是。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 無增無減無有差別。迦陵頻伽梵音聲性。云 何身等。諸我與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無有
差別。除為調伏彼彼諸趣差別眾生故。示現 種種差別色身。是名身等。云何法等。謂我及 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略說佛法無障礙
智。是名四等。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 眾中唱如是言。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 偈言。
迦葉拘留孫 拘那含是我
以此四種等 我為佛子說
[0388a12] 四等者。字語身法四。皆平等也。字等者。 謂我名佛。一切如來亦名為佛。佛名無別。是 為字等也。語等者。謂我作六十四種梵音聲
語。一切諸佛亦然。是名語等。密跡力士經 第二。說佛聲有八轉。謂體業具為從屬於 呼。是八轉聲各具八德。所謂調和聲柔軟聲
諦了聲易解聲無錯謬聲無雌小聲廣大聲深 遠聲。八八即成六十四種。頻伽即鳥名。其 聲清雅超於眾鳥。故引以喻也。身等者。謂我
與諸佛法報應化之身等無差別。雖機不等 應跡或殊會其歸趣亦一而已。法等者謂所 得道品之法。與諸佛無殊也。言無障礙智者。
謂得是四等。則於一切佛法無所障礙。亦不 迷於如來化跡同異也。
[0388a26]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我從某夜得最 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乃至不 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不說是佛說。世尊如
來應供等正覺。何因說言不說是佛說。佛告 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云何二法。謂緣 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 如是說
示四等猶涉言詮。故復以始終不 說一字之義為問。佛答以我因二法故。謂無 法可說。是佛之說也。自得即自證修德也。本
住即本具性德也。修性一如。皆離言說。故云 我如是說。
[0388b08] 云何緣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之無 增無減。緣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說妄想離 字二趣 言自證境界與諸佛究竟無別。此
自得之妙尚無增減。豈可得而言思。故曰離 言說等。入楞伽云。離言說相離分別相離名 字相。此云二趣未詳。
[0388b14] 云何本住法。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 常住。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 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
正道。即隨入城受如意樂。大慧。於意云何。彼 作是道及城中。種種樂邪。答言。不也。佛告大 慧。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亦復如是。
是故說言。我於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 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某夜成道 至某夜涅槃
於此二中間 我都無所說
緣自得法住 故我作是說
彼佛及與我 悉無有差別
[0388b27] 謂古先聖道者。即先佛所證性德之法也。 如金銀等性者。喻本住法性。如金之堅剛非 鍛鍊所得。法界常住亦復如是。所謂有佛無
佛性相常住。又言法界常住者。結本住法 也。又曰。如趣彼城道等。此兼喻自得本住二 法歸乎一致。所謂平坦正道者。本住法也。士
夫入城受樂者。自得法也。以其本有正道故。 得隨之而入。入已安之皆非外物。言此二法 本有之性非言思所及。所以五十年中。一大
藏教不說一字者。非曰不說。蓋以言遣言。三 世諸佛其歸一揆也。偈頌文顯不釋。
[0388c09] 爾時大慧菩薩復請世尊。惟願為說一切法 有無有相。令我及餘菩薩摩訶薩離有無有 相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大慧。諦
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 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此世間依有二 種。謂依有及無墮性非性。欲見不離離相
至理寂絕非有非無。眾生昧此墮於二邊。不 能復本。故大慧。為眾發問。佛先順問而答。而 後徵釋其義。依二種等者。謂世間眾生。依有
無之境。起有無見墮性非性。即有無見也。欲 見謂樂著此見。非出離法妄謂出離。故云不 離離相也。
[0388c21] 大慧。云何世間依有。謂有世間因緣生。非不 有從有生。非無有生。大慧。彼如是說者。是 說世間無因。大慧。云何世間依無。謂受貪
恚癡性已。然後妄想計著貪恚癡性非性。大 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靜故。謂諸如來 聲聞緣覺。不取貪恚癡性為有為無 依有
下是釋有相。謂實有世間因緣而生諸法。非 不實有實從有生。言非無有生者。謂能生因 緣是有。此計無為有故。復告云。彼如是說者。
是外道無因論也。依無下是釋無相。謂先受 三毒性已。而後妄計其性非性。非性即妄計 為無。若不妄受三毒為有性者。則無所取。無
取則性相本來寂靜。如佛與二乘。不取三毒 性。乃離有無之見也。
[0389a06] 大慧。此中何等為壞者。大慧白佛言。世尊。若 彼取貪恚癡性。後不復取。佛告大慧。善哉善 哉。汝如是解。大慧。非但貪恚癡性非性為壞
者。於聲聞緣覺及佛。亦是壞者。所以者何。 謂內外不可得故。煩惱性異不異故 如來 既釋有無之相。以詶大慧之請。因問。此二者
之問。何等是破壞佛法者。大慧。乃答以彼先 取三毒性為有。後計為無者。是破壞義。佛可 其說。乃云。非但計無為壞。亦壞二乘及佛。蓋
彼謂佛與二乘。亦本取三毒為有。後除三毒 為無得成聖果。故云亦是壞者。所以者何下。 謂聖人了達內外諸法皆不可得。亦了煩惱
之性。本離一異等四句。何壞之有。
[0389a19] 大慧。貪恚癡。若內若外不可得。貪恚癡性無 身故。無取故。非佛聲聞緣覺是壞者。佛聲聞 緣覺。自性解脫故。縛與縛因非性故。大慧。若
有縛者。應有縛。是縛因故。大慧。如是說壞 者。是名無有相 貪恚癡下。復釋不壞所以。 言若內若外者。謂三毒之性。於內外中間。求
之皆不可得。既不可得。豈有體性而可取乎。 故結云。非佛聲聞緣覺是壞者。蓋佛與二乘。 本性解脫非縛非脫故也。又言若有縛者。謂
先受而後不取則已有縛。縛是其果。果必有 因。因即貪等。有縛則有壞。如是說壞者。即墮 斷滅空見故。云無有相也。
[0389b02] 大慧。因是故。我說寧取人見如須彌山。不起 無所有增上慢空見。大慧。無所有增上慢者。 是名為壞。墮自共相見希望。不知自心現量。
見外性無常剎那展轉壞陰界入相續流注變 滅離文字相妄想。是名為壞者 寧取人見 下。以大況小。明空見之失也。人見即我見。言
增上慢者。謂自己之法增上。成乎見慢。經云。 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即此人也。人見之惡 有限。增上慢空見。則無法不棄。是名為壞。故
云。寧起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也。墮自共 見等。言起空見之由。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