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Piluzhena Cheng Fo Jing Shu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息障品第三之餘
[0679c16] 祕密主若說諸彩色諸漫荼羅彼尊尊色。先 佛所說者。謂本尊各有形色。下當更說之。 如上說隨本位而作事業。今復說色也。謂
於會中所有諸尊。若見其黃色即應坐金輪 中。白即坐水輪。赤火黑風也。次下有色字 梵音別。此是形相也。如見寂然貌即須坐圓
檀等。類而說之。應一一依教而畫。是古佛所 說。其道玄同非我故說。欲令眾生起決定信 也。祕密主。未來世當有眾生。劣慧不信聞此
說。以先無信根故。聞此而能不信也。無慧疑 增多者以此眾生等鈍根少智信不具。故聞 此甚深之事不能曉了。更增疑網。此即說為
障所由也。如是真言畫及持誦等。一一皆有 深意。盡是如來不思議事。如人得如是藥。即 能昇空或入火等。此但眾緣合故決定不虛。
非是不虛。非是諸人所應籌量說其所以也。 如此畫色等。若依法不疑。乃能深入法界不 思議境。此唯信者得入。若欲以心數卜量。云
何得知所以而不疑耶。如世人得藥飛空。此 事汝尚不勝能具解。而心愚輕毀。謂非如來 真空無相之法。徒自傷也。聞唯堅住不修。彼
自損損他。如是說有外道法等。如是非佛說 者。是人雖聞此法。不能決定信心。如說修行 而求現驗。以不能故而生謗言。云何以如是
著相之法。而能成菩提。此必是外道等說。非 佛法也。如人得天甘露。但當決心生信而服 之。自見現驗。口不服之而求白日昇天。以不
得仙知故。而謗此藥。當知非智人也。故彼 無智人如是作解。一切智佛一切法已得自 在眾生利。此已字亦云通達。是正義也。謂具
方便無事不解之義。已彼先此一切說。梵音 迴互也。上文已明諸佛。今此下句。方云先佛 作如是說。已彼此一切說利益求者。彼愚夫
不知諸法相空。一切諸法相說。常當住真言 業作。善無疑者。此意言。如來具一切智。於諸 法中而得自在。以眾生劣慧。未堪頓說如來
自體不思議力用故。作此畫色等方便。令諸 眾生隨所作者。能滿所求而得利益。所以然 者。以諸眾生未解諸法空相。是故於無相中
而作有相方便說之。若人得佛深意者。當住 真常住之行。諸有所作皆。入理體同於一切 智智之心。如是無疑慮者。一切障法無得其 便也。
普通真言藏品第四
[0680b02] 爾時執金剛中。金剛手為上首。菩薩中普賢 等為上首。於佛毘盧遮那稽首。於大悲胎藏 生大漫荼羅王。如所通達法界清淨門。各各
廣語句真言說樂欲佛請者。是諸菩薩金剛。 為欲圓滿成就此法故。各各稽首大日如來 已。於自心以通達清淨法界法門。各各樂欲
自陳說之。所以然者。如是大漫荼羅王清淨 法界之體是。一一菩薩。各從一門而得自在。 稱其所解而廣說之。若有眾生。從彼一門而
進行者。不久即得同彼菩薩。此諸菩薩。皆是 大日如來內證之德。為欲廣開是知見門故。 一一菩薩各演一門也。爾時佛彼執金剛及
菩薩。無盡法爾加持告。諸善男子。說如所通 達法界。眾生界淨除真言句者。時佛隨彼所 請。以此無盡。或可云無害或可云不動或。可
云不壞。以下義為正也。如人論墮負不可復 救。復有人能離彼過失他不能伏。不壞義如 此也。無盡莊嚴自在之力。法然所得無功用
力。而普加持彼諸大眾。然後告言。善男子今 可說之。如汝自所通達法界之門。為欲淨除 一切眾生界虛妄之垢。悉令同彼真法界無
盡藏故。各當自說真言之句也。時普賢菩薩。 即於佛莊嚴境界三昧住。無礙力真言說者。 諸菩薩中彼為上首。於此佛境界莊嚴法門
而得自在。即時入此三昧也。佛境界者。此是 諸佛自證真實境界。非聲聞等所能及之。如 法花方便品中所說。莊嚴者。即是如來自證
之體。體有無量德。德各無量名。以無量莊嚴 而自莊嚴也。此即是不思議離名字法。云何 在此定中。而得有言說耶。謂彼菩薩住此三
昧故得無礙力。從其自心面門發種種光。光 中說此真言也。
[0680c05] 三曼多 (等也) 奴 [王*曷] 多 (進義也去也往也) 微囉闍 (微是離也囉闍是塵 垢也謂除一切障也) 達摩儞闍多
(上句法也。下三字生也何等法生謂從諸法體性而生也) 摩訶摩訶 (上聲摩是第五字遍一切處謂大空也空中之大名為大空故重言之更無可得為等比者故
名為大重空之中更無比也)
[0680c08] 此意言。等者即是諸法畢竟平 等也。進者是逝義。謂佛善逝而成正覺。然此 平等法界無行無到。云何有來去耶。次即釋
言。以能離垢除一切障。即是勝進之義。無行 而進最為善逝也。以如是進行能成法生。即 是從平等法性而生佛家也。故次言大中之
大。即等等無礙證中大空。大空者佛境界也。 然此真言以訶字為體。訶者喜也。所謂修行 菩薩修也。若眾生從此法門。而受持讀誦或
觀照者。即同普賢之門。不久能得佛境界莊 嚴三昧自在之力。時彌勒菩薩。住於普遍大 慈發生三昧自心說者。普謂平等。遍滿一切
法界也。稱於法界而生大慈。能遍與一切眾 生正法之樂。是彼所入門也。如其自所進達。 入于三昧而說真言。故言自心說也。說義 亦如上。
[0680c23] 阿誓單闍邪 (此謂無能勝也闍邪是勝阿是無) 薩 縛薩埵 (一切眾生也) 阿奢也 (心性也謂彼先世所習行諸根性欲) 奴竭多
(知也謂能了知眾生諸根性行)
[0680c25] 然此真言以阿字為體。即 是本不生義生者。生老病死一切流轉之法 彼。即體常自不生是阿字義也。以知諸法自
性不生。是故諸一切眾生為無有上勝。上 無等也。又能知法體不生故。達鑒群機一切 心性。無所不了現覺。隨彼所應得者而成就
之。即是慈中之上。遍施眾生無有窮盡也。是 故若有眾生。能通達受持讀誦此法。行行者 不久即同彌勒之行也。
[0681a04] 爾時虛空藏菩 薩。入清淨境界三昧自心說者。所謂住此三 昧。能知自心本性清淨。了達如是清淨法界
之境。即是大空之祕藏也。又此虛空藏。即是 大悲胎藏。能長養成就菩提。之心也。
[0681a08] 阿 (長) 迦奢 (是虛空義也) 三曼多 (等也謂一切法等於虛空也) 奴竭多 (了知也) 吠質怛纜 (二合)
(雜色衣也。是種種奇妙顯色之義也) 嚩 (伐) 囉 (衣也) 馱 (是執持義也) 囉 (被著也此德生即是被種種衣也)
[0681a11] 此真言以阿 (長) 字為體 阿 (長) 本不生體。今此阿 (長) 是第二聲。即是空
義。以本不生故同於虛空也。即是一切法皆 等於虛空。自得如是了知也。雜色衣。即是種 種萬德莊嚴法門。若人能證此空三昧。即能
萬德莊嚴其身。如淨虛空明覩顯色也。餘准 前說 爾時除一切蓋障菩薩。入悲力三 昧真言說者。即是法性之悲。以自在力能除
一切眾生一切蓋障。於此障中而得自在能 住此蓋障中又能除之。即是如來大悲也。
[0681a21] 阿 (引) (降伏義。攝伏義此是真言體也。阿字本不生長聲第二字是金剛三昧又加不動之點是降伏義也) 薩埵係多 (有情利益也)
驃庾竭多 (發起也起生也) 呾纜呾纜 (二合) (怛即多字如如義也纜有羅字是無垢義加一點是麼字即是大空入證也) 纜纜 (中羅
字無塵義。加一點即是大空證也)
[0681a24] 此真言意云。體於如 如。以此自在之力。而除一切塵垢之障蓋。證 於空也。空中之空即大空義。此相微細難遣。
處處說破無明三昧。淨除自體之惑相。故重 言之。纜纜二字。又更重言之也。又相釋者。 以住 ( raṃ
字故。能為一切眾生。作大饒益發生此性除去眾垢也。) 若有眾生入此 真言門者。不久即同彼菩薩之德也。凡觀照 時。唯以本體一字為主。持誦則具言也。此即
是種子之字。又凡諸字次第相釋如先有惡 字。以次字皆轉釋之。准上字門中 不遍 不名為普也。以此普眼而觀眾生。故名觀自
在者。入此三昧已。從其心出種種光。光中現 是法門真言也。
[0681b07] 薩嚩怛他竭多 (即是一切如來謂十方三 世諸佛) 嚩路吉多 (觀也。同彼佛所觀故名諸如來之觀即平等觀也。即是普眼觀也) 迦
嚧尼麼也 (體也。所謂大悲為體也猶如金人以彼自體純是金故名為金人此菩薩亦 爾純以大悲為體) 囉囉囉
(囉是塵義入阿字門即是無塵也。所以三重者謂除凡夫塵障也)
[0681b11] 吽。是恐怖義以大猛威自在之力怖彼三重 塵障令得除淨而同佛眼。惹。此最後字是種 子也。諸字皆為釋此字義。即生不生是闍字 義也。
[0681b14] 或以初薩字為體。亦同用之。是 驚覺義也。吽字中有訶字。是歡喜義。上有 大空點。是三昧。下有三昧畫。此中下畫字亦
三昧。二三昧中行也。三世諸佛皆同此觀。故 名等觀也。
[0681b18] 得大勢亦入此三昧與觀音同。 由是彼眷屬故。髯髯是生義。所以有二重 者。上是煩惱障生次是所知障生。入阿字門
即是二生舉體皆不生也。上有點是大空義謂 除二障得大空生也。娑字是真言種子之體。 娑是不動義。不動住動之法即有生滅。凡物
有生滅者。即有住動之相。故經云。動不動法 皆是不安之相。傍加二點同於涅槃。即是堅 住義。已離二障同於大空。堅住此位如諸佛
住。即是大勢位也。如世人有大官位多諸財 力。威伏多人名為有勢之人。此勢即是位也。 言度二生同於佛生。即是如來之位。得此大 位大勢。故名得大勢也。
[0681c01] 次多羅尊亦是 觀自在眷屬。所入三昧亦同前說。
[0681c02] 迦盧 拏 (是悲義也所謂悲者) 陀婆 (二合) 費 (生也。謂從悲者而生。悲者即是觀音此菩薩從彼尊眼中生
也。猶見諸法實相名為普眼所謂見於如如之體。從此眼三昧生也) 多 [口*(肄-聿+余)] 多唎尼 (多 [口*(隸-木+匕)]
是度義然此真言。以初多字為體。兩多字中初字也)
[0681c05] 多是如如之義。傍一 點是阿字。所謂如如之行也。囉字是塵。六塵 即是生死大海。觀此如如之理性故。一切諸
塵勞。即同於如本來不生。即是度大海義。能 度此等生死大海。即是於諸法得度也。重言 者。釋梵云極度。自得度已。又普度一切眾生。
名為極度。若人自未得度而得度人。則不應 爾。若自度又能度人。斯有是處也。次多字即 是如來之體。觀於如如而度塵勞大海。得成
如來之自體也。如大本中有五百多羅尊。皆 從觀音眼生。皆是阿彌陀姊妹三昧也。
[0681c16] 次毘俱胝入三昧如前。
[0681c16] 薩婆陪也 (一切恐怖義) 哆羅 (二合) 薩儞 (又是恐怖也) 吽 (引) 吽 (亦是恐怖義也) 薩頗 (二合)
吒 也 (殘害也破障) 莎訶
[0681c19] 所以重說恐怖者。前是有畏。後是無畏。一切 眾生皆有恐怖以未得無畏處故。然於此中 而生怠慢。我執自高。故恐怖彼。令離有畏而
得無畏。由恐怖彼令得無怖。故重說也。殘害 即是破一切障也。然此真言以多囉字為體。 諸字皆為釋此。多是如如。羅是塵。傍角一點
是阿。阿即行也。諸塵勞體同於如如。以此如 如之行。能折伏摧滅一切生死見慢我執之 幢。即大摧伏義也。佛大會中。時諸金剛現大
可畏降伏之狀。狀如無有能伏之者。時觀音 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上皺文為毘俱 胝。如今人忿時額上有皺也。此菩薩現身作
大忿怒之狀。時諸金剛皆生怖心。入金剛藏 身中。時彼毘俱胝進至執金剛藏前。時彼亦 大怖畏。入如來座下而言。願佛護我。時佛謂
彼毘俱胝言。姊汝住。時毘俱知即住已白佛。 唯佛所教勅我當奉行。爾時諸金剛怖畏亦 除。皆大歡喜而作是言。此大悲者。而能現此
大力威猛。甚希有也。此中祕意當問之。次白 住處菩薩。當存本梵音。
[0682a09] 怛他竭多 (如來也) 毘舍 也 (境界也。如來境界。所謂如如) 三婆吠 (從彼生也) 鉢頭摩 (二合) (白花也)
摩利儞 (以波頭摩為鬘。因以為名也。即是。此利儞是處義住義也)
[0682a11] 然此真言。以 初怛字為體。即是如如也。如如即是諸佛境 界。我今從彼而生也。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
此菩提之心。即是自住處也。此菩提心從佛 境界生也。常住於此能生諸佛也。此是觀音 母。即蓮花部主也。次馬頭菩薩。
[0682a16] 吽 (恐怖義也) 佉陀 (是噉食義。謂噉諸障也。然此真言。以佉字為體。佉字空也。傍角點是行。陀是授與義)
[0682a17] 所謂空者。 即是諸法實相。猶行此行而得實相之果。復 常以此而授與人也。今言噉食。即是以此空 行。噉一切能障菩提法也。
[0682a20] 畔闍 (畔是欲色三界。闍是生 也。合說二字。即是順壞義也) 薩普吒也 (普破碎令盡也。謂以此空行破一切法。遍無有餘也)
[0682a22] 除諸法實相。餘皆是障菩提法也。以食噉壞 破此悉盡故。得成猛威大勢也。此菩薩是蓮 花部明王也。次地藏菩薩真言。時此菩薩入
不可壞金剛行三昧。金剛者即是菩提之心。 此菩提心即是不可壞。依此進行是金剛行 也。
[0682a27] 訶訶訶 (上訶字是真言體也訶是行義。亦是笑義喜義。入阿字門即離喜。喜者即生滅法)
[0682a27] 所 以有三者。即三乘行也。此菩薩以種種法門 利益眾生也。
[0682a29] 蘇多奴 (蘇是善。多奴是子義。所謂善子也。是輕安義也)
[0682a29] 猶 善能行此利益有情之行。真是佛子。從善性 而生。故名善子。從佛而生。故名佛子也。此菩 薩即能說種種三乘行門。利益眾生。如十輪
廣說。次文殊入佛加持神力三昧。此加持三 昧如上毘盧經初說也。
[0682b05] 醯醯 (是呼召義) 俱摩囉迦 (是童子義。即是呼。召令憶本願也)
[0682b06] 又俱是摧破之義。摩囉是魔 眷屬。所謂四魔。此真言以麼字為體。即是大 空之義。證此大空摧壞一切魔也。
[0682b08] 毘目吃 底 (二合) 鉢他悉體 (二合) 多 (解脫道住者。謂呼此童子住於解脫道者。即是諸佛 解脫。所謂大涅槃也)
娑麼囉娑麼囉 (憶念憶念也) 鉢囉底若 (先所立願 也)
[0682b11] 此真言意云。醯醯童子住解脫道者。憶念 本所立願也。一切諸佛法身成佛。入身口意 祕密之體。一切有心無能及者。然憶本願故
以自在之力。還於生死救度眾生。此真言意 亦爾。此童子久已法身成佛。故請其。以憶本 願而度眾生也。由請菩薩本願。若有見聞觸
知憶念我者。皆於三乘而得畢定。乃至滿一 切願。此菩薩久已成佛。所謂普見如來。或云 普現如來。以大悲加持力示童子身也。
[0682b20] 次金剛無勝三昧。更無等比名為無勝。由現 覺諸佛金剛之體能持諸佛智故。名執金剛。 歸命諸金剛者。金剛即諸佛智印也。即諸佛
之別名也。
[0682b23] 戰荼 (極惡也。惡中之極也。謂示形狀暴惡無有過者。乃至噉食一切世間令無 有餘。惡中之極也) 摩訶盧瑟拏
(此是大忿怒也極惡之中而又忿怒甚也即是謂佛第一威猛。 殘害世間盡其巢穴。令入法界歸於金剛之界) 吽 (引)
[0682b25] 此真言體也。無怖 畏義也。訶是行。上一點是大空。下畫是定。所 謂大空行三昧。即是大金剛三昧之異名。以 能降伏更無勝者故也。
[0682b28] 次金剛母所謂忙 莽計。忙言母義。莽計亦是多義。即一切金剛 之母。諸金剛智慧從此生也。
[0682c01] 怛 [口*履] (二合) 吒 (輕) 怛 [口*履] (二合) 吒 (輕)
[0682c02] 此中以上怛 [口*履] 字為體。多是如如 義。囉是離塵垢義。伊是三昧也。即是如如無 垢三昧。諸金剛智慧由此生也。吒字不成是
半體。破壞體不成即是死義。由此三昧殺無 明住地人也。已殺無明住地故。若衍底 (丁以反) 是勝義。亦是生義。如了達如如。垢障淨除得
無勝之生。故為眾母。無勝而生。即是生諸金 剛。金剛是無勝者。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