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 on the Vairocana Sutra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十一沙門一行阿闍梨記
悉地出現品第六
[0691a06]爾時世尊復觀諸大眾會。為欲滿足一切願故。復說三世無量門決定智圓滿法句者。觀察大眾非無因緣。先以佛心。而觀察彼眾生
種相體性。堪受何法應何種而得利益。如是觀已。當知於彼彼法門而得悟入故。為欲說此故先觀機也。三世無量決定智門。謂於一
念三世之中。無量無礙智門。佛以種種方便說斯妙法。一切眾生各隨所應智門而得決定。其門無量故言無量門也。佛觀大眾會。為
說此普門法界趣入之門。欲令各隨本緣而得決定故。名決定智門也。法句者。謂先觸事從事能生於理。故名為句。即是句偈依。世
句偈法以名字說。滿足者入此法門能生法門。能生法界無相如來自證祕密之法。將欲以如是法滿足一切眾生。令無空過故也。此
句即是偈也。未及會句。後當以義作句偈也。虛空無垢無自性。能授種種諸巧智者。謂一切智智之心等空。無垢無量無礙。無有分
別。即是諸佛大空現證之法。無自性者。謂此空無垢清淨法界。亦復無有自性不可執取也。以如是即彼大空。無為亦無自性故。能生
一切智智。即是巧智。智之異名也。若非巧智。豈能隨一切眾生種種心行。見其所樂見身。說其所宜聞法。稱其得解之機。皆悉不虛而
入一切平等法界。即是巧中之極巧也。以平等空亦無自性。有相生滅亦復無性故。於法自在能生巧智。普與一切眾生之願。不可思議
度量也。由本自性常空故。緣起甚深難可見者。此不可得空之自性。即是第一常住法佛之身。以離空非空等八顛倒相。是即甚深從
緣起法。無為無作而能不動法界普應眾生。機應相關如月現清水。如是緣起法不可思議也(空之自性常有不是先無今有已有還無故謂空本性如是也)
於長恒時殊勝進。隨念施與無上果者。恒謂常修如是法行。乃至大空亦不可得。無自性故猶如大空。而能生起萬行。此甚深平等法界之行。行者若
能常如是行。即能隨眾生所思願而滿足之。乃至無上大願亦能與彼也。譬如一切趣宮室。皆依虛空無著行者。此恐人不信解更引
譬譬之。如一切世間。皆依於空而得安住。而此大空更無所依。不作是念。一切世間由我而生依我而住。此世間亦於處空不念恩德。
而求報之不作是念。此空力故令我得如是安穩。何以故不見虛空有造作之行。故不念報也。故次會云。此清淨法亦如是。三有無餘
清淨生者。合云如上所說之行。亦同於空。除三有之障令無有餘。能生清淨之法。所稱法性清淨妙身之生也。次云。昔勝生嚴修此故。
得有一切如來行者。更引古為證。勝生謂先生也。先生謂先覺是法者。若覺此法即無盡莊嚴。無盡莊嚴定慧神力妙嚴之藏。謂過去
菩薩名為勝生嚴。此即佛子也。即是先修行者。如言先生也。梵云避部。是不久滿足諸財寶。謂法財也。即此德以嚴身也。此先覺者。即
曾得如是法。一切諸佛亦皆得此法也。次云。非他句有難可得。作世遍明如世尊者。次意云。若離此更於餘法句中。能成如是不思議
法界之果。無有是處。假使於中求之。亦無得理。如水中求油無有是處。若人能得此自證非他。不由他悟之法。即能照明世間如日照
之。亦如佛出世時。普為一切無明世間而作大明也。說極清淨修行法。深廣無盡離分別者。佛說此極清淨無分別離分別甚深自證
之法。此法深廣。不可思議不可破壞。無有窮盡。即是歎法德之意也。爾時毘盧遮那世尊。說此伽陀已。觀察金剛手等一切大眾。告
執金剛言。善男子。各各當現法界神力。神力亦是動用神變也。此神變是廣義。從一得多也。悉地流出句。若眾生見如是法。發歡喜踊
躍得樂受住者。佛觀大眾非無因緣。為欲令彼各各說。從不思議法界自在神通之力。流出悉地之句也。此流出名為門。是梵音多
含。今此中意明流出也。謂從自證法界佛心。而流出無量巧智之門。即是如前一一菩薩金剛各是如來內證之德。從此現法門。門有
傳法攝眾生者。引彼一類從此門入。而到一切智智之地。佛意令彼各說入實相門。若有眾生種。彼根性者。當生喜悅發起善根。即從
此門成勝進行。住於如來安樂之行也。時諸執金剛。為毘盧遮那世尊作禮。如是法主依所教勅者。依佛所命不敢有違。然如來是法
主。若於法主前各各異說。則非所應。是請佛自說令一切聞也。何以故。世尊於世尊前。自說如是隨所通達法。非是所宜。此是迴文也。
時諸金剛復請佛言。惟願世尊哀愍我等。示現悉地流出句。何以故。於尊者薄伽梵前。而自宣示所通達法。非是所宜者。此意云何。如
來法王尊勝無上。以於此法中現前通達。究了明見無有餘故。我等由佛恩力各從一門。隨自心量而得通達。若於如是大法主前而
自稱說。則非所應。此是慚愧謙退之意也。如是陳意。願佛自說也。何以故。為未來世眾生。當遇是法得大利益。開佛知見速得成辦如
來安樂行故。如是說已。如來告金剛手等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此如來所說法毘奈耶中稱讚一切。所謂有羞。若有羞善男子善女人。
見如是法速生二事。謂不作所不應作。眾所稱讚者。佛讚意言。此諸善士。雖於所入法門得善通達。以仰敬如來生慚愧故。不敢陳說。
當知即是善士之相。故言善哉善哉也。次即因其所行而引接之。故言如來所說法律之中。唯常稱歎一法。所謂羞恥也。西方梵音與
慚愧異名。更相釋云何慚愧。謂具羞恥。若人具羞恥之心。即是有慚愧也。如來常稱歎此一法。若人能有羞恥者。則成就祕密之行。
當知即是發迹之處。故因有羞恥故。得具二法。一者所不應作事業皆悉不作。云何不應作耶。如世間人。各當觀察自種性中不應作
事即不敢作。世間名為有羞恥人。今此善男子亦爾。於如來種性之中而自觀察。知此法中一切惡業。皆當不作。即一也。由不作惡故。
則為如來之所稱歎。非但如來。亦為十方諸天人阿修羅沙門婆羅門眾及凡聖大眾。常所稱歎傳宣說。此即是不作眾惡之果報也。
又眾所稱歎。即是俱行一切善義。由具一切善故。為大眾稱歎也。復有二事。所謂未至令至者。謂未至者令至得到一切智智之妙寶
洲所。由有羞恥故能行二法。由前二得則能至所至處。昔所未悟而今得悟。昔所未聞而今得聞故。是一也。二者由得至所未至故。即
是生於如來種性之中也。與一切佛菩薩共同一處。常不捨離微妙勝進。即其二也。復有二事。謂住尸羅者。所謂除熱得清涼是尸
羅義。如其熱者思清涼池涼室。善得入者即離熱惱眾患。又如熱病之人得除熱毒病。即身心清涼善得安樂。義同清涼義也。菩薩之
人性戒成就。不由制戒任運而有。譬如大海其性自爾不宿死屍。非有人物令彼如此。非同聲聞戒也。第二法者。由具戒故常得生於
人天中。此謂未得法身地者。世世生處常在人中天上。得離障見佛聞法。此即大利也。善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宣說真言成就流出
相應句者。此善哉中有二仁者義。謂佛歎彼賢善之德。而或告之令善聽也。流出者如佛出光。先有出處。謂面門豪相頂髻等處。出作
佛事已周竟已。而復還入。此流出真言亦如是。當知從真言中流出也。謂流出悉地之果。此真言本從如來自證之德。於佛心地而出
現。作無量法門大作佛事。作佛事已。令彼應度眾生。即從此門入佛法界。故名流出也。故次言此所流出相應句。真言門修菩提諸菩
薩。速於是中當得真言悉地之果者。此中果者。謂得不思議一切智智之果也。次之初首。若行者見漫荼羅。尊所印可成就真語者。自
此以下更明次第供養法。先得見漫荼羅。非但得見而已。須為師加法引入如前所說。非但得入而已次第修行。隨法修行故。得阿闍
梨印可傳法。得印可灌頂故。次云真言成就也。復次世間持誦品中先觀圓明中。有環遶真言字輪(頭尾)念誦時從初字。於口中入流入
身中。猶如入息周遍身分。此是如來自在神力之所加持。如是念者。能除眾生一切業垢也。如是遍身已還從口出入尊足下。遍至本
處。如是一一字流入之時。以次字即相續不斷次第連環也。若初學人。恐心散亂不能如是成者。當只觀種子字。如前作之。乃至心
串習已漸加字也。移此一段入前品中。如前說。見漫荼羅又得入已。作諸法事乃至灌頂。既得受法如法修行。善解真言中次第法用。
明了無礙。堪能傳法得師印可。經言尊者即是師也。又能發菩提心者。所謂為求如來自在之業。普門利益一切眾生故。而行此行。非
為餘事。深信慈悲無有慳悋者。謂於甚深廣大不思議法。決定正信無有疑心也。又於財法心無慳悋。以大慈悲心哀愍一切。常作利
他之行不求自利也。住於調伏者。謂自調六情諸根。此即性戒也。能善分別從緣所生法者。譬如明鏡。現對眾色明了現前。如是等法。
非由鏡中先有。非由色從外來。當知二法和合亦不能生。而於是中宛然明了。不可執取不可求得。而亦非有非無。但從眾緣和合故
有可見。如是一切法當知亦爾。乃至十喻皆能通達。如是觀已。於真言悉地之果。亦如是觀之。此悉地相。由自持誦者及本尊真言和
合因緣。則有一切不思議事。法界鏡像不可取著。而種種成就也。受持禁戒者。即是持明之具戒。於中一一法則皆善受持。以是因緣
不犯三昧耶法。得悉地成就也。善住眾學者。即是真言門上中下法成就之相。一一所應學事皆善通達。即是善住上中下法之中也。
具巧方便者。即是體解如來善權之用。如修真言行時。或於出家二乘法戒有所違犯。不應生如是迷執。我由此事故毀犯是戒。當知
去惡趣。心懷惡作而妨正修。何以故如來所有方便。唯為如是大事因緣。若令為不持方便諸乘清淨戒故。而妨真言圓滿之行。無此
理也。是故行者設有犯時。當生是念。我今志求無上大乘。普利一切有情故。事不兼遂故。於是中有所違犯。若我逮得成就果已。當應
悔過。以此善心非是犯戒因緣故。不名犯戒也。勇猛者義如前師弟子中說。知時非時者。真言門中一一次第法用。不得迴前著後迴
後著前。應先作者先作。應後作者亦如是。即名為時。乃至飲食睡眠種種諸行。各有時非時相。如真言行者。若晝復睡眠通夜不寢。如
是等事亦非三昧耶。非合時也。好行惠捨者真言行菩薩常以財法施。攝取眾生令入佛道。若不能如是隨力作者。即犯持明戒也。心
無怖畏者。若在眾中。有諸異解異見眾生。或斷疑或試問深淺故有所諮問。爾時安住於法。以無畏心無取著心。隨問為說令得入於
正見之中。心不怯弱也。勤修真言行法者。於修行門。終不中斷無有停滯。若在中路悠廢。即非精進之相。當得者不得。已得者退失。即
令於道有礙。是故行者一心精進如救頭燃。以精進不放逸故。乃至能於此生得佛知見。何況諸餘助道之法。不爾犯三昧耶法。通達
真言實義者。知上中下成就中甚深意趣。一一字中男女聲等。從所入門乃至成佛。於中通塞之相善分別知。所以爾者。此諸真言即
是如來自證之德。以此莊嚴法身。令諸眾生。各從有緣之門見實相故。若入一字之時。即具無量門功德。無二無別也。常樂坐禪樂作
成就者。於真言門中。心住一境而不散亂。如觀字觀聲本尊種子。隨於一事心不外緣。即能得大成就。若心在散亂。設經無量劫中欲
求成就。尚不可得。何況一生現得法利耶。次說真言成就之相。或有疑言。諸法實相無為法中。亦云何有如是種種事相耶。今欲悟彼
故。答言此事實有不應生疑也。且取世事為譬喻。又祕密主譬如欲界有自在悅滿意明。乃至一切欲處天子。如大乘中說。欲界有卅
六處。謂寒熱地獄各八共成十六也。又四大洲。此四洲又各有二隨州(合十二州并前廿八)及六天并傍生鬼(合三十六)此自在天主以此悅滿意明力
故。現種種雜色欲樂之具。能於一時滿此卅六處。又云於此迷醉出眾妙雜類。乃至而亦自受用之者。所為一切天子天女等示現內
外有情無情之境。如現食味音樂等。一一可得現前受用。若見女色等身。亦可五欲自娛。各隨彼心之所欲。為遇極妙五欲境故。心皆
迷醉也。何況如來真言。而不能普見色身作佛事耶。又善男子。如摩醯首羅天王有一明。名曰勝意生明。以此真言力故。能於一時作
大變化。遍此三千大千世界。現為一一眾生。現所愛樂諸利益事。隨彼受用皆實不虛。又化淨居天身及彼微妙受用之事。如經所說。
何況如來真言力耶。且置是事。如世幻者尚能以其真言。云現種種園菓及乘人畜等。又如阿修羅自有真言。能化其身同於帝釋。坐
於三十三天善法堂上。令一切天皆生疑怪。又如世人有真言。能攝諸毒及寒熱眾患。又有[怡-台+乇]怛哩天自有真言。能為一切人作大疾疫。
乃至世間現有人。以真言故。變火為冷變氷令熱。何況如來自在神力所加持真言。而不普周法界大作佛事耶。是故當生信心。信此
威德力用真實不虛也。彼持誦者未得悉地以來。當疑心定有此事為定無耶。如此不思議果。若以心量為分別之。終無得理。為除
此疑說前喻。然此真言威力。不從真言中出。不在持誦者處。亦不入彼所加持者身口。推求性相了不可得。而能作一切事隨應曲成
此即甚深緣起。法性從眾緣有。如彼水月鏡像。不可思議緣起也。善男子真言加持力故。法爾而生無所過越。以三昧不越故者。所謂
真言悉地本來成就。何以故。如來現證如是不思議法。所謂阿字自體。從本已來具足無量自在力不思議力。此悉地體常住不變。
但由行人不自了知故。不得如是之果。今以此行淨其身口意業若能與法相應。即自成就。諸法自爾終不虛也。此不思議果。眾緣會
時自當生起。如大海潮終不失時。又此真言。自無始無終。若有始終則有窮盡。則是無常敗壞之法。云何名為如來自在力耶。以此法
體出過三世常在三世。是故於三時中所作佛事。自然常不休廢不失期限。如大海水若白月正圓。自然鼓湧無有失期也。甚深不思
議緣生理者。若真言本體先不成就。則不能隨感而應不失期限。若真言雖有是力。而行人心行未與相應。則亦不能令彼加持顯現。
然緣會自成。故知不從彼來不從此去。亦非二處。無性而能緣會。亦成悉地果。亦非自然有之。當知即是甚深法界不思議果。從緣而
起常自無性不可思議。若行人修行不斷。必是極果合於至理。如是至理。不可以思量分別而能了知。是舉前喻勸信也。是故善男子。
隨順通達不思議法性。常不斷絕真言道者。此真言不思議果。既非分別能知。亦非隨力分。有著行處小對治行而能取證。是故唯信
力堅固者。乃能入之。故先舉喻。次更明至理。勸令依於此門。觀不思議緣生至理。常求通達如是不思議法性。隨順此理。而修真言之
行無令間斷。自然成佛也。此真言道。即是不可思議法生處。由不思議因故。得不思議果也。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