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Fanwang Jing Bodhisattva Precepts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第三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

第三

[0620c06] 十門

[0620c06] 若是十惡不堪 入道繫縛生死
枷鎖智論婬欲眾生繫縛 三生生死 輪迴欲海愛河功德僧祇
可畏女人莫不 染心毘尼小乘菩薩 菩薩生死聲聞千萬
世間正法念處經世間由於 中年莫不由此女人世間 滅盡天中繫縛莫過於女色女人
諸天將至三惡道靜心欲火 失念欲海波浪 刀刃貪毒損害眾生
意願五欲魔境界 神通仙人女生墮落 仙人騰空將至人間
涅槃婬欲比丘 不得涅槃菩提五欲 道法生天無上道如是無量過失

[0620c27] 第二釋名逸蕩 水邊
淫雨淫書皇甫讀書 不識春秋乘馬不知牝牡 色欲婬欲名為
作色內典不淨 染污心名為不淨非法淨戒故云 梵行
故云 在家出家菩薩婬欲是故文中 邪正一切若爾何故在家菩薩
妻子在家初心 先有妻子已去化眾生 妻子方便力華嚴十行菩薩
有無魔女惱亂菩薩不生一念 方便教化眾生捨身不加 如是故知方便
瑜伽戒本在家菩薩化眾生方便 心淨方便 菩薩何況心淨不能

[0621a18] 三次 十善戒經故居 身業
是故其次貪心第三若爾何故聲聞戒 最初婬欲為生聲聞
涅槃菩薩第三最初 不待十善 不同

[0621a27] 緣成 有情 犯重死屍
不同二戒自身 不成 是故不同二等
犯重 非道犯重四有 三毒在家菩薩
方便化生約出 不動不成 頭等

[0621b10] 可知 第二異道 決不若非畢竟不決心重
方便非道方便二道不決若非 中方便方便第三
四句一本無心犯重 正道不知方便 方便不同小乘對法緣中
大乘在意心結 不同本心正道 非道已知暢遂本心中心
小乘據此 畢竟不知二心方便 非道後心知道
畢竟不知應得方便異道皆是第四三句 菩薩女根不受
菩薩睡眠畢竟不覺不受 第五
菩薩出家三時心中二心明慧一心方便二惑 第六不動
以是身業起身 便身故第七 動身便方便 便方便

[0621c08] 第六輕重 約數種類初犯
死屍交通畜生在家二眾八戒出家二眾大戒父母聖人
羅漢可知 一有增上貪心貪心父母 羞恥中品羞恥
下品羞恥可知故作 說欲故作
方便貪心究竟方便 究竟方便貪心究竟五位 可知無記方便究竟十善
方便究竟可知 重心中心四重中心
重心中心十善心中輕重 可知約數
連綿 相續終身五見 戒心懺悔畢竟終身
可知三公 一如欲火天祠梵行
三惡多人四惡名流 信心可知種類
涅槃經第三十菩薩自言 女人和合女人調言語如是菩薩成就欲法淨戒污辱梵行 雜穢不得名為淨戒具足

[0622a12] 第七十地論對法異熟果 三惡趣等流果人中
增上果人中 優婆塞戒經第四有人邪婬不能
眾生見妄語在先 時常受苦散亂不能修善喪失 所有妻子戀慕壽命短促邪婬
現在惡果處在地獄色身 長命無量苦惱後世惡業果報 人身不能守護妻妾
惡人因緣一切不得自在大菩薩藏經第十舍利子一切 無有無有
攝受是故一切三千世界 眾生妻妾女色 味著男女妻妾女色即是味著
利刀即是味著大熱即是味著 味著婦人 慧眼乃至廣說正法念經妙色
欲樂如是苦惱 不可欲樂 如是飛蛾投火不見欲樂如是
不覺如是繫縛 諸眾生輪轉尚可 不可苦惱真偽
沙門比丘二事一者 愛欲二者喜愛聖言如此意念 過患智論十二
男根毒蛇 女人毒蛇一生 地獄地獄
法身智者

[0622b16] 菩薩在家 化眾生瑜伽戒本菩薩 處在居家女色婬欲
菩薩梵行菩薩作意思惟 多生便自在方便 種善根當令不善慈愍
梵行如是 功德出家菩薩聲聞 一切梵行清淨毘尼
問曰頗有犯戒波羅文殊師利 菩薩教化眾生 涅槃三十一菩薩自言
女人調談笑女人 瓔珞種種愛著如是菩薩成就 欲法淨戒污辱梵行雜穢不得
淨戒具足菩薩自言 人和言語調音聲男子隨逐 女人隨逐便貪著如是
成就欲法淨戒污辱梵行雜穢不得名為淨戒具足菩薩自言 女人和合言語調音聲男女
相隨為生五欲如是菩薩成就 淨戒污辱梵行雜穢不得名為 淨戒具足善男子菩薩清淨持戒
不為波羅不為果報不為利益 菩提不為涅槃不為聲聞辟支佛 第一義護持淨戒善男子菩薩淨戒 具足可知

[0622c15] 第九對治行者三聚律儀尿 不淨觀智論不淨
欲念思惟 不生  思想不得
自心虛誑顯現攝論端嚴 出家飲食分別不同故知自心
津液 空無所有無不善法菩薩 修習正智正觀波羅無邊善根安有
如此饒益有情菩薩 出世無量善法利益眾生眾生如此 煩惱正應是故
捨身不加無有 正法念經乃至婦女 堅明解脫

[0623a03] 第十釋文 三義中有 顯示初中
不得 故云一切女人不得 故云不得集論故知
相中 因緣 染心思惟脂粉
姿態言詞 方法業者家業正道對法
動作 貪心外境現前方便業者 正犯結業
說法業者 一切 故云乃至畜生
六親七姊妹非道第二 菩薩修善中有
同上孝順慈悲 互文在後具有 離苦淨法授與
淨戒梵行菩薩第三 中有四重 正行貪欲熾盛
禽獸輕重不同 正行故云波羅夷

妄語第四

[0623b04] 十門

[0623b04] 業道不善惡趣因果 入道
世間好人入道誠實 智論十五妄語 然後虛實顛倒
善法譬如不得妄語人心 慚愧閉塞天道涅槃是故 實語復次實語
實語自從甚為 出家人如是功德居家出家人共有 善人易解復次實語
稠林 六法入心復次佛子羅雲 年幼未知世尊
不在不在羅雲世尊 有人佛語羅雲取水 羅雲
水注問言答言 羅雲無慚妄語道法 亦復如是法行比丘
行法妄語地獄幽靈 妄語諸天鬼神過門妄語
是故捨身命終 資糧實語退失轉輪王 諸天王應作實語為己 損益殞命

[0623c02] 第二釋名 領解智論十五妄語不淨
生口妄語 惡口兩舌綺語過患 智論口業妄語復次
妄語三事復次諸法 實語正語

[0623c09] 第三次第 身業語業次第何故 無相可通下文

[0623c12] 第四緣成 一對眾生 實事三毒六言明了

[0623c14] 第五 三義一中相差領解不知方便 方便非情不知輕重方便
輕重第二 領解不知 方便方便
第三 第四二義
方便可知 善心 瑜伽緣故第六
便指揮 領解 方便不知方便方便

[0624a01] 第六輕重 中有通論 妄語妄語妄語
五方便 所為約言初中 多人大眾
理應約出 世法自言不成 不信淨法世事
所為 妄語名利功德常行不息 名利無量無益
避免三性輕重惡心 輕重約言
今日入世前人昨日云何答言謂言 學人前人云何名學便答言
多聞利根無漏學者無學乃至答言懈怠 無學輕重可知
十住論第八調伏分別妄語 眾生分別分別時分 五眾分別住處分別輕重
妄語菩提心眾生分別 善根邪見煩惱為重二事分別過人破僧三時
出家人妄語五眾分別 僧伽住處分別 妄語可知

[0624b02] 第七遮罪 下文性罪十地妄語 令眾生地獄畜生餓鬼生人
二種果報誹謗多人 更加增上果結實智論 妄語一口氣
非人得便實語不信 智人參預五常誹謗醜惡 天下不敬
憂愁誹謗業因身壞命終 地獄為人誹謗

[0624b12] 第八 起念便文殊 一念妄語波羅夷
瑜伽菩薩 解脫囹圄手足 諸菩薩自命不正知 妄語救脫有情故知
妄語以要言之菩薩有情義利無義 無染饒益有情正知 異說菩薩戒違犯 功德

[0624b22] 第九對治行者理實 妄語十地 妄語常作實語
諦語菩薩乃至夢中無心何況妄語兩舌破壞恐怖惱亂
同意 增長離別不樂離別 不樂離別離別不實
惡口所有語言 瞋恨現前現前不斷 惡語不喜不悅
熱惱愛語不樂不善 他人如是捨離所有 美妙悅耳所謂妙語
入心多人愛念 和悅自心 歡喜敬信如是種種美妙
綺語善思實語法語順道毘尼隨時籌量知心 菩薩乃至綺語何況故作
十地論第四見者 一實
二心實有 無謂違心不違 故云
不如 可知金剛般若功德云云

[0624c22] 第十釋文三分 中有方便 假託異事今日
入世妄語妄法 方便法事成為 妄法常作
各別合成可知 乃至妄語中有三業語業 六識六境有成妄語眼見
乃至妄語羅漢果 僧伽梨羅漢 發言妄語善生經口業
妄語虛誑上覆 菩薩所行菩薩理應正語 故云正語正見有益
他人為此 正語邪見語業 重罪妄語是故
邪見顛倒故云邪見上來 大小乘同犯名為自下小乘 不共

酤酒戒第五

[0625a15] 十門

[0625a15] 一成惡業乃至 五逆智論十五三十六
不善善行酒醉放逸 不生已生善智論朋黨惡人 賢善無慚無愧不守六情放逸
善法損害現在依正 智論現世財物何以飲酒 費用無度無度
裸露無恥惡聲不敬 失禮 智論不敬佛法僧不敬父母
何以恍惚淨戒一切戒品智論 破戒定慧酒醉亂心
智論覆沒智慧過患 一切煩惱智論 因故現在多生
智論因緣聖道 道行不能智論遠離涅槃 比丘佛言
伏毒不能墮惡道 智論身壞命終墮惡道泥梨 如是種種過失
智論 智心慚愧失念失歡宗族 如是
狂人無異功德

[0625b15] 第二釋名令人名酒授與防止 智論令人心動放逸名為
一切不飲酒五戒

[0625b19] 第三次第聲聞四重第五五戒第五 飲酒一身過未屬下
多人菩薩二利 利他非理 是故

[0625b24] 第四 緣成 授與前人入手便

[0625b27] 第五畢竟不知 便等於昏亂方便第二
方便方便 方便方便少許
不喜第三 如下五百 四緣二義方便不得不成
正犯罪過 方便不成第六 方便以前不成

[0625c09] 第六 輕重五位輕重約合初中
多少三時長短期限 輕重可知 非人畜生八戒
受具具戒菩薩戒 輕重可知
二乘 菩薩道可知 飲酒煩惱十惡
四重五逆可知 三性三時 三毒初善
疲乏無記 三惡損害 三時三性初中後三時
輕重可知三毒
嫌恨授與 本心上品 本心
水米理應無罪是以常作不休二見得色 眾生縱令得無惡見
理應二三 總有輕重 不共可知

[0626a09] 第七 中有地獄 酒家地獄酒家 飲酒第四校量
油輪

[0626a15] 第八對治行者菩薩 明慧正行授與眾生 甚為不可略明
眾生授與世智尊卑 深信三寶 善惡業果修福出世
善業出離二乘所有 大乘殊勝菩薩 地位分齊發趣菩薩
應作應作佛果神力解脫 不思議知法法門 真俗平等無礙

[0626a26] 第九 眾生 末利夫人乃至
一念

[0626a29] 第十釋文 初中初中
犯法作為 作為
所為前因 他方成為
授受一切 十五藥草 不得乃至
頭等故云一切不得 過患本能一切 一切禁戒無不故云三十
智論十三菩薩 眾生明達諸菩薩法爾 諸眾生明知俗諦因果差別通達真諦
平等一味成行斷惑 顛倒可知

第六

[0626b21] 信心菩薩 三寶生物信心利他行
初心菩薩理應其實 正行惡心言陳自負恩德三寶
戒法防身加成 護持而今惡言

[0626b29] 第二釋名在家 菩薩僧罪過位居不足故云罪過非理故云故云
三寶長短云云

[0626c04] 第三次第 十戒初四聲聞四重 菩薩四重中間更加 過細

[0626c07] 第四緣成 何故 小乘僧尼佛法住持
何故 則是第十修行有失
對外外人六言 前人領解

[0626c14] 第五四境相差 畢竟不知是非心重方便
不喜應得中方便 不知方便方便第二 初中不知
方便眾生方便三轉 不知方便
便不知方便 小心過重第三 意言正說法言教誡
門人第四畢竟不知不喜輕重方便 可知第五可知
第六了得方便 無人領解方便可知

[0627a01] 第六輕重 言辭心念初中
一見地上菩薩逆行二見 三賢菩薩四果聖人 闍梨傳法住持同類
淨戒說破 一對國王 破壞三寶對外
罪過邪見誹謗佛法信心白衣信心 快意方便
中舉呵責教誨 約言惡言 可知
同犯惡心 癡心不懼破戒瞋心利養
名聞罪過令名 單一輕重可知無記 忘念染污善心 調伏五德 (云云)
約合初心以上對上 說上相合 輕重他者自己一說過患
處處傳說為重

[0627a26] 第七 菩薩僧尼罪過業道 地獄云云不思議
菩薩菩薩九十一 生生一言苦惱如是

[0627b02] 第八修治 行者諸菩薩讚歎一切眾生所有功德菩薩僧尼是故歡喜讚嘆 三寶功德眾生少善即便諸法
行經破戒應當 不久得道涅槃經眾生全無 念佛讚嘆 (云云) 。

[0627b09] 第九慈心 惡行調伏便 調伏一念 悉皆

[0627b12] 第十釋文三分 持戒 初二菩薩戒二持聲聞戒
為人天福不合 破戒諸比丘 菩薩外道是故
不可牛黃破戒 人天功德 大悲經出家人左手右手
酒家酒家不出賢劫般涅槃 少許佛法讚嘆 說法四門三毒
便施設便 不正
罪過此前罪過 不正所為 違犯淨戒
已知犯罪 外遇 見過陳說
外道惡人 內人正法律儀二乘 大乘大乘非法
菩薩僧尼威儀比丘云云  菩薩悲心不得嗔嫌 等心方便教化淨信
作業故云常生 非理聞已 佛法是故重罪

自讚毀他第七

[0627c14] 正行菩薩 密行內蘊讚揚 非理
善根便 罪業三自信心便不受 眾生他人

[0627c20] 第二釋名無德越過顯揚恥辱 防治故稱

[0627c22] 第三次第 越過尤重是故次後菩薩波羅 之中

[0627c25] 第四緣成 名利前人 便

[0627c28] 第五 戒經菩薩 菩薩戒住地菩薩第五
戒經如此 犯重人王 非情
方便中方便 第二一起 餘趣非情方便
中方便可知 第三 他生方便
慈心門徒 為生信心他生方便 第四名單
恭敬門徒無為 方便眾生理應思量 善巧不得生意無罪
名聞微細 第五不明 方便第六前人不受
無人信受方便

[0628a21] 第六輕重中有約言 初中 通有四大
別有聖人賢人傳法 無德非人畜生 如次可知一實
無德無慚無愧破戒無餘道行如次約言
無罪 輕重可知以上 輕重可知自言
三學三言具戒可知 佛藏 三學第三
具戒以後 自言 聖教名為甚為可畏
中有一者自言清淨乃至五者聞法 雙重中有
輕重可知一對 眾人大眾現前 現前輕重不對四處
自讚毀他輕重攝取二門 輕重可知 法人一方佛法不行
廣說可知異見 傳法他生苦惱 可知多少
輕重善根重罪可知 起信放逸無記
他人染污 名聞利養恭敬第四中有 煩惱現行猛利慚愧
下品猛利無慚未見中品無慚愛樂功德上品癡心為重
佛法內人起行三學戒學破戒
質直威儀眩耀世間以求 名利淨心以求出離無異 威儀無德沙門威儀
迦葉寶積經 戒行出離 諸法便恐怖佛法怨賊
佛藏經約定學者性樂名利山中眩耀世人大名相者
以為阿蘭若納衣空閑自稱阿蘭若邪慢 多聞鬼神心念
不善覺知大名 以為傷害佛法 起信論慧學
聰明次第 心急講說己見臆斷古今 名利無行輕侮
佛法中魔明辨二乘三藏文義 得佛傳法名利
後學古今 持法不滅 不可
佛法佛藏 行者福行質直 眩耀世人招引
活命其所無利苟非利養 佛法迦葉
一法即便 名利究竟愚人 蠹害佛法略舉理實一切
後學自心 寶積迦葉佛 菩提心

[0629a11] 第七 通論護國菩薩菩薩 墜落一者不恭二者諂曲
利養名聞四者 墜落他者謗佛經 毀謗法師佛法
地獄無量劫多生末後釋迦佛出家多時苦行 無所得便乃至廣說
中有羅漢供養地獄 備受眾苦為人施主輿 乃至

[0629a23] 第八修治行者 三義菩薩 增長功德
一念耀耗損 菩薩有情不見 是故人心清淨
常行豈非諂曲妄語自居不足安得無餘
佛性即是至此無妄無量善根 清淨菩薩名聞
多利不居傷害利養 霜雹功德如法 遠避利養遠避由旬
非理是故菩薩護國菩薩法應棄捨一者 棄捨居家二者出家不貪利養
檀越四者不惜身命四法應當 如是

[0629b13] 第九中有所行 法令修學令眾生
增長實有有罪利益二明 歸正執見惡行
捨離應時有益 有罪名利眾生出世 真實名利有罪如是
相應心 起念以是 防護可知

[0629b24] 第十釋文 第一初犯 應有
理應具有 能者名利 常作
不正 顯揚他人故云 故云依法
故云 外境 上來第二
一切自讚毀他第三菩薩 自讚毀他諸菩薩
菩薩行 如此 非理菩薩
眾生發菩提心令眾生使盡是故 惡事菩薩所有 修善根是故善根
第四非理違犯可知

梵網經第三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0 No. 1813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