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iscourse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頌疏論本

Scroll 2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
[0942c27] 從此第三四念住就中一明 念住二明念住相者如是二門由此二門便
心得有所

  念住
自相共相  身受心法
自性  
次第  

[0943a06] 念住二門  四念住毘鉢舍那即是
自相共相身受心法  自相共相身受心法 身受 心法各別自性名為自相大種
自性受性心性 諸法自性 一切有為非常 (通道) 。 一切有漏皆是 (苦集諦)
一切法 非我 (四諦虛空非擇滅) 。非常諸法共有名為 共相 共相有為
非常有漏一切法非我 如何得知念住 成滿極微一剎那名為
念住滿心法一剎那滿 極微 自性 出體念住自性念住
三慧念住 念力慧力念住 念住 二相雜念相應 四相互相名為
心法念住所緣境 煩惱自性 斷惑以太煩惱必須
有法自性念住 斷惑以太 念住一緣自相
相續三緣相續身受 相續 身受 十二次第
四念住次第先後 最為涅槃  念住最初
欲貪身處四念住 樂受樂於 調調
第四如是次第 四者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 無常觀法無我常樂我淨四顛倒
第四觀法身等二三觀察名為
身等二二合緣 身等

[0943b21] 從此第二如是 身等法念住何所

法念住  
非常  非我行相

[0943b25] 觀行 身等所緣境四行  相位二三 
念住法念住

[0943c01] 從此第四四善根就中一明 善根觀行分別三明善根勝利 三乘五明遠近第一
行者善根

從此  四聖諦
十六行相  次生
如是善根  
  中品
  一行一剎那
第一  

[0943c11] 從此從此念住成就次生法如法名聖道如火聖火名為 
十六行相煗位善根 四聖諦十六行相苦聖諦四行非常非我  聖諦四行
聖諦四行 道聖諦四行  次生 善根成滿
善根名為頂法四諦十六行 煗位善根 退善根最勝 名為頂法
煗位退 進退猶如山頂名為 如是善根四者善根 法念住增進四念住
十六行相最初 四聖諦見道法念住頂位見道
法念住增進 四念住 善根 善根名為忍法四諦殊勝
無退名為忍法增進 法念住見道法念住 中品善根
頂位四諦十六 行相一行一剎那上品 一行一剎那名為
略明上品下品 四諦十六行中品  上下所緣境  四諦十六行欲界四諦十六行
合成三十二能緣 二十四四行 欲界如是乃至四行欲界
三行上界一行一周 四行欲界如是乃至二行上界二行第二 
欲界如是乃至一行上界 三行第三 四行 如是乃至四行欲界
上界名為 第四第四即是一周 上界道諦如此
七諦行相緣中七諦 總而言之上下 三行欲界一行
七諦一行 三八二十四二十四理實 三十一
二十四一行 如是乃至欲界二行二行剎那欲界滿
唯有一行一剎那欲界名為  就此行相 言中 頂位四諦 滿
一諦  十六行相但是修行 未來四諦十六行
言中頂位十六 行相  道諦十二行相十六行
四行 由此道理滅諦 滅道四行
集諦四行  十六十二四行 四行一行一剎那  四行
三行何故 行相
三十二欲界 一行入見道三十 名次向前漸漸
一行 入見道二行一者利根 無我 我所留空 二者鈍根 
二我無常懈怠 苦行 西方德光論師四行無常入見道 非我
入見道非我  留空入見道非我 無常 非我入見道
無常苦諦四行 七諦四行七諦 四行名次
且如無常入見道上界 無常苦行入見道
上界 空行 道者上界
入見道上界非我 四行
瑜伽無色對治 (七諦) 一一聖諦行相 (三十二) (七諦) 漸減 ()
乃至作意思惟欲界 聖諦從此無間善根一行一剎那上品善根 相續
(唯有一念相續論文) 第一 上品無間世第一法 第一唯有一行一剎那
有漏名為世間 最勝名為第一第一 用力同類引見道生最勝
出體四念住 五蘊 (名為色蘊可知)
四善根見道有法聖容現行聖者善根重現
聖道加行聖果不合

[0945a15] 從此第二分別所生善根 今次差別

順決擇分  
  欲界
  第四
失地  異生命終
初二退  見諦
  非得

[0945a23] 第二第三 第四第五第六男女 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第十一第十二  順決擇分  見修無學聖道決擇
決斷簡擇分別  見道決擇分決擇中一 引見
  中間四靜慮欲界
無色見道  無色見道妙音師說
更加欲界欲界 欲界人天俱盧人趣六欲天
三善根 後生現前第四善根 第四唯一故人天趣 二者四善根男女
三善根男女 善根善根二者善根善根
第四第四 善根二種
善根善根 第四善根 善根不得非擇滅
失地異生命終 四善根失地此地 此地便此地善根
此地此地失地 異生命終異生 命終異生
命終初二退異生 退聖人異生 無退見諦異生
根本入見道生死猛利 重修所得
未曾加行修得未曾不得分位善說法師
便不遇修得 非得退捨得非得

[0945c13] 從此第二善根勝利善根 勝利

涅槃  不斷
不墮惡趣  第一離生

[0945c17] 煗位退善根無間業 惡趣流轉涅槃頂法退不斷忍法命終
無有退不墮惡趣 惡趣非擇滅至上濕生 俱盧大梵王
及第斷惑 非擇滅以上入見道成聖非擇滅斷惑
非擇滅 第一雖是異生無間正性離生正性離生見道

[0945c29] 從此第四三乘四善根 聲聞 (獨覺) 種姓
種姓善根移轉

聲聞種姓  成佛
  

[0946a06] 聲聞種姓成佛 無成菩薩利物惡趣 惡趣不成餘者獨覺
名為聲聞種姓 獨覺乘名為獨覺 世尊等位
四禪菩提 三乘菩提盡智無生智煗位菩提
第四靜慮傾動猛利三摩地

[0946a17] 從此第五頗有 加行即此引起順決擇分

順解脫分  三生解脫
三業  

[0946a22] 順決擇分今生前生解脫 順解脫分三生 初生順解脫分第二生起決擇
第三入聖乃至阿羅漢 聲聞三生六十獨覺 百劫 順解脫分 三業
解脫分三惡趣 般若諸天北洲 般若 一食 解脫菩提願力所持便
種殖順解脫分

[0946b04] 從此第三三道就中 三道建立二明聖人三明學無學 滿三道建立現觀
無學道現觀一明 建立 十六心中 十六二明十六三明 次第四明見修道別 第一十六
加行道世第一法 其後復生

第一無間  欲界
無漏法  次生法智
  生類類智
滅道  
如是十六  聖諦現觀
總有  緣事

[0946b19] 第一善根無間欲界 無漏法苦法智無間 欲界苦諦次生法智苦法智 
(上二界) 苦聖諦類智類智 無間 類智苦諦四心
滅道類智 法智 無間法智 無間上界集諦類智
類智無間滅諦生滅 無間生滅法智無間 生滅類智無間生滅類智
無間道諦道法  無間道法無間上界道諦 道類智 無間道類智 四心十六
苦法智忍者 苦諦法忍 等流果無漏 等流以為智者
果樹如是生法 法智苦法智苦法智
斷惑無間道智證解脫道 類智類智境智相似 最初諸法真理
法智此後境智相似 餘集滅道四心 可知十六名為聖諦現觀 現前聖諦
一見現觀 無漏見諦分明現觀現觀無漏相應心心所法同一現觀三事現觀相應
同一事業現觀  四相因故  苦法智正性離生 有情墮在惡趣猶如
有情苦惱名為  見惑善根不能名為見道離生正性所謂涅槃
見道名為正性離生正性離生 見道正性正性正性 離生見道正性
涅槃 正性涅槃正性決定 目見正性決定苦法智
名為最初

[0947a07] 從此第二現觀十六 十六

第一  一地

[0947a10] 世第一法引見十六 第一一地前言第一 見道

[0947a13] 從此第三次第有如 前後次第

如次  無間解脫道

[0947a16] 無間道斷惑 無間 解脫道解脫 解脫
次第必應猶如世間

[0947a21] 從此第四明見修道十六 見諦一切見道云何

十五見道  未曾

[0947a25] 道類智十五名為見道 未見未曾至道 類智一諦未見
道諦此道類智 未見何故道類智見道剎那
一剎那未見上下 修道 不可名為
見道中間 見道未盡中間見道

[0947b08] 從此第二建立就中十五 第十六十五見道十五建立眾聖差別

隨信法行  根鈍
修惑  
三向  

[0947b15] 隨信法行根鈍見道 聖者隨信隨法行根鈍鈍根隨信
隨信利根隨法行披閱契經隨行 修惑
見道三向 世道修惑修惑  向者有漏
修惑一品乃至五品 具縛見道 預流果 三向二者第二
第六 五品 見道第二一來果
第三 第九一品乃至 六十四
第九九品 六十三六十四 六十四見道第三 不還果

[0947c08] 從此第二第十六建立者就中一明建立果位第二 第一差別修道道類智
建立眾聖差別

第十六  三向
信解  

[0947c14] 三向至道 預流果第二至道類智 一來果六十四至道類智不還果
信解鈍根 信解利根名為隨信 信解勝解名為信解
隨法行聖者信解

[0947c23] 從此第二 修惑第十六道類智 名為預流果後果
(何故五品第二第三第四) 。

果位  得勝
  

[0947c29] 果位預流三果得勝道者五品勝果向者三果
五品至道類智五品 預流果第二

[0948a05] 至道類智勝果 一來果第三 至道類智勝果
第三第四勝果道者 後果名勝何故得勝
勝果果位

[0948a13] 從此第二無學道就中一明 廣明明德 修惑漸次對治名分差別

  

[0948a18] 退失煩惱功德 九地修惑九品九九總有八十一
總有八十一無間道八十一解脫道 如何九品根本 九品下品
中品 上品上下下品上品乃至上品
下品洗衣 大明 相對必應白法力強法力
剎那下品無始上品 猶如長時一剎那

[0948b04] 從此第二廣明就中一明預流 二明一來向三明不還四明 無學預流
建立

  果極七返

[0948b09] 九地修惑未有名為預流 七返人天七返受生受生 最多不過預流
預流無漏道名為 預流預流名為得道名為預流預流第八 (法忍第八
第八) 。名為預流 超越 至道類智二三應名預流 第八沙門果
一來不還預流第八 三義預流無漏道 見修無漏道現觀十六心流
 第八三義預流 第八 人中中有 天中二十八
相續所有聖道 成就聖道種類法應如是 法應第七佛法
居家阿羅漢既得不住法爾自得苾芻形相預流不善 修惑云何預流名為無退 (不退三惡趣) 。
不生退墮 生長與果強盛善根身故四加行意樂清淨決定惡趣 預流

[0948c07] (無慚) (慚愧) 沈水 
(愚人退墮預流無退) 。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二十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1 No. 1823 俱舍論頌疏論本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