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Overiew of the Dvādaśanikāyaśāstra 十二門論宗致義記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十二門論宗致義記
西沙門法藏

[0212b17] 真俗所以 性空未嘗 未始不空有空
空有不空聞見 正法 二諦是故如來在世般若
上品大師小徑於是九十五 十八部使
慧日耀般若 大士龍猛登極 正法炬邪見
使製作繁多天竺然則 十二宏綱 還源神妙
折徵稱為十二以為

[0212c05] 略作十門一明 顯教分齊四教能詮教體造論時代傳譯緣起
論題文解釋

[0212c09] 第一十因 論主本願力以此龍樹初地理應 誓願佛滅弘法其所
論主楞伽當來正法 邪見是故理應佛滅外道邪說謗佛
歸正二乘不信大乘真空正理顯示
真實究竟信受不疑 大乘般若真空最為 解釋大乘經深妙
一類解釋開悟因此 正法佛滅大乘法令
流布大乘成法供養報佛

[0212c25] 第二聲聞菩薩之中菩薩藏 多羅三藏之內對法藏十二部 論議佛說
二義由是是故諸佛 說法其三一佛 之類入楞伽經
龍樹正法炬故知懸記許可 是故達磨

[0213a04] 第三分齊南北異說紛紜西國 翻經中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
近代中天竺那爛陀寺同時 大德論師戒賢智光超倫六師稽顙歸依大乘學人
日月天竺獨步軌範成規守一 矛盾戒賢彌勒無著 法難深密瑜伽明法相大
名數三教 鹿四諦小乘法輪雖說 外道緣生實有第二
諸法自性 圓成第三 正理三性三無性是故
因緣生 了義 性空中道為了
般若空宗第二 教攝為了解深密經二智 論師文殊龍樹青目清辨般若
中觀無相大乘真空 三教為了鹿 小根四諦小乘法輪心境
次於第二中根說法相大空心 唯識未能平等 真空故作第三上根
相大心境俱空平等一味了義 外道自性因緣生決定 小乘實有緣生但是
怖畏真空猶存接引第三方究竟大乘緣生即是性空 漸次
法相大乘有所第二了義 三教次第智光法師般若燈論釋大乘 妙智是故教理般若
了義法相名數方便 機會 聖教定量何者
次第不可以三時前後定限何以 密迹力士鹿四諦 無量眾生二果乃至阿羅漢果
眾生發菩提心無量菩薩無生法忍 初地乃至廣說大品經是故不可前後如來施設
不了義其二言教明了不了 明了不了戒賢所得何者深密
鹿發趣聲聞乘者四諦 轉正法輪第二發趣大乘一切法無自性乃至隱密轉正
第三發趣一切一切法 無自性乃至無自性轉正法輪經文。聲聞
了義故云 發趣一切 大乘言教
教具了義 淺深不可般若第二 大品經須陀洹果
般若波羅密乃至阿羅漢果無上 菩提般若波羅密故知般若經 大小發趣一切
智論摩訶衍菩薩聲聞二眾 二諦 第二是故般若
前後力士經文。是故 言教三教有了不了 智光
心境性空 空心性空後心俱空平等 為了緣生實有
後方漸次 三教不了義前後 經文。可知戒賢教判
教具為了智光為了 各異分齊顯然優劣淺深 可見

[0213c24] 第四大乘 大乘一切眾生差別但是 種性不定性所為
以此諸般二乘人天 大乘終教一切眾生所為 差別菩提
有心皆有佛性佛性論大乘 無量不能發心佛性 清淨無上菩提
無上依經二乘入寂變易佛教大菩提是故 不同三乘差別終教佛性
得佛是故唯一 可知

[0214a09] 第五能詮教體名句所依聲 自性五法 五聲通論總有四重
假實二法 唯識 空無無名無聲無名
無聲自性

[0214a16] 第六謂語 十二成行 二乘大乘
雖然中分略作四門 儀軌三論 異說經論儀軌佛法
其二上品示教不立 方便顯示 在世明初
佛滅度明初 就此三句分齊 二明無礙大悲
言論破除 梵志若一不受不受如此
隨宜佛見 眾生以此 悟道未必
上根多言 先尼外道二種外道 二乘如法汝等所得涅槃滅度
三歸一等 龍樹聖天三論外道 小乘其所種種
執心真空何必 三支五分比量道理 不假標量龍樹方便
心論迴諍論世親如實論 世間因明三支五分比量道理校量顯正比量是故
所為用功 定量陳那因明清辯 般若論及掌珍論決擇宗因喻
定量道理違失 能破不善似能破不成 下劣執見深重難受
世間五明之中因明校量 至此不信 不可第六第二立義
機緣 使隨緣立義多端大略而言一應涅槃外道見佛金色身等
瞿曇雖是好人而是斷見 一切眾生佛性 聞已悟道文中
第一義空如是楞伽恐怖 如來藏三十二相 龍樹三論
真空便 隨時聖天菩薩 一時外道論議便人為
荷擔極成 大眾之中便五蘊外道若爾 智者
具足如是聖天 菩薩八方外道三寶 斬首義理外道
所立未必三支五分比量 隨時堅固使所在定量世間
因明宗因喻無諸義理極成 似能立不成比量道理大乘經真是佛語
是故方便未必佛法 真如同法喻不得豈可真如
非法是故諍論 究竟第三無礙 致使
是故是故 能所究竟 意思
立即立即 究竟 所立是故
無緣立即立即 可見未曾有
何嘗對敵無不契理 無不立法無不無不是以 立即
是故 無礙大意 其所師說三論宗
小乘外道實法 依他起性以是過失則是斷滅正法三論
設使大乘瑜伽所立 諸緣無不 如此和會
師說不可和會不須以此則是大乘 之中不同小乘羅漢 不通菩薩不可
佛法甚深 極成不可無不何者
以此 不受即是是故 之際
之際是故 小乘半字不盡 大乘滿義理周備有分
羅漢不得諸法一味法界法執相應 造論相違菩薩通達諸法 實相執見相違是故龍猛
大論相違第三 三論二諦中道略作三門義理
顯德三義依他起性二諦中道三通三性 諸法無不
自性無自性所以有性 二法名為俗諦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