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Outline of the Viṁśatikāvṛtti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
大慈恩寺翻經沙門

[0607a05] 第一

[0607a05] 論文略作分別

[0607a06] ┌敘說

[0607a07] ┌一明┤   └

[0607a08] │     └

[0607a09] 一明┤         └示教

[0607a10] │     ┌敘文

[0607a11] └二明──┤   └

[0607a12] └立宗

[0607a13] └

[0607a14] ┌外道

[0607a15] ┌──┤   └小乘

[0607a16] │     └同宗一邊

[0607a17] ┤         └中道

[0607a18] │     ┌一異外道

[0607a19] └──┤   └小乘

[0607a20] └同體一邊

[0607a21] └

[0607a22] ┌

[0607a23] ┌──┤   └

[0607a24] │     └

[0607a25] 三歸┤         └

[0607a26] │     ┌

[0607a27] └──┤   └會同

[0607a28] └

[0607a29] └

[0607a30] ┌一異

[0607a31] ┌──┤   └

[0607a32] │     └二攝

[0607a33] 四攝┤         └

[0607a34] │     ┌

[0607a35] └二攝──┤   └

[0607a36] └二攝

[0607a37] └二攝

[0607b01] ┌

[0607b02] ┤   └

[0607b03] └

[0607b04] └

[0607b05] 論文三門分別

[0607b06] ┌──一輪┬──

[0607b07] ┌教益┤     └──大乘

[0607b08] │     └──二義┬──

[0607b09] │           └──大乘

[0607b10] │     ┌──┬──敘說

[0607b11] ├二時差別┤     └──

[0607b12] │     └──┬──

[0607b13] 同異┤           └──示教

[0607b14] │       ┌一異┬──外道

[0607b15] ├┤   └──小乘

[0607b16] │       └一同

[0607b17] │             └

[0607b18] │     ┌──一異┬──外道

[0607b19] └四體不同┤     └──小乘

[0607b20] └──同體┬──

[0607b21] └──

[0607b22] ┌────┬──

[0607b23] ┌┤       └──

[0607b24] │   └────┬──

[0607b25] │           └──

[0607b26] │   ┌────┬──

[0607b27] ├┤       └──大乘

[0607b28] │   └────┬──義解

[0607b29] 所在┤           └──

[0607b30] │   ┌────┬──

[0607b31] ├三歸┤       └──

[0607b32] │   └────┬──

[0607b33] │           └──

[0607b34] │   ┌────┬──

[0607b35] └┤       └──

[0607b36] └────┬──

[0607b37] └──

[0607c01] ┌因緣┬───

[0607c02] │    └───

[0607c03] ├┬───

[0607c04] ┤    └───

[0607c05] ├分段┬───一本

[0607c06] │    └───

[0607c07] └釋論┬───

[0607c08] └───

[0607c10] 初五三門二教所在 
異教教體廣說時機 十二分教 三藏二乘
文中 釋論題目本文  三門論題 本文 瑜伽論略作
有情無始法實無知 輪迴五趣如來出世隨宜 處中妙理有情諸法非空 非有遠離處中
自修滿三菩提寂滅涅槃 天部龍猛菩薩 採集大乘無相中論 聖提婆大論
百論大義由是眾生空見無著菩薩初地證法光定得大神通 大慈無不無不 無不無不無不
無不無不菩薩 善巧勤修大行 大菩提有情 分行果證所以
五分盛行相應傳流 筏蘇畔徒菩薩世親無著 位居得道 三乘
大乘華嚴十地品 大乘先見持刀 由旬一手 利害謗法
大乘菩薩從兄妙理十地 大乘故此 大乘既而玄宗
更為 唯識三十頌大乘妙趣 萬象一字一言超群 眾聖
 護法菩薩 光輝護法菩薩隨機
春秋二十 菩提樹
一言文殊 膠漆江湖清濁 [/(-)]
坦蕩無底無際 不窮陶甄 聖道 居士
供養積年菩薩誘掖 之後 終期
菩薩 之類 流行 大師天資神迹
瞻禮聖教妙理 居士先聖遺言草本五蘊大師
聖容西 以為 耳目 心靈
我有美玉  運單丁艱煙霞庶幾 絕情十七
明詔參預三千 承函不以 操觚
潤飾 有司 之後退大師
白馬肩隨五分得法 糟粕
目擊玄宗獨秀萬方千古不立 可謂失時製作 馳譽文具貝葉不備
一本各異無依支離 錯綜以為一本 大師
三賢 眾經 不測隱括五明八藏
金鏡鳩集
未有

[0608c23] 題目 () () () ()
成唯識論梵音唯識 () 唯識論
第十三分成立唯識故此 成唯識論本名唯識釋論 世親三十題目 成唯識論三十成立唯識
說無垢稱經無垢稱不可 思議解脫法門說無垢稱經 不可思議解脫如是
且如天親二十唯識唯識唯識護法本論不同二十唯識釋名唯識釋論
本論三十唯識  三分成立唯識故知唯識本論 釋名本論正名
釋名 本名唯識雜集論釋名或是通名

[0609a16] 唯識唯識蘇漫多第六 八轉聲聲論 則是
十八則是聲言 蘇漫多
六合 因論 一字如何可是梵本三字非一

[0609a26] 成立唯識 五法 唯有三義
二空有心 決定勝義 了別作用 了別
安惠難陀二分陳那三分 實有護法四分三分四分

[0609b07] 唯識唯識 唯識 本論唯識釋論 三經本論唯識釋名
四宗唯識略舉 所以 同異所立二十安立大乘
三界唯識陳那名為安立 唯識釋名 本論差別廣明 差別名為 唯識未解
此後瑜伽 分解釋經  成教   成教  此後
得知 聖教正理三分成立唯識故知通教 本論所立
二義 唯識明淨分別唯識 性相則是故知通教

[0609b27] 俱舍教誡學徒故稱瑜伽 問答決擇諸法性相故稱  利眾生諸法
唯識唯識

[0609c02] 何故唯識  證得唯識理智成立 瑜伽論通教唯識 
成立唯識妙理成實論  實心 不能唯識妙理成立 通教立義 
唯識甚深理智成立水陸  唯識妙理 成立大乘  一切法中心最為華嚴云心
種種五蘊一切世間無法 所以成立

[0609c15] 正宗分為二果分為  分為初一 綱要第二十能變第三
第四獲益 分為第三為重 如是則是成立  成唯識論 
變故瑜伽論初二中分唯識轉變 初中後第三乃至 唯識
一切法無非 成立唯識 唯識

[0609c29] 題目五唯唯識 處處經種種異說
雜染有為有為 指事空有一切諸法唯識  
唯識唯識捨離 一切離心文具  說教唯識本教  唯識成立本教分別唯識
性相 唯識五位 唯識 取果唯識 安樂解脫身牟尼法身  正義皆是第三聖教
正理分別唯識性相 性相性相 一切一切  何故依智不依識唯識
如是 唯識 釋名 釋論

[0610a21] 中有會同

[0610a22] 法華經十方佛土唯有 乘法無二方便  唯有涅槃師子吼決定
一切眾生佛性眾生悉皆有心有心悉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眾生唯有佛性 天親攝論
下乘差別菩薩聲聞三藏 獨覺不定無性有別分為獨覺無性十力中根上下智力
唯有戒經持地論文 有性無性 無始法爾六處殊勝有性 人天善根成就無性  法華經三乘
聲聞不為增上慢 受記有果  病人不遇 良醫決定菩薩不遇
二乘不遇不可無性  大般若經第五九十三第十六 勇猛菩薩 世尊哀愍我等宣說如來境智
聲聞乘決定 證得無漏獨覺乘決定 得出無上 無上菩提
正性離生三乘 無上正等覺 如來有種入聖 道者第五種性大悲闡提
善人未能入聖 勝鬘經善知識非法眾生人天善根 成就聲聞聲聞乘緣覺 緣覺乘大乘大乘
正法堪能荷負重任 有性無性 楞伽 第二第一
種性證法聲聞乘辟支佛乘如來不定五者無性一闡提二種一者焚燒
善根菩薩藏二者憐愍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菩薩眾生 入涅槃白佛何者 入涅槃佛言菩薩入涅槃
焚燒一切善根諸法本來涅槃 一切諸眾生 莊嚴論第一 種種三乘不定 第五中說二種一時畢竟
一向行惡白法無有解脫分畢竟 因故暫時 波利達磨迦羅
波利達磨 暫時圓寂 迦羅波利  瑜伽

[0610c19] 和會楞伽 闡提善根邪見菩薩 大悲者入涅槃
眾生界無盡無性有情不成 大慈菩薩無成第五 一闡底迦阿闡底迦
一闡底迦樂欲生死 不樂不樂涅槃 不斷善根不信愚癡覆蔽
大悲菩薩大智大悲熏習阿顛底迦 畢竟畢竟涅槃無性 久久成佛不成
楞伽有性闡提莊嚴 有性無性二種闡提瑜伽楞伽二種 必當未成善根楞伽大悲 成果不成眾生界無盡
種性畢竟俱不成  闡提善根大悲三無性 有果由此四句
分別成果不成大悲闡提二果成因 不成有性斷善闡提因果俱不成 無性闡提二乘定性因果大智 增上不斷善根成佛
總而言之 據理一切攝論據有利鈍上下戒經 類別無二涅槃有性
利鈍無性法華 不定分別般若請問 有性無性勝鬘 不定性楞伽
當成不成雖說無性莊嚴論分別因果現行第五大悲瑜伽生類 有無第五之中大悲
大乘有性共許定性二乘 瑜伽六十七決擇中說 何故楞伽無性瑜伽大悲  時眾楞伽大悲
菩薩第五種種 無性不論瑜伽據理類別 大悲
則是第一第四無性第五 所以大悲菩薩決擇六十七 無性有情一說無疑有情
  假設四平 不成  云何畢竟般涅槃
有情種種無量下劣 勝妙無有 畢竟涅槃道理 唯識有性法爾不然
有情有種乃至勝妙 道理無性即是下劣有情有種乃至勝妙
而言無有有情如是涅槃 應許有無有情有情非有情若是 有情假設為難
 若非有情而言何不有無 道理 剎帝利婆羅門吠舍
如是乃至那落迦乃至如是何故涅槃 般涅槃 一切獨有一切
相似一切獨有 剎帝利乃是道理 正理剎帝利一切如是般涅槃何故般涅槃法界
有界互相 互相而言無法何故 道理互相相違
有情般涅槃正理 現見一地一時間 種性乃至一時種性
一時 般涅槃種性何故一時 般涅槃種性地方 先有
如是先有聲聞種性 先有大乘種性先有不定性解脫善應空無
若爾種性道理 無性有性地方 有種有性無性地方 道理涅槃下劣
有性後生 於現法解脫 不能能者善根 無性道理不能良緣
現法不能解脫而言般涅槃 道理後生 先生積集善根後生 值遇良緣
善根而言後生有性道理 因應空無 相似而言後生有性 道理

[0612a03] 二乘定性華嚴第四世間 菩薩摩訶薩兜率天命終 第三右手放大光明
境界嚴淨大千世界世界 無漏辟支佛壽命 涅槃不覺光明他方世界
莊嚴論第一卷云善根涅槃菩薩善根 三乘眾生差別 種性差別 涅槃經 比丘一乘一道一行一緣如是一乘
乃至一緣眾生寂靜 繫縛愁苦苦因一切眾生至於 一有弟子不解 如來須陀洹乃至阿羅漢得佛

[0612a17] 大乘一乘不定 法華聲聞不為受記 楞伽瑜伽五姓差別如是非一
應有大乘

[0612a21] 種姓人證涅槃三十六善男子 一切眾生佛性人名謗佛法僧 一切佛性謗佛法僧 
涅槃譬如病人其二一者 不遇必當二者 不遇不差不遇要不定性大乘不定性第三即是
二乘無性 涅槃善男子如是 諍訟佛境界聲聞緣覺所知 疑心無量煩惱須彌 於是決定執著如是
執著名為 三十六善男子 一切眾生佛性眾生不解 如是善男子如是語後身 不能二乘其餘菩薩 
第七 戒經種性 種性復發勤行精進不能得無 菩提 種姓人天 成就 莊嚴論涅槃
一時畢竟 勝鬘善知識非法眾生人天善根 成就 金剛經道生愚夫 婆羅 (去聲)
愚夫 無性無性決定 有無隨一有性 有性

[0612b18] 經論唯有正宗無序流通瑜伽 唯有無後顯揚唯有 集論二十唯識三分
唯識真諦二十唯識三分 具有菩提流支大唐有餘 中分造論有所

[0612b25] 稽首

[0612b26] 歸敬三寶非法舊地敬禮過去未來世現在一切佛世  發菩提心敬禮無邊
不動救世大悲 俱舍   稽首善逝所生我等  
唯識佛法修道不共 頂禮大乘  無法龍樹十住論敬禮一切 諸菩薩聲聞辟支佛無我我所
世親金剛法門句義次第世間不解大智 我等歸命無量功德 法救
敬禮法勝頂受達磨 未曾論主造論

[0612c13] 三寶顯揚對法攝論佛地 如是非一 般若燈論歸敬楞伽
歸命智海盧舍那佛法身 涅槃經三寶 真諦即是法則 勝鬘 歸依一乘道法三乘二種
究竟歸依眾生如來調伏乃至歸依 歸依歸依歸依如來 無異如來無異歸依如來三歸
如來師子吼受用 發菩提心實智 寶積淨修青蓮
通報非法敬禮 過去未來世現在一切佛世尊 顯揚善逝善說三身對法佛地
同體三寶涅槃勝鬘 對法同體任持三寶

[0613a03] 歸敬福田涅槃 菩提涅槃涅槃菩提 涅槃菩提涅槃
唯識體性 因分敬意 滿真如迷悟生死
涅槃雜染 轉依菩提而今 第九二乘滿解脫身
法身唯識滿分 因位法身 涅槃假實 總有唯識自性清淨涅槃滿清
有餘無餘二種涅槃證得分清無住處涅槃十地證得 涅槃四體真如
開示我法唯識二空 唯識如實知真如迷悟 二乘涅槃擇滅大般涅槃 圓滿三事一體三事二義
三事觀智觀法繫縛 擇滅名為解脫三事真如 本性摩訶般若功德本名
法身離生名曰解脫一體之上 名義三事其所二乘 一解脫三乘大般涅槃滿  菩提涅槃菩提
四智二智平等 而言菩提 敬意滿分二乘果位大乘
清淨菩薩意趣菩提 涅槃所以所知障 涅槃菩提 二乘顯得二乘菩提
不敬涅槃 攝論煩惱不滅 一切智 唯識菩提唯識
真如菩提體性 菩提 菩提因果二智分清 二智滿清歸敬 
菩提涅槃唯識涅槃滿 清淨菩提涅槃本性滿分大菩提四智因時
取果滿各別第九修習無分別智二障
圓成實性煩惱大涅槃 所知障無上覺成立唯識有情 如斯轉依歸敬釋論 菩提涅槃二果不敬
勝果乃至廣說本論所以釋論敬意不敬便敬田本義
中人非法二師唯識第七 中說所依聲第七 差別滿
第四中說一切第四 聲說唯識第四

[0613c03] 蘇漫多聲說即是 (二字) (體聲汎說聲) 提舍 ()
(業聲 ) () (二字) (上聲) () (
具聲) (二字) (所為 ) (高反)
() (上聲) (平聲所屬聲) () (二字所依聲) 曼怛羅
(二字) (平聲) 一言多言二十 四聲
二十四別有九十六  (之下) 婆婆三婆婆 婆婆婆婆婆婆 婆婆
() 則是  婆婆 (音讀) 。婆婆三婆婆 (二字)
婆婆婆婆 (二字) 婆婆 (二字) 婆婆 (二字) 即是
婆婆婆婆 [*] 。第三別字所以 脚注四聲
連聲 輕重輕重其間 但是上聲
第二例句 丈夫第八 總目一切故此不同七言 補盧沙 ()
補盧衫補盧崽拏 補盧沙耶補盧沙 [*] 。 第八呼聲補盧沙
(去聲) 有別第八 乃是呼聲

[0614a06] 唯識第七三性二諦三性唯識第九唯識 二種虛妄真實
圓成實性 二種一世 勝義圓成故知三性唯識

[0614a11] 三性無常圓成 如是一切有為有漏無漏一切無漏圓成有漏
涅槃圓成第八自有

[0614a15] 初三 真如 成名實性清淨內證  無漏圓成菩提涅槃皆是唯識
菩提悟淨菩提菩提菩提  有為事識 有漏斷除 五唯 妄取
圓成真俗 圓成真妄 證淨 執心 圓成實性取捨
圓成空有悟淨 圓成唯識 無故 二諦唯識
瑜伽六十四世俗一世世俗二道 世俗證得世俗勝義世俗唯識第九 勝義諦一世勝義二道勝義證得勝義勝義勝義
略為 一總相對相對相對四重二諦 第一相對 四句別有一句
唯有安立安立唯識 第二總有四句 皆是悟性 第二第三
修性第四 唯有一句真俗 別有四句一一
各各相望四句一心二事理性第二第二第三
四諦第三二空第四 空門第四 相對合成 第二相對 四句真如
第二第三 第四  四句第二 三句第三
第四一句如是 十四 第三相對中有 初二 中一三句不對第二
以此 以此 如是第二第三 中一一句
如是三句第三 唯一不可 第二四句 真一一句
以後唯一第三 一句不對如是 十五有別且止智者 如是二諦三十九唯識
四十九無有 間隔 便勝義體空 無漏悟淨

[0614c15] 唯識差別差別 歸敬唯識三性 實性及第菩提一切 可敬

[0614c19] 兩句造論意中 不為法義論說 利樂有情有情利樂不滅以下
有情依教修行三寶種性 斷絕由此毘尼令正 利生 有情不為正法菩薩修行利生利樂
有情顯揚 聖教慈悲文約  有情第三四句如次 群生 所為無住
大智利樂大悲二種證得 無住涅槃生死涅槃不住對法契經解釋正勤
無住涅槃雙非

[0615a05] 五者自利利他三義造論 利樂即為 自利攝論
大乘五意造論 瑜伽 所為云何緣故 正法久住世故利樂  重開
隱沒興盛有情有性修善 無性修善得人 其次  不了義經
不了義經 利益有情 二見學分  菩薩種性大乘
文義便 菩提未來際二利 種性無性大教文義 便出離
惡趣唯識教一切 皆可有人 外道小乘愚癡猶豫 信解經意
有情可逆次第  勤修行者採集眾經 法義分別說法者一一開示無邊差別二義
 實相立正 妄執破邪論 為人  有理圓成有情
增益世間道理證得勝義 法門差別二諦解故 隨轉真實
三藏相違因緣唯識 真如觀行差別  示現境界差別諸法自性
差別示現修行差別 三乘方便根本差別 非人可通 
有空內外

[0615b18] 六十二有情 

  
十九  有情

[0615b21] 五趣四姓在家出家苦行苦行 律儀律儀律儀律儀
未離欲正性不定 出家五眾近事男近事女 習誦淨施宿中年軌範
教師近住弟子賓客僧事 利養恭敬多聞大福智者 隨法行持律持論十九
異生見諦無學聲聞獨覺 如來輪王六十二

[0615c04] 第二 有名無我名為

[0615c07] 正解 便正解  二重 圓成
勝果 圓成 大菩提真解脫凡夫二乘 各各菩提凡夫 二乘菩薩二乘菩薩
如是相望菩提 解脫合為十二  二重二執根本
圓成義解  五位分別 猛利為重見道
根本名為重者安惠本義 有漏心中有法何等何者七識煩惱障為重分別五識之中煩惱
眾生第六所知障引業 第八行相八識
行相 第七識中都無法由此 二種我法二障
如何但是法執人執眾生 有法 現行 現行
我法有種二障 生起現行  不可說相應 遍行第八識
由此故知 流轉 因果還滅因果因位 轉依二空法性
二重對法論第八阿賴耶二障佛地論 二障所得二障
有漏皆是相違二執二障 一切究竟滿
二果因位 果位 中分三轉 法執悟空  轉依唯識不依攝論 
正解在地 二重 通達見道 我法乃至 修習十地修道
勝果圓滿 下劣廣大即此文中  五忍 正解伏忍見道  信忍相同世間 
生下順忍出世第四地中 我執中有 羸劣  勝果無生忍羸劣微細
佛地二果 斷續生下 寂滅忍第十二障佛地 二果佛地寂滅忍 二障第十  
種性地 正解勝解名為正解 增上意樂 我法
正行決定決定 勝果究竟十地 佛法雜染
清淨可知之中 正解凡夫 修行 聖人
中分我法 安惠論師煩惱障中有二乘 修惑九品我見云何 明知不從我執 
安惠論師第七識皆是 二空一切 云何我執
若一何故 羸劣皆是  究竟 說中 
二乘九品 可知 有漏有法菩薩 三時第六
勢力俱起 羸劣故障前後 果斷
得中勝果滿 斷續生下滿文中分為 總結 三轉凡聖
 勝解 轉依 五忍如是
合成

[0616c13] 開示我法外道 小乘大乘

[0616c16] 唯識我法解開二字  除邪顯正外道我法 正理唯識二空除邪顯正 
小乘我法唯識 二空 虛妄真實 我法不了虛妄唯識唯識不了真實 唯識二空 世俗
勝義我法不了世俗唯識依依 二執唯識不了勝義唯識 二空第九 唯識四解真如牟尼
法身 五見觀心我法不了 唯識唯識不了唯識二空 觀心 我法增益 唯識有法二空
 我法愚癡 正智二空 種智 得勝我法 唯識二果二空
生死得勝菩提涅槃煩惱 大涅槃所知障無上覺成立 如斯轉依  我法有所唯識
二空圓成 道心我法 唯識聖道二空真心 唯識如實知以上其所如理

[0617a14] 第三邪執造論之中小乘大乘第一清辨世俗諦第二小乘一說部一切法
唯有假名無心外道空見亦復如是第三小乘執心大乘 一者第四上古大乘
莊嚴論心所離心無體如下心所 小二由此 分別 第一第一第二小乘大乘
執心非空非有第三第四大乘小乘執心 第二第一 大乘小乘第三第四小乘大乘 第三
第一第二大乘小乘第三第四大乘  第四第一第二小乘大乘第三第四小乘大乘 第五第一第二大乘
大乘第三第四小乘小乘 第六第一第二小乘小乘第三第四大乘大乘 第七 大乘 第八小乘 
中一大乘小乘 執心非空非有執心

[0617b06] 唯識瑜伽論第三十 諸菩薩正法 一切五明內明處因明處
明處醫方明工業明處諸佛語言 內明處如是乃至一切世間工巧業處 明處內明二相
一者顯示正因果相顯示 不得因明二相摧伏 勝利勝利聲明
二相安立成立 勝利醫方明 病因不生
明論各別工巧業處種種 菩薩內明處內明處正因  應分發趣 發趣三十初二十五發趣
正因果相發趣正因 發趣正因果相分為初十 正因變故諸法
次之正果 分別法體異熟等分 果相
唯識唯有何故世尊 屬於發趣正因 顯正因相之一
顯正果相兼具 不得 外道因相
小乘 果相 十七中分初一標識 無實我法十四能變變體
我法 二十九 因相非常之一正果 正法因果因相初二十五
趣入次之因位發趣之中二十四世俗勝義 初一
略明二十三廣明  分為二十四 唯識次之唯識
初中初一 難以二十二 中有能變 假說
初一二十三後五 一切中分初十 能變
假說 總分 二十五唯識 唯識唯識之中
真俗二十四俗諦次之 真諦俗諦中分三科三科 總分
初一二十三 後五我法 三根
圓成如次 分為三不增減 總分初一 綱要第二十能變
第三 獲益未有不知 何故能變所立
如是獲益由此不增不減 總分
為主最初未知 次於 雖說義門
已故分成第三 分為四科第三 可知

[0618a22] 唯有云何世間聖教我法瑜伽宗要 一切唯心未了
宗要 心中學徒分別解說 因故為此 發問不解
疑惑試驗 利樂有情第五 有情故作初二 第五發問

[0618b04] 假說我法有種 安惠佛身 諸法不可說不可我法在於
異生之上 我法世尊無上 聖教我法  法云世間妄執聖教因緣
施設我法 難陀相分 我法世間我法 施設聖教我法 何故 最初 般若燈論
清辨順世以此一部 所有由是十四 能變三句轉變 第五
假說我法初二 心所變現 經行
一部大意初一半分 初二問答一句 三句

[0618b26] 主宰俱生無分別 分別割斷第七 第六世間聖教
聖教法名世間法自體自持 增上四解 世間聖教第五

[0618c04] 有情命者金剛般若本名菩提流支眾生命者 五蘊差別一一如是
我相總計三世五蘊差別 相續不斷眾生五蘊 相續不斷眾生命根不斷 命者現在現有命根
後生六道未來生壽 養育者未來 錯失名為命者 由此
三世瑜伽八十三我我所現前能緣 有情賢聖如實了知
唯有無餘愛著有情無體五根有情即是唯有 無餘我愛
有情法性愛著無有 意生種類思量作用 意生摩納縛迦依止
高下釋義名儒 少年美好少年名曰儒童 摩納高慢
卑下依止卑下 摩納縛迦養育者 未來長養現在
數數賢聖 從未得道命者 和合現存命者壽命 和合現存命者
者者出現瑜伽第十云何託生云何 身分圓滿云何
云何增長出現云何 生身云何諸生五取蘊 云何因緣
生起云何 日日飲食命根出現云何相續中略
自性所生因緣住持 俱生依持第一及第 自性第二第六
所生第七第八因緣 第九生起任持第十命根 俱生依持具有
作用士夫養育者 養育者 在身士夫名為士夫  金剛般若經杜行顗梵本貞觀二十三
玉華宮 初八般若大師 金剛梵本所以天親
初八有情命者士夫數取趣意生摩納婆作者受者初文一切有情有情
中士現在 士夫瑜伽作者 之中行相通行
行相通行所以般若一處十三瑜伽士夫 受者知者見者瑜伽養育者
二世士夫初九作用 作用作用單行 使作者使受者
初十二重初九 六通行相般若第七十七十五 使者十九十七使
知者使見者通行 一切由此不同

[0619b16] 預流二十七賢聖十三菩薩

[0619b17] 二十七賢聖信解二見三身四惠 解脫俱解脫預流預流果一來 一來果不還十一不還果十二
羅漢十三阿羅漢果十四七返十五 家家十六十七般涅槃十八 十九無行般涅槃二十般涅槃二十
上流般涅槃二十二退阿羅漢二十三 阿羅漢二十四護法阿羅漢二十五 阿羅漢二十六阿羅漢二十七 不動阿羅漢
十三第九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

[0619c04] 三廢離合 

我事  所行
  

[0619c07] 我事五蘊廢立離合對法 論說唯有我事 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一切法
非法我事依止自體其次 五蘊  所行離合廢立出生所行十二
六識出生  任持 所行十八界六根六境能持
六識六識自體能持體能自持 自生六識  
八識所以 六識之外不立第二
非一分段能所種子 三科對法
分別釋名廢立三十分別

[0619c27] 如是諸相之中安惠

[0619c28] 轉變施設世間 聖教 護法難陀 安惠二種
下同二分 轉變自證轉變 我法同許大小
據實自證種子變現現行 變為種子真如

[0620a07] 相見同種 本質影像相與見分同種本質本質同種一見
現行三法同一 本質見分影像見分本質相分現行
因緣俱生現行相分和合 同生 安惠二分 相分相分無體種子
護法正義二相見分 三性種子界繫 相見正義 

隨心  
  

[0620a21] 其三一者真法 名為真色實心真實 不定隨心三性不定如實五塵無記
能緣五識三性隨心 第八識一界種子 界繫在下天眼
二識欲界二禪身識初禪如是 隨心一種所生各別
二者見分 第六龜毛石女無為所有如是皆是 體用名為
影像本質 變相本質無記 見分本質
見分不定  不定一者 唯有 一者
第八識心王 心所五識 第六
五蘊 種子本質第八心所
心王實性 本質 二者 其所
不同在下地緣上界天 同性不同五識五塵 不同一法
第八識心所同種心王不同可知 諸法八識 一行五蘊各別且止

[0620b28] 二分所能二分 能所我法變故 文科初文第三內識
外境能所我法分別熏習能所愚夫分為能所 能所

[0620c05] 我法分別熏習文中 我法我法分別熏習 不由八識五識無二
後生不由 我法熏習  一切有漏第七二分
第六二分後生我法不必第六根本一切因緣熏習後生 我法
安惠八識不須

[0620c16] 如夢者者流轉婆羅 流轉 [*] 國王容貌端正
無雙求覓有人王舍城迦旃延形容 無比迦旃延
不及迦旃延 所以容貌大德 宿因答曰出家乞兒
乞食掃地以此業因生人天中 報端出家 山中修道別處
坐禪宮人入山 遊戲宮人形貌端正圍繞 阿羅漢答言次第一一
三果答言離欲答言 若爾何故 延見同學
還本 集軍 修道
一宿延安好處夢見集軍破敗手足 夢中
恐怖大叫喚失聲 歸依壽命神力手指 問言何故 何處
語言必當 如夢所見 一切諸法譬如國土假名無實
國土乃至廣說種種因緣 實事 預流果獲得阿羅漢果

[0621a23] 世俗 凡夫世俗依他起性聖智 勝義顯示兼之

[0621a26] 之中數論 虛空等 周遍常住虛空等所立即為
隨身造業受苦 虛空 有法差別相違過 有法隨身造業受苦
隨身造業受苦有法差別 相違隨身受苦 虛空 第二作法
差別相違自相 造業受苦隨身造業 差別相違
隨身造業受苦常住 虛空 第三隨身隨一 同喻不共不定 同喻隨身造業
非有 論文比量相違 隨身造業太虛 比量不要

[0621b16] 隨身不定所有 猶如 身故猶如不須隨身

[0621b19] 瑜伽第六六十四顯揚第十我有
無有一切相應 二三初二 外道小乘不即不離
不可說有為無為不順非一 非一 一切一法
假有無為非我 不可說有為無為無為

[0621c04] 作用中略一生有用涅槃 僧佉作用 受用有用無用
欲貪對法十地 增上真實 而言瑜伽一切煩惱取蘊 如花如草


[0621c12] 七識第八同一任運緣故 任運何故不同現行
八十八三界

[0621c16] 二乘入見道二惑一時 加行無間道

[0621c19] 自心影像 無實

[0621c22] 二我 行相微細見道修道 見道
除名三心見道 治道相從品名修道 行相 疏解一世
漸次不斷九品滿方能第四超越第三 第六一見不能
不斷金剛心第七 一時果位 第七識 相見道後不出
加行修道第三諸處第十六已知根建立 故此修道斷惑 超越相見修道
無間解脫修惑加行 加行道一剎那 無間修惑先世我執
意樂入見道一念第一數數數數依次 數數第四無所有處
第三無學 而言成數數數 第四二果有頂
三界我執不能漸次 中有二義九品八道 第九一品有頂
三十四 九品第七有頂第九方能 由此數數超越第四
第六數數數數一品 一地八道數數身見第九 數數九地
迴心

[0622a29] 分別二執二十別無總之文義 未見俱生不同所以
實有不論

[0622b06] 二我初見可知 三心 見道分別二執三心見道何者何者 二種 
邪教 第二邪教 善根薄弱
地獄堅牢第三 我相第四不定九地
由於一時前後煩惱等流品類前後

[0622b17] 熏習不善異熟 有種異熟
因果後心異熟 未必同性異熟何妨 善心異性異性
無始一切事故有漏宿命豈不異熟 熏習前事非要

[0622b27] 既有三相三德不同

[0622b29] 應得一切一境 無異

[0622c02] 第一有用非常第二 無用

[0622c04] 無常第一第二無用

[0622c06] 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

[0622c09] 第一無常第二無礙

[0622c11] 中有第一法自相相違過有性有別自性無故 不定異法喻
別自 猶如外道 和合不定不定不定
同喻比量相違 第二有法自相相違過有性 有別自性有性
有法有性非有有法自相 相違無法決定相違第三第四比量相違

[0622c23] 同異第一有法自相相違過同異定異別有 同異同異有法自相相違
云何不但 實性 如是同異決定 有法自相相違不但比量決定
有法自相相違 便無用 比量相違過隨一大有
實性定異如實 決定相違便第三 兩難別有義理
第四比量 相違實性初三大有 不但同喻不共不定比量相違第五比量相違

[0623a11] 實有自體現量心所 應有

[0623a13] 大自在天論文如次以下 如理

[0623a16] 聲論瑜伽第十五處所施設建立 樹根根本根本名曰 即是出聲處所名為處所
聲明梵王創造一百聲明帝釋略為十萬 略為
八千處所現行 已滅字體 明論三百聲明
一千名為聲明界論八百名為因緣釋迦一千 五百五百五聲
根本處所聲明為生 護法菩薩五千聲明西方以為聲明究竟
盛行聲明五品瑜伽 名號宣說相續 一品第一名號
一一帝釋一品第二名號品名聲明中根
中略 宣說宣說 聲論中有一切聲皆是
一切一切內外一切一切聲
一切各別應有

[0623b15] 薩婆多中有 第二比量 可知第三比量和合極微本極
有別不和合時極微不合

[0623b20] 五境分別假實有無 三性異熟等分五識緣分

[0623b22] 極微分別 勝利心所方便能緣 有漏二諦無漏道
非唯不善實有正觀觀察非唯苦諦

[0623b27] 善惡佛身 雖是 念念新生發願眾生
乃爾常有未曾 相續名為
善思別解脫 律儀 善惡

[0623c08] 增長佛身增長

[0623c10] 名身 業者動身身業動身
  之中二義   應當
立業意識 立業 不然 名表造作名為
語體造作 作意三性造作

[0623c23] 五十九業道邪見道者隨順薩婆多不違

[0623c25] 中略 

  發心
律儀  業道
  便不善
如是有人  發心
  受戒
命終  
苾芻  簡擇
近事近住  
  二受
意表  表示
出家  犯重
  同分
近事三緣  善根
眾同分  非法
近住  日出學處
眾同分  法滅
無色  
  定律
  無色
(見道修道無色瑜伽第一九地色界 修道見道不依中間)
  無間道
(預流超越第四欲界對治對法第十三預流未至定第四餘地如下第十斷惑)
  有頂
(遊觀)
分心 (有漏無漏便)
便隨心

[0624a25] 善惡一切 佛身佛身 增長增長
因位 未來不同故此   應當
如何  立業 立業 不然造作
語體造作 作意三性 造作 五十九
邪見 隨順薩婆多不違

[0624b12] 相應顯揚第十八相應 假有過失過失 過失生生為生
所生為生

[0624b17] 得中第三非得 教理七難 初中
自在現在假說 無得法應永不 現在有別 中有
中有

[0624b25] 不成種子成熟二乘世道 不成菩薩菩薩見道二障有成 不成二乘煩惱有成不成所知
菩薩資糧俱生不成分別 不成加行位一向不成俱生不成 見道修道不成見道一向不成修道
一向第六有成不成煩惱障不斷一向 所知障有成不成

[0624c04] 異生性二障智障 二乘無性二障 三乘所知障 
無性二種 三乘聖道名為取分 異生一界三界應名三界 現行離欲應名
 取與第八異生

[0624c13] 同分十門分別釋名 (決擇五十二
相似性眾同分非一相似眾多分類相似眾同分) 。
(命根而立故此對法) 。三等異熟 (一切五十二音聲等位) 。三性 (五十二邪見
諸佛) 。內外 () 。 () 。 (有無) 。
通人 小乘 唯一不捨報身唯一捨不得無餘
永定無性有情 不得無為 有為 擇滅相似 不然有為 相似同分擇滅無體無用不立
同分真如無相同分

[0624c27] 四正斷一律已生惡 策勵未生惡法令不生 修習未生善防護
善法策勵精進 名為正斷

[0625a03] 命根分別一體異熟 四有無漏問答分別命根 種子何故地獄
命根通論 非命現行 成熟設有命根 所持六處
功能差別命根願力 命根

[0625a12] 無心細心色入無色 身入無身  佛身不得
無心定名 第二二禪無心  定名無心上心  無色無色
定名無心  無色不得 無心 非心 戒體 
 既是 名色非心 
云何名色 一切 故稱 
一切唯心 應現 答曰通有

[0625b02] 第二

[0625b03] 二相化地部三相一剎那 一切一期壽命生死別有 
四相色法一期多時生滅心所法鈴聲剎那剎那生滅時長大地  經部薩婆多俱舍第四
意生未來三相現在經部大乘  一切未來現在一剎那
取果殊勝 不能以後 名為無名
正理未來 一時有用 異能不及 有為法勢力羸劣不及
有時增長如是 法性法性增長 起用  二相一切
中間 有用現在未來未有 無用剎那中正無用有法不及不及
是故 正理二時起用未來功能法入 現在法入過去
同時不異所以乃是 無用

[0625c04] 第三四相中有 中有能所不異 比量相違不定
三有為相法定別有主言 提婆達多比量三身法定別有

[0625c11] 第一比量相違能詮  第二 
屈曲定異實有色蘊屈曲 同喻不分 大乘同喻
所立大乘實有中有差別 實有別處實有實有差別
屈曲不異別處實有色蘊 文字 知名無用 第四屈曲
不能屈曲論主 有法差別相違屈曲不能 有法差別屈曲不能
屈曲

[0625c28] 比量 屈曲能詮大聲屈曲  大乘風鈴
應有語聲 不能風鈴  風鈴不生
不能風鈴語聲 第五

[0626a07] 名為 提婆云天 (平聲) 光明
生主 世主摩訶波闍波提大生 梵王 世間莫過於
世間調郎君 光明了義愚人 調光明人為財物 人為聰明梵王世間
所生端坐一切 驅使 所知名曰生主 可怜

[0626a20] 大乘無體何者 一字難解一字三字
。 [/] 文身文身異名
又名又名無異 [-+] .別名名身 呼召
名身 別名名為名身 名為如是
非身不單 名身名身言中名身 
差別自相五十二 一切所知
音韻不能所有依止自性音韻不能 簡擇深廣差別一切
對法顯揚十二 有名一字有名 差別 何故
自體 飲食有味 三界 二種一言語聲
二識無漏 何妨 相應五識語言無漏
語言有漏 五識言說自在所生無色三界有漏語言云何
四有無漏三性三界 何故 名為名相 在此
五十六種種所緣境第一 言說名分種種所緣境 四解名為 何故上方名為 非身名為身等
名身名身不出名身 名為身故 名身名身 二種何故  名身多身 
何故不立

[0626c10] 十四相應雖說非得 生性共有且說十四十門分別一有廢立三聚
有無三性五位界繫 十九對法二十三不和解釋瑜伽第三五十六
第一百法二十四五蘊 顯揚有所如是種類差別一說有所
主言顯揚十八 廢立  一心二心有別
命根 文身佛土心所二法二無心定
生性三法眾同分四相 六十五名分無想滅盡定 心所 五唯
命根二無心定異生性 六通  無漏無漏滅定唯有
異生性十通二種同分 四相 三性唯一性無想滅定
異生性無想異熟命根無記 六通三性同分四相 
異生性不斷 無想定五十三 不生五十七善法
十種通不斷  資糧無想定 第六不退優婆塞戒經舍利弗
萬劫修道退瑜伽論 十住第七不退以後 不可異生性初二
滅定初三迴心 見道五位同分命根四相 界繫唯一無想
三通得名三界異生性三界滅定 三界同分命根四相
五十七說不通無漏 十九 唯一二無心定三通九地異生性

[0627a27] 無為中有初審 中有一中 一體遍一切處
理應 之中 無為虛空中有一體互相容受四有相離不定色處
虛空色處 色處

[0627b07] 因果大乘之中無為離繫果十因中觀攝受引發定異同事相違 攝受同事相違相違因
增上果同品過失有性

[0627b12] 無為中有 中有初中  依法
中有依法法性  廢立 真如順世
真如順世 世間其所 開合

[0627b22] 無為分別增減出體三性分別三性即真如故相通三性三性
變故三性第八說通 四諦安立安立 二諦真俗二三四諦 中有
一一隨心 十因因應 有為十因二攝 境界同事為生事業
相違因聖道相違因 生法染污相違 五果虛空 增上果
凡聖虛空擇滅真如聖者不動 如常何故 不害隨眠 不動
外道涅槃 心所不然 三禪不得
煩惱增強第三禪 變異 既有三禪不動即此 四禪二受
不許若爾欲界不動 不得不動三定不能 問答何故擇滅三界  變異不變
煩惱 何故 煩惱何故不分 隨眠  煩惱理觀設有
煩惱 分別 趣入
法執第七影像 攝影 名為分別攝影得名異熟 能緣名分
業果不從 異熟 能緣不從分別業果不從異熟  不從分別
異熟

[0628a08] 二法初地乃至除滅一地初地餘地 聖道真相
見道相見無間道 解脫道一心見道在此分別法執解脫道三心見道人執
人空非法法空 有人俱起 不帶人執有法

[0628a18] 實有正理外道小乘 無不有所 薩婆多極微
他比量正義相違 心所第八見分 不同見分不同 能緣見分第八見分相應
自證等同見分相違 心所法自相自證不同 相似如何相應 自證分為
自證

[0628b02] 我法無依假說 假說無故共法不成 解義世間聖教 不成

[0628b06] 小乘真事中有 中有不依共相 功能
假說不依真事  由此

[0628b11] 佛地論第六共相所知云何 二相散心 說定定心一切
現量定心自相共相 便所共相方便不如自相由此道理 空無諸法共相真如二空
共相如實因明二相 說法所有實義自相諸法 自相共相不共分別
一種能詮諸法 名為共相散心分別比量一切定心分別現量諸法
無常一一各別名為自相 雖是共相以是諸法實性 有性共相不可以一切法 不一不異共相自相一切共相
不一不異是故論說諸法所有 自相相違

[0628c01] 有別方便 施設自相 手指如何自相
證得不得自相 有別方便施設自相 不得自相方便 自相自相證智


[0628c09] 四十九一種性地勝解 四行正行決定決定 究竟 四十七種姓勝解
增上增上心覺分緣起無相 功用無相功用無礙解最上菩薩 如來種姓種姓勝解
勝解地位意樂 正行增上增上心增上有加 功用無相決定加行功用
決定一種發心三不 此地菩薩墮在第三決定決定 無礙解究竟最上成滿 如來

[0628c22] 阿賴耶在前第七地中第十菩薩貫通 雜染分異阿賴耶
十三第三十三 十二名為生死 不共三性 二乘二乘
三乘以上 所以不及第七 相續一切
多時異熟業果 異熟果六識異熟第七 異熟廣義即是
異熟六識不立 第七異熟異熟

[0629a09] 思量 何故  二義一者依止二者思量  何故思量依止 依止
不共依止 依止思量自行 相續行相 思量行相自性
依止正思對法 無間次第思量 正思無間思量 現在 何故心識
百法有心  思量 起名不及第八不及 自稱
由此二義 疏解第二中心不及 思量 
依止依止 義行現在無間

[0629a29] 見分行相自體二簡 皆知 共許三乘通許三行
不得  名為何故  行相自性眼識有心
對法無間覺意 異熟異熟名相 非分對法

[0629b11] 體用顯現 名為不在

[0629b14] 能變中有四句因果次等 異熟各別因果二相轉變變現五四
變現一切種子 轉變第八六識 現行佛功德一切心所
七識異熟相分但是變故一切因位有力相分轉變變現第一句六識
果相一切第八佛果心所相分第四 成佛 一切有為無漏
第八六識業果一切 心所七識現行 佛果一切相分 
因果能變四句等流 大悲菩薩無漏法等流果 佛果八識第七
六識無漏威儀工巧變化佛果相分 異熟因果能變 唯有三句第三有漏
第八六識業果第二 第三如理

[0629c08]

[0629c09] 第七六識善惡業果 異熟三義 業果不斷三界第七二義
第六 初二五識 三義第八

[0629c15] 十因第八現行諸法 二攝作用攝受同事 相違言說後果
引發定異他生定分 相違可知諸法牽引生起攝受引發定異
相違相違二種

[0629c22] 三相現行可見執持  第八三相攝論第二因相諸法因緣現行果相
所生自相自體  現行所藏所藏 文本如此 自相因相第八
一切種子能藏所藏自相一切 相應分別因相果相 種子異熟 第四
取現一切轉識互為因果 攝論熏習所生諸法異熟 轉識因故果相  三相
佛果自相因相果相異熟攝論異熟果相他生 果相佛果現行果相 因果

[0630a10] 三藏阿賴耶 執持 執藏便執持執持
差別一境能持所藏賴耶 第七中一末那 答言末那通有差別末那思量

[0630a17] 親生數論數論 最勝

[0630a19] 種子相從無記相從 一界 無記 不可難以同一相應

[0630a23] 瑜伽五十七二十二異熟 無漏 無異十一七色
無記五通 異熟最後 可愛異熟決定人天異熟
異熟命根七色有種異熟一切異熟十二無漏
長養異熟生 一切種子異熟所生 三門分別初三一門
一門第二第二第三 第二唯識種子無記 初三一門一門

[0630b09] 因緣善惡異熟果 緣故現行業種 業種應名因緣
正好熏習 業種疏解  護法現行有種因緣增長如何種子現行因緣 護法
正是因緣有種 增上緣

[0630b18] 若爾真如假有 相違決定相違不定比量 相違種子不一
真如不一種子 真如不一種實不定

[0630b24] 種子分別  第二初四第四

[0630b27] 第一 中有二相 凡聖

[0630c01] 分別論中有 中有空理 中有轉體
三惡 大眾部  分別論而言大乘
經部別有種子薩婆多種子未來有無因故大眾凡夫 中有無漏名為種子 經部相應隨眠種子

[0630c12] 第四中有聖教雖說 熏習熏習 熏習攝論熏習淨法界
等流熏習中有攝論 出世種子建立種性 瑜伽有情本來種性差別 分為總會
對法熏習中有對法決擇善根 建立無漏修道正因
攝論出世種子  多界經 即此不須 
中有中有

[0630c28] 瑜伽第五建立第一無常 無有常法為生 作用第一剎那
第二無常無常 自性即此 第二第三隨轉
他性現行名為他性種種名為 自性即此
種子相生名為自性前後 唯識種子相生攝論 瑜伽一念
二果相違 種子中說相離 即為亡人 身受勝果如何
善惡受罪善心 惡相罪人 善心若爾人天不受
但是俗語何必 走避作願勝願 受罪分得亡者 處分作善惡事現在本心
果報 受盡名言同類受盡善惡 得名異性善惡 善惡 第三他性
自性方能 已滅隨轉唯識與果現在
已滅自體因之 種子現行 攝論唯識諸法種子
瑜伽 因之相違現在去來 種子 第四方能 不得第五
變異方能 變異之中 不能 變異瑜伽
有別攝論唯識相違變異

[0631b13] 第六變異功能相應方能 功能第四決定 功能相應相稱方能
不相稱總而言之第二第三 瑜伽第二第三義門第五
瑜伽第四第五一切 差別瑜伽第五

[0631b21] 引因瑜伽種子牽引 種子生起三性十因悉皆如是 合為不論
因緣引因 引因 為生三性十因即為三義
無性既有為生為生

[0631b29] 三法展轉因果同時 因果成為因果 更新無生所生
如何  不能 現行 新生何不
加行加行 勢力牽引種子 現生種子
有別

[0631c11] 六十六執受初三 執受心所執受 所有依屬執受
執受三心心所任持不捨 執受過未現在依屬 死後所有執受
執受三義一生對法五十六 安危同義即此五十一

[0631c20] 第二三變解體能變 三相自相自體
解行不可自體 不然

[0631c25] 所緣境行相相似第三 和會無分別智真如 同一唯識不盡
同一本質相似不可 以為正理 正中如理 瑜伽 同一名相同一
相違 相似瑜伽同一 就此 影像彼此無為 本質有為本質

[0632a07] 不定第四 應有第三即是何故四分 心所法一剎那定能
有法差別相違有所 不成無緣有緣

[0632a12] 燈明各各對法第二 眼識二根如何 小乘大乘
相違  共處便云何  中有大種
一色不共 有別

[0632a20] 第二處中 中有應變

[0632a23] 第三一切受用中有 無用有身無益

[0632a26] 上天見聞本質 第八自相相異五識 自相應許不許云何 自相

[0632b01] 第七不許 自相自相

[0632b03] 勝定大種對法第一 五文不同變為大種
有所身故無色界本質大種大種

[0632b09] 有界不定一定通力善法識力五大願力 大願地色現在第八識唯有
初二便過失 第八識無漏欲界第八不妨欲界無能 
假色法處 假色何故任運心所 種子因緣

[0632b19] 勝定分別凡聖 色界可通凡聖三十三 無色界毘鉢舍那菩薩三界無漏
宮殿必要聲聞 地前凡聖有用 無用差別三十三 第二
二門能變能變 唯識定力無色色界 無色七方便作用
上下無勝不能方便 無相行相微細 不能分地不能 通有無漏 變色無色
無漏決定能變欲界 在下上界 相似無漏欲界五識未必
下界第八 根塵此類甚多四禪欲界欲界欲界眾生受用
即令五識第八欲界繫隨意 起色亦復三十三聖神 受用 有漏無漏 唯有不能
十三聖者變通有漏無漏第八 唯有無記 無漏第六通有
無漏無記無色界 無記不能 四靜慮無記以前 異生
多少不變 對法 五大種  唯識 處所 中意第八五識不得
法處 意處意識界 法處所攝不以五塵
不見名色不依變故不以 五識受用
法處法處五境 五識外境名勝法處境相
佛果五識意識第七五識五塵佛果十八界 無漏佛地唯識成立散心
五塵五塵佛果意識第七假色八勝處法處 外境法處勝定
中根本色自體 神通五見 第一勝定法處色成就
即非三十三凡夫神通 佛果
勝定法處 因位安立法處勝定云何十八界 通有無漏

[0633a19] 因緣因緣任運分別難陀五法 種子有用多種
第三 第二因緣 法實因緣分別七識種子 第八因緣因緣
異熟何故五識 不是實法云何自相 自相自相青黃四大
五識靈異火燒不覺識得五識五塵法處 五境五識自相 五塵不許自相如何
五塵勝定 識得名勝法處 五塵
不得應法 五塵 第三因緣異熟名言種子惡業生變
有用為例不自在 五識非一業果如何有用業果因緣
變故應有由此故知第四因緣 法體種子種子 有用名分

[0633b15] 隨心  因緣分別可通
因緣分別二門二門  無心見分自證云何 有用 自體相分

[0633b21] 無為便無實相應法 無實相應無用 無用 真如證實無為
無實  真如無實作用即是 真如變為真如不如 本體無實無實
名為無用影像心中 無實所以不變

[0633c01] 第八識法處 通力法爾緣故變法不異 二攝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3 No. 1831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