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sheng Yi Zhang 大乘義章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義章卷第五 ()
法師

[0561b14] 染法第三六十染法煩惱 三十二十三 (二障 三障 三根三道三毒煩惱 使  四縛
 四取 結義 住地 五蓋  五下分結 五上分結  五心 [-+] 五心   使
   妄想  九結) 。

二障分別 (釋名第一 第二)

[0561b22] 第一釋名不同多種 煩惱名為使名為名為 名為名為名為名為
名為如是 名曰煩惱隨逐繫縛稱之為 使結集生死結縛眾生名為
行人名為 行人漂流行人 令眾生名為境界
以為不絕名為染污淨心以為故稱 聖道以為如是差別無量無邊
且說名字

[0561c05] 第二差別 第一略明第二 勝鬘經一見一處住地
欲愛住地住地有愛住地 住地名字如是如何三界五見 一處欲界所有一切煩惱無明名為
色界所有一切煩惱無明名為無色界中一煩惱無明名為 無明無明無明之中一者
染污染污無明名為染污 染污合為無明住地 別有四住煩惱
煩惱障無明住地以為智障煩惱障無知以為智障三五 無知煩惱分別以為智障

[0561c20] 四門分別一定 相者云何得知 煩惱煩惱障無明住地以為智障
對地持論勝鬘經中說二乘 四住不斷無明地持論中說二乘 煩惱障智障煩惱勝鬘
四住智障不斷無明住地 何故四住煩惱無明住地
理實二障差別隱顯異名隱顯四住煩惱 招生煩惱
智障無明 智障任性無知不能
招集煩惱名義如是略為二階第一大小相對分別 大乘世間出世間相對分別大小
三門隱顯二乘煩惱 滅智二乘不分智障 微小是故菩薩除斷
是故優劣 二乘煩惱菩薩二障 故地聲聞緣覺煩惱障
菩薩種性具足據實通論二乘 二障菩薩 (一門) 。

[0562a16] 大乘 出世間相對解行名為世間 名為出世中分四門
地前菩薩二障一向初地 二障涅槃宣說地前煩惱 在於隱顯地前世間
初地智障地前不分智障微小是故初地 煩惱是以不論優劣
煩惱地上二障 通論出世二障如何煩惱 其二
地前煩惱地上 二種一者正使作意二者餘習 任性正使煩惱聲聞緣覺乃至
種性乃至初地 畢竟故地阿僧祇解行 增上惡趣煩惱不善正使名為
名為歡喜悉皆 二種一者正使作意習氣 任運正使煩惱所謂菩提
初地次第斷除不動地故地 第二僧祇第七第八微細 斷滅以上餘習故地
第三僧祇斷除習氣最上智障之中 二種一者二者 不能以為如來藏
以為不能以為 地前無明地上 二種
相者妄法不知建立 無性 因緣相無明聲聞緣覺乃至
窮盡無明種性乃至初地 斷除無明二種實相 實性實性空寂無為其實不能
無為如來藏恒沙佛法真實其實不能 無明不定初地以上
是故證得柔順 實性是故證得無生忍 涅槃九地是故聞見
十地以上實性是故眼見佛性以此煩惱障始終智障 第四煩惱障
解脫斷除智障慧解脫云何分別 隱顯論斷煩惱障諸佛菩薩世諦 斷除智障真諦何故如是煩惱
煩惱世諦煩惱理實 無明 無明真諦無明一切
第二 分別煩惱愛心故世 智障無明斷事無明
二諦義通煩惱障二諦 世諦真心 微細習氣無明同一體性真心
煩惱真諦涅槃斷除智障 (一門) 。

[0562c16] 第二 一定三明 相者云何得知煩惱
無知以為智障涅槃經斷除 一切貪瞋癡心解脫一切所知無障礙 慧解脫貪瞋癡即是
一切所知得無即是無知無礙慧解脫即是 無知遠離心解脫即是
煩惱障如來斷除二種 染污染污無知即是 煩惱不染無知即是無明
煩惱障 無知以為智障何故 煩惱煩惱障無知以為智障
分段變易生死行人 煩惱障如來種智是故 以為智障名義如是別有
一世出世相對分別功用功用 相對分別因果分別別有隱顯地前斷除
如故初地以上斷除智障地上 合法諸法無障礙故地 地中一切世間呪術不可窮盡優劣
地前菩薩煩惱初地以上智行 二障通論地前地上皆除 二障第二隱顯
煩惱滅除智障 地中佛國土斷除一切無知九地 心行滅除一切心行無知第十
諸法得勝自在斷除一切法無知皆是無知優劣煩惱二障通論
二障 隱顯金剛 煩惱障如來地種智一切差別
諸法斷除智障無知斷除 優劣金剛斷除煩惱如來 果位二障據實通論種性
如來二障 煩惱障心解脫滅除智障慧解脫 其二一佛菩薩行世間
第一義四住世諦無明第一義諦解脫世間 種智解脫 () 。

[0563b02] 第三 一定三明 相者云何得知無知
煩惱障分別以為智障勝鬘 同名煩惱明知無知 分別智智障論說
不得如來一者 以是不得如來究竟真淨二者 無漏以是不得
意生身以是不得四者 變易以是不得真常 無漏業障不得是故分別
智障地中智障 不分空三昧不分智障明知分別以為智障楞伽
妄想涅槃 明知龍樹 第二禪即是罪過乃至
出世即是罪過如是 其實罪過 何為
無知煩惱分別無分別智障 智能何故智能
是故中說為了 治病 如是云何維摩寂滅
菩提諸相故此所以 菩提諸緣所以不行 菩提憶念憶念所以
菩提諸見所以 妄想妄想所以 所以菩提
所以樂受行苦如是不可 如是一地地上
分別就地出世間相對分別 隱顯解行 煩惱障初地斷除
智障云何煩惱煩惱 以來修習轉增 解行增上窮盡
云何智障智障分別初地分別 智障優劣地前菩薩煩惱
對治深廣二障通論 地上二障煩惱可知云何 地前滅智事識息滅
現前種性菩薩六入殊勝 展轉相續無始法爾即是真實 得證不捨故知地前智障
就地出世間相對分別 二三名為世間以上名為出世 三門分別隱顯三地
煩惱障出世 智障云何世間煩惱障論說 斷除凡夫凡夫一處住地
地中斷除犯戒煩惱犯戒煩惱 欲愛住地第三斷除 聞思修諸法即是無明
云何出世間智障智障 智障所謂分別空有所謂 建立神智如何正觀
非有分別有無分別 有無以為
未能神智 向前二種 一門究竟
對治神智實心復合體性七識生滅 無生名為如此
云何乃至斷除智障第八 斷除如來地斷除 云何觀空捨離
故地廣明地觀 不生不滅捨離分別解法第五 觀察三世佛平等捨離分別
第六地中觀法平等捨離分別染淨觀空有心第七地中諸法分別如是智障
斷除地中觀法 以為以是 不能廣大任運不動第八智礙
觀察由來無心無心 異心無心 異心不見所知能所
便分別功用功用 廣大不動 云何如來地斷除向前
斷除猶存 漸次斷除云何分別
真相現前本來無妄以此 不生於是 滅盡至極微細不復可以
任運 如來地 究竟滿第一隱顯
優劣初二三地對治 煩惱對治深廣二障 通論初地乃至佛地念念二障
煩惱障滅除 如是就此除斷 煩惱俱生智障
對治煩惱真心 七識
和合 上文 不得顯現
如是二障難以 大綱

三障分別 (釋名 )

[0564c01] 三障皮膚體性唯一無明故地中說智障不同分為 如何法身無明
不同皮膚無明浮淺 中品無明 無明
法身 地前菩薩法身 初地乃至法身
第十法身如來地中法 無明差別無明 無明下品
法身一處世人 無明下品法身故云 中品無明一中
中品法身同在一處世人 中品無明 中品法身故稱無明
微細無明微細法身 一處世人 無明微細法身法身
細分 故地中說如來地微細名義如是

[0564c24] 解行歡喜地窮盡故地阿僧祇解行 歡喜地第二初地
究竟故地第二僧祇遠行 不動地第三 如來地究竟窮盡故地第三僧祇
畢竟如來地相續解脫 三障如是

三根三道三毒煩惱四門分別 (釋名 廢立 相對 料簡優劣)

[0565a05] 第一釋名三根貪瞋癡忿 乃是煩惱發生 名為三道所謂
邪見 推求三根 第三三道邪見成實
增上邪見煩惱增上邪見乃是煩惱通暢 名為三毒三根不同
三道三根三根之中故此 三道之中邪見故此不同三毒三界一切煩惱一切煩惱眾生
毒蛇是故名為名義 如是

[0565a18] 第二十使料簡廢立問曰三根十使之中使毘曇 使貪瞋癡何故如是
建立三根一明 一切不同 在意五行四諦修道
一切惡業不同見疑 見諦使性力強一切惡業 不同四斷善根方便
是故不善根不同一切無記煩惱 不同過未現行 眾生不善
眾生乃至是以不善根成實三不善根 十使使使
何故如是三受三受 苦樂 違順依順
使捨受 通名三道問曰三道十使之中 使毘曇使所謂邪見
戒取見取 邪見業道以此增上 發動是故惡業
身邊二見無記不得不善 業道增上不能發動 問曰毘曇邪見煩惱
不動云何不善業道 煩惱剎那起動口業 業道成實
使三業使五見通名邪見宣說五見發起 善業三毒問曰三毒十使之中
使三毒最為十使 使同名捨受

[0565b24] 第三三界二輪煩惱其三 三道三毒差別三根毘曇 不善根欲界上二界上二界無不
欲界見修二輪煩惱不善 發起不善成實三不善根 欲界上二界上二界不善
欲界是故在於欲界成實 欲界不善不同毘曇一向 欲界見諦煩惱一向
不善根修惑不定根本修道 煩惱不善根何故如是凡夫修道 成就現行現行不能發起
不善聖時修道煩惱復現 是故修惑不善根 如是修惑不善根聖人
三道毘曇三道煩惱欲界上二界無不欲界 二輪見修邪見業道正在
見惑何故如是修道無邪 成實三道煩惱成實三根 上下三毒三毒煩惱二輪
三界一切煩惱三毒

[0565c16] 第四 三門相對優劣煩惱三道煩惱上品不通
增上業道成實煩惱 增上邪見三根不通 下品煩惱三毒 三根如是

使三門分別 (釋名   三障同異)

[0565c25] 使相續解脫煩惱 繫縛使使不同一門 使二者使使體性乃是
不同分為四住使使煩惱 煩惱使斷除
使使 俱生煩惱修習 不行俱生所生
煩惱現生不同使性俱起 俱生俱生 習性俱起名曰俱生煩惱
俱生使相隨使其所使 使者四住使中品使不能
發生煩惱名為使者四住使 下品使殘餘習氣名為名義如是

[0566a13] 中說 斷除使 使地上智障無明
四住習氣不行如是

[0566a16] 同異 使皮膚三障使煩惱 三障智障相續解脫
煩惱障宣說使智障宣說 地持論皮膚等智煩惱 即是四住智障即是無明住地使 如是



[0566a24] 一切煩惱不絕 名為不同 所謂欲漏有漏無明漏
欲界地中一切煩惱無明 欲漏上二界中一煩惱無明 外道無色界無漏涅槃
三界無明無明漏 何故三界無明合為無明 平等不可迷心
四縛何故 見漏見漏
在前 二輪一切煩惱如此

四縛

[0566b10] 四縛所謂無明 體性一見無明 名為以為
無明問曰一切 皆是何所不在本末利鈍無明
皆是不得 不得
眾多煩惱名為譬如世間 如是就此分為
欲界地中一切煩惱無明 無色界一切煩惱無明云何外道無色
三界無明 三界諸見何故 繫縛眾生
名為漂流行人名為令眾生 名為名義體性 初一見諦見道三通見修
上下四縛如是

四取

[0566c04] 執著不同 欲取成實論我語取 戒取見取名字如是
不同毘曇欲界一切煩惱五欲 同名欲取自身說欲上二界煩惱自身
三界之中戒取戒取三界 之中四見合為見取問曰何故 合為見取獨一戒取戒取
云何戒取 正道四見功力云何 外道以為正道
糞掃衣持戒以為正道乖違 功力四見 成實身見我語取無我
故云我語報名我語我見邊見取著斷常斷見 五欲名為欲取無後
見者有利利根苦樂 無罪邪見見取鈍根持戒後世戒取成實如是
不同隨一是非問曰何故 無明四取之中無明 疾行無明
所以四取

結義

[0567a01] 成實世間自身 不捨名身不同 瞋恚三戒四取
貪瞋癡初一如何成實資財嫉結他人瞋怒
瞋恚在家 根本亦即名為隨順持戒 無漏聖道烏雞鹿以為真淨
戒取以為真實妄語 見取出家根本亦即 名為隨順就此初二使

住地八門分別 (釋名   不同 相應相應 異心 見修   分齊)

[0567a17] 第一釋名勝鬘一見一處 欲愛住地住地有愛住地 無明住地見者所謂煩惱推求
見道一處一處 本能稱之為欲愛欲界 無明五欲名為欲愛欲界
色身欲愛 故云欲愛住地色界煩惱無明五欲色身名為
不可著色 故云住地無色 所有煩惱無明捨離色貪愛著
應名心愛無色 何等外道
以為涅槃離心 住地無明心體 無明住地行人煩惱名義如是

[0567b06] 第二體性 體性一見無明初一 見惑無明煩惱無量
三重所以 譬如世間 一切煩惱無明
使名為受生三界愛力增強強立 問曰成實煩惱
使何故攝入法門各異不可一類成實三受境界 三毒樂受順境苦受
捨受 捨受 本末利鈍差別不同是故
如何四縛分別無明 皆是不得 使不得
是以 分為三界何故一見迷心斷除
入見道一處 中說斷見猶如二見 何故以為
纏綿斷除 非一是故中說愛結 緣事生事內外色心
緣分三界無明非一何故無明微細別無 以是界別
無明緣事平等 以為一門之中離合如是得分
九十八使分為體性 如是

[0567c11] 第三四住之中 不同性事分別事識 煩惱見愛一切
名為 馬鳴執取相執相應染 馬鳴計名字相
名字本末分別前事十使 其所使 差別毘曇根本增上使使
津液云何津液 津液外出津液分別一切煩惱習性
何處現生以為 前後分別一切煩惱 無明勝鬘無明
恒沙云何分別 細分之中任性無知無明不了恒沙妄分別
無明妄想分別恒沙 如是如實凡愚不知即是 以是因緣妄想即是
起信論之中 無明所謂根本不覺知心 無明不覺妄念忽然轉識
心想外境現識妄心 法應自心明鏡 智識妄心現法分別違順染淨
不斷相續識牽心 境相不斷猶如海浪初一無明 後五恒沙問曰恒沙
二障之中智障何故初一 以為智礙煩惱二障 不定住相四住煩惱
智障故地無明 智障無明恒沙 無明住地智障為此問曰
事識之中無明 所有愛見不定 隱顯事識無明
四住所有愛見無明義通之中所有愛見四住事識之中所有無明無明 如是

[0568a24] 第四相應相應 中有一對心識相應相應 相應相應對心
事識所謂六識識心第七 真識第八識事識所有煩惱相應相應相應
云何煩惱 相應馬鳴異同 相應相應
煩惱別有心王共相 中一煩惱有相相應 云何馬鳴之中
根本四重相應染 相應染相應 相應妄心體性煩惱別有
煩惱相應相應論說 別異相應問曰何故相應有時作意
相應一體 相應一切煩惱真心有相相應 真妄和合名為相應真妄性別
故地相應相應相應 (一門) 。

[0568b17] 相應無明無明四住四住四重無明住地
相應勝鬘相應無始無明 心體無明相應無明 勝鬘煩惱剎那相應
相應云何馬鳴 現識相應染智識相應 皆是無明故知相應
若爾勝鬘何故一向相應別無 四住唯心相應 有相相應現行
相應同體相應 心中一家使定心相應一家使 相應不可四住
相應勝鬘四住 剎那相應

[0568c05] 第五異心 四住一向異心 一切無明
問曰四住異心見解修惑修惑豈可 解惑
見諦修惑 緣故修道見解問曰修惑見解
俱起無明如是修道煩惱 不得俱生無明任性無知作意
同體分相如是義通四住 無明異心四住 作意現生一向同體
無明同體任性成就 無明之中無明 自性無明以為諸法
名為識心 諸法分明名性無明夢中有所昏睡
樂受行苦如是無明 異心無明一向 無明猶在
上品一向異心無明 自性無明一向 自性無明斷滅上品
一向異心無明斷滅問曰自性無明同體
智順自性無明 分別

[0569a08] 第六見修分別中分 隱顯初一住地見諦四住修道見道之中不亦
四住修道之中 初見住地難易 分別初一住地見諦四住
何故如是見惑入見道一處 是故初見住地見道故地 諸見見道一處
始終見修 煩惱見修四住可解初見住地云何見惑則是二種
無我不可明知不可故地宣說斷除身見煩惱第六地中斷除
明知見惑修道見惑 云何得名一處住地一處 從前二門通論名為
住地一處見修如是

[0569a26] 第七 生死生死一者分段二者 生死名為分段三乘聖人生滅法身
名為變易之中四住分段 取緣有業因 四住問曰四住云何
四住造業四住業受名為毘曇 煩惱成實愛結
無明變易 無明無漏業因阿羅漢 菩薩生身問曰無明云何變易
無明無漏生變 無明變易問曰無明云何無漏
無明同時 即是七識心體心體無漏 勝鬘無漏無明
無明云何變易無明不了真如後生 變易同時無明即是七識心體
心體變易夢中 理實無明住地分段妄想 生死涅槃
煩惱一時一時煩惱 有身煩惱 無明同時四住
變易煩惱變易法身

[0569b25] 第八分齊 二障分別中有 大小相對分別大乘出世間相對
分別別有隱顯小乘 四住大乘無明勝鬘 聲聞緣覺斷除四住不斷無明無明
小乘不亦有分無明設有無明 住所大乘不亦有分四住
是故優劣小乘 四住大乘故地 聲聞種性煩惱障智障菩薩
具足聲聞煩惱障 四住菩薩即是通論小乘大乘
小乘即是四住無明 第五無明第二大乘 之中出世間相對分別解行名為
初地名為出世中分 地前菩薩煩惱一向 初地一切皆除
地前菩薩煩惱初地 理實念念先後先後如何初地見道住地
除滅愛結欲愛 住地斷除無明先後如是 地前世間四住初地
無明地前不分無明 是故斷除四住初地不亦 四住是故
無明無明 可知優劣地前四住 通論地前地上
種性斷除二障清淨乃至 佛地如是難以

五蓋分別 (釋名 體性 離合 次第 )

[0570a05] 第一釋名五蓋貪欲瞋恚睡眠 五欲忿怒睡眠者不同毘曇一切煩惱
境界不能堪忍身心昏昧 境界五識無用名身昏昧意識 沈沒昏昧不知一切
成實心重 攝心躁動 猶豫以為
何故破壞 譬如小樹大樹不生眾生
如是欲界煩惱不能覺意 沙門果名為破壞能破 出世一切善法破壞
令人三塗墮落生死名為 令人生死名為 正是
問曰眼目 左右毘婆沙四句 所謂過去未來五蓋云何
無道名為過未煩惱 聖道得名 煩惱覆蔽人心得名
煩惱不行覆蔽 樂求淨法二者 名為五蓋煩惱現行
無明上二界一切煩惱 在後五蓋煩惱現行 欲界無明
一切煩惱過未是非五蓋名義如是

[0570b07] 次第二門分別多少分別使分別六識分別三界分別
三性分別時分多少毘婆沙 五蓋種別三十 貪瞋癡睡眠合為
三十貪欲睡眠見修 四諦修道各別 二十五
合為三十多少如是 (一門) 。

[0570b17] 使分別使十使五見 無慚無愧 忿
使煩惱問曰何故使之中以為五蓋餘者 毘婆沙論師世尊有餘
故作瞿沙 聖道方便因果 因時煩惱一一
現時不得有漏善心隱沒無記 何況聖道方便五蓋惡趣一切功德以此過重
成實定力 二種染污故障 故障動亂故障疑心猶豫
所以問曰使五見煩惱何故 毘婆沙五見不可以 還滅妄執
定力何故使 毘婆沙覆沒 覆沒使
所長不妨 何故使 毘婆沙覆障
宣說無明覆障 無明無明最為深重 謗法五逆
無明分別定義 微細中常 問曰無慚無愧
無慚無愧不善地中 通有是以何不
利他所以忿 何故忿 (二門) 。

[0570c23] 六識分別五蓋成實一切在意心中 義通三性五蓋不善在意
一向無記五蓋不善不在毘曇 三性五蓋不善六識雖然 中分通有云何
六識在意五識 分明五識 思量得失無悔不能 若是若非無疑
(三門) 。

[0571a03] 三界分別 五蓋通論五蓋欲界 欲界
中分欲界 上二界何故如是毘婆沙以上 無不成實欲界一向 上二界
(四門) 。

[0571a09] 三性分別 善惡無記三性通論五蓋 中分不善
無愧成實一向不善毘曇無記欲界名為不善 上二界隱沒無記
不善二種三性 不善以為五蓋餘者問曰何故 不善以為五蓋毘婆沙善法
善法四念處何等不善所謂五蓋宣說五蓋不善 () 。

[0571a19] 多少 更加
相似 更加相如

[0571a24] 次第三門料簡 獨立 三義使強弱分別
使性覆障力強獨立 合為離合 因緣成實毘婆沙煩惱
因緣資生煩惱如何 因緣何者毘婆沙便
眾生 瞋恚用世猶豫 猶豫不了疑心因緣
何者別有成實所謂好樂睡眠毘婆沙中說 二者愁憂不善毘婆沙中說
毘婆沙中說飲食 調毘婆沙不消五心退所為 毘婆沙名為因緣
何者別有毘婆沙親屬國立毘婆沙 國土三不毘婆沙不死四念
喜樂如是對治 毘婆沙對治各別 不淨觀對治
因緣觀對治對治合為所謂智慧對治 所謂禪定離合如是

[0571b21] 次第四門 其次成實一切凡夫貪欲 忿
嫉妬睡眠睡眠 利於
修善便出離 不能正信便解脫 煩惱未必一定次第如是

[0571c01] 次第三門其一三學五蓋 毘婆沙成實惡業
戒品動亂 定品睡眠慧義慧品疑心 正行第二止觀
五蓋深密解脫經動亂 定義睡眠疑心 觀行止觀第三
煩惱 毘婆沙不能 有漏善法何況聖道方便龍樹宣說
斷除五蓋初禪宣說斷除五蓋四無量五蓋如是

大乘義章卷第五 ()

大乘義章卷第五 ()

法師

五下分結

[0571c22] 五下分結貪欲瞋恚名身戒取名為欲界五欲 貪欲貪心貪欲
忿怒名為身見名曰身見 戒取理實世人 說戒據實應名
戒取猶豫 成實四下 一者二者
貪欲瞋恚欲界 成實貪欲瞋恚不出 戒取三塗
成實貪欲瞋恚惡道 不成 邪見因果生地
所謂身見戒取凡夫 不在聖人名人成實身見 戒取不出凡夫即此身見
問曰十使 三障涅槃 三重所以譬如世間
如是十使 使見諦入見道 見修入見道
除斷不盡使 使皆是隨身邊見身見斷常戒取見取
戒取見取邪見 疑心邪見身見 戒取是故不論
不須二見 見取問曰何故以為 上來成實如是
名為貪欲瞋恚 欲界所謂身見戒取 凡夫論文
成實一向不同何故 成實宣說身見戒取 是故之下毘曇三結
不定如次 二果超越三果超越 那含以是五下 如是

五上分結

[0572b08] 五上分結中說無明憍慢無色 無明自舉憍慢躁動名為
色界貪愛色身名為無色界 貪愛煩惱愛著無色名為一者界上二者
界上在於 界上成實有人 色界解脫
皆是學人名人成實 皆是學人名為無學
分之無色上界 問曰欲界說上 以為成實上二界煩惱
明了無明憍慢二種 名為問曰 何故學人理實
凡聖學人 凡聖何不聖人 貪欲瞋恚以為
屬下分明 不宜聖人 以為
無學問曰 五上分結中間二果 五下結以下
二果五上分結



[0572c09] 成實不捨別離分為住處二者 稱讚五者住處有人
住處如是不用 自在過患未來 比丘比丘
瞋恚三欲僧物 施物我所心恩德 共有法不能何況自身所有
以是解脫無有 有人往還俗家如是出入不用設有
最勝過患一者白衣 吉事二者白衣有利 白衣所為四斷受者不得
施物之中如是 施物餘者不得使
過患資生 施者不得受者不得財利毀呰 善人五心憂惱以此未來生地
為人常在貧窮無有資財稱讚 有人稱讚之中如是使名稱
過患擾動 毀呰善人三自惡名 淨心有人
便十二部經 使使自知 差別所生
愚癡不得自在退失聖胎諸佛怨賊善人遠離

五心 [-+]

[0573a14] 五心 [-+] 成實。 [-+] [-+] 心中發生所生
[-+] [-+] 。 [-+] 別有一者二者
教化善人有人佛心 不正如是大師 有人不正如是
說經外道有人戒心不正如是說戒 外道教化有人
五度門不正如是五度 令人涅槃不得 有人比丘令人輕薄
初一中間三門 之一五心 [-+]

五心

[0573a29] 五心成實煩惱不捨 心縛心縛不同己身 五欲在家出家聖語
不喜善法如是

分別 ( 使 差別 十使 分別 界分 性分 道分)

[0573b07] 第一毘曇 諸眾生殘害 嫌怨不捨欺詐自舉
邪曲污穢 (一門) 。

[0573b11] 使差別 煩惱之中根本增上使 津液
液流使煩惱津液 就此所生津液 心中注釋 (二門)


[0573b17] 十使 使殘害 不捨高二貪欲使
欺誑前人財利 愛著自身便自高 五見聰利不能
見取見取不得便 瞋恚貪欲所謂邪見由是見取應當 (三門)


[0573b26] 分別六識 在意不通五識毘曇成實 (四門) 。

[0573b28] 界分三界之中瞋恚欲界 初禪初禪梵王梵眾
最勝比丘 默然不對 成實上界欲界
() 。

[0573c05] 性分三性一向不善三不 欲界一向不善上界不同
成實不善阿毘曇上界所有 無記 () 。

[0573c09] 道分見修 修道修道緣事不通 如是



[0573c13] 涅槃經分別成實涅槃經 煩惱不絕名為
不同一門見漏 親近 見漏
見疑煩惱見道見漏煩惱修道中說
所謂一切惡知識損害 親近
衣服飲食房舍醫藥四事親近 三惡覺者涅槃
邪念 名義如是後五 因緣一切煩惱不同
二種見諦見漏修道者 後五因緣親近 緣中
違順 親近
邪念問曰受想 何故 聖教隱顯如是

使

[0574a12] 使隨逐繫縛使使 不同一門貪欲使 使使使使
使使十使分為 五見合一貪欲使者欲界 貪求五欲貪欲使使者上二界
貪愛使外道無色界 以為涅槃無有貪愛忿 自舉
十使問曰何故貪愛 界分不如貪心 內外上下染上
貪愛受生上下增強分為 不如合為如何使正在 欲界上界無瞋
同一以為界別 分為使緣事自舉 相同異狀合為不同使欲界
上界使上下 是故不分而言九十 使界別分之使



[0574b06] 涅槃經成實論廣解自舉不同分為一直慢慢不如
憍慢傲慢我慢增上慢 邪慢其所 之一境界
自高 何故成實中有
我相自大名為慢慢 名為慢慢不如
不如多邊 傲慢有人父母師長不能 名為傲慢此前
我慢有人 自高我慢 我慢凡聖名為我慢
心中見諦 增上慢不得 增上慢聖法增上邪慢
無德自高名為邪慢就此 餘者



[0574c01] 地持論心思 正理故稱不同
國土不死 輕侮思量世間欲心名為思量世間怨憎瞋心
打罵乃至奪命名為 追憶親戚 安危國土不死具名不死
資身不死思念 他人輕侮 修道使國土
不死覺者 輕侮覺如

妄想三門分別 (釋名   共相)

[0574c17] 第一釋名妄想地持論 妄心心法非一 妄想心法分別
妄想不同分為自性乃至 自性取法自體名為自性法實無性
故云妄想差別自性 諸法彼此故云差別攝受積聚 自性差別和合
攝受故云攝受攝受積聚 積聚名為攝受積聚妄想我我所攝受積聚
內法有人妄想外法 我所我所妄想妄想我所 違順順境
可愛可念妄想境界以為不可愛念名為 對於貪心不為貪心
名為瞋心瞋心 名為違者境界名曰名為妄想名義如是

[0575a09] 第二差別 (一明三事  明相 三事明相 三事 一切煩惱明相)
三事 中說三事虛偽心所 境界虛偽二見我慢 明白
不同妄想 名為我慢貪恚癡順境 忿怒不了
三事如是云何三事中說初三妄想虛偽論說自性差別 積聚三妄虛偽虛偽緣事由此
夢境妄想 輕微我我所起重身見我慢三妄貪恚癡 (一門)


[0575a24] 明相就此 分為
我我所我我所 初三就此 自性妄想根本差別
自性差別論說自性差別妄想差別攝受 積聚妄想差別積聚
合用積聚和合我我所 我所起念相違便 起念 (二門) 。

[0575b06] 三事明相中說虛偽起見 虛偽境界起見 貪恚癡
不了便無明貪恚癡 (三門) 。

[0575b11] 一切煩惱明相開合非一 分為二者
中說妄想妄想緣事內心 緣事妄想現在妄想緣事 五果不知現在妄想緣事
緣事妄想五果不知現在 緣事妄想未來妄想緣事 後生緣事亦復緣事妄想如是
心境互相一切生死流轉不息 四者根本無明三事一切生死果報根本
無明妄想妄想三事起義 三事一切生死果報論說 如是如實凡愚不知妄想
一切眾生器世間凡愚不知即是第一 無明妄想即是第二 第三世間即是第四根本
無明以為第一妄想三妄合為 妄想合為第三三妄合為 貪恚癡以為第五第六
次第相生根本無明自性妄想自性我我所 我我所起念相違
貪瞋癡業行業行生死 相如根本無明以為 妄想三妄以為第二
虛偽以為第三妄想我我所 以為第四我慢以為 妄想以為第六
貪恚癡以為第七業行生死 次第相生無明自性 妄想三妄虛偽起義
虛偽我我所我我所起見 起念相違 便違順貪瞋癡
業行便受生果報如是

[0575c19] 第三共相一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住地 有愛住地無明住地
通論皆是無明智障淨智遠離 住所初三無明 中有任性無知作意
以為此前三妄作意 論說如是如實凡愚不知妄想凡愚不知無明妄想無明
妄想一處 輕微我人我所 重心我人以為
妄想輕微 所生三妄欲愛 住地
外境界 以為三妄 乃是輕微所生
無明見愛之中 左右妄想

分別 (釋名    同異 共相 十使共相  分別
差別)

[0576a14] 第一釋名邪執 難以一門 常樂我淨無常無我
生死有為 有為所立無為 涅槃無為無為所立有為
如何生死無常生死 生死無我生死不淨 顛倒問曰生死無常無我
眾生何故常樂我淨中說有為相似相續不知無常 不知作業不知
非我妄取薄皮不見不淨 中說生死具有無常 空無不淨何故四倒
離合優檀那分別生死 我法無我成實 生空法體無我
維摩眾生名為無我法體 眾生道場無我 道場諸法
無我染淨何故生死 無我無我優檀那
分別重顯無我相對 第一解惑相對分別生死 涅槃無我世間受生
是以世間受生受生斯文法相虛實相對 無我涅槃生死虛誑不實
自在無我涅槃真實自在 是以生死無常無我涅槃 如理諸法生死涅槃
無我凡夫我空乃至諸佛 法空乃至涅槃實性 諸法生死涅槃生死其二
一者世諦假名所謂五陰和合為人 眾生佛性六法所謂 五陰故知不無實性
佛性二十五有佛言所謂如來藏生死之中 涅槃諸法和合假名
佛性成法其實 無我如是第二 一向無我涅槃生死無我
有為無為四者涅槃 問曰涅槃 常樂我淨眾生緣起四倒
世間有為眾生不解問曰涅槃多義 四倒涅槃多義
一門經論之中所以 涅槃分別四倒四斷患者
無常無我宣說涅槃常樂 四倒無為四倒 論說一者
無明真淨 二者因相無漏 生相意生身以此
生苦身故四者壞相變易真常 真常論說一闡提
得佛真淨外道 得佛聲聞得佛 辟支捨心諸眾生得佛
真常論說一者信心 謗法二者般若得佛 三昧得佛四者
常隨眾生捨心得佛真常 涅槃建立四德四倒倒相如是

[0576c27] 第二大小中分隱顯小乘常樂我淨四倒令眾生
有為法無常如來 乃是正見顛倒有為法 是以無為四倒大乘無常
無我無為四倒令眾生無為法 大涅槃有為四倒 不論設使小乘無異
二簡小乘 有為四倒大乘小乘 無為四倒大乘使眾生
生死宣說有為四倒令眾生 大涅槃常樂淨法宣說無為四倒 小乘大乘
小乘之中無我 凡夫有為四倒涅槃常見無常不淨
因緣常見無常外道無想天以為 涅槃便一切涅槃無常 外道心念現見世人
便以為 是以凡夫 泥洹怖畏不淨外道
現見世間害死不淨 不淨不淨所得涅槃涅槃 不淨有人欲界即是泥洹
不淨穢惡泥洹不淨是故 宣說涅槃不淨何故無我小乘 涅槃以為不得無我
問曰使小乘涅槃常樂 小乘涅槃唯有無有 大乘小乘無餘
心想更生小乘涅槃無常小乘 小乘 大乘涅槃不滿足
大乘無常小乘 問曰未來心想 無漏業因無明是故
即是變易無餘心想 有餘涅槃煩惱 不生何故煩惱原由
不生息滅由是 使大乘中說涅槃 無常
無常 所得寂滅小乘如是大乘

[0577b16] 第三 所謂凡夫二乘中分隱顯凡夫四倒
不知生死無常常樂我淨 無為四倒二乘唯有無為四倒有為 四倒捨離所以無常
無我不淨是故二簡凡夫 唯有有為四倒無為四倒凡夫二乘二乘
有為是故有為四倒 得法未知諸法自性無常 未知諸法自性壞苦未知諸法
無我我倒不得究竟淨法體空 涅槃諸比丘法事乃至不淨斯文
無為法四倒 二乘涅槃無常何故 宣說如來涅槃無常顛倒
小乘以為涅槃涅槃 無常不淨無我所得 涅槃二乘己身
四倒凡夫 二乘凡夫有為法 無為四倒凡夫
如來有為無常無為 四顛倒涅槃宣說凡夫邪曲 如是

[0577c13] 第四 緣何 涅槃
後門之中廣論問曰已知 有為 常樂
故地名為惡心 專念常樂名為惡意專念根本 因緣意義
常樂名為習性 專念常樂因緣名為 作意專念皆是通名
無為四倒有為本末可知無我不淨 根本無我便無常 不淨便如是云何
聖教所生有為四倒無為四倒云何有為 涅槃過去諸佛宣說涅槃
佛滅外道抄掠佛經安置 便常樂我淨名字 便於己身妄想建立
涅槃如來過去菩薩化現諸眾生宣說佛性常樂我淨菩薩 眾生菩薩常樂我淨
名字不解便己身常樂我淨 迭相承習乃至今日己身常樂我淨夢中一切凡夫
皆是佛說佛說世間無有 名字常樂云何無為 中說如來諸眾生有為
有為己身無常同知眾生聞已便如來有為無常 四倒

[0578a16] 同異 同異心想三義
婆提心心數法同時前後云何 起見名為
所想名為 見成執見分明 大智隨喜
文中宣說小乘 大乘大乘不同 達摩多羅同時心心數法
心王 心想見相 通名濁亂一切心法何故
亂心 世人 成實四心以為
之中四心前後就此 三心以為 分明
心想四顛倒通名 顛倒問曰六識之中四心
三心在意 在意一切皆是 七識七識妄心
顛倒名為便 妄境界便一切夢境 心境妄取分別取法
執見分明華嚴經 藏品諸法 名為心緣名為
執見分明名為 之中分別諸法 立法名為自性妄想次於
自性差別 名為差別妄想自性 差別和合名為
攝受積聚妄想如是同異 有為四倒同異婆提 有為四倒即是
唯有始終如是說十二 達摩多羅有為四倒即是心想倒相相從成實
一向差別倒是在前三心四倒 在於大乘四倒一向 倒是四倒倒是
四倒法相名為有為如是無為婆提 無為心想
達摩多羅無為法 無常不淨 成實心想倒是在前三心無為
倒是在於大乘無為 心想一向差別心想無為四倒法相是故不同問曰
大乘中心想見 倒是法相如何 如理生死涅槃法相
所立生死如實知有為四倒所立 如實知無常無我無為
四倒是故 染淨法相 同異如是

[0578c23] 第六二種共相何者二我眾生之中我人二法妄取定性
如是以此分別有為四倒以定二種四倒我倒 義通二種四倒五陰
之中建立我人眾生 常樂常樂非我相從眾生 龍樹眾生
建立定性 常樂常樂非我相從 龍樹法常
問曰如是 如何
諸法無為無性 我倒之中所立因緣 定性有為
無為真法無我無常邪見二我

[0579a13] 第七十使 分別十使身見邊見 邪見戒取見取
名為身見名為身見 名為邊見因果一切諸法名為 邪見對治名為戒取
名為見取猶豫稱之為 忿怒自高 十使之中使後五
十使十分 有為四倒分辨經論不同婆提四倒十使
使不盡使我見中分我見以為 我倒我所見邊見之中 以為斷見見取取樂
二種見取一切以此我所見 達摩多羅四倒
使使我倒之中 見取邊見 一邊心論成實
問曰何故四倒三義一者使 自有建立一向正道使
斷見邪見 所立一向戒取戒取 果報禁戒有為四倒
無為常見無常我見無我 邪見為生 皆是
毘婆沙名為邪見邪見無餘問曰斷常二種相對 邊見無常常見無常
常法無常邪見 一法異見邊見異法異見邊見一法異見名為
一法無常常見無常異法 異見不對一法如是 無常何故常見
常見無常使如是

[0579b24] 第八別無 五陰二門分別有為 無為有為
如何毘曇苦諦 四倒不能滅道 名為便自身
無常自然有為四倒 實法一種苦集苦集二諦 常樂苦集皆是無常
顛倒我倒一種四諦四諦無我大乘
五陰常樂我淨四倒有為如是無為四諦
乘法無常滅諦不淨 滅道滅道二諦皆是道者得名 不淨不得名為無為道諦
無為小乘無我不論 乘法無為四倒滅道真實滅道皆是 常樂我淨小乘無常
樂迷不淨滅諦道諦五陰無漏 不得稱為無為
無為大乘無常 五陰有為可知

[0579c21] 第九差別有為四倒毘曇見道一向見道一向通有念處
四倒不淨除淨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已去乃至世間第一五陰
四倒中論不同建立 四倒一向見諦道中心想 中常我倒見諦道中心想
見修見道中斷 不盡學人大智隨喜 達摩多羅有為
見道若爾學人何故聖人四倒煩惱 吞食不淨成實大位見道
前一向見道之中一向 現見大乘大位世間
通論種性 究竟在於初地故地諸見 初地問曰使有為四倒初地
何故地中遠離身見我慢 地中遠離我見 地中不無
三地相同凡夫是故遠離出世有為法 如是無為毘曇忍心
四諦見道成實論 理實如何地中 漸次次第大乘
處所有為十信 真信成就種性隨分初地窮盡如是

九結

[0580a26] 九結煩惱結縛行人名為 名為結集一切生死故稱 結義如是結義別異難以
一門愛結慢結疑結 見結取結慳結嫉結名字
如是十使五見 加以合為 如何愛結順境
使境界忿怒 使境界不了名為 使使
使之中無明一者 二者相應不共不了一切煩惱俱起不共相應
不共一切煩惱 相應不共無明 如是九結之中作意獨立
獨立堅強獨立 九結慢結自高 使疑結正道
名為猶疑使見結身邊 顛倒推求名為即是 身見邊見邪見使取結
境界取結戒取見使問曰何故身邊邪見合為見結合為
身邊邪見 男女相對故云何故 內人身邊邪見
在於何故 外人 在於名義
彼此十八使性故云 何者十八見結之中三界十八欲界欲界邪見四諦以為
二見苦諦以為 無色界十八取結 之中三界十八欲界欲界
見取四諦以為戒取 以為欲界既然無色界 十八如是
二見成實不如 十使四諦不可說 過患取結云何過重
九結戒取捨離世間不見道人糞掃衣 外道以為
乖違八正有所空無所得令人二世 苦行現世墮惡道後世戒取
如是見取執著一切虛妄不得 皆是見取如是 取結不由慳結己身
不捨名為嫉結 名為之中 以為
獨立九結自力孤起 獨立問曰一切煩惱有無 云何無明
一切處彼此不論一切使故云獨立 不善無記故云何故獨立
獨立煩惱堅強結縛 獨立 獨立何故煩惱
不善煩惱力強結縛牢固所以 如是身邊二見無記 中一煩惱無記不善何故
使性使性堅強假令無記 結縛使性勢力輕微 不善方能結縛在於
何故 俱起獨立不善無記 何故
一切使相應非獨立 是以無慚無愧何故 無慚無愧不獨
是故無慚與欲不善 名為何故 獨立所以不善
忿何故忿 獨立有人使性所以 忿如是說
地持論問曰何故 煩惱 以為之中稍微
何況是故成實不如 云何煩惱 無異云何
貧苦無心 最多罪過 墮惡道以是
中分天人 不如九結如是問曰頗有見相 應法愛結見結得名使使
見道集智滅智 爾時滅道相應心 心法生住滅滅道愛結
緣於有漏見結滅道所有 邪見親緣有漏是故不能結縛 苦集諦十一使斷除
是故見結同時使使九結之中 見結見結十使之中使 使九結

大乘義章卷第五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4 No. 1851 大乘義章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