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Treatise on the Mystery of the Mahayana 大乘玄論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乘玄論卷第五
吉藏

[0063b09]

[0063b10] 釋教不同 感應 淨土

[0063b11] 釋教第一至理無言所以聖教言教解釋 不同論師四時五時涅槃經
出生 醍醐佛出十二部經十二部經修多羅修多羅方等經
方等經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大涅槃論師五味相生五時教四諦有相差別十二部經修多羅
若是諸法根本修多羅維摩經 菩薩不思議法門維摩經方等經 之中般若最勝法華經般若波羅蜜
涅槃經常住佛果大涅槃 十二部經修多羅十二部經 修多羅修多羅
大乘萬行修多羅方等萬行之中為主方等波羅從此 大涅槃波羅蜜
涅槃教行因果相生五時教摩訶衍作品轉法輪 諸天須陀洹果無量
無上菩提乃至無量一生補處 成道十萬二空 大菩薩般舟三昧經色心十年
如來藏佛性十二年中 小乘大小而言小乘 十二大小應名小乘
大乘十二年前大小 大乘法華聞說 大品阿毘跋致是故
不定法華不必第四成道 般若所以第二論師四宗
真實二乘有相教大品 廣明無相故云華嚴真實 四宗毘曇因緣成實假名
真宗十地論真宗不然 罪過甚深無間 三佛彌勒天親經文三佛
故知常住佛果佛性正因 若爾何不實教大聖妄執問曰云何
三世諸佛無餘涅槃答曰小乘 無餘涅槃攝論大乘無餘涅槃二種一者分段因果有餘變易因果
涅槃二者報應有餘涅槃法身 無餘涅槃金剛 涅槃彌勒大乘第一無餘涅槃
問曰若爾何故十力四無畏十八 不共皆是有為答曰對法真如 報佛十力十八不共有法有為
生滅有為攝論無常二種一者 無常二者佛果 不無無常不同生滅
但是佛果上報五根 無常問曰 不空答曰論主中法
涅槃本分中有黃石 一切法中有涅槃如是 有性涅槃是以淨方便
涅槃問曰明證常住 真實答曰明證不可 取法三佛諸佛色身
去來諸佛法身去來去來應佛 法佛報佛二種一者父母 生身二法生身父母生身應佛
法性生身報佛法性身法身佛比丘尼不見法身佛 法身處處十地滿得無
云何十地滿得無是故涅槃 無我無有二相摩訶般若波羅蜜 廣說涅槃經佛果即此
菩提涅槃經生死無我即此 菩薩無我佛果生死無我 無二可信問曰
法華以為 云何答曰法華會三歸一 未免般若
無有 中道無生戲論 所謂萬法相同
無可分別一乘真實二門 法華三乘方便一乘真實若是 淨名小乘大乘一乘
是故不可其二涅槃 問曰 云何佛教答曰
聲聞藏大乘小乘有餘無餘 不了無邊滿無常 不以具足十門一一
無量法藏非一十門問曰前言 妄說何等答曰二種依法不依人
不依依智不依識了義不依不了義 小乘五方便第一 斯陀含第二阿那含第三
第四大乘地前四十煩惱 第一初地第二 九地第三第十第四
問曰前言十二部經云何十二 答曰四句大小十二十二眾生十二病故
二者大小九部 眾生說九部小乘約法 小乘小乘無補
授記小乘有人 說經大士眾生不請之友 無問自說小乘不能
大乘大乘 不須因緣譬喻不假論義 以此三部第三大略地持論
菩薩藏方廣聲聞藏十一大乘十二方廣十二部方廣小乘十二部不為
十一方廣第四 大乘滿字具足十二部 半字唯有九部修多羅祇夜
伽陀別名為此三部 九部三從 功能修多羅二種
語言修多羅如是奉行 三藏修多羅長橫 十二部修多羅
十一三藏伽陀第二不等第三祇夜 功能授記本事經本生經未曾有
因緣譬喻經無問自說方廣 合為十二部小乘九部合為 長行諸佛眾生修多羅
即為伽陀修多羅 在前伽陀不必在後本事本生第二 本事過去世事藥王本事品等
過去世事本生經未曾有因緣經 善惡未曾有經善事 大地振動因緣本末
本末因緣譬喻祇夜 則是八部名為在世十二部經
佛滅度委付迦葉十弟子之中大有 大聲所謂迦葉目連須菩提舍利弗 迦葉舍利弗目連早已滅度
須菩提迦葉迦葉迦葉滅後阿難阿難田地 舍那婆斯舍那婆斯如是隔世
一百餘年分為二部一者摩訶僧祇 大眾部二者大眾部分為九部大眾部一說
出世窟居部多聞部 施設論部阿婆 三百年中上座部諍論
十一薩婆多部雪山部 犢子部達磨跋陀三彌底部彌沙塞部
曇無德部迦葉十一 十八大乘何者十八上座大眾兩部
其後弟子分為十八部五部三藏毘尼藏十八部 盛行五部薩婆多部曇無德部
僧祇部彌沙塞部迦葉五部之中薩婆多部盛行佛滅二百年中上座 薩婆多部毘曇佛滅三百餘年
迦旃延子毘曇八犍度六百五百 毘婆沙七百婆沙 毘曇法勝千年之間達磨
心論十一毘曇盛行成實論曇無德部出於七百訶梨跋摩 菩薩五百年大乘
閻浮提第二法輪有人般若 通教聲聞地般若 菩薩地般若般若
三乘三乘通教云何答曰三藏聲聞四諦 菩薩行彌勒廣說菩薩行
般若三乘通教般若 二乘菩薩菩薩心般若聲聞心中道品若是三乘通教
通名般若應有別名三乘 通學般若般若三乘通教涅槃經 中道聲聞菩提乃至
得佛菩提三乘通教 大經般若波羅蜜 般若經大乘最上乘
故知般若三乘通教三乘同學般若 密會一乘聲聞 緣覺皆是菩薩無生法忍
求人不可得云何分別三乘即是一乘古舊般若 一切法法性摩訶衍
淨名抑揚轉法輪凡夫 聲聞敗根不然魔事譬如 不從大家作務聲聞
大家大乘作務小乘經大品經 抑揚教何故 大品法華涅槃開明所以
大品無所得無所得 有所即便了悟不須正因 法華眾生
得了正因大經鈍根眾生 上合 領解根緣
大品法華華嚴 有緣正文釋論解方便 般若種子正因五度
菩提果樹大品佛性 有緣正因法華眾生佛性 萬行華嚴中正法性
中有經卷經卷一切 眾生中有佛性微塵經卷即是 煩惱見佛佛性既是正因諸菩薩修行
四十十地即是有緣 云何眾經 二義般若廣破有所無依無得
佛性一乘法華廣明 正宗無所得佛性涅槃 佛性常住無常正宗一乘
無所得眾經不同互相 般若廣明無所得實相法華不明 廣說一乘因果廣明法華
因果涅槃廣明廣明佛性常住 廣說只是一道三義 般若無二稱為妙法
涅槃菩薩心般若 般若佛菩薩一乘 眾經無異異名大品
般若一乘佛性法華 一乘般若佛性乃至涅槃

[0066a07] 感應第二三義感應乃是佛法大宗眾經綱要
感應凡夫諸佛菩薩 不同一者 見佛聞法二者
不見形聲見佛聞法四者不見 聞法直感神力感應第二 善感有人未來善感若爾
未來現在現在善感過去善感惡感有人善感有人善惡 一切眾生何故不見
善能眾生既有善根得道藥師善惡一切眾生善惡六道受苦
三世善感過去現在未來 故經云過去久修善根念佛 善惡
感應 因緣應法起息應名 應法自古
公義眾生法身 無生故經云慈善根力師子莊嚴法師別有應法
為生歸本金翅 上昇虛空水性 具有二義
不實應法 諍論是故龍樹出世諸見 然後因緣假名大用
善巧不同 起名起名
定作定作 佛滅度眾生不滅 智度論三時利益眾生
菩薩得佛滅度華嚴經 令眾生生歡喜王宮令眾生 三時
善感善感見佛樂受善惡
有人法身 經文。大經金翅鳥飛昇 水性虛空法身佛金翅
報身佛化身 第三佛滅度有形經書名表 正應所以然言教
應機正應眾生見之後 其所書寫其所既有眾生 正應相從
何以形像相從入佛 不得相從經書雖是正法眾生 書寫相從諸佛菩薩不二
未詳不二何等論師真諦 不二法門智度論實相般若論師 阿梨耶識攝論真諦三藏阿摩羅識
之內初二 四句釋迦摩竭淨名杜口
不能乃是不可 可言中道佛性菩薩 真俗顯形水中月濟度
初地得無真俗 論師初發心無生涅槃
畢竟四重階級一者對地 順忍未有無生未能真俗初地 得無二觀仁王攝論
二者初地無生 至於定慧無生 智度論三地三地
定慧不等至於定慧均平定慧般若方便 靜觀定慧
至于定慧 得無功用 功用永不復生無生四者
究竟究竟無生在於方便品 佛道純熟佛地無生 如來斯文無生四處 偏執

[0067a01] 淨土第三二義 淨土諸佛菩薩眾生 佛土不淨
不淨不淨五者菩薩 善法化眾生眾生善法善緣 純淨不淨眾生穢土
不淨淨土眾生眾生 變成不淨不淨不淨 眾生變成彌勒釋迦
眾生善惡二業 皆是眾生應名眾生 王化佛土
眾生業感如來 淨土凡聖同居土 彌勒凡聖淨土西方
往生三乘賢聖大小 羅漢辟支大力菩薩三界分段界外淨土菩薩菩薩
二乘香積世界無二七寶世界諸菩薩諸佛獨居仁王三賢聖住果報人居
淨土不出次第何為 淨化教門徒眾時節
刀兵三世間世間 論義而言 土方有空一切
攝論變異淨土 若是法身淨土中道 報佛淨土化身淨土
皆是中道 有人淨土眾生化主 佛土論師經論
經論淨土分段變易淨土 淨土乃是萬行所得真常淨土 淨土淨土報佛淨土經論處處
明淨有人淨土西方 穢土二者一處淨名妙喜淨土穢土
如是 諍論一邊義味身子穢土梵王淨土上文十七
明淨淨土可知眾生見淨土淨土羅什異質
不同天子 無間地獄共處不違 醍醐
淨土三身 仁王人居淨土攝論真如 即是法華真如常住
異見質多一實失實六道 大經一味種差
人見心所 水火二見人見恒河不同
如此中道 其二攝論唯識淨土 二見身子見佛見人
梵王見天佛土非人 莊嚴釋迦二見 惡業
所見不見
第二別論西方淨土 無常有人無常 法華相似常住究竟
一乘至於彼岸故知種種 三界三界釋論在地名色 欲染欲界有色無色
須彌山大海江河故知三界彌勒阿難以上至於 其中所有微妙嚴淨自然阿難
對曰唯然不得三界 不可三界三界 第三聲聞無聲聞者阿羅漢
解釋不同下輩退菩提心出生之後二乘實有聲聞法藏 國中無有聲聞二乘
聞者無聲香積 無有聲聞應有聲聞第四天人天人非人
則是豈可分別 有人有時勝者 為人穢土人天淨土
人天第五胎生胎生應化胎生下輩受胎胞胎花臺不出胎生胎生禽獸
之類如是禽獸禽獸故經云 中有

[0068a06]

[0068a07] 一明破申大意 二明宗旨 三明經 能所 四明中觀論 五明緣起

[0068a09] 大師不同形勢非一 一者有時宗旨中觀解經 破申然後論文
所以然渙然學門 尋求二者大意 論文提綱要旨
其後二諦釋論佛說二諦正道二諦 四者二智論文
二智說教菩薩權實顯正 二智五者古今所以然 自古迄今制作並不龍樹
斷常至道廣破 所以然 即世數論三論
師宗無行 佛藏然後經論相成 可見
大小分得無得 異學使
出自菩薩中心 何以法師所以 形勢三義一者明法
根緣調停甚多亦復 二者他人他人立義定作一說聽者 諸法一定
唯一龍樹提婆深遠萬端傳述寧可一概大為 破申大意二者宗旨同異
經論能所四者中觀論五者明論緣起問答所以破申 內外學徒製作破申
內外惡人內經 敘述外道事實妄語成實 數經四諦如此
虛妄不成破申善巧方便破申 大意破申只是破邪顯正即是
邪見正法炬能破顯正不出人法即是聖人法名正法 破邪顯正就此一者
菩薩二者經論破申菩薩 中道二智菩薩中道 中道二智即是
何所緣何 教相無不悟入悟入真俗 不俗因果其餘
感應因緣然而 佛說
鈍根薄福不知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決定 不知大乘中說畢竟不知
因緣見疑空生所以然有所真俗 真俗不知不俗真俗
真俗不知以求真俗 真俗真俗不知 不知
不識真俗不識真俗因果 諸事皆然他人真俗一體異體先有
有所言說經論 是故斷常生滅 所以龍樹菩薩八不
斷常不二破申大略如此 而言何者 無量大略不出
無得無得 大品經何等菩薩道 菩薩道有所菩薩道
菩薩道無得 假名假名 無得即是假名
有無 有無皆是
皆是 皆是 不同假有
不同假有 不同有性皆是
所以假有皆是假有 破邪顯正
菩薩正化像法 不少何人破邪顯正 不出調世尊能化
其餘宣揚所謂馬鳴開士 龍樹提婆破邪顯正 一往不同
不異菩薩所以不同實相所以 不異同異不同不異既得不同 同異佛菩薩具足具足
顯正佛菩薩說教 菩薩制作 若是龍樹破法
淨人提婆神我 中論內弟無我有法是故除法淨人十二
無為何況百論外道僧伽 有神不知無我 破法生空一異明法
顯正何故 大小大小大小
意趣不然指掌中論 所以大小百論大小緣故 大小中論真俗真俗
百論真俗不明真俗結論 真俗二諦是諸佛教 大海悟入莫不因此教門
除斷外人 佛法為何論主應聲 世諦不斷真諦無故不常
常見是故二諦破邪顯正令正 破邪顯正
破除顯正邪正 破邪顯正邪正破邪顯正他人
兩端破除顯正若爾 相違 邪正
破邪顯正邪正相違 水火何不 邪正寧可正教
顯正邪正 非一邪正邪正
無邪若爾 破邪顯正顯正 破邪顯正斷常所以
不斷不常名為顯正是以 斷常不斷 斷常別有不斷
佛出世既有龍樹出世 龍樹出世 龍樹
若爾佛說龍樹說教答應 佛說經教龍樹 同感不同
佛說二諦龍樹龍樹 佛教同感不同 論主不同
論主 使 破申
既有 第一破申 不立
外道神我 行人外道二十五諦而立四諦十六諦 外道神我真實不無世諦假名行人
不可外道二十五諦四諦 十六諦有人有法既成外道有人外道
所以然論主出世顛倒斷常 所立 第二破申
一往且如 別有不立所以然顛倒
虛妄病故 百論下文下文 無人無法
今次乃是有所非唯不能不能 能破自立
能破大師猛將 菩薩 無生正觀內外諸法畢竟清淨
虛妄斷常顯出如來真實正法如此 名為破申 非唯
不成能破若爾 勝負是非乃是 斷常豈能正道
受屈無勝所以 無勝何所無勝
勝負何所 無勝無所得
真俗 二教 邪執正教
一家何故 八不生滅斷常一異別有 中道何謂斷常生滅
第一破邪顯正 無二前言
一者真俗二諦 便 可見解釋何故
二諦生滅斷常世諦生滅真諦 不生生滅實錄不生不滅 不生生滅斷常
名為論主斷常 生滅如此 名為破申
稱為破申大意

[0070b11] 今次第二宗旨同異一往不一不異所以然八不眾經方等
啟初不生不滅不一不異故知 非一不異不一不異便不論四言即是
不異不一不異 不生不滅受想不生不滅 五陰不生不滅色心不空五陰
不生不滅不語色心不空 何不不一不異 不一不異
所以不一所以不異 不一不異若爾 不異不一
若是若是不論 所以 若非一異非一
是非一異非一一異可言二義一者造論佛教
二者無依無得申正 若是不能有所若是 無得有所是故不依
問答下文不依 不依不依不當當空當空
何謂無依言依 對外言依何所無依
有空釋論 三論二者三論 三論多義一者文義別有
二者文義三論 通論一切無不一切 通論若是釋論
別論一部文言是故別論二者若是 釋論釋論三論
所以然三論諸法 下文無人無法何處 諸見即是諸見
本末推求 非有非有 破除三論釋論
破除三論即是釋論即是乃是取捨 豈能諸見三論
即是 諸見四句一者
迦旃延子三藏 二者方便教門 四者
名實三論釋論三論 一者三論不同
宗旨長短四者內外五者不同遠近 不對三論不同
自有多種如此 甘露毘曇若是舍利弗 因人成實三論
若是十二百論中論 教理通論三論三論 斷常顯正豈不得名
得名 三論 不同若是中論二諦
百論外道 十二第二 三論宗若是中論百論
十二中論中論 二諦不生不滅不常 即是二諦瓔珞經二諦不生不滅
論文佛滅度後五像法中人 大乘中說畢竟不知因緣 見疑畢竟云何有罪福報
如此世諦第一義諦 貪著龍樹菩薩所以造論 二諦所以二諦二諦
百論二智提婆外道 權實二智一時別圓不可
通義中論 二諦百論百論二智 中論言中二諦百論
不可不可一者 造論佛教中論二諦 百論何不得以二諦
關中聖心 真諦豈不二諦 聖教陵遲百論
二諦佛學二諦豈不二諦 宗旨二諦 二智提婆權實
二智中論 方便慧不以二智可以 二智而今中論二諦百論
二智兩相強弱 第三短長若是百論權實 二智中論方便智百論
一時折挫僧佉權智 中論提綱匡正佛法 大宗一時方便慧
不可一時百論善巧 一時折挫外道佛法權智 第四內外
一者若是中論百論除外百論斯文二者 中論同學百論異學龍樹
佛教龍樹佛教解發中觀中觀名為中論外人佛教顛倒 不解斷常同學佛教
論主斷常佛教同學 提婆論主自學佛經外道 僧佉不同異學
百論 何以得知故經云圖書讖記文章呪術皆是佛說外道以外不解
便百論既有中論 學佛 解故迦旃延子不得三藏是故
中論百論 一者上根提婆二者 提婆不解信心佛經
不解佛經龍樹 上根中論 第五
不同眾多略明因緣隨緣 甚深因緣即是因緣隨緣即是隨緣即是
若一無常 四緣偏圓 因緣隨緣因緣如此
未曾相離即是 即是菩薩 差別差別不二佛菩薩
差別差別不二二義 化主所以具足菩薩唯有所謂菩薩
強弱百論 何故中論 論師種種生相生相不得
不生種種不得不滅 百論一對即是 第六破申遠近相望中論
百論中論佛經 佛教百論 佛經佛教
正教邪執入佛 中論除外 百論何故外道
中論 中論 百論
中論百論 百論中論 何故佛說教本眾生
令眾生悟道眾生不識 悟道菩薩失道眾生佛教 本行邪執正教是故
百論外道未曾 學佛邪執然後入佛是故 第八有對不對提婆
外道所以龍樹著筆是故 對外何故一對不對龍樹 深遠外人不對
提婆一時外人所以相對 不可解龍樹深遠 提婆便不對龍樹
深遠外人不能外道相對便 如來外道相對故知 龍樹不對不用
有對不對自有 外道自有著筆如此有餘答復何者
龍樹出世正化像法眾生 佛法 大道眾生甚多小心其事龍樹
望風著筆對面 是故龍樹不對提婆出世 百餘正化
逼真正道金石一貫得失菩薩對面折挫 提婆面對
有對不對

[0072b24] 次第經論他人 毘曇三論不立成實 成實毘曇
毘曇成實何故 數人識見 眼識眼根
而今無識不見故云不能 名為數人 識見識見無障礙
不見故知但是 豈非毘曇 成實論不可三論
不然三論不立 百論不立 三論不立不然
不立不立 不立存有何以下文
不立故云不立 正法中觀正法 不破不立師子
一二云何無二 方便 佛菩薩相望若是具足具足
菩薩具足具足不立 虛妄邪見真實正法是故 菩薩方便
樹立是以不立便 立論不立成見 非但論主不立不立
論主今人 復生論主 何所二諦
教門只是教示只是當前 當前論主不能當前 當前既得論主教示
非但論主 論主
二諦即是教門二諦教門何所 二諦教門只是眾生無有 二諦教門諸法
諸法非有二諦教門 不無諸法無所有即是諸法所立二諦教門故知非但論主
非但亦復 論主眾生得無何所只是
無故論主論主 若爾論主論主 論主論主
外人外人論主論主無有在外 論主而今外人論主
論主不曾 無有論主不曾論主論主 不受受屈是故非但
非但亦復蕭然 解脫外人如此 解脫何以加之具足
智能簡略故云 二智 論主二諦二智
二智二智二諦 二諦論主二諦二諦二智二智
智能 能所一者即是 二者即是境智能所論主
四者能所二智 即是能所菩薩 二諦發生二智
所生即是境智能所論主二智 言教即是論主能所 即是
而今何故在此智能 一者造論二者能所 造論論主二諦
二智二智造論即是 能所不二 能所能所能所無能
不智不能不不正即是 能所不二今次 二諦論主二智
言教論主佛教論主論主別論 論主
論主 何故論主二諦 發生二智不二
二智二諦不二 論主通名
論主二諦二智 二智二諦 二諦論主二諦二智
所為所為
所為 正則
不論 能所經論 師弟佛菩薩經論師弟 相成得名

[0073c14] 第四中觀論中觀論三字中觀論中論言論中觀 中論
中觀論功所以然 即是 發生二智發生觀智
表觀中觀發生觀智觀智往復是故 中觀論
觀智中正觀智研覈是非中論論功明論何所 中觀若是
中觀言論中觀 無有非一正意何故啟初 中觀有所失道未見
般若生滅斷常 斷常所以中道所以 正法虛妄顛倒所以無實
所以中道無邪所以 虛妄所以 論題失道無量
大略不出一者即是 二者即是邪見獲之流俗 邪見
初一 何時佛滅 後五像法中人中道
不了則是生滅斷常一異 論主中道二諦不生不滅 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八不
虛妄八不 不為虛妄八不 外人不可得
不生不可得不滅 生滅生滅不可得即是 虛妄論主不生不滅
法實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舉例毘曇分別諸法 分別第一義世諦
虛妄第一義世諦 不得無體應名即是故道十一種色成色
實錄如此有名應名 第一義外人 虛妄論主出言
二諦中道二諦中道 二諦中道 中道二諦所以然
不二即是二諦中道空有 空有迷失論主空有 不空畢竟即是中道
不二外人便論主若爾 無二論主有無方便 有無二諦假名二諦是故
中道二諦一句 中道二諦二諦中道所以然 中道正觀真俗即是
起用不二是故中道二諦真俗二諦是故論主 不俗偏執
二諦中道中觀論有時 有時復合不一 不異不一所以不同
所以復合三義 一意圓通 相若中觀論表觀境智
中觀 名為中觀發生正觀以此 正觀斷常是故所以中觀論
中觀何故生滅斷常 中觀不行生滅斷常中觀中觀 是故中觀
不分中有 家家盡言是故非一
不出外道毘曇中道 略釋外道迦毘羅
所以然 不即不離若是中聲
所以然大聲小聲 勒沙婆 所以然初生所以不明
所以 何處
成論家世諦四塵 四塵 外道山門
非有無為無為 別有非有以為 非有以為別有非有
不可何故有無非有 而今何處非有以為是故 不可有無非有
以為不可何故 非有有無非有 非有以為如此
有無有無 有無 何故有無既已
無為有無不然 非有無故有無何處無為 非有無為
無為若爾 大經中道
非有無故中道 非有無為無為若爾應用
有無非有無為 既已云何有無既已 云何無非緣法
有無非有無非無法 非有無法非有無為 有無非有
何故非有 無故有無有無既是非有無何 斷常有無非有
非有斷常既是 非有無不 不得有無不得非有
不得若爾有無非有 好不常見斷見非有 愚癡若爾
無異非有有無 相若如此即是
別有解釋法身 法身無所不在法身不在 不在不在非有乃至
無所不在法身非有乃至色心 無非
泥洹說中既是說中 中間非有無不有無故知一切諸法無非不在不在
無得無得 不在何謂無所不在 無所不在無得畢竟
所有中一一切 不在一切不在 一切諸法無非何故
不生不滅生滅病故生滅生滅不見不生不滅是故 生滅不生不滅名為
中有一者二者 實義就此三義 三義不妨一意一意三義所以然
所以所以不正不正 所以所以不實不實 以是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 三義不妨一意一意三義 差別所以
所以差別中論說中 說中何故佛教 錯解所以是故中論說中
外道橫生佛教是故所以 邪說二階所以名實何故 說中邪說
不正二階所以名實即是實義 二者實義
不可 緣故只是 舉例十方諸如來一法一心一智
慧力無畏十方諸佛一法 實義釋義不同 一者二者
釋義何為何為 世諦第一第一
世諦世諦 第一何謂 世諦何謂何故
世諦第一豈不是 之所以何故 第一世諦豈不是
真是俗家之所以二者 不俗不俗俗家之所以不俗真是
所以金鼓 本性清淨華嚴經非有 如來佛法
釋義真是真實 涅槃經生相道者
何為 中觀
是故即是雖然 解釋既有多種亦復外道 勝妙
毘曇念處五停心觀 不能 二種一者小乘二者無得大乘
小乘無生生滅 即是智慧即是煩惱 智慧境智生滅
若是無得大乘境智無二無生 無生煩惱不生不滅智慧 不滅不生境智不二有無平等
如來不來後際 不住如此名為正觀名為 何為
即是檢校觀察 檢校斷常觀察虛妄何處 檢校斷常章章觀察虛妄八不即是
生滅斷常生滅 不生不滅斷常不斷不常即是觀察 不斷檢校虛妄不虛觀法
緣生不異名實 不常一家觀智觀智
正觀體悟即是正觀 正觀正觀正觀 觀照其實
實用即是照實體悟正觀正觀 正觀即是正觀
亦稱 得失邪正能破得失了得了得
能破涅槃成就演說四顛倒不成就正豈能演說顛倒 豈能非但
亦復不識非但 不識不識 得失相若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生滅即為生滅 不生即為邪正
無得邪正 即是得失 即是何故觀本
緣觀中觀
中觀今次何為 法相 盡言若一不盡
若一不窮顛倒 顛倒 盡言論功所以
非但盡言亦復非但 非但亦復是故 諸法不如
中觀諸法一中非但 諸法諸法 諸法
是故所以 即是方便即是方便慧方便即是方便慧即是
即是二智即是 二諦我所所行所行所行
不二平等盡言 若是問答折徵所以 若是
乃是相違公約 問答盡言
問答是故相成 盡言使 外人龍樹使龍樹
外人云云無已 可見使本末得失龍樹 外人外人
有言龍樹外人龍樹 譬如 張寶未決
本末得失自有 無言無言 不語龍樹外人龍樹外人
龍樹外人無言外人無言龍樹 龍樹外人龍樹 有所龍樹
是非外人外人外人 龍樹龍樹 稱為龍樹譬如人相
勝負龍樹外人 如此龍樹外人 故稱龍樹

[0077a09] 第五緣起龍樹菩薩南天竺梵志 不再之中 四韋陀馳名獨步
天文地理道術無不契友一生唯有隱身 梵志一世草芥群生
龍樹 香氣分數多少 方藥藥師
相遇 王宮宮中美女懷妊 可以中斷
行者若是可以若是鬼神可以 諸力宮中龍樹不死
受戒九十日中三藏大乘經 愛樂菩薩如是接入 經藏龍樹深入無生具足其中
羅門呪術龍樹爭勝大愚 菩薩日月爭光 婆羅門千葉蓮華
龍樹六牙白象高舉擲地婆羅門化作羅剎龍樹化作毘沙門天 羅剎恐怖退婆羅門化作
龍樹化作曼陀羅華外道折伏出家 弟子龍樹菩薩大行閻浮提涅槃 之後供養

大乘玄論卷第五

  吉藏  歷劫
三論顯揚  深奧  末世
先師  懷感  遷化
  聖曆  第三
十三  景云  
大乘  開印  耀餘光
  法樂  
回祿遭殃  醍醐  愁腸
衣鉢  論文  
八不  金陵風扇  一實
所生  迴向  聖化
三皇  四海靜謐  
  佛道增長  
利益堂堂

[0077b22] 于時永仁三月二十一菩薩戒比丘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5 No. 1853 大乘玄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