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eng Xian Zhong Bian Hui Ri Lun 能顯中邊慧日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
苾芻慧沼

十力五眼大聖  求法無邊
四千寶藏  彼岸
隨機  能仁法王
涅槃  正教慧眼
十地三賢聖眾  護法深經
末世  隨情聖旨
正教己見  
經論  法濟令正
故我稽首三寶  慈悲加護

[0408c04] 勝義經論平等俗諦 四一理智
雖是根器使十二 三藏奧旨總分 心體諸法迷執文總
不知如來 有情有種 使不一不知世尊
同體意樂不定性所以聲聞 不識菩薩不依 真如佛性作佛種性
不成闡提二乘作佛種性三車不立 種性有無周遍差別
有無有性不定無性 畢竟以此聲聞闡提一二三五等分凡聖權實
皆有佛性當作有無種性 作佛無為佛果 三義常住
無為三佛 見說無為四智無生不知皆是 遍知祕密意趣十二
會通彌勒 菩薩瑜伽論無不無不無不無不無不無不
無不無不菩薩 善巧大行大菩提 有情
果證無著一部通明 教理本末有情大海
連城毒藥醍醐 螢光日月寶劍多羅 達磨顯密互相發起
法海波瀾 高論前驅三藏精微
奧旨 可觀

第一

[0409a18] 定時 定時 權實 通經 顯密 

定時

[0409a22] 經論之內有名深密 一乘法華一乘深密三明法華二明
何者深密定性二乘 其中一乘非有情性差別三明法華聲聞菩薩我所
說法乃至一偈成佛無疑事實鹿化城 非理所以者何
名義無異法華深密略舉法華 深密攝論法華舍利弗 如何法華一乘
攝論一乘法華 定性無有作佛 大慧菩提願決定
法華經決定未熟菩薩 使發心文言往事說破 一乘決定二乘作佛
決定第三一向大乘 大乘二乘種種 深密種性道場法華退
提心變化聲聞一乘聲聞 經論共同無趣文具 深密不定種姓正覺法華經示眾
生佛知見同義三乘法身 三乘法身平等佛性法身差別 深密三無性勝義無性
平等一乘法華經四大聲聞 譬喻賤人中間 領悟深密第三
一類法無我攝論 法華一乘同異 妄分別有名涅槃佛性
即真佛性論名為應得理性 不信應得定作非理應得 因緣大悲菩薩有加眾生界
作佛有情應得加行 因故作佛作者即是 有無顯正
相應八識 八識真如 不信正因豈不不然
正因名為迷悟 名為正因經論 菩薩地經第四瑜伽論三十八第三
四緣常法常法因緣瑜伽 攝論種子 親生經論便大過豈不
五蘊五蘊佛性論不許真實 正因現行楞伽經
具足無漏薰習不空如來藏 現行正因正因無漏 凡夫有漏
正因大乘甘露心所法 豈非報佛正因若非報佛正因莊嚴論 攝論四智品名報身報佛
真如 正因不過所謂真如法身如何正因因果
如來藏果位法身不生 不知正因 改易因果三身正因
顯正分別菩薩行者任持必得作佛至此 作佛菩薩種性最初發心
任持種性便畢竟種性 作佛非理所以者何菩薩地經 初發心決定必得阿耨菩提云何
菩薩種性初發心一切菩提分法 名為何以菩薩種性必定阿耨 菩提是故種性必定乃至是故
菩薩行方便菩薩方便滿足 菩提是故初發心菩薩行方便方便滿足菩提
名為方名有性菩薩地經菩薩 復發精進不能阿耨 是故發心精進菩薩
修習任持有種云何 發心菩薩地持論種性 種性復發精進究竟阿耨
菩提是故發心修行方便 得名種性發心種性 小乘
乘法差別涅槃畢竟無性 無法不知畢竟無性發心還有五乘差別所有種性
何以瑜伽 彌勒菩薩勝鬘釋迦 如斯
畢竟無性發心還有發心因為 自然釋迦楞伽第一大慧
三緣 違決定義 五乘性別同一當成
云何世尊大乘佛種維摩經 調大師豈不知正應
小乘根性 菩薩地經發心 精進菩薩故知
有種數數種子名為習性 戒經定異聲聞聲聞乘 般涅槃故知性別不由
無聲聲聞乘 聲聞乘新生 教相
種姓種姓 如理顯示



[0410b18] 深密涅槃後說三七日四諦 四十大法何不 大乘小乘後說大乘
一乘三乘後說一乘何不深密初三法華一乘第四涅槃 第五不然過失四諦
佛世尊一乘第四佛性 第五五時有意無量壽經西
往生淨剎彌勒 虛空藏普賢 三五涅槃經一時恒河
定時不可五時 如法第二信解品三時我等涅槃
世尊往昔說法既久在座空無菩薩喜樂第二慶幸 善利法王大寶自得第三
之中三時深密如何 五時大過無量義經小乘 大乘大為非理
所以者何無量義經自從如來得道 四十餘年眾生演說諸法乃至 第一
辟支佛發菩提心十地不分三乘 波羅奈鹿野園阿若 四諦諸法乃至念念生滅
中間處處諸比丘菩薩 十二六波羅蜜乃至演說 無量義經乃至念念生滅中間
辟支佛菩薩 菩薩善男子四諦 聲聞諸天聽法發菩提心
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辟支佛 無量眾生發菩提心聲聞 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演說菩薩
歷劫修行比丘萬億人天無量眾生 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辟支佛 緣法演說十二因緣辟支
菩提心聲聞緣覺緣覺方等聲聞辟支佛因緣 菩薩無量義經小乘
大乘大乘以此為 從何大教大乘 深密大教三乘
限定年月前後 小乘大乘三乘一乘五時教 法華經深密
涅槃法華深密在於如何 淺深次第五時第四 第五深密第三不然三七
日後鹿四諦第二 十地道樹 號曰如何最先
即是大乘勝鬘經聲聞緣覺 大乘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 一乘阿耨菩提第二大乘
一乘第二如何第四 深密三乘三乘三乘 三乘深密
正理共許大乘 三乘三乘法華前後 聲聞不同不可說法華
一乘第四涅槃 三乘佛性佛性即真 勝鬘經如來藏不增不減經法界體性
如來智印經天子諸法 行經文殊師利法身經廣明如來藏 佛性法身一切如今第五
佛性勝鬘經末利夫人在於 如來藏菩提流支成道第十 佛性論深密
廣明佛性不依涅槃佛性如何 涅槃一切佛性勝鬘經 佛性論第五涅槃深密
不得第三如何 智論華嚴 云何無量義經第三
前後深密不信 前後五時嬰兒智者不許法華三時深密
法華第二波羅奈四諦 復轉無上大法權實 二時第二信解品偈頌如是
未曾汝等作佛我等 無漏成就小乘聲聞弟子 最上乃至我等佛國土
化眾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 空寂無生無大無小乃至 我等今日未曾有而今自得
窮子得無非空 之中經文深密 以此不同涅槃
第二醫師 不宜非空對外
人空人空說法破法說法涅槃 外道聲聞
佛性非有非空 三時第五涅槃佛性五乘 佛果第五何故跋陀羅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作佛何不發大心 羅漢果深密第三 一切了義明顯
大綱門對 五時分辨一次得名 不等不同說法有別
次第三乘一乘佛性一乘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