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Huayan Jing Ti Fajie Guan Men Song 註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七字經題法界觀三十門頌 卷下夷門山廣智大師本嵩述
[0700a06] 空即一切總莫動著 動著頭角生。落在第 二念。今不動著。妙解前生。
[0700a08] 阿誰無作用 便是死了底漢。猶棺槨中瞠 眼。此頌人人分上活潑潑地皆有作用。是顯 解也。
[0700a11] 作用復由誰 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誰力。此 頌人人無不承恩力。指前顯理也。今推解不 離理也。
[0700a14] 當處和根拔 移花兼蝶至。買石得雲饒。此 頌即理而生解。理為解本。今顯即理。故曰和 根拔得也。
[0700a17] 渠儂由未知 君子若似我。一切法無差。此 頌渠儞也。儂我也。南方時語也。今嘆理智不 相離。人人總不知。目前空即色。遍界野雲 飛。
[0700a21] 虛空雲片片曠野草離離 野花開似錦。 澗 水湛如藍。此頌真空即幻色而物物明矣。法 燈云。今古應無墜。分明在目前。片雲生晚谷。
孤鶴下遙天。是此義也。
[0700a25] 早諳燈是火飯熟已多時 早知今日事。悔 不慎當初。此頌前會色歸空。是影揀斷實之 情。唯言顯理未云顯解也。今此正揀情執遍
計。影揀依他境空。悟此解心不離前理大似。 不知燈元是火。空忍飢腸耳。
[0700b01] 三空色無礙觀 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義曰。空是真空。不礙幻色。色是幻色。不礙真 空。故曰無礙。此則約能觀之智有無雙照。約
所觀之境真俗雙融。不二而二。以顯色空。二 而不二。明其無礙。以此為門。出生觀智成立 趣行之解。
[0700b07] 東涌西沒元無二法 繁興大用。起必全真。 賢首品云。或於東方入正定。而於西方從定 出。乃至如是入出遍十方。是名菩薩三昧力。
清涼云。菩薩寂用無涯三昧門。於器世界業 用自在也。既曰三昧。豈有二法也。
[0700b12] 去住都無我。縱橫豈有他 入浪穿雲都無 罣礙。此頌去住者。三際出入無礙也。縱橫者。 十方往來自在也。由前八門我法二執都遣。
到此空色同如。豈有他法於其間哉。由是竪 窮三際橫遍十方。為一味之圓通。顯二法之 無我。非情識之所測。唯同道乃方知。下云。
[0700b18] 寒山子撫掌拾德笑呵呵 因何二老呵呵 笑。不是同風人不知。此頌斯二散聖。不住那 邊混跡今時。或笑或歌左右逢源。別有深意。
[0700b21] 嶺上木人叫溪邊石女歌 故國消息斷。石 虎叫連宵。此頌前八門情盡見除。似木人石 女。到此趣行解興如能叫能歌。豈有情解於 其間哉。
[0700b25] 色空同一味笑殺杜禪和 當局者迷。傍觀 者哂。此頌空色無礙蹤跡未亡。無寄人前堪 悲堪笑。達士可耳。只如杜撰禪和笑箇甚麼。
乃云。我衲僧門下。佛魔並掃光影齊亡。纔有 少分相應。況更說色說空說一說異。是好笑 也。
[0700c02] 四泯絕無寄觀 混然寂照寒宵永。明暗圓 融未兆前。義曰。泯謂遮泯。泯前八門情執。絕 謂止絕。絕九門趣行之解也。然則前門有空
可色有色可空。今此門中二俱不立情執兩 亡。令心絕待都無所寄。以此為門出生觀智 矣。然初句當般若心經中色即是空。二句當
空即是色。三句當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此句 當是諸法空相至無智亦無得。顯法體離一 切相。與此真空理同。齊大乘始教。
[0700c11] 心若死灰口宜掛壁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 商量。心者無寄觀心也。到此聖凡情盡境智 俱冥。如死灰遇煩惱薪而不能然。豈可言思
而能到也。觀中拂跡文云。非言所及。非解所 到。令解心如灰。不可以心思也。非言所及。使 辨口似壁。不可以口議也。
[0700c17] 境空智亦寂 不居明暗室。懶坐正偏床。此 頌妙絕能所對待。正顯無寄也。
[0700c19] 照體露堂堂 照體獨立。物我冥一。此訟觀 智孤朗般若獨存。既曰獨存。心外無法。法法 皆心。下云。
[0700c22] 熱即普天熱涼時匝地涼 靈光獨露處。純 一更無雜。此頌心境重重本覺性一。可謂一 香一花稱性而遍周沙界。一瞻一禮離相而
恒對佛前。所以僧問洞山。寒暑到來如何迴 避。山云。何不向無寒暑處去。僧云。如何是無 寒暑處。山云。寒時寒殺闍梨。熱時熱殺闍梨。
雪竇云。垂手還同萬仞崖。正偏何必要安排。 既不安排信手拈來。都明此意也。
[0701a01] 無心未徹在有意轉乖張 無心尚隔一重 關。有意固應難趣向。此頌不可。亦不可展轉。 拂迹之語也。此語亦不受。於觀心上都無纖
毫。心念猶隔玄津。況乃將前解心欲專此境 耶。唯妙契者即物神會。且道有無不可及底 句。合作麼生會。
[0701a07] 要會終南旨春來日漸長 將謂別有奇特。 元來天陰地潤。此頌泯絕玄趣言象莫測。於 無言象中立絕言象之妙。是以終日言而未 嘗言者也。
[0701a11] 理事無礙觀第二 山高不礙雲舒卷。天靜 何妨鶴往來。義曰。理者是前真空不變。理事 者此門隨緣成底事也。然前門但是揀情顯
理。如金出礦未為器用。今明真理隨緣成其 事耳。無礙者理事相望體用互收。若不變即 隨緣理不礙事也。成事即體空事不礙理也。
觀者權實雙融無礙智也。只為此門隨緣。所 以落在第二。此門行理量雙融之行。運權實 互融之智。超理事大小之情。離體用一異之
見。證理事無礙雙融之中道。此門法義已當 大乘。同教之極致也。但理事鎔融存 (九十) 亡 (七八) 逆 (五六) 順 (三四)
通有十門。同一緣起矣。然成五對。 一相遍。二相成。三相害。四相即。五相非。且 初第一對者。
[0701a25] 一理遍於事門 功盡忘依處。轉身覺路玄。 義曰。一者數之始也。謂一真不變之理。妙能 隨緣遍於千差事法。觀云。一一事中理皆全
遍。非是分遍。何以故。彼真理不可分故。以此 為門出生觀智。行人於此當了法身自性有 隨緣妙用。正明理不礙事也。
[0701b02] 獨曜無私對揚有準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0701b03] 寂爾本非多隨緣處處和 密移一步六門 曉。無限風光大地春。此頌玄寂不變體一妙 絕群數。故曰非多也。靈鑒隨緣用廣數而應
之。故曰處處和也。正明理遍於事者也。
[0701b07] 鎔金金作器動水水為波 截瓊枝寸寸是 寶。析栴檀片片皆香。此頌真理隨緣成事顯 事。事全真矣。
[0701b10] 染淨元無自聖凡豈有他 應觀法界性。一 切唯心造。此頌一一依正俱無自性盡。是真 隨理緣而成。豈有他法而別有體也。故經曰。
真如淨境界。一泯未常存。能隨染淨緣。遂分 十法界也。
[0701b15] 東西南北看那畔不彌陀 佛身充滿於法 界。普現一切群生前。此頌觀智精明法眼通 徹。見一一塵皆淨土。一一心盡彌陀。大經解
脫長者云。我欲要見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及 十方佛。隨意即見。
[0701b20] 二事遍於理門 影現建化門頭。身遊實際 理地。義曰。以千差事法各各全遍一真之理。 觀云。以有分之事於無分之理全同非分同。
何以故。此事無別體還如理故。此全遍門。超 情離見非世喻能。況如全一大海在一波中。 而海非小。如一小波匝於大海。而波非大。此
相遍二門。文雖前後法乃同時。此二為總。下 八為別。別不離總。為生發義。本正明事不 礙理。
[0701b29] 由同作異異乃全同 翻手覆手。只是這手。
[0701c01] 只由金作器所以器皆金 一點水墨。兩處 分明。此頌理遍事而金作器。事遍理而器皆 金。二門喻顯也。
[0701c04] 況事唯心現塵塵盡是心 隨緣成底事。物 物盡全真。此頌三界唯心更無別法。
[0701c06] 性空人易信法住聖難任 體空全遍人皆委。 法別有體聖難容。此頌緣生事法性空人易 信矣。法別有體實住聖難任持。何則聖人證
一切法空而成果海。豈別有一法不空者。故 古德云。若有一法毘盧墮在凡夫矣。有作性 難任者。恐非智者。詳之。
[0701c12] 緣徹無緣處緣緣實甚深 法眼通明。方能 徹證。此頌能徹觀智所徹性空。緣性既空即 不變理。故曰甚深也。肇論云緣覺覺緣離以 即真矣。
[0701c16] 三依理成事門 隨緣成妙有。大用獨全彰。 義曰。事無別體依真理而成。如波因水方得 成立。此門唯隨緣義也。
[0701c19] 明明底事處處施張 山河及大地。全露法 王身。
[0701c21] 澄湛絕纖塵能為染淨因 絕點純清水。能 隨風起波。此頌是一心之妙體杳。絕纖塵十。 法界之親因。隨緣成矣。
[0701c24] 聖凡無異路迷悟有疏親 染淨體一。愚智 妄分。此頌四聖六凡所依性一。迷者從識而 似疎。悟者就智而全親。迷悟在於人矣。何關
法性者哉。
[0701c28] 不變時時隔 無為無事人。猶遭金鎖難。此 頌隔者。塞而不通也。時時者。長遠也。若真 如無隨緣之用。則真妄長塞而不通也。有僧
問法眼云。情生智隔。情未生時如何。師云。 隔。是此意也。
[0702a04] 隨緣日日新 草木精神換。江山氣象新。此 頌正顯此門義也。謂真如能隨緣。新新不住 成。諸事法若法。有住不名妙用也。且道是何
人分上。
[0702a08] 披毛戴角者方是箇中人 斫倒那邊無影 樹。却來火裏又抽枝。此頌隨緣人也。謂自古 賢聖了證真理。由悲故迴入塵勞。由智故方
便利物。宗門中喚作異類中人也。丹霞云。戴 角披毛異類身。是此意也。
[0702a13] 四事能顯理門 乾坤盡是黃金骨。萬有全 彰淨妙身。義曰。事法體空為能顯也。真理為 所顯也。觀云。以事虛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
現。猶如波相虛令水體露現。此門唯體空義 也。
[0702a18] 青嶂白雲誰人分上 然宗門中以青山為 體。白雲為用。即此體用阿誰分上。要會麼。萬 里江山無異路。一天風月盡吾家。
[0702a21] 從緣緣本虛虛則道方孤 若了依他起。無 別有圓成。此頌緣無自性事法體空。唯願一 道真空。孤標而獨立也。
[0702a24] 空谷無音響實由外叫呼 驀地喚一聲。猶 如鏡中現。此頌空谷者。事法體空因也。外叫 者。疎助緣也。顯喻因緣無性。是事家用也。
[0702a27] 見聞性自離知覺寂然逋 見聞覺知非一 一。山河不在鏡中觀。此頌離者。捨去也。逋 者。懸遠也。謂所顯真理離一切相。不可以見
聞覺知。六情所測也。若以見聞覺知趣求者。 捨去此理懸遠久矣。維摩經云。法離見聞覺 知。若行見聞覺知。則是見聞覺知。非不法也。 直須放下情塵迴光可耳。
[0702b05] 暫爾迴頭看衣穿露寶珠 水穿瘦骨露。屋 破看星眠。此頌衣穿者。事法體空也。寶珠者。 理實也。如瞥然放下見聞情念知覺妄心。以
觀智慧眼覻破。一一事中理皆全露。又如貧 子還家。遇長者指示衣珠忽自迴頭。見破衣 內果有明珠。隨其心而驟富也。
[0702b11] 五以理奪事門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義曰。 理為能奪。事為所奪。以一真不變之理。奪盡 千差事法也。觀云。以離真理外無片事可得。
如以水奪波波無不盡。此則水存以壞波令 盡。由四門所顯之理。到此便為能奪。此門唯 不變義也。
[0702b17] 摩竭掩室毘耶杜口 摩竭者。唐翻無毒害。 以彼國汝無形戮故。佛於茲成道。三七日內 不說法也。表名言路絕。狀若掩室也毘耶離。
唐翻廣嚴。以城中平廣嚴麗故。淨名居士示 疾。於此會諸菩薩各說不二法門竟。時文殊 問言。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淨名默然無
言。名為杜口也。且如二聖人。豈可無辨才也。 蓋辨所不能言也。要會麼。欲明空劫未生前。 從來佛祖豈能宣。
[0702b26] 物際獨巍巍 從來卓爾獨存。不與萬法為 侶。此頌不變理體獨露堂堂。奪盡物之邊涯 際畔也。
[0702b29] 冥真息萬機 萬機休罷處。一曲韻無私。此 頌奪盡千差念慮也。
[0702c02] 境閑情淡淡心止思微微 境智冥寂。情忘 慮息。此頌所觀境既空閑。能緣情慮則淡薄。 微細隱也。
[0702c05] 差路終迂曲一源絕是非 直截根源佛所 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此頌隨相行多岐委曲 長劫行之離相行。一路直截是非俱泯。泯無
能泯。奪無所奪。一道靈光有何間斷也。
[0702c09] 纖毫情不掛何處不光輝 皮膚脫落盡。獨 露一真實。此頌奪盡心境千差顯一純真之 智鑒無方而不顯現也。
[0702c12] 六事能隱理門 佛事門中不捨一法。義曰。 事為能隱。理為所隱。由第三成事即理隱也。 觀云。真理隨緣成諸事法。遂令事顯理不顯
也。如水成波動顯靜隱也。法身流轉五道。名 曰眾生。眾生現時法身不現。此門唯顯成事 義也。
[0702c18] 浩浩波瀾當處澄湛 數峰青翠處。孰委是 雲根。波瀾者。千差事法也。澄湛者。純清一理 也。唯顯成事之波。不顯湛然理矣。
[0702c21] 物物既緣成緣成翳本明 只為隨他法。喪 却本來真。此頌因隨緣而成事。唯顯成事而 隱理也。
[0702c24] 但觀波浪起不見水澄清 貪觀白浪。失却 手篙。此頌約境則唯顯俗諦而隱真諦。約人 則迷於理而滯於事。
[0702c27] 遠境危峰小平湖野艇橫 莫隨境轉落今 時。恐失本來光彩去。此頌要見即俗之真。信 取境唯心耳。野人云。看。
[0703a01] 皎然直下事不動却須行 欲窮千里目。更 上一層樓。此頌雖達俗諦更須明即俗之真。 物物目際皎然明白。不應滯事而迷理。全無
變動之見。故曰却須行也。
[0703a05] 七真理即事門 隨流雖得妙。入海水波潛。 義曰。真理者。是五門不變理也。即事者。是三 門隨緣事也。故成此門不變即隨緣義也。則
廢己同他泯其理也。即真該妄末雖空而非 斷也。觀云。是故此理舉體皆事。方為真理。如 水即波無動而非濕。故即水是波也。
[0703a11] 口中喫飯鼻裏出氣 眼在眉毛下。鼻子大 頭垂。明日用平常也。
[0703a13] 明明百草頭歷歷復何求 明明開正眼。物 物盡圓成。此頌既真理即在事中。更有何物 而不具足耶。
[0703a16] 求得外邊事絕求道自周 有求皆錯。無意 自親。此頌心外求法與道懸遠。心不求心法 法心耳。下云。
[0703a19] 花開小砌畔雲起遠峯頭 竹徑通幽處。禪 房花木深。此頌真理即事物物圓成。但能信 手拈來。自然縱橫得妙。
[0703a22] 好箇安身處他人未肯休 含元殿裏坐。休 更覓長安。此頌好箇隨緣放曠即事。明真安 身立命之處。奈何不肯承當。故未休也。
[0703a25] 八事法即理門 元從恁麼來。却須恁麼去。 義曰。事法者。是六門成事體也。理者。是四門 體空用也。故成此門成事即體空義。顯廢己
同他泯其事也。即妄徹真源。雖有而非常也。 觀云。故說眾生即如。不待滅也。如波動相舉 體即水。無異相也。
[0703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