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Zhi Guan Fu Xing Chuan Hong Jue 止觀輔行傳弘決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九之一
毘陵沙門湛然

[0410c16] ◎來意 阿含總有五法退羅漢果 諫諍營事讀誦退
退三昧 五事非唯不成宿 是故文殊三十六
來意 已去功用 一切任運不須 在於假名五品位故云入流不須
入流自性 初地 相似一切不同
不須魔事魔事 故云 日增
觀法煩惱日增起見乃至 起重外道調達 方便從容進退
即如下文所知欲界 無生散心 用世方便五品不可
大小乘 大小 修禪通有自行
大小故知大小稱讚四禪 無色 相對色界無色以上 上二界地下
自性十地六度廣解法界次第 菩薩
開合 今文十門十五 小乘七方便初五
大小皆因名為 入理是故今文以為十五 十五大小
事理一切大小乘 下文 有所十五 事故
十五多少 去取問答 故云十門云何同異
以為十門 不足從事 所以不淨
合取故此慈心因緣念佛 念佛 毘曇界方便第七助道神通
起用 不合神通一門
合十不合合為慈心眾生 二者法緣無緣 二乘菩薩法緣
無緣菩薩 二乘法緣菩薩法緣 無緣菩薩何故
菩薩一者別教初地無緣二者圓教菩薩地前 眾生緣法地前亦復如是三藏
三祇眾生菩薩二乘 凡夫是故法緣無緣 因緣 三世二世一念
果報即是二世一念即是剎那 第七第八因緣 二乘
念佛中法 無漏二乘 十五
開合合為入道方便十五攝事大小觀法合為十門 有漏無漏內外邪正
是故無漏 有漏空心方名無漏
故云有漏論說故云 有漏無漏根本 有漏不為無漏根本故云
有漏乃至自行 如下非一有漏故云當分四十八引證有漏自行十二
四十八有漏第二 使四十八然後 四十八宗師
外道弟子故云四十八 六行故云四十八 三假四句是故三假四十八
阿含中外四十八供給使然 今文正當 使若爾阿含經
四十八今文自行 四十八十二四禪四無量心 本業瓔珞第十三昧
十二聖人凡夫 引證無漏 祕要阿難比丘
緣故隨轉法輪五百比丘說法 佛言比丘過去然燈佛出家 難陀聰明憍慢放逸念處
命終黑暗地獄地獄五百身為五百身為以前持戒生天 來生人中讀誦三藏 放逸不覺因為不淨
觀法起初如是 次第九十日中不移心念 第四三明六通因此 羅漢稱為有漏故知
大經第十一聖行 戒定慧既是菩薩聖人 。經文聲聞緣覺所知
云何屬世間有聖行諸佛 聖人所行名為聖行戒行佛說聖行如是開示演說二乘
諸菩薩奉行故云佛說二乘 聖行諸佛菩薩 二乘所知二乘 是故二乘不知
聖行生滅佛菩薩二乘 聖行諸事菩薩云何 有漏大品既是出世法
涅槃非唯有漏 大品九想九想不淨 大小不淨大小背捨乃至勝處一切處 九想不淨身念處
四念三十七品一切 是故有漏 無漏
石膏同名不同故事 有漏無漏無漏下次九想無漏故稱九想 根本禪斷見此地
無漏應當根本無漏 九想婆沙 十一云何天道決定 決定中間
根本俱舍 中間根本九地更加三空以此決定 得無名為決定
學名俱舍展轉九地 有餘師說中間 中間婆沙
妙音言中初禪初禪之上二禪之下 不同
根本得無云何有漏地下前言 何須
根本無漏所以下次去取所以 十想十想何者如法 次第禪門大論十想
斷見四斷無學禪門 次第是故事理 慈心慈心
慈心神通階級根本禪 根本 來意不同何故十門
次第禪門諸事 門對次第 門對有利次第不同禪門 次第第六方便方便
所謂內外二十五 不同一者二者善惡根性安心 治病魔事
後方 善惡根性故云禪門先發善惡 禪門一一善惡善惡
病患魔事今文 魔境後方是故利鈍 不同前後利鈍
今文陰入 修禪先發煩惱然後 是故 今文對治門對
可見深淺即是十門生起 根本何故根本乃至 念佛故云深淺 來意凡聖
根本樹枝 根本外道佛法一切故云出世 根本中有念處
明淨 見相通明名為 根本根本
通明三通約根九想已去不假 根本通明 凡夫根本
宿無常是故 根本無念念處 道品道品即是四諦法輪故知
神通無有通明 從此通名不淨故此九想名為 九想之中外境自心
背捨故云 內外九想背捨背捨無非白骨對治
故云內外九想不淨 因緣正見三世人我對治
故云二世三世 人我 不同初文
但是三障四魔不出 不論三障四魔 作意對於作意修習
煩惱任運是故 故知 無可

[0413a28] ○第二禪 因緣外加 初文先發大經一切
初地一切眾生 根本定火災一切有情任運第二禪 次第可知
名為久遠 修得修得初禪是故名為離欲五蓋故知眾生莫不 根本種子不定
不同 即是作意
即是作意最後 作意故云乃至過去 事理不定是故 如初陰入即是非理
名為禪門四修有漏 無漏無漏無漏即是 即是真理第三即是第四即是
理即是非非理事理相對合為 十六止觀修理 十二非理四句
論事今文四句正在 二乘在此 非理菩薩 四等天雨
不等不同宿 修習因緣 不同差別下次外加
有法 宿因緣諸佛 外護心性地中宿昔
止觀加之 枝葉果實有法 次第自在眾生
大論引證感應度經 卷云如是不能
一佛是故人為自度 眾生十二部經 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