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hi Bu Er Men Zhi Yao Chao 十不二門指要鈔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東山沙門遵式

[0704c15] 大教既往不可以四明傳教導師教門偉人童子便天機之上寶雲水注於是乎天台大教圓頓:「吾言。」阿難水分種智行化淳化乾符開講諸子門徒未幾。《法華》、《止觀》、《金光明連環講貫:「未始不以權實!」大慈循循善誘不可得!《十不二門今昔以為註釋異端彌天一家殊不知啟發豈但釋文奈何大綱悲痛斯文有餘教門權實別理隨緣所以至若法華》、《止觀隱括錯綜無不學者足以見遠染指。《:「天下定天下天下。」一二萬言同學無謂文理明白

十不二門指要鈔
四明沙門知禮

[0705a23] 十不二門》, 著述云云事理解行 谿天台
事理解行聊備諸生溫習景德元年 正月

[0705b01]

[0705b01] 題目不同法華 不二門二字 二門
盡是別錄取捨 勞苦十不二門作者自立實施不二開權顯實
不二開成故此十門 據此題旨豈非四時三教 色心乃至無不
開會 不二不二不二

[0705b12] :「不二不二?」

[0705b13] :「不以 能所不以分之妙法該博學者要徑
而立門對多少虧本 釋文更為。」

[0705b18] 作人即是谿尊者既是後人不可

[0705b20] 釋文一者 解釋是故十門 三分

[0705b22]

[0705b22]

[0705b23]

[0705b23]

[0705b23] 信解 不然
境智三法感應神通說法能化眷屬利益 一代
教門明法過於 融會故云融通

[0705c02] 如初具有一一 四教五味 即使醍醐之外無餘
如此妙法智行乃至利益 法相無不四教五味

[0705c07] 觀心 機關一切教行觀心 觀心觀心一切法空
空也豈不 觀心樞機廣明 一一
十二因緣四諦 止觀如常王舍
法則諸法入心四諦五行

[0705c18]

[0705c18] 大部 能化神通 眷屬利益乃是
能詮名字大部開顯 始末自行三法自行
十一如來

[0705c25] 不下

[0705c25] 開顯大綱三千 俱空大體絕妙
即此故事無緣 三法滿 一念神通
化化無窮說法據此自在 天性相關利益不成 十門知者

[0706a05] 妙行觀法 止觀別論一一三千故云觀法大體。《:「
一代文體正意法華 涅槃以此 。」
日光三千法門諸法眾生諸佛 具足華嚴:「眾生
眾生差別。」釋經 三法三千互具方名妙法諸法必須心法
三千佛法眾生 初心為難眾生差別觀心 :「次第內心」,
觀心今文一念 十門何故 節節生佛 今文

[0706a23] 法理

[0706a24] 不同但是離合 境智四者因故三法
一本 因故之外本國涅槃 壽命故知
三法國土因果 應有道場豈不 說法眷屬獲益
三千俱空大綱故云不思議

[0706b05] 二十皆是 釋名釋名 即是智行
眷屬獲利 利他具體故云 因果又名皆是
三教四時之上

[0706b13] 解行

[0706b14] 歸心 一期之內五味 四教各各
經意未嘗三千妙法 三千 三法心法知心
眾生一往 佛法心法迷悟分之
眾生一切心法自心 四念處節節一念無明止觀 陰入明心故云煩惱
乃至意中四運 豈非觀心有人一念 真性何者真性諸法
皆是獨一多云豈可 真理有人不許 不思議二師灼然
摩訶止觀豈不 諸法不思議
五陰識陰,《 屬於 心觀不思議
三千乃至等心根塵 文中不差 真性不思議

[0706c11] :「常坐法界 法界法界安心法性不信 節節不思議何不?」

[0706c13] :「 皆是觀法法門豈不 中分
不思議 不分一念 真理不思議不思議觀智
不分不思議止觀:『 三重器械智謀
二重人物第三所以日月有人 一日之中三重。』《 :『用兵能所』,『
三觀 。』豈非諦觀 自立能所
淳朴單用故知 淳朴智者
何處何處故知三道三德煩惱菩提 涅槃止觀
大意以此發心體格 過於二師所立菩提 涅槃涅槃常坐法界
法界須知約根 對法 () (陰入) 不出法界 (不思議)
三義觀行安心法性法性不知 正是止觀起信論:『一切
眾生未曾離念。』下文成本 』,三道便清淨真如 谿安住世諦止觀
故世不思議』,』。 不違正說一念乃是 根塵和合一剎那
三千三諦大體故云之一今文不二 。」

[0707a21] :「相傳達磨 得法淺深總持煩惱證菩提 煩惱菩提
慧可煩惱菩提 煩惱菩提同皮 圓頓?」

[0707a26] :「學者因此不窮 相合
背面方名 煩惱生死既是全體即是法門不須斷除翻轉不明
不能不成 第七安能有性 ?」

[0707b06] 「何不煩惱煩惱 涅槃?」

[0707b07] :「融通寂滅菩提涅槃 皮肉煩惱豈可
達磨 煩惱菩提異說後人 以此為便三道真心祖堂
煩惱菩提 一有不可以異說 。」

[0707b15] (元本:「。」:「圓教豈不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