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Zong Jing Lu 宗鏡錄

Scroll 8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宗鏡錄卷第八十八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

[0895b13] 唯識佛果資糧究竟 成就

[0895b14] 唯一無分別智 加行無分別尋思等智 無分別智即是正體無分別
即是觀智道果

[0895b17] 三智 如何

[0895b18] 攝論無分別智自性 思惟覺觀 寂靜自性真實
離異分別思惟 放逸思惟應得 覺觀無分別智以上
覺觀應得二義凡夫應得 離心心法無分別智 滅定在此得無分別智
不成何以滅定等位無心心法 自性自性如此 無知真實義分別
分別無分別智何以分別 分別真實義義真 實義分別真實義真實
真實義眼識不以分別 無分別智最為上首諸菩薩自性無分別智
無分別菩薩無分別智無分別智 菩薩無分別智自性即是菩薩自性 無分別相得無分別三智
正受 五受三智譬如譬如 五識求覓五塵意識
識相加行無分別智 譬如正在五識 無分別無言根本無分別智
真實無分別無言譬如在意 有分言說 分別有分言說
加行無分別智開眼後得智 虛空無分別智後得智

[0895c22] 無分別智從何

[0895c22] 一切 名義無所有無分別智攝論 人天其所一切故知
不成過去影像無有攀緣攀緣無分別 佛果無可
意見差別是故無所有 不成

[0895c29] 無所有

[0896a01] 如夢 未來攀緣攀緣 自心攀緣自性
無分別智佛果

[0896a04] 宗鏡最初位次

[0896a05] 圓信五品位法華經分別功德 圓教五品位第一一念信解
讀誦第三說法第四兼行 第五正行六度建立 道場六時三昧六根修習
五悔五悔懺悔惡業勸請謗法隨喜嫉妬迴向 發願空無所得功德不可
校計不能勤行五悔方便 觀門一心三諦開明 諸色一念心中成就不加功力任運
正信堅固無能移動深信隨喜 弟子分別功德 長遠義趣所得功德無有
如來無上之慧乃至 隨喜深信 觀心修行五悔更加讀誦善言
相會心觀 何況讀誦受持 頂戴如來信心修行五悔更加
其內前人第三 受持讀誦他人供養
經卷不須僧坊供養眾僧 增進修行五悔六度福德 觀心第四
有人能持兼行六度最勝無量 無邊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 功德亦復如是無量無邊一切
種智以此修行五悔六度自行 事理具足心觀無礙不可比喻第五他人種種因緣
解說法華經清淨持戒柔和 共同忍辱無瞋志念堅固坐禪 精進勇猛善法利根智慧答問
乃至道場阿耨多羅 三菩提道樹 一生不待修習
歡喜雙流所以 便圓教真實法華經如此我方便諸佛
實事即此別圓四教 優劣圓教十行第二便別教妙覺三行所有
不識大乘別教中道 不空懸殊何況 圓教第三乃至十地
所有境界別教十行 第二無明為己不知 之下譬如金寶
金剛非唯高位 乃至論斷不斷別教不論不斷二義
證道不斷例如小乘方便論斷不論 不斷如是不思議不見 煩惱煩惱菩提菩提煩惱
煩惱菩提菩提煩惱淨名 婬怒癡名為解脫增上慢婬怒癡解脫六根六塵無限
眼中三解脫門華嚴 六根一塵十方三世諸佛 相成轉法輪度眾生不斷明了
品位小乘五停心觀五品四弘誓願四種三昧五停心四弘誓願 四種三昧五停心四弘誓願一者
二者未解 四種三昧常行常坐半行半坐非行非坐四弘誓願
生死苦即是涅槃無二 道元功德第一 苦諦苦諦
菩提無二未解集諦 第二讀誦解脫即是大悲拔苦誓願道諦道諦即是
說法第三說法 滅諦入滅即是兼行六度六度此岸 第四大慈誓願
三昧五停心三昧念佛 自有人數覺觀不休念佛 覺觀故經云眾生
貪欲觀音即便根本無明 一念一切法道場皆是念佛法門常行三昧諸佛現前法界
常坐三昧緣法一念法界念佛半行半坐三昧思惟諸佛實法法華經當成四法諸佛護念初心行人
人行道坐禪觀心無心不住 懺悔非行非坐三昧行住坐臥皆是摩訶衍不可得三藏
緣事不淨慈悲分別念佛五停心 今圓五品理觀緣理生死 涅槃煩惱菩提生命眾生
法身不可數對於煩惱底下穢惡菩提 文字解脫
大悲誓願因果 無我所以 慈悲心自拔大慈誓願因果
十二因緣起無明 無癡小乘 生身應佛相好念法相好事理
藏教圓教十信界內 四住煩惱十信三藏界內 十信圓伏界外根本無明藏教
識住無明云何三藏稱為 二乘所以四住此處無明三藏二乘可知
略明圓信五十二位斷行故知圓信 宗鏡功德無邊是以
發心行者大機忍辱醍醐 頓教最初
不在新生變為純淨在身犢子如是 道場成正覺無明轉變
法藏二部法身大機犢子 大涅槃經雪山名曰
肥膩醍醐無有青黃 穀草因緣有色諸眾生 無明業因緣故二相無明變為
一切諸法不善亦復如是無有二相法華一乘醍醐華嚴 大意一乘正宗
真智一念五位佛果以為 凡夫住世百年多劫 須臾不見當成成佛不見
現成十住如是不成 成正覺華嚴經 一切諸佛大宅一切佛子究竟
化身其外全真 發心菩薩見道知見入佛 如來身心智相五位
在其中持明經法如是所有如是如是信解法界法門始終一念歲月
重重無盡佛境眾生色相無邊一成一切一切華嚴經 普門法界普見法門如來藏三昧
羅網莊嚴世界海重重妙智一時一切一切自身之內十方諸佛剎海莊嚴佛身之內自身
重重隱現十方世界如斯猶如 歸於大海大海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本來佛海元本不出

[0897c07] 真如寂滅次第法界 五位十地

[0897c09] 唯識真性一切何況解行證入不無深淺太虛
差異嬰孩不遠長大之後 無邊短長乃是 摩尼寶工巧
蘇迷盧山日輪 虛空無數數量 心量法界淺深淺深華嚴
菩薩法明門王化佛世界 菩薩法明門王化千佛世界不同 實有數法互相
微塵數空中無有增減虛空 增減所有菩薩安立
增減亦復如是有情使令進修一概無心凡夫無有 發心方知萬法
菩薩一切法體前後 網光互相前後 寶鏡一一影像
齊平佛果諸菩薩性起 根本智十位之中所有法門 境界體用
即時有餘不可十住以來菩薩所行皆是助道 故意所行助道無住無行
正果初發心 法性無相根本智作用 菩薩因果本來佛果
菩薩加行助道 無礙一法眉目不可體用圓寂全同全同
玄門可解聞所未聞全同境界難解凡夫各自別有 二見全同便
道理事理法門 合一二乘理事自在 留心不可
不可助道行門正智果德 無二軌則不可不分體用不可 一向全同全同
別無全同不可全同 二門不自在三世 平等明智隨俗三世俗體
平等同異
一異有無非有無常生滅相 如是皆是如來理智體用依正自在無念大智可見是以
唯識現行餘習種子 地位 正信解悟證悟根機
見解不同功用深淺 唯識心境俱空微細想念不盡 地位差別
根塵五陰微細識陰 無所得究竟圓成瑠璃內含寶月首楞嚴阿難大眾汝等
有漏世界十二本覺圓心十方佛無二妄想 發生生發有空不息
十方微塵國土無漏皆是 妄想安立虛空生猶如 太清世界虛空汝等
十方云何空中所有 國土不振五陰 五陰重疊生起理則
頓悟因次色陰 阿難道場 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
此處三摩提 淨心發光名為色陰明朗十方洞開名色
超越劫濁其所堅固妄想以為 阿難善男子 奢摩他色陰諸佛
顯現有所未能猶如 手足宛然見聞不惑不能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