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izhang Zen Monastic Regulations 勅修百丈清規
Scroll 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勅修百丈清規卷第七大智壽聖禪寺住持臣僧 德煇奉 勅重編
大龍翔集慶寺住持臣僧 大訴奉 勅校正
◎
板帳式
[1149b11] 今具估唱亡僧某甲稱呼衣鉢鈔收支下項。
[1149b12] 一收鈔一千貫文 (係唱衣鈔收到。或別有收鈔名目。逐一列寫)
[1149b13] 支鈔九十一貫文 (係板帳支行) 開具內一十五貫文 (回龕)
[1149b15] 三貫文 (回祭) 三貫文 (設粥)
[1149b16] 一貫文 (龕前燈油) 十貫文 (筆紙造單幡花雪柳)
[1149b17] 一貫文 (淨髮) 二貫伍伯文 (移龕擡亡)
[1149b18] 伍伯文 (燒浴湯) 二貫文 (浴亡)
[1149b19] 一貫文 (直靈上粥飯) 伍伯文 (庫司客頭報造祭)
[1149b20] 伍伯文 (釘掛祭筵) 伍伯文 (管計出椀楪)
[1149b21] 伍伯文 (庫子出給造祭) 伍伯文 (監厨造食)
[1149b22] 伍伯文 (庫司茶頭上茶湯) 伍伯文 (參頭差撥行者)
[1149b23] 二貫文 (堂司行者報眾) 伍伯文 (監作差撥又力)
[1149b24] 伍伯文 (方丈聽叫捧香合) 十貫文 (行堂諷經)
[1149b25] 一貫文 (貼堂司行者鳴廊板) 二貫文 (四寮茶頭供應)
[1149b26] 一十伍貫文 (舁龕) 一貫文 (打鈸)
[1149b27] 三貫文 (鼓樂) 三貫文 (扛香卓挑幡燈六人)
[1149b28] 伍伯文 (俵雪柳柴枝) 一貫文 (化亡)
[1149b29] 三貫文 (方丈一行人僕送喪) 一貫文 (四寮人力扛橙卓)
[1149c01] 伍伯文 (貼堂司行者呈衣) 伍伯文 (堂司行者唱衣)
[1149c02] 伍伯文 (貼供頭遞唱衣標) 伍伯文 (供頭收衣)
[1149c03] 伍伯文 (唱食行者撮鬮) 伍伯文 (收骨)
[1149c04] 一貫文 (擡灰函) 一貫文 (直塔) 共支行
[1149c05] 支鈔二伯七十貫文 (係板帳支行外三七抽分歸常住。計上件支行)
[1149c06] 支鈔一伯三十伍貫文 (佛事錢)
[1149c07] 開具內二十貫 (秉炬)
[1149c08] 一十貫 (貼秉炬佛事) 四十貫 (鎖龕起龕起骨入塔)
[1149c09] 二十貫 (貼上四項佛事) 三十貫 (維那山頭佛事知客侍者把帳)
[1149c10] 一十伍貫 (貼上三項佛事) 共支行
[1149c11] 支鈔一十伍貫文 (首座主喪。都寺押喪。維那主磬。各伍貫文。計上件支行)
[1149c12] 支鈔九貫文 (知客舉經侍者捧香。合各三貫。聖僧侍者收唱衣錢二貫。直歲度火把一貫計上件 支行)
[1149c14] 支鈔一十伍貫文 (方丈兩序堂司行者。抄剳估衣造單三次次點心方丈雙分。計上件支行)
[1149c15] 支鈔二十貫文 (方丈兩序僉單。方丈雙分。計上件支行)
[1149c16] 支鈔四伯四十四貫伍伯文 (係俵眾經錢觀音大士聖僧方丈雙分。僧眾 約四百員。各一貫文。堂司行者隨僧 嚫
在假并暫到。約七十九人半分。各伍伯文。共支行)
[1149c18] 除支外見管鈔伍伯文 (收堂司公用)
[1149c19] 右具如前
[1149c20] 年 月 日堂司行者 某 具
[1149c21] 把帳 侍者 某押 知客 某押
[1149c22] 直歲 知殿
[1149c23] 典座 知浴
[1149c24] 副寺 藏主
[1149c25] 維那 藏主
[1149c26] 副寺 書記
[1149c27] 監寺 首座
[1149c28] 都寺 首座 某押 (兩序並同)
[1150a01] 住持 押
[1150a02] 板帳之設。蓋古者凡立成式必書諸板。示 不可移易也。故叢林亡僧有板帳焉。凡僧 亡以其所有衣物。對眾估唱懲貪積也。估
唱得錢必照板帳。支用外其錢作三七。抽 分歸常住 (百貫抽三十貫。不滿百貫則不抽分) 餘則均俵僧眾。 經資一伯則佛事一貫。方丈倍之。以一千
貫為率條列于前。約其成式多則增而上 之。少則降而殺之。臨時又量眾。隨宜以斟 酌之 (或勤舊有田地米穀房舍床榻卓橙當盡歸常住。仍量唱衣錢寡多。則排日俵
嚫 諷經看經添奠 茶湯轉龕骨等佛事) 。
[1150a12] 大眾章終
節臘章第八
[1150a14] 僧不序齒而序臘以別俗也。西域三時以一 時為安居。出入有禁止。凡禪誦行坐依受戒 先後為次。而制以九旬策勳于道。以三旬營
資身之具。使內外均養身心俱安也。剋期進 修不捨寸陰。護惜生命行兼慈忍。旨哉聖訓 萬世永遵。而五竺地廣暑寒霖潦氣候之弗
齊。故結制有以四月五月十二月。然皆始以 十六日。所謂雨安居者。因地隨時惟適之安。 或曰坐夏或曰坐臘。戒臘之義始此。如言驗
蠟人氷以坐臘之人。驗其行猶氷潔。或謂埋 蠟人於地。以驗所修之成虧者。類淫巫俚語 庸非相傳之訛耶。且吾所修證聖不能窺。豈
外物可測其進退哉。今禪林結制以四月望。 解以七月望者 若先一日講行禮儀而期內 得專志於道故略繁文。亦隨方毘尼。或議不
如法而不知其得法外意也。中土以冬為一 陽之始。歲為四序之端。物時維新人情胥慶。 禮貴同俗化在隨宜故。以結解冬年為四大
節。周旋規矩。聳觀龍象之筵。主賓唱酬。兼聞 獅子之吼。禮文秩猗歟盛哉。
夏前出草單
[1150b06] 叢林以三月初一日。出草單。見後方丈止掛 搭。堂司依戒臘牌寫僧數。令行者先呈首座。 次呈住持。兩序掛僧堂前。備卓子列筆硯于
下。凡三日皆齋後出。或有差誤請自改正。蓋 防初上床曆。一時恐有錯亂。又眾多或致漏 落。將寫圖帳故先具草單。各當自看本名戒
次高下。近來好爭作閙者。往往恃強挾私。爭 較名字。是非互相塗抹。喧譁撓眾犯者合擯。 果有冐名越戒者。惟當詳稟。維那首座。覆住 持處置。
[1150b16] 草單式 (戒次朱書名字墨書)
[1150b17] 清眾戒臘 威音王戒 陳如尊者
[1150b18] 堂頭和尚 至元幾戒 元貞幾戒
[1150b19] 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大德幾戒
[1150b20] 至大幾戒 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1150b21] 右具如前。恐有差誤請自改正。伏幸眾悉。
[1150b22] 今月 日 堂司 某 具
新掛搭人點入寮茶
[1150b24] 新掛搭人入寮後。照列納陪寮錢若干。候寮 元輪排。當在何日。掛點茶牌報眾。書云 (今晨齋退
某甲上座某甲上座列寫或三人六人九人為度) 須各備小香合具威儀。預 列眾寮前右邊立候眾下堂。茶頭即鳴寮前 板。眾至揖迎歸位立定。點茶人列一行問訊。
揖坐坐畢。分進中爐上下間爐前。燒香人多 不過九人。則三三進前退步。轉身須相照顧詳 緩。列一行問訊仍分進爐前問訊退。仍一行
列問訊而立。謂之揖香。鳴寮內小板二下。行 茶遍。瓶須從穿堂入。仍如前進前問訊復退 作一行。問訊謂之揖茶。鳴小板一下收盞眾
起立定。寮元出爐前對點茶人代眾謝茶。眾 人就位同時合掌謝畢。寮元復位。點茶人復 一行列問訊。再各分進鑪前問訊。謂之謝眾
臨。仍退作一行問訊。鳴寮前板三下。大眾 和南而散。寮元隨令茶頭請點茶人獻茶。候 點入寮茶畢寮 (元逐日衣戒具名點戒臘茶。行體並同前) 。
出圖帳
[1150c11] 草單已定。堂司依戒臘寫楞嚴圖 念誦巡堂圖被位圖鉢位圖 (式前後互見) 戒臘牌。惟 鉢位圖當分十六板 (餘隨僧堂大小不拘)
除單寮西堂首座 勤舊。排板頭外。其餘並依戒臘。舊以送蒙堂 者排副鉢。後因爭兢不排。悉依戒次具草本。 呈首座。次呈住持看定方寫諸圖。正本再呈。
惟鉢位圖 (遍呈單。寮浴佛日並鋪大殿前。被鉢位圖叉當預出。書小榜報眾云。粥罷排被鉢位) (伏幸 悉眾今月日堂司某白) 貼僧堂前後門。
眾寮結解特為眾湯 (附建散楞嚴)
[1150c20] 四月初待眾詣方丈謝掛搭罷。堂司圖帳已 定。寮元依戒排經櫃圖。茶湯問訊圖。清眾戒 臘牌。入寮資次牌淨髮牌。夏中行茶湯瓶盞 圖
(兄弟結緣隨意書名) 圖成大眾和南時俱出於穿堂。十 二日午後堂司行者覆住持兩序。諸寮掛諷 經牌報眾寮元洒掃眾寮預具狀見後。貼寮
前下間。請合寮尊眾。特為湯鋪設照牌。觀音 前設供養。上下間排香爐燭臺。預煎湯寮元 親送方丈。令茶頭分送諸寮。俱畢鳴寮內小

板。先講小座湯亦設照牌。特為寮主副寮楞 嚴頭行瓶盞人。請寮長光伴揖坐。燒香揖香 歸位坐行湯畢。方鳴寮前板。寮長大眾入座。
請維那侍者。光伴與寮元分手位。寮長對面 位。大眾依戒四案位。寮主副寮分案行禮。皆 巡問訊。入座揖坐燒香揖香。鳴寮內板二下。
行湯遍揖湯。又鳴板一下收盞畢寮長進爐 前謝湯畢。鳴寮前板三下退座。兩序入寮首 座都寺各燒香歸班位立。寮元於門外右立。
伺迎住持入燒香立定。寮元於西序班末後 立。出燒香禮拜楞嚴頭舉呪。回向畢。寮元送 住持出。七月十二日禮同。
[1151b13] 守寮比丘 某 右某啟取今晚就寮煎湯
[1151b14] 狀 一中特為 合寮尊眾聊旌 某制之儀伏
[1151b15] 望 眾慈同垂
[1151b16] 光降謹狀 今月 日守寮比丘 某 狀
[1151b17] 式 可漏子狀請 合寮尊眾禪師 守寮比丘
[1151b18] 某謹狀
楞嚴會
[1151c02] 四月十三日啟建。堂司預照大眾戒臘寫圖 見後。浴佛日諸圖帳俱同出鋪殿前。請書記 製疏語。維那先期擇有音聲者為楞嚴頭。引
詣方丈庫司問訊。皆請點心。維那光伴至期 寫普回向偈 (偈見後乃真歇了禪師製) 貼殿內左右柱上。有處 見成刻碑則掛牌。堂司行者隔宿報眾云 (來晨粥罷
各俱威儀詣大殿啟建楞嚴會諷經) 就掛諸寮諷經牌。次日粥罷。 候殿上排辦畢。覆兩序次覆住持。自眾寮前 鳴板。起巡廊鳴遍。鳴方丈板。住持出。鳴庫堂
前大板三下。鳴大鍾僧堂鍾殿鍾。住持至佛 前燒香上茶湯畢歸位行者鳴鈸。維那揖住 持兩序出班燒香
(大眾無拜此舊規所載近時有。謂大眾同展三拜。住持跪爐。並與聖
節佛誕禮同。不知何所祖述。原夫大眾拜與住持跪爐。宣疏者以祝聖壽報佛恩。當嚴其禮以示特重。楞嚴會乃祈 保安居。於禮可殺。不若從舊為允)
白佛宣疏畢。楞嚴頭唱。楞嚴 眾和畢。仍作梵音。唱念經首序引畢。方舉 呪。呪畢唱摩訶。眾和畢。維那回向云 (上來諷經功德。回
向真如實際莊嚴無上佛果菩提。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有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一切云云) 每日粥 罷少歇。伺眾更衣。堂司行者覆兩序。次覆住
持。然後巡廊鳴板各三下遍。住持出則鳴大 板三下。不出則不鳴。鳴僧堂鐘殿鐘不鳴大 鐘。集眾諷呪畢。楞嚴頭舉普回向偈。大眾同
聲念。如遇旦望則祝聖壽。係維那回向至 七月 (十三日。滿散禮同。但楞嚴頭唱念呪尾之末章維那回向而散) 。
[1151e01] 
[1152a01] 上來現前比丘眾 諷誦楞嚴祕密呪
[1152a02] 回向護法眾龍天 土地伽藍諸聖造
[1152a03] 普 三塗八難俱離苦 四恩三有盡沾恩
[1152a04] 回 國界安寧兵革銷 風調雨順民康樂
[1152a05] 向 一眾熏修希勝進 十地頓超無難事
[1152a06] 偈 山門鎮靜絕非虞 檀信歸依僧福慧
[1152a07]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1152a08] 摩訶般若波羅密
[1152a09] 疏語 (啟建) 金由淬礪之精其鋒莫挫。鏡假鍊磨 之瑩則照不昏。故 先聖顯抑揚之機 為 眾生破微細之惑。摩登慶喜 妙協冥權 世
尊文殊特彰化軌 闡一代教觀則有觀有教 示密因修證而無證無修 明真見而息諸 塵。空花無蒂 居正定以制群動。止水不波。 顧末裔之何知。誦
遺言而自警。伏願促恒 河沙劫為一念。無間長期。會十方剎土以同 居。咸成 正覺 (滿散) 睠此林園宛爾 祇桓 精舍 現前海眾儼然 一會靈山 括大千
於微塵 融三際於當念。屬休夏之自恣。無 犯無持。總萬象以交參。孰凡孰聖。人人妙覺。 剎剎毘盧 示現千百億身 超越五十七位。
以指喻指之非指。指亦俱亡。似空藏空而合 空。空寧可餉 為憐幼穉 特獎愚蒙。遵 遺教以受持。賴 安居之無障。伏願奢摩寂 靜具足諸塵勞門
大用繁興等入首楞嚴定。
戒臘牌
[1152a27] 堂司侍司眾寮預依戒臘寫造。至十四日午 後。堂司牌列僧堂前上間。侍司牌列法堂下 間。眾寮牌列寮內。各備香 几 爐燭供養。大眾
各炷香展拜畢。仍各收牌掛起。
方丈小座湯
[1152b02] 四節講行按古有三座湯。第一座分二出。特 為東堂西堂請首座。光伴第二座分四出。頭 首一出。知事二出西序勤舊三出。東序勤舊
四出。西堂光伴第三座位。多分六出。本山辦 事。諸方辦事。隨職高下分坐。職同者次之。首 座光伴侍司預備草圖。呈方丈議定。至日依
名書照牌。午後備卓袱。作一二三座。陳列寢 堂下間。東西堂前堂首座都寺係請客侍者。 各詣寮觸禮拜請云。堂頭和尚請今晚就寢
堂。特為獻湯。餘頭首辦事名勝方丈客頭行 者請云。方丈和尚參前請就寢堂。特為獻湯。 寢堂釘掛排位。秉燭裝香畢。客頭行者覆侍
者。次覆方丈鳴鼓。初座客集侍者揖引。至住 持前問訊依照牌入位立定。燒香侍者請客 侍者分往特為人前。巡問訊揖坐已。復位並
立。燒香侍者進前燒香。仍歸位。與請客侍者 同時轉身分巡問訊揖香。候鳴板二下行湯 遍。仍巡揖湯畢。燒香侍者進燒光伴香。鳴板
一下收盞鳴鼓五下退座。三座行禮並同。叢 林以茶湯為盛禮。近來多因爭位次高下。遂 寢不講。住持當力行之。江湖老成當力從臾 之。庶將來知所矜式云。
[1152b24] 
四節土地堂念誦
[1152b28] 凡遇節。先一日午後土地堂嚴設供養。排香 燭臺凡爐瓶。堂司行者報眾掛念誦牌。巡廊 鳴板與三八同。眾集相對雁立。住持先祖堂。
次大殿炷香三拜。鳴大板三下。鳴大鍾。住持 至 (大眾俛首合掌為迎住持。侍者隨後。只當叉手而過) 燒香歸位。行者鳴鈸 維那出揖班上香畢。念誦回向
(見後) 。
[1152c05] 切以。薰風扇野。炎帝司方。當法王禁足之辰
[1152c06] 乃釋子護生之日。恭裒大眾肅詣靈祠。誦持
[1152c07] 萬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所祈加護得遂安
[1152c08] 四 居。仰憑大眾念云云。
[1152c09] 切以。金風扇野白帝司方。當覺皇解制之辰
[1152c10] 節 是法歲周圓之日。九旬無難一眾咸安。誦持
[1152c11] 萬德洪名。仰答合堂真宰。仰憑大眾念云云。
[1152c12] 念 切以。時臨亞歲節屆書雲。當一陽來復之辰
[1152c13] 乃萬彙發生之始。恭裒大眾肅詣靈祠。誦持
[1152c14] 誦 萬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仰憑大眾念云云。
[1152c15] 切以。化工密運歲曆云周。咸忻四序之安。將
[1152c16] 回 啟三陽之慶。恭裒大眾肅詣靈祠。誦持萬
[1152c17] 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仰憑大眾念云云。
[1152c18] 向 上來念誦功德回。向當山土地列位護伽藍神
[1152c19] 合堂真宰。所冀。神功叶贊。發揮有利之勛。
[1152c20] 梵苑超隆。永錫無私之慶。再勞尊眾念十方
[1152c21] 三世一切云云四節並同。
庫司四節特為首座大眾湯
[1152c23] 念誦罷。就僧堂講禮。都寺預於齋退具湯榜 見後。即令客頭行者備柈袱爐燭。詣前堂首 座前。插香觸禮一拜。稟云
(今晚就雲堂。特為首座大眾點湯。伏望慈 悲特垂光降) 以榜呈納首座。隨令本寮茶頭遞付供 頭。貼僧堂前下間。庫司客頭隨覆云 (拜請湯罷就座藥石)
都寺懷香詣方丈。觸禮一拜請云 (今晚就雲堂特為首座大眾點 湯。伏望和尚慈悲特垂降重) 仍分付客頭。請勤舊蒙堂諸寮。各
掛點湯牌。逐一請已。僧堂前列照牌。設首座 與住持對面位。上下間安大眾位。差行者專 直特為人。念誦畢。即鳴齋鼓一通。大眾歸鉢
位。頭首一班齊歸前板。都寺隨入揖首座離 位。却揖以次頭首進板首。隨送首座歸位。從 聖僧後。右出堂外。迎住持入堂。供頭緩鳴堂
前鍾七下。送住持入位。仍往首座前揖坐。仍 如前出從首座板。起巡堂一匝。外堂上下間。 歸堂中立問訊眾坐。進前燒香次上下間外
堂歸香合安元處。即往特為人前問訊。右出 住持前問訊。仍巡問訊一匝。及外堂歸堂中 問訊側立。鳴堂前鍾二下。先進特為人與住
持湯。次行大眾湯遍瓶出。往特為人前問訊。 右出聖僧前。大展三拜。仍巡堂一匝。出外堂 巡畢。引全班入住持前行禮。初展云 (此日粗湯特沐慈悲
降重。下情不勝感激之至) 再展云 (即日時令謹時恭惟。堂頭和尚尊候起居多福) 退觸禮 三拜畢。轉身引從聖僧後轉。右出堂前排立。
首座隨出對觸禮一拜謝湯。復從上間入特 為位。都寺復歸中燒香 (為藥石故) 而退。堂司行者喝 云 (請大眾下鉢) 行者進住持特為人卓。大眾展鉢
(頭首 不下鉢庫司備碗楪) 行藥石食畢鳴鼓三下退座。方丈預 出免人事榜云 (某節並就來日法堂上人事例免到方丈伏希眾悉 住山某 咨白) 貼
僧堂上間。不鳴放參鍾 (各鄉曲依所出榜詣各處團拜) 四節並同。 惟冬節湯罷行糍果。方行藥石。
[1153a23] 湯 庫司今晚就雲堂點湯一中。特為首座大眾。
[1153a24] 聊旌某節之儀。伏望眾慈同垂光降。
[1153a25] 榜 今月 日庫司比丘某等敬白
結制禮儀
[1153a27] 至日五更兩序大小勤舊。江湖辦事鄉曲法 眷小師。皆當詣方丈插香展禮。若見僧堂前 出免人事榜。則不必往。侍者覆方丈令行者
報眾掛上堂牌。粥罷。住持說法畢。詳白行禮 始末云
(下座先與西堂人事觸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