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hi Shi Ji Gu Lue 釋氏稽古略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釋氏稽古略
[0737a05] 吳興大比丘寶洲博學古今 釋氏事實上千載著書 稽古以為
稽古十四九月 自有以來名師
行業出處以及塔廟僧侶 之內及於 傳記
之際勸戒其間歲月先後 可謂 寶洲自謙自身
萬里至於中國根本 豈非扶植 若是往往
自重不屈卓然使王公大夫向慕 崇信奔走不暇扶植為何 所以加之
道不同不相為謀聞見用心 不可以嗚呼
扶植有人可以

[0737a27] 中山

[0737a28] 大明嘉靖癸丑甲申天王 沙門  

[0737b03] 三教不同理則 江南寶洲古今傳記釋氏 出處集成名曰稽古
稽古二字寶洲古史佛祖 西浩浩嗚呼
通徹若是 寶洲不到見性

[0737b12] 乙未孟夏洛陽 ()

稽古

[0737b17] 先師古今和尚承祖海潮 興廢宗風四方來歸 相接咸豐壬子先師退休
清道淺薄未能承付同治年甲 舊址結茅募緣
海內檀越爭先以次規復 禪堂雲遊緇素得所棲息清道不敢自詡 功能先師
群集晨夕經典夜行 宗旨道場  龍藏劫灰光緒 銳意北行上書政府
龍藏全部儀衛敬謹以為山門清道七十 退居別院承先
真言儒者經傳景德高僧 聖僧列傳佛祖儒者 語錄箋疏儒者之子禪宗
儒者體用四十二章經中庸 下同功用潛心搜索何以上乘覺岸禪師釋氏稽古略
吾人四庫全書傳本末學後世無從寶藏 後附
錢塘八千 古書  欽定提要所以廣布 
昭示清道

[0737c21] 光緒十二太歲丙戌四月清道

國朝 ()

[0738a01] ![T49p0738_01.gif](/cb_tripitaka_web/figures/T/T49p0738_01.gif)

釋迦文佛宗派祖師授受 (正宗)

[0739a14] ┌───────┐

[0739a15] ┌────┐ ┌─淨飯王──┐┌─釋迦文佛─┘┌─摩訶男  │

[0739a16] └──────┐│ │      ││      ┌┤      │

[0739a17] ┌───┘│ │      └┤      │└─阿那律  │

[0739a18] └──────┐│ │ ──┐└─難陀尊者 │       │

[0739a19] ○善生─┘│ │      └───────┘       │

[0739a20] ┌───────┘┌┤                      │

[0739a21] └────┐ ││      ┌───────┐┌─跋提尊者 │

[0739a22] ┌──────┘ ││ 甘露飯王─┘┌─調達   ││      │

[0739a23] └───┐ ││      ┌┤      └┤ 尊者 │

[0739a24] ┌──────┘ ││      ││       │      │

[0739a25] └─師子────┘└─白飯──┘└─阿難尊者  └─甘露 │

[0739a26] ┌─────────────────────────────────┘

[0739a27] └ 摩訶迦葉尊者      阿難尊者       商那和修尊者      尊者

[0739a28] 五祖提多迦尊者       彌遮迦尊者      七祖尊者       佛陀難提尊者

[0739a29] 九祖伏馱蜜多尊者      脇尊者 十一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馬鳴大士

[0739a30] 十三迦毘羅大士 (初祖) 十四龍樹大士 十五迦那提婆大士     十六羅睺羅多大士

[0739a31] 十七難提大士     十八伽耶多大  十九鳩摩羅多大士     二十闍夜多大士

[0739a32] 二十一婆修盤頭大士    二十二那羅大士    二十三鶴勒那大士     二十四祖師尊者

[0739a33] 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    二十六不如尊者   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尊者

[0740a01] 二十九 (東土) 慧可尊者 三十 (東土) 尊者 三十一 (東土) 道信尊者 三十二
(東土五祖) 弘忍尊者

[0740a02] 三十三 (東土) 慧能尊者────────────────────────────────────────┐

[0740a03] ┌─────────────────────────────────────────────────────┘

[0740a04] │      ┌───────────┐

[0740a05] │┌─南嶽─┘┌────龍潭─┐ └─────馬祖─┐  ┌────趙州     ┌─────┐

[0740a06] └┤      │  ┌─────┘    ┌──────┘  │            │  ┌─────┘

[0740a07] └─青原─┐│  └─德山─┐    │┌─南泉────┘┌───汾陽─┐   │  └─

[0740a08] ┌─────┘│  ┌─────┘    └┤         │ ┌─────┘   │

[0740a09] └─石頭─┐│  └─雪峯 ─┐  └─百丈─┐   │ └─石霜─┐   │┌────┐

[0740a10] ┌──────┘│┌──────────┘┌───────┘   │ ┌─────┘   ││ ┌─────┘

[0740a11] │┌─天皇──┘│┌─○雲門─┐   │┌── ─┐│ └─楊岐─┐   ││ └──┐

[0740a12] └┤       ││┌─────┘   └┤         ││ ┌─────┘   ││ ┌─────┘

[0740a13] └─藥山─┐ ││└─巴陵─┐    └─○─┐  ││ └─白雲─┐   ││ └─

[0740a14] ┌───────┘ └┤┌─────┘     ┌─────┘  ││┌──────┘   ││

[0740a15] │┌───┐  │└─       └─仰山─┐  │││┌─五祖───┐ ││ ┌─天童

[0740a16] ││┌─────┘  │            ┌─────┘  ││└┤       │ ││ │

[0740a17] ││└─夾山─┐  └──玄沙─┐     └─    ││ └─ │ ││ │ 

[0740a18] └┤┌─────┘   ┌─────┘    ┌─────────┘│┌────────┘ ││ │

[0740a19] │└─     └─羅漢─┐    └─○臨濟─┐   ││┌─佛眼─────┘│ │ 

[0740a20] │         ┌──────┘     ┌─────┘   │││          │ │

[0740a21] └──雲巖─┐  └─○法眼─┐     └─興化─┐   │└┤ 佛果─┐    │┌┤ 

[0740a22] ┌──────┘  ┌──────┘     ┌─────┘   │ │     │    │││

[0740a23] └─○洞山─┐  │┌─天台─┐     └─南院─┐   │ └─ │    │││ 

[0740a24] ┌─────┘  └┤     │     ┌─────┘   │┌──────┘    │││

[0740a25] └─曹山─┐   └─永明 │     └─風穴─┐   ││┌─虎丘──────┘││ 

[0740a26] ┌─────┘   ┌─────┘     ┌─────┘   │└┤           ││

[0740a27] └─鹿門     └─永明       └──────┘ └─大慧───────┘└─

釋氏稽古略

烏程寶相比丘 覺岸 寶洲 (編集)

三皇

庖犧氏

[0740b07] (汴梁州郡淮陽禹貢豫州) 。 禽獸食肉難以
教民網罟豢養六畜犧牲 神祇庖犧氏後世伏犧氏 由是文籍龍紀在位
十六伏犧伏犧修身理性天真 伏犧二十五婚姻庖犧
西秦州成紀縣 禹貢雍州晉寧河中 伏犧乘馬女媧 (冀州) 西女媧

[0740d01] 女媧氏 共工       盧氏 混沌     

[0740d05] 宋哲宗二月諸葛 十五合一七千七百八十七

[0740d07] 社稷 風俗共工之子 足跡不窮 左傳共工有子
禮記共工 九州 子曰后土九州以為 天下五穀以為
蔡邕獨斷百穀百穀 后稷

炎帝神農氏

[0741a07] 伏犧氏東平 兗州飲水禽獸疾病炎帝可食火食天雨
教民播種五穀耒耜草莽五穀神農氏百草一日七十不足日中
通有在位一百二十桓譚 新論神農氏 廣雅神農氏長三
宮商角徵羽周文王

[0741a18]         神農氏 十年末年諸侯黃帝

黃帝

[0741a22] 公孫軒轅國君之子神農氏 天子諸侯神農氏諸侯 蚩尤軒轅修德炎帝
蚩尤涿鹿 (大都涿州范陽) 。 於是諸侯軒轅軒轅神農氏 黃帝元年丁亥制度天下不順
土地東至西至于崆峒 (甘肅省肅州 雍州) 。至于獯鬻涿鹿 無常
牧犬 天地神明日月星於是星官五行
於是甲子成造 算數律呂占星 總之文章貴賤
不通 左右
萬國封禪 莫不入貢黃帝二十五十四 十二
諸侯黃帝 以為在位一百一十年 (史記) 。皇甫 黃帝 西秦州
(雍州) 。黃帝上昇鼎湖 (東道山陽) 。 蚩尤 (東平) 十月
名為蚩尤

[0741b20] 燧人氏仰觀以定方名庖犧因之八卦黃帝受命使 五行自此
數九 一則 剛一
一則陰陽 萬物

[0741b28] 指南車 黃帝蚩尤蚩尤大霧軍士 黃帝指南車四方蚩尤  河南新鄭 (史記) 。

五帝

金天

[0741c04] 黃帝青陽 (濟寧兗州 曲阜) 。鳳凰因之在位八十四 壽終一百

顓頊高陽

[0741c08] 之子黃帝 (東昌) 。 才子人民雜糅
無度神人 無相孟春 土地東至西流沙至交 (燕京)
在位七十八海外東海中有 名曰桃樹三千 流沙甘肅省甘州張掖

帝嚳高辛氏

[0741c17] 之子黃帝曾孫西 (河南府 偃師洛州) 。神聖自言順天
天地 萬民日月迎送鬼神敬事日月風雨莫不
服從才子在位七十壽終 一百大名秋山 () 。 () 在位不善
() 。

帝堯陶唐

[0741c26] 帝嚳 陶唐 平陽 (晉寧冀州)
茅茨 一日十五 十五十六日落三十日落 ( )
更生 大風 () [-+] () ()
使羿大風 (東方) [-+] 。 洞庭洪水四岳 ()
治水之子 賢德可以遜位群臣 (順德) 。雷雨
使二十八在位 九十八一百九十八作樂 之子河南 (汴梁) 。天下朝覲
不歸天子 (史記) 堯典



[0742a16] 黃帝黃帝 意生顓頊顓頊 句芒句芒
繼母父母 盡孝事父母其弟 歷山 (河東) 。 (兗州) 。河濱
(定陶西南) 。 所居年成年成二十年三十高陽
高辛氏之子后土 四方於是使不才 號曰不才
共工顓頊不才號曰檮杌縉雲不才號曰饕餮三苗 未能四裔
治水二十八 (晉寧河中) 。 南風玉衡七政
作樂 有苗不肖 使在位五十南巡 蒼梧
(廣西梧州蒼梧荊州) 。一百一 之子陽城天下不歸 遂即天子國號 漆器
(唐太宗貞觀十七) 。

[0742b11]  下流華渚 (史記) 。 (書疏) 。
(帝王世紀) 。

[0742b14] 之前天下顓頊以來天下 高陽

[0742b16] 宋神宗祕書道原 六經春秋文言序卦 雜卦仲尼詩書仲尼
五帝三王古者 神農氏神農氏黃帝 繼世三五
五帝孔子學者不可附會 管子一者道者 謀得勝者 管子或是
莊子列子寓言 漢學文辭論議三皇五帝 不知仲尼梁武帝
神農燧人三皇黃帝帝嚳 五帝三王五帝三王 不通紛紛定論太史公
學者五帝尚書以來百家黃帝不雅先生 孔子宰予五帝儒者
西崆峒涿鹿東漸江淮長老往往黃帝堯舜 總之古文
古文聖人 春秋國語發明五帝 其所不虛
時時好學深思 難為淺見 本紀



*
*
* 太康
*
*
* 少康
*
*
*
*
*
*
*
* 孔甲
*
*
* ()



[0742c19] 黃帝顓頊 洪水滔天治水 焦思十三
乘車乘船 () 。山行 () 。行相所有山川 便利於是水害九州
於是成功正位使 司空洪範九疇彝倫出書神龜至于
因而之子 天使天下 天子國號
德都汴梁 建寅歲首 徽號作樂大夏 堯舜鐘鼓
() 寡人道者擊鼓 獄訟 天下十二九州
天下九鼎九州黃帝 尊卑等級
後世 亡國國政 女生南巡諸侯
萬國會稽 子孫 在位一百
位於箕山天下不歸 天子 禹貢所謂東漸西

[0743a21] 神龜河東山西孟州 孟津武王伐紂師會西安
會稽浙東越州紹興 會稽孟康 上山



[0743a29] 之子在位十年

太康

[0743b02] 畋獵洛水 羿 尚書在位三十不得后羿
太康



[0743b07] 太康羿微弱出于羿 十四



[0743b10] 羿商丘河南府 同姓羿自立 后羿
民事不用信用 寒浞愚弄 羿羿田家羿
不忍羿在位寒浞羿 使 國君
女方少康 少康 一成 ()
(五百) 。有夏 自有而立少康少康使使
在位三十二 史記司馬貞左傳莊子帝相 中間羿十年
帝相少康 在位二十八

少康

[0743c02] 帝相舊都復興 在位二十一

[0743c04]

[0743c05] 少康無餘會稽號曰 二十周敬王勾踐吳王戰敗 (西嘉興)
(吳郡太湖) 。勾踐范蠡大夫 元王 () 。

[0743c11] 勾踐世家 史記少康庶子 會稽文身 二十吳王
勾踐 元年吳王闔廬興師 勾踐襲擊 吳王 闔廬
(杜預吳郡嘉興 ) 。闔廬夫差 毋忘勾踐吳王夫差日夜 范蠡
不可凶器 陰謀好用凶器 上帝行者不利
興師吳王精兵 (杜預吳郡吳縣太湖) 。五千人保 會稽 (杜預會稽)
吳王 至於奈何對曰滿 (韋昭法天天道) 。 (
人道謙卑) 。 (韋昭不可不可) 。 厚禮不許 (韋昭管籥
屬國隨之) 勾踐大夫 頓首君王勾踐使 勾踐吳王
吳王 勾踐妻子 太宰告之
勾踐美女太宰見大吳王頓首 勾踐不幸勾踐
妻子五千 吳王 吳王
不滅勾踐賢君 吳王罷兵勾踐 會稽終於
文王小白 由是不為 越王勾踐焦思
飲食嘗膽會稽 耕作夫人不如 折節下賢賓客
百姓使范蠡治國對曰兵甲 不如鎮撫國家百姓 於是舉國大夫使范蠡
成為勾踐 會稽用以 大夫流亡
鷙鳥 天下自矜
莫若 三國 勾踐吳王
未可勾踐不重百姓 不死 吳王
自殺 大夫吳王
其事吳王 太宰
伍員其父 不顧安能 功用不備伍員
共謀不從使 大怒伍員寡人 使自殺大笑
吳國 不受嗟乎嗟乎 不能獨立使者 東門於是
勾踐范蠡對曰未可明年吳王諸侯吳國精兵惟獨老弱太子留守勾踐
范蠡教士 萬人君子 (韋昭君子親近有志行者所謂所謂 )
太子告急諸侯天下 吳王使厚禮
自度未能其後 罷弊因而
吳王姑蘇吳王使公孫 (大夫) 肉袒夫差 得罪會稽夫差不敢
君王君王 會稽 勾踐不忍范蠡會稽事天
今天可逆 且夫君王 十二一旦且夫
伐柯不遠會稽勾踐不忍使者范蠡 進兵執事 (執事) 。使者
得罪使者勾踐 使吳王東君百家 (杜預會稽 東海)
吳王不能君王 吳王太宰勾踐
諸侯徐州 使勾踐當是時橫行 江淮諸侯號稱 范蠡
大夫 為人長頸鳥喙患難不可 何不稱病不朝
作亂寡人 寡人其三 從先自殺勾踐
五世楚威王 (史記) 。



[0745a07] 少康在位十七



[0745a09] 在位二十六



[0745a11] 在位十八誕生



[0745a14] 六夷服從在位十七



[0745a17] 在位五十九



[0745a19] 在位二十二



[0745a21] 在位二十

孔甲

[0745a23] 修德諸侯在位三十二



[0745a25] 孔甲在位十一



[0745a27] 在位十三



[0745a29] 孔甲以來諸侯暴戾 無道百姓自恃天命
使 既而修德諸侯 伊尹
晉寧不勝 從而在位五十

[0745b09] 十七四百三十二天下 (史記 四百七十八) 。

[0745b11] 周禮未有郡縣五嶽 尚書禹貢春秋 屬於
九州禹跡



*
*
*
* 太甲
*
*
*
*
*
*
*
*
*
*
*
*
*
*
* 盤庚
*
*
* 武丁
*
*
*
*
* 武乙
*
* 帝乙
* ()



[0745b22] 黃帝之後帝嚳玄鳥 () 。司徒教民
賜姓昭明昭明生相
生主生主生天成湯 伊尹使
伊尹不能伊尹復歸賢臣 張網四面其三
不用命者漢南諸侯 禽獸四十暴虐伊尹
() 敗績諸侯大會退諸侯 天下有道可以可以
諸侯於是天子德都 (河南府偃師) 。寬治遠近 改正之前建寅正月
正月十二 徽號 二相伊尹作樂
在位十三一百太子次子



[0745c19] 次子在位 古史伊尹 汴梁陳留有空故城



[0745c22] 在位

太甲

[0745c24] 太子之子即位不明顛覆 伊尹 () 。伊尹攝政
諸侯太甲自怨自艾 伊尹冕服太甲復歸太甲 修德諸侯庶民不敢鰥寡 太宗在位三十三



[0746a02] 太甲在位二十九



[0746a04] 在位二十五



[0746a06] 庚子在位三十六



[0746a08] 商道諸侯在位十四



[0746a10] 共生 不勝於是先王之政
養老退問疾弔喪 遠方重譯七十六賢臣 輔佐商道復興號稱在位七十五



[0746a18] 戊子在位十二  () 汴梁鄭州鴻溝



[0746a22] 在位



[0746a24] 遷都在位十年 (河東山西相州冀州大名內黃縣大名
) 。



[0746a28] 之子相州遷都商道復興在位十九 晉寧河中蒲州



[0746b03] 在位十六



[0746b05] 在位二十



[0746b07] 在位三十一



[0746b09] 甲子在位二十九



[0746b11] 子弟九世諸侯 在位

盤庚

[0746b14] 商道臣民盤庚告諭商道 復興在位二十九 



[0746b18] 盤庚在位二十二



[0746b20] 太子民事艱難在位 十一

武丁

[0746b23] 居喪上帝 天下傅說版築之間 政事蠻夷重譯來朝
章服多用無道武丁 復興高宗在位五十

[0746b29] () 鮮卑 () 北狄 國號黃水黃龍秦漢 隋唐突厥
() 。漢書音義獯鬻



[0746c05] 武丁在位十七



[0746c07] 在位十七



[0746c09] 甲子在位



[0746c11] 次子在位二十三

武乙

[0746c13] 東夷海岱在位 之間 遷都朝歌山西



[0746c17] 武乙在位十四周公牧師 (官名) 。

帝乙

[0746c20] 在位四十七帝乙 微子帝乙太子
之子不可立妾之子



[0746c26] 帝乙之子朝歌殷都牧野 (山西衛輝冀州)
比干比干箕子 玉杯
短褐茅茨之下錦衣 以求天下不足遠方珍奇 輿自此
三公 不喜 [-+(-+)] 歎息因而
(冀州) 。 美女 珍怪
西弓矢使西征伐西行政諸侯來歸 西之子
諸侯不勝鹿之上 珠玉在位三十四

[0747a16] 三十六百二十八天下



[0747a18] 文武其先后稷 () 帝嚳元妃 巨人
生子以為不祥隘巷 多人中水飛鳥以為收養
稼穡法則帝堯天下號曰后稷
后稷 戎狄之間復修后稷 百姓從而周道 由此立國
(西) 。 ()
叔祖 (大王) 。 復修后稷積德國人
獯鬻戎狄 梁山岐山之下 (扶風 西風) 。舉國 (皇甫
) 。 公有長子 子曰婦人 生子
文身 仁義諸侯 (西) 。

* (西文王)
* 武王
* 成王
* 康王
* 昭王
* 穆王
* 共王
* 懿王
* 孝王
* 夷王
* 厲王
* 共和
* 宣王
* 幽王 ()
* 平王
* 桓王
* 莊王
*
* 惠王
* 襄王
* 頃王
*
* 定王
* 簡王
* 靈王
* 景王 (悼王)
* 敬王
* 元王
* 貞定王 (思王)
* 考王
* 威烈王
* 安王
* 烈王
* 顯王
*
* 赧王

文王

[0747b24] 西九十 高辛氏之後伯夷叔齊孤竹君 西養老
呂望八十 渭水西太公 西入境讓畔行者讓路
漢南諸侯 四十西嗣位

[0747c03] 孤竹君遼西箕子 遼陽肅慎

武王

[0747c06] 西之子嗣位太公望 周公召公左右東觀 ( ) 。至于 ()
(孟州) 。諸侯不期 武王暴虐王子比干箕子 微子樂器
() 於是武王 諸侯重罪不可以乃東 十二月戊午諸侯 (河東山西衛輝)
發兵七十萬人武王 倒戈鹿之上 珠玉武王大白 諸侯武王天子己卯武王元年
使其弟之子 召公箕子 之間南宮鹿 (廣平)
貧弱 比干 (衛輝) 。罷兵西 武王追思先聖神農之後 ( ) 。
黃帝之後帝堯之後 (幽州) 。之後 大禹之後 功臣謀士 周公曲阜召公
北燕高於 (鄭州) 處於 天下七十一
兄弟四十改正 正月 武王箕子天道洪範 (尚書) 。
箕子朝鮮 (遼西) 。不臣以次 武王華山 (河南府 西)
干戈 周公文王 武王遷都文王 ( 西安西 )
武王作樂大武在位九十三 十二冀州南北廣大 周襄王二十八北燕
北燕南燕之後南燕 北燕召公之後南燕后稷

[0748a15]  西江漢 諸侯西 周公旦召公 武王定天下巡狩
諸侯民風 太師周南 國風周公作樂鄉人

[0748a22] 文王三十六

[0748a23] 周南 十一卷耳螽斯

[0748a25]  十二 羔羊 騶虞

[0748a28] 小雅 鹿皇皇水天 出車

[0748b01] 大雅 思齊

[0748b02] 武王

[0748b03]  

[0748b04] 小雅 魚麗

[0748b05]  



[0748b07] 之後之子滿 賜姓 (汴梁)
自滿五世 不可之子公立而後 二十四六百四十五武王 己卯敬王四十二癸亥

共和元年 十四

共和十一 僖公元年

宣王三十三 元年

幽王 元年

幽王 元年

平王十七 文公元年

平王二十三 桓公元年

桓王十四 元年

桓王二十四 元年莊公元年

莊王 宣公杵臼元年

襄王 元年

襄王二十一 元年

頃王 公平元年

定王 成公元年

靈王 哀公元年

景王三十六 惠公元年

敬王十五 元年

敬王十九 閔公元年

敬王四十二 



[0748b21] 太公望冀州其先出於神農氏 治水賜姓太公望文王武王
(山東青州) 。武王太公 由此征伐 不可公子公立
武王元年己卯安王二十 壬寅海上 皇帝二十六年庚王建三十 七百四十四
一世惠王 五世大於三世 常生莊子
酒色聽政安王 十一海上使 其先安王十三和會魏文侯 諸侯魏文侯
諸侯十六 十七桓公二十三海上 桓公
戰國

共和元年 十年

宣王 無忌元年

宣王十三 文公元年

宣公二十五 成公元年

宣王三十四 莊公 [*] 元年

平王四十一 僖公祿元年

桓王二十三 襄公 元年無知

莊王十二 桓公小白 元年

惠王十年 

襄王十年 元年

襄王二十 昭公元年

元年 商人元年

王五 惠公元元

定王 元年

簡王 元年

靈王十九 莊公元年

靈王二十五 杵臼元年

敬王三十一 孺子元年

敬王三十二 位元

敬王三十六 元年

敬王四十 元年

貞定王十四 宣公元年

威烈王二十二 元年

安王十一 海上

安王十三 諸侯

安王十六 太公諸侯

安王十七 桓公元年

安王二十四 齊威王元年

顯王三十七 宣王 元年

赧王  元年

赧王三十二 襄王元年

赧王五十一 王建元年

秦始皇二十六 秦國

[0748c26] 顯王四十三齊宣王孟軻上卿赧王 十七田文既而不用 赧王二十九齊湣王
天子昭王諸侯 齊王合謀赧王三十一 上將軍
大敗齊王使赧王三十二 王孫相與王子襄王三十六
二十六齊王 () 。一百八十二 九百二十六



[0749a12] 周公旦文王武王武王 曲阜 (而今山東濟寧兗州九州) 。周公
伯禽受封之子 武王元年己卯孝文 元年辛亥三十四八百七十三烈王家人

共和元年 

宣王十一 元年

十三 元年

宣王二十二 自立

宣王三十三 公稱元年

平王 惠公元年

平王四十九 隱公始元

桓王 桓公元年

莊王 莊公元年

惠王十六 閔公開元

惠王十八 僖公元年

襄王二十六 文公興元

王五 宣公元年

定王十七 成公元年

簡王十四 襄公元年

景王 昭公元年

敬王十一 定公元年

敬王二十六 哀公元年

考王十一 元年

威烈王十七 元年

安王二十六 元年

顯王十五 元年

顯王二十四 元年

慎靚王 元年

赧王十九 元年

赧王四十二  元年

孝文元年 

[0749a27] 惠王十四魯莊公叔孫

[0749a28]  惠王十七魯閔公

[0749a29] 惠王三十魯僖公

北燕

[0749b02] 召公武王武王北燕 (冀州) 。 以西召公聽訟
其所聽事 不敢召公九世 不可而後武王元年 顯王三十六戰國 共和
(元年) (元年) 。

宣王  元年

宣王二十八  元年

平王  元年

平王  元年

平王四十三  元年

桓王十年  元年

桓王二十三  元年

莊王 莊公 元年

頃王 襄公 元年

定王 宣公 元年

定王二十一 昭公 元年

簡王十二  元年

靈王十八 文公 元年

靈王二十四  元年

景王 惠公 元年

景王十年  元年

景王十七  元年

景王二十二  元年

敬王十六  元年

敬王二十八  元年

貞定王  元年

貞定王二十 成公 元年

考王 閔公 元年

烈王 僖公 元年

烈王 桓公 元年

顯王 文公元年

顯王三十四 文公

顯王三十七  元年

慎靚王元年  元年

赧王 昭王元年

赧王三十六 惠王 元年

赧王四十四 武成元年

赧王五十九 孝王 元年

襄王五十三  元年

始皇帝二十五 

[0749b21] 顯王三十四文公七百九十 戰國顯王四十六赧王 十年
大亂齊王 [-+(-+)] 昭王昭王 千金臺上天下
秦始皇二十五 戰國一百八百九十



[0749c04] 文王武王使 (王子) 。 流言作亂周公相成 改行
(汴梁 豫州) 。五世不可 武侯而後武王元年己卯 定王二十二年甲二十五六百
十六惠王

共和元年 武侯二十三

共和 元年

宣王十九 元年

平王十年 元年

平王十二 元年

平王二十二 元年

桓王 封人元年

莊王 元年

惠王 元年

襄王 莊王元年

 元年

定王十六 元年

景王 元年

景王十六 元年

景王二十四 元年

敬王 元年

敬王三十 元年

貞定王十三 元年

貞定王十七 元年

貞定王二十二 

[0749c18] 莊王十五



[0749c21] 文王武王 (濟寧豫州) 。 五世至孝不可之子
而後武王元年己卯敬王三十 年甲二十五六百三十六

共和元年 二十四

共和 元年

宣王 元年

宣王三十三 元年

平王十二 元年

平王十五 桓公終生元年

桓公十九 莊公元年

惠王 僖公元年

惠王十六 昭公元年

惠王二十五 元年

頃王元年 文公元年

定王十三 宣公元年

簡王 成公元年

靈王十八 元年

景王十八 元年

景王二十二 元年

敬王 元年

敬王十一 隱公元年

敬王十五 元年

敬王十九 元年

敬王三十三 



[0750a07] 泰伯之後 (大王) 。長子 泰伯 () 。 (文王)
泰伯 文身 泰伯
周章武王 其後周章 (西揚州) 。十三齊年不可
而後武王 元年己卯元王戊辰二十六百 五十勾踐

簡王元年  元年

靈王十一 元年

靈王二十五  元年

景王元年  元年

景王十九  元年

敬王 闔閭元年

敬王二十五 夫差 元年

元王 

[0750a21] (名菜) () () 闔閭 () [-+]
第三之子 [-+] 闔閭長子

成王

[0750a26] 武王即位十三周公冢宰攝政 丙戌文王流言 不利孺子從而周公大誥
周公 庶人東土 周公作樂先祖
作樂武王武功年初 鎬京宗周西 未果成王武王
定鼎二月使召公三月周公 興工王城東都 洛水周公成周成王
頑民成周歸西十二月 成王成王在位三十七 周公攝政

[0750b14] 食貨 三品 太公望 輕重布帛
流於 (食貨志) 。

[0750b19]  成王五十

[0750b20] 小雅 南山 湛露嘉魚

[0750b22] 大雅 十三文王大明綿武生 文王般樂

[0750b24]  二十七 文臣振鷺豐年 小子昊天


[0750b28] 國風 周公民事 七月鴟鴞東山 伐柯 (
西開城邠州雍州) 。



[0750c03] 成王王五以此擇日 天子無戲言周公
晉縣 (冀州) 。 曲沃
新田 () 曲沃 五世不可 而後成王年庚安王二十
乙巳三十八七百四十六 家人三分曲沃 繼世曲沃
強盛常有惠王 當是時天子使 天子使天子使 天子使曲沃以軍
之子

[0750c20] 曲沃翼城聞喜安邑 晉寧平陽古晉

共和元年  十八

共和   司徒元年

宣王     元年

宣王十七  元年

宣王四十四 元年

幽王     元年

平王二十六 元年

平王三十二 元年

平王四十八   元年

桓王   元年

桓王十一  小子元年

桓王十六    元年

惠王元年   元年

襄王   惠公元年

襄王十五    元年

襄王十六  文公 元年

襄王三十五 襄公元年

襄王二十二 元年

定王元年   成公元年

定王   元年

簡王     元年

簡王十四  元年

靈王十五  元年

景王十四    昭公元年

景王二十一 元年

敬王   定公元年

元王     元年

貞定王十三 哀公元年

考王   元年

威烈王    上元

安王十年   公頃元年

安王二十五 元年

安王二十六   

[0751a06] 專權不能貞定王 十一
貞定王十二 反攻 哀公貞定王十三
不能反攻 三分



[0751a15] 武王元年庶子 周公東歸成王帝乙 國號禮樂 不臣天府
(豫州) 微子 不可公子而後 成王丁亥赧王二十九
無道三十二 八百三十九

共和元年 僖公十八

共和十二 元年

宣和二十八 哀公 元年

宣王二十九  元年

平王 公司元年

平王二十四 元年

平王四十三 元年

桓王元年 元年

桓王十年 莊公元年

莊王 閔公元年

莊王十五 閔公自立

元年 桓公元年

襄王 襄公元年

襄王十六 成公王臣元年

襄王三十三 昭公杵臼元年

 文公元年

定王十九 元年

簡王十一 元年

景王十四 元年

敬王 頭曼元年

貞定王元年 昭公元年

威烈王二十三 元年

安王 元年

烈王 元年

顯王四十一 康王元年

赧王二十九 

[0751b04]  成湯玄鳥高宗高宗微子之後禮樂
其間禮樂 微子其所 來者十二
太師禮樂 太師禮樂六代樂章
十二 () 。



[0751b16] 周公 (山西 冀州) 。不可頃王
而後成王丁亥 秦二世元年壬辰四十一九百 出奔公立
齊桓公戎狄 是以衛國木瓜齊桓公

共和元年 十四

宣王十六 元年

平王十四 莊公元年

平王三十七 桓公元年

桓王元年 元年

桓王 宣公元年

桓王二十一 惠王元年

莊王 惠公十二

惠王 元年

惠王十七 元年

惠王十八 文公元年

襄王十八 成公元年

定王 元年

定王十九 定公元年

簡王十年 元年

靈王十四 元年

景王 襄公元年

景王十一 公元元年

敬王二十八 元年

敬王四十 莊公元年

敬王四十三 元年

貞定王元年 元年

貞定王十七 元年

考王十年 昭公元年

威烈王元年 襄公元年

威烈王十二 元年

烈王 元年

顯王 元年

顯王二十二 三晉

顯王三十四 元年

顯王四十五 元年

赧王三十三 元年

襄王五十五 元年

秦始皇十八 元年

秦二世元年 庶人



[0751c09] 顓頊之後君長 文王成王 ( )
(荊湖北江陵荊州禹貢九州之一後漢光武起兵綠林 此地) 。九世延年不可 而後成王威烈三十
悼王七百十五戰國赧王 十六十八赧王五十三 烈王元年壽春
(西安) 襄王 五十四悼王元年 二十四一百七十九

共和元年 

共和 元年

宣王 元年

宣王元年 元年

宣王二十九 元年

宣王三十八 元年

平王 元年

平王十四 元年

平王三十一武王 元年

莊王 文王元年

惠王元年 元年

惠王 成王元年

襄王二十七 穆王元年

頃王 莊王元年

定王十七 共王元年

靈王十三 康王元年

景王元年 元年

景王 靈王 元年

景王 平王元年

敬王 昭王元年

敬王三十一 惠王元年

考王十年 簡王中元

威烈王十九 元年

威烈王二十四 悼王元年戰國

安王二十二 元年

烈王 宣王元年

顯王三十 元年

顯王四十一 元年

赧王十七 襄王元年

赧王五十三 烈王元年

秦始皇十年 幽王元年

二十 元年

二十四 

康王

[0752a05] 成王修文天下安寧不用在位二十六

昭王

[0752a08] 康王王道不朝南征國人中流 溺死在位五十一

[0752a11] 釋迦牟尼佛明教大師正宗天地 更始閻浮大人大人 王因不已古今不可勝數
善生善生 出師師子淨飯王
淨飯聖王如來 淨飯聖王如來以往然燈佛 蓮華大城然燈成佛
號曰釋迦牟尼無數迦葉佛 菩薩成道補處 大士及其應運大士迦毘羅
閻浮提之中淨飯王轉輪因之 白象日中降神 摩耶夫人及其摩耶乃往
無憂夫人欲取舉手聖子神龍 聖子四方
上下四維上下 集賢號曰薩婆悉達長命師傅
未幾太子太子 非有業緣 一旦
四門有所老病 沙門出家太子 二月乘馬出自北門檀特山
衣冠其所寶劍 一切煩惱淨居天化人 僧伽梨太子得法服服進入
彌樓寶山阿藍伽藍不用處 非非想 外道苦行日食
無心外道聖人 苦行正解受食而後成佛沐浴尼連牧牛
天帝化人 二月 (正月二月建寅十二月) 三昧
明星大悟成等正覺 金剛座天帝轉法輪憍陳如 侍從山中至此鹿野苑
四諦得道 摩竭提國迦葉弟兄國主 瓶沙王竹林精舍如來
未幾王舍城舍利弗目犍連如來 二來弟子於是 大迦葉入山竹林精舍如來
滅後來世萬歲 如來成道 大喜五百
出家及其羅睺羅 聖人正如 其後將近摩訶
迦葉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 微妙正法護持阿難 斷絕無法
無法何曾 大迦葉僧伽梨轉授補處慈氏出世謹守
大迦葉敬奉世尊一旦拘尸那城 之間般涅槃純陀長者獻供 如來因之說法須跋陀羅
大迦葉而後 自焚舍利天地天人 神龍 (正宗) 。如來
昭王年甲四月出家 昭王二十七壬申二月 成道昭王三十三戊寅滅度 穆王三十六壬申二月十五
一千十七孝明永平十年丁卯 華夏嗚呼如來 十九正法四十九化度有情
不可勝數如來及其出家 昭王穆王周武王 宣王昭王
二十七年三十穆王三十六或者不以為然太史公 黃帝以來
終始五德古文 乖異夫子年月以此 三代太史公孔子
尚書 大迦葉何時何以 涅槃如來諸比丘汝等
應作如是語所有無上正法 摩訶迦葉迦葉汝等依止 (涅槃經第二) 。正宗寶林傳
天竺入滅華夏 宣王未始有年 數萬
渺茫重譯其實甲子從而 菩提達磨至于中國 年甲
(明教大師正宗) 傳法 記者杭州禪師契嵩 廣西李氏歲出 東山沙門十三得度十九遊方
禪師 受記洞山遍參 頂戴觀音像滿十萬
世間經書章萬言道一 杭州永安蘭若禪門傳法
輔教編仁宗皇帝萬言開封府 三月十七傳法院 入藏下詔明教大師宰相
歐陽脩延見不意 永安神宗六月 後夜月初獨行
大梅鼯鼠中夜闍維 童真數珠 頂骨舍利道俗
故居永安蘭若六十六 僧臘五十三詳見尚書屯田員外 行業法嗣洞山
禪師文殊德山雲門 禪師 (五燈會元) 。釋迦牟尼如來賢劫第四

[0753b12] 五比丘憍陳如頞鞞跋提十力迦葉 俱利頞鞞跋提俱利 十力轉法輪

[0753b15] 迦葉弟兄優樓頻羅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大迦葉一千 王舍城舍利弗目犍連一百
長者子五十前列二百五

[0753b21] 世尊迦葉微笑大梵王疑經 靈鷲山大梵天王金色波羅 世尊示眾人天百萬悉皆
獨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正法 涅槃妙心分付迦葉詳見宋神宗 丞相

[0753b27] 結集法藏迦葉

[0753b28] 四諦苦集滅道苦諦二十五 總則六道生死集諦見思惑 見修四住染污無知取相惑
枝末無明通惑界內惑 不同見思滅諦苦集 真諦道諦
三十七道品道品四念處四正勤 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四諦 之中出世二諦世間因果苦果
二諦出世間因果何故 出世聲聞根鈍知苦斷集 是故

穆王

[0753c12] 滿昭王在位五十五壽終一百 作亂宗周西穆王 東方諸侯
五百仁義弓矢以為陸地三十六西
(徐州) 百姓隨之穆王 由此

共王

[0753c22] 穆王在位十年

懿王

[0753c24] 共王史記 在位二十五  西 安西興平老子

[0753c27]  太公五世哀公荒淫懿王使 東方東方

孝王

[0754a02] 懿王 在位十五

[0754a04] 西天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 婆羅門其父 迦葉波
色光照耀光明父母出家 沙門入山杜多自修空中出世尊者趨於竹林精舍
恭敬如來大眾 何以如來廣說 說法尊者成道積修
智慧高遠如來所有 大慈大悲四禪三昧無量功德莊嚴 迦葉比亦復如是一朝正法
相傳斷絕袈裟 彌勒如來大般涅槃尊者 地震光明照耀天眼
涅槃嗟乎正法世間 與其拘尸那城之間 如來尊者如來
出於栴檀 [*] 以資 闍維迦葉五百阿羅漢 羅漢王舍城中夏安居
十五結集三藏日給飯食滿足 爾時迦葉諸比丘金剛 舍利人天福田吾等比丘
惠來大明神通須彌 如來弟子涅槃神通 結集金鐘鐘聲
應真羅漢畢鉢羅阿難 未盡不得宿戶外 迦葉迦葉若然可以
神通阿難 三藏何為迦葉修多羅阿難比丘多聞總持大智
常隨如來梵行清淨所聞佛法 無有讚嘆聰敏第一 修多羅藏大眾默然迦葉阿難
法眼阿難信受觀察 比丘眷屬莊嚴猶如虛空 說是偈已眾僧法座
如是我聞一時某處乃至 人天作禮奉行迦葉諸比丘阿難 不錯不異世尊
毘尼藏復命阿難阿毘曇達磨迦旃延迦葉尊者願智 其所尊者處世四十
結集說法無量衰老入定雞足山彌勒 阿難如來般涅槃正法
使 斷絕本來無法無非 一法有法不法阿難作禮奉命尊者
入定孝王 (正宗) 。

夷王

[0754b28] 孝王不明諸侯 不朝六師太原至於 在位十六六十

[0754c02]  

[0754c04] 阿難尊者 王舍城剎帝利 之子釋迦如來從弟阿難陀慶喜歡喜如來成道
大慶出家多聞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大功德 持法以為侍者
入涅槃殑伽河弟子 來集須臾五百羅漢中有羅漢末田底迦尊者
大法如來正法眼藏 迦葉迦葉入定 偈言本來付有法
無法各各自悟無法 善行護持正法斷絕 滅度五百
大法教化 虛空十八三昧 舍利一分忉利天一分龍宮
一分毘舍離一分阿闍世王 供養夷王 (正宗) 。

[0754c24] 十八 文句

[0754c25] 出水  出水

[0754c26]  身上出水 

[0754c27] 出水 身上 

[0754c28]   

[0754c29] 虛空 虛空 虛空

[0755a01] 虛空 大身 復現

厲王

[0755a03] 夷王暴虐萬民出奔 周公召公二相以太相與 國事共和在位
十年

[0755a07]  

[0755a08] 大雅 

[0755a09]  東門 [*] 。

[0755a10]  萇楚匪風

共和

[0755a12] 周公召公國事十四 長於召公二相

[0755a15] 釋迦文佛舍利寶塔 天竺阿育王 末造八萬四寶塔西域龍宮 世尊舍利一一耶舍尊者
八萬四隨一安置 娑婆震旦十九西晉 武帝太康劉薩訶病死
會稽出家 慧達會稽不見偶一地下鐘聲誠懇寶塔高一
佛像精勤禮懺 瑞像阿育王禪寺佛舍利 厲王共和 (阿育王) 。

宣王

[0755a29] 厲王周公召公法文武成 遺風召公淮夷 天下失理海內
諸侯宗周周道中興 在位四十六

[0755b05]  宣王二十

[0755b06] 小雅 十四六月 吉日鴻雁

[0755b08] 大雅 雲漢烝民江漢

[0755b09] 衛國 

[0755b10]  衡門東門東門



[0755b12] 宣王二十二 (汴梁鄭州豫州) 二十二四百三十二

二十二 桓公元年

平王元年 元年

平王二十八 莊公寤生元年

桓王二十 元年

莊王元年 昭公元年

莊王 元年

惠王 文公元年

襄王二十五 元年

定王 元年

定王 襄公元年

定王二十一 公費元年

簡王 成公元年

簡王十四 僖公元年

靈王 元年

景王十六 定公元年

敬王 元年

敬王二十 元年

貞定王 哀公元年

貞定王十五 元年

威烈王 元年

威烈王 元年

安王 康王元年

烈王元年康王 二十



[0755b23] 其先高陽孫女 水土其後 穆王 ( 西
[(*)/] 秦州雍州西戎) 。 十九孝王 附庸宣王授命
車馬禮樂襄公 幽王西戎平王 平王元年諸侯 文公 (
[(*)/] ) 孝王赧王元年三十五百 十三襄王赧王

[0755c06]  

共和元年 

宣王 莊公元年

幽王 襄公元年

平王 文公元年

桓王 公元

桓王十七 元年

桓王二十三 公元

惠王 宣公元年

惠王十四 成公元年

惠王十八 元年

襄王三十二 元年

王五 元年

定王 桓公元年

簡王十年 元年

 哀公元年

敬王二十 惠公元年

敬王三十 公元

元王元年 公元

貞定王二十七 公元

考王十三 公元

威烈王 公元

威烈王十二 元年

安王 惠公元年

安王十六 公元

安王十八 公元

顯王 

顯王 公元

顯王三十二 文王元年

赧王 武王元年

赧王 襄王元年

[0755c17] 顯王十九商鞅咸陽 聚集 十一井田阡陌權衡 丈尺

[0755c21] 顯王三十戰國顯王四十五 文王十四元年赧王五十九 襄王五十一九鼎 (西周)


[0755c24] 商那和修尊者 摩突羅國 舍那婆斯毘舍 梵語自然西
降生 持法行化 以為
十七十七 十七 非心我身十七
十七 非法非心無心無法心法 非心罽賓國
山中三昧弟子五百徒眾 乃往三昧調伏通達彼此至聖長短
阿羅漢五百比丘奉行尊者 十八火光三昧 迦羅宣王 (正宗) 。

幽王

[0756a16] 主子褒姒 太子褒姒后生 寵信褒姒西戎驪山褒姒
在位十一公立王子國人不順 經年晉文 諸侯太子平王 ( 年月春秋) 。

[0756a22]  幽王

[0756a23] 小雅 四十三南山正月十月 巧言何人 四月北山大車南山
大田鴛鴦 角弓 綿漸漸

[0756b01] 大雅 

平王

[0756b03] 幽王在位五十一幽王 逼近戎狄不可乃東遷都 微弱號令不行

[0756b06]  平王桓王莊王

[0756b07] 王國 平王 () 君子君子 桓王 () 大車莊王中有

[0756b10]  

[0756b11]  緇素

[0756b12]  綢繆 [(/)*]

[0756b14]  襄公受命諸侯 園囿終南

[0756b16] 僖公墓門

[0756b17] 尊者 國人首陀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證果行化 震動魔波旬尊者
所為 華鬘波旬臭穢波旬厭惡 不能梵王梵王
弟子不可歸心尊者 因地因地 波旬懺悔尊者可口
唱言歸依三寶魔王合掌歸依佛歸依 法歸華鬘波旬大喜作禮稽首三昧尊十力聖弟子迴向
作禮尊者弟子 置於石室十八十二 滿其間提多迦本來
非有有法本心非心 虛空十八跏趺 室內舍利供養平王
(正宗) 住持方丈

[0756c08] 十力 業力三昧知根至道宿命天眼

[0756c11] 春秋 魯史孔子春秋魯隱公元年平王四十九孔子平王東周 隱公賢君褒貶
() 。

桓王

[0756c16] 平王太子在位二十三平王諸侯 不朝天子


[0756c20]  王國平王

[0756c21]  宣公惠公二十六

[0756c22]  竿

[0756c23] 日月擊鼓凱風 式微泉水北門北風

[0756c26]  君子偕老

[0756c27]  

[0756c29]

莊王

[0757a02] 桓王在位十五

[0757a03]  王國平王

[0757a04]  襄公南山

[0757a06]  于田大叔于田 大路褰裳

[0757a08] 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伽陀國未詳 梵語提多迦 尊者出家
出家出家身心 不為身心出家出家 無我不生不生
常道諸佛無形 大悟通達佛法僧紹隆 即為具足戒提多迦
大法提多迦得法行化中印度國有 大仙八千彌遮迦尊者 出家
尊者鬚髮袈裟尊者 如來大法密付大迦葉展轉 至於
通達本心無法無非無心 無法尊者起身十八 三昧自焚彌遮迦舍利
供養周莊 (正宗) 。

釐王

[0757a28] 莊王在位齊桓公 諸侯 管仲為政號曰仲父四民使 二十一內政


[0757b03]  

[0757b04]  十一有女同車 東門風雨東門 蔓草

惠王

[0757b08] 釐王在位二十五莊王 太子不克惠王五大 惠王出奔溫居
大夫 王城五大惠王二十 惠王襄王不敢發喪
二十五諸侯王室既定而後 (史記) 。

[0757b16]  

[0757b17]  清人

[0757b18]  蜉蝣

[0757b19]  

[0757b20]  魯僖公在位三十三 僖公 史官

襄王

[0757b24] 惠王在位三十三惠王 欲立之不克 元年
齊桓公諸侯 (汴梁雍州 論語 豫州) 齊桓公使諸侯
齊桓公十七 襄王晉文公 返國襄王告急晉文公
諸侯襄王

[0757c05]  文公螮蝀木瓜齊桓公

[0757c07]  宣公

[0757c08]  晨風 權輿

[0757c10] 彌遮迦尊者 中印度未詳姓氏一日北天竺中一酒器尊者何方何所自心
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