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graphies of Eminent Monks 高僧傳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高僧傳卷第九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神異上
* 竺佛圖澄一
* 單道開二
* 竺佛調三
* 耆域四
竺佛圖澄一
[0383b16] 竺佛圖澄者。西域人也。本姓帛氏。少出家清 真務學。誦經數百萬言。善解文義。雖未 讀此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論辯疑滯。皆
闇若符契。無能屈者。自云。再到罽賓受誨 名師。西域咸稱得道。以晉懷帝永嘉四年。 來適洛陽。志弘大法。善誦神呪。能役使鬼
物。以麻油雜胭脂塗掌。千里外事皆徹 見掌中如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見。又聽 鈴音以言事無不劾驗。欲於洛陽立寺。 值劉曜寇斥洛臺帝京擾亂。澄立寺之志
遂不果。迺潛澤草野以觀世變。時石勒屯 兵葛陂。專以殺戮為威。沙門遇害者甚 眾。澄憫念蒼生欲以道化勒。於是杖策 到軍門。勒大將軍郭黑略素奉法。澄即投
止略家。略從受五戒崇弟子之禮。略後從 勒征伐。輒預剋勝負。勒疑而問曰。孤不覺 卿有出眾智謀。而每知行軍吉凶何也。略
曰。將軍天挺神武幽靈所助。有一沙門術 智非常。云將軍當略有區夏已應為師。臣 前後所白。皆其言也。勒喜曰。天賜也。召澄
問曰。佛道有何靈驗。澄知勒不達深理。正 可以道術為徵。因而言曰。至道雖遠亦可 以近事為證。即取應器盛水燒香呪之。
須臾生青蓮花。光色曜目。勒由此信服。澄 因而諫曰。夫王者德化洽於宇內。則四靈表 瑞。政弊道消則彗孛見於上。恒象著見休咎
隨行。斯迺古今之常徵。天人之明誡。勒甚悅 之。凡應被誅餘殘。蒙其益者。十有八九。 於是中州胡晉略皆奉佛。時有痼疾世莫
能治者。澄為醫療應時瘳損。陰施默益者不 可勝記。勒自葛陂還河北過坊頭。坊 頭人夜欲斫營。澄語黑略曰。須臾賊至。 可令公知。果如其言。有備故不敗。勒欲
試澄。夜冠冑衣甲執刀而坐。遣人告澄 云。夜來不知大將軍所在。使人始至未及 有言。澄逆問曰。平居無寇何故夜嚴。勒益
敬之。勒後因忿欲害諸道士。并欲苦澄。澄 迺避至黑略舍。告弟子曰。若將軍信至 問吾所在者。報云不知所之。信人尋至覓 澄不得。使還報勒。勒驚曰。吾有惡意向
聖人。聖人捨我去矣。通夜不寢思欲見澄。 澄知勒意悔。明旦造勒。勒曰昨夜何行。澄 曰。公有怒心 昨 故權避。公今改意。是以敢
來。勒大笑曰。道人謬耳。襄國城塹水源在城 西北五里團丸祀下。其水暴竭。勒問澄。何 以致水。澄曰。今當勅龍。勒字世龍。謂澄
嘲己。答曰。正以龍不能致水。故相問耳。 澄曰。此誠言非戲也。水泉之源必有神龍 居之。今往勅語水必可得。迺與弟子法首
等數人至泉源上。其源故處久已乾燥。坼 如車轍從者心疑。恐水難得。澄坐繩床燒 安息香。呪願數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
有一小龍。長五六寸許。隨水來出。諸道士 見競往視之。澄曰。龍有毒勿臨其上。有 頃水大至隍塹皆滿。澄閑坐歎曰。後二日當
有一小人驚動此下。既而襄國人薛合有 二子。既小且驕。輕弄鮮卑奴。奴忿抽刃刺 殺其弟。執兄于室以刀擬心。若人入屋便 欲加手。謂合曰。送我還國我活汝兒。不
然共死。於此內外驚愕莫不往觀。勒迺自 往視之。謂薛合曰。送奴以全卿子誠為善 事。此法一開方為後害。卿且寬情。國有常
憲命人取奴。奴遂殺兒而死。鮮卑段波攻 勒。其眾甚盛。勒懼問澄。澄曰。昨寺鈴鳴云。 明旦食時當擒段波。勒登城望波軍不
見前後。失色曰。軍行地傾。波豈可獲。是公 安我辭耳。更遣夔安問澄。澄曰。已獲波 矣。時城北伏兵出遇波執之。澄勸勒宥波
遣還本國。勒從之。卒獲其用。時劉載已死。 載從弟曜篡襲偽位。稱元光初。光初八年曜 遣從弟偽中山王岳。將兵攻勒。勒遣石虎
率步騎拒之。大戰洛西。岳敗保石梁塢。虎 堅柵守之。澄與弟子自官寺至中寺。 始入寺門。歎曰。劉岳可憫。弟子法祚問其
故。澄曰。昨日亥時岳已被執。果如所言。至 光初十一年曜自率兵攻洛陽。勒欲自往 拒曜。內外僚佐無不必諫。勒以訪澄。澄曰。
相輪鈴音云。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此羯 語也。秀支軍也。替戾岡出也僕谷劉曜胡位 也。劬禿當捉也。此言軍出捉得曜也。時徐
光聞澄此旨。苦勸勒行勒迺留長子石弘。 共澄以鎮襄國。自率中軍步騎。直指洛 城。兩陣纔交。曜軍大潰。曜馬沒水中。石堪 生擒之送勒。澄時以物塗掌。觀之見有
大眾。眾中縛一人。朱絲約項。其時因以告 弘。當爾之時正生擒曜也。曜平之後。勒 迺僣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改元建平。是歲
東晉成帝咸和五年也。勒登位已後。事澄 彌篤。時石葱將叛。其年澄誡勒曰。今年葱 中有蟲食。必害人。可令百姓無食葱也。
勒班告境內慎無食葱。到八月石葱果走。 勒益加尊重。有事必諮而後行。號大和上。 石虎有子名斌。後勒愛之甚重。忽暴病而
亡。已涉二日。勒曰。朕聞號太子死扁鵲能 生。大和上國之神人。可急往告必能致福。 澄迺取楊枝呪之。須臾能起。有頃平復。由
是勒諸稚子多在佛寺中養之。每至四月 八日。勒躬自詣寺灌佛為兒發願。至建平 四年四月。天靜無風而塔上一鈴獨鳴。澄謂 眾曰。鈴音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是
歲七月勒死。子弘襲位。少時虎廢弘自立。 遷都于鄴。稱元建。虎傾心事澄有重於 勒。迺下書曰。和上國之大寶。榮爵不加高
祿不受。榮祿匪及。何以旌德。從此已往宜 衣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之日和上昇殿。 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主
者唱大和上至眾坐皆起以彰其尊。又勅 偽司空李農旦夕親問。太子諸公五日一朝 表朕敬焉。澄時止鄴城內中寺。遣弟子法 常北至襄國。弟子法佐從襄國還。相遇
在梁基城下共宿。對車夜談。言及和上。比 旦各去。法佐至始入覲澄。澄逆笑曰。昨夜 爾與法常交車共說汝師耶。先民有言。不
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乎。獨而不怠。 幽獨者敬慎之本。爾不識乎。佐愕然愧懺。於 是國人每共相語。莫起惡心和上知汝。及
澄之所在無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時 太子石邃有二子在襄國。澄語邃曰。小阿 彌比當得疾。可往迎之。邃即馳信往視。 果已得病。大醫殷騰及外國道士。自言能
治。澄告弟子法雅曰。正使聖人復出不 愈此病。況此等乎。後三日果死。石邃荒酒 將圖為逆。謂內竪曰。和上神通儻發吾謀。
明日來者當先除之。澄月望將入覲虎。謂 弟子僧慧曰。昨夜天神呼我曰。明日若入還 勿過人。我儻有所過汝當止我。澄常入必
過邃。邃知澄入。要候甚苦。澄將上南臺。僧 慧引衣。澄曰。事不得止。坐未安便起。邃固 留不住。所謀遂差。還寺歎曰。太子作亂其
形將成。欲言難言。欲忍難忍。迺因事從 容箴虎。虎終不解。俄而事發。方悟澄言。後 郭黑略將兵征長安北山羌。墮羌伏中。時
澄在堂上坐。弟子法常在側。澄慘然改容 曰。郭公今厄。唱云。眾僧呪願。澄又自呪願。 須臾更曰。若東南出者活。餘向則困。復更
呪願。有頃曰脫矣。後月餘日黑略還。自說 墮羌圍中東南走馬之際正遇帳下人。推 馬與之曰。公乘此馬小人乘公馬。濟與不 濟任命也。略得其馬故獲免。推檢日時
正是澄呪願時也。偽大司馬燕公石斌。虎以 為幽州牧鎮。薊群凶湊聚。因以肆暴。澄誡 虎曰。天神昨夜言。疾收馬還。至秋齊當癰
爛。虎不解此語。即勅諸處收馬送還。其秋 有人譖斌於虎。虎召斌鞭之三百。殺其所 生齊氏。虎彎弓捻矢。自視斌行罰輕。虎
乃手殺五百。澄諫曰。心不可縱死不可生。 禮不親殺以傷恩也。何有天子手行罰 乎。虎乃止。後晉軍出淮泗。隴比凡城皆被
侵逼。三方告急。人情危擾。虎乃瞋曰。吾之 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無神矣。澄明旦 早入。虎以事問澄。澄因諫虎曰。王過去世
經為大商主。至罽賓寺。嘗供大會。中有 六十羅漢。吾此微身亦預斯會。時得道人謂 吾曰。此主人命盡當受鷄身後王晉地。今
王為王豈非福耶。疆場軍寇國之常耳。何 為怨謗三寶夜興毒念乎。虎迺信悟跪而 謝焉。虎常問澄。佛法云何。澄曰。佛法不 殺。朕為天下之主。非刑殺無以肅清海
內。既違戒殺生。雖復事佛詎獲福耶。澄曰。 帝王之事佛。當在心體恭心順顯暢 三寶不為暴虐不害無辜。至於凶愚無 賴非化所遷。有罪不得不殺。有惡不得
不刑。但當殺可殺刑可刑耳。若暴虐恣 意殺害非罪。雖復傾財事法無解殃禍。 願陛下省欲興慈。廣及一切則佛教永隆 福祚方遠。虎雖不能盡從。而為益不少。虎
尚書張離張良家富事佛。各起大塔。澄謂 曰。事佛在於清靖無欲慈矜為心。檀越雖 儀奉大法而貪悋未已。遊獵無度積聚不 窮。方受現世之罪。何福報之可悕耶。離等
後並被戮滅。時又久旱。自正月至六月。虎 遣太子詣臨漳西釜口祈雨。久而不降。虎 令澄自行。即有白龍二頭降於祠所。其日
大雨。方數千里。其年大收。戎貊之徒先不識 法。聞澄神驗皆遙向禮拜。並不言而化焉。 澄常遣弟子向西域市香。既行澄告餘弟 子曰。掌中見買香弟子在某處初被劫
垂死。因燒香呪願遙救護之。弟子後還云。 某月某日某處為賊所劫。垂當見殺忽 聞香氣賊無故自驚曰。救兵已至。棄之而 走。虎於臨漳修治舊塔少承露盤。澄曰。
臨淄城內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露盤及 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可掘取之。即畫圖 與使。依言掘取。果得盤像。虎每欲伐燕。
澄諫曰。燕國運未終。卒難可剋。虎屢伐敗 績。方信澄誡澄道化既行。民多奉佛皆營 造寺廟相競出家。真偽混淆多生愆過。虎下
書問中書曰。佛號世尊國家所奉。里閭小 人無爵秩者。為應得事佛與不。又沙門皆 應高潔貞正行能精進。然後可為道士。今 沙門甚眾。或有姦宄避役多非其人。可料
簡詳議偽。中書著作郎王度奏曰。夫王者 郊祀天地。祭奉百神。載在祀典。禮有嘗 饗。佛出西域。外國之神。功不施民。非天子
諸華所應祠奉。往漢明感夢初傳其道。唯 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漢人 皆不得出家。魏承漢制亦修前軌。今大 趙受命率由舊章。華戎制異。人神流別。外不
同內。饗祭殊禮。荒夏服祀不宜雜錯。國 家可斷趙人悉不聽詣寺燒香禮拜以遵 典禮。其百辟卿士下逮眾隷。例皆禁之。其 有犯者與淫祀同罪。其趙人為沙門者。
還從四民之服。偽中書令王波同度所奏。 虎下書曰。度議云。佛是外國之神。非天子 諸華所可宜奉。朕生自邊壤忝當期運 君臨諸夏。至於饗祀應兼從本俗。佛是戎
神正所應奉。夫制由上行永世作則。苟事 無虧何拘前代。其夷趙百蠻。有捨其淫祀 樂事佛者。悉聽為道。於是慢戒之徒因之
以厲。黃河中舊不生黿。忽得一以獻虎。澄 見而歎曰。桓溫其入河不久。溫字元子。後 果如言也。時魏縣有一流民。莫識氏族。恒
著麻襦布裳。在魏縣市中乞匃。時人謂之 麻襦。言語卓越狀如狂病。乞得米穀不食。 輒散置大路云。飴天馬。超興太守籍拔 收送詣虎。先是澄謂虎曰。國東二百里某
月某日。當送一非常人。勿殺之也。如期果 至。虎與共語了無異言。唯言陛下當終一 柱殿下。虎不解此語。令送以詣澄。麻襦謂
澄曰。昔在光和中會。奄至今日酉戌受 玄命。絕曆終有期。金離消于壤。邊荒不 能遵。驅除靈期迹。莫已已之懿。裔苗葉繁
其來方積。休期於何期。永以歎之。澄曰。 天迴運極否將不支九木。水為難無可以 術寧。玄哲雖存世莫能。基必頹久遊閻 浮。利擾擾多此患。行登陵雲宇會於靈
遊間。澄與麻襦講語終日。人莫能解。有竊 聽者。唯得此數言。推計似如論數百年事。 虎遣驛馬送還本縣。既出城外辭能步行。
云我當有所過。未便得發。至合口橋可 留見待。使如言馳去。未至合口。而麻襦已 在橋上。考其行步有若飛也。澄有弟子道
進。學通內外為虎所重。嘗言及隱士事。虎 謂進曰。有楊軻者。朕之民也。徵之十餘年 不恭王命。故往省視。傲然而臥。朕雖不
德君臨萬邦。乘輿所向天沸地涌。雖不能 令木石屈膝。何匹夫而長傲耶。昔太公之齊。 先誅華士。太公賢哲豈其謬乎。進對曰。昔舜
優蒲衣。禹造伯成。魏軾干木。漢美周黨。 管寧不應曹氏。皇甫不屈晉世。二聖四君 共加其節。將欲激厲貪競以峻清風。願陛
下遵舜禹之德。勿效太公用刑。君舉必書。 豈可令趙史遂無隱遁之傳乎。虎悅其言。 即遣軻還其所止。差十家供給之。進還具
以白澄。澄睆然笑曰。汝言善也。但軻命有 所懸矣。後秦州兵亂。軻弟子以牛負軻西 奔。戎軍追擒并為所害。虎嘗晝寢。夢見群
羊負魚從東北來。寤以訪澄。澄曰。不祥 也。鮮卑其有中原乎。慕容氏後果都之。澄 又嘗與虎共昇中堂。澄忽驚曰。變變幽
州當火災。仍取酒灑之。久而笑曰。救已得 矣。虎遣驗幽州云。爾日火從四門起。西 南有黑雲來驟雨滅之。雨亦頗有酒氣。 至虎建武十四年七月。石宣石韜將圖相
殺。宣時到寺與澄同坐浮圖。一鈴獨鳴。澄 謂宣曰。解鈴音乎。鈴云。胡子落度。宣變 色曰。是何言歟。澄謬曰。老胡為道不能山
居。無言重茵美服。豈非落度乎。石韜後 至。澄熟視良久。韜懼而問澄。澄曰。怪公血 臭。故相視耳。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齋于
別室。澄時暫入東閤。虎與后杜氏問訊澄。 澄曰。脇下有賊。不出十日。自佛圖以西此 殿以東。當有流血。慎勿東行也。杜后曰。
和上耄耶何處有賊。澄即易語云。六情所 受皆悉是賊。老自應耄。但使少者不惛。遂 便寓言不復彰的。後二日宣果遣人害韜於
佛寺中。欲因虎臨喪仍行大逆。虎以澄先 誡故獲免。及宣事發被收。澄諫虎曰。既 是陛下之